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24-09-17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8篇)

1.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一

加强学校“三风”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干部及后勤保障人员的“作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三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因此大力加强“学风”“教风”“作风”建设,对于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三风”是学校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建设就是培养学校精神

即使是一所普通中学,它也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建设者,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新生的任务。学校要生存,要发展,除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各项行政法规外,自身要有一种发展的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是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干部的作风的总和。他能创造出一种潜在的、弥漫的、浸染于整个校园中的精神风范;它能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极大影响着学校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他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完成育人任务的精神力量。因此,要办好学校,就必须努力培养和弘扬学校精神。

“三风”是学校精神的构成部分,抓“三风”建设就是培养学校精神。我们大力倡导和培养务实干事的干部作风,“爱校、爱岗、爱生”的教风,“好学、会学、乐学”的学风,在学校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谐共进”的良好风尚,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

二、认识“三风”的基本内容,发挥其重要作用

抓“三风”建设,必须深刻认识“三风”的基本内容,注意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养成教育等学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断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和谐发展,避免脱离实际。

一流的学风,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成绩良好上。学习态度端正,就是要求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重视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学习目的明确,主要体现在青年学生要坚定报国之志,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树立为做过繁荣富强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学习成绩良好,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的综合反映,是成才的基础。“学风”建设就是要以抓实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好学、会学、乐学”的学风,端正学习态度,遵守校纪校规,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流的教风,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风范、娴熟的业务能力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尚的师德风范则体现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不断提高学术修养,严谨治学,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娴熟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优秀品格的重要体现。“教风”建设就要以提高师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质量为主要内容,树立“爱校、爱岗、爱生”的教风,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流的工作作风,主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意识上。具体地说,体现在对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继承和发展上;体现在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工作上;体现在不断创新、敬业爱岗、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上;体现在领导干部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上;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以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学校管理为主要内容,倡导“和谐共处,务实干事”的作风,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执政能力。

三、“三风”建设相辅相成,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风的重要体现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构成教风的主要内容,并对学风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对于学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教风不立,学风何以树?教风不端。学风何以正?管理与服务工作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的工作作风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但作用与侧重点是不同的。

学风建设是核心。学风是立校之本,是质量之基,优良的学风是创新的保证。学生的理想信念、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和择业观念、家庭状况等直接影响其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养成,良好的学风主要源于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管理与服务部门工作作风等的影响和制约。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同时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人手。教风建设是主导。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先导,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风的优劣,是以教师的风格为转移的。好的教风滋生、培养勤奋刻苦、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助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不良学风。影响教风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师的工作和阅历、业务水平、敬业精神与工作、生活条件等因素外,同时也与学校的相应政策及与教师密切相关的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抓好教风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必须从政策导向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人手。

作风建设是关键。作风是校风的导向,好的作风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出好的学风,滋养好的教风。管理干部与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渗透在师生员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行为往往容易成为教师与学生效仿、评论的对象,自觉不自觉地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从提高干部和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人手。

四、切实加强“三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建设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干部教育、工作力度,不断优化干部作风。加大干部教育力度,坚持进行干部培训,严格督促检查,坚决杜绝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于部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争做以人为本的模范;不断加强学风建设,争做学习提高的模范;不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争做求真务实的模范;不断加强生活作风建设,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改进干部选拔办法,坚持把干部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扩大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的范围,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被选拔得干部在学校才有较高的威信。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的斗争力度。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各级党委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增强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对敏感工作部位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坚持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

2.从开展“爱校、爱岗、爱生”教育活动入手,不断优化教风。认真开展“爱校、爱岗、爱生”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起到引领思想、交流感情、弘扬正气、促进和谐的作用。

大力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编写、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化。强化教学工作纪律。要确保教学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加强管理和检查,对于教学事故要及时处理。加大教学工作考核评比力度。切实把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职、评先的重要依据,坚持领导看、听课制度,坚持组织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

3.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优化作风。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的修养都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中学生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真正把“三风”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和改进“三风”建设,归根到底,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三风”建设深人人心,成为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用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为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习气建立起坚固的制度防线。

2.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二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 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首先,校园文化有其特定对象,即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特点、学生需求来实施,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虽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空间,即以校园为主要环境。校园文化应当贴近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设施的作用,把硬件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点点滴滴的文化元素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脱离校园去另辟蹊径,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放在校外。

再次,校园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即必须围绕校园精神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不能朝秦暮楚。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除了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外,结合学校特点梳理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经过几届甚至几十届学生的努力方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与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互为促进,而不能割裂开来,就文化而讲文化,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首先,熏陶功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就能够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校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园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如同和煦的春风,弥漫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寝室,能够潜移默化同学们的心灵,教人积极向上,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互帮互助、勤奋好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规范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纪律约束的作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等,使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硬性约束的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硬性规定转化成人性化引导、警示,更容易取得同学们的认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再次,导向作用。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力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影响,学会选择正确的社会信息,可以化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群体具有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前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休闲作用。学校是学习之地,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必然费神费力,也正因如此,古人才有“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值好动爱玩之时,单凭纪律约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校园文化则不同,它通过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一条充满休闲情调的校园小路可以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英语角”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等。通过构建贴近学生、贴近教育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够发挥持久的、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习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校管理者普遍认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大学校园开始,并逐渐延伸到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文化味”,学校管理层本身的“以人为本”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硬件建设,包括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图书阅览设施、艺术设施、学生食宿设施、校园环境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一些学校在扩建、改建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功能区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元素更加显著,有人说,每个地方的学校都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再次,制度建设更具人性化。制度体系既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学校在制定制度、实施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的原则,各项规定充满了人情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

