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2024-06-18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共8篇)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一

招商策划书

主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团总支 学生会

目 录

前言

 学校概况  背景

活动概述

 活动宗旨  活动内容  活动经费预算

赞助价值

 市场分析  宣传方案  具体宣传细节

致赞助商

 赞助意义  结束语

前言  学校概况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较早举办高职教育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目前福建省内国家示范性院校其中之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突破13000人。学院历来受市委市政府市团委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众多外界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更重要的是得到各大商家的青睐和热情支持。

 背景

又一年过去了,我们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学院打算通过举办迎新文艺晚会,师生共聚一堂,欢迎他们的到来,向大一新生展现出我们漳大学子最热情活泼的一面,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开启一片崭新的乐章。

活动概述

 活动宗旨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刺激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方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的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双赢。本年的10月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好时段。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企业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企业就能在新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公司品牌,更快地占领这近万人的市场。

 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2010-()-()

活动地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简易体育馆 组织机构:

主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团总支 学生会

赞助单位: 活动简介:

 活动经费预算

活动用品

1、礼

花:

20元/个*6个

120元

2、鲜

花:

40元/束*8束

320元

3、矿泉水:

36元/箱*5箱

180元

4、邀请函:

5元/张*50张

250元

5、荧光棒:

0.3/支*100支

30元

6、刻碟及打印:

200元

7、舞蹈服装

2000元

8、主持人服装:

300元

宣传用品:

1、喷

绘:

19M*6.5M*14元/米

1729元

2、横

幅:

(宽90cm)

8元/米*10米*1条

80元

8元/米*8米*1条

64元

不可预计费用:

1000元

总 计:()

(我们将让晚会的效果能达到最后,又尽量节约资源成本,还希望能与贵公司多加协商,以达成共同意见)

 市场分析(投资高校活动的优势)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个绝好宣传机会,我们校园是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首选摇篮。

我们的宣传保证:让投资最合理,使宣传最佳。

我们的宣传理念:在我们学院宣传品牌,就是在全国作广告(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我们的宣传优势:来自全国各地的我院学子,毕业后会把您的品牌形象带到全国各地。

我们的宣传特点:卓越实效、费用合理、服务周到、永续合作。

1、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人心。其中高校学生作为现代青年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时尚活动。若是商家能在这次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可想而知.2、学生是最大的消费群体。本次晚会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学校,消费观念尚未成熟,以本次晚会做为宣传平台谁的产品宣传最先进入他们的印象,那么谁就等于占领市场。3.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公寓内、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各部门的批准并且得到我们的大力协作配合。

4、本次晚会以举办院最大、准备时间最早、策划之细、内容之丰富的晚会为亮点,可以说,影响力会持久广泛。

5、高效廉价的宣传: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6、本次活动得到师生关注,贵公司的产品也将得到大力的宣传。

 宣传方案

1、横幅 :从双方活动协议签定之日起至活动结束之日止(横幅内容为晚会的内容和公司的相关宣传--赞助商名称,悬挂时间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性。)2、海报 :在校内张贴大型海报,内容激情、活力,不失清新高雅,在保证相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活动前一周分2次粘贴。置于校内人口较多活,人口流动量较大的路段和宿舍区。建议公司参与设计海报传单及自行制作,以求对公司的宣传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

3、传单派发:在食堂门前派发传单,传单派发公司的形象将与大家“亲密 ”接触.。(传单费用自理)

4、现场宣传:活动期间现场可用印有商家特色的道具进行布置。(除以上宣传条件外,商家若有其他宣传意见,可与我们共同协商)

5、摆放摊点:通过简易帐篷,专业人士解答,使学生对赞助商所宣传产品有更直接的了解,并且带来直接效益。

 具体宣传细节

我们将根据贵公司的要求,学习学生的消费形式与主流为其做具体的宣传、推广。我们将以大批量高覆盖面、重复、深层次、系统性为主要宣传方式。我们主要的宣传手段有:给予晚会的冠名权、公司的标志张贴、户外的张贴POP海报、喷绘、写真、宣传专栏、展板、横幅、晚会现场宣传、校园展销、、DM单、入场券宣传等。希望本次活动的吸引性能帮贵公司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关注,互惠互利 在校生的特点:

(1)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2)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3)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4)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本次的宣传将系统化的进行,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宣传:(1)横幅

横幅分别挂在校园各处醒目位置帮助贵公司做标语广告宣传,并注明XX赞助方预祝“2010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活动前3~5天悬挂到活动结束,一目了然,持续时间长,公司以私人的名义是无法申请到横幅悬挂权的。(2)宣传单

注明“本次活动由***公司赞助举办”并加上贵公司的LOGO图标及网址或专门店地址。传单背面有公司简介(由公司提供)(3)Pop海报宣传

在全校各宣传栏内张贴大型海报,内容激情活力,不失清新高雅,在保证相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 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4)冠名权

为了保证晚会的效果,商家赞助费用超过预算的一半将拥有晚会独家冠名的权利,其他联合赞助单位写为协办单位。(5)展板宣传

展板上可贴部分赞助商自身的1—2张海报,标明晚会主题和日期。本板不受其他组织宣传影响,外展现场的展板和海报可以充分体现商家的元素,但是迎新晚会现场背景不能太商业化,应以烘托现场气氛为重。(6).外展 在迎新晚会前两天和当天, 在学校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设摊点或咨询点进行公司产品宣传,活动当天由晚会氛围带动宣传效果更佳 晚会当日宣传方案:(1)现场鸣谢

在开场和结束时鸣谢贵公司对我们的强力赞助,祝贺本次晚会合作成功。

(2)现场宣传

晚会现场可用到印有商家特色的道具进行布置,也可以做些带有公司特色的小游戏,并以公司的商品作为奖品。(3)舞台背景宣传

当天晚会背景可由赞助方提供或赞助制作大型海报,可印有赞助方标志、品牌商标、注明赞助方,但内容不可太商业化,应以晚会内容为主,内容健康积极,充满活力。(4)入场券宣传

