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精选6篇)
1.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 篇一
黄埔区国家税务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根据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我局2010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与全省、市国税工作会议部署,在全面做好巩固、优化、提高的基础上,突出工作质量和效率,围绕优化纳税服务、健全税源管理、加强团队建设三项重点,努力达成全年税收收入预期目标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税收工作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以人本为核心。始终将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充满活力、携手并进、干劲迸发的工作局面。
二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围绕提高区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大力强化制度机制的有效执行和落实,将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真正发挥制度机制的长效作用。三是坚持以思考创新为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摒弃习惯性思维,始终保持“追兵”奋勇向前的战斗状态。
四是坚持提升整体效能。要强化各部门、单位的大局观念和综合管理意识,深入把握各工作项之间的关联性,以统筹为根本工作方法,整体系统地推进工作。
2010年我们要倍加努力做好以下七方面二十四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一)努力达成预期税收收入目标。准确把握税收收入形势,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组织收入原则,继续落实加强征管、堵 1
漏增收的各项措施,强化日常监控,努力做好全年税收收入的组织工作。
(二)深化税收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税收政策变化对区域和行业税源的影响,及时掌握区域税源状况和变化特点,为有计划地开展组织收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税收优惠政策和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加强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报告,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和服务保障作用。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好临港商务区建设和区域骨干企业,大力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培育壮大地方税源和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落实好促进就业、下岗再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民生改善,维护稳定大局。
二、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税收环境和秩序
(四)强化税收执法责任。进一步提高干部自我规范能力,加强执法过错的预防,继续探索过错追究制度。
(五)强化执法监督。着力完善内部检查监督网络,进一步整合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和执法检查,加大执法检查的频度。
(六)深入推进查管联动。2010年要着重发挥检查部门查管结合的双重职能,查管并举,以查促管。
(七)加强税收宣传。拓展宣传广度,针对纳税人特点、因应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加强宣传,及时宣传税收法规、政策及税收信息,大力宣传纳税人各项权利,提高全社会诚信纳税意识,有效帮助纳
税人提高遵从度。
三、改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自我遵从能力
(八)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建相关服务制度,逐步形成全局性、系统性、基础性的服务机制,推进从管制型征管模式向服务型征管模式转变。一是进一步降低纳税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二是提高纳税服务的技术含量,尽可能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三是不断完善服务考核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服务外部评价,促进各项服务措施满足纳税人需求。四是进一步健全服务改进机制,充分吸取纳税人意见和建议,加强回访和通报反馈,完善服务弥补制度,持续改进纳税服务。
(九)持续优化办税服务质效。一是要加强窗口应急管理,提高窗口服务效率。二是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加强解答、指引和一次性告知,提高咨询服务能力。三是继续丰富服务手段,努力满足纳税人便捷高效的诉求。
(十)在强化税源管理中加强服务。一是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带动遵从。将纳税服务由表层转向深层、由共性转向个性、由前台转向后台、由征收环节转向税源管理全过程,促进专业化管理效果。二是提高面对面服务效果,以良好的服务促进正确执法。三是进一步推进集成服务,以一个口径、一个出口面向纳税人服务,快速响应纳税人要求,确保办结时限和质量。
(十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增加公开项目和公开内容,不断丰富公开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品质和实效,维护好
纳税人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征管状况分析,积极推进信息管税
(十二)全面加强信息数据管理。加强信息数据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全面、及时、准确捕捉与税源变化密切相关的信息,把牢信息数据质量关,强化数据质量监督职能。
(十三)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和利用。建立征管状况分析机制,加强各类信息数据比对,探索进行风险评估排序,及时施以服务、监控、核查、评估或稽查等管理措施。
(十四)深入推进税源风险联动管理。进一步完善税源风险管理多环节联动机制,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一是进一步优化纳税评估组织形式,确保评估深度和提升评估质量。二是着力加强纳税评估的预警功能,提高税源整体管理质效。三是加强互动统筹,把握工作重点。四是着力加强联动信息技术需求管理,逐步实现项目、实施、监控和考核的全流程控制。
五、夯实征管基础,深入推进专业化管理
(十五)优化专业化管理。一是加强行业税收管理,把握行业特征和征管规律,形成实用、有效的操作指引。二是深化重点税源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措施。三是深入掌握各税种管理的规律性,科学识别各税种管理的风险点,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十六)强化出口退税管理。一是加快推进征退查一体化工作步伐,提升管理效能。二是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职能,不断促进出
口货物源头日常监控工作。三是切实提高监控评估效果,提高防范出口骗税能力。
(十七)切实改善基础性管理。一是积极推进征管资料管理的变革,提高资料管理效率。二是强化户籍管理。三是加强发票管理。四是积极改善代征协管工作。五是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六是坚持质量通报制度。
(十八)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是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税源管理结合。二是积极探索新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纳税服务方面的应用,实现服务增值。三是继续做好内部门户网站栏目规划与调整工作。四是加强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专业化队伍建设
(十九)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继续探索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二是党员发挥模范作用要有新突破,在各方面发挥带动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支部建设上要有新气象,充分发挥支部凝聚党员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十)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学习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治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三是健
