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2024-07-19

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共10篇)

1.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一

浅析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刘艳

2013-2-28 22:36:55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11期

摘要:通过解析深藏于中国社会会计文化中的种种特质,借以阐述不同特质对于会计信息状况的影响。同时,讨论如何在构建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文化特征

一、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1.优秀的会计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计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和引导会计实践的运作方向,监督其运作状况。如何在调整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关键时刻雕琢出先进的会计文化理论,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是现阶段会计界必须思索的问题。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是现阶段会计工作发展的中心和必经之路,其完善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

2.优秀的会计文化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经济信息是投资者作出会计决策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一个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构建能够帮助其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完善:会计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会计主体形成共同价值观,会计主体的行为主要受其理念、价值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这三者达到统一时,会计主体就能够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行为。如果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共识上建立的,那么企业就会以更为长远的目光看待和处理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的披露更为可靠并且相关性更强。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文化归因

1.会计制度的统一性高

对集体主义的崇尚是我国的文化特征之一,这种文化特征在“仁、礼、忠、孝”等道德追求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其必然导致集权式的等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生长出来的文化是整体划一的文化,并不推崇个体的主动与突出。相应地,我国形成了由政府直接制定、执行会计规范和监管会计行为的局面,《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就是很好的佐证,其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参与者比较单一,这无疑会造成最终出台的会计政策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和很多疏漏,而偏向性的出现会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够完善的会计制度导致很多释义的模棱两可,会计政策执行者的不同理解或是误读也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

2.会计人员职业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基层会计人员的数量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职业化还相去甚远,这体现在会计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多个方面。追根溯源,是因为政府对于会计人员职称的掌控程度大大超过了专业学术机构,很明显的例子是各类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审计人员资格都是由政府授予的,而会计学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影响较小且管理松散。此外,很多重要会计资格考试的考核力度也主要放在了相关会计规范的内容上,而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的内容则较少。由此可见,一个缺乏高素养会计队伍的会计环境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3.在会计计量过程中偏好稳健

“有备无患”是根植在我国历史血液里面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在为人处世上偏向的是稳健而非灵活。建立在稳健性原则上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对于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但过于稳健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式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收入以及费用等记录与企业实际情况发生偏离,违背了实际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所以,过于稳健的会计文化是导致会

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会计资料的透明性低、保密性高

“家丑不可外扬”很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守和含蓄的部分,这种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地造成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低透明性和高保密性。企业领导者不愿意将企业的运作情况完全展现在公众的目光之下,所以披露的信息往往都是依照会计准则必须披露的部分,而非信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更有甚者,一些资产状况不好的公司为了做出符合会计准则的法定行为,又避免外界知晓其财务状况,采取了“两套账”的做法,这无疑大大消减了财务报告的质量,将投资者的时间浪费在了研究水分极高的会计信息上。

三、营造提升信息质量的会计文化环境

1.构建优秀的会计文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的构建不仅要将制度和技术等专业性因素考虑在内,更要融合我国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会计实践指导意义的会计文化。首先,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共同特征,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先进的会计文化同样需要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源于对世界优秀会计文化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实现会计文化的创新与突破。其次,时代特征是会计文化的组成部分。符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精神是会计文化的目标,优秀的会计文化要能及时传递会计工作的变化与发展方向,丢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习惯,才能真正进步。最后,多层次且可操作性强是新型会计文化的发展方向。新型的会计文化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含了会计工作条件、会计手段和会计环境等会计行为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则是政府各级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例如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后续教育准则等,这是会计行为的依据;精神文化是核心,它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会计文化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2.加强企业层面会计文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层面会计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在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财产物资的完整性,避免、查处并及时更正差错和舞弊,从而实现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和完整。首先,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而实施的规章制度包括责权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等。其次,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与执行也非常重要,例如实务盘点制度和凭证账簿核对制度等,这是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有效的关键性步骤。最后,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不仅在和其他部分有机地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其控制功能能够及时地监督和审查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是实现企业会计目标不可或缺的元素。

