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024-06-29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9篇)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一

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救治须知

一、救治对象及范围

(一)持有江西省常住户口、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福利院供养孤儿、新增四类优抚对象和低保边缘户)重性精神病患者。

(二)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三)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仍按照《江西省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实施办法》(赣综治办〔2007〕11号)执行。符合本方案条件的贫困家庭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可享受本方案规定的补助标准。

(四)重性精神病并存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费用按照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核报,不列入本方案补助范围。

二、补助标准

1、急性期住院治疗定额补助标准一是在一个参保内,重性精神病患者急性期住院限享受一个周期免费救治。一个周期急性期住院治疗时间为30天; 如病情需要,经定点住院医疗机构申请,当地协调小组批准,可延长至45天,达到出院标准。二是依据临床路径确定全省定额补助指导标准:三级医院为 6500-7500元、二级医院为5500-6500元、一级医院4000-5500元。如患者住院时间未达到定额规定天数,按定额标准转换成床日付费。具体由各设区市、县(市、区)确定。再次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原政策进行结算。

2、缓解期门诊定额补助标准缓解期门诊定额补助标准(含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三项化验和复诊补助费):1200元/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计算)。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缓解期门诊治疗费用纳入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范围,定额标准内医疗费用经报销后的剩余部分通过民政医疗救助支付;属于新农 合的患者,缓解期门诊定额标准费用由新农合统筹基金支付80%,民政医疗救助支付20%.三、办理免费救治手续和住院流程图

1、到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找医生开“疾病诊断证明书”——持“疾病诊断证明书”到当地县卫生局医政股领取“免费救治审批表”——持“免费救治审批表” 到当地县卫生局医政股审核盖章,并签署“免费救治协议书”——持“免费救治审批表”和“免费救治协议书”到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由经治医师接诊、审核、签字后,弄到门诊护士站盖章。——持“免费救治审批表”、“免费救治协议书”、患者的医保证(或农医保)、户口薄、患者及监护人的身份证到出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二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康复期,护理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1]。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和心境障碍等疾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征由于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困难, 造成诊断治疗延迟和治疗困难, 以致带来高自杀率、高衰退率、高残疾率, 从而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 同时也危害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精神卫生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于2004年启动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686项目) , 该项目旨在探索重性精神疾病护理管理新模式, 利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的工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管理是精神医学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精神科医院的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 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及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较少, 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区精神病学的发展,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目前主要是在社区和家庭中, 由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全科医生和护士等组成的团队协助家庭来完成。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问题, 但是因缺乏适宜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规范, 再加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力不足等原因, 致使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滞后, 有些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而社会功能得不到恢复, 生活质量低下[2]。因此, 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与康复工作, 对于提高我国民众身心健康, 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管理方面的工作浅谈一些心得与体会, 以供广大精神卫生医护工作者借鉴。

1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家庭、社区或医院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方面。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精神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患者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 性格也变得暴躁。对此, 家属或医护人员应多给予关心和理解, 满足其心理需求, 尽量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家属或医护人员应掌握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 随时对患者进行启发与帮助, 启发患者对病态的认识, 帮助他们从矛盾意向中解脱出来。

2 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洗漱、更衣、大小便自理、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等, 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同时合理安排饮食, 保证充足睡眠。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 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 做到起居有节, 饮食如常, 睡眠良好, 注意仪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如听听音乐, 看看电视等。切忌整日卧床,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培养患者人际关系

恢复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孤僻、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 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患者, 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家人应帮助患者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 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家属、同事、邻居给以关心、帮助和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实行人际训练, 使之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技能, 减轻社会心理应激,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防止复发。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设立合适的目标, 明确生活目的,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帮助患者恢复兴趣和爱好, 使其逐渐树立自我价值观念, 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 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患者注意力

恢复期患者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 这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会有很大妨碍。对此, 首先要排除药物的影响, 选用镇静作用轻微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另外, 要加以训练, 来延长主动注意的时间。具体的方法是, 先从简单的、患者感兴趣的事做起。如果患者喜欢听音乐, 就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 让患者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并记录患者集中注意的时间。每天坚持训练, 患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逐渐延长。然后再训练患者集中从事复杂事物 (如读书、写字等) 的时间。一般来说, 如果患者能够集中从事一件事达一个小时以上, 就不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带来大的妨碍。重要的是, 要持之以恒地锻炼。

5 培养患者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精神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些患者在恢复期, 如果不继续加以训练, 就会继续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 最终成为病情复发的隐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是让患者敢说, 其次才是学习怎么说。家属或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建立一种宽松、平和的气氛, 使患者有随意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而不至于因为患者的言谈不当被中途打断, 或被嘲笑、轻视。对不善言谈的患者, 家属要寻找机会, 自然地诱导患者开口讲话。比如让他对某些家庭事务发表意见, 同他一起讨论新闻轶事等。只要患者开口讲话, 不论他讲的是否有道理, 都要听他把话讲完, 尽可能地尊重他的意见, 不要轻易去反驳他。至于讲话的条理性, 这主要反应了思维的条理性, 与患者受教育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这方面的训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摸索和总结。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交流, 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让别人听明白, 就足以胜任人际交往。因此, 不要对患者要求过高。

