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质量管控(共8篇)
1.车内空气质量管控 篇一
奔驰宝马被曝用致癌材料 车主“受气”维权艰难 编辑:信息中心创建时间:2013-3-20浏览次数:728次
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去年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车内异味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奔驰、宝马、奥迪等多个豪车品牌车主投诉车内有异味,部分车主开车后还产生免疫力下降以及多种肺部疾病。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豪车采用致癌物做原材料的情况。
□车主投诉
多款豪车被曝有异味
花费几十万元新购买豪车后,却发现车内总有挥之不去的臭味,“路过垃圾箱旁边的那种感觉”。张家港的金先生两年前购买了一辆奔驰C200,其间,他通过更换空调滤芯以及清洗空调系统等方式除味,但一直没能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自去年9月开始,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地陆续出现奔驰车主的集中投诉,车主普遍反映,花了近40万元购买的北京奔驰C级轿车,车内臭味难闻,且有的车异味持续了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去年10月,全国各地的奔驰车主自发成立了“奔驰C系异味问题维权”QQ群,截至目前共有超过450位维权车主,而且维权车主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记者注意到,除奔驰外,在多家知名汽车网站的论坛里,同样是高端豪华车品牌的宝马、奥迪也遭到不少车主的投诉,问题一致为车里有着难闻的异味。有车主怀疑是空调出了问题,但更多的是怀疑车内存在污染。
长时间开车健康变差
不少车主反映,这种难闻的臭味非常刺鼻,只要开车时间超过半小时,就会感觉头晕、眼睛刺痛、嗓子疼。
开车两年来,张家港的金先生经常出现咳嗽、头晕、乏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金先生今年刚30出头,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做了体检后,他被告知双肺出现了肺纹理增多的现象。医生说,这一现象在和他同样年纪的人群里很少出现。
据金先生的主治医生张家港澳洋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张军介绍,金先生的肺纹理增多现象和他的年龄、生活环境不太相符,可能有一个外因导致,具体是什么原因还要进一步检查。
调查中,记者又联系到了多位奔驰C级车车主。这些车主在开上爱车之后的一两年里,也都出现了跟金先生类似的身体不适症状。
奔驰车主王先生表示,自己被查出右肺可闻干性啰音,这在他买车之前是没有的。妻子也出现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的情况。“那这些跟车有没有关系我也很担心。”王先生说。
□维权受阻
4S店与奔驰公司踢皮球
自去年9月,奔驰车主们开始大规模向各地奔驰4S店反映,要求解决车内异味的问题。然而,他们却遇到了几乎相同的处理程序——暴晒通风、桑拿或光触媒除味,然而这些方法并未奏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听众热线》栏目曾跟踪报道奔驰车主除异味维权事件。据主持人海波介绍,前几年,他们也曾跟奔驰公司打过交道,奔驰对待投诉始终是不予理睬,即便媒体跟奔驰打交道也同样非常困难。此次异味问题,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两公司也并未积极解决。
王先生是最早投诉奔驰C级车存在异味的车主之一,发现问题后,他首先把车送到了4S店,没想到却被4S店与北京奔驰客服互相踢皮球,推来推去。
等待一个月后,王先生等来了答复。4S店查出,异味源自车内地毯。
处理完王先生的个案投诉后,北京奔驰公司还向媒体发出了一份书面情况说明,表示如果其他车主依然认为车内有异味,可以到当地4S店进行协商,有强烈要求的可以免费更换地毯。据奔驰4S店工作人员称,这块价值人民币两万多元的地毯是德国原装进口的。
但免费更换了地毯后,王先生车内的怪异气味问题却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车主检测报告不被认可
为了弄清自己肺部出现的病变是否和爱车有关,去年8月,奔驰车主金先生自费委托检测公司进行了第三方检测。
结果显示,金先生车内空气中甲醛含量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量均超标,均为国家颁布标准的3倍左右。据了解,TVOC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为严重的污染物之一。金先生拿着检测报告找奔驰公司给个说法,未料想,对于这份第三方检测报告,奔驰公司根本不予认可。
对于车主的投诉,厂家和4S店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告知消费者诉诸法律渠道。然而打官司需要车主提供证明车内存在污染的检测报告,同时,汽车生产厂家对许多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并不认可,能被认可的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又通常不接受消费者个人送检,大多数奔驰、宝马车主面对繁复的诉讼程序以及取证的各种壁垒,最后都放弃了维权,自认倒霉。
□检测显示
车企为省钱用致癌材料
是什么导致车内发出异味呢?专家指出,座椅中的皮革、发泡海绵,车内塑料材质的配件,车顶毡、脚垫里含有的化纤成分,以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种粘结剂,都可能散发异味,气体中包括危害身体健康的甲醛、苯等有机物。专家表示,一般购车两三个月内会有少许异味,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危害,但如果两三年甚至更久就会危害身体。
据了解,除以上散发异味的载体外,还有一种载体可能会长期放出刺鼻气味,就是阻尼片。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材料工艺所高级工程师周光亚表示,阻尼片紧贴在车身钢板上,可起到减少噪声、减少震动的作用。阻尼片为什么会散发出异味呢?周亚光表示,这可能是由于阻尼的材料是沥青
制成。
记者选取了近两年生产的6款汽车的阻尼片,分别为北京奔驰C级车、E级车,华晨宝马3系车、5系车以及一汽奥迪的A6、Q5,并送往北京化工大学进行检测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6个随机送检的阻尼片样品,均含有70号沥青成分。
周光亚表示,由于车内阻尼片紧贴在钢板上,夏季经过太阳暴晒,可能进行分解而放出毒害气体。一辆车约需要3平方米的阻尼片,沥青总用量大约为10公斤。
周光亚向记者介绍,沥青是指煤焦油或石油提炼后产生的残渣,因含有多环芳烃及硫、酚等多种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在1976年就将煤焦油沥青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即人类致癌物。
据汽车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在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阻尼片一般都采用高分子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这两种原材料都不会挥发有毒有害气体。奔驰、宝马、奥迪这些进口品牌车国产后,之所以采用沥青,可能是因我国没有关于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同时,使用沥青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每辆车大约节省200元左右。
2.车内空气质量管控 篇二
一、车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1. 汽车本身的各种配件和材料污染。
如车内塑料、橡胶、纤维、皮套、油漆等, 都可能散发大量对人身体有害的甲醛、苯、甲苯、丙酮等物质, 是潜在的污染源。
2. 汽车装饰物等造成的二次污染。
多数消费者买车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 往往添加各种靠垫、座套、香水、地胶、玩具等装饰物, 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劣质装饰材料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
3. 汽车自身排放物污染。
发动机运转时, 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一氧化碳、汽油挥发物等有害气体, 有可能从汽车的通风系统侵入车厢内。同时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
4. 空调造成的污染。
研究表明, 当车内温度在2 0~3 5℃, 湿度在7 5%~9 5%之间时, 霉菌可呈爆发性生长, 而空调系统正好迎合了这种条件。车内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洁保养, 蒸发器内部会积聚大量污垢及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 在较潮湿的时候将滋生大量微生物, 从而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
二、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车内污染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烃类等挥发性物质, 另一类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
甲醛。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 能与蛋白质结合, 吸入高浓度甲醛后, 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 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经常吸入少量甲醛, 能引起慢性中毒, 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甲醛多是来自座椅沙发垫、车顶装饰等装饰材料。
苯。苯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 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 有毒, 为I A R一类致癌物。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引起慢性中毒。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 苯主要来自胶粘剂。
甲苯。甲苯与苯的性质很相似, 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 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 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
TVOC。T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 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 V O 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 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出现变态反应等。
第二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研究更多, 主要是引起呼吸道疾病、肺部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孕妇儿童、老人、免疫系统脆弱的人群危害最大。
三、防治措施
1. 控制污染源。
国内在汽车内空气污染管理上基本空白, 建议从立法上加强管理, 构建车内材料以及车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体系, 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促使生产销售商予以重视, 切实选用合格材料以减少污染。而在消费者方面, 对车内装饰不宜过多, 同时应选用合格的产品, 尽可能在源头上减轻车内污染。
2. 经常通风换气。
新车多开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积极手段。除在高速公路行驶外, 平时应尽量开窗通风, 使车内挥发气体得到释放。开车时, 若经常出现喉咙干燥、眼睛刺痛等不适症状, 或因过敏而不断打喷嚏, 最好到专业权威机构检测一下车内空气质量,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 合理使用空调。
新车半年内, 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空调。如开启空调和暖风, 应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 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在遇到堵车严重的路段, 或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 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 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 待道路空气改善后, 再恢复车内外的空气流通。根据车外空气状况, 养成适时地开关内外循环通风模式的习惯, 且要定期对空调系统上的风道、蒸发器等装置进行清洁护理, 定期清理或更换空调滤网。
另外, 不要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 以免中毒。要定期检查空调是否漏气, 以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4. 车内装饰宜简不宜繁。
汽车装饰在体现车主个性, 增加车内舒适感的同时, 也带来了潜在的污染。汽车装饰既要讲时尚更要讲实用, 建议遵循适用、简洁原则, 装饰材料要使用环保的绿色材料, 防止把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地垫、座套垫装饰到车内, 以避免引入新的污染源。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 应先用清水浸泡、漂洗后再使用。
5. 活性炭净化。
活性炭具有多孔和吸附性强的特点, 采用活性炭净化空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净化方法。可在车内放置若干活性炭盒, 活性炭对空气中的大多数污染气体, 如苯系物、TVOC等都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对车内空气可以起到除臭净化的作用。
6. 臭氧消毒。
主要采用一种能迅速产生大量臭氧的汽车专用消毒机消毒。臭氧杀菌消毒后很快就分解成氧气, 不会对车内造成二次污染。臭氧消毒价格也比较便宜, 但消毒一次只能维持1到2个月。
