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024-11-11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精选15篇)

1.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一

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摘 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要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联系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发现和探索历史知识,把握事件联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的学习探索中获得新知,是值得初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下面就如何让学生认真地听讲,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讲究授课艺术是激发兴趣的突破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历史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历史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讲解时,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至关重要,它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有趣的讲解,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而不疲,越听越有味道。历史课内容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讲解方法必须突出趣味性。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教具,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生动逼真地“再现”到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当时的氛围中,使其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讲解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史学修养,并熟悉讲解技巧,对课本内容反复研读,彻底消化,参考有关资料,精心选择具体、真实、典型、短小的材料,加以浓缩、提炼和升华,形成讲稿,课堂上才能做到绘声绘色的讲解。这种讲解要求语言流畅、准确、明白,饱含激情,朴实简洁,不哗众取宠。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音的高低和强弱、说话的速度和停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一般地说,教师的声音要响亮、清楚、悦耳,说话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对于一些重要问题,要加重语气,或有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讲解时的声调要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切忌呆板、单调、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二、交流互动,创造开心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老师还给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要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例如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历史彩图、插图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体的史料,如能灵活运用必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对历史插图的教学,加强对历史插图的研究,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到某一内容时,如果适时对该部分的彩图、插图加以讲解和指点则必然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达到高潮。可以结合运用不同历史阶段相同方面的图,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

三、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学习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把教材上死板的历史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三国鼎立时,我组织学生模拟三国里著名人物现场对话的小剧情。通过这种课堂情景的设置为学生的和谐成长创设了一个发展个性、创造性地运用史实的广阔天地。这种“创造”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运用史实来表达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生们踊跃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能锻炼思维,并学会运用。

虽然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素质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姚尊香.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5年08期.

2.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二

一、具体生动的故事, 激发兴趣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 其自身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还能调动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故事的引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以用“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来说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用“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是取信于民;用“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用“赤壁之战”来说明精谋才能善战;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表明越王立志雪耻、用“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刘备爱惜人才;用“闻鸡起舞”来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等等。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生动形象的故事,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也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何乐而不为呢?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兴趣

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 往往需要亲身参与、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编演历史剧, 组织知识竞赛、谜语竞猜, 开展辩论会等。对有争议的人物或事件, 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来认识:如《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有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文中有: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 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人评说, 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 诛残贼, 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 李斯相之, 天崩地拆, 掀翻一个世界, 是圣是魔, 未可轻议。”就这个问题我组织了辩论会:有些同学认为他功大于过, 他统一六国, 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万里长城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入侵, 有利于边疆人民生产经济的发展;也有些同学认为他过大于功, 他残暴不仁, 万里长城的修建增加了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兵役、徭役, 使得民不聊生, 焚书坑儒更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丧失殆尽, 因此对他持批判态度。辩论过程非常激烈, 学生兴趣极为浓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兴趣, 又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再如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中涉及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可组织辩论。对《红军长征》一文可让学生进行历史挂图讲解比赛;对《抗日救亡》的内容可通过歌唱抗日救亡歌比赛来激发兴趣, 引起共鸣;对《八国联军》的入侵可采用演历史剧的形式进行学习, 等等。教师只需相机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激发了兴趣, 还学会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真是一举数得。

三、文采斐然的诗词名言, 激活兴趣

心理学认为, 青少年时期对名人、伟人有一种崇拜、效仿心理。在学校, 学生非常欣赏、崇拜有才华的教师。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教师语言一定要散发书卷气。教师要有意识地“卖弄”自己的文采,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谚语熟语等, 这不仅能让学生佩服你、敬重你, 更能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比如结合孔子“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等名言讲解先秦文化;结合“君, 舟也;民, 水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来讲解“贞观之治”和“以民为本”的重大意义;结合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讲解“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结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讲解“红军长征”的艰难;用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讲解解放军的势不可挡和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这样的课堂生动别致、文采斐然, 课堂气氛自然就随之活跃起来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激活了。“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平铺直叙、空乏单调的课堂教学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直观可感的影音资料, 调动兴趣

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形成历史表象, 掌握历史知识, 并通过具体场景直观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 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 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 学生很容易活跃起来, 纷纷发表个人看法, 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观看《卧薪尝胆》片断以认识立志的重要。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省时性和高效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 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五、瞻前又能顾后, 强化兴趣