当日晚会主办方会提供制作精美且具纪念意义的入场券,每张入场券将会注明赞助方或印上赞助方标志

致赞助商

 赞助意义

1、增加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扩大公司在各高校影响,通过全面的宣传,提高公司产品在高校的市场占有率。

2、我们真心的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贵公司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贵公司不仅在校内,而且在社会上的最大的利益的实现。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为贵公司提供更大支持。

 结束语

希望贵公司能慎重考虑我们的建议,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所有在校内的宣传活动由我们负责,公司可以派人监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和最高的热情来对待这次合作,希望双方友好深入协商,愿此次合作取得最好的效果,共同搞好这次文艺会演,实现双赢,并争取在今后的活动中再度携手共创佳绩。

主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会 团总支

赞助方:

联系人: E-mail: QQ:

2.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测试,高校体育

1 概述

随着目前生活质量的提高, 大学生体质却下降了。近年来许多高校运动会取消女子3000m和男子5000m项目, 原因是为避免出现学生意外。甚至多所高校运动会都已取消长距离跑步, 校方害怕发生学生意外或猝死事故。因此了解在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掌握大学生的体制健康现状与体质发展规律, 为体育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干预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详实的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该院) 11级学生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并查阅1997-2013年的已发表的有关体质与健康的文献, 全面系统的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2.2.2 测试法

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 并由经过培训的体育教师测试人员进行测试操作。

2.2.3 专家咨询法

对本文研究的一些相关问题, 向体育学专家及体育教师进行了咨询。

2.2.4 数理统计法

对测试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测试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很直观看出该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扩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影响最大两个项目的测试结果看, 耐力项目的不及格率高于力量项目的不及格率, 而耐力项目在体质测试中占据绝对地位, 只要该项不及格则整个体测不及格, 因此耐力项目的成绩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测的总体成绩。该校大学体育课程只开设大学一年级, 大学二年级并没有开设该课程, 在没有教师的督促和教育下, 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或者锻炼, 因此, 纵观两年体质测试成绩, 可以发现, 成绩呈现下坡趋势。

由表2可以很直观看出身体机能无论是超越上限 (超重) 或是低于底线 (营养不良) 女生人数都超过男生。在体质测评中将身体机能按照比例分为:超重、肥胖、正常体重、较低体重、营养不良五个等级, 测评的计算方法则是科学地按照每个人身高及体重比例测算, 因此能较为科学反映个人的身体机能状况。这可能与男女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阶段所决定, 女生发育早,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体育锻炼容易形成肥胖或是过度减肥形成营养不良, 男生这个阶段则热爱体育运动, 因此形成男女之间巨大差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

3.2 身体形态的研究结果

BMI指数 (体重/身高2) 是反映人体充实度大小的指标, 也是评估人体肥胖程度的间接指标。

由表3-表5可以看出, 大学生二年期间的BMI指数呈上升的趋势, 由大一的20.49, 增加到二年级的22.74, 男生的BMI指数和总体趋势相符, 先由一年级的19.34增加到二年级的19.98, 大学女生的BMI指数由20.16增加到21.17。

3.3 身体机能的研究结果

由表6-表7可以看出, 在整个体质健康测试最为艰苦的一项, 耐力项目是每个测试学生所厌恶, 从心里产生抵触心理, 更不用说会积极主动去锻炼。在测试过程中学生也是抱团测试, 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争取个人较好测试成绩。耐力项目测试结果对整个体测成绩影响所占比重很大, 耐力项目不及格直接导致整个体测结果不及格, 从表上可以看出耐力性项目成绩下降的幅度大。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 身体心肺功能及肌肉发育水平较好, 由于目前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在平时日常生活作息饮食方面不规律,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体机能的提高。

3.4 身体速度灵巧性的研究结果

立定跳远是测试人体的腿部力量及协调性的一个简单方法。在跳跃过程中需要腿部爆发力量及身体手臂协调带动, 让整个跳跃过程用力合理且有效。

由表8-表10可以看出, 总体上立定跳远的成绩是上升的, 由一年级的171.95cm上升到二年级的176.67cm, 男生二年级的成绩为224.93cm, 高于一年级的219.49cm女生的成绩则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 由一年级的161.08cm将为二年级的165.72cm, 立定跳远由于项目不如耐力项目耗时长、很多学生以此为拉分项目, 积极争取好成绩, 因此整体有上升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从总体测试结果看, 男女学生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在身体形态机能方面也不乐观, 这与目前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学生自身作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2) 由于学生第一年体质健康测试是在入学不久进行, 在经过一年大学生活后进行第二年体质健康测试, 两次成绩相对比呈现下降趋势, 体育教学发挥作用不大, 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堂锻炼, 忽视课余的体育锻炼。

(3) 学生对于苦累的耐力体能项目出现排斥厌恶心理, 这与学生独生子女心态、体育健康受重视程度不够有密切关系。

4.2 建议

(1) 从多方面调整学生良好作息饮食习惯, 灌输正确科学的生活习惯, 树立良好生活态度。

(2) 发挥体育课堂的引导作用, 配合丰富的课外锻炼, 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兴趣, 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3) 从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 改变体育健康课程的鸡肋地位, 从严要求学生对耐力体能的锻炼要求, 对体测成绩的重要性灌输到整个学生教学整体, 以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 从而克服娇生惯养心态, 积极认真对待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周良云, 许良.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趋势性变化”的解读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 .

[2]郭震, 吴广胜.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6) .

[3]樊莲香, 张德新, 李静波.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2) .