7. 光触媒净化。
光触媒又叫光催化剂, 被誉为车内污染物的“杀手”。其原理是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催化剂材料利用特定波长光源的能量来产生触媒的作用, 使周围的氧及水分子激发成极具活性的O H-及O2-自由基离子, 这些氧化力极强的自由基可分解和除去空气中的甲醛、苯等各种污染物, 并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菌等。光触媒消毒一次维持的时间长、效果好, 可达1到2年, 但价格比较贵。
8. 离子杀毒。
离子杀毒的方法虽然常见, 但它主要通过购买车载氧吧释放离子, 达到车内空气清新的目的, 实际上是一种空气清新和净化的方式。优点是使用简单, 缺点是空气净化过程缓慢, 杀毒不彻底。
9. 慎用汽车香水。
3.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将“强制” 篇三
与一般人所想象不同的是,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严重的往往是豪华品牌,人们所熟知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在我国市场上都曾出现过不少投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强化车内空气质量要求,今年年底将出台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该标准对于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以及材料企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新要求,甚至还将成为“汽车召回”的依据之一。
不断增加的投诉
“2013年的‘3·15’前后,我们收到了相当数量的关于车内污染物投诉,并且基本上都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些豪华车品牌,”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肖凌云副主任对于几年前爆发的投诉记忆犹新,“我们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第一次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了解。”
与相关专家们深入沟通交流关于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情况后,肖凌云才了解到,虽然在2013年的时候,汽车用户已经开始关注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但是在当时,汽车行业内部对这个问题却并不是很关注,有关车内空气污染实验的专业检测机构都未构建。
与此同时,从2013年以来与车内空气质量相关的投诉每年却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涉及车内空气污染的用户投诉大多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通过味觉或者嗅觉等反馈,虽然用户投诉汽车车内存在有异味,或者有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但由于主观性非常大,这给缺陷产品管理工作进行缺陷判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现,通过传统的缺陷判定方法,比如组织专家讨论,却很难讨论清楚确定责任。“对于消费者涉及车内空气质量的投诉和调查,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实验,通过做标准符合性实验来证明,以保护其权益。”
早在2011年10月,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曾经对投诉率非常高的几个豪华车品牌汽车进行了相关调查,并与国内外专家就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过深入沟通,还做了一些实验。实验数据显示这些豪华品牌汽车车内的乙醛都超标,由于乙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乙醛超标问题引起了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重视。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是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性法规,对于汽车企业缺乏约束力,行业里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相关标准的判定,当时并没有召回的案例,因此对于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也只能“雷声大雨点小”。
难解的难题
长期以来,看不见、摸不着的车内空气质量一直是行业难题,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零部件测试标准,VOC的测试也跟其他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测试不一样,影响因素比较多,零部件包装、预处理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这已成为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研究对象。因此,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是行业链的整体管控,从原料生产总装到最后整车总装,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车内的空气质量。此外,我国基础工业比较薄弱,很多原材料散发性能差,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让企业主动去使用高价质优的汽车材料比较困难。
而且事实上,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系统性问题,不是单纯源于某个设计工艺或者制造过程导致的问题。对于整车厂企业来讲,整车车内的空气质量不仅包括用户直观能感觉到的气味,还包括VOC、甲苯、甲醇等八种有害挥发物质的含量。例如空调,有可能是用户保养不当或者其他问题造成的。汽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有可能涉及到沥青阻尼片、内饰座椅、密封条等。此外,由于缺乏具体的车内原材料的环保标准和要求,容易造成单项部件产品的指标可能是符合要求的,“比如说汽车坐椅的装饰材料、塑料、皮革、胶类、橡胶等,单项部件都不超标,也符合行业标准,可是综合使用起来,车内空气就超标,这就是标准之间不太匹配问题。虽然国外也有类似情况,我们相对比较严重一些,因为在这方面,我们缺少标准。”叶盛基告诉记者,由于这是个系统性问题,现在汽车生产厂家也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判定是哪个部件有问题,或者哪个部件是主要问题,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却会造成用户感官不好,用户评价不好,进而直接影响汽车产品的销量。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整车空气质量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车类投诉类型排名第一是气味,整车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整车空气质量不仅仅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销量。
与“召回”挂钩
在2016年4月28日“2016年中国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论坛”现场,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机动车管理处韦洪莲处长表示:“《大气》法建立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对车内空气质量、车内空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将会有具体要求,不仅对尾气排放,对蒸发排放,车内污染物排放都将有要求,将与召回制度挂钩。”
对于整车生产企业来说,如果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与召回制度挂钩,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而实施的召回,和其他的质量问题的召回不太一样。不是简单修一下,换一个新的零部件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涉及到更换座椅、内饰等部件,将产生巨大的成本,不可能实现。叶盛基表示,要有效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整车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比如开发内饰时,选择座椅就要综合考虑将来如果做召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叶盛基告诉记者,车内空气质量在日益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实真正核心和主体在于企业自身,“相信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对社会、消费者负责任的企业,我也坚信我们的企业产业也是对于社会、对于消费者负责的产业,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真正担当起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nlc202309081338
2016年2月份环保部公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新标准就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质都有了更明确的限值要求,并给出了汽车厂家强制执行的时间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要求。对于即将上升为“强制标准”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叶盛基表示,“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标准的国际性所做的阐述。”同时,叶盛基还特别提到标准工作组专家在系统研究各国的做法,或者有益的经验,考虑标准的国际协调性,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标准。“这也是制定标准本身应有的基本准则。虽然制定标准考虑到可操作性、适用性,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才能促进技术进步。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标准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发展。”
“从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而言,我们希望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通行做法,同时又为广大消费者真正能接受的标准。因为强制标准是对产的品最低要求,法规性要求是基本门槛,不满足、不合规,将绳之以法、追究责任。这是汽车企业的风险,因此制定有关技术法规的时候,我们也要确实考虑企业担当风险的可能性,或者可承担性。因此,作为企业来说,肯定要关注这些技术法规制定是不是真正结合我们行业实际,同时确实要从切身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保证技术法规制定的先进性,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希望社会各界对车内空气质量要有较全面地了解,整车厂、零部件企业、相关材料企业和服务机构,要共同携手推进车内空气质量发展,促进汽车更加环保、更加清洁、更加健康。”叶盛基说。
2016 中国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论坛在京召开
为了促进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的创新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16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2016年中国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论坛”,旨在从汽车原材料、零部件和整车企业等车内空气质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实际出发,深度探讨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为整车企业和原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监测和研究服务机构等搭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更优质的材料、让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走近和影响整车企业,为消费者造出更环保、更健康的汽车。
随着汽车快速普及百姓生活,人们对车内环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广大汽车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家将出台的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将对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以及材料企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全新要求。
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了论坛会。论坛得到国家环保部大气司、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指导支持,中国工程院候立安院士到会发表了重要报告,参会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有一汽、上汽、长安、北汽、广汽、江淮、华晨、吉利,以及比亚迪、北京奔驰、金龙、宇通、西沃、江铃等近百家单位。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重庆长安、浙江创城零部件、湖北回天胶业、河南湛之蓝环保科技、河南尼罗河实业等企业带来业界全新理念和技术,分享了成果和信息。
围绕主题,专家讲演精彩纷呈,代表互动气氛热络。论坛会上,参会的整车企业、零部件、材料企业、治理净化企业、检测和服务单位共同签约,携手倡议——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协作共赢、共创优质车内空气质量,为消费者营造绿色、健康、洁净、舒适的驾乘环境而努力!
