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精选12篇)
1.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一
今日分享:给一对一的年轻老师的几句话
一、如果你不喜欢教书,不喜欢孩子,只是想把一对一辅导当成自已的吃饭的工具。建议不要参与一对一教学,即使参与了,要尽量早点退出。
二、在你没有绝对的本事把孩子成绩提高15-30分之前,不要想着收入5000元一个月。即使别人给你钱,你也不能拿。
三、作为一个年轻人,要赚5000元一个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努力做到有本。事把学生成绩提高15-30分
四、学生成绩不能提高,别去抱怨学生不学习,家长不配合。教育就是改变人,学生真的很要学习了,就是不需要你的辅导了。
五、对于家长,也不要抱怨,说他们要求高。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是被逼的。等到你们结婚生宝宝之后,你可能比他们更会抱怨。
六、你没有机会进公办学校,但是只要有真本事,你的饭碗就是金子做的。
七、年轻时多努力一定不会错的,本事学到自已脑子里,别人抢不去的。
八、周一至周五白天如果觉得很空,要少看电脑,多看蓝天。在天底下,事情是简单的。在电脑屏幕前,事情是复杂的。
九、多给父母打电话,有事没事看看父母的照片。
十、生命每一个特定阶段都需要我们做不同的事情。现在我们除了努力学好一门技术,还能做什么呢? 如何做一个儒雅教师
儒雅是一个人内外兼修的境界。那么,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该怎样做才可能成为一个儒雅的人呢?在这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或是感受,以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读书。儒雅讲究的是饱学,要达到饱学,那就要坚持读书。谈到读书不得不谈谈读书的价值,“书是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人类不可分离的伴侣”,“读一本好书,就是许多高尚的人谈心”,“和书在一起,永远不会唉声叹气”,“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些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价值。
读书的方法。结合我自己成长的经历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一种叫积累读书法,一种叫爆破读书法。所谓积累法,就是每天坚持读书,少则三、五页,多则十页、八页,慢慢积累,最后达到滴水穿石的结果。其实每天读书只需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把聊天、上网、打牌的时间省点下来,绝对是可以做到的。所谓爆破法,就是利用一个假期的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读书少则十本八本,多则二三十本。如此读书,你自己都会发现,每读一次自己会又上一个台阶。
第二,反思。在生活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所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被认为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第三,细节。在学校生、秩序工作中,安全、卫是学校最为关键,也是学校最为具有细节色彩的命题。“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第四,品位。生活中,我们需要讲求品位。我以为,在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要想真正活出自身的价值,就要注意强调追求一种味道,追求一种品位,追求一种格调,追求一种层次。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家改变以往的生活、工作方式,要用品味的方式对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儒雅的人,成为一个儒雅的教师,有一个好的形象,有一颗美丽的心,以便更好的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更好的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学生。
2.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学上的佼佼者
开学第一堂课, H老师就让同学们叫苦不迭, 人手一份整整三页纸的一学期课程安排, 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最让学生大跌眼镜的是作业量:每周阅读……摘要……综述……报告。笔者从正读大三的A同学口中得知:“单单每周阅读、完成摘要, 就至少花两到三个半天在资料室看材料。”为使学生从作业中得到收获, H老师采取“定期检查、严格把关”的方式, 对学生作业多次审阅, 一旦不过关, 就勒令退回去重改, 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在长期作业中, 通过“错误-修正”以及完成各个阶段项目, 对知识技能的领悟越来越深刻, 学有所得。而这种作业方式, 不仅花费学生的时间, 老师所付出的往往更多。但H老师始终乐此不疲地批改学生作业、跟学生e-mail解答问题, 再加上设计课程讲点呈现、实践环节以及实施作业评点, 在教学上尽心尽力。而这种辛苦也得到了回报, 在学生眼中, H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老师。
二、“科研”上的失意者
近年来, H老师发文数量确实屈指可数, 达不到校方对晋升教授的论文数量要求。当了十四五年副教授的H老师评上教授的日子可能依然遥遥无期。在现行的“科研业绩”体系中, H老师无疑是失意者。
H老师在21世纪初留学美国, 获得博士学位, 其博士学位论文是一项质性研究, 得到答辩委员会5位教授的高度评价。这篇论文译成中文出版, 曾获得某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评审专家认为这部著作是具有典型方法论意义的实证研究, 其研究结论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而且, H老师所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 多被评为“优秀”等级。
从这些情况看, 我们似乎不能否认H老师的科研水准。那么, 为什么不缺科研能力, 却发表数量很少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了解一下H老师的心路转变历程。
三、转变与思考
H老师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评为副教授, 后出国留学, 2004年学成回国。H老师告诉笔者:“我刚回国的时候, 有很多的研究计划, 如果那个时候有一个良性机制的话, 我可能现在是个 (科研) 工作狂。”但是, 当H老师花了很多精力投入科研, 终于有满意的成果出来时, 发表却大受挫折。因为按照该校当时的职称“门坎”, 评教授必须在“权威核心”刊物上至少有一篇文章, 而该校规定的该专业“权威核心”刊物只有一种。如是, 一定要发表在这唯一的“权威核心”刊物上, 难度可想而知。对此, H老师承受了很久的内心历练, 一方面自己很有信心的研究成果发不出来, 有挫败感;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托关系、公关发文章, 很纠结。
如今, H老师的心态相比回国头三年已平和了许多。因为H老师已经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在教学上更投入更努力, 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而在科研上“就作为一个思考者”。H老师认为:“教学上, 我投入了, 学生获得了成长, 不管是学生自己的感受, 还是来自其他老师对学生的肯定, 都是对我的努力的一种认可、一种回馈, 我觉得, 不管官方是否认可我, 是否给我相应的职称、待遇, 都不重要了。”
毫无疑问, H老师是一位教学上的好老师, 却游离于现行科研业绩评价体制, 那到底应该怎样设计“科研业绩”的评价制度, 才可能评出真正的好教师?
对此, H老师认为, 现行的“科研业绩”评的不是科研, 而是文章发表的“数量”和“刊物级别”, 至于研究的是什么, 达到什么水平, 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已经被“忽略不计”了。H老师认为, 合理的科研评价, 根本的出路是同行评价。另外, 实行代表作制度, 也是符合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的。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 如北大一些院系试行的“论文代表作”制度, 本人在任期内只要拿出一份最能代表其水平的论文或著作 (不论发表在哪里) , 经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学科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 就算科研业绩。[1]只有摒弃片面的量化“科研”评价体系, 才能让科研真正回归“科研”, 也才能让许许多多的H老师不再游离于“科研业绩”的评价体系之外, 成为优秀的教学者和优秀的学者。
参考文献
3.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三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点的认识