全内控机制,全方位控制廉政风险,提高监督效果。四是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有效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十一)以组织文化引领和推动团队建设。要加快区局组织文化建设工程,形成黄埔国税组织文化纲要,建立起具有先进文化理念内涵的组织文化理念系统,以组织文化统帅组织管理,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自觉付诸实践,凝聚团队共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团队战斗力。一是建设学习型团队。二是建设和谐型团队。三是建设专业型团队。四是建设求真务实型团队。
七、改善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机制。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竭力为干部提供干事创业平台和发展机会,做到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用其所能。二是持续改善绩效管理,对工作过程、方式方法和考核结果的反馈沟通实施全面管理,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二十三)推进行政后勤科学化管理。一是提高政务参与的效果。二是进一步提高行政后勤保障能力。三是以亚运会为契机,大力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推进节约型国税建设。
(二十四)深化财务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2.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 篇二
2014 年3 月6 日,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2014 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 ( 煤安监办〔2014〕3 号) 。2014 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思路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 按照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 国办发〔2013〕99 号, 以下简称国办99 号文件) 为主线, 整体推进煤矿安全“双七条” (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煤矿安全治本攻坚七条举措) 落实, 重点突破、打好50 个重点县 ( 市、区) 攻坚战, 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 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强化监管、严格执法, 督促煤矿企业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夯实安全基础,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 1) 全面贯彻落实国办99 号文件要求; ( 2) 深入开展“保护矿工生命, 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 ( 3) 全力打好50 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 ( 4) 大力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 ( 6)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 7) 严肃煤矿事故查处和警示教育; ( 8) 创新监管监察执法方式; ( 9)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3.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 篇三
【关键词】创新思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面对新常态下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着眼全局,自觉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进,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主动推进改革创新,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更加符合中央战略决策部署,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要点强调,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在发挥“综合”优势中科学定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按照要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将“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实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开发效益。”
要点还特别提出,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发挥综合优势,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探索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新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
推进简政放权、责权结合。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上“瘦身”,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开发效益。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
【关键词】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0年年底,农业综合开发要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重点中型灌区1575处。
为此,要点明确提出,要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布局、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围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实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推进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现项目和项目、资金和资金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大力推进中型灌区项目建设,集中财力支持改造和延伸建设干渠、毛渠,为已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最后一公里”接通“毛细血管”。
今年,国家农发办将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准入门槛”,放宽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限制条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移交给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使用和管护,资产收益由全体成员共享。研究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
【关键词】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下一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
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将大力扶持带动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提升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结合度,共同做大做强。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集聚发展,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逐步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纳入扶持范围,提出针对性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方面,今年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支持区域优势显着、主导产业明确、引导示范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培育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扶持方式上,今年将继续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统一谋划、整体布局、组合实施、一体化推进,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环境配套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扶持方式,适当拓宽资金的使用范围,探索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方式。对于投入到合作社的财政资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支持农产品[3.87% 资金 研报]流通环节力度,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等。