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因为历史是已往的现实, 而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 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 能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 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强化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都很关心当今的国内外大事, 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 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 如在讲到“活字印刷”时可联系现在的激光打印;讲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可联系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讲到“三反五反”时可联系反腐打黑, 如联系“重庆打黑”来讲解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学生就能积极尝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 也能尝试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能瞻前又能顾后, 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面对新教改,初中历史该如何教?教学内容变了,教材体系变了,教学评价体系肯定也会随之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然要变。如何变,方向在哪里?从暑期的培训开始,历史老师都在思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下谈谈我的做法,若能作为引玉之砖,也颇感欣慰。

一、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中,运用“小故事”就是使历史课充满浓厚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历史课教学中,“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历史课利用“小故事”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有效地选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插入一段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课外历史小故事,另一种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小故事。

兴趣可使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知识。利用“小故事”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从我们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开始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意识地强化环境中各积极因素的影响,这应成为历史教师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三、组织好课内、课外的历史学科活动,营造兴趣氛围

要使一个班、一个学校形成学历史、通古今、明大道的氛围,除了在课堂教学外,课外功夫也极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一堂课都准备一个相关历史小故事、小知识竞赛、历史谜语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每期组织二至三次校级历史学科活动,如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手抄报评比、历史辩论会等,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通过这些课堂内外的历史学科活动,学生学习历史变得有兴趣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也达到了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利用形式多样的有效的課堂教学手段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单一重复的教学手段下,注意力迟钝。而在新颖的、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手段下,大脑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因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将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活动课交替进行(当然要根据每课教材的特殊性而定),从而使学生觉得天天有变化,节节有新篇,上课有新鲜感,参与意识增强,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开展知识竞猜活动

复习课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假如只是单纯地拉线索的话,肯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复习时我会设计新题型,包括事件接龙、猜一猜、试一试等题型,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抓住初一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复习课就很好上了。

当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去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一学生刚跨进历史专业知识的大门,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学习历史,这些都有赖于引路人——教师对每一节历史课教学的精心、巧妙设计及具体实施。

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四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想要努力解决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用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1、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例如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形式多样化,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既生动展示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时又展现了当时抗击元军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氛中,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七、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等活动。我在初一时课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在初二时,我们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5.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五

杨宽英

(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往往仅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特别是历史学科,由于历史知识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和模拟来验证。许多学生对历史感到乏味,学习起来感到吃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乐知者”的角色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在导入中诱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效率高低,导入新课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导课方法,如情境导入法、图像导入法、讲故事、成语来历导入法、设置问题导入法等,吸引学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唐朝的盛衰》这一部分时,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看过《唐明皇》,我就采取让学生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当学生讲得有声有色、情绪高涨时,我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衰落呢?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激情和欲望中步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设疑中激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达到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巧、设得精、设到点子上,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由不发,不能不发,从而迸发出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时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度,提的问题过难、过深,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望而不及,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质疑中寻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存疑、求异,还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让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注意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马克思“怀疑一切”的学习态度为榜样,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和善于提出与课本、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在直观中促趣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直观教学方面更有特殊的意义。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也不如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讲到日本战败投降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军进入东北,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使历史中原本单调、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的屏幕上再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从而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6.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六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家维纳说过:“数学实质上是艺术的一种”。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数学,你就发现,数学原来是很美的。对称、和谐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它给人一种圆满而匀称的美感与享受。在高中数学中有波浪滚滚的正弦曲线,欲达而不能的渐进线,翩翩起舞的蝴蝶定理,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富有诗情。从自然数到整数,从有理数到实数,数系的每一次的扩充,一次又一次矛盾的冲突与解决,都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和谐。初等数学中的对称、和谐美最典型的例子要算黄金分割数0.618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了。

2. 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常对学生说要树立自信心,其实是很空的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说再多也是无用。正如学生做数学题,做了十道题全错了,有的根本就不懂题意,天天如此,试想,学生的数学学习还能谈得上什么兴趣和自信。但是,如果我们把题目变得简单些,使他由原来的一个题也不会做,逐渐能做出一个两个,由易到难,慢慢引导、鼓励使他能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全做对了,这时他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会感到“我能行”,不用我们再多说,他对数学的信心就已经有了。这种“我能行”的感觉是来自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体验是学生在由易到难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一件事情成功了,能够增长做另一件事情的信心;数学学习搞好了,也能增强学习别的科目的信心。因此,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保护好他已有的自信心,是教好学的关键。

