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

2024-10-21

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通用8篇)

1.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 篇一

黄渡学校“十二五”《新时期师德修养》

第一课时

绪论

第一节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家长与整个社会负责。

(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育绩效是指教育的效果和业绩。它包括宏观意义的人才质量,微观意义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教育绩效是衡量师徒的重要标准,面师德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

2、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2、从教不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

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课时

第二节 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观念更新。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向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迈进。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2001年秋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第四课时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不仅应该对职业的外在要求有充分认识,而且还要从内心深处承认、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逐步内化为自

己的一各需要,从而能够自学地表现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

2、自我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自我发展

老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老师的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的积极合作,而且还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第五课时

第一章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角色包括三种含义:

1、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

2、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3、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人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的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的本质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

第六课时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1)社会角色——教师作为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色;

(2)学校角色——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和社区的合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

(3)课堂教学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4)自我职业角色——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和重塑。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第七课时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其角色与劳动的特殊性,而且还表现为它在社会上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社会作用的特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虽然不无目的直接参与社会物质生产,但他们却通过为生产部门培养具备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而作用于社会生产。当今的老师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为社会输送数量充足的劳动者,而且在于他们通过培养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作用

在今天的终身学习时代,我们仍然强调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没有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和动力。

第八课时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时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长专门的科学的职业。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呼声在我国逐渐强烈,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的世界范围内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轨道。

第九课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道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来划分,道德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即家庭人伦道德,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个体和群体所应该自觉遵守的特殊道德。

第十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为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为道德。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

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上,我们赞成傅维利先生主编的《老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所阐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1、传统的老师职业道德定义存在着得意华的弊端,即将教师职业道德得意地等同于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

2、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3、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行规”,还具有这样的作用:一方面限制涌入教师队伍的人中数量,减小竞争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不至于降低;另一方面,以较高的老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使社会自愿地增加对教师职业的报酬,使教师外在利益的获得合理化并得到保证。

4、教师职业道德的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即理想人格的实现,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第十一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尝试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教师职业街道不仅在内容上最先进、最全面,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着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更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人类道德实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总是处在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并受到了历代人的赞扬和歌颂。

第十二课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认识上和实践上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面对着一系列需要个人来思考和抉择的道德两难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就表现在它明确区分了教育活动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

别正确和符合人性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第十三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上,即教师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行业保护功能。

1、教育功能

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其二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重要的陶冶价值;其三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总之,教师那充满人类理想主义神韵的道德人格体系构成了校园隐蔽课程的内核,并以其独特的精灵般的魅力着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作用。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来说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

看,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节作用都是不容轻视的。

第十四课时

3、促进功能

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是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行业保护功能

从教师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还具有行业保护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标准,对教师行业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惩恶扬善的标准之一,对教师行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对于提升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声誉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六课时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1、中国近现代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康有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曾在“万木草堂”讲学多年,不仅学术思想影响很大,其为师的品格修养也令学生敬慕。

梁启超同康有为一样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并特别重视教师道德。他非常注重“教育家之自觉”,强调教师应对国家、对社会尽道义责任,说教师“抱有一种热诚,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

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他提倡民主教育,十分重视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认为要实现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民主作风,彻底清除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和十多年法西斯专政所遗留在教师向上的余毒。第十七课时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职业道德(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八课时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西方近代教育运动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品质的工人进入工厂,为资产阶级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的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和父亲与母亲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是积极的、爱护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被人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依赖于教师适宜的指导,学校全部工作的成功均依赖于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楷模,那么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致力于教育别人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要让学校也成为自己受教育的场所。第十九课时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出版了许多教育伦理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契尔那葛卓娃的《教师道德》一书,对教师道德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很有特色。该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师道德规范。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制订出了更加符合各种专业标准和工作特点的教师职业伦理准则。如《职业伦理声明》、《心理学家伦理标准》等。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总之,这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理念在影响着德国对教师职业和服务权利和义务作出规范,左右着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和作出评价。第二十课时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和态度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等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表现为忠诚态度、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隐匿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支持和引导主体行为的方向,形成行为和价值的统一,不自觉地表达出文化定义的内在要求。因而,敬业精神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敬业精神中所蕴涵的信念、信仰赋予特定历史坐标下的主体生活世界以特殊意义的时候,敬业精神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作用会,进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动力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十一课时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一)服务意识