6 培养患者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目的是使精神患者对社会中种种应激具有应对能力, 使之具有与人交往的社会技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防止复发。训练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 可以有意安排客人来家里做客, 事先要征得患者的同意, 询问患者对来访者的态度, 安排好患者将要扮演的角色。对来访者, 要说明患者的情况, 特别要介绍, 哪些话患者愿意听, 哪些话患者不愿听, 让客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以免见面后因言语不当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在客人到来时, 由家属引荐, 然后让患者主要负责接待。在谈话的过程中, 要引导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发现患者有言语不当之处, 要主动“圆场”, 而不要当面说穿。另一方面, 指导家属带领患者上街购物、郊游、串门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也应允许患者独自交友、外出。在每一次社交过程结束后, 应主动同患者交流感受, 善于发现患者微小的进步, 并加以鼓励, 在此基础上, 适时地指出不足。

以上几方面培养与训练, 无论是在医院、家庭和社区中都很适用。做好以上几点, 就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文文.对县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10 (8) :125-126.

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三

[关键词] 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实施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3-02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已达到自制力严重缺乏的程度,患者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的接触[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实现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在西方多个国家进行实践并得到了卓越的成效,患者参与治疗现已经成为高质量医疗护理的重要体现。虽然目前我国已出现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2],但是重型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针对这一现状,现根据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2名,女性72名;医生57名,护士65名,中专13名,大专29名,本科54名,硕士及以上26名,对象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1±4.12岁,工作时间在五年以下的有8名,工作在五至十年的有40名,工作在十年至二十年的有48名,工作在20-30年的有22名,工作在三十年以上的有4名。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2份,有效回收122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情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至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并由其如实填写。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设问题十六道,充权与患者参与治疗理解各一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六道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八道题,每道题设有三个选项,按1-3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重视程度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情况分析 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重视患者参与治疗,不过对于充权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态度方面,大部分医护人员均支持患者参与治疗,不过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方面来看,实施效果尚不够显著。

2.2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 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方面,患者参与度均不高,而且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其对于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

3 结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群体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关注日益上升,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国精神病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不仅会对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的负担。重性精神病主要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临床表现主要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幻觉、行为紊乱等,患者基本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3]。

传统治疗重性精神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康复性训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医疗护理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借鉴西方国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4],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查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虽然对患者参与治疗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在实施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诊断告知与药物使用决策方面。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明显低于其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的现状,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上述结果,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综上所述,精神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力度,加强日常的精神卫生知识宣讲,定期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舒卓,王涌,姚贵忠.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08):574-578.

[2] 苗爱妞,魏家泉.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海南医学,2012(14):140-142.

[3] 李青芸,黎文云,黄定萍,等.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参与护理的态度和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06):806-807.

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四

江西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救治协议书

为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我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免费救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江西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免费救治工作方案》精神,本着自愿的原则,监护人在为患者申请江西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免费救治住院治疗及门诊治疗的同时,与辖区县级协调办签署本协议。

1、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自愿接受辖区县级协调办组织的筛查、确诊及认定工作,同意由辖区县级协调办统一登记造册,建档管理,统筹安排患者接受住院和门诊定点治疗。

2、监护人应当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定期到定点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门诊免费药物治疗,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

3、对经定点医疗机构评估表明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患者,由监护人负责接回。

4、监护人负责对救治后的患者进行日间照料和康复训练的接送。

5、辖区县级协调办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

6、辖区县级协调办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设施、设备、诊疗行为、治疗程序及安全保护等事项进行检查。

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协议壹式贰份,辖区县级协调办、监护人双方各执壹份,有效期壹年,期满后自动解约。

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月日

现住址:市(地、州)区(县)街道(乡、镇)村 号

患方监护人签名(手印):与患者关系:

辖区县级协调办:盖章:

5.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总结 篇五

2013年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全年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但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的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如根据辖区居民健康调查和社区其它慢性病管理情况得知,我站重性精神病患者主要分布在金花园小区,约占99%,但是由于我站辖区内是城乡居民杂居地,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站医生一人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我站医生尽全力,目前对辖区名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其中3名重症患者纳入“686”项目管理,定期入户或电话随访通知他们免费领取药物,督促他们根据自身病情按时按量服药(10名患者病情平稳)。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所以我我站从自身做起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预防和康复意识。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六

筛查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列入今年中心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组,对乡内患者进行筛查,现将筛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我院首先召开项目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10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院院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院长负责制

我乡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较散,难以登记和管理,所以我们召开村医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对乡内患者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中心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所规定的任务。今年我乡目标任务为40人,完成任务 40人,完成率100%。

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七

关键词:精神病,重性,社区规范管理,家庭护理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 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 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动紊乱等, 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疾病。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所要面对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造成我国精神病患者增长呈上升趋势。可是目前人们对于精神病的预防和认知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 所以我国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县于2010年开展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项目, 为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家庭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文对文水县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文水县至2012年底共规范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 055例, 其中男483例, 女572例, 年龄<18岁70例, 18岁~59岁731例, ≥60岁25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75例, 初、高中363例, 大专及以上6例, 不详111例。家族史:有, 45例, 无, 1 010例。文水县重性精神病病种分布见表1。

2 方法

2.1 社区管理

在县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指导下, 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2.1.1 患者排查及确定

