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024-11-17

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精选8篇)

1.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一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

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自治区审计厅也下发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执法工作的意见》,对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通过对6号

令的学习贯彻,审计项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实施工作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前调查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一个县级审计机关,就那么几个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或两三年就轮审一回,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很熟悉,没有必要再搞审前调查。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孰不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业务,其资金总量、资金构成、资金的使用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绝不会以同一个模式呈现。审前调查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其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职责范围、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等一些常规的基本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总量、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审计期间的经济指标状况及相关行业、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运行环境等相关情况。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情况掌握清楚后,才能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审计质量控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关系到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会忽视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案的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内容不详,操作性不强以及缺少对审计事项的确定或者没有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不论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审计复核等事后控制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或根本无法控制。因此,在实施审计前必须编制出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

首先,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在充分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项目的特点,审计资源利用等因素,按规范要求编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有了明确的审计目标,才能确定需要查证的具体审计事项,有了具体的审计事项,就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二是突出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编制方案时,要根据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审计事项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使实施现场审计的人员在重点事项的审计中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顺利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合理搭配审计力量,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审计组组长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将需要查证的审计事项按审计组成员能力、分工等逐一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身上,做到责任明确。

其次,审计组组长或主审要将编制好的审计方案提交审计组反复讨论修改,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方案的质量,并使审计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审计组讨论后再由审计机关领导批准执行。

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一个审计项目实施后,其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内容是否得到查证、审计方法和步骤是否有效、审计程序是否合法等均可以得到验证。

三、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组在现场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产生审计工作底稿、记载审计日记等。

(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本质。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要围绕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重要事项不得遗漏;证据要具有充分的证明力,要素齐全。要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证据应由提供者签名盖章,对提供者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和日期,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然有效。另外,要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编号,以便利用。审计组长或主审在汇总审计证据时,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人员分工,将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系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纽带。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是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二是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出

现:①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淆或只有审计工作底稿而没有审计证据;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遗漏项目;③没有经过审计组长复核;④对违规问题的定性依据不足等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一是编制要规范,内容要完整。要按照审计方案的具体审计事项,一事一稿,规范编制。二是发现的问题必须写明事实基本情况、法规依据、审计评价、处理意见。三是编制人员签名后及时送交审计组长复核,审计组长编制的工作底稿可由本审计组其他人员复核,形成会审制度。四是正确区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证实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是每个审计事项都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经查证认为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或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它不是每个审计事项都必须有的。五是索引号编写要统一、规范。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之间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因此审计组要对其索引号的编制要做到统一和规范,以便于审计资料的利用和对审计质量的检查。

(三)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审计日记是审计组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逐日编写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它是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全过程记载,是审计人员智慧结晶的真实反映,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日记的记载,反映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轨迹和过程,便于审计组长和主审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二是它是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反映,便于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三是利于分清责任,降低审计风险,保护审计人员。

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一是记载要具有连续性;二是要具有完整性;三是要具有合法性。最终形成的审计日记要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复核把关。

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保障

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审计工作责任大,专业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并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只有加强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才能保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二

近几年来, 各地审计机关逐步加强了对国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力度, 从过去单纯侧重于基建财务收支审计进一步向工程造价审计的纵深发展。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有关部门规范、整顿建筑市场秩序, 以及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反腐败工作。

2 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客观因素

2.1.1 审计法律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 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 对净化建筑市场、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看, 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 存在着工程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漠甚至公然践踏法律的现象, 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陪标、串标、抬标、行贿受贿等违法现象, 一旦中标后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 审计人员也无法更改中标价格;再如, 由于业主方合同意识淡漠, 施工合同条款不合理而导致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很难开展。

2.1.2 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

2.1.2. 1 承包商虚报高套。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承包商为得到工程, 在报价时不惜压价竞争。一旦中标后, 承包商为了获利, 往往利用工程变更的机会恶意提高工程造价。如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工程取费标准、加大材料用量、提高材料价格。如笔者审计的某工程, 承包商报送的工程变更签证中, 有一项墙面瓷砖采用干粉黏结剂镶贴, 而干粉黏结剂的价格用的却是油漆工程中此类产品的价格, 仅此一项就虚增造价约l4万元。又如某分项工程, 承包商投标报价为10.5万元, 而到竣工结算时报送价格为38万元, 经过审计发现, 承包商利用工程变更虚报工程量。审计后实际工程造价为23万元, 虚报工程造价l5万元, 虚报额占总价的65.5%。

