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浇灌理想之花散文(精选5篇)
1.让爱浇灌理想之花散文 篇一
爱心浇灌希望之花
教育之花别样红
我叫孟维召,男,34岁,淑村镇野河村人。2010年调入白沙小学任教。现任六一班语文、品社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担任学校的德育工作。2006年被评为“武安市优秀教师”,2011—2013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同时获得市劳动局“嘉奖”荣誉。
一、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课上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没有吃透教材就草率地给学生讲课,那是对教育的亵渎,是对学生的欺骗。我要求自己必须用心、充分的研读教材,只有对教材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操纵自如,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价值观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为了吃透教材,有时我将备课的阵地从学校转移到家里;为了深化理解,有时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的脚步竟偷偷地越过了深夜12点。我心里深深地明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起码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品味,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永葆青春,永富魅力。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当我读到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只得硬吞草根和鱼骨头充饥时,我不由自主地哽咽住了,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定格了,教室里安静得令人窒息。许多学生的眼眶里都噙满了感动的泪花,没想到我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学生,其中张凯乐同学竟爬到桌上“呜呜”地哭了起来。他们都被文中老班长那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折服了。一节课下来,我坚信我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他们的灵魂也经受了洗礼,人格得到了升华,他们上了一节真正的语文课。我也因此而感到踏实和快乐。
二、家长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幸福
赵宇航的妈妈对我说“你很幽默”;侯绍英的妈妈对我说“你很负责”;柴浩强的家长对我说“你很博学”;赵一泽的妈妈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老师!”曹鑫博的奶奶笑容可掬地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多亏有你。”一些不记名的家长为我送来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香甜的蜂蜜,火红的柿子等等。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喜悦。谢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对我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目标——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曹鑫博是我们班一个既天真可爱,又憨厚老实的孩子,虽然他的成绩没有那么优秀,可凭借他的诚实与实在,同样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记得本学期刚住校时,他的身体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不厌其烦去帮助他。有时真的像是在关心自己的孩子似的,他连续一两周的头疼脑热,恶心呕吐,还总是白天不见任何迹象,每到下晚自习时,浑身的小毛病便接踵而来。以至于家长都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我和他的家长结成联盟,共同来攻克这个难题,齐心来关心这个孩子。那段时间,曹博的吃饭、喝水、穿衣、喝药、睡觉等问题都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最重要的还有心理疏导工作,毕竟是小孩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深夜11点,当看到曹博光着膀子酣然入睡时,我便欣然地帮他盖好被子。看到他睡得很香甜,我也感到很欣慰。在这期间,他的家长平均每天要打进2-3个电话,家长的心都要操碎了。不过我们的坚持终于没有白费,三周以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曹博那久违的笑容和跑动的身影,开始了正常的住校生活。接着,曹博的家长无论是打电话,还是亲自来到学校,总是不胜感激,感谢的话一句接着一句。并且几次邀请到家里吃饭,但都被我拒绝了。我诚恳地告诉他们:“这是我应该做的,为孩子搞好服务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三、让后进生挺起自信的胸膛
后进生的成长问题一直是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我们班,我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尽量给予他们慈父般的关爱。我可以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缺点,并去努力寻找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我可以允许他们犯错误,可我绝不允许他们“有错不改”。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一批批“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都得到了好转,喝彩声、赞许声响成一片,使他们也享受着校园的快乐。
赵宇航是我们班个子最高,长得最壮的一名同学,我们都亲切称他为“大赵”。可他又脏又懒,成绩平平,这严重损坏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人缘,有的同学甚至对他产生了抵触情绪。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心的人,一下子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课余我打乒乓球时,他经常在一边默默地观看,非常入神。我们班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不仅喜欢打球的人多,而且高手如云。可从没听说大赵是乒乓高手。可是不知从几何时,他却成为我们班名副其实的乒坛小霸主。我了解情况后,特意地鼓励了他一番,没想到他的进步的确很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对乒乓球感兴趣,有激情,又很善于观察,所以才有了这突飞猛进的进步。“亲其师而信其道”,由于他一心想和我练球,取经,所以和我的关系也亲近了许多,也格外地听我的话。我语重心长对他说:“大赵,原来你这么擅长打球,咱们同学们可对你刮目相看了。”他情不自禁地笑了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要是你能把自己的个人卫生搞好,老师和同学们会更加喜欢你的。”