【关键词】调整布局——力促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竭泽而渔。今年的工作要点特别提出,注重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要点,今年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围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以“保、调、转、退、减、进”六字方针为统领,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对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制定不同的开发政策,实施不同的开发方式和扶持措施,把调整和优化布局逐步落实到位。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明确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路径,包括:积极推进高效节水措施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endprint
今年将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将开发与农业的科技推广应用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优良品种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关键词】完善机制——让综合开发更具生命力
面对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要点提出,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其中包括:健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部门项目扶持效果;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升运行效能,努力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今年将加大部门项目建设力度,把部门项目工作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全局和各部门工作大局中去考虑,进一步调整扶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单个部门项目规模“由小变大”,项目布局“由散变整”。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等项目。
在政策制度方面,今年将全面梳理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研究确立新的制度框架,建立制度建设定期报告反馈机制。围绕加强管理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完备、衔接配套、规范高效的政策制度体系。
今年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赋予地方农发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定位,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两类项目综合优势,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全力打造本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其中包括:探索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集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
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政策。放宽农业园区功能区设置条件,立足实际开展持股龙头企业试点,调整各类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园区规模和粮食种植比例。
4.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 篇四
xx省地税局:
2009年,在省地税局和x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地税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对税收收入工作带来的冲击,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全市地税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全面推进“三个加快”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年收入情况
2009年,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地方收入350026万元,同比增收102967万元,增长41.7%,完成省局下达全年总任务的124.96%。其中:税收收入319255万元,同比增长43%,增收95957万元,完成省局下达任务的121.34%。基金附加入库30771万元,同比增收7010万元,增长29.5%,完成省局下达计划的181%。省级税收收入94702万元,同比增收29070万元,增长44.3%,完成省局下达任务的122.8%
二、收入特点
(一)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两个比重”稳步提高。2009年,全市地税总收入突破35亿元,税收收入突破30亿元。总收入比2008年净增收10亿元,收入总量居全省第6位。我市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亿元,增长13.8%,从宏观税负水平看,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9%,比上年 1
(3.1%)提高了0.8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6.3%,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弹性系数偏高,表明地税收入快于经济发展,全市2009年地方税收弹性系数为3.11,比2007年高1.16个百分点,比2006年高1.74个百分点。
(二)国有集体经济税收增长继续放缓,股份经济和个体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日益显现。从经济类型税收看,内资企业中,国有、集体经济入库32226万元,仅增长7.4%;股份制企业入库259323万元,同比增长53.5%,占总收入比重为74.1%,与去年相比上升5.7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实现税收38849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1.1%,同比增长38%。
(三)产业税收增长均衡,促进总量快速增长。第一产业2009年全年收入1972万元,增收1711万元,增长6倍。第二产业收入127607万元,增收38197万元,增长42.7%。第三产业收入220447万元,增收63061万元,增长40.1%。
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收仍占据收入主导地位。第二产业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税收在各产业中居于首位,税收贡献突出。2009年,全市建筑业收入67025万元,增长94.2%,增收32510万元;房地产业收入93849万元,增长99.2%,增收46735万元,分别高全市平均增幅52.5和57.5个百分点,两行业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比重为45.9%,拉动总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全年地方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柱。
(四)各税种普遍增收,营业税逐渐恢复至“半壁江山”地位。营业税、城建税和契税仍是我市地税收入的主体和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总量完成211671万元,占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6.3%。营业税作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同比增长71%,增收67196万元,增收贡献率高达70%,占全市收入的比重为50.7%。其中建筑业营业税收入53444万元,增收27491万元,增长105.9%。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45221万元,增收24683万元,增长120.2%。
