避难硐室规程

2024-10-14

避难硐室规程(精选5篇)

1.避难硐室规程 篇一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4.11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5 功能及配置

5.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2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5.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5.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表1 项目 O2 CO CO2 CH4 温度 湿度

指标 18.5%~23.0% ≤24X10-6 <1.0% ≤1.0% 330C±20C ≤85%

5.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

5.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

5.6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CO2、O2、CH4,避难硐室外的CO、O2、CH4、CO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5.7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5.8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2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L/人•天。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5.9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

5.10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5.11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5.12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5.13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表2 序 号 产品名称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1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KDDxxxx 定制 2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KDWxxxx 定制

2.避难硐室规程 篇二

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据统计, 在煤矿井下灾害事故的发生中, 能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仅占总数的10%, 而90%以上的矿工遇难都是由于事故发生以后附近区域氧气耗尽, 含有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 逃生路线被阻断, 而无法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造成的。国内外也有许多成功的救援事例, 例如, 2010年8月5日, 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 33名矿工在700多米的井下69d后成功升井, 其中井下应急避难所为矿工生存起了关键作用。2007年7月29日, 河南省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发生淹井事故, 该煤矿井下安装并正常运行着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 抢险救灾过程中为被困矿工提供了通讯、通风供氧、输送流食的必要条件, 使69名矿工兄弟全部成功获救。因此, 建设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对提高煤矿抗灾能力, 减少事故伤亡, 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2 大柳煤矿六大系统的完善建设思路

大柳煤矿华亭煤业集团严格按照国家对“六大系统”建设的要求, 通过对大柳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分析。对大柳煤矿已经建成的“五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设计, 并对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及其与“五大系统”对接进行了设计, 编制了井下“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方案[3]。

2.1 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现采用KJ9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于2011年3月20开始安装, 监测监控系统布置在地面机房、综放工作面、井下主要机电硐室, 并通过井下工业环网, 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上传。在各个紧急避险设施内安装监测监控分站, 保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2 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现采用KJ69J人员定位系统, 于2011年4月20开始安装。目前安装完成8台分站, 32个读卡器, 系统运行正常。机房设在生产调度室, 系统布置在主副井井口、车场、主要大巷交叉点、采掘工作面、井下主要机电硐室等。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 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运行轨迹, 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生产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 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 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2.3 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井下采掘工作区域所有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分布情况。设计在工作面两顺槽布置可移动救生舱, 在人员密集的大巷, 布置避难硐室。

2.4 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现安装4台FHOG-400A型螺杆式压风机, 空冷式, 流量44m3/h, 排气压力1.0MPa。地面主管路采用DN219无缝钢管, 沿副立井井筒入井, 支管路采用DN150、DN100无缝钢管, 进入工作面的均采用DN80无缝钢管, 工作面均安装了带过滤、减压功能的压风自救装置。

2.5 供水施救系统

在副井房外安装了一个营养液添加装置, 在筒口主管路上安设1个DN100三通, 在回风井筒口主管路上安设1个DN50三通, 作为营养液输送接口, 利用高位压差输送。工作面均安装了带过滤、净化功能的供水施救装置。

2.6 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建立了完善的通讯系统, 在主立井绞车房、变电所、各车间、各机房、各连队办公室, 机关办公室都安装了内线通讯电话, 在主要的岗位、部门安装了外线通讯电话, 共计252门。井下各井底车场、采区变电所、水泵房、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和采区、水平最高点安设有调度通讯电话, 井下电话共计46门, 整个矿区的内线调度通讯系统共计安装电话机298门, 并且在井下安装了一套扩播电话, 紧急情况下可一键播音。

3 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

根据井下岗位工、采掘工作面的人员分布情况, 按照“一人一位, 就近避难, 多点布置”原则, 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及井下工作人员分布, 井下各地点作业人员为133人, 730水平约为58人, 820水平为63人, 检查管理人员为12人,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按120%的容纳量计算, 总计为160人考虑。

3.1 矿井紧急避险设施位置设置及数量确定

根据井下人员分布情况, 在2个采区的2个顺槽分别设置2台可移动救生舱, 每台容纳量为12人;在开拓、掘进工作面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的地方, 设置3处临时避难硐室, 每个临时避难硐室容纳量为40人, 总计容纳的人数为160人, 符合规定要求[4]。