2.1.2. 2 监理人员工作不力。

监理工作直接决定工程造价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 监理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但是, 由于我国监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使得监理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形同虚设。更有甚者, 有些监理人员与承包商勾结, 弄虚作假, 乱支点工, 重复签证, 虚假签证, 恶意夸大工程造价, 给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2.1.2. 3 审计取证困难。

造价审计工作需要大量工程资料作为证据, 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直接影响造价审计工作质量。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工程参加者加以配合, 但是, 由于缺乏约束机制, 工程参加者配合缺乏积极性。更有甚者, 由于种种原因, 有些参加者不仅不配合, 反而设置障碍。在没有强制手段的情况下, 无法保证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质量。

2.2 主观因素

2.2.1 审计资料的完整性

完整、真实、合理、合法、合规的资料决定着真实的工程造价, 审计资料的完整就是工程审计的重点。由于合同签订决定了工程承包价格, 合理的签证决定着结算价格的最终确定, 因此, 审计资料的重点应是合同和变更签证。审核资料是工程审计工作的基础, 工程资料是否完备、合同金额确定是否真实合法、变更签证是否及时有效、立项资金是否落实, 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好坏, 应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提出明确的要求, 防止不规范、不真实的审计资料影响审计质量, 造成审计风险。

2.2.2 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工程造价审计由于涉及面广, 包括士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房屋修缮工程、市政工程、园林仿古工程、水利工程、公路桥梁工程、信息化工程等。这就要求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全面了解相应工程的造价计价原则及政策性调价文件, 跟进新工艺新技术, 密切关注市场信息, 否则造价审计工作就难以取得相对真实准确的结果。

2.2.3 审计内部因素的影响

2.2.3. 1 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审计工作质量就较高;反之, 审计工作质量就难以保证。

2.2.3. 2 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管理工作是否有效, 均会对审计工作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3 造价审计全过程监督措施

造价审计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特性, 有的放矢, 抓住重点, 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 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审计监督, 有效控制项目造价。

3.1 做好事前审计。确保项目投资的正确性、准确性

事前审计应以项目的投资决策和设计审计、投资预算审计、招投标审计三个方面为重点。

加大投资决策阶段的审计力度。项目的投资决策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重点是:

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地区规划, 产品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调查和预测中对产品供需情况及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是否全面、准确、客观。

审查项目的工艺、技术、设备在经济合理条件下是否遵循先进、可靠、安全的原则。

投资利润率、贷款偿还期、收益净现值、预期收益率的计算是否准确并符合要求。项目建设的目的不是仅限于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而是通过项目建设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这些经济参数的测算还要依据可靠的市场调研, 不能敷衍了事。

加强投资概算的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是设计人员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概算定额或指标、费用标准, 按规定的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确定建设项目投资的设计文件。概算对于项目建设的筹建、开工、建设管理、竣工投产都有极其重要作用。审计投资概算的重点:

审查投资概算文件、概算的项目与初步设计方案的一致性;项目总概算与单项工程综合概算表、单位工程综合概算表的费用构成的正确性;审查概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检查概算具体内容。包括设计单位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提供的总概算表、综合概算表、单位工程概算表和有关初步设计图纸的完整性, 重点检查总概算表中各项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与同类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是否合理。

严格实行招投标审计招投标是以择优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商为目的, 在若干个投标单位之间进行的市场竞争行为。

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的重点是施工及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审计。

施工招标审计要审查中标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单位工程要求, 其中标报价是否与其资质水平、项目建设标准以及工程类别要求一致, 有无故意压低报价或哄抬中标价的现象。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审计应注意招标文件要求的设备材料材质、技术要求是否与到施工现场的一致, 有无出厂合格证明和质量保证措施, 有无低于成本价中标的现象。

3.2 事中控制是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重中之重

建设项目现场情况复杂, 难免会造成施工变化, 由于现场条件变化造成工程量和设计的变化是不可预见的, 难免产生设计变更从而造成工程量的增减, 最终工程量要通过现场变更、鉴证而定。由此, 建设项目造价的高低取决于事中控制, 所以事中控制是项目确立后的重中之重。