综合各模范学校的模式内容,我们发现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点。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注重学生预习自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理解知识。无论是杜郎口中学的“预习”,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都体现了这一点。其次是注重互动探究。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讨论、探究。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过程,濮阳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互动”,都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是注重巩固练习。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上的练习安排,都是强调训练的做法。
2.一对一教学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们的一对一辅导虽然早已将家教式的作业辅导改为有目的、有内容、有课案的辅导教学,但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激情,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就有悖于我们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初衷。在质量检测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参加1对1辅导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但整体来说,进步幅度不是很大,离我们预期的效果相差较远。我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一对一辅导,除了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外,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让孩子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而且作为一对一教学的优势也应该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和前卫性方面,否则,一对一就没有立足的条件。
从以上认识角度出发,经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结合一对一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摸索出适合一对一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一对一教学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教学的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也在班级教学中发挥着作用,它适合1对1教学模式吗?对此,许多管理者和任课老师都有这样的疑问。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又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分析的结论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于一对一教学。
(1)自学难度小。以文化课为内容的1对1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内容多为学生已学内容的复习。这相对于学校班级教学中学新课的自学,难度就大大减小了。所以从自学的角度来说,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是可行的。
(2)效果有保障。目前班级教学中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主要的障碍,是担心班级中的学困生在统一要求下,因为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差,且不能保证集中精力投入全过程,难以保障整体教学效果。而 一对一教学中,老师根据单个学生的情况把握自学难度,确定自学方案。而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随时引导,随机把控,教学效果是有保障的,不存在班级教学的那些担心。
(3)互动质量高。班级教学的互动中,师生互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意见;生生互动,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及时监控。而1对1教学中,因为教师面对一个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问题;而且学生始终在老师的监控下精力集中地投入研究讨论。这样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互动,其效果当然是最佳的。
(4)训练更到位。一对一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针对性。教师对学生布置的练习题都是针对个体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易错点编题练习,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练习,相对于面对多数学生统一练习题目,其效果更好,训练的意义更大。
二、探索形成适合一对一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
在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全国典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一对一教学特点,我们边研究,边实验,边调整,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一对一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
所谓“导学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回顾、整理本次课所学知识点,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激趣引导——学生自学——师生交流——作业练习——反馈小结”。
“激趣引导”:在上课的开始,教师通过讲故事,答智力题,看漫画,说名言,趣味谈话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提出的学习要求,按導学案中的学习方案和步骤,自己学习(复习)、回顾、整理本次课所学知识点,加深知识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问,老师可以作提示,但一定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师生交流”:实际是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让学生把自学、回顾中的认识、收获都展示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既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也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就是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及时发现学生的成功与不足。成功的及时表扬鼓励;不足的通过引导让学生再思考,再研究,弄懂本次课的全部知识。
“作业练习”: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经验,在理解所学知识以后,为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安排了“作业练习”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导学案备课时,一定要根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要求有针对性。就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题目。二是要求题目有三种类型,即迁移题,拓展题,易错题。还要求作业要当堂批改,及时反馈。
“反馈小结”:在上课的最后,用几分钟的时间,由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知识点和收获作个小结。如果学生小结不全面,老师可以适当补充。
三、在研究讨论中逐步推行“导学式”教学模式
“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的推行,对于从事一对一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推行“导学式”模式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备导学案,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如何互动,这都是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引导教师统一认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备写,研究模式的过程操作,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1.加强培训指导,形成统一认识。
