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2024-09-05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共8篇)

1.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篇一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模式的研究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反映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的名言,千古流传,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诚,是诚实;信,是信用,意思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给他人以信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生活中无信无义的事件屡屡发生,诚信作为社会问题被凸现出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比如:制度缺失、内容缺失.机制缺失等,而且,由此带来的规范失序和道德真空已经侵蚀到了校园。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诚信程度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解决我校高职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是我们电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当前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则意味着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纪校规及大学生行为规范.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从而取信于人,给他人以信任。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公物、撤谎、制造虚假履历材料、就业协议毁约等等。下面列举的是两例较为典型的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作弊现象。考试作弊自古就有,古今中外。而且屡禁不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原来的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低劣”手段到使用通讯“设施”遥传信息等“高超”的手段,更有甚者,则有“枪手”代考、群体作弊等等。对于有的学生而言,作

I 弊已成了一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每当考试,他就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每个环节都考虑得“详密周到”。我们对本系学生2002年的违纪处分原因进行统计,有65.5%的学生是因为考试作弊而致。我系有一位退修老师曾多次痛心地讲诉他了解的一件事,他儿子是我校某系的普通班学生,儿子跟他说:“在他们班有这样的学生,平时经常不来上课,考试只能作弊甚至找人替考,这还不算,不但能考试通过,还能得奖学金”。相反,据说在美国的大学里允许没复习好的学生申请缓考,单独出题给申请缓考的学生缓考,也绝不允许学生作弊。其实我们系在学生党校结业考试就是这样要求和实行的。

2、高校学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些学生任意提高、甚至伪造学习成绩、荣誉奖励等材料,这些行为损坏了我校的学生形象。比如有的学生把别人的CET—4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奖学金证书及其它一些荣誉证书,改名换姓复印,把它变成自己的“辉煌经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曾有一家用人单位来电话咨询,近几年他们招聘收到的35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有15人同时为我系的学生会主席,7人同时为同一个班“品学兼优”的班长。查看近几年我系新生档案,有近一半学生在中学任职一栏写的是班长、支部书记,经过调查后发现,其目的是为了到大学能当上干部。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是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相距甚远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漠然视之,如果不加以充分重视和认真解决,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当前我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诚信危机侵蚀着大学生思维。在社会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而且趋于高发与泛化。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对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

II 交往间的互不信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假机构、假警察、假工商等“公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执法人员、甚至假新闻、假婚姻、假文凭、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这些不诚信现象的泛滥,强烈地预示着我们已濒临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诚信危机中。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接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要求,急功近利,言而无信,一切以我为中心。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我系曾为毕业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70%以上学生将物质生活的丰裕视为第一位;而50%以上学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等视为可有可无的品质;80%以上的同学要求工资待遇在1000元以上而对工作性质、范围毫无要求,更有甚者药剂专业学生公然填写了为高工资可卖假药,让人心痛。

2、从现行的教育体制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首先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评价提法很高,但具体实施起来要求并不高,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育和品德的分离。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道德的完善,也失去了学校教育中德育为核心的这一根本。其次,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毕业分配推向市场以后,学校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详细的记录,《学生德育考核实施细则》如《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失去了原有的效力,更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也没有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相反在美国学生从他高中到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在银行,建立自己的户头,就开始不断地借