3.优化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7.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七

一、开好头吸引注意力

我们常说“好的开头, 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 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假如教师一上课就开始照本宣科, 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这样的教学直接削弱了教学效果, 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而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压动力作用下, 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 促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 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

比如教学“汉和匈奴的和战”问题时, 讲到和亲政策时, 向学生讲了王昭君的有关的趣事,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思绪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大家积极的到课本里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 这样, 通过一个故事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到其卓越的贡献, 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的铺垫, 又能体现教学的重点, 这样的教学方法, 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可以说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二、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情往往充满好奇, 有探索的精神动力。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 使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启迪他们的思维, 从而能够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出色而且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因为要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四十五分钟里都保持注意力和热情, 很难很难。所以, 悬念应设在重点、难点处, 既可引起重视, 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比如在教学《九一八事变》这一课时, 我讲到:“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 为何会在20 世纪30 年代”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去分析。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初中的学生, 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理性思维尚不能和成人相比, 而图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一历史书中, 把中国古代的石拱桥的图放在一起, 有“北京的玉带桥”、“苏州的宝带桥”和“云南的龙潭桥”, 让学生一边观察, 一边介绍收集到的材料, 比较一下再概括出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这些桥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最后介绍赵州桥, 学生在图片教学中既增长了许多的桥梁知识, 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逐步形成他们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 确立起科学的态度, 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情境教学, 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具体、形象的情景及丰富的情感氛围,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比如我在讲“西安事变”时, 讲到张学良扣押蒋介石时, 让学生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假如你是张学良, 你会怎么做?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帮助学生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 来自各方的压力, 体会其当时的困难处境, 到和平解决事变, 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运用或渗透情感,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 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可以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 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 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 使学生受到感染, 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五、通过历史记忆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历史知识千头万绪, 包罗万象。因此, 记忆成为学习中一个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注重记忆方法的引导是迅速提高历史知识和培养历史兴趣的有效手段。我在此谈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数字记忆法。即依据一些数字的特点, 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 如三这个数字在中外历史中相当重要, 世界工人阶级的三大国际组织世界史的、三大世界体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轴心、三次工业革命, 秦汉开始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比较记忆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秦、隋相比, 汉、唐之比较等。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分清不同性质, 形成不同概念。还有比如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 年5 月5 日, 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 把“55”谐音为“呜呜”, 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 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总之,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 兴趣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 是勤奋的内在动因, 它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 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作为历史老师, 应当在历史教学中, 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摘要: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教学质量, 就成为老师们重要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学史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兴趣,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翎.浅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八

一、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开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

介绍赫章县名的由来:赫章县在秦至南北朝为汉阳县所辖,唐置宝州,宋、元、明隶乌撒部,清隶威宁府(州),更名“黑章”, 1918年建赫章分县,1942年,正式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14日,成立赫章县人民政府。

介绍可乐遗址:可乐古遗址已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可乐考古发掘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可乐乡政府所在地是夜郎古国的首都,是西汉汉阳县和犍为郡都尉治治所,是贵州彝族文化的发源地,曾与成都、重庆、昆明,大理齐名,为西南五大城市之一。可乐古遗址、古墓群发现于1958年,1960年,发掘古墓7座,出土文物300多件,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而倍受关注,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加强可乐古墓遗址保护。至2001年止,在面积为9.4平方公里的遗址上发掘墓葬371座,占贵州发掘总数(500余座)的三分之二,出土文物2000多件,占贵州出土文物总数(4000多件)的70%以上,其中,国家珍贵文物千余件。除此之外,散存于可乐遗址地表的残砖碎瓦上万件(片)。这些文物为研究新石器、春秋、战国,秦、汉文化历史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佐证。因此可乐被考古专家誉为“贵州考古的圣地”和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