推行“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让教师充分认识推行“导学式”模式的意义。我们通过培训会和学科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使教师们认识到推行“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落实教学新理念,跟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对教师们心中的疑问作进一步探讨。比如,教师们提出一对一教学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等。经过讨论研究,我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就是教师可以在授课中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同学生合作、探讨问题。教师在探讨过程中主要是设疑、引导,有时也可以故意提出错误的意见引导学生辨析。这样既落实了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也形成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举多得,高效也就名副其实了。
2.抓住关键问题,研究具体方案
“导学式”模式的核心是“导学”,“导学”的关键是导学方案的设计。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如何设计导学问题觉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些关键性问题,我们利用学科教研会进行讨论,让老师们献计献策,特别是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讨论,我们也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方案。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采取综合复习的方法设计导学方案,强调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对于学困生则按授新课的方法导学,其导学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认知过程,并学会学习方法。
如小学数学正反比例复习导学案:
(一)培优型导学案导学问题设计
①什么是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
②什么是反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
③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④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补差型导学案导学问题设计。
A.正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1)观察以下图表填空。(两个表格,两组数据,这里只选其一)
一个单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数量、用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
■
(2)思考回答
①这两组数据中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②从这些量中可以看出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如何用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③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④总结正比例关系的注意事项。
B.反比例的定义及性质(用理解正比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然后再综合分析)
3.利用典型引路,逐步全面推行
在推行“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对这种模式运用较好的校区和老师。像广南校区的大部分老师能运用这种模式教学,整个校区的教学效果比别的校区都好。这个校区的白二勇老师,还有其他校区的顾敏红老师、吴玲老师等都是运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为了带动大家,我们就广泛宣传这些典型,宣传他们的教学效果,推出他们的导学案,让他们交流经验。通过对他们的经验的学习,老师们学到了他们的方法,“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也就逐步推广开了。
四、“导学式”高效教学模式喜获丰收成果
高效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是高的教学效果。我们研究高效教学,推行“导学式”教学模式后,首先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气氛活跃了,学生更喜欢老师了。其次是教学效果更好了。“导学式”模式推行较好的广南校区,学生成绩提高率(成绩提高人数与学生总数之比)100%,提高幅度大多在15%以上。所有校区对“导学式”模式推行得好的老师,所带学生提高率均为100%,提高幅度大多在20%以上。
韩同学是高二年级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语文方面虽说基础掌握较好,但因不擅长表达的原因,阅读、写作较差,成绩很不理想,因而对语文几乎失去信心。任课老师刘老师针对他的情况,大胆使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同他一起探讨研究,引导他多发表意见,多交流,很快就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开始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参加一对一辅导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30分的试卷他得了114分,语文单科成绩上升至班级第五名。作文得了52分,他自己觉得作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高三周同学是2011年9月开始参加一对一辅导的。他的辅导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方面也非常突出。经过老师运用这种模式的辅导,周同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由原来的70分上升到125分;期末成绩又提高到131分。今年这一学期期中考试又上升到134分。目前正在紧张准备高考,他很有信心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从研究和实践中不难看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中,有更适合的条件和更好的效果。我们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中应用,还有更广阔的前景。我们会将这种研究和实践继续进行下去,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对一教学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4.高一生物一对一教学计划 篇四
学生聪明、好学,学习基础一般。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结合已经上课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一下教学计划:
10月20日,走近细胞
10月27日,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蛋白质
11月3日,细胞中的核酸、糖类、无机物
11月10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1月17日,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1月24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2月1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2月8日,酶与ATP
12月15日,细胞呼吸
12月22日,光与光合作用
12月29日,细胞增殖
1月5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月12日,期末复习(根据考试时间安排)
5.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一对一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习现状:
优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比较专注。
整体情况较好。
不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少部分字词书写错误,拼读能力也有待提
高。拼音标调易错,汉字书写笔顺错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
