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2024-09-01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共8篇)

1.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一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通过复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为一节复习课,通过采用单元知识网络框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体系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物理属性变化规律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知识框架学生对各个局部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讨论、探索,从而熟练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详细总结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思维过程。

但不足之处,学生对浮力公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有乱用公式的现象,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不改变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将势必要失败。当前提倡魅力课堂是很有必要的,眼下受环境的影响好多同学有厌学的心理,如何使课堂有魅力学生喜欢你的课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多思考如何在45分钟完成教学目标,还能使学生积极的参入,主动学习,在乐趣中获得知识,以达到学生快乐,课堂高效的目的,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2.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二

1在学习液体压强时,采用“对比演示法”

教学中经常遇到如下习题:当把装有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倾斜或倒置后,水对瓶底的压强有无变化?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TP1CW38.TIF,X,BP#]笔者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教具,并采用“对比演示法”.取两个相同的饮料瓶,装入等量的水(用红墨水染色).当把其中的一个瓶子倾斜(或倒置)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瓶底的深度变小(或变大)了,从而容易得出“压强变小(或变大)”的正确结论.

在“液体的压强”新授课上,笔者还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根两端开口、长30 cm、直径4 cm的玻璃管,在一端蒙上橡皮膜,倒入适量水.当把它从倾斜变为竖直时,学生看到橡皮膜明显凸出来了,最后竟然变成球形,似乎“吹弹即破”,令人不由担心.而“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道理却被学生牢记在心.

2在学习大气压时,做“打吊针”实验

学生在作业中遇到了“打吊针”问题.为什么它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为什么要在瓶口处插一根“导气管”?怎样防止“回血现象”?虽然学生多半打过吊针,但是对上述问题还是不理解.笔者于是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模型,[TP1CW39.TIF,X,BP#]带领学生观察气泡从导气管“咕咕”流入,一直上升到瓶中液面的上方,而“药水”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着细管涓涓流出.因为瓶口处的压强为定值[HJ1.45mm](即外界大气压),这就保证了药液能以不变的速度注入人体,不会出现先快后慢的情况.若发生“回血”现象,只需把瓶子举高,增大药水在针孔处的压强即可.这套教具结构简单,现象清楚,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从而消除疑惑.

3在初学浮力时,强化“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实践表明,学生们很难想到浮力的大小会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为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或者不能把生活体验与物理本质联系起来.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补充这方面的体验.笔者发动学生自制“下沉物体”做实验,效果很好.[TP1CW40.TIF,Y#]如图3,“下沉物”是在口香糖瓶中装入石块和水制成,具有易封口、不漏水、体积大等优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当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如何变化.由于物体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测力计示数变化明显.学生在亲自实验后,普遍加深了认识.笔者还增加了一个学生体验项目——把空饮料瓶压入水中.学生体验到阻力逐渐变大,进而领悟到,这是由于瓶子排水体积增大,引起浮力增大,从而引起这种感觉.

4 纠正“扁平形状物体受到浮力大”的错误观点

不少学生认为,如果把铁块做成薄片形状,就能使浮力增大而漂浮在水面.也许学生是错误地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知识迁移到此.为了澄清认识,笔者在课堂上做了对比实验.如图4,铁皮做的盒盖可以漂浮在水面,而被踩成铁皮后就无法漂浮了.可见,把铁块做成薄片形状并不能使浮力增大.而原先铁皮盒盖之所以能漂浮,是因为它类似于“轮船”,和薄片相比增大了排水体积——虽然这种“增大”不易察觉.

5解决“水面升降问题”

液面升降问题常常让许多学生困惑:实心橡皮泥原来在水中下沉,把它做成船形便可漂浮在水面,那么浮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排水体积怎么变?容器内的水面将上升还是下降?因为用肉眼不易看出排水体积的变化,而理论推导又太复杂,所以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展示实验事实,再用理论推导跟进.[TP1CW42.TIF,Y#]如图5所示,取一个厚底玻璃杯,使它漂浮在透明盛液桶内的水面上,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再把玻璃杯推入水底,让学生观察水位是否有变化.学生看到水位明显下降了,这说明玻璃杯的排水体积变小了.紧接着,教师借助实验情景和学生展开思维的对话.

师:怎样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

生:可以采用“状态法”来比较.原来浮力等于重力,后来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浮力变小了.