按人口居住地 (连续居住时间半年以上) 分乡镇按村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线索排查,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 必须掌握排查的目的、任务、要求, 统计报告方法。通过家属自报, 村委报告, 精神病收治医院反馈等渠道, 掌握各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对于排查出的疑似患者登记造册, 由汾阳市精协医院、吕梁市荣军医院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复核, 确诊患者登记建档。

2.1.2 随访评估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版) 进行随访、干预, 每次随访时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 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做好精神疾患的咨询指导, 如患者服药、预防疾病复发和知识, 性格锻炼以及恋爱婚姻、生育等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 客观、耐心地讲清道理, 让患者及家属能理解, 并接受健康指导, 以利于患者康复。

2.2 家庭护理

家庭治疗与护理在乡镇卫生院护士的指导下, 由家属来完成。家庭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患者可与家人团聚, 得到亲人的照顾, 享受着家庭的温暖。还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 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从而改善精神状况, 促进康复。

2.2.1 为患者及家属、乡村医生举办定期的专题讲座或系统培训, 帮助学习心理卫生知识, 并加强对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认识和了解, 配合医生做好治疗与家庭护理。向社会宣传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 要尊重患者, 争取社会上更多人的同情和谅解, 减少歧视, 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康复和早日融入社会。

2.2.2 根据病情特点、躯体情况及家庭生活条件等, 与患者家属及乡村医生共同制订患者的康复计划, 启发患者自觉遵守, 要求家属协助督促执行。让患者逐步适应生活, 锻炼自我生活能力,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料理家务, 增加患者对生活的兴趣, 分散病态思维, 促进劳动能力恢复。

2.2.3 服药督促:公开地、心平气和地与患者讨论服药的利弊, 让患者养成自觉服药的习惯, 同时家属要严加监督服药并保管好药品, 防止患者藏药或1次服用大量的抗精神药物而中毒。

2.2.4 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请家属将患者的反应记录下来, 以便复诊或随访时向医生介绍, 供医生合理用药。如患者睡眠是否增多?是否失眠?是否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大小便有何变化?患者是否感到心慌、胸闷, 是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口水是增多还是口干, 有无手抖, 站立是有无双腿发颤, 有无面部、四肢不自主运动。患者有无莫名的情绪低落, 少语少动, 兴趣减退, 甚至悲观厌世, 有无莫名的烦躁易怒。性功能有何变化?

2.2.5 精神病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危险行为, 护士要指导家属认识危险行为, 的各种表现, 如幻听:患者凭空听到有声音骂他或听到有人命令他做危险事情, 妄说有人加害自己, 从而纠结其中, 不能自拔, 情绪低落, 甚至悲观厌世。特别是精神症状消除以后, 面对升学、就业、婚姻等问题, 感觉走投无路, 选择轻生;药源性焦虑: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 伴心慌、出汗、恐惧等;极度兴奋:严重的思维紊乱、语言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 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时, 家属应陪伴在患者身边,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咨询医生做出对症处理, 并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药品等危险物品, 必要时送患者住院。

2.2.6 防止病情复发。病情复发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为了防止复发, 首先要求家属定期带患者来门诊复查, 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病情, 及时调整治疗药物, 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及时得到咨询, 解除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一般情况下, 应1个月复查1次, 如果有特殊情况, 可随时就诊。

要坚持药物维持治疗。据统计, 在复发者中, 自行停药者占54%~77%;维持治疗的患者, 复发率为40%, 而没有维持治疗的患者, 复发率高达80%。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 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

3 结果

2012年与2011年相比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由485例增加到1 055例;治疗效果:病情稳定221例、病情基本稳定749例、不稳定85例;痊愈56例、好转798例、无变化194例、加重7例, 显著好转率由33.66%提高到80.94%;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451例、间断服药319例、不服药285例, 服药依从性由25.97%提高到72.98%;危险行为:轻度滋事31例、肇事10例, 肇事肇祸由6.39%下降到3.98%。

4 讨论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 各种矛盾增多, 竞争压力加大, 重性精神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患病比例, 其在发病时, 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 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肇事的案例明显增多, 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 精神卫生问题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 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难题。目前, 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作为一项非传染性疾病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旨在建立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和康复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网络, 最终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在精神疾病的管理中, 要防治结合, 预防才是工作的目标, 要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教活动, 讲清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 及时疏导不良的心理因素, 灌输正确的解压方法, 及时发现早期症状, 及时治疗。同时要做好生活和安全护理, 对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要个别指导, 消除顾虑;对家属要给予心理和医学上的支持, 使其正确对待家中的患者, 配合护士保管药物、监督服药、观察副作用、主意危险行为, 让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情, 积极融入社会。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2010年来, 文水县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 打开了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的新局面, 2012年与2011年比较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由485例增加到1 055例, 显著好转率由33.66%提高到80.94%, 服药依从性由25.97%提高到72.98%, 肇事肇祸由6.39%下降到3.98%。