III 钱还钱,借钱还钱。这样一个过程,从小他就开始累积一个东西。累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这个人是讲信用的”。在这个过程中间,等你一毕业,你有很好的信用,你到任何一个公司去,他会去查你的老底,看到你在金融、在银行借钱还钱从来没出过毛病,那你这个人是可信的。否则将来走向社会就将没法生存、立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学的专业非常之好,成绩非常之突出,答辩非常之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准备在美国进一步发展。于是他先找了一家“世界五百佳”里的公司去应聘,一切都顺利,但是最终回来的一封信,开头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意思就是没有被录取。那好,大的不行,去一个中型公司去看一看。那么去中型公司一样,无论是他的科研成果,还是他的能力,都得到了给他考试的人的极高的评价。他又回家去等着,得来的一封信的开头还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仍然没有给录取。大的不行,中型的不行,那去小的,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到了小公司那就更不用说了,非常如鱼得水地进行了面试,可万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得到的信,开头仍然是“我们十分抱歉地通知您”。大中小公司统统不予录取,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使得他在海外难以安身立命。就是当年,做留学生的时候,曾经乘坐火车逃票被人家抓出来了,抓出来之后,那么就请到该说话的地方去了。于是你在你的代号中间就永远有了这么一笔偿不完的诚信帐,末被录用的根源在这儿)。现在我们在学生品德评语中,往往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望加倍努力”等几乎适用于每一位学生的“套话”。从这些“套话”中根本无法看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更看不出其诚信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遵守校纪校规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不够令人满意。而学校对违反行为规范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有力。原生化系2000届有一

IV 名毕业生学生是物制药的,叫富阳(化名),因欠学费,毕业证没发,后来该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需要借毕业证一用,然后再还回来,直接找到学生处,态度非常好,并写了保证,可是此去杳无音信。处长找到我们让帮着找,我们心知200%找不回来,因为这名学生在学校时就经常缺课辅导员老师找其谈话,多数原因是漫天扯谎,并且屡教屡犯没有诚信。

3、从教育工作者看,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就要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水准的提高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上来。学校教育者在诚信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然而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略道德教育,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更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举个例子:我们系的报纸是由两名学生干部负责订取,一次学生取回报纸订完其它报纸,要订沈阳晚报时,报纸正被一名老师正看着,这位老师告诉学生不用你订了,一会我订上,学生走了老师看完报纸,随手一撇走人。系主任找报纸找不到,去批评两个学生,学生说某某老师说他订呀!学生很委屈。学生会认为你老师不讲信用,这虽然是一件极小的事,但也许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当有些学生由于不诚信将要受到处罚时,一些老师竟然对他们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说情、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到处兼职,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教案几年不变,上课迟到早退,有的人还接受学生贿赂提高考试分数、收取考前“重点”辅导费等等,这都违背了诚信的基本准则,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4、从学生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诚信是一种品质,一种极其主观的东西,在诚信面前,需要表现出一种主动、一种积极,但有些学生由于自身修养

V 不高,世界观不成熟、价值取向偏颇,尤其是近两年来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不定的心态,甚至于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举。上课缺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多数理由是说谎。此外,一些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出现的由于不诚信而产生种种后果的感受还不深刻,对诚信缺失现象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分析,这也是导致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诚信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众所周知,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有效。虽然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导”不能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诚信教育的对象不只是个体,首先是集体。我们要把个体组织成集体,对集体进行教育。集体不仅是诚信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健全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个成员,塑造他们的灵魂,能给人以智慧与力量、温暖与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当然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搞好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巩固与发展,这体现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3.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都是千差万别的,VI 因此只有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出发,从他们的实际诚信品质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才能把切合他们品质发展水平和需要的诚信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诚信品质发展的要求,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4.实践性原则

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诚信品质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也是实践。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体现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5.系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家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应渗入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组织,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狭义上讲,诚信教育要渗透体现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校园中时时、事事、处处显“诚信”,使学生接受,使诚信教育信息更牢固、更深化。通过深入持久的系统性的诚信教育,可以创造广阔的诚信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准。

四、解决我校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对策

诚信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品德修养,它需要培养,更需要教育。这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千教万教教人

VII 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人”指的就是做人要“诚信”。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诚信本身“诚”偏向于内在,偏向于生命主题;而“信”偏向于外在,偏向为行为表现。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提高,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

1、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首先学校应将诚信教育纳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提高诚信程度,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诚信不可缺乏。所以,如果抛弃了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甚至会偏离轨道。因此,我们要把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其次要充分利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要采取发倡议书、举办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及通过广播站、网站等宣传阵地,倡导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诚实守信的学生。营造一个“人人知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开辟社会大课堂教育阵地。除了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诚信知识外,学校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有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有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起讲诚实、守信用的观念。

