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的龚自珍(共5篇)
1.己亥杂诗龚自珍改写 篇一
日落西斜,我驾着马车,离开了京都。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旁人惋惜的眼神,疑惑的眼神,诧异的眼神,还有憎恨的眼神……但这些都无法动摇我,我已经决定要离开这个世俗的,污秽的地方。我本以为只要做了官,就可以保护国家,保护人民,但现实的堕落实在令我忍无可忍。马鞭轻轻一挥,浩浩荡荡的离愁也随着太阳落了下去。不知道走了多久,我感觉仿佛身在天涯。我辞了官,回到家乡,有的人说我傻,有官不当,非要回家乡吃苦,但我只是笑了笑,我说我不过是一朵从枝头上凋零的花,看起来与其他花再无瓜葛,其实我是钻到了土里,等到春天来临,培育下一代。我决定到书院里执教,教育我的学生要爱国、爱民,我不会告诉他们爱国就是当官,更不会告诉他们忠诚就是顺从君主。我会用我的花瓣、花蕊去哺育、滋润这些花苞。
2.己亥杂诗龚自珍改写 篇二
斜阳,荒原,荒草,野花。
夕阳的方向,奔来两匹快马,他们顺着光照朝着远方飞驰,朝着遥远的地方。马上的行客,正是那辞官离去的大元,他愁容满面,背对京城,连头也不回得就朝着光照的尽头飞驰了过去。过去时,野花的突兀不再,成为了风中的`荒草一片,而花瓣却像蝴蝶,轻盈的落在地上,守护着下一个花季。而大元也在为花季守护。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二 篇三
《已亥杂诗 2》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整体赏析
《己亥杂诗》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
4.己亥杂诗其五的龚自珍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展示课件1并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二、揭示学习目标:(教师口述)(2分钟)
三、指导自学:(10分钟)
1、教师帮助学生解诗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2、展示课件2、3,作者简介及欣赏图片。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3、展示课件4,学生朗读这首诗。
A.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3).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B.师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C.学生再读整首诗。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
四、点拨、交流与探究(展示课件5、6、7、8、9、10、11、12)(15分钟)
1、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
2、理解赏析诗句(1).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2).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4、小结归纳本诗的主题。(1)、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2)、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3)、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五、当堂训练(展示课件13)(7分钟)
1、本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各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与默写本诗。
六、课后小结(展示课件14)(2分钟)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展示课件15)(1分钟)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展示课件16)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5.龚自珍《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五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