3.职业技术院校激励机制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激励;机制

目前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招生与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有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使职业技术院校教职工与学院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职业技术院校管理的目标与教职工职业规划的目标结合起来。如何把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作用在职业技术院校管理中,在职业技术院校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达到人才结构的优化,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是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所要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建立激励机制意义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激发和鼓励人的心理动机,使被激励者产生积极主动性,向所希望的目标奋力拼搏的心理过程。[1]管理学的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影响个人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鼓励和激发人们行为的活动过程,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马洛斯认为“要正确认识员工需要的多层次性;努力将组织管理手段、条件同员工的各层次需要联系;查找受到时代、环境及个人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有效进行激励”。[2]

激励的内涵具体到职业技术院校有一定的差异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因为激励的对象是一些知识分子,同传统的劳动力行业有所不同,通过激励内化的方法,更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教职工的成长,同时促进职业技术院校的健康成长。

二、职业技术院校战略背景下激励机制原则

(一)要坚持适可而止的激励的原则。职业技术院校的激励要注意时适可而止,要适度与及时,同时也要按照量力而激,不同的教职工的能力不同,其内心深处迫切需要的心理动机也不同。即使是奖励和惩罚也要注意適可而止,切不可过于提高奖罚力度,这样要么使教职工骄傲自满,要么使教职工消极怠工。因此要注重差别,要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会教职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提高积极性有负面的效果。

(二)坚持公平原则。公平性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职业技术院校在给教职工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存在对某个人有特殊的偏见或照顾,赏罚分明,努力使激励机制公开、公正、公平,使激励机制更加透明。

三、A教育公司激励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激励方式单一。当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教职工收入主要集中在工资和奖金二个方面,也有少数职业技术院校实行了年薪制,但在实施之中却存在根据教职工的为职业技术院校带来的实际利益进行奖励的举措。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激励机制中采取的股票期权等机制在我国应用存在种种阻碍,真正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技术院校具体发展实际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二)激励强度不够。职业技术院校在给教职工发放福利的时候,由于不想得罪一些朋友、亲戚、同学等等这种有裙带关系的同事,所给予的福利基本上差别不大,而没有完全根据职工对职业技术院校的贡献程度来去由区别的对待。显然,这种激励的方式强度远远不足以吸引有能力的教职工为职业技术院校去奋斗和拼搏,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会逐渐的丧失。

四、企业战略背景下激励机制方法

(一)要为教职工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一个适合教职工的工作岗位,必将是教职工愿意付出的工作岗位。教职工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为教职工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需要做到提供良好的办公、教学和工作场所;根据教职工的性格特点和个人专长来匹配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工作内容要丰富多变切,让教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挑战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二)建立完善的薪酬和福利制度。薪酬是教职工在获取劳动之后的报酬支出,福利则是薪酬之外的额外补充。一个完善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是职业技术院校常用的激励方法。薪酬的分配既要注意纵向公平,也要主要横向公平,要进行科学的设计。福利制度要主要有所区别,精神和物质的福利发放要因人而已,同时要做到福利的质量要保证。

(三)采用成就激励的方法激励。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职工基本都是知识型员工,这类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因此可以从成就激励的方法去激励教职工,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理想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去激励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职工。

当然,职业技术院校激励机制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还有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能力激励、尊重激励等方法,不同的职业技术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决定采用哪种方法,从而激发出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职业技术院校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艳敏.WL公司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四

承办:共青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委员会 顾问:林忠、郭素华、郑长江 策划:李陆红 舞台监督:李嫣妮

主持人:余自华、阮慧玲、陈浙赐、刘容华音响:黄仲开、杨毅 摄、录像:王彬、涂宇轩 灯光:吴冠英、吴虹 赞助商:微意工作室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青春情 中国梦

学生表彰大会暨“五·四”文艺晚会

节目

时间:2013年5月6日晚19:30

地点:学院阳光体育馆

“青春情 中国梦” 序

合唱《渴望春天》、《感恩的心》第一篇章唱“五·四”华章

1、朗诵《我的中国梦》

2、歌伴舞《美丽中国》

3、现代舞《如火的青春》

第二篇章展青年风貌

4、表演唱《青春舞曲》

5、乐器《荷塘月色》

6、街舞《FEELING》

7、走秀《炫彩青春》

第三篇章继“五·四”精神

8、讲述《青春的榜样》

9、舞台剧《“护”情》

10、群舞《鲜花绽放》

——“五·四”文艺晚会节目单

护理系“天使”合唱团选送指导:殷秀芳

院艺术团选送指导:李陆红临床系团总支选送指导:郭鸣鹃护理系团总支选送指导:郭鸣鹃院艺术团选送指导:芬芳艺术药学系团总支选送乐器指导:李嫣妮编舞:李陆红

院街舞协会选送指导:1舞团院艺术团选送指导:吕立院艺术团、广播台选送指导:李陆红院艺术团选送剧本:阮慧玲编导:李嫣妮编舞:郭鸣鹃

院艺术团选送指导:李晓燕表演:吴佳瑛等

表演:陈彤彤等 表演:吴佩沛等 表演:朱霞青等

表演:杨安琪等

表演:陈艺婷、陈丹卉等表演:李惠虹等 表演:张达龙等

5.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五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何时通过和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

4、教育部颁布的指导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有哪些?其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对规范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它主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问题。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主要就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主题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两个性”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五个重视”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教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其主旨在于学院与行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互设共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其主旨在于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院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既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更加强实践能力训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 式有: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都是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确认高职教育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一个类型,其主要特征有七个类型特征:

(1)专业类型特征——职业导向;(2)课程类型特征——过程导向;(3)教学类型特征——行动导向;(4)基地类型特征——产学导向;(5)方法类型特征——情境导向;(6)师资类型特征——双师导向;(7)人才类型特征——技能导向。