师:玻璃杯的排水体积怎样变化?

生:从实验现象来看,是变小了.

师:能否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排水体积变小?

生:因为浮力与排液体积成正比,从浮力变小必然能推出排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了水面下降.

师:讲得好.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轮船的原理”吗?如果是实心的铁块,即使做成铁皮,也会沉入水底,但是做成空心状,通过增大排水体积就可以增大浮力,从而使它漂浮在水面.大家不妨把这个玻璃杯想象成轮船,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利用自制教具和辅助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从而顺利突破难点.

6改进“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是浮沉条件的一个重要应用.笔者在以往自制潜水艇模型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如图6所示,取一个无色透明硬质塑料小瓶,在底部中央钻一个孔,再在瓶子底部绑一个钩码.取一个塑料针筒,用软管把针筒和小瓶连接起来,于是一个可以在水中直立并自由沉浮的潜艇模型就做好了.它有以下优点:(1)开口朝上,可以直立在水中且升降自如;(2)瓶子体积较大,其内部水量的变化清晰可见;(3)用针筒打气、抽气代替人用嘴吹气、吸气,更卫生,而且可以把“吹气”、“吸气”步骤交代得很清楚.

7改进“浮沉子”实验

“浮沉子”是一个有趣的实验,笔者对此实验也进行了改进.如图7,用胶头滴管代替棕色口服液小瓶.当用力捏塑料瓶时,滴管中水位的变化清晰可见.笔者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滴管内的水面上升导致看不见水面”;二是欲使滴管下沉需要用很大力气捏塑料瓶.解决它们的办法很简单:把胶头下移,让其仅仅充当玻璃管的“封盖”.建议选用质量优良的绿色雪碧瓶做这个实验.只需用手稍稍用力一捏、一放,就可以让滴管“听话地”下沉、上浮.实验简单,魅力无穷.学生乐此不疲,脸上写满惊讶和喜悦.

8自制演示密度计

“密度计”是浮力知识的重要应用,也是浮力部分的难点之一.学生总认为同一密度计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而不去考虑它在不同液体中排液体积是否有变化.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意识到“排液体积已改变”.[TP1CW45.TIF,Y#]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先展示了如图8的自制演示密度计.(选用大号油性笔,在下端缠绕几圈粗铜丝制成.)当把它分别漂浮在水和盐水中时,升降对比超过1 cm.因其色彩鲜艳、笔身粗大,两次对比明显.依托实验现象,教师就容易和学生展开交流从而突破这个难点了.

3.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知识回顾:

1、观察课本P72 图14.1-1和图14.1-2,蝉的口器对树皮有压力,骆驼的脚对沙地有压力,________的压力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大的又是_________.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课本P73 图14.1-3,比较图甲和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图乙和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其单位是______.4、课本P74图14.1-

4、13.1-

5、13.1-6中,哪些是发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压强?各是通过什么办法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

5、课本P76“想想议议”,问题1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本P76图14.2-2中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课本P77图14.2-3中的实验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实验现象可得出液体压强的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_________________.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跟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跟所取的面积_____关(填”有”或”无”).8、课本P79“想想议议”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课本P84“想想议议”的答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连通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11、讨论课本P96“想想议议”,你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米2。问:(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大?(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3)骆驼的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有什么好处?

例2.作出A、B、C三物体所受的重力和A、B对平面的压力、C受到的浮力.A

v B C

例3.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读数是1.65 N,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0.9 N.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的密度.(g =10 N/kg)

三、基础练习: 1.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可磨一磨,是通过_______来_________,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钢轨铺到路基上是通过_________来_________.2.如图,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时凹进得更多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为______,钩码的体积为______ ,钩码的密度为________.4.一棱长为0.1m的正方体铝块浸没在水中,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如果它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强为3000P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______,铝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如果要使铝块静止,则铝块还必须受到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的______力作用.5.轮船舱底在水面下3m处,舱底穿了一个面积为0.15m2的洞,要想堵住这个洞至少需要对档板施_______的力(g=10N/kg)

6.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在数值上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支承面受的压强越大D.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7.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则______受到的浮力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玻璃杯中装有大半杯水,当用手伸入水中但不碰到杯底时,杯底所受的压强将()若玻璃杯装满水,结果将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9.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10.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________,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__,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如果该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则船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船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由此看来,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浮力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船将______(ρ水=1.0×103k/m3, ρ海水=1.03×103k/m3)1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没入水中的物体 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四、提高练习