最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普遍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特别是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们搭建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特色。校园文化本应该是一所学校独具特色的,而事实上却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除了校园建筑各有不同之外,学校精神、制度体系、管理措施大多互相抄袭,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显著影响。

其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有些学校就文化而建设文化,并且急功近利,不是让学生“唱主角”,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重硬件设施,轻文化内涵。随着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园建设,包括环境绿化、美化都有很大改善,但这些设施的实际利用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成为“面子工程”。例如,一些学校修建了高标准的足球场,但却不肯让学生在里面开展经常性的运动,只是在比赛时才能进入;修建了室内游泳馆,却并不对学生开放;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却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等。这些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实际上却成了学校装饰“门面”的“摆设”。

最后,应试教育仍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升学压力的制约,大部分中学并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放在突出位置,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围绕提高学生应试分数做文章,自觉不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旁门左道”,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难以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四、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端正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育人之地,承载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百年立校的高度,思想上重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在环境建设方面,除了校园室外环境植草种花、绿化美化之外,还要重视教室、老师办公室、学校食堂、阅览室等室内场所的美化,做到简洁、雅致、美观,设施齐全,根据不同的场所安排相应的文化主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当然,文化内容的安排,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精神这个主题,通过艺术的形式、不经意的点缀,寓有形于无形之中,让校园文化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再次,着力构建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这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当地文化氛围,总结提炼出学校精神,以简练的语言固定下来,并以此为主线,对学校精神进行诠释,让学生们明白每个词的来历、含义,形成大家的共识,这样有利于全校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办学主旨上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学校管理的主线,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实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影响、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整体合力。

3.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 篇三

一、正确认识学校文化

在小学规范化建设中,以学校文化为核心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校长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建设逐步有了比较清晰和正确的认识。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它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优良传统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积淀与传承,是对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并由此固化成为一种风格。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干部和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推进工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纲”,它将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本校办学实际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传统,但不能没有文化;如果学校仅有悠久的传统及领先区域的优势项目,而学校文化是零散的、不够清晰的,办学品质将无法达到最高境界。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确定核心理念,确立支撑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同时也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体现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更强调呈现学校的“综合个性”。

通过思考、概括与梳理,校长把学校文化分为四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学校文化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物质到精神四个层面。广大师生熏陶于物质文化,约束于制度文化,内化为精神文化,外显为行为文化,这恰恰体现出“以文化之”的教育功能。

二、积极构建和发展学校文化

随着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丰台区小学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学校文化建设上来。学校文化建设,逐步由模糊到清晰,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1.分析原生态的学校文化因素

由于长期的发展和积淀,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大学校,形成了一定的优良作风与工作传统,某些方面的工作具有绝对优势,存在着零散的、互不相关的文化因素。有一部分学校做了一些文化建设工作,但呈现出“标签式”“泡沫式”“散珠式”状态,而校内师生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与其“学校文化”却毫不相干。但这些文化因素既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起点。

在对全区16所学区工作坊的核心校进行跟踪指导的过程中,教育专家、教学专家深入学校,通过开展工作日头脑风暴以及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等形式了解学校发展基础与现状,对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研讨,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文化发展主题和制订文化发展方案奠定基础。

2.梳理学校文化,确立核心理念

丰台区草桥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质量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然而校长却说不清楚自己学校有什么特色,此时,北师大专家来到学校,他认真听取了学校全方位的工作汇报,又带走了学校近年来取得工作成果的相关资料,经过细致分析、思考,专家提出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情”,以情育德、以情引智、以情动人。专家的分析使草桥小学的干部茅塞顿开,他们认为专家概括出来的正是自己的心声。随后专家与学校干部共同研讨,将学校文化定位于“融情教育”。

正是由于专家的细心指导,对学校多年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及特色优势、办学理念、地域资源、团队精神等进行梳理,制订出“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才使丰台区小学兴起了文化建设之风,使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日渐清晰。

3.探索和建立学校文化支撑体系

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确定之后,专家们反复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为使方案更具实效,专家亲临学校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通过方案论证、专家亲临指导,校长对学校长远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的体系日臻完善,并且逐步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丰台区实验小学,提出“整体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主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新环境育人”的办学特点。专家指导团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把握学校发展核心,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帮助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制定了新的发展主题———阳光教育品质。阳光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师生,他们既是阳光播撒者,又是幸福成长者。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是阳光教育的倡导者、策划者、引领者;教职员工是阳光教育实施的关键群体;全体学生是阳光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学校系统整合涵盖六种育人要素的新环境,即阳光校园、阳光管理、阳光文化、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并发掘其深刻的内涵,更加注重发挥阳光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4.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小学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市的小学正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丰台区更加注重将学校文化建设与整体推进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思考,校长在此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与体会。