2、改革现有考核体系。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高等技术职能的技术工人,增加实践考核的学分而对于笔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随堂考试等,试题不宜过难,可以仅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命题。严禁抄袭,否则不予毕业。这样即可增加学生的到课率,又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对于一些高危课程

VIII 可以少开,甚至不开。同时,可以创建德育学分。德育考核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调节学生的道德行为,维系一定道德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德育考核体系,建立学生德育诚信电子档案,上传到校园网上,以量化的方式直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及奖惩等各方面情况,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同时网络的公开性也可以让用人单位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体系有利于学生明确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这样可以使辅导员在为学生服好务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合理的进行管理。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在此建议学校,完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将诚信内容加入其中,积极发挥约束作用。诚实守信,乃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如果说社会上的种种诚信危机应以法制来制约,那么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就应以(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来约束。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学校要通过建立健全惩罚机制,让学生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旷课要受处分、考试作弊要取消评优、偷窃要勒令退学等等。只有不断完善(处分条例),健全约束机制,才能使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起高度重视。学生毕竟有其年龄、心理特点,进行一两次诚信教育是不可能有明显效果的,必须打持久战。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诚信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来促成诚信规范的养成。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时,就制定了“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在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给班级学生的诚信度进行量化评估,促使学生养成诚信处

IX 事的优良品质。为便于操作,我们还制定了“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学生自查自律表”,其中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用于记录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并据“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加减分,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学生自查自律表”由纪律委员发给部分不太自觉的同学,用于每天自我评价,并写出与“昨天”对比的进步情况以及“明天”要达到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些制度可以促使学生诚信品质的规范化培养,更有利于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表现。

4、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学生自身修养。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情况,有些学生总会为自己辩护,并归罪于客观原因,而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与其自身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学校要积极倡导“自律”精神,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诚信”缺失,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原因,推卸自身责任,而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认识,努力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由于不诚信而受到处罚的一些学生,要铭记教训,振作精神,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不轻诺,牢记“言必行、行必果”。

5、弘扬“诚信育人”精神,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为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同时,教师又是守望社会的灯塔,就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不管社会怎样变化,都把培养学生的真与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并且要热爱本职,敬业爱岗,对学生负责,做到“诚信育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要特别注意规范学校的活动,把。诚”与“信”作为我校行为的基本准则,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

X 活动绝对不能作假,因为学校、教师不讲诚信,会大大妨碍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6、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做到教书育诚。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任课老师若能在平时对学生注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促使学生成为有“德”的人。诚信教育比较成功的班级,往往就能做到测试无人监考学生无人作弊。

7、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班级诚信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这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室有宣传诚信的阵地,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让学生感到诚信就像宪法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对诚信教育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重视和解决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XI

2.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篇二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为了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所在学校的1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经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诚信缺失现象:

(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60%的学生承认曾有过作弊行为。实际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少数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在本次调查中近8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拼凑现有论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本次调查中近50%的学生表示在填写简历时会随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20%的学生表示在申请困难补助时会虚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还贷问题,近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学费。虽然不乏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年交学费时,总有一小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道,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学生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学生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日常的小细节上,如: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欠缺。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缺失必然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二)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发出两种恶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谈何诚信?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四)自身主观原因的影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通过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传统的道德教育着重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认知的内化,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和基础。诚信教育必须综合考察大学生诚信素养形成、发展、改变的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学生诚信素养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逐步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持续开展诚信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以分数论英雄,淡化德育课程,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的思想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以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为目标,努力营造诚信氛围。

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关键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妥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和大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定评选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以建立高校学生诚信网络为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是客观要求,所以作为“社会风气引领者”的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立体诚信教育和评价体系,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入现代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搭建网络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的需要。应从建立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手,把通过对个人诚信,如身份证、户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经历、学习成绩、各类素质表现、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特别记录、就业情况等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以此与各类评奖评优、就业等挂钩,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团支部班委会评议、学院评议和学校评议等全校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们要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1, (3) :304-307.