大赵激动地点了点头。之后的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而且内心也很阳光。不时的还主动地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由于个高块大,我们班的很多重体力活,都由他主动来做。我们不约而同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夸他是好样的!一次次的鼓励在在大赵的身上悄悄地转化成了一股股超强的动力,且从他的内心迸发出的巨大的能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巨变有时让我们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学习热情也随之空前高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认真与用心,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每次抽查背诵时速度快了。虽然他还不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的,却是我们班进步最大的。从赵宇航身上我明白了,“鼓励”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可以使一个学生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潜力。我告诫自己:不要吝啬自己的热情,找准学生的闪光点,伸出自己的大拇指,用我们的激情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梦,鼓起他们理想的帆,陪伴着他们直达胜利的彼岸。
四、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厚的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四年来,我的白沙教育之旅也结出了累累硕果。2013年5月,在“赵苑杯”成语故事情景剧大赛中,我班的《鹬蚌相争》荣获市级二等奖。今年四月份举行的镇级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班获得三等奖。在2011——2013年连续三届的队列队操比赛中,我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历年“庆六一”联欢会上,我班的节目《快乐火把节》《大地飞歌》获一等奖,《中国娃》获二等奖。在我校历届演讲比赛中,我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在历次期末对考、统考中,我班的成绩名列前茅。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天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未来,我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击。
2.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篇二
——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村典型材料 在贫瘠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有这样一股清泉,它从汉族村庄流出,越过断崖,穿过草丛,一路欢歌,奔涌向前,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缓缓流淌而来,流入回族村的庭院、田野和林带,流入回族村每一个回回人的心田。
这就是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一个回、汉杂居的山区村。米湾村辖10个自然村,全村有646户,3450人,其中回族135户,650人,党员58名。耕地总面积30200亩,其中水浇地3500亩;有退耕还林9501亩。有完小2所,教学点2处,水库2座,机井2眼。
多年来,该村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两委”班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了翻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回汉人民,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勤劳致富,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歌,成为海原县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凝心聚力谋发展 米湾村党支部一班人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到,面对当前新形势和工作中诸多新任务,没有稳定的大环境,没有民族的大团结,本村经济要想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前提是回汉民族团结一心。首当其冲就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和“指挥部”的作用。为此,村党支部首先从狠抓自身建设入手,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制定完善并认真落实党支部及党员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自觉性。“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回汉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2008年,米湾村荣获中卫市文明村称号;2009年,米湾村获得中卫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称号,村支部书记徐海涛获得海原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2010年底,米湾村党支部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各项经济指标跨进全乡前三名。
以人为本讲民主
“我们这个村,回汉族之间一直很团结。即便有些小纠纷,村党支部也是一碗水端平,化干戈为玉帛,谁要是在回汉村挑起民族纠纷,党员干部首先不答应。”说这话的是村沟回族党员李进贵。多年来,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形成了共识:团结和睦才能促发展,因此大力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坚持交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村集体公益事业等等,都由群众说了算。村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精打细算,使用好每一笔集体收入,所有应用开支都交民主理财小组议事会把关、签字、盖章,大项开支交群众集体讨论通过。这种有事同群众商量,视村民为主人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回汉人民的积极性,老百姓的气顺了,心齐了,村里的事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共同帮助推进落实,为加快米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患难与共显真情