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篇八

蔡明亮惯用特定的语汇组织其电影结构,诸如封闭而破败的空间、断裂的时间感、禁忌议题、无序主体、狂乱的身体,以及日常事务的长串堆叠,使得其电影脱离了一般叙事规则,呈现出像实验电影般的样貌。一如暧昧的欲望始终成为他朦胧的陈述性背景,作为制定出“病态”、“异类”意识的重要过程,若说这个过程如同创伤记忆的描述或救赎,不如说是保留某种极端中的空白,得以让蔡明亮电影中的主体尽情渲泄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痛苦与疏离感。

弗洛伊德、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中的窥探、凝视、镜像、欲望、拟像、伊底帕斯情结等字眼被大量使用在蔡明亮的电影里,正彰显出蔡明亮电影除了日常性的描写,亦游走于非理性层次的划定,如同我们常谈论人、人类,好像他们有一致性,实际上,人类包括各个阶层,表面上相似,事实上却互不相干,有时甚至被遥不可及的距离分开……这种不和谐也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当相对于常态的“异”不间断地被强化,这种被放大的个体的不和谐便极为有力地联系到集体意识(或无意识),成功转换为现代社会样板里的缝隙、流动与暧昧不清,用来清楚对比现代主体的生成与转变。一如福柯在《古典时代疯狂史》里从麻风病谈一个监禁世界的疯狂现象,他所指不只是监禁的门坎,这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姿态,一直到今天,无疑仍是如此——秩序在过去有形可见的堡垒,现今已经变成了我们意识中的城堡。正是挑起这种无法调和的破裂,才能引领观者对世界进行质问;而蔡明亮的电影也试图作出这样的尝试。

但事实上,仅停留在非理性/理性间的相互诘问或精神探讨显然不足,主体身体、空间坐落在庞大的社会关系里,涉及其存在、认识方式。换言之,这些蔡明亮考察出来的社会关系的遗迹,是用一种赤裸裸的方式,拼凑出一座巨型组合体,一个涵括(电影与社会)思辨形成过程的数据库,以及一场永不停止也必将持续的探索过程,而这正是本文亟欲论述的重点,当蔡明亮电影里的主体每每展现异化、疏离的形象与破碎、反复的躯体时,它无声释放的究竟是寂寥主体的个别絮叨,还是现代性问题的集体征候。

拉康在著作《何谓图像》中指出,在感知层面及其与欲望的关系上,现实仅位于边缘,之中有一套驯服观者的模式在作用(结构的力量),透过象征系统,不同主体得以在模拟作用里充分显现(面具、他者、自我的复制),并揭示出再现屏幕的核心位置。这样的观点,补足了一般对主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理解,其更指出,人不仅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更是一种驱力性的存在。齐泽克清楚地分析,此种社会性存在与驱力性存在互为前提,欲望的特色是一种意向性的态度,而驱力则与欲望相反,它是主体所身陷其中的某种东西,是一种无头的力量,不断重复运动、顽强生存。同时,驱力涉及一种自我反身性的转折,如果欲望主体层次存在着选择,那么驱力的层次,选择的行为便被倒转为“使自己被选择”。

透过拉康的精神分析概念,衔接了先于个体而存在的语言文化机制,及无法被完全消弭的无意识。齐泽克重新弥合的意识形态批判,亦在某种程度上使主体亲历幻见,接受存在于己身内部的空白;而主体的分裂则标示了相对应的象征秩序的可能断裂或崩解,映证了拉康“真实的行动”与社会结构联系一起的可能性。由此理论的厘清,以下本文将透过符号秩序的创伤表现、欲望等概念,逐一讨论隐含的现代性问题。

二、病征的召唤与象征秩序的崩解

拉康区分出想象层、象征层、真实层三位一体概念,意即它存在转换的特性,但拉康并未保留弗洛伊德的性驱力概念,转而以“欲想”代替简单的性欲望,因而产生了复杂的结构转换;其间主体的意识、存在、欲望皆非内生,而是指向外部。在与索绪尔语言学的结合下,拉康指出,主体挫折正来自语言,来自以误识为基础的信任,以及最终发现他总是以他者为自我建构的起点。而这个朝向他者所建立的面貌,那在镜子前客体化的自我,必然与自己的欲望疏离,却满足了他者的欲望。从上述陈述中,揭开蔡明亮电影最显面易见对欲望的处理,例如《河流》里小康与其父在三温暖那场令人震惊的床戏,随即传递出主体面对缝号性秩序里建立的伦常时的难堪,亦显示出父子乱伦之“文化不可再现性”,或减抑阳具象征的绝对价值,揭露其象征符号层的破绽与欠缺,皆突显主体构建过程中不可分离的矛盾,主体不仅在昏暗空间里摸索欲望,成为被同性观影者想望的对象,在灯亮现实骤到的那一瞬间,经由外部结构所规划的秩序不仅摧毁主体,也在这场错置的场景中自体崩塌。

虽然象征秩序努力争取动态平衡,但在它的内核,在它的中央,存在着某些陌生的创伤性因素,它们不能被符号化,不能融入象征秩序——原质。而这个无法融入符号秩序、内心深处存在的创伤性因素,唯有幻象被设想允许主体与这一创伤性内核进行妥协的建构。于是蔡明亮在《洞》中置放衣着俗艳、扭腰摆臀、抛媚眼、嘟红唇的美美,在灯光闪烁与老歌中忘我演出,然而这个幻象客体以其诱人的呈现,却只能填补他者的短缺、空隙。就如齐泽克指称,幻象背后一无所有,幻象是一种建构,功能就是要隐藏这一空白,即他者中的短缺。进一步的,这个幻象空间更透过那个上下楼板间裂开的洞,强烈充斥整部影片。