[2]刘俊英, 田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7, (4) :50-51.

[3]苟加明.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3) :181-195.

3.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

0.引言

诚信是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在政治教育、经济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作为社会的栋梁和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备受关注。诚乃立身之本,信为处世之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学生必须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方能在工作交往中占得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育制度缺失、个人自觉性低等诸多原因,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如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助学金贷款违约等现象频频发生。为此,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促使大学生诚实守信,以提高整体道德素质。

1.诚信及其重要性

诚者,天之道;信者,人之道。诚信是指做人真诚不虚伪,做事讲信誉守信用。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华盛顿与樱桃树等经典故事都是在讲诚信,所以他们受到后人尊敬。前几年发生的染色馒头、三鹿三聚氰胺、肯德基苏丹红等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轰动,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诚信缺失的后果可见一斑。这两个例子是从商业角度来说的,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国无诚信,无以邦交,政治交往中不讲诚信,必将孤立;生活中不讲诚信则无法取得他人信任,如“狼来了”的故事;学习中抄袭他人则会降低教育水平。

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对自身、对教育、对社会都极为重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首先,讲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便讲诚信。可见,诚信有利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其次,教育不但育书,更要育人。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才会整体提升,而诚信作为根基,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诚信可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2.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具体表现

2.1现状

首先,诚信教育没有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都将专业知识传授或专业技能培训作为教学重点,对诚信教育有所忽视。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基础道德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深刻认识。

其次,诚信教育内容太过理论化,虽然灌输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提升起不到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道德沦陷,然而教材内容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阻碍诚信教育进步的因素之一,如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缺少亲和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实践活动不足,致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脱节。

此外,诚信教育考评机制滞后。诚信属于道德范围,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才能客观评价。而部分高校通过考核诚信相关知识来测试学生道德水平。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道德素质。

2.2具体表现

①在学术诚信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作业抄袭、论文剽窃和考试作弊几方面。大学作业较少,而且管制不严,许多同学对此不加重视,在做作业时往往是“借鉴”他人,甚至在某些学校会出现全班作业雷同的现象;对于教师发放的毕业论文题目,多数学生都缺少独立性,不亲自查阅资料研究,而是依靠网络资源。搜索一些相关论文,粘贴复制,各摘几段内容,拼凑成一篇论文。甚至有人直接剽窃他人成果;从大学生考试现状来看,期末考试、四级考试等考试中,夹带小抄替考的情况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职业枪手、高科技作弊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某些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5%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没有什么,其中47%的大学生都有过作弊行为。

②在贷款诚信教育方面,对于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在申请时需提供充足的资料和见证人。某些学生虚报家庭状况,开假证明,利用助学贷款供自己享乐。甚至部分学生在贷款后拖欠不还,毕业后隐瞒工作及单位的真实信息。如2010年某央行省分行调查显示,该省助学贷款中有3800多人都发生了还款违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

③在就业诚信教育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学生的学历和求职简历存在造假现象,夸大自身能力,一旦到了工作岗位,却与实际不符。2013年某国有企业招聘了20名“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但在工作中很快就发现,其中17名都有明显的注水成分。另一方面表现在随意毁约,很多大学生找的工作并不对口,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对口的,或薪酬更高的单位,就不惜毁坏签订的协议而跳槽。

3.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信用考评体系

首先应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诚信内容融入其中,如立身成为本,处世信为基;精诚探真知,独创著文章;评奖要真实,考试应自警;诚实求助贷,守信要还清。同时采取奖惩制度,对讲诚信的学生颁发“三好学生”奖,对不讲诚信损害他人利益者则予以惩罚。