米湾村的10个自然村里,其中有2个回族自然村,回族人口数占全村总人口的19%。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汉族群众抓住机遇,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相比之下,居住在大山里面的村沟、谢沟两个回族村,经济发展较慢,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针对这种发展不平衡状况,村“两委”班子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提出“少数帮多数,先富帮落后,回汉共致富”的口号,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他们先后把13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9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让村干部“富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16名党员与3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县上、乡上的救济物资来了,优先发放给回族村子;优惠政策来了,优先照顾回族村子;工程项目来了,优先安排回族村子;外面投资来了,优先考虑回族村子。
村沟、谢沟的回族群众,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长年干旱少雨,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这里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针对这一难题,村“两委”班子从回族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想方设法为回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积极努力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县、乡、村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村沟、谢沟新修公路8公里,架设高压线路7.5公里,改造低压线路5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铺设引水管道5000米,建蓄水池2个、水窖51眼。在新修村沟、谢沟的公路中,由于资金紧张,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施工。汉族群众听到后,便纷纷自发捐款、作义工,使工程提前顺利完工;回族群众的人畜饮水要从汉族居住的村子引下来,汉族群众主动出工帮助架设水管,并且无偿提供水源,使村沟、谢沟的广大回族兄弟告别了饮用水困难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行路难的状况,让回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汉族群众兄弟般的民族感情。在这一片蓝天下,回、汉两族互相尊重,有事相帮,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干群同心促和谐
“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邪气就压不住,正气就抬不起头,村干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各项工作就停滞不前。”米湾村支部书记徐海涛这样说。为了使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村“两委”在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及史店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团结、稳定、发展、繁荣的治村方针指导下,教育全体村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族人民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信念,做到在民族风俗上、宗教信仰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村干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民族团结的谐音唱响在每一个回汉群众的心中。此外,村里把矛盾纠纷作为突破口,建立了以无职党员为主体,老干部、老党员、村干部以及有威信的清真寺阿訇、乡佬等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过去的“积案”全部得以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小组和信息员,让调解触角延伸至村组各个角落,使一般性矛盾纠纷解决不出村组。健全的矛盾调解机制,使矛盾纠纷显著减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们不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操干戈,乡亲邻里关系和睦了,为推进和谐米湾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团结之花遍地开
人们赞美蜜蜂的可爱,那是因为蜜蜂用辛勤的劳动酿造了芬芳的甜蜜;人们讴歌劳动的光荣,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人们感恩温暖的双手,那是因为这双手给了他希望和梦想。当我们看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8 名贫困学子时,不仅会为这种场景而感动,更会感激于让这些贫困学子圆梦的米湾村“两委”班了成员。去年8月,对于米湾村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村里为考上大学的8名大学生开欢送会,会上为每一名大学生发放1000元助学金,这在米湾村已不是第一次,为了让村里贫困的回汉族群众家庭大学生正常入学,村“两委”班子成员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每年如期为这些贫困学子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厚爱。
人们常说: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2009年,汉族村民李吉庭得了尿毒症,花费了近十几万元,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眼看着到了年关,别人家高高兴兴办年货,自已家里冷冷清清。正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徐海涛带着全村回汉群众的捐款8000元送老李的手中,让他们购臵年货,开心过年。村里的回族群众还给他家送来了油香、馓子和麻花等物品,李吉庭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帮助我的回汉族兄弟们啊!”
每年春节前后,史店乡苍湾村的回族群众都要举办农民运动会,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便是米湾村汉族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他们踩着高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赶来助兴。苍湾村村民李德宝说:“我们乡回、汉族群众关系历来很好。汉族有人家新生了孩子,更愿意在回族人家中为孩子认干亲。春节到了,回族群众会到汉族朋友家中去拜年,到了回族传统节日开斋节,汉族群众同样会向回族朋友贺节。”
米湾村还有一个生活细节很感人:不论是组织活动,还是娶媳嫁女,不论是一般聚会,还是出差旅行,回族办喜事,会请汉族朋友参加;汉族有嫁娶,也不忘邀请回族朋友。
致富路上手牵手