关于学校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北师大的一位教授提出了三点思考:(1)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实际的结合;(2)要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并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3)确立学校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学校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通过文化建设及特色发展,真正使丰台区小学教育“充满智慧”,使丰台区小学规范化建设“注重内涵发展”的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4.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四

——旅顺三高中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汇报

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学校全面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关键。怎样使领导班子成员心向一致、和衷共济,如何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我校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学校领导核心。

一、坚持“一个核心”不动摇

将校长、书记“和谐共事”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校长和书记的和谐,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也是全体教职员工各层面之间和谐相处的根基,更是促进全校师生以及学校发展的推进器。因此,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校长、书记始终坚持“坦诚相待、和谐共事”作为党政一把手日常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高度一致的原则。校长、书记做到在党性观念、教学政策法规及原则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避免歧义。

2、坚持大事先沟通的原则。在工作中,校长、书记做到大事先商量,事事先通气,做到绝对的透明度,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以“三碰头”的形式,使校长书记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早碰头”,每天早晨上班校长书记必碰头,将当天的工作做一沟通;“午碰头”,工作一上午有无问题,应如何处理;“下班前碰头”,反思一天的工作,拿出下一步工作改进意见。

3、坚持和谐共事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以校长书记的和谐带动副校级领导的和谐,以校级领导的和谐,引领中层干部群体的和谐。通过“四讲”确保和谐共事。一讲感情,彼此以诚相待,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个人有难事彼此照应、帮助解决,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和谐的基础;二讲真话,讲真话、讲实话,才能彼此信任,这是和谐的关键;三讲具体工作如何开展,避免讲场面话和不切实际的事,这是和谐的精髓;四讲原则,重大问题按原则办事,做到公平公正,这是和谐处事的保障。

二、倡导“四种精神”扬正气

在班子队伍建设中,注重提倡主人翁精神,乐于奉献精神,不断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此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

1、主人翁精神。一个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集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该并有义务成为集体的主人,关心集体,爱护学校。寄宿制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所有成员应该如此,领导班子成员尤其应该做到。首先,校长在班子会上提出要求和希望,明确树立“以校为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希望班子成员牢记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还要兼顾学校这个“大家”,将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其次,通过教职工大会,将这种理念进行宣讲,让每一位教职工知晓,最终通过每一位班子成员的言行,影响教职员工,营造“大家”的氛围。

2、乐于奉献精神。关键在于一个“乐”字。一个有生命力、能得到全体师生充分认可的校领导班子,必须是一个肯于吃苦,甘心付出的集体。每一个成员都应该秉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理念去做好管

理工作。寄宿制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一天24小时在校学习和生活,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牵动着数以千计的家长及亲朋好友的心,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这就决定了校领导班子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做到全天候的到位,细致管理。如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以苦为乐的心态,是绝不能担此重任的。因此,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校长、书记到主管副校长再到每一位中层干部,上任伊始,都必须做到乐于奉献,勇于付出。每天清晨,校长书记、主管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在学生刚刚起床就以先于教职工早早到校;每天晚上,值班值宿,在学生宿舍楼内都能看到主管副校长、中层干部的影子。

3、不断进取精神。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战斗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具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为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扎实实施,是一种工作品质,是一种工作作风。在班子建设中,为班子成员树立目标,引导成员自定目标,有意识地激励成员不断进取,这是校长培养干部的职责。在理念上,要求班子成员政治上旗帜鲜明,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思想上不断吸纳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行动上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校长带动全体干部学习教育教学新观念,深入教研组和教室研究教育教学以形成制度。

4、团队合作精神。“合作”是一个领导班子凝聚力形成的关键,只有真诚合作,校领导班子才能够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真诚合作”的前提是团结,团结的前提是班子成员之前真诚的关心、爱护与信任。因此,在班子建设中,特别注重对团队合作品质的培养,要求班子成员

在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彼此互相了解,多掌握情况,明确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细微之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既做到分工明确,又强调分工不分家,彼此相照应,在此基础上放手大胆工作。只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做到真诚的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班子气氛融洽;只有班子融洽,才能使团队的合作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增强五种意识助提升

要建设强有力的校领导到班子,使每一位成员增强科学决策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就必须增强充电意识、科研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忧患意识、及争先意识。

1、充电意识。提高班子成员对学习掌握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充电意识。每周一的校务会议安排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内容,就是由校长或书记主持学习。形式包括:“以研代学”,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管理方法;教育教学专题讲话,介绍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管理方法。同事要求班子成员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有计划地购置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写读书体会。

2、科研意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必须增强科研意识,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落实教科研工作,成为教科研的高手,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牌。因此,要求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特别是兼课的干部,必须做到人人有研究专题。