《洞》所启动的窥视与欲望机制,犹如提供逃避的途径,让美美和小康另辟幻想空间,从自身的寂寞状态和瘟疫的焦虑中逃离。换句话说,他们所忽略和误读的,并非现实,而是幻觉在构建他们的现实,他们真实的社会行为。他们明明很清楚事物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幻觉是双重性的:它寄身于对幻觉的视而不见之中,这样的幻觉正在构建我们与现实之间的真实、有效的关系。正是透过幻象所构建的现实供给人们安逸、麻痹,现代性下精神主体开始与马克思的“异化”产生联结。

而象征秩序的创伤与崩解在蔡明亮的电影中,进一步透过物质身体的“病征”细微地蔓延到剧情的旁枝末节。透过拉康所说的,欲望是转喻,病症是隐喻,使得在《河流》中扮演浮尸的小康,在历经脏污恶臭的河水与一场异性恋“直”性爱的努力后,让小康“歪”了脖子。自此,小康酸痛歪斜的脖子随着异常漏水的程度愈发严重,这个莫名的病征让小康丧失自主能力,他的父母开始带着他求神问卜、寻访中/西/密医,更在无法可施之际求助灵学大师。在这诸多场景中,小康曾痛苦撞墙、颓丧无语,在最后一幕打开落地窗看向窗台外的天空。这些看似常人可理解的情绪描写,却微妙地让观者不觉联想到同性恋,甚至有些父母问神求医,剧里现实隐秘的雷同,很难不让人触目惊心。

nlc202309090039

那场父子乱伦揭示的病征与《俄底甫斯王》情节亦有某种程度的雷同,根据历史研究,雅典在《俄底甫斯王》一剧演出前不久发生过一次致命的瘟疫。因此,从底比斯的瘟疫开始,俄王为了拯救城邦采取了一连串的行动,结果在调查中发现预言已经完成,自己果然犯了人世最严重的罪行。从这个有趣的历史根据,引出了下一部《洞》的征状。

《洞》中的病征从一场距离公元2000年剩7天的莫名瘟疫开展,这场迅速扩张的疫情使得当局采取断水措施,新闻里播送国际卫生组织的再三叮咛,人们被迫隔离,全区消毒,而法国病毒专家解说的“台湾热”细菌即使以滚水煮沸几个小时也不能杀死;于是空荡的街道、市场只有小康与小猫咪咪寂寥对话,人与人的距离瞬间被无限放大。这个病症显现在身体的具体症候为怕光,初期像感冒,会疯狂似的狂叫,如蟑螂般爬行躲进洞里等,这种将身体与动物性趋同的联结,几乎可拉到超现实主义所否斥的崇高视觉地位时期,当时超现实主义除由布勒东引领追求的崇高壮丽外,另一则是由巴塔耶主导的《文件》所展现的去崇高美、污秽、血腥为论述的美学。此时期对身体的观点,恰与蔡明亮处理电影的手法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在《洞》一开始出现的黑画面、新闻片段中念诵的声音,令人直接联想到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各种抵制视觉中心主义的实验性影片,如自动性书写概念,声称有一种新的知识、真理或艺术会从混乱、无意识、非理性及梦境中产生,此外其宣言“结合意识与潜意识的精神领域”更显然是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而精神分析处理的就是意识的理想化和意识的误识。

从身体动物性上,可以看到巴塔耶使用“变异”指涉同时具有进化与退化的两极意义,它清楚标示神圣与污秽同时并存的矛盾、混乱的逻辑法则。这个两极意义在美美罹患怪病时清楚展现,美美开始畏寒、呼吸沉重,此时床也淹水了,在一边啜泣中,美美一边咳嗽、跌跤,在水中爬行,开始狂乱躲进卫生纸堆中,这个退化性的动物般怪病指向主体的被异质化。然而就在经历这场怪病后,那个因洞透出的光束促使美美挣扎爬出卫生纸堆,接住了小康从洞里递来的那杯水一饮而尽,仿佛有神效似的,美美接受了上方来的救助,经由洞口被接往楼上。一如《河流》结尾前小康拉开窗帘迎面而来的光线,神圣地许了他一个可能的未来光明。

顺着巴塔耶“解构”式的思维,指出两种并存社会型态来看,一是同构型社会,此社会是个生产的社会,每一要素均与其他要素相关,并卷入紧凑的生产链条形成的功能性环节,但主体是缺乏自主性和自为性的,这也就是他所称的普遍经济原则。另一是异质性社会,它对应于非逻辑性的混乱。因此,它包含神圣性的禁忌、未知物,包含身体的排泄物、色情、梦、情感、无意识、暴力与残酷,异质的主体是被情感、无意识与盲目的自主力量所支配,但他们享有自身的主权。那么这段仿若神迹、或像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绘画中光的指引,显示蔡明亮电影里所刻意营造,面对象征秩序崩解时韵扳身面商,抑或该说那个普遍经济原则下的现代社会愿就与异质社会并存,却一直被忽略或排拒。