当前,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汽车行业较为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汽车行业各相关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我国车内空气质量工作一定会朝着绿色、健康、协作、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进!
背景:
2011年10月,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南标准,这对推动、提高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
201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门成立汽车行业车内空气质量的工作组织——车内空气质量工作委员会,开展车内空气质量控制、车饰环保材料使用、车内空气净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调研,组织有关专家深度探讨车内空气污染防控对策,组织行业企业做好实施车内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而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年1月,环保部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该“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质都设置了更为严苛的限量值,并给出了汽车厂家强制执行的时间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此前已经定型的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要求。
4.车内空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篇四
据『经济中国网』2004年08月16日 报道: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年初的新奥拓车“苯超标中毒”案件,使有关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话题随着非典期间人们消毒意识的提高得到大幅升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全球20多项研究表明,车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水平高出10倍。
许多车主朋友们都应该注意到了,在坐进汽车的一瞬间会察觉到有一股刺鼻的异味,但通常不会将此当成什么大事来对待。孰料就是这股汽车异味已成为车内的“隐形杀手”,其对人体的影响之大是车主们远没有想到的。车内的异味主要包含:
一、车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
二、发动机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挥发出的汽油味;
三、使用空调而进入车内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
甲醛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青少年体质下降、致癌促癌等;苯本身就是属于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等;
另外,车内空间相对较小和密闭、车内装饰设施密集度高、死角多、不易清洗,使其成为各类病毒病菌大行其道的温床。专家调查后称,长时间密闭的空调车内,各类污染物和病菌的浓度比车外高出几十倍,不仅会导致驾乘者恶心、胸闷、哮喘、呼吸困难,而且会致使大约65%司机出现头晕、困倦、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俨然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广大驾乘者的生命安全。
来自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汽车车内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抽检100辆轿车,发现90%存在车内空气污染。这将意味着在中国3000万的机动车内,有近2700万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污染。目前,在厦门、广州、上海等制造业发达地区,一个致力于解决车内污染问题的新兴行业(车载空气净化器)正在迅速升温,并随着乘用车市场飞速膨胀。
抢夺20亿市场蛋糕,众多有识之士走上掘金新旅程
国内市场汽车消费的快速持续升温,为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专家指出,今后中国的汽车用品行业将朝着连锁业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是未来数年最优秀的投资项目。根据跨国公司的普遍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年销售量将超过400万辆,到2015年将成为仅次于美、日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车载空气净化产品目前最大的目标消费群是私家轿车车主,预计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车载空气净化用品的普及率将达到50%,以2003年的轿车保有量数据计算,全国将有402万台轿车配备车载空气净化器,将形成超过20亿的整体市场规模,一个新兴的行业--车载空气净化行业将由此而被催生。目前,在厦门、广州、上海等制造业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多的实力型企业热中于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研发和生产;而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了车载空气净化器的掘金之路,前景灿烂的市场引来众多的掠食者,成为当前最有魅力的投资方向。
车载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绊脚石--汽车香水花样多、是非多
目前80%以上的车主对车内异味治理没有清晰的概念,只知道效仿他人或求助于汽车美容店,因此,造型各异、芳香四溢、成本低廉的汽车香水便成为众多商家牟取暴利的首推产品。针对目前鱼龙混杂的汽车香水市场,作者进行了一翻暗访。
在某汽配城,作者发现这里的车用香水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具有一个特点:满篇洋文。
最多的是日文和韩文,英文比较少见,最罕见的倒是中文。从使用方法到注意事项、应急处置,都是一般消费者看不懂的外国字,这香水到底是卖给谁呢?
虽然商品标识比较“统一”,生产厂家却是五花八门。进口的有标台湾、韩国某公司生产,国内的以广东、福建厂商为多。还有一种香水标着“东京都中野区弥生町XXXX”的地址,全日文说明,却在下角打着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到底是国内哪个厂家生产的,恐怕只有天知道。
在作者光顾的七八家商铺里,只一家浙江企业生产的车用固体清新剂,标有产品说明和浙卫消字的卫生许可证号,售价1元。而那些没有中文说明,也没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标准的车用香水却可以卖到30-100元不等。这样的“好事”能不让人花心思去琢磨吗?
汽车香水又称“环境香水”,因其价格便宜,成为不少司机朋友的首选。汽车香水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使用强烈的芳香物质隐蔽臭气,但并不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它只是靠混淆人的嗅觉来“淡化”异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香水基本上都是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组成,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化学分解之后产生的某些气体成分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物,这其实是加剧了车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长期使用对人体会产生不良刺激。另外,空气清新剂里含有的芳香剂对人的神经系统还会产生危害,刺激小孩的呼吸道黏膜等。
另外味道浓重的香水,经过太阳的暴晒,散发的味道就更具刺激性,与购买香水的初衷背道而驰。液体香水通常都是盛放在玻璃器皿内,阳光长时间的烘烤,很容易发生爆炸。就在上月,两篇《车用香水九成属“三无”产品》、《汽车香水市场调查:太混乱》的文章引起有车族、汽车香水行业以及有关部门的相当重视,成为上周的热门点击。的确,在目前汽车香水市场上,状况十分的混乱。
车载空气净化器--迟来的爱
正式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真正能除异味杀病菌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产品近几年来迅猛发展,虽然整个行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不规范、鱼龙混杂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但它仍然受到众多车主们的亲眯和市场的追捧。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如下几类车载空气净化器:
【汽车氧吧】
汽车氧吧本质上就是一个负离子发生器,是车载空气净化器的最初雏形。但其功能单
一、净化原理简单,仅仅释放一定量的负离子和臭氧,不具有任何过滤净化效果,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车内空气净化的真正需求,因此该类产品已逐步退出市场。
该类产品售价一般在50-500元不等。
【光触媒车载空气净化器】
该类产品一般通过紫外灯催化激活光触媒网分解车内异味物质和病菌、通过风机实现车内空气循环。在功效上光触媒比起汽车氧吧来,应该说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其优点是具有一定的除味效果,并实现了车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功能;
其缺点是功能和结构依然简单,净化效率不高;受电源控制性强,必须在开车的状态下才能实现运转,驾乘者不可能在打开车门时就能享受到清新健康的车内空气;产品结构设计若不严密,紫外线辐射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该类产品售价一般在200-800元不等。
【太阳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目前市面上有十来个太阳能净化器品牌,该类产品主要是利用“太阳能”的概念大肆炒作市场,短时间内的确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感性追捧,但其在功能和结构上和光触媒产品没什么大的区别。
因其受太阳能板面积大小的限制,普遍功率小,风机运行不畅,净化空气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而且它受天气的影响还很大,下雨天、阴天或弱光区域太阳能板均不能正常工作。该类产品售价一般在400-1500元不等。
【智能化车载空气净化器】
智能化车载空气净化器是目前市场上新推出来的一类产品,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空气净化技术成熟、功能强大、采用可充可记忆锂电动力系统、采用遥控可定时开关技术,可谓集众家之所长、避众家之所短,堪称车载空气净化行业发展至今较为完善和经典的一代。由厦门爱美克科技有限公司(美国AAF空气净化器中国营运中心)根据未来市场需求而潜心研制的国内首款智能化车载空气净化器--沃讯V8,是该类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目前市场上功能最强大、智能科技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产品。
沃讯车载空气净化器,集四大智能控制技术(锂电动力系统、实时定时技术、远程遥控技术、智能记忆节能技术)和国际最新七层强效空气净化技术于一身(初效过滤层、活性碳过滤层、中效过滤层、HEAP高效过滤层、紫外线杀菌层、光触媒净化层),具有杀菌、除异味、消烟、除尘、祛甲醛、补充空气维生素等多重功效,让你的爱车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运动还是静止的情况下,随时都能清除车内不断产生的有毒异味气体和细菌,使您时刻都能享受到如森林清新般的车内空间。
5.车内空气质量管控 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内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汽车车内空气环境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对于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会提供莫大的帮助,因此其研究很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的表现及污染现状入手,分析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具体来源及其对人们行车驾驶和人身健康的危害,重点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包括出厂前材料的选择和改进设计上的缺陷、内饰的装配方式和工艺,以及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现有的防治措施,并研究了企业所采用的具体防治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从而让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现有状况、污染物的具体来源和对人们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关键词: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来源;TVOC;防治措施