民族团结把人心和力量凝聚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米湾村的汉族群众素来擅长建筑装潢,他们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回族乡亲,“现在回族兄弟做的活跟我们一样好呢!”汉族村民杨志国说。谢沟村回族村民马黑目前几年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在汉族建筑装潢业大户张成荣的带动下,马黑目也开始学习这行技术,现在家庭殷实、夫妻和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回汉群众加深了理解,融恰了感情,增进了团结。
米湾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为发展村里经济,让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土地产出低的实际,村“两委”积极研究,多方了解致富信息,并立足于本村实际,确立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的思路,提出了以蔬菜种植温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围绕重点发展两个产业:建筑装璜业和小茴香种植业;新建一个养殖示范村:建立以李湾自然村为中心的养猪示范村;培育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香水梨种植规模500亩,发展壮大温棚种植的“212”工作思路,团结务实,开拓进取,转变观念,勤政为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村有建筑装璜户56户,从业人员187人,年创收可达60万元,小茴香种植5000亩,预计创收40万元。今年又积极争取项目,修补了米湾至樊堡的渠道,落实了郝沟至小沟渠道的配套设施,在村沟、谢沟两自然村新建集雨场130户,帮助群众新建温棚20个,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96用爱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篇三
——记伊犁师范学院易延坚教授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易延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各族学子的爱心,全部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他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伊犁州道德模范”、“伊犁州师德标兵”、“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伊犁师范学院“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共产党员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易延坚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几十年来他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用爱心浇灌着莘莘学子的心田,用无私的帮助温暖着贫困的大学生群体。几十年来,易延坚老师用大爱无疆的情怀,为各民族学生支撑着一片希望的蓝天——帮助他们考上大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甚至还为他们的就业铺平道路,让他们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上健康地前行。
“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汉族父亲。”每当外界对维吾尔族小伙儿木沙江与一个汉族老教师同在一个屋里生活的事实产生怀疑时,木沙江就会用这句简单、质朴的话来解答别人的疑惑。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儿,一个汉族老教师,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这还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易延坚老师教授2001届维吾尔语言文学班《汉文作品导读》课。木沙江是这个班的班长。刚入大学,母亲就不幸离开了人世,父亲又患了癌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他和还在上中学的弟弟、妹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木沙江顶住压力,依然坚持学习。木沙江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日子,眼圈不由得红了,“每天最后一个进餐厅,买最后卖不掉的饭,因为价格便宜分量足;同学们吃剩下的馕常常就是我的一顿午餐或晚餐。农忙时节,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必须放下学习回家种田,因为那40亩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木沙江的学习成绩依然排在班里的前几名,年年拿国家一等奖学金。易延坚得知这些情况后,2003年把木沙江接进了自己家。来到易老师家后,有一件事让木沙江十分感动:“他知道维尔族人的生活习惯,每月给我250元钱生活费,让我每天三顿饭在外面吃,过了一段时间我无意间看了他每次买菜的本子,他们两人一个月的吃饭钱不到160元钱。于是我坚决要求与他一起在家里吃饭,不再下馆子了。为了尊重我的生活习惯,易老师把做饭和吃饭的用具全部换成了新的。从那以后,我们一起吃饭。”
锅碗瓢盆全部换成新的,曾经是自己儿子的卧室如今更名改姓,每天按时按点做饭,偷偷把木沙江开线穿破的衣袜缝补好,时不时往木沙江的口袋里塞着必用的零花钱。每晚灯下,易延坚总在木沙江身边辅导汉语。木沙江的鞋子破了,他就为他买新的;木沙江要回家去,他就为木沙江准备好路费,给他的奶奶买好补品、给他的爸爸买好药、给他的弟弟妹妹买好学习用品。暑假到了,易老师要木沙江赶快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他则为木沙江洗他的衣服、床单、被套等。“肉孜节”到了,易老师又备上礼品、带上钱和脱贫的好办法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看望木沙江的家人。每年3月23日木沙江生日这天,易老师就会给他送相册、日记本、钢笔等,还为木沙江做他爱吃的菜。
易延坚老师在关心木沙江生活的同时,更关心他的政治进步和学业进步。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经常对木沙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帮助木沙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指导木沙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他手把手指导木沙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一字一句帮助木沙江提高汉语水平。木沙江在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的同时,汉语水平也达到了8级,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如今,木沙江已成为伊宁市第三中学的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特别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伊犁州双语班高考状元就出自木沙江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几年来,木沙江先后被授予“优秀班主任”、伊宁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时,木沙江总是深情地说:“是易延坚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他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我永远的汉族父亲。”