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不同的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从而使敬业精神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上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竞争与协作意识(三)创新意识(四)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一)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二)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三)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第二十二课时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一)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1、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2、坚持活动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第二十三课时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训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一)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的管理应成为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尊重广大教师意愿,讲究民主,采取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艺术性,以此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

(三)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应改变在我国教师专业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对教师现代教育观念以及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强化的局面。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职业理想的特征

1、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2、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3、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十六课时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二)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三)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四)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一)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于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第二十七课时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一节 爱生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

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徒的灵魂。

二、师爱的意义

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趆是满怀觉悟地爱学生,就趆能赢得学生的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趆能迅速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进而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是学生生活乃至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恋感、会将上学读书看作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其身心也会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第二十八课时

三、师爱的表达(一)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二)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三)宽容学生

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四)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第二十九课时

第二节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师生平等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学生总是以自己的办公室系统与评判标准探究并改变周围世界,按自己欲望构建世界,具有超越的天性。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所进行的批判与创构往往更具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敢于追寻事实,反思现状,质疑趔,挑战权威,能如实表达自由选择、大胆想像。学生逐渐掌握了与他人共同学习、活动的方式,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进而形成社会性格,表现了学生最高层次的人性即社会性,同时,也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从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

正安县小雅镇黄渡学校《新时期师德修养》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包 峰 小雅镇黄渡学校

2.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 篇二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共产党员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观点,站在党中央的高度分析和认识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同种种反科学的异端邪说作坚决斗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际,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到各项事业中去,落实到每—个共产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去。

二、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 工人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高体现。有了这种理想,人生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有了这种理想,就能激发人的意志和毅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有了这种理想,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能忠贞不二,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现阶段的行动纲领,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具体体现,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正确把握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找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结合点,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三、树立牢固的宗旨观念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人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体谅群众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不能只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口号,而要变为切实的行动,切实做到办事要公、为政要廉、作风要实,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

四、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新的历史时期,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加强作风修养,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工作、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干,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把坚持党性原则和提倡个性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是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帮助教育和广大党员同志的监督,慎独慎微,防微杜渐。

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党内的各种规矩,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行规范。党的纪律,是我们党战无不胜的法宝。加强党的纪律修养,一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勇于同一切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二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反对自由主义。三是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廉洁勤政纪律,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念在心上,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的纪律,关键在于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廉洁自律,反腐倡廉。

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共产党员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既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又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上,为全社会做出表率。在思想品德上努力做到: 坚守信念,富有理想,乐于奉献,自觉克服个人主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坚持原则,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出于公心; 工作第一,事业第—,他人第—,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生活待遇、名利地位;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团结同志; 襟怀坦白,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绝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绝不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中不嫉贤妒能,不争功诿过; 讲文明,讲礼貌,尊老敬贤,提携后进,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反对低级趣味、庸俗作风。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人格力量,才能增强说服力、号召力、凝聚力,才能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3.新时期师德修养浅议 篇三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

二、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確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

第三,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师德修养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4.谈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 篇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证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能够,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须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盼,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礼貌”,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证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到达53%,他们期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期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资料。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期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潜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到达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就应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能够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就应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礼貌程度,个性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服务中心

谭学军

5.《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总结 篇五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总结

教师:裴伟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到第六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七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这些道道要求在理想层面上要求是很崇高的。具体有如: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但是在原则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则是:

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主动沟通;平等对待。

在规则层面上则是:

不准违反国家利益的活动,不断弄虚作假,不得收受他人财物,不准失职、不认真,不准衣冠不整;不准歧视.、侮辱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超范围、超程度、不得超时间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公开场合或者学生面前采取造谣中伤教师或教师集体的人格、人格、威信、工作成效,不得抄袭他们作品,不得利用职务的便利和影响,妨碍其他教师的正常工作,不得帮助明知道品格、教育或者其他有关品质上不合格的人混入教师队伍或者晋升职务等。不准