深入现场,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把好施工组织这一关是投资控制的前提。例如, 在施工时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场地受限制, 物料堆放点安排在什么位置直接影响丁程造价, 超过定额运输距离就会有二次倒运的计入。而施工方法在签证巾是不反映或反映不及时的, 所以在建设项目中甲方现场代表、监理部门在遇到工程有大的变动时, 应及时通知审计部门、预算部门共同审查变更工程量, 而不能让施工单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样才能在合理的情况下把投资控制到最低。

加强签证准确性审计。签证应该准确、及时、客观。现在许多项目非常重视签证对造价的影响, 原来只重视事后监督变为重视事中签证审计。签证审计的重点是:

工程增加部分是否有甲方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双方认可, 签证时间是否在工程量确认规定期限内, 有无结算时补签证现象。

工程减少部分是否有签证、变更。在以往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 有些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增加部分的变更能及时签证。但对减少部分往往没有签证, 工程只增不减, 或者只对减少的主体工程进行签证、变更, 而配套工程减少部分却不做变更签证, 特别是一些隐蔽工程, 事后往往无法确认, 其损失不可低估。

加强现场联审, 签准工程内容。建设项目的特殊情况较多, 这就要求必须对现场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做到签证准确才能有合理的结算, 审计人员参与签证认可工作是很必要的。建设项目施工点多、内容涉及面广, 事中审计每一个点都到是不可能的, 设计、监理、预算、审计共同到现场联审, 共同商讨, 不失为省事、省时准确签证的好办法。

3.3 加强事后控制

严把审计最后关口事后控制是造价审计最后一道关口, 责任重大, 量、价、费组成了项目造价由于审计制度已实行多年, 高套定额, 不按规定取费等问题已不是建设项目审计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而量和价的确定已成为审计的重点。

克服困难, 做好量的审计。建设项目是以图纸、设计变更及签证计算T程量, 一般图纸部分问题较少, 问题多出在签证上。工程量的计算在建设项目结算中是最难的, 对多计工程和重复计算丁程量以及只增项不减项或多增项少减项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应重点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发现设计单位一般只对图纸及变更部分负责, 但图纸减少部分却没有明确的书面纪录, 而监理单位只对签证部分负责, 这两个单位各负其责, 并没有考虑工程量重复的问题, 审计部门要填补这个漏洞, 维护企业利益。

勤于分析和考证, 保证计价准确。保证建设项目计价准确, 有两个重点:保证套用定额子目准确;保证材料计价准确。首先, 要分清材料由谁供应。考虑到建设项目量计算难度大, 工程多采用包工包料, 有些施工单位认为有机可乘, 把甲供材料作为乙供材料计人结算, 使业主蒙受损失, 审计人员要认真查明事实, 挽回损失。其次, 核实材料的价格。在建设项目中, 对于施工中的材料, 不能以中标价确定材料价格, 一定要以审计的材料价格为主。根据材料品质询价, 结合市场定价, 避免出现施工单位压低材料费而高报施工费, 在施工签证中以施工单价乘工程量后抬高工程施工造价。

4 结束语

3.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三

【关键词】 审计;质量控制;思考

在审计被企业普遍引入企业管理的情况下,审计质量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使审计更好的服务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一)项目审计申请

在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工程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完工资料的情况,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交项目审计申请表,以便审计部门根据手中的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安排具体审计时间,保证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二)提交竣工资料

在审计部门根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后,工程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应及时提交相关的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在提交工程项目竣工资料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1.工程项目资料要齐全。如果资料准备不齐,会造成审计项目残缺,最终导致确定的送审金额和项目实际金额不一致。

2.送审工程项目资料需经工程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审核。 在工程审计中,如果送审资料不经主管部门审核,可能导致送审资料不真实。

(三)审核送审资料

审计部门在收到相关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资料后,即可安排项目审计人员对送审的资料进行核对,掌握送审资料情况,并根据相关的审计规范和要求确认和录入审计数据,完成资料审核和资料录入工作。

(四)工程现场查勘

在对送审资料进行审核后,根据资料审核情况,对有疑问或者竣工图纸模糊的项目,根据一定的比例对现场进行查勘,核实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确认审计数据

在对现场进行查勘后,根据现场查勘的情况对资料审核的结果进行更正和确认,并出具最终的的工程审计定案表。

(六)签字确认定案

在最终工程审计定案表后,由相关各方对定案表进行确认,若有疑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若没有疑问由相关各方在工程审计定案表上签字确认,作为最终审计结果的依据。