惯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学习辅导内容
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以下教学内容:
1、字词关
(① 拼读、拼写、标调练习;②分析字形、根据偏旁以及造字方法
理解字意,并进行扩词练习;③辨别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预计6课时)2、3、4、5、6、7、8、9、纠正汉字书写笔顺。(关注平时)动词填空(每课时练习10分钟)排序(每课时练习10分钟)阅读(每次课精讲3-4篇阅读)针对语文园地进行写作指导(8课时)日积月累(每课时积累2则成语或好词佳句。)单元攻关(4课时)期末复习(2课时)
总体预计20课时
三、预期目标:
1、准确、熟练地掌握“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以及辨别多音
字、同音字、形近字等题型。2、3、4、5、6、熟练掌握阅读技巧。熟练掌握动词填空的方法,并能做到有效积累。熟练掌握短文排序的技巧。保证准确率。提高写作水平。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高效检查的良好习惯。
四、暑期计划
6.一对一帮扶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已任,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的信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
二、工作任务
1、确定学困生名单,并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针对各类学困生,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使其提高。
3、认真做好学困生提高工作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教训。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1、根据学生开学初的学习情况,各班确定学困生名单,要求每位教师帮扶一名学困生,及时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受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2)心理原因,缺乏自信心,(3)学生基础差。(4)组织纪律性差。
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不理想的教育后果,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针对这类学困生,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两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3、自信是一个人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质,有些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挫折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给予漠视、讽刺、挖苦,他们就会丧失自信心,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生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针对这类学生,教学当中要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告诉他们——你们每个人都很聪明;其次,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孩子喊出“我能行”;最后要欣赏他们,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自己的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提高。
4、对于一些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循序善诱,进行个别辅导,并在学生中间成立互助小组,有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困生一同学习,实行一帮一,共同进步。
5.把学困生根据学困学科分配给各位任课老师,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关注。
6.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7. 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8.加强与各科任教师的交流,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使帮扶学困生工作收到实效。
9.对于各类学困生的提高工作要认真作好记录,把工作当中的宝贵经验以及不可取、不适当之处都认真、细致的记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及时总结、改进。
10、学困生帮扶记录要按照学月认真进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学困生的形成都是有其原因的,对于他们,教师要用一句话、一个暗示,给他们关爱和信任,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热忱,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荥阳市城关乡第一小学
7.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七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景阅读
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一般理论探究
1.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含义
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又称为1: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最初是在2002年由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学者略特·梭罗维(Elliot 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斯·诺里斯(Cathie Norris)共同提出的,是让所有学生起码都有一种数字化计算设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特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教学中的若干台计算机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互联,构建成小型的网络教学环境,而且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在线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数字化设备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课程掌握程度、思维方式等学习进度指标,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主要特点体现如下:①教与学中强调个性化学习,以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②基于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③重点以主题、任务、问题为中心而展开教与学;④网络环境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⑤便于开展创新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及意义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就“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阐述。
2.1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语文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或教育网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引领下增强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求。它不只是教师“教”的工具,更是学生“学”的工具。我们体验了利用一对一教学平台进行备课上课,并且分析了这些课程,归纳总结出数字化互动学习工具进行语文探究学习设计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
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图片呈现恐龙和鸟类,巨大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庞大的恐龙是如何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借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将学生内容汇总于电子表格中,接着进行交流总结和拓展延伸。