向家长或有关人员提出非教育问题的批评,也不准因学生的原因,训斥、侮辱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不准向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员索要钱物或谋求其他方面的方便和好处,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是否残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者歧视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行为,以前也有损师德形象的表现,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怎样,可能是当时师德学习不够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6.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 篇六

今天在这并不是要做什么师德讲座,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对师德的理解应该比我有更切身的体会,我今天在这里只是和想大家交流一下对师德的看法。

师德问题历来都是一个非常难讲的主题,自己学识和理论水平又有限,所以近一段时间查阅了许多的资料,但大多都是理论性和说教性很强的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不需我多讲,其中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启发了我,更吸引了我,书的名字叫《水知道答案》(图)。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是日本一名叫江本胜的社会学者。他是研究振动和波动的,量子力学有个说法,我们全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础的素子组成,素子的存在形式是波动,也就是说全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以波动的形式产生的。很多人研究波动,江本胜研究什么呢,他研究水的波动,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能不能给水拍水结晶,在零下5度的冷室以用高速摄影机和显微镜拍摄水的结晶。我们知道冰雪都是水的结晶,于是他开始实验把水冻起来拍水的结晶,但是拍了很长时间根本拍不出来。习惯地他发现,用自来水拍结晶根本拍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自来水的水分子结构已经被我们人类的化学物质破坏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天然水和矿泉水来拍,拍着拍着,突然有一天拍出来了结晶,他很兴奋。又有一天,他想,给水听音乐会怎么样,于是他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因为音乐是一种振动,结果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图),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图),让水听了充满愤怒与反抗色彩的重金属音乐时,它的结晶都是凌乱而破碎的(图)。

之后,他又突发奇想,能不能给水认识文字,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图);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图),看到“我要宰了你”“恶魔”等带有消极和邪恶情绪的文字时,水结晶像听到重金属音乐的水那样破碎、恐怖,甚至无法结晶。把“让我们做吧”这样的文字贴给瓶子里的水看时,它的结晶就很整齐,看到命令口气的“一定要做”的文字时,它也无法结晶。对它置之不理时,水的结晶也是模糊的。而当江本胜写了“爱和感谢”贴在玻璃杯上时,结果他拍出了一个非常美,非常有规则,非常有序的近乎完美的水结晶(图)。

还有一次,姜本胜去采水,拍了一天也没有拍出一个结晶,他就很纳闷,不应该呀,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晚上回家以后看电视,他找到答案了,原来那天是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的导弹一个劲向伊拉克发射,这种波动在宇宙中传播,被地球上的水接收到了,水的结构被破坏了,所以拍不出结晶。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图)。我们知道,地球上70%的部分是水,我们人体60%-70%的部分也是水。因此,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当我们不同情绪产生不同的波动,并作用于身体内外的水时,水便给了我们不同的波动反馈信息。一颗充满了爱的心,其情绪表现作用于水的波动也必然是平和、温柔、有秩序的,反之,就像那些糟糕如妒嫉、怨恨、生气等不良情绪,以及高分贝的噪音,其内部就是混乱无序的,那么波动也就自然是一样的杂乱无章。那么,它对人的影响乃至对周围世界的影响也就不言面喻了。水结晶实验向我们传播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爱,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从点滴做起,创造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

当你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一句安慰的时候,愉悦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你自己;当你以一颗爱心教育学生时,你身体里的水分子向你传达同样是爱和幸福的信息。理解了水结晶实验你会明白,当你欣赏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在欣赏自己、尊重别人的时候是在尊重自己,爱别人的时候更是在爱自己;当你对学生说你很笨,你很蠢的时候,设想一下自己身体里的水分

子,那么,你知道,这此话伤害的是谁,其实伤害的是你自己。(当我说到蠢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伤害自己了)。正如一潭积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会有无尽的波纹扩展开来一样。只要有一个人的心灵产生扭曲,他就可以影响周围的人群,乃至影响到整个世界。