(七)出具审计报告

在工程审计定案表确认后,审计人员根据定案表的最终审计结果出具工程项目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提交送审单位作为工程最终付款的依据。

二、工程项目审计中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工程项目审计实务来看,影响工程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排除认为的影响因素,从竣工结算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竣工结算资料不真实

从审计实务来看,由于利益上的驱动,在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会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施工方就会想方设法在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上做文章,常用的手段就是虚增工程量,通过虚增工作量增加项目结算金额。

(二)隐蔽工程资料不齐全

在工程项目中隐蔽工程很多,根据规范要求对隐蔽资料必须要有相关的签证手续作为证实工程真实性的依据。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隐蔽资料手续不全的情况存在,导致对工程真实性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在审计中有时候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开挖,以验证项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施工图纸设计不清晰

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如果相关的竣工资料不够详细,施工图纸尺寸标示不够精确,不能充分的反映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会导致审计师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工程签证手续不严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需要签证的项目,随工人员或者监督方必须经过核实施工项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后才能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有的项目随工人员或者监督方责任心不强,有些没有经过核实的工作量也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导致项目签证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

这两张表反应的数据是在某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的竣工结算资料数据等和实际不相符的问题。

从上表来看,竣工结算资料数据和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如果在审计中不能通过现场勘察发现上述问题,必然导致审计报告不能反应该项目的真实情况。

从上表来看,该绿化工程项目的结算资料工作量和实际工作量出入很大,签证金额和实际发生金额出入也较大,如果按照结算资料结算工程款,甲方将多付工程款将近20多万元。

三、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原因分析

(一)施工单位缺乏诚信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单位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刻意压低竞标价格,在得到项目后再想办法来弥补竞标价过低的情况。在利益的驱动下,导致了施工单位以丧失应有的商业诚信来弄虚作假。

(二)工程项目缺乏监督

在工程项目中,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为了节约相关费用,没有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安排随工人员或者聘请监理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项目的监督,由于管理不严导致了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中舞弊。

(三)随工人员缺乏责任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甲方的随工人员对工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如果随工人员工作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对没有经复核的工作随意签字确认,可能会导致必需的项目流程缺失和虚增项目预算。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在项目施工上,注重对施工队伍的选择

选择好施工队伍,对保证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队伍地选择上,应根据以往的施工情况和经验进行信用评估,对于评估情况不达标的的应坚决排除在外。选择了信誉好的施工队伍,就基本能保证在工程施工中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提供真实准确的竣工结算资料。

(二)在项目管理上,让第三方参与工程项目管理

第三方作为独立中介,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能在坚持公平和公正基础上,较好的替甲方对项目把关,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签证和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第三方能够凭借他们的长期积累的经验做得更好。

(三)在人员配置上,加强对现场随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由于随工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甲方应加强对工程随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具备基本的随工管理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对所确认的工作负责,保证工程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在审计方法上,把现场查勘作为重要的审计步骤和环节

通过现场查看情况和工程竣工结算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送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剔除其中不真实的部分,保证审计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4.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四

薛晓儒 储文胜

摘要:随着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本单位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做法,对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题词:信息化 审计

质量

控制

信息化是由一位日本学者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目前对信息化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和解释,信息管理学把信息化定义为“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信息化的范围较为广泛,如国家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的信息化等。在本文中讨论的信息化是指企业的信息化。

所谓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on),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 1 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生产信息化。就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经过多年实践,长庆油田现在实现了“井站一体、电子巡井、远程管理,精确制导、智能管理”的油田管理新模式,在油田生产动态分析、信息采集、油井远程控制起停、超压、超限报警等方面全部取消了人工操作,并在主要生产区域应用油水井和站库视频监控、GPS车辆管理和外输管线泄漏自动报警系统,实现了油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有效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和增加了产量。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初期发展阶段,企业通过开发或者采购商品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某一领域信息进行管理,以满足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但这样的问题是产生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 指导下、采用面向业务流程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计划为主线,针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石油“十一五”信息化的核心--ERP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必将使公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质的飞跃。

三是,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信息化。SCM--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控制、运输、分销、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主要作用是协调企业和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有效减少原材料库存积压和提高资金周转;CRM--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等经营环节的信息有序地、充分地、及时地在企业内部和客户之间流动,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CRM的作用重在完善企业和客户的关系,致力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信息化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