3、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将学校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是对校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做到的。对班子成员每学年都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个学期都根据前一年情况进行适当的微调。明确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与奖惩制度。校长通过个别指导与培养,提高中层干部坎坷评课能力、处理教育教学及总务后勤棘手问题的能力和如何进行工作计划总结和工作反思的能力,培养班子成员勇于承担的品质与独挡一面的魄力。

4、感恩意识。俗语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懂感情,有感恩之心,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维系和谐的关系,工作生活才有意义。培养班子成员感恩的品质,对领导班子的健康发展、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干部懂得你能“争先进位”,是领导的培养和真心提携,应该感谢领导知遇之恩。同时,让干部懂得会感恩,是提高班子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更是班子成员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

5、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增强班子忧虑意识,既是对整个班子的警醒,也是对每个成员的警醒。严格落实干部岗位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制度,探索“能上能下”的任用中层干部机制。通过竞聘、支委考察、校长聘用等程序选拨有理想、有抱负、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做中层干部和年级主任的人选和后备人选,进行培育,合理储备。

6、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增强班子成员的创新意识,激发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的激情,使领导班子充满活力。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鼓励班子成员在确保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创新管

理方法,如分层次家长会,分层次教学分析,三段式分层次德育模式等,都体现了班子成员的创新意识。

四、处理好六种关系促进和谐

学校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取决与校领导班子的和谐和稳定。

1、校长与书记的关系是关键。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系下,党政一把手关系的和谐关键是校长对与其撘班子的书记的尊重。校长要先做到加深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充分认识到校长书记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班子内部各种关系和谐。

2、校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根基。包括校长、书记、副校长在内的校级领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很多工作是交叉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校长、书记起的是统领、协调作用。校级领导的关系和谐了,才能掌控大局,确保大局的稳定。

3、副校级之间的关系是纽带、是桥梁。两位主管校长,一个是主管教育教学,一个是主管总务后勤,两者是指挥“前线”作战与确保“后勤”保障的关系。

4、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校长、书记掌控大局,副校长分管工作,但决不能高高在上,要体恤“下属”,为中层干部把关定向,悉心指导;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工作繁杂,情况多变,遇到难题要主动请示,虚心求教。

5、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是配合。教导处与总务处、主任与副主任必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教导处与总务处是学校的两大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教职工面对面,布置、检查、指导和总结无处不细。

而教学与总务后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两部门之间的关系至至关重要,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是明显。因此,要求两处在每周的校务会议上,要将各自的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教学和总务后勤的交汇点上研究,加强班子协调工作。同时要求每位中层干部不能各自为营,而要积极参与,相互了解,协调作战。

6、干部与教职工之间是水和舟的关系。领导班子成员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关心、爱护教职工,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营造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在处理干群关系上注重提高干部的说服力,重视说服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干部的说服力就是教职工与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在出台每一项重大措施之前,都要事先做个别谈话,开部分教师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把要求讲明白,道理讲透彻,力争让全体教职工充分理解学校的意图,明确对个人及学校的益处,就很容易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从而相信领导,自觉行动。

总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成的前提必须使每一个成员加强修养,以事业为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一致,和谐共事。在教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真心热爱、踏实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学校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

5.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五

陕西银行学校创建于1950年9月,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银行学校,曾易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干部学校。“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8年恢复建校,确定校名为陕西银行学校,2002年划归陕西省教育厅管理。

自划转以来,学校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改革创新,广大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确立“诚信服务、质量立校、强化技能、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改进、打造精品”的办学方针,秉承“诚信、团结、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技能、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实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办学空间扩大,发展为两个校区,占地150亩;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由03年的1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5400余人;固定资产从2003年初的230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7506万元;专业从当初的金融和会计发展到现在的财经商贸、旅游服务、信息技术三大类十个专业;教职工职称和学历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在编教职工122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硕士以上学历8 人,90%的教职工拥有本科学历;实训条件大为改观,实训设备从当初拥有上百台计算机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实训室50个,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馆藏图书65,000余册;开发校本教材15本;建立校外实习基地50余家;招生基地120余家;就业基地30余家;订单培养专业7个;校企合作项目10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3个;精品专业1个;示范专业1个;现已形成了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兼有电大开放教育,成人专、本科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保持在96%以上,已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中等职业学校,在我省职业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恢复建校以来,学校为省内外经济金融行业培养了3万余名专业人才,80%的毕业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为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高校“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陕西省国情调研中心陕西诚信建设办公室评为“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被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西安市“文明校园”、被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评为“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被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公安厅评为陕西省“平安校园”,是陕西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2008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定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现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在原有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2009年2月成立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领导机构,党委书记邓韬任组长,并成立了省级“文明校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明校园”创建的各项具体工作。学校党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以党建工作促进文明校园的创建。08年学校党建工作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09年学校党建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定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保障到位。各科室按照文明校园指标体系要求,制定科室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到人,夯实责任。在迎评阶段,学校专门成立材料组、宣传组、环境组三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迎评阶段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于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团结拼搏,使校园文明建设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2.宣传到位,思想统一。学校作为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使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活动不留死角、深入人心。如:召开全校创建“文明校园”动员大会,在全校营造创建“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定期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文明校园创建进展情况;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许文学处长作了“深化内涵建设争创文明校园”的报告,提高全校师生对文明校园创建的认识和重视。采取制作横幅,板报、展板、广播站等形式,通过党、政、工、团、学生会等各个工作系统,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开辟专栏和专题,宣传校园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容。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广泛征集校风、学风、教风、办学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气氛,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形成了人人了解创建、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为创建做贡献的良好氛围。由于学校大力开展了深入扎实的宣传动员工作,师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生显著变化,为持续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一是加大德育教育投入。学校财务设立德育科目,逐年加大经费投入。2008年德育经费为84.18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3.75%;2009年德育经费为106.27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4.28 %;2010年上半年德育经费为31.96万元,占学校事业费和收缴学生费用总和的3.46 %。二是设立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2008年开展文明校园建设专项经费458.18万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绿化带、景观设计等 ;2009年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1200.12万元,新建综合实训楼、学生第二食堂,基础设施维修改造;2010年上半年创建文明校园专项经费226.54万元,用于制作操场宣传围栏、粉刷墙壁、美化环境、道路管网综合改造、购买实训设备等。三是加大学生活动场所投入,新建篮球场2个、塑胶操场1个等。