爱与感谢的魅力,在一滴水中折射出了动人的光彩——水结晶美丽异常。水都能感受到爱和憎恶的变化,何况我们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呢?陶行知说过:“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生活在爱里的孩子,才会学会去爱别人。爱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底以后,它会慢慢发芽,渐渐长大,总有一天开出一树灿烂的花。心中有爱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懂得感恩,懂得关爱,懂得回报。其实,学生有着雪亮的眼睛,敏感的心。老师对他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疼爱,还是虚伪的应付,他们看得出;老师对他们的责骂是恨铁不成钢的焦急,还是憎恶的鄙视,他们感受得到。但是,因为年龄尚小,所以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忏悔,却不知道怎么样叫回报。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班级的学生很喜欢他们的老师,但是成绩却不见得多理想;有些班级的学生很厌烦他们的老师,成绩倒照样出色。毕业以后返校来看望老师的很多是上学时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责罚得多的学生,因为他知道老师对他的责罚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学过“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你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爱”,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日本有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了喜欢的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专业知识有多深厚,而在于她是否有爱心,能否与孩子友好相处。无论多么高难的问题上网去百度搜索很容易就学会了,而难学的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教育专家魏书生,看过他写的书,了解过他的教育思想,研究过他对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知道他从一个工人成为一名教育专家的历程,那么驱使他在教育战线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源动力在哪时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那就是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传说,魏书生在生活中是个非常特别的人,除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他的学生,他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例如他在山东讲学,讲课后相关领导请他吃饭,他就只喝点粥,吃点小菜,然后说你们吃吧,起身就走,经常如此。因此,我们在看魏书生著作的时候会发现,魏书生的教育模式我们只能有些借鉴,受点启发,但却无法复制和模仿。心存一颗爱心,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教育,我认为,这就是魏书生的全部秘密。

孩子是有灵性的,“亲其师,信其道”也是我们的教育先辈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曾听一个专家讲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一天,他到学校门口接放学的孩子,随着放学铃声响起,校门口出现一名老师,可能是维持秩序的老师,这后学生们从校门中鱼贯而出。这时,从大门里冲出两个孩子,边向外跑边闹,声音很大。这时,从大门口里走出一名老师,可能是领导,声音特别大,特别严厉地冲着这两名学生喊:“你们两个,回来”,两个孩子已经打打闹闹地走出了20多米,回头一看是学校领导,就很不情愿地转回来了,这个领导就开始教训他俩:“就你们着急回家,你们饿死了!?老师在那站着也不打声招呼。”原来这位领导是想教育孩子尊重老师。但在这过程中,她这种愤怒情绪首先是在伤害自己。同时,她应该明白,尊重永远不能单纯地靠语言教会,必须靠行为,靠言传身教。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她这种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不尊重学生。试想,这位老师训斥完学生的结果是什么,这两个学生从此以后会改了这种不良行为吗?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位老师换一种教育方式,换一种语言教育会怎样。她把两个孩子叫回来说:老师理解你们,你们饿了,着急回家吃饭,但在校门口碰到老师是不是应该跟老师打声招呼呢,又不费事。当你以这种友好平和的语气和学生说话时,本身就包含着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种教育方式和刚才的教育方式的效果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孩子只有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后才会学尊重别人,你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爱是什么,其实爱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

还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为了能够考取一个好的成绩,考试前夕偷偷到老师办公室偷取试题。恰好被一名老师堵在了办公室中。孩子吓坏了,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不敢抬头。你

知道这名老师是怎么做的,这名老师回过头去说道:“我什么也没看到,我拿上你需要的东西走吧,但不要回头。”这名学生羞愧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就是这名学生,毕业后考取了师范学校,以后又主动要求回到这所学校任教,最后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教师。正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宽容,不只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更造就了一名出色的教师。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当初在那一时刻训斥这名学生一番,如果他把这名学生送到班主任那里,如果这位老师把事情报到学校,几个如果„„,那后果又会如何。