审计项目质量是指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相关职业规范的遵守情况。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信息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实务技术,对审计查证作业过程、工作效率以及查证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㈠审计对象发生变化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考察的客体,即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企业信息化,尤其是ERP的实施,它通过流程重组,实现了企业的管理变革;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流程控制,实现了绩效的动态监控;通过系统优化,实现了管理的持续改善。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财务收支及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审计面临的对象更为复杂。

㈡审计线索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证据都是以纸介质进行保存的,审计线索也十分清晰。审计人员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来收集审计证据,审核有关经济业务。而企业实行信息化后,企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审计证据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会计的业务处理也实现了自动化等,这些都导致了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

㈢审计技术方法发生了变化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它是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信息化,生产数据、会计数据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部分业务的控制实现了自动化,没有人员签字的痕迹可循。业务处理的隐蔽性以及电子数据的“不可见性”,审 计人员是否能够应用新的技术方法进行取证、分析;如利用软件获取原始数据、并应用工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比较、分析。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也是目前审计人员的开展审计工作的难点。

㈣审计风险的变化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系统软件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流程设计的合理性、管理软件的完善等都增加了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控制的难度。

㈤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

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绕过计算机系统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对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针对信息化对审计工作带来的诸多变化以及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所产生的不小的影响,那么,企业内部审计如何转变观念、顺势而为,化被动为主动、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审计项目质量,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所谓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 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特别是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审计信息化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进行准确、高效地收集各种电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审计环节上设臵疑点控制,实行适时监控;通过直接汇总查询各项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审计的重点;直接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筛选,摘取审计疑点,寻找审计线索。审计信息化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管理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应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发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获取、筛选、比较、分析和对审计项目的管理;逐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克服信息化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必由之路;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开发审计专用辅助审计软件,是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行为规范化和审计质量的有效手段。

㈠开发应用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

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借企业信息化东风,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促信息化、以信息化应对信息化,研发 基于严格的内部控制、严密的组织流程、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其规范审计行为、统一专业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应通过如下功能,实现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

⒈严格的审计流程,规范的审计程序

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审计准则为基础,严格按照萨奥法案和404条款的要求,使系统中设计的所有审计流程,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系统中严格的审计流程,包括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成员的安排、审计通知书、审计查证记录、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写审核等,都必须按照系统设臵的顺序执行。有效的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随意性,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同时,在系统中,设计审计业务办理进度的实时导航图,能够引导审计人员很快熟悉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和了解业务办理的进度。

⒉严格的权限管理,明确的人员责任

在系统中,应按照审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分工,对用户在系统中的权限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证审计的内部控制之落实以及审计人员责任的明确。

所谓权限管理,一般指根据系统设臵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信息资源。系统不良的权限控制体系,必然留下系统漏洞,给黑客可趁之机。很多 7 软件可以轻松通过URL侵入、SQL注入等模式,轻松越权获得未授权数据。甚至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删除,造成巨大损失。

⒊严格的全程审核,减少审计人员失误

审计全程审核,就是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如审计计划录入、审计方案、审计查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只有在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中才能进行下一步审计工作;同时,对于审计业务管理中的特殊规定,在系统中也要能够体现。如在系统流程中,按照内部管理规定,设臵“三级会审”程序,对于审计业务处理中的重大事项,审计人员必须启动“三级会审”程序,只有审计人员、科长、主管业务处长同时在系统中审核签字后,审计工作才能够进行到下一步审计环节。审计中各个环节多重审核的设臵,有效的达到内部牵制,减少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或偏差,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⒋实现自动控制,避免人为操作差错

在系统中,对于审计方案、审计查证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规定,审计人员如果要素填写不完整,无法正常保存,使以前传统审计模式中的人工检查变为自动控制,保证审计各个环节审计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前期在审计方案中录入系统的审计项目名称、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等信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在填写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底稿时这些信息能够自动获取,以减少人工录入差错,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⒌通用多样的接口,实现资源共享 审计管理系统应当具有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程序,如合同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造价管理系统、ERP等,既减少了信息的重复录入,又避免了信息录入的差错和获取信息的滞后与信息不全,增强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有效的节约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接口程序的开发,充分利用了信息传递快捷的优势,使审计的实时监督成为可能,实现了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