3.2 抓住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尤为突出,而其原因多为学校监督不严、学生自身素质较低。所以诚信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可在开学典礼上通过《大学生手册》普及诚信的意义,并找出反面案例给同学敲响警钟;为防止考试作弊,可在考场安置摄像头,记录学生答题的整个过程。或使用身份证鉴别仪,检验学生身份;禁止学生携带电子设备和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在布置毕业论文时,重视论文的新颖,若网络上没有相关资源,则可有效地避免剽窃行为。平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降低剽窃抄袭的可能性。指导教师需加大监督力度,利用专业测试软件测得学生的抄袭率,返回重修。完善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做好实际调查,确保在维护真正贫困生利益的同时,扫除国家政策实施中的障碍。

3.3 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诚信教育的价值,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校园风气。此外,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尤其是具有良好信誉的单位参观学习,令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亲自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进而指导自身行为,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4 将诚信内容纳入教育体系

如在思想政治课上增加诚信等相关内容,或开展专题讲座,普及诚信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诚信素质,有德之师才能更好地培育有德之人;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如在新生入学之际,签订《诚信承诺书》,用以约束学生行为,或在校园积极开展“诚信辩论”活动。

4.结束语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国家与外交往的重要准则,是各项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诚实守信。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参考文献:

[1] 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4(2):109-110

[2] 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23(9):154-155

4.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篇四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诚信教育虽然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但综观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部分家长不讲诚信成为学生诚信美德教育的难题,部分家长重文化知识,轻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诚信的缺失;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期研究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拥有诚信”的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诚实守信。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具体目标: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试独自完成,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法规教育方面: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培育策略的行动研究,它包括如何在课堂教学、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育小学生的诚信意识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学校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品德与生活课堂,结合“做诚实的好孩子”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求让思品科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形成“诚信意识”的主阵地。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在社区建立活动基地,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小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到培育的切入点。同时与社区一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只有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活动,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在课题研究中,将采用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测试免监考等塑造学生诚信美德的特色活动,真正使学生做到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XX年9月——11月,主要任务为: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实验前的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XX年12月——XX年6月,本阶段按着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搞好调查摸底,对实验班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实验班学生档案。

(2)实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定期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3)定期开展以“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诚信故事比赛、诚信格言抄写比赛、制作诚信手抄报比赛等。

(4)通过家校共育,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5)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XX年7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成果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教师的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个案等。

3、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及文化环境的展示。

4、学生的有关作品。

十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为个人微课题。本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有从事生本教育课题研究的经历,对课题实施操作有一定的研究。

(2)围绕此课题我校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早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本学年拟进行“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的主题活动,对本课题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我校的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重视,特别对于德育科研格外重视,在研究经费的筹措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课题的研究时间有保证。

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二小学 刘黄珍

5.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篇五

张力力,汪俞辰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是维持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健康发展关键要素。然而,当代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考试作弊、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和学术数据的弄虚作假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术诚信环境不良、学术诚信教育的缺失、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以及大学生主观上存在学术诚信缺失等因素。基于以上原因,必须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大学生学术共同体的自律建设。

6.关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报告 篇六

序言:

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班在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从2009年11月至12月,在我们班开始了关于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基本情况叙述:

一、活动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途径与方法: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

——“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学生城信公约》等。

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收获与体会:

随着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来,学生的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

通过本次活动首先解决了学生“心目不一”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能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问题与建议:

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今后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学校和社区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验诚信的可贵。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

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

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

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7.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 篇七

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我国高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十分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写进了公民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 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又着重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这些都是及时有效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失信现象和塑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战略举措。于此可见, 诚信教育十分重要, 势在必行。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们的经济迅猛发展, 取得了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诚信问题也在深深困扰着人们。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过去人们认为是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危机现象。 为了考察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笔者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问卷设计中借鉴相关领域一些问卷的成果, 并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以作补充。从问卷内容上来说, 问题共20项, 涉及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考试作弊、就业求职、助学贷款、社会公德等方面。问卷调查在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中展开, 注意了男女学生、招生性质等方面的比例搭配, 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问卷一共下发了600份, 回收576份, 有效卷570份, 本次问卷调查有效。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 结果真实可靠。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