Ⅰ
Study on of Air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Automobile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society and improving of living standards, vehicles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people will stay inside vehicles longer.Air quality inside vehicle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e study of vehicle interior air pollution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people in the future life and work will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help, therefore,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automotive vehicle air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status, analyzing specific sources of air pollutants inside the car and driving traffic to people and human health hazards, focusing on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air inside the ca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and improved design flaws before delivery of materials, assembly methods and processes interiors, and the existing automotive vehicle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pecific air inside the car used in the enterprise method contaminants, so that people ca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omotive vehicle air pollution, the specific sources of pollutants and hazards on people and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treat.Key words:air pollution in the car;Sources of pollutants;TVOC;effective measures
Ⅱ
引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大量的涌入更多的家庭,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的显现,很多的车主在驾驶新车时通常都会闻到一股“异味”,但是大部分人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曾针对新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过调查,在对200辆轿车进行随机抽检后发现,车内空气污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伴随着如今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来的严重,甚至一些相对人们熟悉的知名品牌的汽车也相继出现了较严重的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如果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90%的轿车过不了关,大部分的车辆甲醛和苯等主要污染物都很严重超标。因此,为了保障行车环境和身体健康,了解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现状、污染物来源、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章
绪
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及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必然对汽车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今汽车使用时出现的车内空气污染也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来受到更多的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国内没有适用的车内空气污染物限量标准,有关部门在处理由车内空气污染所引发的纠纷时,均感到非常棘手。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由于缺乏车内空气污染物限值标准,车内环境空气污染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既不利于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还不完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督促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尽快出台。据了解,中国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一经出台,相信会给当今国内汽车制造业带来不小的变革。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汽车产业在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认识和深入了解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现有的状况、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让人们在未来汽车的使用中更加安全和舒适,让我国的汽车行业能更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其意义是帮助汽车制造与销售企业更好的了解当前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现有状况与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使用更高的要求,以便于能在未来汽车制造与销售过程中,让企业能够与时俱进,通过企业内的汽车设计、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改善进而可以更好地预防治理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推动汽车行业更好更稳更快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更加重视这一问题,而且在以后汽车使用中如何更好的防治车内空气污染。车内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对于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会提供莫大的帮助,因此其研究很具有现实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 绪论,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并且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中国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表现及污染现状,主要是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汽车车
内空气污染现状的对比与分析,提出对现有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势必将会对未来汽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论述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具体来源,分析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对人们行车驾驶的影响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第四章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我国现有的预防措施及国家针对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所颁发的法律法规,提出现阶段比较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方法及措施。
第二章
我国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表现及污染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一些大城市已率先进人汽车增长的高峰时期,有车族开车上下班、旅游、购物等,在车内度过越来越多的时间。然而,而人们在享受爱车奔驰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车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隐形的杀手在无形中吞噬人们的健康。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内空气污染案例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状况及空气质量。
2.1近年来我国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表现
来自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汽车车内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抽检100辆轿车,发现90%存在车内空气污染。这将意味着在中国3000万的机动车内,有近2700万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污染。
根据一项家用轿车用户填写的新车用户健康问题调查表显示,50%的车主在使用车辆过程中感觉有刺激性气味,21%的车主出现眼刺激症状;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咽喉刺激、鼻塞、流涕等症状。据深圳、广州两地环境技术研究所检测,92%的车辆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北京市室内环境治理协会与室内装饰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奔驰、雪铁龙、奥迪A6、别克、桑塔纳等16种品牌使用年限在3年以内的轿车和商务车进行检测,显示有48%的车辆空气污染指数超标。
北京某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对京城百辆车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的新车共52辆,合格仅9辆。某款轿车甲苯超标47倍,甚至一款高级车甲苯含量高达26.74mg/m3是室内标准的134倍,检测54辆在用车辆的二甲苯平均浓度0.335mg/m3,超过国家标准70%,未达标车辆高达32辆。2004年6月5日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情况调查活动公布北京共检测1175辆汽车中有93.82%的被查车存在不同程度车内环境污染,甲醛超标190辆,苯超标610辆,高达81.6%的被调查新车甲苯超标,活动显示车内首要污染物依此为:甲苯、苯、二甲苯和甲醛。北京三次检测都是在气温低,汽车静态下进行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也相对较低,而一旦夏天封闭暴晒几小时后,车厢内有害物质会大量挥发,浓度会成倍增加。据研究每增加10℃,污染物浓度近乎上升一倍。车厢内温度很高时,即使是使用多年的车辆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也会很高。
近年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热点问题。2012年3月1日,国家层面首个旨在改善车内空环境的政策正式实施,这部由国家标准委和国家环保局部共同发布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常见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乙烯醛等提出了控制要求,一度被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寄予厚望。但由于指南只是推荐性标准,不具备强制力,在其实施的将近两年时间内收效甚微,基本形同虚设,消费者针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投诉有增无减且维权坏境依旧恶劣。
根据盖世汽车网围绕车内汽车安全质量进行的一项调查见(图2.1)调查时间2012年9月18日至2012年9月20日,参与人数982位,的结果,绝大多数人士对国内新车空气质量心存担忧。其中,认为9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空气污染可能损害健康的人士占总投票人数的52%;认为问题车辆在50%到90%之间的投票占比为22%。而仅有4%的人士认为存有空气质量问题车辆的比例不到50%。另有约22%的人士选择了“说不清”。
调查、您认为国内新车车内空气污染致有害健康的比例?