5、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哪些重要部分组成?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两个系列和三个层次:两个系列是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系列都是由三个层次的教育所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研究生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第三个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等学历教育分为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更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7、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是什么?目前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哪几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

(1)就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它的职业针对性。

(2)大众性。精英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的学问”,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外延扩展,内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或高技术领域的技能性人才,而不是造就专家、经理人才,因而是大众性的高等教育。

(3)产业性。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具有一定产业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和社会的职业培训任务,因而其产业性更强。

(4)社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大众性、产业性决定了它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内单独地进行知识传授或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资源来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必须向社会开放,依托地方、行业和企业的 技术与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和职业工作环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服务求支持。同时,为地方、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等职业的办学形式应该是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并举,全日制的职前教育和非全日制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 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学生“双证书”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目前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有

(1)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心城市举办的职业大学;(2)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3)成人高等学校;(4)本科学校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5)部分中专、技校举办的五年制高职;(6)一部分民办高校。

8、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 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 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 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实践训练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9、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10、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一、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四、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六、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七、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

八、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九、加大宣传力度,在 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的意义。

11、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12、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什么?科学定位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学校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四层:

首先是人才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淡化学科性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

其次是人才怎么培养。培养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要特别鼓励订单培养。

第三是每所学校要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努力办出高职院校特色。第四是要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瞄准位置,持之以恒,办出特色,扭转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度强调“学科性”倾向,扭转一些学院盲目攀高升格倾向。

学校的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1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1)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14、“十六大”针对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1)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性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分子、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的一代新人。

(3)将教育和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多地参与到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中去,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知识贡献。

1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1)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3)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6)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7)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8)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9)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16、学院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第一、党政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的问题;

第二、学院要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 第三、学院对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第四、学院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第五、学院各个部门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 第六、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第七、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学院舆论的中心等。

17、怎样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党政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的问题。(2)学校要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跟其他工作的关系。(3)学校对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4)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5)学校各个部门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6)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7)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舆论的中心。

18、教育部“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及怎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质量问题。结合当前情况,高校质量工程将分批启动,先批主要启动四件工作: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19、高职与中职教育有哪些异同?

(1)共同点: 都属于技能型教育,即都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产学结合和实习培训为重要教学方法;都需要“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2)区别:

一是培养模式不同。

高职以专业建设为重点设置教学内容,而中职以岗位技能为重点设置教学内容。

二是学历层次不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学生是全国统考的以高中生(或中职生)为主的教育对象,而中职则是中等职业教育,注册即可入学,它是以初中生为主要教育对象。

三是培养目标不同。周济部长讲过,高职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中职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一个是“高技能专门人才”,一个是“初、中级的高素质劳动者”。20、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型”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指出:“我们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另外,高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这些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也是与普通大学‘学术型’教育最重要的区别之所在。”

21、高职教育的学业标准是什么?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

高职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服务”是什么?

“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服务”,就是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做出知识贡献。

24、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5、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六大提出要培养哪三个层次的人才?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一要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要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2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教育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27、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办学宗旨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其中,以服务为宗旨的含义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8、高职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

29、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30、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哪些要求?

(1)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 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2)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3)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4)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 业培训工程。

(5)推进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积极推动 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6)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 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

(7)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高职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

(8)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

(9)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31、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工和技师的培养。即培养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设备、有创新 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3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 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3、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34、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六大提出要培养哪三个层次的人才?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要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要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35、学校规划包括哪些?

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发展规划。

36、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合理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合理的内涵是专业建设规划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的自身条件(有相应学科支撑),要遵循教学规律。

37、为什么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3)“以就业为导向”是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38、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二,要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三,要在办学机制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四,要在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39、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1)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3)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6)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7)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8)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9)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40、什么是“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安排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

41、实施“订单式”培养,要抓住哪几个环节?

首先是要抓订单;其次还必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第三,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从区域间和全国范 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用好机遇,从国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创造机遇,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42、为什么说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1)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3)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4)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43、高职高专教育应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

高等院校产学结合包涵有四层涵义:

(1)充分里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企业的紧密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进毕业生顶岗实习试点等,密切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

(2)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3)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院校的职能;既要重视以培养新生劳动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学校教育,又要重视以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及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培训在职教育,还要重视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再就业人员、企业转岗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形成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训三种职能的合理结构。四是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

(4)通过产学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

通过为企业发展、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技术和劳动力支持,以及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定向培训服务,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立高职教育在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44、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第二,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第四,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产学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行业和企业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2)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3)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4)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45、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46、高职高专院校应如何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 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47、高职院校教师应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学练并重,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

48、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考虑专业设置要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纠正不考虑社会需求,而按照现有教师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和只考虑专业建设成本的做法;二是专业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可以对口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也可以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对就业不好的专业要及时调整方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型,可以与其它专业联合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49、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是什么?

要加大“双师素质”型教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50、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什么?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教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51、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

(2)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 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3)教育载体。学生的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 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其他素质教育活动。

(4)形象表现。透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学习情况。

5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为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53、教育部对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哪些要求?

答:(1)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

(2)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3)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6)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7)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强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8)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优制度;

(9)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5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院企(工学)合作,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造就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55、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主要是“三个坚持”: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行业、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产学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灵活开放、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办学格局。

56、如何理解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和创新?

办学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院特有的,优于其它学院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

57、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58、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59、为什么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践行“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3)“以就业为导向”是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60、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1)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2)要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3)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4)要在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61、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其核心部分。(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有多样性的特点。(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62、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核心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是通过中央财政经费补贴与奖励的方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推进课程改革,要使设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的学生,毕业时有80%以上能够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63、高职院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内容是什么?