3.2 临时避难硐室结构设计

根据临时避难硐室容纳人数和设备要求, 尺寸设计为:宽5000mm、直墙高1600mm、圆弧拱高1667mm, 净深为5500mm如图1所示。临时硐室的支护是采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支护方式。临时避难硐室主要分为避难区和设备区。食品、医疗用品等生存必需品备安置在避难区内, 有效利用内部空间。临时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包括防爆密闭门、防爆密闭墙、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并有医疗系统、照明系统等附属系统, 能够为避难人员等救援人员到来赢得时间[4]。

3.3 自救器配备

临时避难硐室内配备的自救器为ZY45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每人一台, 并按额定避险人数留有10%的备用量。

4 结论及建议

大柳煤矿通过“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 建立起了一套能够在井下发生紧急事故时, 可以起到紧急救援任务的装备和制度体系, 确保了井下工人的人身安全, 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建议在今后的“六大系统”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建议成立“六大系统”领导小组, 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矿井实际情况, 细化“六大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做到系统建设不重复、不浪费;

2) 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 (试行) 》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 在井下避难硐室的建设中, 建议增加两个存放硐室, 一个为机电设备存放硐室, 一个为氧气、CO2储气罐存放硐室, 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可能引起机电设备或者储气罐发生意外, 导致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摘要:通过大柳煤矿有限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实践,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要求, 通过对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五大系统的完善建设,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 重点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示范建设, 探索出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方法, 对推广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避难硐室,完善建设,示范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1) :69-71.

[2]王观昌.积极开展井下避险设施的建设应用着力打造应急救援体系示范矿井建设[J].中国矿业, 2010, 19 (10) :67-69.

[3]赵铁锤.在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0.

3.避难硐室规程 篇三

关于印发《平煤集团公司

掘进工作面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质量

标准和管理规定》的通知

一矿、四矿、五矿、六矿、八矿、十矿、十二矿、十三矿、香山公司、新峰矿务局、白庙公司、安监局、开拓处、生产处、机电处、总办室、通风管理中心:

《平煤集团公司掘进工作面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质量标准和管理规定》已经集团公司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六年四 月十八日

(此为电子公文)

主题词:安全 防突管理 通知

平煤集团公司办公室 2006年4月21日印发

平煤集团公司掘进工作面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质量标准和管理规定

为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突出事故扩大,特制定《平煤集团公司掘进工作面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质量标准和管理规定》。

一、防突反向风门质量标准

(一)防突反向风门必须设置在掘进工作面进风侧的合理位置,尽可能增大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距工作面回风口不小于10m。风门前后5m范围内巷道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现象,无杂物、积水、淤泥。

(二)根据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和预计突出强度的大小,确定风门的组数,每组防突反向风门至少构筑两道,风门之间距离不得小于4m,每组风门必须联锁,确保其始终处于常闭状态。

(三)风门墙体可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体厚度不得小于0.8m。在煤巷构筑防突反向风门时,风门墙体四周必须掏槽,掏槽深度见硬帮硬底后再进入实体煤不小于0.5m。砌碹巷道必须破碹接实帮实顶。

(四)墙体平整(1m范围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五)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

(六)风门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为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60mm,风门能自动关闭。

(七)通车风门必须设置底坎,门扇底端距离轨道面高度不得大于20mm,门扇下部设挡风帘,墙体的所有管孔必须用水泥沙浆封堵严实。

(八)通过每一道风门墙体的风筒,都必须设防止逆流装置(逆止阀),铁风筒铁板厚度3mm~5mm,逆止阀铁板厚度不小于5mm。

(九)跨刮板运输机构建防突反向风门,过刮板运输机的通道必须设置在风门墙体下部,刮板运输机槽上平面不高于巷道地板,距刮板运输机通道上平面不高于0.2m,刮板运输机两帮间隙不大于50mm。风门墙体刮板运输机通道必须安设防逆风装置,可采用防逆流木挡板或橡胶皮带。采用挡板隔断,安装方式为下倾斜均力吊挂(一旦发生突出时,气体冲击可以自动关闭),放炮时人为将挡板放下,并用虚煤封堵严实,严防漏风。采用橡胶皮带时,厚度不小于6mm,周边大于通道100mm以上,通道两侧都要安装。

(十)风门墙体的排水沟采用低于巷道地板的反水沟,深度根据风压大小来构筑,不漏风。

二、掘进工作面避难硐室质量标准

(一)突出煤层工作面必须在掘进巷道靠人行道侧建立避难硐室,距离掘进工作面不小于200m。

(二)避难硐室的深度不小于3m,高度不低于2m,其它应根据同时避灾的最多人数确定,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