介绍赫章著名历史人物:赫章著名历史人物有清代苗族起义领袖陶新春和陶三春兄弟、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队长席大明。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赫章,在野马川召开了部署乌蒙回旋战的“野马川会议”。军团长贺龙指挥了著名的哲庄坝战斗。现在桃园大垭口立有“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碑名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作家苏晓星、陈学书为中国作协会员,乡土画家彭德银为贵州省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会理事,其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展出,并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美术馆收藏。彝文研究学者龙正清为全国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场面拉近了,把历史人物讲鲜明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二、从最近发展区着手

古代史,是学生最感头疼的历史之一,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年代,距离遥远的历史感兴趣呢?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我们今天所做的是追根溯源而已。因此,我们历史教师的第一步,应该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解决学生怕的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进历史的殿堂,在那里,学生发现了璀璨的明珠,学生是很难舍弃的。

在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教学中,该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和学生设计题目,然后师生共同探询答案等形式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在课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尽量让学生去找,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分封制、宗法制,就尽量让学生有一段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对学生有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就让学生通过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来解决,有时也可用学生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处理,如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中,到底那种方式有利于巩固统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均有较多的积极性。

三、用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诱导

在信息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地球已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与依赖越来越强,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去面对: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毒品、社会暴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去解决的。为什么人类在发展中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民主的多元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21世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一切,历史都会告诉你答案。记得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史学的价值时给台湾大学的学生讲了一个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然后谆谆告诫大家:“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当然,历史上也有好多让人充满遐想的未解之谜,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追寻。

9.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九

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密切相联系的,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就越牢固,产生的兴趣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大和加深,兴趣也就不断增加。学生也常说:“听懂了就有兴趣”,“作业做不出来就没有兴趣”。这都反映了知识基础对学习兴趣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基础的受破坏和不牢固,造成学习无法进行,是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重要原因。

二、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中学生课本都是一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在学校中学完课本知识后,要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打一些问号,并且要经常与同学、老师在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从中获得一些好奇,要对这些知识感到学习非常有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工作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处处为人师表,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同学,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更要关心和爱护不能歧视,让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中进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没有压力,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融洽的相处,学生们对老师所教的课程也就没有兴趣,甚至可以厌恶这门学科。

3.老师讲课教法要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千差万别,所以老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生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生们都能接受的目的,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要多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学会用书本知识编排成游戏、节目,把学习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混为一起,举行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同学们自己学习兴趣的培养

1.学知识不能偏科

同学们要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要想学到知识,不能只喜欢学喜欢学科,对不喜欢的学科看也不想看,而是应该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回忆自己在喜欢学的学科上的优点,在书中寻找兴趣,使自己一定要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激发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

2.给自己制定学习小目标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广泛,但由于自控力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兴趣的发展方向,在新学期开始同学们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套学习小目标,目标要求不要定的太高,应从自己可以做到开始,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兴趣,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期内就要提高学习成绩,要慢慢的来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基础,还要注意控制自己,随时把不利于学习的东西提前扔掉,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学习兴趣要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永恒的活力,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理想具有明确的近期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完成目前的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理想具有远大目标,从而执著地追求人生的未来。这样你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发展成为你的志趣,最终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3.培养自我奖励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自己成功一次,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学习目标。有小目标实现了,就给自己小奖赏;有中目标实现了,就给自己中奖赏;有大目标实现了就给自己大奖赏。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就,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学习兴趣。

4.为了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自己给自己提问题

10.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篇十

一、掌握心理,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歌曲的名字入手,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懂得乌鸦反哺的道理。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喜欢音乐并从中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中下功夫,通常用生动的设计形式把这节课讲授的内容装扮起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音阶的时候,将每个音都设计成精美的动物卡片,让学生听音,然后把每个音(小动物)找到自己的位置(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好。

三、以“动”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无目的的“动”变成有规律的“动”。让学生边唱边跳边演奏。为了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如在学习《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时,先指明节奏,让学生根据节奏拍手、拍腿或跺脚,朗读歌词。让学生随音乐有节奏地慢慢唱词。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根据歌词意思自编动作,编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边唱边拍手、拍腿或用打击乐器伴奏。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表现自己,肯定自己,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1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十一