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有所发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
2.2 “一对一”数字化条件下小学生阅读方式的变革
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下的阅读学习指导,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模式的创新也优化了学习过程。我们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了大概的语文阅读基本流程。
由图2教学流程图我们可以知道,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是更多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需求:学生以媒体作为自主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再以问题为导向,让其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它更加强调了情境的作用、师生的互动、人机环境的协作等。
作为阅读的延伸,显然阅读扩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拓展是阅读的延续,它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读物,从而达到一篇带多篇,已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积累。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的阅读拓展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便利性与优越性。
2.2.1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过程往往是语文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有不错的效果。
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的对比阅读中,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模式,不仅使阅读空间显得尤为宽广,更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处在同一阅读空间,方便交流、协作、探讨。
2.2.2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一对一数字平台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主题阅读”是基于网络环境,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文本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构建更加开放的阅读模式。
通过借助“一对一”数字学习平台学生的主题阅读,不仅实现跨越式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更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亲自经历知识研究过程,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2.3 “一对一”数字化条件下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2.3.1 学习角色开放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这是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的角色犹如孙悟空七十二变,更丰富,更多元。如在作文教学后,我们让学生对同学发到网上的作文进行点评,此时此刻,学生既是作文发表者的学习同伴,又是一个普通读者,还是小老师;又如让学生利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生活视频,预学某个知识,这时学生就是老师……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的这些角色不仅仅停留在体验的阶段,其实是真正成为这种角色,这样的学习氛围必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2.3.2 学习手段综合性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供学习的资源或线索供每一个参与者共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多种学习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知识单向传递的格局,进而使学生的信息收集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为丰富立体,主要是因为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经过体验搜集、分析、整合资料、作结论、发布作品的完整的探究历程;也可以将课内学习和课堂学习交互活动,自主学习、表达、交流活动交替进行,综合运用。
3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机制显然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一对一环境可以提供超越传统的条件,比如,人机环境不仅能让学生的进步记录得以保存,更能给予他们支持和激励,保持学习阅读的成就感、学习热度。一对一数字学习平台提供完善的交流通道和激励系统,比如,互动区、展示区、学习榜等都给阅读教学提供新功能。
互动区:基于在线即时通讯、互动工具等,构建学习互动专区,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即时答疑、互动讨论、观点分享等等,让学生跟老师同处在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个性化,学生获得老师即时帮助。
展示区:基于网络传输的便利性,存储功能的强大,建立学生自己的作品、成果、评价展区,实现学习资源快速共享,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活力。
学习榜:学习榜不仅让学生能明白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其学习热情。
4 结论
一对一数字环境,为学生阅读提供全新学习空间,为比较阅读、主题阅读、情景阅读、交互阅读、探究阅读提供条件。网络环境构建学生互动启发、反馈分享阅读空间;多元阅读推进学生学习力、探究力、问题解决力发展。其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持续创新。
作者单位
1.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8.一对一教学反思 篇八
方法/步骤
我一直很困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整个辅导过程和不断的总结所带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发现在数学辅导过程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一,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的困难认识不足,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也就是说老师觉得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也许会觉得很难;其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毕竟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尚未建成,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上做的不够细致,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上存在欠缺;其三,对数学学习的特点把握的还不太准确,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某些细节方面上点拨的还不够到位;其四,对数学辅导的目的理解的深度还不够,没有务到根本。反思整个辅导过程我觉得在今后的数学辅导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辅导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1、耐心引导,不能胡乱责备学生基础太差。正是因为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生才选择补习。