还是江本胜,他在做水结晶实验的同时还指导小学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两个瓶子里装上米饭,每天对其中的一个瓶子发自内心地不断说“谢谢”,对另一个瓶子则每天不断地说“浑蛋”,一个月后,看看它们都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于是,不少小学生们每天放学后便开始和两个瓶子里的米饭说话。过了一个月后,“谢谢”瓶子里的米饭呈现出一种发酵似的样子;而“浑蛋”瓶子里的米饭,则腐臭变黑了。他在数年前出版的水结晶摄影集里介绍了这个实验,结果全国几百个家庭也做了同样的实验。每个家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但是其中有一个家庭尝试着做了与别人不尽相同的实验。这个家庭除了分别对两个瓶中的米饭说“谢谢”与“浑蛋”外,还另外准备了一个放进了米饭的瓶子,但是既不贴标签,也不和它说一句话。总之就是对它置之不理。结果如何呢?对它置之不理的那个瓶子里的米饭,甚至比骂它“浑蛋”的米饭还更快地腐烂了。这个实验被很多人重复了很多次,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它置之不理比鄙视它伤害更大。听到这样的实验结果,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惊讶,原来世间万物都有着敏感的灵性。你给予它爱与关怀,他就会回报健康与美丽,你给予他厌恶,他就会回报你丑陋与颓废。

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早在2500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仁爱”教育,只一部论语中“仁”字就出现了109次,如今全世界共建立了200多所孔子学院,只美国就有42所,它所宣扬的就是孔子“仁者爱人”的儒家爱亲、信爱、忠爱和善爱等思想,可见仁爱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以各种方式关心和热爱着学生的老师。大约一个月前,本校的**老师拿了两本书到我这,一只手里拿的书名叫《男孩要穷养》,她说要看看怎么穷养自己的儿子,另一本书叫《女孩要富养》,说要借给我看,我笑着问她,怎么,还特意为我买了一本。她实在的说,不是,我要看看怎么养我们班的女孩,先借给你看。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如果说给自己的孩子买教育方面的书,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但专门为教育班级的学生而买书去研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或者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要这样去做的。而她能,她能沉下心来研究她们班的学生。我觉得,这就是爱,是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因为爱,所以,她想去研究学生,去了解学生,想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教育办法,没有爱,这些行为无从而为。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她绝大多数时间在说他班里孩子,某个孩子的进步、某个孩子的趣事、对某个孩子的担忧、包括关于班级孩子的烦心事。再就是介绍她看过的很有见地的教育方面的文章,推荐我看她喜欢的教育文章,她受到的启发等等。她让我感到她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这并不她偶而为之,而是她的一种常态。我相信,这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可能有学困生,但一定不会有品质低下的劣质生。对学生真心付出爱,为这种爱肯动脑筋、肯付出的老师,学生会感受得到,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象,让学生一生受益。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分。”所以说:“爱心产生奇迹。”也许,在我们漫长的教师生涯中,在我们教育教学的经历中,爱也许并不一定是万能的。但为师者,没有爱却是万万不能的,爱是为师的基础和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愿我们共勉:

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改变不了现状,就改变自己的心灵。

重视师德修养,做新世纪合格教师

7.新时期大学生品德修养提升研究 篇七

一、品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一词最初出现在儒家的著作当中, 是指通过自身的反省和不断的自我完善, 达到自身的不断提高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 品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地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 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为目标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调控、自我塑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品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意识, 培养人们的素质, 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 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 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 周总理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 作为自己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的座右铭; 1939 年7 月, 刘少奇同志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长篇讲话, 对提高全党全军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品德修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90 后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备受父母宠爱, 而且经历过高考历练, 于千军万马中挤独木桥进入到大学校园里, 他们基本自信心爆棚, 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这就很容易出现在自我评价过程当中有失客观, 不能辩证全面看待自己优缺点, 失去直面问题, 完善自身的良好机会。

( 二) 公共道德有所欠缺

一些学生过于强调自我, 强调个性, 不遵守社会公德, 时常做出一些与大学生品德修养格格不入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一些宿舍卫生不打扫, 灰尘满地; 男女交往不纯洁, 不考虑社会影响和个人发展;与他人交往不注意尊重对方, 说话粗陋; 图书馆学习大声喧哗、不爱护公物等等。

( 三) 诚信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 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道德诚信受到巨大挑战。2015 年,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首次将诚信教育列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明确了学校在学生诚信教育上的主体权利和义务, 此举促使学生诚信管理工作有规可循, 强化了大学生诚信做人意识, 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 部分大学生仍然不同程度的在学业、交友、信仰、奖助学金、择业、网络等方方面面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 四) 自我修养动力不足