⒍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支撑审计成果应用

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应开发审计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使得审计管理人员在审计管理中,能够通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快速的了解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审计成果的分类情况以及个人的工作量及审计成果,极大地方便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同时,通过审计成果的分析,应用分析结果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查证。

⒎灵活多样的沟通功能,方便项目的过程指导与控制 在审计系统中,增加视频会议功能和短信通知功能,加强审计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和控制,如提交的审计报告需要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业务主办人员可以在系统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予以提醒;如重大审计业务办理需要执行三级会审制度,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使身处异地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除在系统中形成的会审纪要之外,并可使会审情况以视频音像资料方式自动予以 9 保存。通过这些方法,加强对审计各个环节的控制及业务指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⒏档案电子化管理,以利于查询利用

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审计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审计资料在审计管理系统中比较规范、全面,因此,对于系统中每年度审计数据保存,存档,也实现了审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解决了电子取证数据难以归档的难题。

⒐强化系统安全,保证信息质量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安全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一个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安全存在严重漏洞,审计信息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高保密性、可控制性、易审查性、抗攻击性等4个方面。因而,既要从技术方面重视(如应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与检验、网络中的存取控制、防火墙等技术,对计算机病毒、黑客等进行防范),也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如建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系统备份恢复方案等),确保信息安全。

⒑集成审计工具,方便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有所体会。但我们发现:审计工具大的如审计辅助系统,小的如针对个别情况开发的脚本工具。在审计应用时,同时打开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又要打开管理工具,操作比较麻烦,也对于审计取证的归集也带来了不方便。因此,对 于审计工具的开发,作为审计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以方便审计工作的开展。

㈡逐步开展IT项目审计,确保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安全可靠基础之上开展审计项目,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的开展已经无法再绕过计算机系统,像传统审计那样开展审计项目。因为,被审计对象无论是生产数据还是管理数据都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系统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审计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逐步开展IT项目审计,通过审计摸索经验、锻炼队伍,为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有力措施之一。

实践证明,对于管理系统,审计从系统的管理、应用、维护、安全四个方面入手,对系统的制度建设、软硬件控制、岗位职责的分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数据资源控制、安全控制、系统维护控制以及灾难恢复控制等(如图)进行审计,能够取得较好的审计成果。

统是费系国家计构收4.过了定机鉴。否经督测量监的检3.权限增加、变更或撤销是否经过有效审批2.检查行了合是否进位分工理的岗和职责划分5登.检软记查硬清被件单软硬完信,件整息确的是认记否录1.否建检查善管立了是理制完度理灾序物安复程2.体制建实控否全是统风机1.系理立管 险制 系统管理查病毒检检查3.难恢检查数据控输入制2.数据处理控制1. 6.操5.防作系4.防墙统检火查系统应用通讯IT审计系统安全出数3.控制系统维护5.检备份查数情况据4.检查费率设置的正确性3.是否定期对应用系统日志进行检查是程变更2.流制控否有效护统维系1.规划8.号用安、户全口帐控令制据输7.第访问三方是到有否得效监控 11 ㈢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强化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种类较多,一般把这些工具分为面向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审计工具和面向数据的辅助审计工具;

面向计算机系统的辅助工具主要是通过平行模拟、集成测试、程序编码检查、脚本程序等来检查应用系统逻辑、系统设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洞等;如我们在审计中应用的绿盟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是一套通过了公安部鉴定的专用硬件平台的安全扫描评估系统,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收集和测试网络的信息和远程安全风险,确定安全漏洞的存在,并以直观的方式报告给使用者。

面向数据的辅助审计工具包括对通过对获取信息系统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满足审计数据分析需要的数据形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如中国石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

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方法相结合而开发的有针对性审计工具,因而对系统数据的采集更全面,对数据的分析功能更强大,因而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了审计项目的质量。三 结束语

虽然我们对信息化条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本 身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应用的一个发展过程。信息化不仅是审计对象的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审计工具、审计管理的信息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新方向,努力寻求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相结合的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长庆油田审计管理系统用户手册》—长庆油田审计处

5.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五

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设计及合同要求。

(2)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责任。

(3)开工前办理好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和施工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6.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六