补习的不少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枯燥、难懂,这就要求自己从书本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看看我们数学里边阐述的各类数学模型是怎样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此做法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当今的教育体制来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直接目的还是用于考试,所以针对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喜欢数学的前提下能够更进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系统理解知识点的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点变成考试分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对待学生的学习要耐心细致的引导,督促学生规范做题过程,努力改正不好的书写习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在今后的辅导过程中自己要亲手书写规范的做题过程,再督促学生亲自写一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耐心辅导,关注基础差的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既不能着急也不能发火,而是心平气和的尽可能多的讲解基础知识点,采取反复复述反复练习的方法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我觉得基础差的学生是待开的资源。基础差是相对的,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差生,差生是可以转化为好学生的。为把这些差生转变成好学生对这些差生要充满爱心,只有热爱差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这就是说,对差生要动之以情,要细致耐心地进行辅导,使他们堕落的心在温暖的关怀中渐渐融化,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3、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学生多少好面子不愿意直接暴漏自己的知识弱点,这就要求老师不断问学生哪一个地方不会,哪一个概念不理解,同时让学生自己明白作为学生不会做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数学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这就潜移默化要求我在辅导的过程能够认真、细致、耐心地回答好学生提出的和课本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使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尽可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莫名其妙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在答疑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
二、辅导过程中要有必要的爱心
在辅导过程中要多一些真诚的关怀和帮助,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尽可能使学生变“厌学”为“肯学”、变“肯学”为“好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三、辅导过程中要十分的细心
9.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九
刘伟(***,liuwei193460@126.com)
SSAT是美国初中升高中的一种考试。内容分为四部分:作文、词汇、阅读和数学。其中:作文不计入总分,交予录取学校评判。数学极为简单,相信学生只要熟悉相关数学词汇,解答起来不会碰到大的障碍。阅读的难度小于托福,只要将常用SSAT阅读词汇这一关拿下,并且在快速阅读和背景知识上下些功夫,阅读取得高分也并非是难事。目前就剩下词汇。虽然该考试名为初升高,但其对象主要为NATIVE SPEAKERS,因此,对于像中国中学生这样的外国人群来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可能出题者认为一个很小的或者很有趣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老外来讲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客观的来讲,SSAT词汇的难度有直追GRE的趋势。所以,在SSAT一对一教学计划的安排中,词汇占有重头戏就不难理解了。下面笔者就词汇的教学安排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SSAT值得推荐的教材国外有:巴朗、普林斯顿、开普兰,国内的有小马过河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最起码学生在考前应具备12000-13000个词汇,才是较有把握的。面对着国内的中学生,他们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词汇量不成体系,互相联系松散,虽然机械记忆力强,但容易忘记,时间一久,心生厌恶,往往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虎头蛇尾,事倍功半者较多。而词汇部分又是录取学校极为看重的一环,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时应在这样一些方面下功夫。
首先:计划性。针对学生未上过国内大学,缺少四六级考试必备词汇这一环,先从SSAT阅读必考词汇入手,在阅读教学中,为词汇打下扎实基础,比如:基础构词法(前缀、后缀、词根、合成、转化等)、同义词、反义词等,机械任务式和趣味教学式相结合。慢慢建立学生大脑中完备的由易到难的英语词汇库,互成体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机械堆砌,让词汇“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是凌乱无章。
其次:方法性。通过各种手段记住词汇。大量必考词汇与古希腊古罗马传说有密切的关系,词源学是学生必过的一关,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并不注意这方面,因此,可以使用图形、传说故事、带词源学的词典、话题相关词汇等等方式,帮助学生把必考词汇记住,有个较深的印象,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争取混个脸熟,打消学生对他们的的畏难情绪。
再有:练习性。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每讲一种技巧,配备相应联系,由易到难,让学生能感到有所进步,目标是可望且可及的。我们有大量的真题练习。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再加上有技巧的背诵,拿下中等偏上的词汇成绩,应该是有把握的。不至于让这部分的分跟其他几部分比起来,显得难看。
最后:循序渐进,先看阅读词汇,再看类比常考词汇,最后看同义词常考词汇。培养浓厚的词汇学语言学兴趣。支撑学生完成任务还是蛮有希望的。一般来讲,36个课时中(不考虑写作的话),根据学生的基础,1课时数学词汇,4-5课时阅读训练及词汇过滤。15课时类比词汇及训练,15课时同义词词汇及训练。再将他们的题型细分,各个击破。这样的安排较为合理。
10.一对一老师教学计划 篇十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84-01
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Brian Gonzalez表示:“未来有个很大的趋势,我们把它称之为——颠倒的教室。”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结合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笔者也深刻地感到我们的教育在发生着快速的变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学习终端,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那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与常规课堂相比,它究竟能够改变什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些有效变革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学校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明。这是学校初步探索出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基于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这种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从网络信息技术带给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入手,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建构的新突破。它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互动” 。二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三是由“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四是由注重“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解析一下这个教学模式的几个构成环节。