“易老师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汉族哥哥(易老师唯一的孩子在内地工作)也不在他身边,作为他的维族儿子,我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父亲。”木沙江说道。他常在工作之余回家看看,看看他的汉族父亲,与父亲分享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乐趣和成绩,当听到木沙江取得的成绩,看到木沙江成熟的表现易老师会心地笑了;当遇见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木沙江也都会给汉族父亲讲讲,听听父亲的建议和意见,就这样木沙江在一天天中不断成熟。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木沙江在社会和学校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批热比娅等“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赞誉易延坚老师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歌颂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010年6月,在易延坚老师的关心和资助下木沙江已经完婚。在婚礼上,易老师受到了木沙江一家所在的村庄的维吾尔群众的最高礼遇。作为木沙江一家最亲的人易老师被推荐为婚礼主持人。这又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又一段佳话。
像这样,曾经接受过易延坚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资助的,在回族、哈萨克族、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中都发生过。20多年前,病魔夺走了妻子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一个11岁的孩子和一堆债务。直到今天他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眼镜也是粘了又粘,上课时提的包也布满了一针一线缝补的痕迹。多年来被他救助过的各民族学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仅在他的家里,和他同吃同住的各民族学生先后有40多名,资助费用高达10余万元。易延坚老师所做的这些事不胫而走。《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电视台、《伊犁日报》、《伊犁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易老师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当记者问起易老师为何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尽了我该尽的义务。”易老师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伊宁市70多岁的巴拉提老人专门找到易延坚老师,拿出2000元来资助易延坚老师帮助的木沙江和吉力力;2006、2007年又先后捐资5000元资助了2名哈萨克族、2名维吾尔族和1名汉族学生。如今巴拉提老人每年都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来资助贫困大学生。
易延坚教授的事迹更是深深带动和感染了伊犁师范学院的很多干部、教师和学生,以易延坚为代表的“珍视民族团结,用爱心关爱学生、温暖社会”的良好风气在伊犁师范学院已经蔚然成风。2005年底,伊犁师范学院全体党员自发建立起“党员助学基金”,每位教职工党员将每月工资的1%捐出作为学院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外语系学生自发开展了“每月捐助一元钱”活动,先后资助了10名高中生完成学业,有的还考入了大学。大学生中普遍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团结奋进共进步”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各族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各民族优秀大学生400多人参加了“爱心义务家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免费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学习辅导,成为伊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友谊之花需要浇灌参考作文 篇四
前几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句话在微博和QQ上广为流传,我对此感触颇深。是啊,友谊需要浇灌。
朋友不少,真心的没几个。你对朋友付出了一颗赤子之心,她却仅回你呵呵一笑。你不理一个人,那她更不会理你。
友谊不是沙漠中的仙人掌,埋下块茎就茁壮生长,不需要照料和浇灌,而是一盆娇弱的芙蓉。连浇水时水滴滴在叶子上都会使叶子腐烂,精心呵护才会怒放。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在一个班里还是前后桌。我们每天下课都出去,趴在走廊尽头的窗台上“望西北,射天狼”——畅谈理想。短短的课间十分钟总是不够聊,话怎么说都说不完。那时候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可是,你以为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可是她最好的朋友不是你。
那天,她等一帮人一起上学,我看见她,就也站在旁边陪她等。等同学们来了,她和她们嘻嘻哈哈,我被忽略的干干干净,于是我再看见她等别人就目不斜视地走过去。
然后,好几周没理过对方。
友谊的小船翻了。
友谊之花需要精心浇灌,细心培养,耐心地维持。有一段时间,我真的一个朋友都没有,我读过一句话“人总要学会习惯孤。也许你觉得维护友谊太累了!就孤身一人吧。可是偌大的学校,身边到处都是呼朋唤友的声音,没有你的名字,她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你只能黯然神伤。那种心情要是习惯了一定会得抑郁症的。
5.真诚浇灌友谊之花作文400字 篇五
那个充满活力,充满阳光,那个奋飞的大家庭还会再回来吗?
——题记
朋友不在身边,我多想你们呀,离开了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不知不觉产生了永久的.思念。谁知我会离开你们,没有一个人告诉我那个答案。我好想你们,想念那个奋飞的五班,想念那个充满活力的五班,想念那个充满阳光温暖的五班……好想你们呀!
如果早知道那个答案,我会珍惜那最后一堂课,那一堂最有意义的课。思念是泪水,那泪水是蜡烛的眼泪,不停地流淌。
老师,不要忘记我,忘记那个永远充满活力的五班。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朋友!您虽然不是我的班主任了,但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优秀的班主任!朋友,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让爱浇灌理想之花散文】推荐阅读:
用汗水浇灌成功之花08-27
工匠精神浇灌之花-阅读体会07-16
无悔地浇灌幼苗10-09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07-23
国旗下讲话稿 让理想之花盛开07-18
浇灌汗水的笑颜中学作文800字11-08
用汗水精心浇灌 让孩子茁壮成长11-07
理想点亮人生抒情散文09-15
理想是保健品-散文08-24
理想的作文:理想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