3.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难免会要求会计人员对实际经济活动中很多不确定性项目作出恰当的估计、判断与推理。扎实的专业会计素养是会计人员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会计事件的处理结果往往相去甚远。素养相对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按照会计规范行事,也很难突破自身水平的局限,做出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计量数据,使会计信息严重失实。此外,会计信息化使得原有的手工记账被计算机取代,会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以及会计管理软件在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共同制约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道德素养是较专业素养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虚假的会计信息都是在会计人员的参与下形成的,这些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缺乏法制观念的会计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甚至与企业管理层合谋,制造不实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会计文化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会计文化环境的净化,就必须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双管齐下,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浅议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J].商情,2012,(19)。

[2]王文涛。浅谈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J].财经界,2012,(2)。

[3]陈文芳。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6)。

[4]王莉。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应对策略[J].财经界,2012,(10)。

2.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二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1. 含义:

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相联系, 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 获取并提供的会计主体价值运动方面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是衡量会计信息有用程度的基本标准。

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作用。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行为指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作了具体要求, 因而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行为活动中, 应当遵从原则性规定, 直接受质量特征的指导。

(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 会计的最终产品就是生成的会计信息。做为“产品”的会计信息是有质量的, 质量的优劣程度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者影响很大。有了明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 供需双方才能够在利益分配关系上找到平衡的支撑点。

(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会计的目标简单地来说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能够对会计信息起到约束作用, 进而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4)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不断产生新的经济事项, 原有的会计准则、制度与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会不相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发展和完善会计理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观点

中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质量争论较多, 各国会计准则对会计质量特征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规定, 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关性内含有预测价值和确证作用以及重要性的部分, 而可靠性则涵盖了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另外作为约束条件有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

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规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分级体系。其要点为:第一, 会计信息首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的构成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可靠性的构成有如实表达、中立性和可核性。第二, 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特征。第三, 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第四“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普遍性约束条件。

3.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规定。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借鉴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有了一定创新。它将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主要有:相关性及内含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 可靠性及内含如实表述、实质性、谨慎性、中立性、完整性等;第二部分信息质量与报表表述有关。主要有:可理解性、可比性及其内含一致性和披露。第三部分信息质量是约束会计质量的。主要有:质量标准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另外还有传统性要求的真实与公允性。

4.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

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角度论述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明晰性、及时性、谨慎性、完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2006年2月,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不再提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而明确了八个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指标, 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

1.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如实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并具有可核性。相当于把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原本的认识, 不附加外部的主观条件。客观、公正、中立体现了可靠性的实质。

2.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其一, 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济情况进行评价;其二, 对过去已作出的评价得以证实或纠正。因而相关性质量特征具有预测、反馈的价值。

3. 明晰性。

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楚明白。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应做到完整清晰, 形式简洁明了, 容易被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当然这种可理解性是建立在会计使用者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基础上的。

4. 可比性。

可比性质量特征内涵有两个层次, 其一是同类或类似的会计信息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可比;其二是同类或类似的会计信息在不同企业应当可比。信息使用者据此可以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分析评价。

5. 及时性。

及时性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在时效上的要求。信息的价值和时效相关, 所以企业要对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时处理, 及时传递和报送, 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充分利用信息以作出决策。

6. 重要性。

强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主要是出于对会计信息的效用与加工会计信息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考虑。由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在客观上存在重要程度之分, 而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 依照会计行为的经济原则, 重要事项要加以重点反映。

7. 谨慎性。

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 企业要有效地规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对会计事项进行反映。在实务操作中, 谨慎性体现在:一是确认并计量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二是选用不高估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

8.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来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其目的是实质内容能够得以真实反映,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为准确。

从上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看, 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数量上与其他国家或组织相比也相差无几, 但深层次来说各质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模糊, 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 各主要质量特征简单地堆列在一起, 既没有层次性, 又不具备系统性。

四、改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

改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思路:立足于我国现实, 从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依据所处的会计环境准确定位会计目标, 并以会计目标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信息需求者的需求, 制定出与我国实际相适合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

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可操作性方面需进一步强化。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我国, 由于会计核算方法存在多样性, 以及会计程序的可选择性, 但却没有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相应的具体标准, 使其可操作性较差, 所以应尽快制定出台有关会计程序和方法标准的选用政策, 以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可操作性上能得以加强。