答:(1)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社会有效需求设置专业,充分发挥学院自身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2)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院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3)重视院外实习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与新设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4)做好实训基地的实训管理。

(5)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注意教材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特色课程和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和讲义。教材包括文字、实物和声像视听教材。

(6)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师表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和院风。

(7)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较为完备的教学基本文件,在教学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

64、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放在哪三个符合度上?(1)学院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对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的符合程度。(2)学院实际人才培养过程对所确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标准。

(3)毕业生的实际质量和就业率对社会的需求和学院所定的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65、如何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答: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学院要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落实。要注意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提高和培养,并且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作为中坚力量,也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

66、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三率”是什么?

答:新生入学报到率、学生职业证书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统称为高职人才培养水平“三率”。新生入学报到率反映了考生和考生家长或社会对学院的认可程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通过率则直接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接不接受学院的学生。毕业生就业率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更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认可程度。“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多一个证书多一种技能,多一个证书多一份本领,多一个证书多一种竞争岗位能力。67、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包含哪些内容?

答:就业率主要包括签约率、上岗率、出国率、升学率、自主创业率五个方面内容。68、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答:(1)端正办学思想,使全院教职工都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观念。(2)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及特色方面要符合社会需求,使毕业生受到用户欢迎。(3)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形成就业指导、服务网络。(4)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构建政策环境。69、进行专业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要考虑专业设置要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纠正不考虑社会需求,而按照现有教师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和只考虑专业建设的成本的做法;二是专业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可以对口一家企业、行业,也可以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对就业不好的专业要及时调整方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型,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70、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应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括:

(1)管理与发展能力;(2)工作中与人合作能力;(3)技术应用能力;(4)设计与创新能力;(5)数据应用能力;(6)应用能力;(7)管理任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1、要加强思想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一是要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二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 良好氛围。

72、为什么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答:(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3)“以就业为导向”是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4)“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73、为什么说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首先,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第三,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74、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是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其次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进一步推进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第三是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短期实用培训课程。75、双师素质教师

答: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76、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教学及其管理规律,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3)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 色,提高教学质量。

77、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1)教学计划管理(2)教学运行管理(3)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4)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 学管理制度)

78、“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是衡量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本项指标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三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为:专业结构与布局、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

79、“教学管理”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教学管理是学校办学思想、改革态势、教育影响、教学氛围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反映,在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项指标包括管理队伍、质量监控两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为: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80、“学风”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学风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校风的重要体现。本项指标包括教师风范、学习风气两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情况。81、“教学效果”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本项指标包括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就业与社会声誉等六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选题的性质等情况、论文或设计质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体育、生源、社会评价、就业情况。82、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教学计划?

答: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83、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教学大纲?

答: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大纲,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实习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84、高职院校对教师有何要求?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形成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做到为人师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85、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有何区别?

专任教师是指本校在编人员中,有教师资格,专职担任教学工作(含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的 一类人员。

非专任教师则是指除按专任教师进行管理以外的教学人员。包括:双肩挑教师、返聘教师、外校或社会聘来的教师、兼职教师。

任课的校、处领导及非教师编制的教学行政人员叫双肩挑教师。但系、部正副主任属于专任教师。86、什么叫兼职教师?

答:兼职教师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干部、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

87、教师质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教师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学生满意率。

(2)师德师风,责任心,为人师表,从严治教状况。(3)参与教改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成果。(4)参与科研的状况。

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88、教师如何正确看待人才培养方案?

答: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制订既要符合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人员、专业(专业方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89、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答: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管理活动。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补好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开设新课程要有严格的岗前培训制度,并要求课前试讲。

(2)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讨论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和教案。

(3)积极参加和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钻研并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4)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90、教师授课应准备哪些教学文件?

教科书、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学期授课计划)、学生考勤名单。91、教师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工作?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92、“特色或创新项目”中的“特色”和“创新”含义是什么?

答: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具有历史积淀,老校应在10年以上,新校应在5年以上;(2)对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有直接的支撑作用;(3)有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持;(4)有较为广泛的区域影响和知名度;(5)受益面较大。

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93、如何理解评估中的特色项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①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②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③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④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94、关于特色项目中“特色”的内涵是什么?

答: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公认。学校的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1)体现在总体上的特色,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等。(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如教育模式、人才特点等。(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如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95、如何看待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答:我们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96、教师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关系,在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要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97、教师如何做好高职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工作

答: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98、高职教师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答: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职的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99、如何理解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答: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某种典型的和简约形式表达的课程范式,它们具有特定的课程功能,并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框架)和实施方案。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模式来具体呈现和直接实现,任何课程模式必须与职业与技术教育特定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从教师的课程实践中构建,成功的课程模式来自于院校的成功实践。

100、课程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思想、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技术等等。

101、多元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那些内容?

答:多元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教学思想特征——理念先进性、课程目标特征——知识实践性、课程内容特征——职业适应性、教学形式特征——情境真实性、教学技术特征——手段先进性。

102、教学管理的职能是什么?

答:教学管理的职能可归纳为:“决策、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协调、评估、激励、研究、创新。”二十字。

103、怎样理解教学管理的“全员管理”理念?