企业所得税20702万元,增收2407万元,增长13.2%。全年预缴企业所得税10463万元,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10117万元。增幅较大的有房地产业85.6%,建筑业增长82.6%。降幅较大的有制造业下降15.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0.9%,交通运输业下降68.8%,批发及零售业下降52.9%。
个人所得税30152万元,同比减收6563万元,下降17.9%。主要是我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因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实行了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此政策对该税种今年收入影响较大。从行业入库的个人所得税数据看,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业比较普遍,但行业分布不均。制造、建筑、房地产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主导,分别占18.4%、18%和9%。
契税累计收入25546万元,增收7036万元,增长38%,增收贡献率为7.3%。
小税种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增长迅速,分
别增长63.6%,121.5%和448.2%,增收贡献率达到9.6%。
(六)各地收入增幅均实现正增长。今年,全市14个征收单位收入规模普遍迈上了新台阶,总收入突破4亿元的有4个,比上年增加了1个,其中一分局、二分局和xx局突破了5亿元大关。10个单位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xx局、xx局增幅在1倍以上,增幅超过50%的有xx局、xx局、xx局、xx局、xx局、xx局、xx局和xx局。
(七)重点企业拉动总收入增长8.5个百分点。2009年缴纳地方各税超过1000万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共有32户,制造业7户,房地产业17户,信息传输业2户,金融保险业5户,烟草批发业1户。全年累计缴纳地方各税74249万元,比上年增收31560万元,增长73.9%,占全年总收入比重为21.2%,拉动全年收入8.8个百分点。1000万元以上企业增收范围扩大,???、/??、///、???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也崭露头角。其中xx公司(集团+股份)缴纳地方各税12384万元,增长79.3%;xx电器集团公司(集团+股份)缴纳地方各税2801万元,增长4.3%;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缴纳地方各税8359万元,增长2倍多;xx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缴纳地方各税4684万元,同比增长131.7%;xx建设开发公司缴纳地方各税2709万元,增长78.4%;xx钢缴纳地方各税1935万元,增长48.4%。
三、全年收入增减因素
(一)经济增长为税收增长奠定基础。国家扩大内需拉
动因素强刺激政策的推动下,我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得到延续,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地税收入提供了较为丰富税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亿元,增长13.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1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2.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00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30亿元,增长23.2%。此外,物价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收增长。
(二)灾后重建巨大的资金投入强劲拉动税收增长。据统计,全年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47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800亿元。全年征收入库省、市局监控级次的重大建设项目地方各税9200多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建筑行业“以票控税”的力度,对工程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确保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足额征收。全年入库建筑业营业税53444万元,增收27491万元,增长1倍多。
(三)夯实征管基础,在规范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深化科学管理。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以税务登记管理为抓手,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积极稳妥推进纳税评估工作,对127户纳税人开展了纳税评估。继续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开展耕地占用税专项检查。认真落实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新标准,抓好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认真做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加强对高收入者监管,全市共有2101名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进行了自行纳税申报。
强化税务稽查,打击发票犯罪违法活动,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医院、中介服务业等开展专项检查,全年查补入库各项收入1975万元。
(四)缓缴税款的催缴入库及一次性税源是今年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是全年共入库缓缴税款1.1亿元。二是一次性税源: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入库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2900万元;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入库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1300万元;天能燃气入库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尾款800万元;xx投资公司入库股权分红个人所得税900万元。
以上两项因素共产生地方税收18000万元,占2009年税收收入的5.6%,也成为影响2010年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5.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 篇五
制度(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以下简称“互动机制”)。
第二条 各级国税部门应成立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互动机制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征管部门,由征管、计统、信息中心、稽查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互动机制的运转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分析、评估、稽查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 互动机制由多部门、多环节、多层级组成,是以税收分析指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保证评估疑案的有效落实,评估与稽查反馈结果改进管理和分析工作的机制。横向上包括在各级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各有关部门;纵向上包括省局、市(州)局、县(区)局;业务上包含工作中的主要流程和环节。第四条 互动机制以税收业务流程为基础,以涉税信息分析为切入点,以评估核查为手段,系统上下及各部门间互通信息、配合协作、齐抓共管。
第五条 省局充分依托征管数据集中的优势,负责从“宏观上找问题、指方向”,确定并发布各类税收分析指标及核查项目。
市(州)局对省局制定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核查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做好核查的督促落实和总结、反馈工作;同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发布税收分析或专项核查项目,并根据核查情况向省局提供专项核查项目及建议。