三、命名与寓言:生命的出口与流向

在《洞》与《河流》这两部电影的命名上,具有一种与生命联系的神秘性,此生命与死亡驱力联结无法割离。首先,人类社会对洞的理解,跳脱不了深的、黑暗的、未知的、子宫的(艺术上)、宇宙的(如黑洞)等概念。跳过与生命直接联结的子宫寓意,根据对黑洞的研究,黑洞之所以形成,是宇宙里那些永远只在黑洞边界上徘徊的光线在空间——时间里的路径所形成,如果这些光线被黑洞吞没,那它们就不可能在黑洞的边界上待过。而另一个观看方法是,黑洞边界,正像一个影子的边缘。如果你看到在远距离上的一个光源(譬如太阳)投下的影子,就能明白边缘上的光线不会互相靠近。换句话说,黑洞中那个空间——时间的区域,因为那儿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从该处逃逸出来。有趣的是,在《洞》一片中那个穿透上下楼层的“洞”与科学意义上的黑洞有着伺异关系,光源的穿射在上下楼层间形成各自独立的空间——时间区域,隔出小康与美美相互欲望的张力,仿佛一切都无力从此区域逃逸,但是,最终那个欲望的黑洞被情感牲超越了,就像蔡明亮对生命的最终批注。而《河流》则可以是生命与死亡两者的泉源,意味着喜悦、疾病和衰败。当河流的流向导引出冲刷与堆积两种可能,如同具备了生命与死亡的双重性。

诚然,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但齐泽克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生理性的死亡,一次是符号性的死亡。他将这两种死亡与拉康的“幻象”概念联系一起,以揭穿人心内在的隐秘。因此,无论是《河流》中的小康或《洞》里的美美,蔡明亮电影展现出在符号性的死亡后接近真实层的莫大期望。换句话说,依据理性与秩序建构的现代社会,实际上却暗藏着各种有关生命真实的非理性的浪潮,《洞》与《河流》透过一种极端化的“异常”表现,呈现出主体面对现代生活的无力与窘态,及主体性的崩溃。

进一步的,命名的神秘性揭开的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生命寓言。蔡明亮并不赞颂生命的耽溺或美好,亦不陈述死亡的可怕,那么他究竟要说些什么?或许就是一种生命无力的循环,就像齐泽克所说:如果欲望“本身”是歇斯底里的,那么驱力“本身”就是倒错的。这两者都陷于封闭的致命循环,在此循环中,两者都可视为对对方的反应。在历经不管是歪颈或似蟑螂的怪病的击溃后,主体歇斯底里地否认原初的依恋,并开始质疑自己的位置,在不断的追寻中反复、进退,就像那不断出现在影像中的手扶梯、楼梯、电梯、长廊、巷弄,却从来没有清楚的路标,可堪倾吐出方向。

如果人类有一种共同的联系,或许可借由荣格所称潜意识就像地球来看。有一层层的东西,包含人类过去所有的经验,一个人除了本身记得的事以外,所有的人还共有一种集体的潜意识,其中有人类共有的资料。荣格认为某些符号无数次重复代表着典型的人类观念,他用它们来证明他的观点——尽管人生活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关联。蔡明亮电影中莫名病征对生命的威胁,就像是人人颂扬的世界化并没有组合成一个永恒而全体性的世界,让每个人在这广大稳定的温情世界里找到庇护。这个命名的意义指向生命的神秘与不可预知处,而其现代寓言暴露的就像浮尸在“真实”与“虚假”间冗长的修正、调整的社会化过程,若真如此,那么现代社会对主体或隐或显的影响则要从现代性问题解析。

nlc202309090039

四、与现代性的对话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拉康增添三位一体外的第四层:征状。拉康认为此概念系来自马克思对商品世界的分析。而齐泽克针对此议题作出对比,他指出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同宗同源关系。而此概念依靠的是检验某些裂缝、非对称和“病理性”的失衡,其目的不在指出这些普遍原则的“不完美性”,而是将它应用于创构性时刻。就像蔡明亮的电影所指出的病态、怪异、人际间隙,展现此“征状层”的力量,它陈述了具悖论性质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论述的商品拜物教如同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人的异化、物化及精神状态就在我们有效的社会行为中。

那有效性的社会即象征秩序建构的普遍经济原则下的社会,其间的现代性问题亦体现在各个层面:生态、空间、时间、生活型态甚至人的精神状态。而现代生活最深层的问题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压力、传统习惯、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面前保持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要求。此生活形态使得主体不得不以自我消隐的方式生存,从齐美尔的观点来看,这种自我消隐不仅是冷漠,它更常出现同情、厌恶、憎恨等多样在生活中出现的等级状态。而此类精神、身体的个体化转变则与城市中的活动相关,若与小乡镇对比就会明确而清晰;正是城市中精细的分工的割裂,使得主体形式被转换为一种纯粹的物质形式,个体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于是,那些在蔡明亮电影中自我消隐的角色在城市里漫游,却展现出更多不同程度的情绪。