4.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创建文明校园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按照《陕西省高校省级文明校园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我校创建文明校园实施方案,整个创建活动分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自查整改、迎评提高四个阶段。校党委与各责任科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通过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工作安排会、座谈交流、督促检查等方式,将指标的300分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夯实了责任。各科室加大创建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创建办公室积极协调配合,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建档,做到了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编印了《陕西银行学校文明校园宣传手册》2000份。2008年——2010年,围绕“创建文明校园”主题,各科室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创示范”系列活动;“文明教室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成立学生文明监督岗,监督检查制止不文明行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共计50余项,参与人数达500多人次,真正使创建活动做到了有创新、有特色、有效果。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1.加强理论学习研究,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我校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注重结合师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狠抓理论武装,打牢师生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一是始终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内容、资料、考勤“四落实”。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学校制订了详细的“三进”工作计划和措施,由人文社科部主抓,专人负责,在学生中开展“讲文明、守纪律、树新风”优秀征文大赛、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等形式落实“三进”教育。开展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如何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问卷调查,收集问卷248份,掌握学生对理想信念、学习态度的基本状况,针对实际改善德育教学。积极探索教改试验,将动手操作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引入职业道德课堂,学生亲手实践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达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功效。三是加强教职工理论学习,每周三下午教师以专业部为小组、行政人员以科室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认真讨论,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职业教育和师德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为党员队伍增添活力。08年以来,业余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43名;业余团校培训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346名,发展新团员418名,党团组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委书记邓韬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后勤服务科科长来新凯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员;郑淑芳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我校团委被团中央确定为“团建基层试点单位”。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校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师生思想中的种种疑惑、矛盾,通过有效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师生解疑释惑,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一是成立学生理论学习小组,特聘请校长刘胜辉等同志为我校学生理论学习小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国内外焦点、热点问题,把握时代主题,认清当前形势,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将形势政策课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16个学时,采取专题报告和平时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举办时事政治知识比赛活动,促进广大学生了解近期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和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学生爱国意识。三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09年学校改建校园网络系统,接入30兆带宽,建立了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平台,网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领导机构,制作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及时准确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党委的重大决定以及文明新风等在网上挂出,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成为宣传学校的主要阵地。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主题团课,通过团课加强学生的科学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以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通过“祖国,我想对你说”、“新疆7.5事件真相”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例如:学校每届运动会,志愿者协会学生积极主动为运动员、裁判员服务,为在场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2009年4月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加理论研究,申报课题5个,发表文章2篇,那梅同志撰写的《完善职业教育法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曹婷同志撰写的《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举办的建国六十年、陕西教育三十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上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三等奖。组织编写了《中职教育规范与创新》、《陕西银行学校教育实践与探索》两部书,收集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果,另外两部书《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探索》正在编撰当中。为了促进我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我校会同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学校建立陕西省职业教育研究实验中心机构,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破解职教发展难题,为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我校针对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学习和就业压力普遍加大等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陕西银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配备了必要的硬件设备,由10位教师每周2次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材、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学生青春期常见问题,为全校女性学生举办《女性生理卫生知识讲座》、《过早性行为的危害》、《艾滋病及性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等内容讲座;为全校学生进行了《人际交往趣谈》、《心理健康新概念》等心理讲座;编写了校本教材《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健康读本》,受到学校师生们的好评。

5.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加强扶困助学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勤工俭学管理办法》、《陕西银行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银行学校关于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的规定》等制度,建立“贫困生信息库”,积极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发放资助资金,核算体系完善,管理规范。2008年—2010年,我校各类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累计发放4614人次,发放金额32.673万元。