面对社会上多元化的道德标准, 许多大学生未能正确选择。针对社会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行为, 部分学生不能或者不愿意去身体力行良好的道德规范。部分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身不足, 需要不断自我修养, 自我提高, 但其更多的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压力所迫, 而非自身修养的需要, 这就导致在品德修养上面不能持续发力, 出现一天打鱼, 三天晒网的现象, 从而慢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大学生品德修养培养提升的相关对策

( 一) 大力完善外部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的关系的总和, 人总要处于一定的社会关心中。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一本好书, 一部好电影, 一位英雄人物先进事迹, 一个良好社会风气等, 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面的引领作用。反之, 一个不良的社会积习, 会慢慢促使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 不利于品德修养的提高。因此, 我们要加大力度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明确正确的社会道德取向,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让大学生在良好社会风气的耳濡目染中明确立场, 坚定信念, 加强修养。

( 二) 切实强化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校文化氛围对他们品德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应继续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通过学风建设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通过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三) 注重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其通过家庭成员所营造的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 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尽管已经进入大学, 但是大学生仍然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其价值观、世界观仍然受到父母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故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客观存在, 而且应该大力加强。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运用成人教育、德性熏陶和价值引领等方式, 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 强化孩子的成人成才信念, 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 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不断强化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修养方面的独特效果。

( 四) 加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

最后, 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 让学生辩证客观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 明确自我修养方向和目标, 加强品德修养实践, 坚守自我修养原则, 做到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也”。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过程中, 致力凝聚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奉献情怀, 尤其强调大学生关心集体, 关心他人, 助人为乐精神, 以便从根本上克服学生“自我”心态, 激发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注, 进而在全体学生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增长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在坚持优良有效的传统做法同时, 扩展思维,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大学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 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看, 大学生品德修养缺失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之一, 我们要针对大学生品德修养具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以剖析, 认真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落实到位, 从而更好地把握高校德育正确方向, 不断开创大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梁锜襄.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流及特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0) .

8.新时期师德修养包括 篇八

【关键词】素质;道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素质中,教师职业道德是基础和根本。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就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如何提高农村教师师德修养就成为农村教育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一、认识农村教师肩负的重任,培养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应时刻想到,自己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和中国人的尊严密切相关,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师,把民族的荣辱兴衰铭记心头,要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和精神动力。要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老师。

(一)要对自己有责任感

教师的工作相对清苦,特别是农村教师,各方面条件相对会更差一些,如果没有一点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容易在生活中沉沦。要避免这些,教师必须时刻有对教育的责任感。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是不可能对他人负责任的,更不可能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负责任,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不浪费生命,能有价值地利用每一天的时间;不随波逐流,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一份精神的清醒与尊严;同时,要对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认真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事,让每一天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在这种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中,不断体验教育的甘苦与收获,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二)要对学生有责任感

一个教师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责任感,首先是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曾有人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你的一桶水也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你要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因此,一名对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其次,一名对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不但应对学生的学习尽心尽责,更要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做人等等尽心尽责。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教师的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只管学生学习而不管其他,结果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成才不成人等现象,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因此,真正对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应着眼于做人的教育,不但要把学生培养成才,更要培养成人。

二、提高农村教师师德修养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以身立教。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要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二十一世纪既要求教师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爱岗敬业的道德、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会指导具体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和接受培训充实与更新知识,始终跟踪本学科领域世界前沿知识和技术,提高专业水平能力。

三、提高农村教师师德修养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自我改造形成的。严格地讲,通过书本上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到的只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的道德品质。只有将这些师德理论、原则和规范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后,它才能逐渐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严格自我解剖,经常对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省,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自责和及时的自纠。对照检查、扪心自问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是否有违“格”行为或存在差距,自觉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并向教师典范看齐,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农村教师要自觉坚持“慎独”,教师所从事的劳动基本上是个体性劳动,因此,教师在进行职业道德修养中更应当把“慎独”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养途径。

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农村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新中国农村教育的蓝天。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观后心得体会下一篇:第44 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