答:因为广义的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所以,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都是为教学管理而工作与服务的,这就是“全员管理”思想的体现。104、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

6.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六

第一条 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授须具有本专业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职业技术现状和国内外的学术发展动态,有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生产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根据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新的技术研究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设计、艺术作品,或出版高水平的著作、教材;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效组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践环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取得显著效果;具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管理工作,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评估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延迟2年申报;受警告以上处分,没有解除处分者不得申报,受到不能解除处分的人员延迟3年申报;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获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

(二)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副教授资格后,受聘副教授职务3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如其业绩条件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经批准免试外,需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系统讲授2门以上课程,其中1门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估良好以上,至少有1次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

(二)专业课教师累计有半年以上从事实习、实训、设计、调查等工作实践,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

(三)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在教学改革或教育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

(四)系统指导过青年教师或进修教师。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教学效果好,有4次以上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

(二)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四)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均授课超过200课时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论著2部,且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出版论著1部,且发表论文:理工类2篇以上,文科类3篇以上(均要求至少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三)发表论文:理工类4篇以上,文科类5篇以上(均要求至少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四)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二、年均授课为100-200课时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论著2部,且发表论文:理工类2篇以上,文科类3篇以上(均要求至少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二)出版论著1部,且发表论文:理工类4篇以上,文科类5篇以上(均要求至少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三)发表论文:理工类6篇以上,文科类7篇以上(均要求至少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四)在核心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

四、通过处理重大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篇以上(经省级以上部门鉴定或被采纳实施),并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教材)1篇以上。

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或获省(部)级一等奖;或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以上。

(二)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以上。

(三)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且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或三等奖2项。

二、论文、论著条件

年均授课必须超过150课时,在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要求基础上,按授

— 2 — 课课时数的不同类别,分别增加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

— 3 —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副教授资格条件

第一条 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副教授须对本专业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有较丰富的职业技术教育、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并获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开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设计、艺术作品,或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著作、教材;教学经验丰富,在实践环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指导实验室(实训车间)的建设或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与生产,具有处理、解决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管理工作,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评估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延迟2年申报;受警告以上处分,没有解除处分者不得申报,受到不能解除处分的人员延迟3年申报;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受聘讲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获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讲师资格后,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三)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后,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讲师资格后,受聘讲师职务3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如其业绩条件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经批准免试外,需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系统讲授2门以上课程,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估良好以上,至少有1次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

(二)专业课教师累计有半年以上从事实习、实训、设计、调查等工作实践,— 4 — 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

(三)参与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或制定教学文件,能主持教学研究活动。

(四)系统指导过青年教师或进修教师。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教学效果好,有3次以上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

(二)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三)作为主要参加者(前三名),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

(四)获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均授课超过200课时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教材)4篇(部)以上。

(二)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教材)3篇(部)以上(其中有1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二、年均授课在100-200课时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教材)5篇(部)以上。

(二)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教材)4篇(部)以上(其中有1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三)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有2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四、通过处理重要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或重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篇以上(经市级以上部门鉴定或被采纳实施),并公开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教材)1篇(部)以上。

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市(厅)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二)作为主要骨干(前三名),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且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二、论文、论著条件

年均授课必须超过200课时,在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

— 5 —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讲师资格条件

第一条 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讲师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教育理论,熟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本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材教法,能独立开设专业或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从事教育和教学改革、参与科技开发项目研究及指导助教的能力;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本学科研究、教学论文或科技实验报告;能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教师职业道德评估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延期2年申报;受警告以上处分,没有解除处分者不得申报,受到不能解除处分的人员延迟3年申报;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助教资格后,受聘助教职务4年以上。

(二)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后,受聘助教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教资格后,受助教职务3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如其业绩条件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经批准免试外,需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系统独立讲授1门及以上基础或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年均授课不少于300课时;兼任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师授课时数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教学质量评估合格以上。

(二)参加科学研究、教研活动,承担科研工作或参加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

(三)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

— 6 — 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教学效果良好,有1次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获校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

(二)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三)科研成果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含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获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第七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发表论文1篇或参与编写论著(本人撰定不少于2万字)。第八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竞赛市(厅)级以上奖励,或获校教学竞赛一等奖。

2、主持校级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课题研究。

3、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4、获市(厅)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论文、论著条件

在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1篇论文。

— 7 —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资格条件

有关词语的特定解释

一、“国家级奖励”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省(部)级奖励”是指省(部)科技进步奖、省社联优秀科研成果奖、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或省委、省政府定期评选的相关奖等奖项。

“市(厅)级奖励”是指由市(厅)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对应的奖项。凡获奖均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国家级科研课题”是指“973”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研项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项目、其他部委重点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文科达5万元、理科达20万元的,可视为此类课题。

“省(部)级科研课题”是指省科委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省科技推广项目、省教育规划项目、省教育厅教研项目、省计委攻关项目、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文科达3万元、理科达10万元的,可视为此类课题。

“市(厅)级科研课题”是指由市(厅)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相对应的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文科达1万元、理科达5万元的,可视为此类课题。

三、“论著”是指公开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材(主编或第一作者;如系合著,则本人必须撰写:理工类6万字以上,文科类10万字以上)。

“论文”是指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除条件中特别说明外,均为独撰或第一、二作者)。凡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收录的论文(除非被SCI、EI或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只供参考。

艺术类专业技术人员其创作的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会、音乐会等专业艺术活动;或在全国公开征集活动中被采用)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可计为论文数。

艺术、体育类教师直接指导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演出、比赛等活动获个人或团体一等奖以上的,视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获个人或团体二、三等奖的,视同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多名教师指导的须列前3名)。

“核心刊物”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公开学术刊物;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认定的相应类别的核心期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或详细摘要的学术论文视为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四、高职管理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其“论文、论著条件”参照该条第一款“年均授课为201课时者”的要求。

五、凡冠有“以上”级别的,均包括本级。

— 9 —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级实验师资格条件

(试行)

第一条 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高级实验师应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发展动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提出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具有担任本学科重大实验工作的能力,能解决实验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参加实验课题研究与技术开发,并取得具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实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或教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发表、出版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论著;具有指导和培养中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维修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在职在岗实验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延期2年申报;受警告以上处分,没有解除处分者不得申报,受到不能解除处分的人员延迟3年申报;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取得实验师资格,受聘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获学士以上学位后,取得实验师资格,受聘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

(三)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实验师资格,受聘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实验师资格,受聘实验师职务3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如其业绩条件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经批准免试外,需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独立规划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二、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评估良好以上。至少有1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