县(区)局负责在“微观上查原因、抓落实”,制定具体措施,抓好省、市(州)局的核查落实和反馈工作。对于没有核查工作安排的,应加强对税源的日常规范管理。
第二章 工作环节及要求
第六条 互动机制涉及的部门主要有计统部门、信息中心、征收管理、稽查、政策法规及流转税管理、所得税管理、国际税收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等业务部门。市(州)局、县(区)局没有对应机构设置的,应按照工作环节及要求,由职能对口单位组织落实。
第一节 税收分析环节
第七条 计统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税收收入分析,从总量上分析整体税收运行特征,掌握税收总体变化趋势;
(二)负责宏观税负综合分析的牵头组织工作。分析总体税负、税收弹性、地区税负及其变化趋势,省、市(州)局负责按季测算宏观税负数据和地区税负数据;
(三)负责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库的汇总、审核,发布各项重点税源预警监控信息,按季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情况、发展趋势、行业(企业)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第八条 信息中心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各类税收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定期发布预警监控指标;
(二)负责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分析、检验及发布;
(三)负责建立信息化分析模板,为业务部门的税收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四)负责根据业务部门需求,整理和加工相关数据并及时反馈;
(五)负责定期进行专项数据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发现异常指标,为税源管理部门提供核查依据。
第九条 征管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户籍管理、普通发票管理等税源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二)负责对征管质量进行分析;
(三)负责对纳税服务工作进行分析。
第十条 流转税管理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税种分析,结合信息中心、计统部门的分析报告对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进行税种分析;
(二)负责进行分行业、分税种税负分析,省、市(州)局负责建立流转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三)负责针对流转税政策执行及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分析;
(四)负责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第十一条 所得税管理部门分析环节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不同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从总量、增幅、增量等多角度进行收入分析,分别对季度预缴情况和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进行分析,对季度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省、市(州)局负责建立分行业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三)负责对所得税税收政策落实及征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第十二条 进出口退税管理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出口退(免)税办理及进度情况进行分析;
(二)负责根据出口退税预警分析结果,分析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及应退(免)税额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三)负责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落实及征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第十三条 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及年度汇算清缴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季度所得税收入异常情况进行增减因素分析;
(二)省、市(州)局负责涉外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合理测算指标预警值;
(三)负责对涉外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及征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第十四条 稽查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案件特点、规律和成因,归纳行业或区域存在的共性税收问题;
(二)负责根据专项检查的税务稽查结果对税收政策落实及征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第十五条 政策法规部门工作要求:
(一)负责对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二)负责对日常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三)负责向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提供法律支持。
第十六条 以上各部门均应在规定时限内向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开展的分析核查项目,并在互动机制交流平台上发布以上有关分析报告。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税收分析应注重总量分析,了解全面情况;进行结构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趋势分析,掌握趋势变化情况;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检查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有关分析指标应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化,便于持续监控,全面了解有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纳税评估环节
第十八条 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综合性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制度和反馈机制,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十九条 各级业务部门根据税收分析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税种、分行业的专项纳税评估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对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十一条 业务部门需要组织分税种、分行业专项评估的,将实施意见提交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不同,对各项任务进行整合,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再交给基层落实。
第二十二条 对于上级开展的专项核查工作,税源管理部门应先实施纳税评估。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者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纳税评估环节向稽查环节移交案源时,需填写《纳税评估案源移送建议书》、《纳税评估案源移送清册》(见附件),并向稽查环节提供纳税评估底稿的复印件及相关证据材料。
第二十四条 在评估稽查实施中,为了确保评估移交工作统一、便捷,凡实行市(州)一级稽查的单位,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在确定应移交案件后,应在 2个工作日内将案源报送县(区)局征管部门,县(区)局征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将案源移送市级稽查部门,并将移送清单留存市级征管部门备案。实行市(州)一级稽查(下无县区)的单位,可由税源管理部门在确定应移交案件1个工作日内直接将案源移送市级稽查部门。
实行县一级稽查的单位,税源管理部门在确定应移交案件后1个工作日内直接将案源移送县级稽查部门。
第三节 税务稽查环节
第二十五条 稽查部门对评估环节移交应优先实施税务稽查,结案后5个工作日内将稽查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征管部门,对于集中开展的、有共性的稽查工作可在20个工作日内集中反馈。