一、向学生说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章炳麟说:“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邓小平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党中央也反复要求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要对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自古至今,重视历史,倡导学史,懂史言论,不胜枚举,综述其重史原因,不外乎是:治国的需要,建国的需要,培养人才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学史以明智”。成大事者可谓大智者,古往今来,从历史中吸取养分并成大智者进而成大事者,可谓多矣。马克思酷爱历史,通过广泛研究各国阶段斗争史,特别是法国革命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毛泽东酷爱历史,读私塾,上高中,进师范,他对历史的痴迷一直不改,建国后,常常是顺手拈来一些史实说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举一些伟人学史成大器的事例,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对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加强古今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如,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可引导学生联系各朝经济发展的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当今应当如何发展经济,可得出如下结论:(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2)维护政局稳定,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大力发展科技,坚持科教兴国。(4)加强民族团结,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这些结论与我国现行的大政方针相吻合,加深了学生对现实的了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史有用、学史明理。

二、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1.自重

古语云:君子自重则自威。教师时刻都处在学生的注视下,其外表和行为应该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整洁的衣履,文明的行为,和蔼的态度,敬业的精神,都会体现出教师的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也就会产生出“信其道”的愿望。相反,如果教师不自重,不检点自己的言行,则会遭到学生鄙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就是这个道理,恶其师,何来信其道的兴趣?

2.历史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给学生以升,自己必须有斗”,就是说教师需有广博的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搞好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切实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求历史教师做杂家,关心各种知识。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如果教师能将文、史、地、政、熔于一炉,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教师知识方面的魅力就一定会升值,学生也就会由衷地产生“亲其师”的情感,至于“信其道”的兴趣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3.课堂上的历史教师应该是美的化身

首先,应该做到语言美。每位历史教师都应具备将喜怒哀乐和爱憎褒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其次,要做到板书美。板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无声的语言,如果教师能在内容上精心提炼,形式上巧妙设计,做到字迹美观、整齐,内容概括、鲜明,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4.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改变传统教法

传统教法,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仅充当观众。这种教法已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要下决心与传统的教法告别,要变教堂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变尊师重教为尊生重学。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当主角,教师仅是个导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

5.对学生充满爱心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放弃师道尊严,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加深感情。付出就有回报,爱的付出就会得到爱的回报,学生会因“爱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肤浅的想法和做法,写出来求教大家,不

妥之处,恳请指正。

12.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十二

现阶段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众多, 但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浓厚兴趣所致, 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和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 获得主观的或心理上的感受, 理智的情感的感受。情绪感受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 换而言之, 情绪感受决定学生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教学活动, 这就是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会引起反感。如他们对这些活动是否有兴趣, 是否感到适当;是感到生动还是枯燥;是喜欢还是讨厌等。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注意、集中, 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消极、散慢、不满足、压抑。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爱好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阐明了兴趣激发、培养、发展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欲望, 感到新奇就产生了兴趣。教师由此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学生就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振奋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提高中学历史教师自身队伍的素质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 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 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 让他们有所进步, 有所提高, 教师居于书斋之中所接触的知识就已远远不够了, 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 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教育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是尊重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教育要发展, 首先教师要发展,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 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 其内容从古到今无所不包,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这种需求同样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涵养, 要能通古博今,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比家长多, 教师也应比家长更了解学生一点。因此, 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 尤其是对初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常带有感情色彩。“亲其师而信其道”。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哪科的老师才学哪科的情况。因此, 教师应该尽量了解更多的学生, 且一视同仁;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更多的学生带着对你的敬与爱来参与学习。这样, 学生不但热情高, 而且学得快。

3.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 使他们能够自己学, 自己学一辈子, 学到老。”一句话, 就是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绝对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应从历史学科的本身特征和初中生心理特征这两方面着手,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着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本身就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件构成的, 而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都喜欢听新奇趣味的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 可以用成语、典故、歌谣、诗歌以及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

4. 加大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1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协调师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生做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某科老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科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师生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学生同样会爱护你,尊敬你,会愿意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但是,通常由于“师”与“生”的界线和教师的“威严”,使很多学生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容易产生难以跨越的隔阂。这时,我们教师也只能进行教学,就无所谓育人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信任。这样,教师用实际行动为楷模,才会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本身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避开书本,讲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又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如 “鬼火”现象,假酒案件,绿色食品等,并用化学知识予以解释。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非常有用,化学知识高深莫测,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再做几个化学小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奶”, “魔棒点灯”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太“好玩了”,天天盼望上化学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催化剂概念、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和氮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可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可设计小实验或小魔术。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做一个“雨落叶出红花开”的实验;在讲硝酸盐时,做一个“火龙写字”的小魔术。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到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逐渐变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在降低。讲到方程式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方程式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当他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为自豪,感到满足。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碳酸盐时,教学生运用厨房的用品除水垢,运用所学物质的性质来辨别生活中的真与假(真假黄金,真假自来水等),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水华现象、酸雨、温室效应、开啤酒冒泡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