三、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养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关键在教师。多年来,学校从政策导向、制度保障等多层面多角度,教育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诲人不倦和教书育人,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陕西银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陕西银行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师德师风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学校在教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教学能手评比等环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品德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党委开展党员进班级活动,使不同岗位的党员深入班级,增加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学生的机会,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和关爱,通过爱心传递,赋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更多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提高了为学生服务的质量,教师关爱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已成风气。每届新教师岗前培训时,都要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举办师德教育讲座,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师德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师德建设。08年我校姚珂同志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她是我省中职学校的唯一一名代表。09年姚珂同志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刘胜辉校长荣获陕西省首届“创业之星”和“陕西省职业教育十大杰出校长”荣誉称号。

2.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作风代表着形象,作风标志着是否以人为本,作风决定服务水平。我校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制定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工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行政、后勤单位积极主动地为基层服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四个一样”:即对待领导和群众一样,对待生人和熟人一样,对待校外客人和校内教职工一样,对待其他单位和内部教职工一样,优质高效为师生服务,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09年年底,我们在学生中做了“后勤服务情况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3.7%。学校坚持实行领导联系科室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2—3个科室,具体指导、督促联系科室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或现场办公,通过听课、巡视、走访、接待日、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师生排忧解难。平均每年校领导进课堂听课十余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领导结合各自分工,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校长刘胜辉牵头撰写了《陕西银行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中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的调研报告》、党委书记邓韬牵头撰写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调研报告》、副校长郗一明牵头撰写了《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科学对策——陕西银行学校实习就业调研报告》,这三个调研报告针对性强,对我校下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3.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我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把教育人、培养人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核心内容,使其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一,学校坚持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对学生建立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例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凡事履行请假手续,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严格宿舍内务管理,要求被褥、衣帽、鞋袜、洗漱用品摆放一条线,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校修订颁布了《学生文明行为实施细则》,规范学生的仪表着装、发型和饰品佩戴。建立文明值周监督岗,实行日查周评,对违反纪律的采取逐级谈心、教育、跟踪管理并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预警教育”机制,不断引导教育学生完善人格、健全体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第二,不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编写了《国情教育》校本教材,开设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经济与政治基础》、《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颁布后,学校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寓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德育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例如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不做假账、表里如一”的思想,在《市场营销》课程中渗透“公平、诚信”的思想和沟通技巧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广泛这一特点,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在校园内营造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育人环境,营造职业氛围,如要求民航专业学生着空乘服装,行为举止按照空乘服务礼仪要求,养成职业习惯;建设仿真金融专业实训室,营造实际工作环境;把蜂星电讯卖场搬进校园,形成前店后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模式,为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树立职业道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加强学生就业前岗位素养训练,强化德育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学校通过举办职业指导系列讲座、请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实习生等来校做报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掌握面试技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找准定位。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岗位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企业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成绩、寻找问题差距,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2008年学校135名学生在亚洲蕉叶集团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因不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思想产生波动,得知情况后,学校领导亲赴实习点,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实习中,学生们学会了与人沟通、协作,学会了感恩,特别是在成都蕉叶点实习的学生,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他们相互关心,坚守岗位,得到了实习点的高度赞扬,实习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段经历。第四,抓法制、安全、纪律教育。学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纪律、安全教育机构,成立了《陕西银行学校保卫机构》、《陕西银行学校综合治理暨安全稳定领导机构》等,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纪律、安全教育。2010年1月份,在学生中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开展消防、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与西安市少管所、陕西省女子监狱签订了法制教育协议,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定期邀请西安市少管所警官来校以案说法,陕西省女监的服刑人员来校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并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公民道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邪教、交通和消防安全、卫生与饮食安全等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利用板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第五,抓好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德育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精心挑选有事业心、责任感强,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每周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学生德育教育方法。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组织班主任赴四川乐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外省优秀职业学校学习,提高班主任德育管理业务能力。通过主题班会观摩课,组织班主任相互听课,使班主任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个人特长和工作性质,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优化队伍结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质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学校在坚持“硬环境”建设做到整洁有序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软环境”的建设,营造具有专业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采取以班级轮流的方式,实行劳动实践周活动,重点加强学生实践前培训、晨训、巡查、考核及实践后的总结,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参与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检查,公寓管理、食堂卫生、门卫值班管理等活动,通过劳动实践周,学生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每一位参加劳动实践周的学生在总结中都认为收获很大,体会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