(三)避难硐室隔离墙采用砖、料石或其它材料构筑,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四周掏槽见煤、岩实体,且不小于0.2m。保证墙体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满足强度要求且严密不漏风。

(四)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隔离门扇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平整不漏风。隔离门门轴必须设置在工作面一侧,隔离门能自动关闭。

(五)避难硐室内必须装备压风自救装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水管等避灾自救物品。压风自救装置按最多避灾人数装备。

(六)避难硐室内支护必须保持良好,采用压风管路通风,且在周边喷浆或砌墙抹面,防止瓦斯积聚。

三、管理规定

(一)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的构筑要纳入采区采掘工作

2面的设计,对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设计中要明确规定防突反向风门位置、避难硐室位置、局部通风机的安设位置。

(二)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的构筑由通风部门设计,防突反向风门由通风队施工,避难硐室由掘进队施工。

(三)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要实行牌板管理,即在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墙体上抹面设置永久牌板,其内容包括设施名称、地点、构筑时间、构筑材料、设计人、验收人、管理单位及负责人等。

(四)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天对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正常使用。

(五)防突反向风门严禁设置调节风窗;严禁跨皮带构筑防突反向风门。

(六)局部通风机尽可能在远离防突反向风门的合适位置安装,但距风门最小距离不小于15m。

(七)巷道开口掘进50m距离内,必须强化防突技术措施,直接采取有效的防突技术措施,严防突出事故的发生。

(八)防突反向风门前要装设瓦斯传感器,确保在瓦斯逆流时,能够及时切断局部通风机电源,严防局部通风机吸入瓦斯气流造成事故扩大。

(九)突出采区的专用回风巷内必须装备高浓度瓦斯传感器。

(十)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构筑完工后,必须由安检部门组织联合验收,并设台帐管理,对不组织验收或验收质量不合格,掘进工作面不准施工。

(十一)切实加强防突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凡发现防突反向风门、避难硐室建筑质量不合格,掘进工作面必须停止施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4.避难硐室规程 篇四

1 煤矿安全现状

我国从2006年就开始研究井下急救设施的建设应用, 2007年5月, 有些大型煤矿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开始试点应用。目前, 具有代表性的是由中煤集团自主研发的可容纳100多人的中国最大永久避难硐室已基本建成, 并已通过真人实验。现阶段, 国内很多大型煤矿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避险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预防煤矿灾害的最有效措施, 它不仅可以做到“防灾”, 即:事前预防, 更能对灾难发生时, 做到人员之间能够实施自救、逃生、避险, 对矿难发生后的营救过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到“六大系统”对于事前、事中、事后都非常重要, 六大系统的建立完善, 能够实现矿井井下工作人员自救、逃生、避灾等整体功能, 与预防灾害事故和事故发生后积极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危害。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 国内很多大型煤矿已连续300多天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是近10年来最好的时期。统计数字显示, 今年1-7月, 全国煤矿共发生事故673起、死亡1083人, 同比减少172起、486人,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520, 同比下降了36.0%, 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面对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 国内各大煤矿都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要求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整改完善, 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办法, 确保在矿难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实施营救提供保障, 能够达到“系统可靠、设备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紧急事故管理要求。

2 煤矿矿井避难硐室常见类型

矿井避险设备分为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两种。而救生舱又分为硬体和软体两种类型, 硐室也有永久性避难硐室和临时性避难硐室之分。矿工自救中, 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自救器有效时间较短, 当佩戴自救器后, 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撤退路线无法通过;若有自救器而有害气体含量又较高时, 避难硐室可以发挥作用。

2.1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是矿难发生后, 临时建立的为避免伤亡人员扩大的一种有效营救措施, 他的设置地点大多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 主要的作用是为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提供便利服务, 工作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避难所是一个秘密工件, 大多建立在井下比较危险的工作区域, 基本都以矿井巷道为依托构筑而成, 对井下突发事件起到比较好的防护功能, 对外力冲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同时, 硐室内能够放置各类设备, 如:氧气、水、食物、急救药品、废气处理等, 灾难来临时, 井下矿工可以在第一时间躲进硐室内, 给外部实施成功救援赢得足够的时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矿工的伤往率, 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2.2 永久避险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的设置地点大多是井底车场、水平大巷等避灾路线上, 矿井发生灾害时, 可以保护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 主要目的是为井下全体矿工在灾难来临时起到防护作用, 起作用的年限能达到5年以上, 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 (1) 有足够数量的隔绝式自救器、水、食品、药品等; (2) 安设与外界相通的排气管; (3) 设计生活辅助系统; (4) 气体检测及供电系统; (5) 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6) 有效防护时间内保证硐室内温度不高于35℃; (7) 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每人不低于0.5L/min; (8) 处理一氧化碳的能力。保证在20min内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低至0.0024%以下。