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应在宏观层面上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即建立我国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该框架中, 以明确会计信息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并明确各部分、各层次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有利于帮助使用者解读财务报告, 据以对所需信息进行恰当的分析判断, 最终作出正确的决策, 真正担负好会计目标确立和实现的桥梁功能。

3. 尽快构建具有逻辑结构、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不明确。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八个信息质量方面的条款平行罗列, 内在联系不明, 逻辑关系较为混乱, 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构架, 不便于信息使用者在各质量特征间进行科学高效的权衡。应当借鉴一些国家和组织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模式, 结合我国的国情, 考虑相关影响因素, 建立层次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以适应会计作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走向世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洪伟, 陈廷海, 刘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比较与构建[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7 (09)

[2].刘晶, 胡百东.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 2009 (02)

[3].余海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6 (09)

3.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三

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计在搜集信息时要对相关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关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一些关联信息要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探寻影响信息质量的有效思路。

关键词:会计经济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会计工作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处理严重影响着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的预定目标需要明确不同的影響因素,对于会计经济架构内的环境差异,会计人员要学会辨识关联的影响,从而使环境影响有利于信息质量的提高。

一、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影响

会计活动是一项具有经济特性的工作,它的有效运行受一些环境的影响,会计主体在处理信息时要关注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环境的影响,会计的经济环境包括很多种要素,这些要素严重影响着具体工作的进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连接着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会计架构下的环境有内外之分,外部环境一般在对应情形下发生,而内部架构下的一般也称为分支环境。内部环境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预设环境工序和路径,其中预设文化是处在整体态势下的,并且一些理念价值也属于内部环境,具有会计特性。而会计涉及的很多要素属于外部环境,主要有文化特性和科技特性等。这些环境会不断的变更,是属于内外部框架下的环境,并且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会计环境和信息质量是互相影响的,因此会计要对信息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影响

1、宏观态势的总体经济

经济环境的影响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特定时期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水准都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这种影响,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使用者有很大的联系,使用者由于受到其本身特性的影响,很容易受到需求变化的影响。信息的不同特性也会对会计的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市场化的信息会提升原来的信息质量。我国独特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而企业中的各个成员也是这种特性的使用者。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对关联的环境有所侧重我国现有公司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而且公司的贸易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因此财务信息的运用主体也有了更广的范围,随着市场的拓展,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也变得日益复杂,他们之间在配置资源上有着自己的特性,而且能够实现信息互通,这些都会给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政治环境

国家的政治环境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会计工作的流程也受到政治路线的制约,在某一个时期,国内政策方针的变化对会计的总体地位会有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长时间地存在,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时要认真解析这种政治环境,并且有效地运用到会计的各个领域。我国的经济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一直以来各种市场主体都受到政府很强的干预,这种政治手段虽然对会计的经济环境有着良好的影响,但是这种干预路径仍然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有些时候过分的制约会影响经济环境的公正,因此会计主体可以创设一些关联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会计工作更加地公开。

3、潜在特性的社会环境

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受到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复杂多样的,比如说一些价值观念、文字或道德观念都会对会计的流程有所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有很大的稳定性,这些特性在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方式上能够得到清晰的体现。工作人员对待权威的态度以及大众对信息的保密程度都是潜在的社会环境,而且会计的经济环境也包括各个方面,比如说会计的培养水平,处理信息的技术和会计人才的流动性都是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我国的多重文化都是在集体主义的环境下建立的,这种特性的社会成员很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这样的群体模式是不利于信息流通的,进而影响会计领域的信息质量。

三、寻求完善的途径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对一定范畴内的经济环境加以控制,通过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来维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原有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准普遍偏低,而且一些会计准则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建立新的披露体制才能使信息更符合规范。会计信息的关联准则在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且缺乏相关的体制来规范这些准则,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现存的规定,是关联准则发挥更大的作用。处理会计信息的人员虽然能够按期完成任务,但是这些人才的素养已经难以满足工作中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对优化人才结构有很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处理需要秉承诚信的原则,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这种信息质量的保证需要公司优化治理结构,要重视会计工作中的细节,通过有效治理从而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的处理在公司的总体架构下更加规范。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这些环境因素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信息的质量,而这些环境有受到总体态势的影响,因此会计工作人员既要分析这些关联的环境因素,又要去辨别这些搜集而来的信息的属性,通过探寻合理的手段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8期