2010年4月26日至30日,学校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织 81名教师和1116名学生立足西安,面向全省,围绕回访母校、家长问卷、宣传学校、收集土特产品信息等内容,开展了大规模的师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增长了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我校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近三年,学校开展学生科技、文化、艺术、实践、公益等课外活动100余项,参加学生累计约2000人次。在学生中开展以“建班级文化,创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教室、寝室布置等方式,营造温馨、整洁、文明的育人环境。举办“班徽、班歌、班级风貌展示”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组织学生实行每天20分钟的晨训活动,由班主任制定晨训计划,确定晨训内容,主要以文明礼仪、班级面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训练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晨训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学生中推行“读书认证制度”,学生参与图书采购、管理工作,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阅读两本图书并写出两篇读书心得体会,学校图书馆的借阅量由几年前的年均几千本,到现在一天的借阅量达一千余本,调动了师生的学习和阅读热情。许多兄弟院校专程来我校学习取经。在祖国60华诞之际,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以及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礼仪操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科学、体育、娱乐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对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3.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各专业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学生反假货币宣传队,宣传反假货币知识;举办会计手工记账比赛和“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与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用友杯”全国中职沙盘精英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正保教育杯”ITAT就业技能大赛,获得高级办公自动化应用三等奖和优秀奖。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翰林提”五笔录入大赛,最好成绩127字/分。完成了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计算机应用四个项目代表队的集训工作,我校选手获得了全国大赛3个3等奖、1个优秀奖的好成绩。承办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我校选手包揽了4个项目1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大赛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建设步伐。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中职职业技能大赛旅游组酒店四项全能比赛,两位参赛选手均获得了二等奖。

4.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规范、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本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着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2个,注册成员200余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举办舞蹈大赛、书法大赛、诗歌朗诵赛,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优良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5.加强舆论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全面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形成了政治方向对,校园文化氛围浓、品位高,道德风尚好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学校2008年成立校报编辑部,共出版校报22期,编辑出版45万余字,校报记载了学校的工作目标、指导思想、重大活动等信息,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学校团委创办《启航》期刊,校园广播设置了时事政治、学生访谈、音乐之家、来信点播等栏目,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对室内外的板报、橱窗、标语等宣传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力求让“墙壁说话”,校训、校风、班训等要求和学校的特色教育内容随处可见,如教学楼走廊上中外货币展示、各大银行简介,操场的围栏上安装有宣传橱窗,校园内休憩的桌凳做成了算盘、计算机形状,公寓楼的楼道挂上了文明口号宣传标语、学生餐厅悬挂文明就餐标语等等,学校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五、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美化育人质量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绿化亮化美化环境。我校始终把环境育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绿化校园来美化环境,通过美化环境净化师生的心灵,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感染人、教育人。2008——201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校园环境改善的投入,累计投资1884.84 万元。完成综合实训楼建设工程,综合实训楼建筑面积4096㎡,投资650万元,可供学生使用的实训室达到18个,分别有:淘宝创业实训基地,ERP综合实训室,酒店管理与服务实训室,货币展室,普通话鉴定站,会计综合岗位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共投入装修资金250万元。利用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资金和自筹配套资金400余万元,购置各种设备600余台套。投资240余万元,建成200m跑道塑胶操场。以上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满足目前在校学生校内教学实训和活动的需要。完成了校园道路、管网改造工程,实训楼北侧广场建设工程,校园景观照明工程等项目,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为了缓解学生就餐比较紧张的矛盾,投资60余万元,扩建了学生第二食堂,新增学生就餐面积300平方米。完成粉刷楼道,制作标识牌,更换窗帘等工程,校园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强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安全。我校党委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成立了稳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制度保障、预案完备、预防为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师生员工群防群治的安全稳定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稳定制度和重大疫情、灾情应急预案,与各科室每年都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落实责任,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积极参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定《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管理制度》,被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保卫部门强化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会客登记制度和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学校投入30万元,建立了电子监控校区,安装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强化科技防范,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六、加强行风建设,提高依法民主办学能力

1.推进校务公开,科学、民主、依法治校。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坚持校务公开,充分尊重民意,如:定期向职工通报学校的重大决策;请职工代表小组参与基建工程项目招标、材料采购等;请中介机构对每年的财务决算进行审计等,积极广集民智,促进师生员工当家作主,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我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校长领导下的党委负责制,党支部工作条例、教学评估制、干部人事考核制、内部津贴制、财务管理制、学生管理等制度,加快推进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积极建立和修订基建招标办法、基建工程审计制度,项目招标坚持公开信息、公开招投标、公开竞争。财务工作实行刚性预算,对预算项目及数额、工资和津贴标准、资金管理办法、收费办法等信息进行公布,规范财务程序,实行科学管理。

2.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校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各科室都根据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教学、财务、仪器设备、学生管理、基建项目管理等多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监审室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考核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加大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监审室对教学评估、干部考核进行全程监督,参与基建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投标项目20余项,接待群众信访60余人,意见100余条,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回顾我校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领导班子团结勤奋,内部管理科学规范,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德育工作扎实有效,校园文化文明高雅,校园秩序稳定和谐,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文明校园建设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总结和巩固文明校园创建的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升新层次!

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和辛勤工作!