22%
52%
90%以上的车型(52%)
50%以上90%以下(22%)
0% 4%
20%以上50%以下(4%)20%以下(0%)搞不清(22%)
22%
图2.1 盖世汽车网车内汽车安全质量调查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首先,由于强制性标准的缺失,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何种材料与配件,采用何种工艺,无须过多考虑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其次,国内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与设备的缺少,以及监管不严的环境,也加剧了业界及公众对这一问题的担忧。而日渐增加的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维权事件,也印证了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
2.2 我国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现状
资料显示,几年前,国内一些行业机构曾经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汽车进行过检测,结果十分不乐观。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此外,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曾随机抽检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结果发现70%的汽车车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者竟超过标准10倍以上。广州中科环境检测中心曾对2000辆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进行
检测,发现有92.5%的车辆存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曾对上海一些3年内购买的中小型机动车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接近一半的参检车辆车内空气质量不合格,其中一辆新车的TVOC(总有机挥发物)指数竟超出国家标准的16倍。
据据资料显示,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与汽车生产工艺和材料密切相关。去年曝光的沥青阻尼片的使用就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之一,而且沥青阻尼片并不是唯一的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源,汽车里还有十几种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如果选用的是价格比较低廉的非环保材料,肯定也会对车内环境造成污染。通常,新车内VOC主要来源于汽车地毯、仪表板的塑料件、车顶毡、座椅以及其他装饰时使用的胶黏剂等。汽车使用的塑料盒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经过高温或长期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汽车车内空气污染。
但糟糕的车内空气质量并没有减弱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以火箭式的速度增长。这与这一市场仍是以初次购买者为主的特征密切相关,汽车具有财富与身份象征的社会化职能,拥有一辆车比拥有一辆空气质量安全的车更有现实意义。此外,企业利用标准缺失的漏洞,淡化车内空气污染的事实也使得这一话题长期未能进入公众视野。而影响厂家态度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的重视程度。尽管消费者开始逐渐重视车内空气污染这一方面,但这也只是近年来的事。这当然与国内汽车消费的文 化不够成熟有关,也与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制定标准的迟滞有关。由于国内长时间没有标准,因此也没有可以承认的测检结果,所以别说让消费者重视,就连说明 问题的数据都缺乏。反观美国、欧洲等汽车大国,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对内饰材料、甚至是胶粘剂等都有严格标准。因此,要使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重视这个问题,强制性、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标准必不可少。高比例的新车污染状况到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有效的改善,因为没有看到改善的内外驱动因素。
中国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整体堪忧,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个巨大隐患,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另外,汽车厂商也需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选择车内的材料,必须选择绿色健康的车内材料,合力为消费者营造出安全、有序的消费和使用环境,也只有这样,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同时也希望消费者要积极的了解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在选车时能将空气质量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督促健康环保的车内材料使用,保障自己的权益。
2.3 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原先新奥拓车“苯超标中毒”案件,使有关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话题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提高得到大幅升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全球20多项研究表明,车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水平高出10倍。
车内污染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美国甚至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他们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更加注重从源头把关,对内饰材料有严格强制标准,且要求汽车生产商使用无污染的水性漆和相对环保的胶粘剂。而且欧盟许多国家也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一些国家不仅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在防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汽车车内环境的标准,明确限制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含量,如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08mg/m3,让汽车制造企业有章可循。澳大利亚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俄罗斯也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而我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对厂家的约束力并不大。
从国内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状况及治理对比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对于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化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先前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法规和政策去应对出现的关于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案列,导致很多的消费者无法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身的合法的利益。对于目前的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状况,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因而至今国内外尚没有一部类似的标准。这些技术难题主要有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制定、主要污染物筛选、测量工况的确定及大量的测试等。随着去年315对各大品牌汽车存在的车内空气污染的曝光,国家相关部门也相当的重视,并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势必也会很快相继的出台相应的关于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相信以后的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状况会有效的得到改善的。
第三章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
3.1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和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车外污染物进入车内以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等。3.1.1 源于汽车零部件及内饰材料
1.汽车零部件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
汽车零部件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包括汽车使用的塑料和橡胶部件、织物、油漆涂料、保温材料、粘合剂等材料中含有的有机溶剂、助剂、添加剂等挥发性成分,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释放到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汽车平均塑料用量每辆车只有14到28公斤,而同期发达国家为每辆车100到130公斤,此后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为满足降低车重的要求,汽车塑料用量不断增加。目前塑料用量已接近每辆车80公斤,粘合剂的用量也达到5到27公斤。
2.汽车内装饰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
大多数消费者买车以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车开了一段时间也要重新进行装饰,还有的经销商也以买车送装饰为优惠条件,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座套垫、胶粘剂进入到车内,这些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 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然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让人不知不觉中毒,渐渐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爱车选购装饰品时,往往以美观、舒适为主,设计越是时尚抢眼的,越钟爱。反而对于一些新材料制作的车用装饰品不是嫌贵就是不屑一顾。然而,这种购买观念的后果,可能是会给你的爱车带来更多的“污染源”。3.1.2 源于汽车外的污染物
车外的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将进入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中,道路上汽车排放出的燃烧废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等)将是车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车辆设计原理,即使不打开车窗,车辆在行驶过程车内外空气仍会发生流动和交
换,如果车外空气是清洁的,车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随之降低,如果车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缺乏过滤装置的车内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恶化。而在洼地、车库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让发动机长时间保持运转则非常危险,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积在车周围,通过空调系统或车厢缝隙回流到车内,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车内的严重污染。3.1.3 源于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
汽车产生的废气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入车内环境,包括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或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各种汽车的废气大致可从以下三处排出,一是排气管排出,约占总排放量的65%;二是从曲轴箱泄漏出来,约占20%;三是从油箱、汽化器系统泄漏,分别为6%和9%。汽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数量,因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是不一样的,所排放出的废气经化学分析约有150到200种,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碳等颗粒物。3.1.4 源于汽车发动机及空调系统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均会使车厢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之后,不但其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而且它本身产生的胺、烟碱等物质也会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会积累污物,若汽车空调及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3.1.5 源于人体自身污染及吸烟行为等
人体自身的污染,因为人需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乘客的交叉污染,在车厢内的拉手、背扶手、车窗等部位,均检出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唾液、汗液等。在车内吸烟,空气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大大增加,等于在吸“二手烟”。3.1.6 源于车内不环保产品及劣质净化产品
很多消费者买车之后喜欢在车内摆放一些毛绒玩具、靠垫等装饰物,但如果这些饰物是劣质商品就会增加车内甲醛的释放源。另外,一些车主或者司机喜欢在车内放香水,医生建议,由于很多香水并非天然提取物,而是化学合成品,自身带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冬、夏关窗开空调的季节,会给人体带来很大危害。一些劣质汽车清洗、洗涤剂中含有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物,如甲苯、二甲苯等危害人体健康。
3.2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不良的车内环境不仅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而且还会造成驾驶员精神紧张、身心抑郁、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孕妇、儿童、老人危害尤甚,严重时影响正常驾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车内空气污染物较多,主要症状表现为刺鼻、刺眼、恶心憋闷、头晕目眩;感冒;长期精神、食欲不振;皮肤过敏等现象;车内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如下:
1.甲醛的危害
甲醛是车用粘合剂的主要成分,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甲醛易被呼吸道吸收,对人体有刺激、致敏的作用,会引起人流泪甚至中毒。如果吸入高浓度甲醛,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2.苯的危害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严重致癌物质,轻度苯中毒会造成嗜睡、头晕、恶心、呕吐、胸部紧缩,重度中毒会出现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心率不齐、抽筋和昏迷;短时间内如果吸入大量的苯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严重伤害。
3.甲苯的危害
甲苯与苯相似,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步态蹒跚、意识模糊,严重时候会出现皮炎、哮喘、免疫力低下,甚至是白细胞减少。
4.二甲苯的危害