[2]杨占云.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改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3期

[3]贾冰.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10期

4.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四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信息

1 引言

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如何按企业经营管理要求提供会计信息,如何让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然而,会计信息是靠会计政策的规范来生成的,不同的会计政策规范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通常,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总有许多认可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企业应当在国家会计法规(包括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能恰当地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某种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

5.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五

摘要: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于防范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让企业领导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意义。企业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密切的关系,也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

Abstract: In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fo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improve and enhanc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and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stortion of inform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leaders to be able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Business leaders and responsible person should recogniz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ut als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the only way to help companie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s;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corporate governance

一、内部控制和企业会计信息的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各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重要资源和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审计执法力度不够、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等,而其中,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制定及贯彻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证的源泉。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和作用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加强经济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合理进行决策等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是市场经济公平、高效运转的重要信息来源。在工作中,会计控制能够维护财务数据的完整和安全,在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有着有效地促进作用。然而,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出现了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很大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作用,使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各组成要素,保证信息质量真实有效,防范各企业经营风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要求制度科学合理、职业道德高尚、资料真实有用、风险有效控制、管理科学高效。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被浓缩为确保制度法规的贯彻、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相关部门为了保证资产的完全和可靠而采取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经营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检查与调节,从实践中

来检验运行系统是否正常,以保证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

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完善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实际上,人们最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尽管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由防弊为主发展为以兴利为主。但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非故意性行为和故意性行为。非故意性行为是指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或过失等原因,导致在会计规范的范围内选用会计政策不当,而导致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故意性行为则是会计人员在内部人员的授意、胁迫之下,为了企业管理当局的私利,不遵守有关会计原则,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授权批准、实物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审计等。无论是故意性失真还是非故意性失真,上述控制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或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二)企业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

会计理论界认为企业会计信息是由企业会计系统所形成并传递的经济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一种标准的语言文字信息;企业会计信息是经过企业会计人员加工和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企业会计信息是对价值运动的特征及各种复杂变化的如实反映和客观表达。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相关的数据和报表来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实际情况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据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不同需要,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企业主体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依靠自身的内外环境、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等条件,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处理多种经济信息,从而确保依靠科学的数据分析来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和规划未来;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记账、算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所形成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向社会各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它确保社会各界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和考核的依据。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企业管理者能够准确了解企业资源的分布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向企业员工和工会组织反映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发展潜力,从而帮助他们评估自身获得福利和就业机会的能力;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宏观调控所需的统计资料。

(三)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之间是共生共存、相互影响的。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目标,都是为了使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内部控制能够突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显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它的提高加强了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它们相互作用促进会计核算的质量的改善。会计信息依存于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依存于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与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保证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

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各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这样就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保证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调节和约束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及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财务报告目标、营运性目标和遵循性目标。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的, 抓住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条主线,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心和主体;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是企业的法定责任,也是提升企业市场形象与诚信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基本要求;从政府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管的角度看,即使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注册会计师评价的主体,因为只有满足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才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公允, 也才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一)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企业在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与前几年相比,具有一定的提升,企业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不少中小企业为达到融资目的,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美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或管理层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约束。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所有者、管理层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目标。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及经理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二)企业内部制度缺乏必要的执行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层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地管控,导致对信息系统缺乏总体的制约,不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虽然在制度上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缺乏执行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分为 3 种,分别为事后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事后控制事项较多,很多情况下采取以补救为主控制。例如,一些企业在内部资金控制方面制定的政策不具有合理性,企业需要日常费用时,没有进行层层审批直接支付,最后导致月底账面数据和实际数据不相符,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做事后的补救。还有很多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在财务风险的关键点上采取及时有效的调节方法,并且监管部门没有完全依据职能办事,这就造成了风险的存在。