虽然这样的情景在现代社会中处处可见,但在蔡明亮的电影里则以激烈、惨淡的方式呈现,例如《河流》与《洞》里无处不在的涓滴、渗透、狂泄的水,在天花板、壁纸、地板、水盆、水槽、浴室、马桶里,漫流在心力交瘁、情绪崩溃的小康的母亲头顶,浇灌在寂寞无助、病态恋物的美美外围,它无疑投射出一个现代秩序崩坍、父权家庭解体与欲望横流的世代。

相对于无处不在的水,蔡明亮电影另外展现了一种封闭空间的疏离感。在理性社会规律的分类、分化概念下,所有现代空间被精准地计算出尺寸、坐落处,仿佛一切都在秩序的轨道上,索雅却指出有一种正在形成、隐藏在现代性内部深刻静“空间困境”,全球到地方空间组织的重构,为的是满足处于危机中的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如开掘超额利润的各种新机遇,寻求维持社会控制的新方式,刺激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这种发展不知不觉地加剧了空间化,却为主体所误识,忽略这种无止境的划分所创造的差异世界。因此,蔡明亮电影从简陋、狭小的场景开展,在透明澡间、三温暖、客厅、房间、厨房、旧市场、杂货店、厕所,凸显一个现代城市里存在的破败、杂乱的无序空间,一个繁华光鲜表象下的另一种真实面貌。

除却那些“异”于常态的部分,蔡明亮电影亦擅长描绘一种日常的机械性,以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回到主体真实的生命体验。列斐伏尔指陈的日常生活不只是被异化的单调乏味的日常性,还指向被异化的生活,因而他区分“日常生活”与“日常性”,用以分别前现代与现代社会。他指出,我们正是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中进入到与外在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辩证关系的,也正是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各种欲望和潜力才得以发展起来。而这个“日常性”在《洞》与《河流》里借由各种形式与身体样貌构建出一个类似机械般重复、单调而具开放性的现代社会,用以突显人的欲望、病征与生命。

蔡明亮电影中的“日常性”如何被展现,可见诸《河流》中那些对家庭生活的描写。他们仅仅靠着肢体的动作,虚应故事地“履行”家庭诸如饮食、休憩、对话等等功能,而剧中人周遭的环境被简化到只剩下基本生活所需的对象——包括桌椅、床具、冰箱、浴缸、马桶,以及一些无法归类的小东西——以至于看不出这些人物的思想甚或“主体性”,遑论他们进行实质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洞》一片亦采用同样的手法,那些琐碎又片段的细节无时不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其强烈的反讽性使得观众焦躁难安。

于是,居住者会发现自己身处模棱两可之中,就如齐格蒙·鲍曼所称的具有一种无限的、不确定的存在状态。这个没有终点的自我构建过程唯一可见的是身体,人们消耗的食品、饮料、药物及接触的化妆品、服饰等,被强加入生活规则中,使身体强健或苗条。这些被强加的生活经验及准则变成取代过去工厂、学校、军营等强制性机构的一种更全面性的规训。确切地说,启蒙与现代性的解放、自由却带来更多不确定,人们需要不断借由它物来得到保证,建立身份;换言之,现代性的幻象正是建构于无所不在的商品、消费世界之上,以此幻象满足了他者的空缺。

而这种社会现实与影像的对话,就是蔡明亮电影里亟欲传递的现代性与主体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本雅明的“辩证意象”所指出的异化的征候,它揭示出资本主义衰败与救赎的独特关系。

五、结语

回到精神分析学说,“症状”具有某种意义,并与病人的“经历”有关。例如畏惧症与焦虑就具有一致性,当成人学会悬搁原欲与运用它,那么就不会转变成焦虑了。又如弗洛伊德在1914年《无意识》一文中所述,虽然无意识记忆可以通过物体而呈现自身,这种能力多半停留在隐而未动的状态。只要此记忆无法吸引意识的注意力,就会只能够以“潜在影像”存在。若要成为意识,成为事物表象,此记忆必须采取知觉的形式。而蔡明亮电影同时运用了两种技巧,一是将意识彻底化为知觉形式,那些由影像衍生出的观看、听觉、抚弄与无味,强烈标示主体生存之姿;一是将主体的现代经历具体化为征候,展现在命名、病症、欲望,并与其在现代社会下的失衡私密对话。

此针对现代主体漂流无根的辩证并不完全停留在“穿越幻见”上,蔡明亮显然不急于解决这种矛盾关系,如《河流》乱伦的父子在事发后,依然维持平和的相处,回到居住的临时旅馆,小康在天光鸟啾中还是歪着脖子;而《洞》里的小康与美美从洞中接触后,男白女红地在葛兰的《不管你是谁》歌声中翩然起舞,而后消失在一片黑画面中。这就像齐泽克所强调,就算穿越根本幻见,都还会有某种不由幻见支撑的欲望存在,而这种欲望就是分析者的欲望——不是想要变成分析者的欲望,而是契合于分析者主体位置的欲望。这也是拉康提出的主体本身的悖论,主体在客观化的语言中被深刻地异化,但当主体进行文化工作,却常在虚假的误识里忘却主观性,包括其存在、死亡及生存的个别意义。因而这个从笛卡尔以来的主体问题,正是它依赖着一种普遍性以支持主体自身的缺陷。