3 避难硐室的主要作用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建设, 是实现科技兴矿、科技保安全, 和谐发展煤炭的需要, 是保障煤矿正常生产的基础设施, 是提升煤矿生产技术, 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提高矿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为煤矿长期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煤矿井下采掘实现机械化作业后, 矿工人身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尤其是顶板事故、放炮事故和运输事故等人员密集型工种的伤亡事故大大减少。

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 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作用, 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外侧第一道门的主要作用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 二是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入侵;第二道门的主要作用密闭作用, 主要是阻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入, 同时两道门都要灵活开启。两道门之间的空间称为过渡室, 密闭门之内的空间主要的作用是避险生存, 减少矿难发生时的伤亡人数。防护密闭门上的观察窗能够观察避险硐室的危险情况, 门墙里设置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均配有手动阀门, 单向排水管能够排出生存硐室内的水源, 单向排气管可以保证生存硐室内的正压环境。避难硐室还设置有过滤和供氧装置, 为井下人员提供呼吸来源。

避难硐室内部各环节的设施在矿井整体性安全避险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避难硐室内化学氧自救器的配备数量应该超过井下作业人员每班人数, 这样能够保证危险发生时, 所有矿工都能有自救器;矿井风量分配量应该按避难人员最多、避难时间最长来考虑, 以满足井下矿工呼吸所需要氧气;空气过滤设施可以有效去除避险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保证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避难硐室内外的气体参数;人员定位系统可以确定避险人员的数量及资料;供电系统主要为硐室照明和各种电气设备供电;硐室内设有救灾电话, 直通矿调度室和采区调度室, 矿工可以随时反映矿内情况。

结束语

避难硐室已经成为矿井井下最主要的紧急避灾场所, 避难硐室的建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生产理念,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煤矿矿难的发生概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难发生时人员的伤亡数量, 能够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避难硐室相关技术将更加完善。避难硐室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 在相关人员的维护、保养下, 各种设备都能保持正常运转状态, 保证灾难发生时人员能随时可以进入避难。

摘要:避险硐室作为安全的密闭空间, 在矿难发生时, 如果矿工不能及时撤离危险境地时, 能够起到抵制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 对内能够为被困矿工提供充足的氧气、丰富的食物和水, 去除有毒有害气体, 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为营救工作的开展赢得充足的时间。在一定意义上来说, 矿井避险硐室, 就是事故幸存者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关键词:煤矿,避难硐室,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学.煤矿重大事故风险监控与应急救援方法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5.

[2]林汉川, 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6.

5.避难硐室规程 篇五

1 煤矿紧急避难硐室的类型

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煤矿井下紧急避难硐室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特色化[1], 那么从当前煤矿矿井中所使用的紧急避难硐室类型来看, 主要包括有三种:

1.1 永久性避难硐室

这种避难硐室在目前的矿井中应用也很普遍, 也可以称之为是固定式避难硐室。它是在煤矿矿井巷道的两侧地层中直接挖掘形成的, 一般来说, 主要布设在主巷或者是紧急逃生的线路上。从它的实际作用发挥来看, 它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作为整个煤矿开采区的紧急避难场所的, 它所提供服务的范围较广, 服务的时间一般是在10年以上。

1.2 临时性避难硐室

这种避难硐室类型一般是设置在采矿区的内部的, 服务的范围相对较小, 主要针对于2~3个工作面范围内的工作人员, 服务的时间年限基本上是在3年以上。通常情况下, 当一个地方的开采工作完成之后, 它的作用就失去了, 它的设备会被转移到下一个新的临时性避难硐室的建设中, 这也是由其自身的使用特性来决定的[2]。

1.3 移动式救生舱

这种避难设备属于是一种舱体式结构, 可以对其进行装置或者是吊装、拖动部件, 可以在开采巷道中进行自由的移动, 它会随着工程的进度变化而变化, 以便于随时为开采人员提供避难空间, 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2 矿井避难硐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2.1 避难硐室位置的合理选择