(三)审计监督系统不太完善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对这方面的政策规定,致使有些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缺乏独立性,就容易在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之间出现问题,从而无法对各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如会计准则不完善、财政、证券监督不力、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与管理当局合谋等,但内因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混乱,同样不能忽视。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保证控制工作的质量,首先应该对现有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作为参考,同时参考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吸取他人的经验,以此来对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同时要对企业的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和企业本身的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此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控制制度。同时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处理环节进行妥善的把握,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并且对某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给予解决。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筛选。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制度与资产核实制度并加强考核工作;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实质性奖励与精神鼓励,但是对于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构建出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将让企业的日常会计管理与监督工作能够更好地实施。

(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公司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结构。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受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好坏的影响,对于在一定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企业控制活动来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企业整体斩落目标的实现,以及相关的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要想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应该保证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使得企业

内部控制作用不断得以加强和发挥。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利于会计资料的传递,减少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各部门进行恰当的分工,明确各部门的权责,促使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防止重大差错的产生。设置组织机构时应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一般而言,不相容职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第二,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第三,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第四,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第五,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三)确保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机结合

要求管理者大胆放手进行管理,厂长应该对于日常性的管理工作确保一定的权利和决策权。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在公司内部不断完善,同时还应该配合必要的外部监督检查。使得各个部门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利得以落实,为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谋取私利。建立相应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授权职责的划分,授权职责是指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由管理当局批准或其授权人批准才能生效。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处理一般性交易的权力,特殊授权是指处理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如重大对外投资项目的确定,数额巨大的借款合同的签订,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资金等等。恰当的授权有利于防范企业重大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这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还应该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不断加强,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保持审计人员的一定独立性和客观性,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使得财会人员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还应该注意加强内部财会人员的独立性。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企业进行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从而为企业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

四、总结

6.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遏制利润 调节利润

【内容摘要】

会计是企业的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变革必将对我国企业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其既有正向的、还有负向的、甚至还有不确定影响方向的。笔者主要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遏制和调节利润这两方面影响进行分析,谈谈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

2月15日国家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1经问世,就受到了理论界、实务界各方的广泛关注。新会计准则在理念、体系等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新准则的出台,对企业财务利润将有何影响呢?利润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新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影响必将起到“牵1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下面,笔者从利润的角度来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将遏制企业利润操纵

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其中重要的内容是: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将显著提高,对会计操纵行为的约束力将明显增强,进1步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具体体现在:

1、关于存货计价的处理

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从理论上讲,企业从后进先出法转向其他方法,如先进先出法时,会造成企业毛利的波动。中国经济环境中确实存在通货膨胀的因素,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对先前采用此法的上市公司利润有正向作用,但这种正向作用的大小则会受到中国通货膨胀程度的影响。这1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消耗费用,反映的是实际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2、关于资产减值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已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而此前的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科龙电器由亏损15亿元到实现盈利1亿元的神话,其中充分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是主要手段。从短期的角度看,既然该准则是在20起开始施行,那么很多已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打算在未来年份将其冲回来提高利润的上市公司,很可能会赶在新准则实施之前,即在冲回计划计提的减值准备,从而大幅度提升利润。

3、关于企业合并的处理

同1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目前中国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1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相当1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1夜暴富,甩掉亏损帽子的事例屡见不鲜。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这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4、关于合并报表的处理

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新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而不1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1规则的变革,阻断了1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惯用伎俩。

2.新会计准则也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新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新的会计准则在鼓励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强烈的负面效应,即操纵利润现象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而原来是计入资本公积;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因为债务豁免产生巨额利润。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负债较大可能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利润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2、关于无形资产的处理

新《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对待,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这将对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较大,将会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经营成果,资产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有利于增强它们在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将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公司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达到了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3、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