换言之,主体异化、疏离的形象,及其茬蔡明亮书写里破碎、不断往返的躯体,那些非“理所当然”即能接受的观看逻辑,恰恰指出“异”与“常”的现代社会正是其一体两面,必须依赖着彼此而存在。因而,蔡明亮不仅痛快地展演出象征秩序的创伤性,在处理现代性的集体征候中谈述负面风险也保留正面可能,一如蔡明亮认为他想深层地指出人们的不快乐,但却留下答案的开放性,也像俄底甫斯王在剧终时说的那段话:“你们的悲伤只为了自己,不及别人;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了城邦,为了自己,也为了你们大家。”

9.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 篇九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11-13 发表评论>>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有: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组织,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1.1.2卫生行政部门 1.1.2.1卫生部

负责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

(1)制订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建设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2)加强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逐步扩展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范围,开展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3)组织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师资培训。(4)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督导、绩效考核、评价。(5)建立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1.1.2.2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

(1)制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工作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2)设立省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承担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

(3)组织开展地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4)负责全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5)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建立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维持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1.1.2.3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1)制订本区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2)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安排、组建由区域内的地市级及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下同)与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诊疗、双向转诊、社区/乡镇管理和康复工作。

(3)设立地市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以下简称地市级精防机构),承担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

(4)组织开展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专业和管理的师资培训。

(5)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6)维持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1.1.2.4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1)制订本区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2)负责与有关部门协调,促进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和网络。(3)设立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以下简称县级精防机构),承担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

(4)组织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5)负责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6)维持区域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1.1.3 医疗机构

1.1.3.1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1)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承担: A.门诊诊疗和急诊住院治疗服务。

B.对初诊严重患者、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城建城管监察等部门转送的急诊患者、司法部门送诊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急诊患者等提供诊疗服务。

C.根据知情同意(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原则,向辖区内县级精防机构提供出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

D.按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建立至少由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或复核诊断;定期派员到社区(乡镇)检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状况和处理社区管理的疑难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

E.组建应急医疗处置组,承担所在地市的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设立应急医疗处置专用电话。F.派出专业人员协助精防机构工作。

根据情况,疑难病症患者的诊疗可以由省级及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担。(2)县级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承担: A.门诊诊疗、患者应急状况处置和患者慢性住院治疗服务。

B.对初诊普通患者、由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慢性患者等提供诊疗服务。

C.根据知情同意(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原则,向辖区内县级精防机构提供出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情况。

D.按所在地市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建立至少由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治疗组,对精神疾病防治责任区域内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或诊断复核;定期派员到社区(乡镇)检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状况和处理社区管理的疑难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展患者个案管理。

E.派出专业人员协助精防机构工作。

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县,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以患者急诊住院治疗服务为主。1.1.3.2基层医疗机构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A.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B.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C.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E.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工作,指导监护人落实对患者的护理、康复措施。(3)乡镇卫生院主要职责:

A.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B.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C.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D.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4)村卫生室主要职责:

A.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

B.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C.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D.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1.1.3.3其他医疗机构

对就诊者中疑似重性精神疾病、但未经精神科执业医师确诊者,转诊到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确诊,或联络会诊。

向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确诊的、病情严重的患者。

1.1.4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1.4.1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1号)提出的“各市(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要求,地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简称“精防机构”)。

地市级及以上精防机构应设在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专科医院中;无精神专科医院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管理责任,并应同时委托一所政府举办的设精神科的综合医院承担技术责任。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在政府举办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县级精防机构。

(1)国家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A.协助卫生部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全国性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起草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专项经费监督检查。

B.指导下级精防机构工作;开展技术督导和质量评估;定期调查、统计、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工作报表。

C.承担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省级师资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D.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宣传。E.承担卫生部交办的任务。(2)省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A.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专项经费监督检查。

B.指导地市级、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定期调查、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工作报表。

C.承担地市级、县级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D.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宣传。E.承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3)地市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A.协助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起草相关工作要求、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B.对辖区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提供支持。

C.指导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工作报表。

D.承担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专业和管理的师资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E.承担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4)县级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A.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B.组织诊断或者复核诊断基层医疗机构筛查上报的疑似患者。

C.登记录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将患者纳入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对象,通知患者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开展管理。

D.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制定社区/乡镇管理工作方案,开展工作效果评估;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成工作报表。

E.承担社区卫生和乡村卫生等基层医疗机构、街道和乡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F.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1.1.4.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主要职责是:

A.承担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

B.参与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C.参与本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与维护。1.2人员及保障条件 1.2.1人员

1.2.1.1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根据所在地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工作要求和承担的任务,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专业护士专职或者兼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人员稳定。从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每月应当有一定比例时间参加临床诊疗工作,以保持其临床诊疗能力和知识得到不断更新。

1.2.1.2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机构

精防机构应根据工作量,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专业护士以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专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

精防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1.2.1.3基层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根据本辖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确定适当人数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专职或者兼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乡镇)防治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采取措施,保持从事精神疾病社区(乡镇)防治医师或者护士(以下简称“精防医师”、“精防护士”)人员稳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1.2.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其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中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以及工作量,确定适当数量、业务能力强的相应专业人员专职工作。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能力,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考试。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持人员稳定,提高工作能力。1.2.2保障条件

上一篇:肯定自己读后感下一篇:狐狸救人的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