二甲苯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物质中和油漆、涂料添加剂以及胶粘剂、防水材料中。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如果长期接触,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5.TVOC的危害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用TVOC表示,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表示,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
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美国环境署(EPA)对VOC的定义是:除了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铵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第四章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汽车车厢内污染空气的主要来源是内饰材料的VOC排放,所使用的纺织品、皮革品或塑料制品等挥发出来的游离甲醛、烷烃、苯、甲苯、二甲苯及醛类等多种挥发有机物。解决汽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只能从源头抓起。
4.1 制造中材料的选择以及设计上的缺陷
4.1.1 制造中材料的选择
众所周知,塑料在汽车内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些发达国家每辆汽车塑料用量已达200kg,占整个车重的百分之七十,并且这个数据在每年增加。面对消费者和主机厂对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强烈诉求,低散发的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开发就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如何降低汽车用塑料有害挥发物的含量,很多原材料供应商都做了相应的研究。
随着一些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及汽车厂商对材料VOC要求的不断提高,低VOC材料将越来越受重视。例如,锦湖日丽针对提高汽车内空气质量推出了塑可净TM系列低散发、低VOC材料。塑可净TM系列材料广泛应用于所有汽车内饰部分,如门板上装骨架、仪表罩、内后视镜壳体、仪表板骨架、除雾格栅、空调出风口、副仪表板以及手套箱等部件,它的TVOC含量小于20μgC/g,远低于主机厂要求。而上海日之升则通过生产工艺改进、原材料严格筛选,将先进的复合材料改性技术及特殊的加工工艺相结合,成功开发出了多款低VOC和综合性能优异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可以说,低VOC汽车内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汽车用材料的选材趋势。
与现有PP材料相比,低VOC聚丙烯产品主要特点有: 1.极低的VOC值。TVOC<40μgC/g,远低于主机厂的标准。
2.表面质量提高。TVOC的降低即材料中小分子物质的含量降低,这对大型制件及结够复杂制件表面外观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小产品次品率。
3.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现有同类PP材料相比,低VOC材料主要依赖于工艺的改进和更优品质的原材料,其并不对产品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目前,该类材料已在多家主机厂成功用于的汽车内饰件,如安全带护壳(SL0172)、耐刮擦门板(SV4T07-T1P)、暖风机外壳(SH4T72)、仪表台等。对消费者来说,我们大多会选择可信赖的汽车品牌,究竟哪些汽车品牌才对得起消费者的信赖呢?只有那些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从原料的选材到采用的工艺都要坚持环保安全的原则,凡事不只是向“钱”看的企业,才能受之无愧的称为名牌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将先进的复合材料改性技术及特殊的加工工艺相结合,成功研发了具有低VOC和综合性能优异的PP复合材料见(图4.1)。该材料已成功用于低VOC值的汽车内饰件,如安全带护壳、耐刮擦门板等。它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同时易于大型制件的成型加工,满足汽车内饰件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方面的要求。
仪表台
暖风机外壳
图4.1 上海日之升低VOC聚丙烯产品的应用
耐刮擦门板
4.1.2 改善设计上的缺陷
1.汽车内饰是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当今汽车内饰设计方面,汽车主机厂应该考虑选择低散发特性的环保材料,在对汽车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从而优化车内环境来改善车内的环境质量,实现有效的防治汽车车内的空气污染。
(1)模具设计方面,对于低VOC材料,可以采用常用的模具设计,标准的模具钢材制造,但建议在滞留时间延长,导致材料降解,进而产生VOC。
(3)压缩空气站设计,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做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4)改善通风和取暖的设计,发展与创新更加的人性化。
车内环境应遵循“健康设计”原则。汽车,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千家万户,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频频爆出的“毒内饰”事件。随着公众对健康用车诉求的愈发强烈,诸多汽车厂商也越来越重视车内环境质量的把控。在家用紧凑型轿车领域,许多品牌面对市场竞争,都在拼价格、拼配置。但关心用车健康,“拼环保”的却寥寥无几。生产商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汽车的“健康设计”上。
2.优化车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通过哪些方法,来营
造出更好的车内环境呢。
(1)内饰环保选材避免车内空气污染
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内饰材料,其中,甲醛、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这些污染物会让人渐渐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候会出现皮炎、哮喘、免疫力低下,甚至是白细胞减少。此外,环境中的粉尘、尾气等,也是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环保拼接工艺
内饰广泛采用了膜内复合工艺,在模具内完成基材与染料的结合。该工艺把染料夹在基材与薄膜内,在保持颜色亮丽同时,又阻止了有害物质挥发。除了选材外,内饰的装配方式和工艺也与车内空气质量息息相关。在装配时,应大量采用了更环保的卡口连接来替代胶水粘合。在某些必须使用胶水的情况下,所用的都应是环保胶水,以最大限度减少有害气体析出。
(3)环保涂装技术
水溶性涂料的采用。涂装车间在中涂和色漆工艺全面导入水性涂料,占到整个涂装工艺的70%,使VOC(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降低到世界先进水平的20g/m2,远低于世界上最严格的欧洲排放法规的要求。
总得来说,为了优化车内空气环境,无论是空间、设计、噪音、减震,都应该更加的努力,尤其是环保的内饰选材,可以有效避免车内空气污染,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体验。
4.2 内饰的装配方式和工艺
除了选材外,内饰的装配方式和
在工艺方面上,应该在传统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研发添加新的工艺方法,避免传统的工艺方法带来的对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广泛采用膜内复合工艺,在模具内完成基材与染料的结合。该工艺把染料夹在基材与薄膜内,在保持颜色亮丽同时,又阻止了有害物质挥发。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加强对汽车制造过程中内饰的装配方式和工艺的投入研究,通过改善装配方式和拼接工艺进一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这方面产生的空气污染,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4.3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常规的防治措施
4.3.1 通风法
新车买来以后时常把车门打开,清除车内异味,平时也要多打开窗户、车门,尽可能
做到车内外空气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在车内吸烟时候,也一定要把车窗或者天窗打开,放走烟味。
4.3.2 竹炭法
竹炭可吸附车内的甲醛等散发的异味,而且能与这些异味“长期作战”,效果较佳。车主可以买一些竹炭,用干净、透气性好的纱布包好,然后放到后备箱或后排座位的角落里。当然,现在不少竹炭专卖店都有现成的车用除味竹炭,价格合理,方法可行。
4.3.3 净化机
负离子空气净化机,大约几百元,可以去除车内异味,让驾驶人员呼吸清新空气。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利用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的环境优化电器,其核心功能是生成负离子,利用负离子本身具有的除尘降尘、灭菌解毒的特性来对室内空气进行优化。针对车内污染空气,进行全面清理和过滤,效果显著。
4.3.4 臭氧法消毒
臭氧消毒法操作起来较简单将一根连接着汽车专用消毒机的胶管伸入车厢内,打开汽车专用消毒机和车内空调,利用空调的空气循环,将汽车专用消毒机产生的高浓度臭氧送到车内的每个角落,如此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了。臭氧是一种高效灭菌剂,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消毒氧化的过程中,多余的氧原子在30分钟后又结合成为氧分子,不仅能有效的出去车内空气中的细菌,而且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是高保洁的环保消毒剂。,4.3.5 车载消毒机消毒
车载空气消毒机对车内饰等部件不会有所损坏也不会产生水汽,通过使用磁氧炭罐离子群生成机释放离子氧碳群,破坏有毒物质,八分钟内灭杀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分解苯、甲醛、甲苯十分钟内灭杀沙门氏、志贺氏菌和除藻类。使用消毒后自动分解无异味,无残留,因其不含化学原料所以对人体也无害,对环境也无影响。4.3.6 引光触媒
光触媒:“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是当前国际上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最安全的材料之一。当光线照射在涂膜表面时,光触媒便可进行光合作用,解决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触媒系选用天然极性矿物材料、纳米材料、无机抗菌材料等材料复合而成的高性能、多功能空气净化产品。它可自行吸收自然环境中的光能、热能以及电磁波等各种能量,在产品表面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电子—空穴对,从而有效地分解消除室内甲醛、苯、氨等各种有害气体和致病菌,强大的微观电场可电离空气中的水分子产生大量的羟基负离子,对有害物质进行包裹沉降,达到彻底
净化空气、有益人体健康的目的。4.3.7 更换空调滤清器
清洗空调滤芯也是保持车内空气卫生的关键。这里就介绍一个DIY的方法,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厂的空调滤芯使用寿命是3万公里或1年。自己动手将滤芯拆下来的方法很简单,多数小型车的空调滤清器都在车的前风挡玻璃下面,被一个导水槽盖住。更换滤清器时,先把发动机盖掀开,取下固定流水槽的卡子,拆下流水槽,就可以看见空调滤清器了,小心地取出滤芯,用气泵吹干净即可。
另外,车内空气超标甲醛多是来自座椅沙发垫、车顶装饰等装饰材料,而苯则来自胶粘剂。有关专家还表示,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清洗所产生的胺、烟碱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也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这些有害物质有的可能致癌,有的则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而且越是内部装饰豪华的轿车就越容易产生污染。特别是开空调的时候车窗紧闭,空气不能流通。当注意到这点时,对车进行定时的护理和检测,保持对车的正确使用的同时也保持自身的健康。
4.4 针对现阶段车内空气污染提出有效防治的建议
1.针对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实施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1)建议有关部门参考国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汽车内饰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而且汽车车内空间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应该更加的严格。
(2)建议制定汽车内饰件使用材料控制目录,对于严重污染车内环境、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汽车内饰材料广泛的应用。
(4)为解决车内空气污染和进入车内的室外大气PM2.5污染等问题,在全国征集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技术与产品。
(5)为准确了解目前消费者乘用的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情况,为有关部门、行业、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的信息。
2.寻找专业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很多有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在浓度很低时,也是不容易闻到气味的。所以有时候被有害气体侵害,是在无形之中的。对于奔驰系列汽车车内长期存在存在的各种异味,应及时的寻找专业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能证明车内是否存在空气污染,浓度高低,得到明确的数值,然后根据检测的结果和数据再寻找到合理的办法治理。不同的车系可能存在不同 的车内空气污染的状况,所以在防止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时应该针对不同的车系和车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3.更换环保的内饰材料
为爱车选购装饰品时,往往以美观、舒适为主,设计越是时尚抢眼的,越钟爱。反而对于一些新材料制作的车用装饰品不是嫌贵就是不屑一顾。然而,这种购买观念的后果,可能是会给你的爱车带来更多的“污染源”,其实不妨花多一点钱,给自己带来更多健康,更多环保理念。对于查出使用了具有致癌物沥青作为车身阻尼材料的奔驰豪车,应该及时的更换环保的车身阻尼材料,然后再对汽车车内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从而控制车内空气污染的继续发生。
4.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这里推荐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采用先进的光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化反应技术。其基本净化原理是:以纳米TiO2半导体材料为主的催化剂材料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氧化还原能力,产生游离电子及空穴,和有极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甲醛、苯、氨气、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被氢氧自由基氧化还原成二氧化碳和水。
方案二: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活性炭过滤网。利用吸附性能超群的活性炭,处理含有甲苯、二甲苯、苯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其中,采用高分子黏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制成的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具有材料薄、风阻小、吸附能力较强和成本较低等优点,比较适合在车用空调上使用。
方案三:在车内空气循环系统中加装电气石过滤网。电气石是一种结构特殊的极性结晶体,自身能发电,并永久释放空气负离子和远红外线,所以称其为电气石。电气石过滤网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的特点,高效消除空气中的有害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这种过滤材料,具有轻薄、透气、拆装、清洗方便和自动释放负离子等优点,也适合在车用空调上安装。
5.创造良好的车内空气环境
除了需要及时有效地对污染进行治理外,驾乘人员也需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例如,不要在空调车内吸烟,避免烟尘中大量的胺和烟碱附着在蒸发器表面;此外,在室外空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车内空调要尽量使用外循环,保持车内外空气交换流通;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车内要尽量少用香水、香座或空气清新剂,这种掩盖型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其中的化学物质还会形成新的污染源。
6.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面对当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有车族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从以下方面加强注意:
(1)在选购新车时,除价格、性能、外形、配置等外,也最好留心一下车内的气味。注意选择无污染装饰材料,对新车或新装饰后的汽车,要注意通风换气,尽快使车内有害气体释放出来,必要时,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查。
(2)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避免二氧化碳超标。严忌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牢记在车外空气质量好的时间和道路,保持车内外的通风。
(3)尽量少使用香水或者除臭剂,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在夏冬季使用车载空调时,应将空调设为外循环模式,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并密闭车窗,合理地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4)遇到堵车严重的时段或尾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待道路空气改善时,及时恢复车内外的空气交换。驾驶员都习惯根据速度要求经常换挡,为了健康行车,驾驶员应当还具有这样的意识,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养成适时地关闭和开启内外通风模式的习惯。
(5)不在车内吸烟,要保证通风良好。此外,消费者应该更加注意合理通风换气,防止汽车尾气和PM2.5污染;注意合理装饰,防止车内装饰造成车内空气有害物质污染问题;注意合理使用汽车空调,防止车内空调造成的污染问题;注意太阳暴晒,防止车内污染物增加;合理使用活性炭,防止活性炭造成的二次污染;合理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
结
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于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开始登上生活舞台,占据了交通的主要地位,成为主导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们在享受爱车奔驰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车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隐形的杀手在无形中吞噬人们的健康。伴随着多起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出现的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案列问题,人们开始越来越来重视汽车车内空气的污染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对现行我国汽车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的分析以及和国外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现状的对比,提出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势必成为汽车快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充分的认识和深入了解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现有的状况、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设计、选材、生产得到创新发展,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让人们在未来汽车的使用中更加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1]陈清泰.迎接中国汽车社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邵丽青,左培文.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J].汽车社会2008(8). [3]解科峰,田明明.车内空气污染与对策[J].车与环境,2007(6). [4]豫海度.汽车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职业时空,2007(2).
[5]冯顺利.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J].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3). [6]薛明芳.新车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2012(5).
6.外协质量管控 篇六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
——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或控制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
——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
——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外协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停止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能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可取消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并且主要原材料、辅料更换规格型号或厂家时,须事先通知本公司,经公司有关部门确认,方可执行。
4.外协加工厂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应做好加工产品的质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保存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其中需要形成的几个主要文件如下:
a.生产用的技术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
——相关机台或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b.质量控制文件
——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成品等。
5.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需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直接对最高领导人负责;
——质量管理机构需参加公司各类相关的会议;
——检验机构的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健全性),现场检验人员的配备需符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需求;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对不良产品的处理能力。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检区”,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对于原物料的进货需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程》,其中主要的原物料必须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检验规程中需明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及判定准则等内容。
——进货检验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来料通知单》、《原物料进货检验单》及相关的原始《检测报告》。
2.进货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的性能、规格尺寸、外观和缺陷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原材料检验的原始记录,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及签字后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物料到货时,随货同行的还应有质量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
——对于主要的原物料还应由供应商提供当批产品的相应检测数据;
——主要原物料的进货检验一般不允许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厂商应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特殊情况例外)。
3.对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外协加工件及外购零配物品等物料,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应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处置单或退料单(退料原因写清楚)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凡物料进入公司后应及时检验,以便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物料、零配件及时调换或向外协、外购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采购部通知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天);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或《退货通知单》以及相关的原始检验、检测数据。
4.当生产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原材料,在可追溯的前提下,可采取“紧急放行”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必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的原材料,可由采购部仓库管理员或生产部门填写相应的《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放行。放行的同时应按规定的要求留取一定数量的送检“样品”,以提供给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针对于采取“紧急放行”使用的原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需进行质量的全程监控,一但发现质量异常可及时处理。
5.在采取“紧急放行”操作的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继续完成该批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的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对于“紧急放行”后留取的样品,检验人员同样按常规进行检验、检测。
6.经过检验的原材料(零部件)应及时作出合格、不合格等状态标识,以避免不良原材
料的误用。
——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分为“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两种; ——区域标识主要有“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待处理品区”; ——产品标识主要有“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处理品”; ——对于标识可采取“颜色”管理,如不合格、待处理等不良产品(或区域)采用“红色”进行标识,合格品(或合格品区)采用“绿色”标识等。
7.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应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记录在供应商供货质量等相关记录表内,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厂商或要求供应商整改的参考资料。
——进货产品的质量检验月报,对每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有《度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统计表》。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生产部门在生产或加工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订单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生产。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应技术规定,同时按工艺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
——产品生产的依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转换而来的《生产流程单》、《生产计划单》及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
——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记录。
2.外协加工厂应制定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等主要质量控制文件;
——生产过程应按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控制,当文件不适应(或不可操作)时应及时予以更新。
3.在按文件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时,生产中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应对所生产的在制产品实施自主检查,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进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
——制定相应的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4.各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和首批必须检验,凡未经首检的产品不准批量生产。
——涉及的检验记录主要有《产品首检表》和《产品生产日报表》。
5.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还应全程关注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并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抽检,发现质量异常立即调整生产工艺或停止生产,直到不良问题解决为止。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需设置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当发现质量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6.生产部门的各加工工序在执行本工序产品的自主检查的同时,还应对上道工序转入的半成品予以查验,以避免因上道工序质量的失控而导致后道工序不良品的产生。——要求后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
——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相关培训。
7.各生产加工工序在自主检查及上下道工序检查中发现质量异常或工序间半成品移转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和处理,同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不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8.生产过程中应设有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负责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按相关的不良品控制文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
——涉及的记录有《半成品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单》。
9.过程检验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抽检方式,认真检查各道加工工序产品的质量,并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可采用“全检”和“抽样”的方式进行,如采用“抽样”则需按GB/T2828.1—2003的标准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Ⅱ级,AQL值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采用2.5或4.0。
10.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生产操作人员确实执行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检查所属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除应立即处理外,还应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改善和控制,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及降低不良的重复发生。
四、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