三、主持设计与建设新的实验室或在改进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性能方面效果良好。

四、积极开展本学科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在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指导青年实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科研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二、作为主要参加者(前3名),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课题实验工作的负责人,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设计重要实验装置,或改进关键性实验技术、设备性能,使用效果良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证明材料)。

— 11 — 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论著(主编或第一作者;或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1部,且发表论文2篇。

二、发表论文3篇以上。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市(厅)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二)作为主要参加者(前2名),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作为主要参加者(前2名),完成市(厅)级科研课题,且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二、论文、论著条件

在第六条“论文、论著条件”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

— 12 —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师资格条件

(试行)

第一条 评定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师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发展动态;有熟练的实验技能和技巧,能独立设计实验项目,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取得一定价值的科研成果;掌握实验教学规律,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参加编写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发表、出版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论著;具有指导和培养初级实验人才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维修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在职在岗实验技术人员。

第三条 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合格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在规定年限上延期申报:

(一)考核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考核、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不合格者,延期2年申报;受警告以上处分,没有解除处分者不得申报,受到不能解除处分的人员延迟3年申报;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实验师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二)获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后,取得助理实验师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

(三)未具备上述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理实验师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上述第(二)点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助理实验师资格,受聘助理实验师职务3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如其业绩条件与论文、论著条件符合第七条要求,则可破格申报。

三、外语条件

除经批准免试外,需取得由政府人事部门颁发的有效合格证。第四条 专业技术工作质量(能力、水平)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并指导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含讲课和批改实验报告),教学质量评估良好以上。

二、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或编写、修改实验工作计划和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第五条 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校级以上教学竞赛奖。

二、科研成果获校级以上奖励(含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参与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

四、完成2个以上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效果良好;或加工、改进实验技术和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第六条 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参与编写论著(本人撰写不少于1万字)。

第七条 破格条件

一、业绩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市(厅)级以上教学竞赛奖。

(二)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三)作为骨干成员,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

二、论文、论著条件

任现职期间,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参与编写论著(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

— 15 — 附则

江西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资格条件

有关词语的特定解释

一、“国家级奖励”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

“省(部)级奖励”是指省(部)科技进步奖、省社联优秀科研成果奖、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或省委省政府定期评选的相关奖。

“市(厅)级奖励”是指由市(厅)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对应的奖项。凡获奖均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国家级科研课题”是指“973”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研项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项目、其他部委重点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文科达5万元、理科达20万元的,可视为此类课题。

“省(部)级科研课题”是指省科委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省科技推广项目、省教育规划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省计委攻关项目、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文科达3万元、理科达10万元的,可视为此类课题。

“市(厅)级科研课题”是指由市(厅)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相对应的项目。

三、“著作”是指公开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材(含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论文”是指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除条件

— 16 — 中特别说明外,均为独撰或第一、二作者)。凡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收录的论文(除非被SCI、EI或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只供参考。

“核心刊物”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公开学术刊物;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辑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认定的相应类别的核心期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或详细摘要的学术论文视为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7.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漳州地区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乙组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及部分集训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作为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

1.2.2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情况

由于大学生运动会属于省级赛事, 对赛事分组有严格划分, 本届省大运会共分为甲A、B组、乙、丙、丁五个组别, 限于具体实际, 本文所涉及研究对象为漳州地区三所高职院校参加乙组赛事的运动员及部分集训运动员。

由表1、2可以看出, 具有技术要求的项目如短跨项目、投掷、跳跃项目人数相对中长跑较少, 这是由于有技术要求的比赛项目容易出现发挥不稳定, 技术的稳定是成绩的保证。在调查的运动员中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 大多数都是在中学阶段进行短期集训, 或是经历高考体育加试, 这些运动员虽有训练经历, 但是技术不稳定甚至没有专门的技术训练。

2.2 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能力测量与分析

2.2.1 不同性别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力的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女性运动员对比赛逆境的准备性和承受力明显区别于男性运动员 (准备性p=0.035;承受力p=0.021, 均小于0.05, 差异有统计意义即差异有显著性) , 女性运动员对比赛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更细心的准备。在高规格比赛中, 女性运动员对比赛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更充足的想象和准备, 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在控制力维度, 男性和女性差异不大, 主要是由于基层运动员参加比赛经历不多, 临场锻炼较少, 因此对逆境的控制力无太大差异。

2.2.2 不同项目间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力的比较

应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 不同训练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逆境的控制力和承受力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在准备性维度则没有较大差异, 这一差异结果和性别一样, 均由于基层运动员没有参加过比赛, 比赛经验不足。

此外, 有研究表明不同训练项目在逆境控制力上有显著差异, 短跑跨栏项目于投掷、中长跑有显著差异;在承受力上, 跳跃与投掷、短跑跨栏、中长跑有显著差异。短跑跨栏项目在控制力上与其他项目有差异, 主要是因为该类项目集技术和速度于一身, 对自身比赛节奏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一旦节奏受到破坏便直接影响到整个比赛的发挥;跳跃项目之所以在承受力方面与其他项目有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跳跃类项目比赛特点, 运动员轮流试跳, 别的运动员试跳对于基层运动员有着极大的影响。

2.2.3 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力的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 训练年限对逆境应对能力影响不大, 主要是因为本次所调查的运动员大部分运动年限不长, 参加比赛次数少, 没有大赛经验, 甚至一些运动员之前没有训练经历, 对比赛根本没有系统的感知, 因此本次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逆境应对能力上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运动员整体逆境应对认知水平不高, 女性运动员对比赛逆境的准备性和承受力与男性运动员有显著差异。学生面对逆境时的心理调节技能掌握较少, 缺乏克服比赛逆境的心理训练。