新《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新准则规定,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1般借款,被占用的1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允许计入资产。根据该准则,公司有可能操纵利润。例如,企业如欲提升业绩,需要扩大利息资本化范围,则可以采用1定手段使专项借款之外的1般借款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另1方面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工程核算,这样既延长了利息支出计入资产的时间,又减少了折旧的计提,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4、关于公允价值重估资产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提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确认为损益,而不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消,这意味着地产公司在调节利润上可以对这两种模式进行选择。近几年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并且业内也预计涨势将来会有个渐进攀升的过程,由此上市公司1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意味着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性地产溢价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巨额利润。

5、关于非货币性交换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满足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例如,上市公司的1块资产(或股权)账面值1000万元,却以万元或更高的价格出售,通过非货币交易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利润。据有关机构以上市公司非货币性交易340亿元的规模测算,上市公司20因新准则而增加的收益约为75亿元。

总之,通过对以上部分准则的分析可以看到,这次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正向的、还有负向的、甚至还有不确定影响方向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1方面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另1方面是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我们希望看到通过1系列来自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的压力,使新会计准则更体现公允,会计信息更加有用和准确,以减少企业治理层对利润的操纵,让每个企业都实现财务健康!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篇七

在新准则的第二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将旧准则关于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原则的说明修改为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标志着我国会计理论开始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原则区分开来,新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原则对原基本原则作了补充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真实性,又称客观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具体运用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中确认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以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时对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2.会计确认和计量运用“现值”,对应收款项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充分考虑应收款项未来的现金流量现值,并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来确认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残值以其使用寿命终了处置时可收回金额的现值来确定。3.存货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真实反映企业存货流转过程,对需要经过长期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销售状态的某些存货其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从而使当期负担的期间费用更加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该重组过程也是资产互换过程,其利得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5.在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企业借此包装粉饰利润,使得会计信息的更加可靠。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

旧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从而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一规定也是财务报告目标的要求,强调了会计信息要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将政府补助按对象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对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信息谨慎性的提高

旧准则规定: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生成、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准则体现如:1.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对符合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2.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确定能否被对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3.资产减值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减值迹象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使资产负债表更加真实、稳健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

旧准则规定: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新会计准则在部分环节保持中国特色(如对关联方的确认)的同时,在关键环节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得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认可,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

(五)会计信息明晰性的提高

为了准确评价多种经营企业的前途和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掌握企业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和多元化投资风险,要求企业披露分部报告信息。《分部报告》准则适应上述需求,要求上市公司根据业务的性质披露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分部披露收入、费用、利润(亏损)、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等。从而有利于报告使用者,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类型,分部业务的数据,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降低投资风险。

二、新会计准则更具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

(一)科学性。

在会计理念上,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现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例合理,定义科学,表述清楚。整个准则体系,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又考虑了中国的国情。

(二)全面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看,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看,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既有各类企业一般的、共同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又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三)可操作性。

新会计准则不仅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学性有助于该准则的运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8.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模式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适应了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介绍会计准则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 新会计准则的介绍

1.1新会计准则改革的基本情况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06年2月5日财政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一项基本会计准则,这和国际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准则共同构成我国的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即将在2007年开始实施,这样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就真正的步入轨道。

这次对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主要是针对一项基本会计准则还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另外对这套准则体系还配有相应的辅助和补充的科学报表。科目报表体系的主要构成为账套,其中包括一套金融企业的,一套是工商企业的,而小企业还执行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一般的会计准则有两层:一层是具体的会计准则;一层是基本的会计准则。而具体的会计准则一般可以分为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一般业务准则还有报告准则三类。

1.2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区别

1.2.1对基本准则的地位比较明确。这些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内容上更加系统,而且逻辑上是一致的。新的会计准则和基本准则一同构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

1.2.2会计的目标得以变迁。新的会计准则和原来的会计准则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是在会计信息更加的可靠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更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加重要。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编制财务报告首要的出发点。会计目标也倾向于如实反映观和决策有用观。

1.2.3计量属性的范围扩大。从会计的角度看,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现行会计准则所规范的会计计量属性范围更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改变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主导局面。

1.2.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更加谨慎,防止高估资产与收益。在旧准则体系下对会计要素的确定实行单一标准,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即可。但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实行“双重标准”,既要滿足会计要素的定义,又要满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缺一不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更加谨慎,有利于防止资产不实,虚增收益局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准则息息相关。