陕西银行学校

6.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我校作为秀山县一所新建直属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特色发展”的模式,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机制约束,活动熏陶,家校互动,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

一、完善硬件夯实基础,打造文化精品

1、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占地面积51.8亩,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新加坡建筑风格,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教育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书法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目前学校已申请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集硬件、图书、互联网等功能为一体的“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项目,“班班通”工程已纳入学校规划,同时正积极多方筹资,建设和完善学校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后期工程和校园的绿化工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优化校园内外部环境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着“追求高品味”的原则,我校在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建造具备育人功能的景观,做到点面结合,校园户外张贴物、宣传品管理规范,校内各种标牌规范。

学校处于建设之中,但学校仍按整体的绿化规划和思想进行校园绿化工程学校按照“四季长青”的绿化要求,修建了花台、花园、假山景观、环校绿化带,目前我校以“森林校园”为契机,栽植香樟、桂花树700多株。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3、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我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椄道、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温馨提示语等,采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加以展示,在走廊柱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文化墙内容定期更换,班级图书柜图书定期更换,让每面墙壁、壁柱、围墙说话,确保了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发展,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致宜人,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为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内涵,打造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本着“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未来奠基”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新建直属,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和打造名校品牌的信心,我校采用“项目管理”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体师生询计问策,征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最后集全校师生之大成,形成了“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个性校园,书香凤栖。”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章程和学校管理规程。同时结合学校新建直属,地处城郊的特点,在全体师生中开展敬业奉献、艰苦创业

精神的教育,培育“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

我校是以原平凯小学教师为班底,向全县公开考调20多位教师而组建的新学校,建校初,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健全学习制度,做到一周一次政治学习,一周一次校本培训,一周一次教研活动,实行一月一交流,半年一总结。开展了围绕“敬业”和“爱生”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在教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校发展,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同事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体协作、为人师表。学校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给每一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形成一支团结和谐、有改革意识、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改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强化年级组管理,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我校结合县级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通过开展示范岗、监督岗,实行路队制,校园静化工程,对学生校内外行为规范作了具体的要求,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小手牵大手爱心传递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受到社区家长的一致肯定。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为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我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课件制作比赛、论文竞赛、文体比赛、唱红歌比赛等;针对学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讲故事、传箴言、唱红歌活动、广播操比赛、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创建活动方面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针对学校新建直属,社区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开展了深入广场、深入社区家庭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了解社区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意见;开展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大摸底,对问题学生实行行政、班主任和教师重点家访,做到了“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辐射整个片区”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在“提升教师,关注学生,影响家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指引下,通过进一步强化“待人以诚,处事以正”的校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敬业、奉献、和谐、创新”的学校精神。

三、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

和规范作用。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全员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3、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改革和实验,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教职工提出建议意见,学校行政制定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年段组长负责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年段组长竞聘和管理办法,落实年段组长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年段组长的管理权限,促进年段组互动发展、和谐发展,提升年段组教育教学质量。把一系列的管理权限(考核权、经费使用权、教学活动组织权等)下放到年段组,实施绩效管理,学校考核与年级组挂钩。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先学后导,小组互助学习”,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了教学指导方式,以引导塑造学生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校园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我校紧紧围绕“秀山县优质教育基地,武陵山区名校”这一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书法教学、美术班、舞蹈班、体训班、成立器乐队,校园文化队伍的成立和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初步显示出了特色成效。

7.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七

关键词:道德教育,和谐发展,教师

在现阶段, 我们不能仅仅只培养高成绩的学生,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1, 教师重视在教课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一、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也要重视起学校道德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其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学习的榜样。所以, 教师可以在日常讲课中注意灌输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 这样, 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里更容易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培养出更多品行优秀的人才。所以, 只有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引起重视,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 而是在一个正确的道德氛围内形成的。因此, 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 让学生办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海报、写主题与思想道德有关的作文等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都能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 更加深入自主地了解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从而, 也更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三、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

学生的时间除了大部分在学校里, 另外一大部分就是在家里, 由此可见, 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想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 首先便是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所以, 学校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开展加强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讲座, 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 这样使家长意识到加强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从而使家长更能密切地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总之, 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所以, 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 这样才能更快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培养出品性优秀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8.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篇八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 可持续发展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上,而且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彰显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于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搭建了灵活有效的平台,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发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个差距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而要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的提升,这离不开教育。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靠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

2.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人类发展进入科技革命以后竞争愈演愈烈,但不论怎样其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本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而学校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一重任。

江泽民同志曾说:“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地位。”这就说明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更是迎接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性人才。

3.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它作为一种外在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面貌在物质、精神方面的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特色。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深的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基础工程,是深入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所谓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等校园文化建设。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所谓环境育人说的就是这点。校园只有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才能满足师生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的需求。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提炼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学校是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因此,学校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结合形势有所创新,借鉴外学校经验,结合时代精神,提炼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其次是师德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师德建设上,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就得先改变观念,这关乎教学灵魂和信念,关乎教学行为的目标和归宿。学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形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的坚强战斗集体与良好教风。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完整的系统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校风,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4.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第一,建立学校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迎新生会、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第二,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开展教育活动。第三,确立属于学校师生的节日。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第四,定期表彰先进。第五,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第六,创办校刊。通过这些,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能力。

上一篇:检验员实习总结下一篇:小说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