六、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培养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方面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实验 “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14.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十四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 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 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 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 课堂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 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好的课堂导入,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导入方法有很多, 如诗词导入法, 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设疑导入, 等等,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 就定能“文思泉涌”。如我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 课前3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营造氛围, 将学生思绪带入到三国时期, 投影《三国演义》人物画面, 让学生畅谈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 教师稍作点拨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活跃课堂

1.巧设疑问。

教师应在备课时就设计好问题, 要善于设疑、制造悬念, 引导学生积极求索。课堂是师生双向活动的主要场所, 活跃的课堂气愤, 总是给人一种跃跃欲试之感, 使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只有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和教师同步。历史课堂教学最好问题化, 设问方法有许多, 可层层递进式提问:如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步步深入;可逆向提问, 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 可问“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若美国不参战, 二战能够取得胜利吗?为什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赤壁之战中如果你是曹操该怎样做?”这样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增强主体意识。总之, 问题要设在关键处, 设在难点上, 在平淡中激起波澜。

教学形式宜采用生动活泼的讨论式, 以小组同学互帮互学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结果,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利用生生互评解决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 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

2.以疑求趣。

学生质疑, 是探究性学习的重中之重。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时, 老师在大屏幕上投影了三幅图片:

图片1: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 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强烈反对, 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 执意拍卖140多年前被抢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 两座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拍卖 (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 。

图片2:圆明园海晏被毁前旧迹图。

图片3:圆明园遗址。学生观看完图片后质疑:

(1) 兔首和鼠首理应回到祖国的怀抱, 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让他们回家?学生各抒己见。

“方法一:国家应当通过外交的途径索回, 因为属于战争流失的文物根据《国际公约》规定, 理应归还中国。

方法二:国家与拥有者协商购回。

方法三: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索回, 因为文物通过非法途径流失所有权永属于中国。

方法四:也可以通过捐赠的方式捐给国家。”

(2) 圆明园应当修复吗?有的同学说应当修复理由是:圆明园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的结晶;修复后可以发展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的同学说不应该修复理由是:因为圆明园被毁的历史遗迹是英法侵略者残暴罪行的历史见证, 也是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历史见证, 保留这一遗迹可以警示我们“牢记历史,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 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3) 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 你将告诉世人什么?学生踊跃发言, 他们用大量的事实饱含泪水感情感染着其他同学,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氛围,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学习兴趣, 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3.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 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 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 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 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 以此循环往复, 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 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合作学习, 激发创造能力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

15.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篇十五

关键词:兴趣 条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48-01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小学科”的尴尬境遇。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作為一名历史老师我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则说:“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来,只怕所剩的仅有个零了。”可现在教学实践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是多么的重要。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探索,逐步形成、掌握了一些具有实验特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滴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1、明确历史知识对社会的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兴趣及兴趣倾向有特殊的影响。

2、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学生面临某种实际的任务。仅对知识的社会意义的认识还不足以保证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为了某种具体的实际任务而进行探讨时,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其认识兴趣。

3、历史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但获得新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这样,学习兴趣才能较顺利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另外,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和必要的技能掌握等内部条件,以及必要的物质设备、组织领导等外部条件都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故事化、通俗化的讲述。对一些历史教材,教师要善于进行故事化的讲述。所谓故事化,并非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而随意编讲故事,而是通过有细节、有场面的具体描述,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模糊的历史事件鲜明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2、把历史现象同一定的历史背景、环境联系起来。历史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教师在讲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把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社会环境等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拓宽了想象的时空,这对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现实是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或已经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解”。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1、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2、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而获得过奥斯卡金奖的《乱世佳人》又把美国的南北战争贯穿始终。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3、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4、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四、结语

上一篇:大二新学期开学计划下一篇:2023教育工作会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