2.1会计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2.1.1会计信息的概念。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进行会计管理而收集、加工、整理的各种数据资料。它是在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形成的包括所有的会计凭证上的原始数据和由这些数据经会计核算处理而产生的账簿、报表的全部内容,以及从这些凭证、账簿和报表所得到的其他认识和信息。这些都是会计信息,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1.2会计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指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所描述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都是真实和客观存在的。全面性。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的全部经济业务和经营过程,在时间上保持连贯,在空间商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空间上可以与不同的单位进行比较,在时间上可以对同一单位的前后时期进行比较。

2.2新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2.2.1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演进和发展及各国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来看,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模式:自发性模式、政府管制模式和独立民间机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会计的需要而退出历史舞台,而自发性模式,当然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产生。

2.2.2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所谓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的理论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基础,其代表国家是美国,特点是内容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另一种是以原位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是这种模式的典范。两种不同的制定基础代表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同的指导思想,它们在实际运用中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3.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准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又有什么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3.1企业合并准则的颁布使得合并会计处理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这一准则应运而生,这是目前为止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涉及到企业合并的正式的准则。对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系统规范,使得合并会计处理有据可循,有章可依。这样可以更好地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障。

3.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以控制为基础,凡是能被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3“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产价值和盈余的真实性

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制度屏障。只有确认其不能够转回,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产价值还有盈余的可靠性,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转。

4.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4.1在建设会计准则时应该具有前瞻性。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该做到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要做到比较科学,另外还要有一定的超前预测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得会计得到更稳定和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减少其对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4.2要加强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的博弈。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和克服会计准则自身的不确定性。此外,还要在制定会计准则的人员上做到要有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做到要有更多方利益的关系人都能够参与到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机构当中。

4.3要公开、透明、公正制定会计准则的程序。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还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的程序,建立充分程序。这样才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提高制定的公开性。要尽量的增加社会力量对其的评论,保证最终制定好的准则能够使各方的的利益都得到考虑。以免出现问题。

结语:

经过本文,我们了解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以及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了解了新会计准则的优点,只有使其更加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2006[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 师萍,李丽青,会计信息质量及评价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孙政,杨世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M].大连出版社,2005,12.

9.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论文 篇九

(一)内控是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内在需求

企业内部控制的其中一项目标就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将企业经营权及所有权向分离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结构,提供资源的一方通过签署相关合同将企业经营委托于专业的经理人,形成委托及代管关系。

在这种所属管辖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向企业所有者提供真实的业绩信息及财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也就成为了管理者的责任。

因此,内部控制当局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管理者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二)内控环境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多数管理者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盈余进行管理,甚至存在操控财务及诈欺的现象,会计人员基本服从于管理者,于是提供虚假信息欺瞒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另外,当前,部分管理者对企业内控关注程度缺乏,没有给予内控有效的支持,使得内控执行的落实程度不够。

因此,内控环境决定内控执行的成效,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1、将董事会及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充分。

当前,部分企业所聘请的独立董事只是为了宣传企业而制造的轰动,外部独立董事也并非真的能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

当企业董事会中存在独立董事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操控财务、假造会计信息等不良行为进行防范和压制,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对监事会制度进行完善。

股份类企业必须建立监事会是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引进独立董事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企业要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有效对各个董事、经理及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及监督。

国家法律要赋予企业监事会聘用资深会计师进行企业财务检查的权力,实现经理及董事的财务监管,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强化员工内控理念

员工内控的行为及意识也是决定企业内控成败的关键之一,而企业管理者内控行为及意识更是确保内控贯彻执行的重中之重。

因此,管理者要对内控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树立全员参与内控的意识,强力防止财务信息虚假及经济违法等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

1、合理划分企业权责

企业要杜绝权力集中现象,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及权力,使各个部门形成相互牵制的运行模式。

管理层内控制定者与监督者的双重身份加大了内控贯彻实的施难度,因此,内审部门要与管理层形成相互牵制的平行关系,使得内审部门能够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及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层存在的偏差,预防财务信息虚假现象的发生。