避难硐室设立的目的就是对开采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一旦发生危险情况, 可以给井下开采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 因此, 它的选址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 开采区的避难硐室需要建立在顶板完整、围岩完整以及支护有力的独头巷道内, 这样可以确保危险出现时污染空气的渗入, 保证硐室内空气的干净。对于固定式避难硐室来说, 要选择在煤层或者是岩层中, 并且确保这些煤层或岩层具有足够的强度, 并且非可燃料保护厚度合适[3]。

2.2 避难硐室的强度要求

对于避难硐室来说, 要保证其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就要保证其周围巷道的顶板支护有足够的强度, 达到固定式支护的要求, 例如车场、存料场以及风桥等都是避难硐室的最佳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避难硐室的服务时间很长的话, 就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检修。

2.3 密封性能良好

一般来说, 避难硐室内部是处于正压状态的, 它的压力会比外界压力稍高, 一般会高出250Pa左右, 如果出现负压则是不满足避难要求的, 这是因为井下开采工作人员并不是一次性的进入到避难硐室中的, 如果是正压状态的话, 就可以避免因为门的频繁闭合所导致的污染气体进入, 此外, 正压状态也可以隔绝污染气体的进入。

2.4 室内基本功能完整

所谓的避难硐室, 就是可以在危险发生时给井下开采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在矿井开采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时还可以发挥安全作用, 这就客观的需要它的运行系统具有独立性, 和矿井井下运行系统区别开来, 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 例如室内淡水、食物、氧气等的供应, 常见的氧气供应装置有瓶装氧气以及废气再生装置。

3 固定式避难硐室的实际应用

固定式避难硐室在实际的矿井井下应用中具有一系列的优势特点, 例如容纳人数多、节省巷道空间、救援设备齐全等。那么依据于它的这些特点, 我们就可以对固定式避难硐室再做进一步的细化, 即永久固定式避难硐室和临时固定式避难硐室。

3.1 永久固定式避难硐室

3.1.1 硐室的结构设计

首先, 规模。一般来说, 永久固定式避难硐室的人员容纳规模是在100~200人之间, 具体的人员容纳设计, 还需要结合煤矿所处的实际位置来综合确定。其次, 整体尺寸。从某一煤矿的避难硐室设计来看, 它是设置在连接于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之间的巷道之内, 它的两端各留出距离为5m左右的自身防护距离。第三, 支护。支护包括临时支护、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以及三次支护。临时支护是前期施工所采用的金属前探梁;一次支护的巷道断面属于是半圆拱形形状;二次支护是单层钢筋混凝土;三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壁后直接注入填充材料, 起到密封和缓冲的作用。

3.1.2 防爆密闭门的设计

矿井井下一旦发生了危险事故, 避难硐室就要发挥阻隔作用, 那么它的防爆密闭门就要有足够的耐高温性和耐冲击性。材质选择上以16Mn钢为准, 按照快捷、手动、灵活的原则进行设计, 一定要保证逃生人员可以及时的开关门。

3.1.3 防爆密闭墙的设计

除了防爆密闭门要符合设计的标准, 对于防爆密闭墙的设计来说, 同样也需要满足避难的要求, 除了要具有耐高温性和耐冲击性外, 还要采用C40强度的混凝土结合配筋来满足要求, 墙体的形状设计要设计成楔形。

3.2 临时固定式避难硐室

临时性的固定式避难硐室也属于固定式的一种, 它对于避难硐室的空气供应主要是采用引入矿井井下的压风管路来实现的, 与此同时, 设计人员也有全面的考虑, 为了确保在压风系统失效状况下, 逃生人员可以继续生存, 在其内部设置了一个空气一体化机器, 它可以吸收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 进而释放出氧气。相对于永久固定式类型来说, 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有效解决了因为地质条件不适宜进行钻孔处人员的逃生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逃生人员的避难生存时间, 可以为下一步的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3.2.1 功能设计方面

它和永久性固定式避难硐室的防护作用相差无几, 主要考虑等的危害有瓦斯突出、瓦斯涌出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

3.2.2 结构设计方面

这与永久性固定式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都是一样的, 所涉及到的构造以及要求瓦全一致。

4 总结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快速发展, 矿井井下的安全施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避难硐室作为在紧急事故发生时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的设施, 它的类型也逐渐多样化, 固定式避难硐室有容纳人数多、节省空间等的优点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张建.井下避难硐室系统在煤矿应用[J].电子世界, 2013 (19) :166-168.

[2]胡姣丽.煤矿采区永久和临时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J].山西煤炭, 2010 (07) :71-72+82.

上一篇:冬季安全工作排查整改报告下一篇:妇科临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