1.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cm,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4.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

2.通过身边的器材分组实验归纳出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在流体稳定流动的过程中,流速较大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小;流速较小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大。3.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探究的能力。5.能用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让学生应用本节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7.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物理是有用的。教学重点:

1.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2.机翼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

具:

教师用具:注射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演示器、水。学生用具:漏斗、乒乓球、两张纸条、烧杯、细玻璃管、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在课本P-163想想议议:量筒中为什么能够充满水? 2. 浮力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现在正是放风筝得好时候,那么,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略)。

(二)新课讲解

教师:想知道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 还有灌地时,使用的水管一段较粗、一段较细,在这两段水管上分别扎有一个小孔,两小孔喷出的水的高度谁高?

学习了第四节后,就能自己解释。板书:“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教师: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教师叙述学生跟着做)

(1).水平桌面上并排放着两只点燃的蜡烛(相距6cm左右),不动蜡烛,如何使蜡烛的火焰靠近?

(2).用手把两张宽为8cm的纸条平行自然下垂放置,手不动如何让两张纸能够靠近。(3).用手拿一张纸自然下垂,然后从上面分别用较慢的速度和较快的速度吹气,观察现象。

(4).实验(课本12-17)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并板书(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压强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2自学:机翼的升力 教师讲解:(投影图画)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参看以下图画:

(三)反馈测试

1.在一条河流中,河面窄河底浅的地方水流得,河面宽河水深的地方水流得(填“快”或“慢”).

2.行驶在河里的轮船,总是被迫偏向邻近水流较 的地方(填“急”或“缓”). 3.如图所示1,粗细不均匀的水平水管下面,连接一个U形玻璃管,管内装有水银.当水管中的水不流动时,U形管两管中的水银面是 的;当管中的水快速稳定流动时,U形管中 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填“左”或“右”).

图1图2 4.取两块硬纸片,把它们弯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再把它们悬挂在两根细棍上,然后从上方向两纸片中间吹气,这时两块纸片就要互相靠近.试解释这个现象.

5.每当疾驰的汽车通过时,路旁的纸屑、细草等常常被吸向汽车,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6.如图3是一种喷雾器,当把活塞向圆筒里压入时,可以把消毒液或杀虫药液喷成雾状.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图3

5.浮力知识点总结 篇五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 = 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6.液体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篇六

1. 公式 的物理意义: 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2. 公式 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 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3. 公式 和 的区别和联系: 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 是通过公式 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4.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 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常见考法

本知识经常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涉及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

误区提醒

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 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典型例题】

例析:

小英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水的内部压强和水深的关系,所用的装置如图3所示,增加细管内的砂粒可以改变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1)指出所用的测量工具,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逐条写出实验步骤。

(3)根据测量量导出在不同深度处计算压强的公式。

(4)说明怎样通过实验结果判断水的内部压强是否与水深成正比。

解析:

(1)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直尺;需测量细管的直径 D和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H1,H2。

(2)实验步骤:①测出细管的直径D;②在细管中加入少量砂粒,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1;③增加细管中的砂粒,再将细管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平衡后用直尺测出细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2。

7.初中物理计算浮力的知识点 篇七

在这里指出了浮力的三要素及其施力物体。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等形式出现来考查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浮力问题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物理情景,而情景不同的物体受力的个数和各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我们实际所处理的题目当中,往往有些问题没有给出情景或发生状态改变后的情景不明,必须判断准确后才能进入解题程序。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假设,后排除;找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或力的关系进行判断。

· 初中物理 浮力典型例题

题目

答案

题目

答案

8.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篇八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012年真题】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

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2

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3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3、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例: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 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1、P2、P3的关系是

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1、F2、F3的关系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p=ρgh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重点分析h的取值

【2012年真题】如图 6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 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 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ρ酒精=0.8×103kg/m3)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空玻璃容器,它的底面积是100C㎡,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求:(1)玻璃容器的重力.(2)如图在玻璃中到入1kg水后(未满),测得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容器中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此玻璃杯的形状是图中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杯形中的哪 一种?(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杯壁的厚度忽略)

5、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图3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 连通器应用的是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 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 ?。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6、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动时,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较大。

上一篇:就从现在开始作文550字下一篇:企业生产管理复习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