第1条,依据监理委托合同将施工工艺、施工工序质量、建筑材料与设备质量的确认权与否决权,工程量与工程价款支付的确认权与否决权,工程建设进度和建设工期的确认权与否决权等管理权力授予监理单位,并对施工的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2条,监督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如下质量责任行为

(1)监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

(2)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审批和执行情况。

(3)对材料、构件、设备用于工程前进行复检审查的情况。

(4)见证取样的实施情况。

(5)对重点部位、重要节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并执行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情况。

(6)质量问题通知单签发及质量问题整改结果的复查情况。

7.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七

一、河南省属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

河南省属高校大部分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多数与纪委或财务联合办公( 见表1) 。

多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由院长直接主管,部分高校由纪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分管( 见表2) 。

高校内部审计类型能反映高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河南省43 所高校中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项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其他项目审计的占比依次为100% 、88. 37% 、65. 12% 、16. 28% 、74. 42% 和13. 95% ,多数高校主要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和基建审计( 见表3) 。

二、河南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情况

1. 从学历上看: 大部分为本科学历,占64. 7% ,研究生学历占13. 2% ,专科及以下占22. 1% 。

2. 从专业结构上看: 会计审计专业占63. 6% ,审计专业占10. 8% ,经济管理专业及工程专业各占12. 3%和13. 3% 。

3. 从职称结构上看: 中级职称人员占72. 4% ,高级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占13. 6% 和14% ,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4.从年龄结构上看:主要以30—50岁为主,占13.6%;20—29岁占28.4%;30—39岁占35.7%;40岁以上占22.3%。基本形成了一支新老人员结合的审计队伍。

三、河南省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独立性

调查数据表明,高校虽均设有内审机构,但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且部分高校审计部门由纪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领导,少数高校的审计部门与财务联合办公,缺乏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2. 不受重视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有的高校还存在内部审计工作职责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的现象。一些高校领导认为内部审计作为一般的行政部门,主要职责为账务核查,即检查、监督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合规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部分高校为了迎接检查而被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有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监督就足够了; 一些高校的教学部门对内部审计比较排斥,认为审计就是“找麻烦”,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配合,形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阻碍。

3. 审计范围狭窄,方法相对落后

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涉及学校教育资金整体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审计较少,审计范围狭窄,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侧重点上,只限于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距以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并没有注重内部控制的改进; 仅从教育资金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上入手,忽视了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行的分析。内部审计方法上,以事后审计为主,缺乏事前事中审计; 仅依靠观察、询问等审计方法,未使用计算机审计、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导致仅仅停留在“纠错防弊”上面,对整体风险未达到有效的防控。

4. 审计制度不完善

调查中,有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风险防控的作用; 有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欠缺,部分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只懂得财务审计知识,不能识别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和失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四、提高河南省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1. 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其灵魂,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主动性和权威性根本所在。河南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参考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即由上级委派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到下属高校,既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又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高校领导应自觉独立于审查活动之外,不能参与相关审计活动。

2.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高校的内审机构应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使内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内部审计部门应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客观意见; 参与高校的重大经济管理活动,及时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责任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3. 拓宽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

应积极拓展有关学校教育资金整体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审计类型,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瞻性,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学院财务收支、基建修缮、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工作,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在审计方法上,积极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技术含量。

4.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加强重点环节审计的分析性复核工作,做好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对审计的过程严格把关,做到审计取证记录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审计人员要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准确公布审计数据,注重与事实相关。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终反映,体现审计的结果,因此审计工作底稿要有规范的格式、完整的内容及明确的观点,还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在内部审计结束阶段,审计组长应加强对取证和数据的管理,做到保证数据的真实合理,出具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并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

5. 提升审计队伍素质

广泛吸收社会上有审计经验、能胜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比例和年龄结构;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只有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时俱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状态。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43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独立性,不受重视,内部审计范围狭窄、方法相对落后,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拓展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队伍素质。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孟宁.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6).

[2]吕先培,王振清.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12(10).

[3]何迎春.改进和增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路径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0).