2、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交流系统

现代化的信息交流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掌握购进、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真实的信息数据,对企业生产及经营状况进行及时了解,

并加强横向部门协调及纵向部门管制,从而使得企业资源利用合理,财务、资金、成本、人力及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监管,有效提升内控效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内审部门要建立并健全强效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及时了解并参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发现严重的内控漏洞、较大的内控改进事项及财务舞弊行为要及时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内审部门的从业人员要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内控掌握全面,并保持独立、客观及谨慎的职业精神,遵循企业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执行的成效及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严格检查,剔除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毒瘤,保证优质的会计信息质量。

此外,要强化中介机构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及相关政府进行企业财务监管的力度,不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在充分重视企业内控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更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控制措施。

如果企业内控存在缺失,企业也会因为财务信息失真而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10.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篇十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保障。国际趋同下的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本文通过新会计准则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探讨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国外也称为是财务报表的目标。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中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一规定兼顾了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个流派的观点。旧准则规定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但是企业没有义务为国家这个最大的投资者专门提供特殊的财务信息,新准则这一规定的出台,满足了全社会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的共同需求,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度,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信息保障作用。再者,新准则明确的规定了会计信息应包括的内容即企业的资源及其变动情况、经营业绩和受托责任完成情况,有效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保护了其合法利益,这样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利于投资者决策,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有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进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

二、会计基本原则

会计基本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中从事会计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的一般规则和准绳,新会计准则将基本准则中“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增补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与国际的趋同,消除了理解会计政策和信息的隔阂,并且明确提出了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必需遵守的若干基本概念,开宗明义地指出“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是可靠、内容完整”,使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制度上得到了保证。新会计准则把权责发生制列入会计假设,能够正确地计算出当期损益,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向决策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关于现金收付事项和即将支付现金的义务以及未来将要收到的现金来源信息。

三、会计计量

新会计准则将历史成本原则从“一般原则”调整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不再把历史成本作为唯一的基础计量属性,部分引入了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根据中国的情况,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公允价值的使用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例如在非货币交易中,新准则规定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四、存货管理办法

新会计准则关于存货管理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国际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美国也不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管理办法的改变,适应了国际会计发展的潮流。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而没有被人为调节,这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为了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会计准则专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以前经常被企业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特别是一些周期性明显的公司,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就多提或者转回,虚增了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一定程度的失真。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使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如果这些企业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会计信息也会产生大幅度变化。但是有学者认为,这一政策并不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如果确实是有回升,利润上涨表明了会计信息信息更加真实、相关,2006年度大额冲回减值准备必须证据充分适当的证据,否则以前年度的计提就是滥用会计估计的结果,应当按照会计差错处理,转回的减值不能作为2006年度的利润。笔者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会对2006年的利润造成影响,但是只要是公司严格按准则执行,就不会出现利润突增,会计信息失真,而且财政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上市公司突击调节利润,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六、债务重组方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和损失都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原来只把债务重组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并在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清偿债务和修改债务条件的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一变化与美国现行的相关规定基本相同,体现了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会计处理的对称性。对此变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陈信元教授分析说“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沪深股市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这意味着债务重组确认的变化将会重新带来高利润,提高了企业业绩的含金量。

七、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不代表公允价值,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实现,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求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避免了利润操纵。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八、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

新会计准则发布了关于金融工具的四项具体准则,即《企业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对金融企业尤其是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对金融企业的进一步规范,减少了企业对这些交易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和金融风险。新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样企业进行高风险的金融投资的会计信息就可以及时、完整地反映到财务报表中,金融风险的披露更加具体和透明,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九、财务报表列报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会计信息的载体。新会计准则删除了财务状况说明书,目前很少有企业还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编写财务分析的企业却越来越普遍,实际上已经被会计实务淘汰,删除了不必要的会计信息。新会计准则将财务报告从称谓改为财务报表,在实行新会计准则之前,由于财务报表称谓的不统一,至于包含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新的准则的执行,增进了会计信息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性和在不同企业之前的横向可比性。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3

[2]刘俊彦:实施新会计准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光明日报,2006-7-15;7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上一篇: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下一篇:展会互换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