1.学习方面的不诚信。调查结果显示, 有97人曾考试作过弊, 有149人曾抄袭过他人的作业或论文, 有60人认为请他人代作过作业或论文合理, 有40人在学习方面还有其他不诚信言行。在学生中不诚信的因素比例最大, 占调查总人数的33.95%。

2.生活方面的不诚信。调查结果显示, 有63人曾对朋友有过不诚信的言行, 有39人曾给学校提供过虚假的困难情况和资料, 有93人认为诚信在道德品质中不占有首要位置。在大学生不诚信的表现中, 生活方面的不诚信位列第二, 占总人数的27.26%。

3.经济方面的不诚信。调查结果显示, 有l7人准备毕业时不主动与银行签订还款协议书, 万不得已时再签;有46人曾有过赊账却想赖账现象;有49人为骗取生活费以其他借口欺骗过父母;有75人有过其他不诚信言行。在大学生不诚信的表现中, 经济上的不诚信位居第三, 占总人数的20.68%。

4.就业方面的不诚信。调查结果显示, 有134人表示, 为了就业会提供虚假的成绩单和荣誉等信息;有40人表示, 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如果又遇到更理想的就业单位会毁约;有86人承认, 为了就业他们还会有其他不诚信言行。在大学生不诚信言行的表现中, 就业方面的不诚信位列第四, 占调查总人数的18.11%。

三、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1.社会不良的环境是诱发诚信缺失的外部环境。

社会大环境是促成大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传统的道德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新生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乏, 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负面因素不仅损害着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而且也危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成为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2.高校教育的偏颇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内部环境。

长期以来,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智育, 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 存在假、大、空现象, 对“诚信”等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传统道德规范的教育重视不足, 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及格率当作根本任务。高校在道德评价方面没有操作性强的价值尺度, 不少大学生虽然懂得很多道理, 但是并不会在实际生活中付诸实施。这样的教育环境必然影响到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3.家庭教育的偏失是引起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学校” ,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应首先做到言而有信, 诚实无欺。在现实中, 有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成为导致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自身诚信修养不够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 他们在享受良好教育的同时, 也存在着艰苦奋斗不足, 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对社会无责任意识等不足。在“义”和“利”面前, 自私心态使不少学生站在“利”的一边, 偏离诚信原则。这在主观上就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四、构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对策建议

1.完善和丰富诚信教育内容。

加强诚信教育必须明确内容。我们一切教育内容的设计, 都要为人的发展和培养服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设计也不例外, 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行为要求等多个角度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诚信认知, 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诚信素养, 引导青年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强化青年大学生的诚信习惯, 这是一个内容体系。为此,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要包括学习、经济、生活、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在大学一年级, 要重视养成习惯的教育;在大学二、三年级, 除了继续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之外, 重点应放在社会实践;在大学四年级, 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毕业设计、就业等方面不能弄虚作假。

2.改进和拓宽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从基本的日常行为抓起。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和讨论会, 让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 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等。二是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基地。通过活生生的教材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引导, 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生动性、社会性和实效性, 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拓宽大学生诚信的认知面, 启迪诚信觉悟, 锤炼诚信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开展 “诚信签名”、“告别作弊, 体现真我风采”主题班会、“诚信靠自律还是他律”主题辩论赛等系列活动,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不仅能够增强诚信教育的吸引力, 还能开阔大学生视野, 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构建有利于诚信教育的评估机制。