8.素材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篇八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为规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这些质量控制准则的制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还存在着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审计报告失实等问题,研究改进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及特征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是指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的活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具有系统性、严密性、有效性、限制性的特点。

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审计业务委托机制不健全

审计业务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的同一性决定了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会计师的意见与委托人的意见向左,则意味着得不到审计业务或是得不到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出于生存需要,在执业审计业务时不得不考虑这一点,独立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2.2 市场恶性竞争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和注册会计师人数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审计市场上僧多粥少,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争夺同一家客户的情况时有发生,审计收费一降再降。为降低成本,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减少审计时间、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加剧了审计质量的下滑。

2.3 从业人员普遍执业时间短,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人员流动快、有经验的业务人员缺乏的普遍问题,由此造成从业人员执业时间较短、业务素质难以有效提升。

2.4 三级复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建立了项目经理、风险管理部、主任会计师为复核人的三级质量复核制度,但由于社会审计的季节性特点,一个主任会计师可能要签署数百份审计报告,客观上没有足够时间认真履行复核责任,造成三级复核制度的流于形式。

3 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3.1 总分所机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上规模工作的深入推进,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从最初的114家减少过半,一些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了更大型事务所的分所,一些较大规模的事务所为业务拓展需要,也开始在全国大中城市新设分所,总分所机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成为新形势下行业质量控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1.1 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树立质量至上、防范风险的质量控制基本理念

总分所机制下的会计师事务所董事会或类似管理机构要将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质量至上、防范风险的质量控制基本理念。质量控制的统一包括执行统一的执业标准和执行统一的质量控制制度。

3.1.2 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质量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别质控人员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法定代表人)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事务所董事会下设立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委员会。

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主任会计师担任主任委员,委员由负责审计风险管理、质量控制、业务执行的管理合伙人或权益合伙人以及审计风险管理部负责人担任。专业标准委员会由负责专业标准建设的执行董事担任主任委员,委员由负责专业标准建设、审计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的管理合伙人或权益合伙人以及专业标准部负责人担任。

3.1.3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外派复核人制度,重大项目的质量复核实行条条管理

审计质量外派复核人制度是指由总所风险管理部统一向各分所派驻审计质量复核人员,对各分所的重大审计项目履行二级复核职责的制度。

3.1.4 制订重大项目的评判标准,对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分别适用不同的复核机制

重大项目由于其涉及面广,影响大,必须执行最为严格的复核制度,一般项目可以适用简化的质量复核流程。

3.1.5 建立审计工作底稿整理与检查制度,对质量控制实施交叉检查

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及检查制度,在总所和分所及分所之间实施交叉检查。

3.1.6 建立统一的培训管理办法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

为保持和提升事务所员工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事务所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规范员工培训和外部培训服务工作,通过培训使各层次、各岗位上的员工素质与执业技能得到提高,制订及执行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

3.2 对重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重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分为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部分。

3.2.1 事前控制

建立业务承接核准制度。审计及相关鉴证业务的承接,须遵循独立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专业胜任能力。

3.2.2 事中控制

审计项目的事中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业务实施阶段,必须审慎安排项目组成员,在业务正式开展前,召开项目组动员会,明确业务执行的总体要求,加强审计过程中的督导。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复核操作规程,对复核机构的组织安排、复核人员条件、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复核流程、复核时间安排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3.2.3 事后控制

对于重大审计项目,建立审计项目的总结会制度。在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召集项目组成员进行认真的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发现弥补不足。

建立审计档案归档制度,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记录和宝贵财富,对于指导以后年度的审计工作及在出现审计纠纷时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应予妥善保管。

3.3 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的质量控制措施

从近年来嚗光的审计失败案例来看,对于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质量控制弱化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事项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审计人员必须亲自控制往来款项的函证。

有形资产盘点程序的实施应严格按准则执行,不能搞形式,走过场。重大审计项目实物资产的监盘(盘点)比例,按金额计算应达到账面余额的50-70%。

银行存款是企业舞弊案件的高发区域,须执行特别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审计人员应在企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到被审计单位基本户开户银行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或外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直接查询与获取开户信息资料,检查有无账外银行账户的存在。

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调查,防止虚增销售。

审计全程重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程序时,应注意养成分析性思考的习惯,在审计业务执行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首先考虑运用分析程序;通过分析发现不合理迹象时,暂时不要寻求财务人员的解释,尽可能去访谈或观察业务部门;对客户的解释应视重要性和风险及合理性来决定是否取证;对重要和高风险的账户及交易应当实施更加强有力的分析程序。

参考文献:

[1]陈晓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9-21.

[2]季松.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10):38-40.

[3]李峻.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8,(18).

上一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下一篇:抖音告别伤感句子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