1.最终的成品检验是对生产过程最终加工完成的制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提供证据,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首先应该明确检验的依据和标准(如生产流程单、图稿或样品、合同评审单、检验标准等);
——必须设立专职的成品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
2.成品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检验时应按照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对产品的整体外观、规格尺寸或物理性能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需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如在检验印刷成品箱时,同样需要检查瓦楞纸板的质量情况);
——检验一般情况下由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三项组成种,其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组。
3.对检验人员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进行处理,同时根据不合格情况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在处理时,按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两类:“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对于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
4.每批产品在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记录检验的原始数据、观察的技术状态和检验的环境条件等,产品入库前,必须经检验人员签字、确认后始可办理入库手续。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物理性能检测报告》等。
5.检验人员根据检验记录所记载的检验结果和出厂检验依据的有关标准文件,按规定程序对成品是否合格,能否放行出厂作出判定,还应对检测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后,出具“检验报告”。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最终成品出厂的《检验报告》。
五、不合格的控制
1.外协加工厂在进行不合格控制时,应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并按照文件的要求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严重不合格必须制定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应制定相关的《不合格控制程序》,其中不仅包括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同时还应涉及对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与质量异常)应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2.在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应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审批人员等。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还应明确处理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确定处理的完成期限。
3.在原物料进货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质管部门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表单转交采购部门确认后,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
——在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进行不良品的处理时,还应要求其进行不良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进货检验人员对随后的几批产品检验中应加严检验;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进货质量异常处理单》。
4.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表单,并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于能迅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解决,进而确保产品质量。
——涉及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置单》。
5.生产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立即进行不良品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外,还应追踪不良产生的原因,以便制定措施予以改进。
——在进行不良原因调查后,需形成相关的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一般包括不良原因描述、不良原因分析、改善措施等,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改善过程和结果实施跟踪验证。
6.在对轻微不合格品采取放行的方式处理时,事先必须征得客户(本公司)的同意后才可以入库出货。
——轻微不合格品主要表现为,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不影响产品的各项性能、仅在产品的边角或里面有轻微的不良。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在初步判定采取“放行”前,必须与客户进行协商,并且只有经客户同意后才能“放行”,否则仍按不合格品处理。
7.对于在运输过程中或交付使用后发生的不合格品,应由有关部门确认后按相应的文件处理。并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改进和预防措施,同时所采取的措施应与不合格品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
——制定相关的不合格品《退货处理程序》,并根据退货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调查分析出不良原因,制定相关的改善措施时,需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处理对客户和供应商双方的影响程度。
六、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
1.外协加工厂应制定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程序文件,并且明确质量数据的来源、收集、分析与处理。
——制定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明确需要统计的数据,数据的类型、来源、统计方式、数据分析方法等等;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是针对质量管理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
2.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及每年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记录,并以书面或邮件的方式反馈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最新的质量状况,针对质量异常情况应由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分析不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
——在进行月度、季度及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反应出公司当前的整体质量情况,还需显示出已往的质量情况,并通过不同的统计对比方式反应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主要可以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交相应的改进措施或改善方案。
3.在进行质量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来源必须具有唯一性,并且统计分析的数据可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必须确保数据反应的“真实性”与“唯一性”,不允许进行人为的调整,当总的数据需要拆分时,可以分解到各个子数据,并且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数据。
4.质量管理部门对各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或整改方案予以改进。
7.车内空气质量管控 篇七
车内由于空间狭小且使用装饰材料和胶粘剂相对较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在新购置的汽车内,甲醛和其它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检出频度通常较高。醛酮类化合物作为空气污染物,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制定并颁布的环境法规均将多种醛酮类化合物列为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因此对车内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监测显得尤为必要。
在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灵敏度高且选择性好,是分析、测定醛酮类物质较为理想的方法。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1]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但其中有两种化合物并没有完全分离。本文对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加入四氢呋喃(THF)作为改性溶剂,同时调整了流动相比例及其流速,使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物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分离度,可准确定性。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可用于准确测定空气污染物中醛和酮的含量。
2 试验部分
2.1 样品与试剂
a.醛酮类衍生化合物混标:美国Accustandard公司生产;
b.乙腈、四氢呋喃:色谱纯,美国Thermo Fishe公司生产。
c.超纯水:Millipore公司超纯水机生产。
2.2 仪器及分析条件
2.2.1 仪器
a.Agli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b.紫外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
c.Aglient 1200化学工作站:美国Agilent公司。
2.2.2 分析条件
液相色谱条件如下。
a.色谱柱: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m);
b.流动相:溶剂A(水)、溶剂B(四氢呋喃)和溶剂C(乙腈);
c.检测器波长:360 nm;
d.柱温:45℃;
e.流速:1.0 m L/min;
f.洗脱: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标准溶液配制:标准储备液由13种衍生化合物混合而成,其中甲醛浓度为40 mg/L,其他醛和酮浓度为20 mg/L。13种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丙醛、丁烯醛、甲基丙烯醛、丁酮、丁醛、苯甲醛、戊醛、对甲基苯甲醛、己醛。用乙腈将标准溶液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3 结果与讨论
3.1 标准样品的色谱图
图1为标准工作液(2.0 mg/L)的色谱图,丙酮、丙烯醛、丙醛、甲基苯烯酮、丁酮和丁醛的色谱分离度理想。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图2为HJ/T 400中的色谱图,可以看出其中有两种化合物并没有完全分离。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本试验解决了HJ/T 400标准中两种化合物不能完全定量的问题,13种醛酮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度理想。
1-甲醛2-乙醛3-丙烯醛4-丙酮5-丙醛6-丁烯醛7-丁酮8-丁醛9-甲基丙烯醛10-苯甲醛11-戊醛12-对甲基苯甲醛13-己醛1
3.2 标准曲线
将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液按2.2的分析条件进行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外标法制作校准曲线。13种醛酮类化合物DNPH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校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及检出限见表2。
3.3 精密度试验
对醛酮类化合物衍生物浓度为0.02 mg/L、0.10 mg/L和2.00 mg/L的标准工作液连续11次进样,3个浓度标准工作液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在1.08%~2.81%之间(表3),表明测试结果精密度良好。
4 结论
通过对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使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得到有效分离,满足定性分析的要求。该方法分析快速,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特点,适合用于车内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参考文献
8.夏天车内空气会致癌? 篇八
答:造成车内污染的甲醛多是来自座椅沙发垫、车顶装饰等装饰材料,而苯则来自胶粘剂。这些有害物质中,有的可能致癌,有的会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夏天,特别是开空调时,车窗紧闭,空气不能及时流通;在这种情况下,大约65%的乘车者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等症状;此外还会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国外有研究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所以,国外会将新出厂的汽车通风几个月后再售出,而这些都是汽车厂家自觉行为。而在中国,一些车还没有出厂,就已经被订购了;汽车一下线,就立马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是中国很特殊的一个现象。此外,中国人愿意对车内进行装饰,换皮革内饰、贴膜地胶、摆放毛绒玩具,这些都会导致车内污染过高。因此,除了要保持车内简洁之外,还应随时通风。 □国家室内环境质检中心主任宋广生
手机成炫富“新宠”
如今,不仅老、中、青是手机的持有者,就连幼童、少年也未能幸免。这种现象非常可怕,更多的源于心理。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一些孩子完全是在周围同伴的诱惑下,主动要求购买手机,渴望以此来炫富。此外,很多人有手机瘾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事实上,这样做完全没必要,一则虚荣的炫富并不能保证自己高质量的生活,二则这种手机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一些软件需要付费才能使用,并且只能联机充电。
□北京读者李雷
机上禁用通信设备的原因
其实,国外早对这一禁令“放行”,只是机上通信由于要考虑到通信信道的问题,因此通话费用较昂贵。事实上,机上打手机并不能影响航空安全,也不可能会更大几率导致飞机失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曾把手机和手提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使用的电磁波频谱按不同的用途分段,他们发现,手机等通信设备不会干扰飞机通信或GPS导航系统。其实,飞机上禁止使用无线设备主要与可能会干扰地面网络工作有关,而不是对飞机系统造成威胁。 □陕西读者万黎
@狄都dido:
小小说:对于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来说,睡前总习惯玩会儿手机。有一天实在太困,手握着手机就去见了周公,结果梦见与人冲突,抄起板砖就与对手PK,最后终于成为奥特曼。早上醒来发现……手机不见了。
@小易:
除了手机,其实还有各种“城市依赖症”比如 网络依赖症:没电脑不知道该如何写字、无法工作、没法安心睡觉;工作依赖症:失眠多梦、疲劳抑郁、无法停下手头工作;整形依赖症:对自己总不满意、要求多次整形;情感依赖症:过于喜欢或寄托感情于某人或某物上,一旦失去就难以适应。
@K仔要早睡K:
【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推荐阅读:
出租车车内广告10-13
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方案09-30
空气污染09-26
晨起,呼吸,空气散文08-18
关于空气的读书笔记06-15
空气污染评价指标08-26
英语作文空气污染09-18
课题空气教学设计09-26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10-14
大班教案 空气在哪里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