第二十六条 稽查部门针对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户形成稽查建议书送交税源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稽查部门在检查中,针对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行业性问题、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向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节 管理监控环节
第二十八条 管理监控涉及的职能部门是各业务部门和基层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部门根据专项核查情况和税务稽查建议,研究制定加强税收管理和税源监控的有关措施,并加以落实。政策法规部门应对政策执行情况逐级进行反馈和报告。第二十九条 各业务部门负责针对分析、评估、稽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修正和完善有关的税收管理措施,强化税源监控。对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
第三章 工作流程
第三十条 “发布式”是指由各部门定期发布分析指标的工作方式,其工作流程主要适用于日常性税收分析、各类异常数据的预警监控分析及数据质量分析工作。计统部门做出总量分析、趋势分析等税收分析报告,信息中心作出税收数据分析、异常数据预警监控分析及数据质量分析等分析报告,业务部门根据业务主管范围形成专项分析报告,对于以上三种日常性分析报告应在每季度终了20日内在互动机制交流平台上发布。
第三十一条 “订单式”是指各部门根据阶段性工作需要确定并发布分析指标的工作方式。其工作流程主要适用于专项核查工作。省、市(州)局计统、信息中心及各业务部门每半年提交一次《专项核查项目清单》、《专项核查立项申请表》,由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任务调度会,以订单方式确定专项核查的内容、要求和时限,组织实施。
(一)任务调度会根据计统、信息中心及各业务部门提交的《专项核查立项申请表》,组织业务部门及技术部门共同选题,形成重点分析项目,在五个工作日内组成具体项目工作组;
(二)项目工作组由该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三)项目工作组按照“选题—建立分析评估模板—筛选疑点—问题发布—任务落实—效果反馈—任务核查—完善机制、巩固成果”的步骤开展项目核查工作,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四)项目工作组原则上按月召开项目工作例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业务部门针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或预防措施,要求下级单位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在下一次项目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
(五)项目核查结束后,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讲评会”,验收检查项目工作组的最终工作结果,完成项目工作闭合环路。
第三十二条 根据互动机制工作的要求,各级国税机关在内部网页上搭建互动机制交流平台,发布反馈相关的工作安排、通知、信息等,也可建立核查项目库,有选择地选取核查项目,合理安排核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 对省局通过互动机制交流平台发布的日常性分析报告中的重点指标、省局项目工作组布置的专项核查任务,市(州)局应在指定时间内及时落实并反馈,反馈内容包括问题产生原因、改进措施、落实结果、对专项核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下级单位反馈结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复查,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对未按要求履行职责的,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互动工作开展情况,报经局长办公会或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后,适时召开“工作讲评会”。
第三十六条“工作讲评会”主要内容包括:
(一)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通报专项核查的实施和复查情况;
(二)计统部门负责通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宏观税负和弹性系数等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关系等情况;
(三)信息中心负责对税收数据分析报告和数据质量进行通报;
(四)各业务部门负责进行专项工作汇报,提出改进税收分析以及加强和完善税收征管措施的建议。
第三十七条 省局每半年召开包括各市(州)局长参加的“工作讲评会”,由各市(州)局对互动机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省局领导对各市(州)局的互动机制工作进行点评。
第三十八条 互动协作各成员部门要对互动协作工作的数据分析资料、工作意见建议、工作总结、工作例会记录及各环节传递的信息资料等进行规范管理,定期进行清理归档。
第四章 考 核
第一节 考核方式
第三十九条 年末省局互动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本年度互动机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纳入省局年度考核。
第四十条 省局按两种方式对市(州)局互动机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一)将互动机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以百分制考核,按照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所占比例计算分值。
(二)每半年或专项核查工作结束后召开“工作讲评会”,省局互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市(州)局互动机制工作开展情况或专项核查工作情况汇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省局领导对市(州)局工作情况进行点评。根据点评情况计算分值。
第四十一条 市(州)局可参照以上方式对县(区)局互动机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第二节 考核内容
第四十二条 考核内容包括组织落实、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管理监控。考核采取有加有减、奖惩结合的原则,满分为100分,其中12分用于奖励。各项目分项考核,不重复计算,以各自分值为限。
第四十三条 组织落实(3分)
(一)未针对省局下发的核查项目召开项目工作会,对发现的问题未及时分析原因、研究措施的扣1 分;
(二)未按时上报核查报告的,一次扣1分。
第四十四条 税收分析(25分)
(一)相关部门未按工作职责开展税收分析工作、发布分析报告的,一次扣2分;
(二)市(州)局、县(区)局未按要求对上级发布的税收分析报告进行分析细化的,一次扣2分;
(三)对非客观原因造成数据信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一次扣2分,因数据质量原因造成税收分析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的一次扣3分;
第四十五条 纳税评估(20分)
(一)核查工作未经过纳税评估环节直接进行税务稽查的,一户(次)扣0.5分,已经被稽查提前列入稽查选案范围的除外;
(二)在评估过程中应进行举证约谈而未进行的,一户(次)扣0.5分;没有记录备查的,一户(次)扣0.5分;
(三)纳税评估使用的文书不规范、资料不齐全的,一户(次)扣0.5分;
(四)未按规定时限向稽查环节移交案件,或移交案件资料不全、记录不完整,被稽查部门提出意见的,一户(次)扣0.5分;
(五)纳税评估环节应向稽查环节移交而未移交案件的,一户(次)扣2分。
第四十六条 税务稽查(20分)
(一)无正当理由,不接受纳税评估环节移交案源的,一户(次)扣0.5分;
(二)对评估移交案件查结后未按期反馈稽查结果的,一户(次)扣0.5分;
(三)稽查环节对评估环节移交的案源查结后,未按规定提交稽查建议书的,一户(次)扣2分。
第四十七条 管理监控(20分)
(一)未将全部管户纳入综合征管软件,发现一户(次)扣0.5分;
(二)税源管理部门未按照上级安排开展核查工作的,每项每户(次)扣0.5分;
(三)税源管理部门未针对稽查建议采取管理措施的,一户(次)扣0.5分;
(四)业务部门未根据核查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的,一次扣1分;
(五)经复查发现核查工作不认真,核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明显有偏差的,一次扣1分;
(六)经复查发现专项核查工作有弄虚作假的,发现一次扣5分,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同时,视情节不同,对具体经办人员及主管领导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十八条 奖励措施(12分)
(一)在“工作讲评会”上获得表扬的,加2分;
(二)向上级提供核查项目及建议,经过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加3分;