环节一:课前网络自学。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自学,并在微博上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浏览回复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课前网络自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微博的浏览回复整理,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度备课。
环节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课前自学的内容、收获,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环节三:问题讨论。可以是对学生在微博或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师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环节四:分层训练。教师给学生发送练习题或让学生直接进入专题网站进行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堂进行评价、分析、指导。通过分层训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五:应用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补充数学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事例或知识延伸、拓展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应用拓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环节六:总结交流,微博互动。可以是教师发起课后拓展话题,师生互动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发起话题,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后微博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手段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首先,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比如在《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案例中,课前,学生们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和时间,利用微课等教育资源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充分的预习,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广度。其次,在线自学、微博交流、在线检测、即时评价、向学生提供了深化学习理解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途径,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引发了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体验。第三,学生每人一个学习本,学生利用电脑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学生的个性,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以信息化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手段扩展课堂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成就了网络学习的“大课堂”。
11.一对一教师教学要求 篇十一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
老师要有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该学科的兴趣。老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喜欢学习。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本学期学习过程中的漏洞。老师帮助学生将年级段的内容进行讨论、整理。老师上课时要有笑脸,语言要和婉。老师备课要求:
老师要对所教教材非常熟悉,且有对该学科整个知识阶段的教材进行备课。每次备课要有配以每个知识点的三类题,每类题准备3—5道。这三类题是: 第一类:对于知识点概念解读的基本题
第二类:在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上,稍有提升的题 第三类:比较灵活变通的题
教学速度
不求快速,但求所讲解的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通汇贯通。一般情况下,建议采取以下教学步骤:
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特点、学习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老师讲解某个知识点,是通过跟学生沟通的方式进行的。讲完一个知识点,一定学生凭自己理解(而非背诵)再讲给老师听。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若能发现学生似懂非懂,再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当老师讲解得差不多时,再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老师讲解。直到老师确认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此为讨论时学习。
这时老师可以拿出第一类题给学生做,会发现学生可以很迅速地做出这些题,学生心中会有自信。当学生完成第一类题,老师拿出第二类题(一般建议先拿出3道题),如果第二类题完成顺利,及时给予学生认同和鼓励,并让学生谈谈第一、第二类题之间的区别。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做出二类题,由老师讲解第一、第二类题的区别。再从二类题中抽出3道题给学生做。完成后,老师再拿出第三类题给学生做。同样的,假如学生顺利做出第二类题,由学生讲第二、第三类题的区别,假如学生没做出,由老师讲解第二、第三类题之间的区别。
家庭作业:一般要求每次课课后留5—6道题作为家庭作业,三类题分别各两道。
12.语文一对一辅导计划 篇十二
三、四年级语文是提高识字质量的重要阶段。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加深生字记忆;听说训练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如听讲、朗读、复述、答问、讨论、口述作文等;
练习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常用应用文为辅。如简单的记叙文,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
授课周期:
课程时间灵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时间。周期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轻重缓急、教师的建议等其他因素,进行安排调整,力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成绩的最大幅度提升。
适合对象:
【小学3-4年级】基础知识掌握疏通;成绩亟待突破提升;查漏补缺前后衔接;高分冲刺优中拔优;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教学特色:
·1对1教学个性化方案
根据学生的需求、学习现状和目标,组合知识模块,挑选难度合适的题目,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及讲义,执行一个学生,一套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击破瓶颈。
·时间地点自由灵活
随报随上,上课时间自由灵活。六十多家分校区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上课时间及地点。学无涯,乐随行。随时随地给您最好的辅导服务。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解决了学生因赶不上学校学习进度丧失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一对一教学,给学生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迅速提升成绩;突出学生的主体、个体地位,将学习进程细化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师资配备:
一线在职教师一名——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补习。(注:学生可自己挑选喜欢的老师,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京翰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