诚信素质的培养, 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 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估。一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所有内容均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写实性记录, 直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素质、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各方面情况, 并与入党、各类评奖评优、贷款、保送攻读研究生、毕业就业等直接挂钩。二是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大学生诚信观念、诚信行为的日常培养中非常重要, 是促进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风气。三是学校应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 公开诚信档案, 特别是向社会公开, 并将诚信状况与就业问题联系起来。可以说, 个人诚信档案应被视为大学生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总之, 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 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 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诚信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是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调查显示,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偏失、自身修养的不足等原因, 造成目前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诚信缺失现象。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应完善和丰富诚信教育内容, 改进和拓宽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构建有利于诚信教育的评估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3]洪跃雄.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邹建平.诚信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8.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原因;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当代大学生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素质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为了更加直接、客观地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为分析研究提供实证材料,我们对本校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回收的500份问卷中,大学生诚信状况可见一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行不统一。在回答“你认为诚信重要吗?”时,有96%的同学认为很重要;但是在回答“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81%的学生给出肯定的答案。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生活实际中,却难以完全做到,存在认知与行为的背离。二是诚信选择具有功利性。在回答“你怎么看待求职简历造假”时,69%的学生坚决反对造假;31%的学生觉得为了争取良好的工作机会,可以适当造假。当问到“对拖欠助学贷款的态度”,24%的学生选择“不可拖欠,否则诚信记录不良”。53%的学生选择“按期还款,逾期必责”。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能恪守诚信;但不排除少数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选择诚信行为。三是诚信观念具有双重标准。问卷里问到“发现别人对你撒谎,你会怎么办?”47%的学生选择“生气,不回应”,21%的学生选择“当面揭穿”;当问到“别人的坦诚直言对你不利时,你会如何?”32%的人感觉不快,而7%的人则表示憎恨。在诚信问题上,少数大学生对己对人分别划出一条标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1.社会环境是外在因素。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利字当头,人心浮躁,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济领域,假药、假奶粉、地沟油等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在政治领域,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生活领域,“碰瓷”、扶人被讹等事件层出不穷……这样的社会风气势必影响到作为社会成员的大学生。调查问卷显示,33%的大学生认为,始终坚守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会吃大亏。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喜欢新鲜事物,但是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不够,容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以诚信观念也有所缺失。

2.校园环境是主要因素。很多高校存在重认知、轻品德的现象。在诚信教育方面,老师一般侧重对学生进行概念性的解释和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在诚信考核方面,学校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往往用单一的笔头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诚信素质;在奖学金评定和推优方面,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在大学校园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会因为诚实守信而受到奖赏,也不会因为背信违约而受到处罚。久而久之,大学生诚信观念弱化,诚信缺失就不可避免。

3.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里面,相当一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智育,而忽略了德育。他们只期望子女好好学习,考高分、上名校,对其他方面却不作要求。另外,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日常生活中的失信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导致子女缺乏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4.个体素质是内在因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大学生,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从小生活优越,习惯了众星捧月的待遇,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一旦诚信和个人利益相冲突,两者要做出抉择的时候,他们难免会经不住诱惑而放弃诚信。

三、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1.改革诚信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讲解关于诚信的概念、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认知。但是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强,情感丰富,单靠理论教育不足以打动学生内心,实现由认知到认同的转变。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手段,将理论灌输与双向互动相结合,提出学生关心的关于诚信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诚信认同感;将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让学生在诚信道德实践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诚信品格的养成。

2.建立健全的诚信考核机制。将大学生的卷面考试与日常行为相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的诚信考核系统,实时、客观、全面地记录学生的诚信情况,将其纳入学生诚信档案,实现系统联网,以此强化大学生的诚信约束力。

3.倡导诚实守信的校园风气。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积极鼓励、表扬诚实守信的人物和事迹,在评奖、推优方面,为诚信的学生提供优先待遇,实现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坚决抵制、批评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的行为,对那些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行贿老师的学生予以教育、惩戒,在整个校园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何树华.《大学生诚信状况剖析及诚信教育对策》.高教探索,2005

[2]何蔼.《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

[3]王毅.《道德视域的诚信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重庆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终期评估工作指南(卫生院部分)下一篇:快乐的一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