(2)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较短, 对逆境应对能力没有明显差异性, 面对逆境时内心情绪自我调整的不稳定, 逆境应对能力水平低, 表现为比赛前对逆境出现预判不足, 比赛中面对逆境处理应变能力水平低。所以, 在训练过程中要克服训练年限带来的不利因素, 设置逆境训练情境, 提高运动员对逆境的预判和应对能力。

3.2 建议

(1) 女生面对逆境的态度较为男生积极, 在组队选拔运动员, 面对水平相当的男女运动员时侧重以女生为主, 有利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在训练中挖掘典型逆境, 树立正确的逆境感知认知, 积极培养逆境应对思想意识, 提高逆境应对心理技能, 增强面对逆境的应对技能水平以实现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

(2) 学生运动员在逆境应对认知专门训练处于同一水平, 将逆境应对认知力训练与实际专项训练的规律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对训练项目进行特定的逆境应对训练, 并对训练过程及效果全面监控, 不断收集和反馈, 以达到训练成绩和逆境心理应对水平的同步提高。

摘要:运用《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 以漳州地区参加第十四届省大运会训练比赛的高职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分别从不同的性别、训练年限及不同训练项目对其逆境认知水平进行测量比较分析, 找出高职高专院校基层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的特点和规律, 为今后运动员选拔和集训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运动员,逆境应对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现状评价与训练对策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2008.

[2]姒刚彦, 赵大亮.高水平运动员竞赛中逆境认知力评定问卷的编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 2:235-239.

8.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篇八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作者简介]沈凤池(1957- ),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技术教育与电子商(政)务;王慧(1980- ),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办公室主任,网络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职业教育与教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47-02

一、引言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步伐。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大大地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变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坚定学校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之路;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保证。国家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保障。“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充分认识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更新观念,是推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前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促进技能提高功能,因此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是关系到培养数以千万计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大计,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根本制度,是职业教育发展难得的机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双证”人才的有效措施。

4.院校领导重视,教育部门与人事部门密切协作,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顺利推行的重要组织保证。职业院校在实行这一制度时,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教育行政部门注意与当地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密切合作,做到相互支持、同心协力,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5.职业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有利于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职业资格鉴定内容是依据职业标准确定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职业不断变化,职业内容与职业标准也必须有所变化。

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1.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只有《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没有直接立法,仅

有些规定,且强制性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目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上是靠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政策层面,缺乏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利于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的规范和高标准的建设。

2.职业资格考核滞后。一是职业覆盖面较窄;二是考核层次不足且偏低,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等级太少,职业技能鉴定面向单工种而层次不足,复合型人才标准尚缺乏。

3.职业资格证书质量度不高。一是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不高,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考试的评审,还是论资排辈。二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设备不全、时间不足等问题,考生只对考核内容部分进行强化训练,且考核内容少,质保体系也存在问题,使其社会认可度在降低。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专业教育未有机结合。一是表现在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基本是单一的专业证书培养,并没有从本质上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二是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多是采用“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表现出“双证”的分立性,缺乏运用系统的方法,把学术与职业、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三是表现在制度方面,学生的技能不能与学校的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5.缺少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条件。有些职业院校实习(训)设备陈旧,实习(训)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难以实施。

五、关于改革和加快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认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工作,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解决生存危机与取得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职业技术型人才。

1.完善高职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第一,强化管理机制。单列分管校级领导和部门,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第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向未来,优化并实施专业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专业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统一的教学模块。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开放式、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动力。第四,改革考试制度,加大专业职业技能的考试权重。制定职业技能鉴定高而全、科学合理、有自我特色的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模块化试题库及考核方案,且学校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等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前后相衔接。第五,严把出口关。毕业生必须获得本专业必修职业(工种)中的一个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

2.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和实训师资培养的力度。实践教学硬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建设力度,保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实训基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训师资是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保证,应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步伐。

3.实施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广泛的交流合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应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开放式职业技术培训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强校企间、院校间、地区间及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抢占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市场的制高点。

4.积极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工作的建设与研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一是争取成为职业培训、鉴定、考试中心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二是积极组织和参与职业资格考试体系的研究:“评改考”和“现有考试”中职业(工种)划分,如高职高专复合型人才的职业划分;开发“评改考”“现有考试”和复合型人才等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教材、题库。三是参与研究和建设现代考核方式、质量保证技术、考务管理技术等。

5.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制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当树立国家与全球人才战略思想,加快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接轨步伐,加强国际间交流与研究,参与相关的法制化研究与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科学合理、层次齐全、与时俱进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术教育等法律保障体系。

(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利于两种证书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融合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遵循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突出技术性与实用性特色的原则;培养目标应使学生既具备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又能够为适应生活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能力与知识;课程体系设计的主导思想应在继承以学科为中心优点的基础上,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采取职业分析法使课程内容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开发综合课程,使基础与专业、适应性与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当前职业需要与终身学习要求等关系,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同时,要引导教师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方法能力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吸收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学校的决策。同时,要尽可能利用企业设备资源,使教育条件得到保证。

(三)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2.重视和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双证书”中的作用,实行校企合作。让企业的专家、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因为他们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办法等,对实行“双证书”制度起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3.强化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功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仅要为在校高职生取得“双证书”提供保证,而且要面向社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项目。

4.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学校应采取送企业顶岗培训、承担科研项目、参加社会考证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组工作,承担国家职业技能教材编写等。

5.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学校应提倡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化目标的指向作用和标准作用,是对课程大纲的超越。“课程标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双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市场“零距离”的人才。

总之,我们需要对“双证”的有机融通、衔接与转换作进一步研究和实验,对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培养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仁琪.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的探讨[EB/OL].http://www.tech.net.cn/y-jyjs/szssd/5675.shtml,2007-04-0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Z].2002-11-2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2004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2号)[Z].2004-04-13.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结尾常用方法下一篇:电商销售工作总结与计划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