(三)对通过互动机制开展评估、稽查,查补税款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较大的,视不同情况,加3-5分。
第五章 附 则
6.xxx乡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 篇六
2012年xxx乡党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会议精神,按照“优化结构促转型,统筹城乡快发展,创先争优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基层党建年”活动为统揽,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基层、打基础,抓创新、树品牌,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总体目标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工作要求,创新农牧村党支部设臵模式,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实施基层党建示范工程,分级建立农村、机关、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扩大影响;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制定并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2、全面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创先争优,提升服务质量。抓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评星挂星”活动。党员承诺
服务、领导干部点评、党组织和党员评星挂星活动程序规范,不断总
结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七一”前
后,要结合“党员先锋岗”、“党建示范点”和“党员示范户”等评选
活动,集中表彰一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人
物。指导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3、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营造一种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形成一套有
效、管用的党内教育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全
覆盖,党组织集中学习活动形成常态,党员的自主学习活动扎实有效。
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成效明显,农村党员、干部“素
质提升”工程、党员“双技”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
计划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学用管理,确保站
点平均开机率达100%,月平均开机时长达15小时以上,牧区党员飞
信党校每周更新信息1条以上。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和载体,在做
好主体班次、完成上级调学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实行
党员干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年度考核评优“一票否决”。
4、深入开展“双联”行动。本着“积极主动、力所能及、适宜
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从解决制约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入手,通过从思想、资金、物质、技术四个方面实施帮扶,实
现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零距离、无缝隙、全覆盖、心相连,确保“联
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到实处。
5、大力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出台《xxx乡学习推广文建明
工作法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重点要在“四
化”上下功夫:在明晰责任中实现运行规范化;在转变作风中实现服
务一线化;在提升干群素质中实现教育常态化;在严格考核中实现监
督制度化。
6、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
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优化党员队伍的知识、年龄和文化结构,计划发展党员5名以上,计划今年上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以上。
7、认真抓好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做到设备齐全,信号畅通,保
管好、使用好,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定时开播,使其真正成为农牧
村党员经常受教育的平台。
8、着力加强组织宣传工作。按照“客观、公正、适时、适度”
原则,扩大组织工作信息公开。强化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
持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良好氛围,每村每月至少上报1篇信息,全乡每月上报各类信息5条以上,确保组工信息工作的完成。
9、着力打造党建示范品牌。继续实施党建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在巩固提升原有示范点的基础上,选择1-2个村进行重点培育,确保创先争优、党员服务站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远程教育、村
级综合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镇党员服务
中心和各村(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
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为内容,进一
步整合资源,规范流程,丰富内容,完善制度,全面提升党员服务站
(中心)服务水平。年内力求各层面均有1个以上示范点。
三、落实三项保障措施
1、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深化“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争创活动,年度组织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制度健全,落实良好,村支部解决自身
问题的能力、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
强;全面落实“评议党员和村干部”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
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工作绩效看党建;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责任人职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
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巩固乡村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推动乡村干部
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3、讲究工作方法,构建党建格局。党建工作要善于结合,分析
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善于将党建工作
与生活相结合,当前就是要做好与日常工作的结合。党建工作要善于
挖掘,以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党建,认真做好典型的培养、发现、推荐,树立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敬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先进党组
【XX国家税务局XXX年税收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发言要点”的作答思路及技巧10-24
县国家税务局税收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08-22
国家税务总局严格督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08-22
关于开展2010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10-26
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基础部分考试要点10-07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有关重大问题调研的通知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