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2024-09-30

新闻专业复习资料(共8篇)

1.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篇一

报考考研的同学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了,时间对于考生来说真的特别的珍贵,今年报考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同学也是特别着急,除了等待考研大纲之外,就是对于传播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上了,大家都知道一本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对考生来说就是宝物,那么在这里凤凰苏大老师给考生关于复习方法上给一些建议:

很多同学都选择用“2014苏州大学61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复习精编”这本复习资料,那这本书里头有多少专业知识点呢?可以看得出来这本书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强都有一个很明确的计划,等于说题考生归纳知识点,给考生一个更快的复习方式,专业课复习一般分为基础、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通常,4月至7月是基础复习阶段,此阶段考生要认真阅读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方面的著作,

备考资料

在此期间,考生要对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体系有一定了解,大致了解该学科涵盖的内容;要掌握好参考书的阅读方法和整理笔记的方法,以及往年试题的使用方法。而笔记和往年试题都在这本复习精编中有呈现。如何使用好这本书呢?考生要先通读目录,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再去深入研读;然后建立知识框架,否则越看越多就容易遗忘,最好能在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除了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就是加强训练了,当然离不开真题的演练,用的最多的一本就是“2014苏大61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模拟五套卷与解析”,这本书可以说是将往年的考研真题结合新的预测题进行轮番演练,可以说从题海战中算是比较实用的一本习题真集,在使用这本书的同时,考生也要学会分析往年试题,做好总结。比如近年苏州大学的试卷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参考书中知识点的考查,二是对与传媒相关的重要事件的考查,三是对新闻写作的考查。根据试卷的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尽量把参考书中的知识点记牢、记全,以应对像名词解释或简答这种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另一方面,要适当关注当前与传媒或文化相关的重大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这样在遇到论述题时,考生便能做到有话可说,而不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最后,很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写作练习。

2.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篇二

1 新闻资料数据库的认识以及思考

当代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前提下, 新闻信息咨询服务部已经可以高效率、专业性的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藏功能了。并有称之为新闻资料库、佰科书库、史料库和情报库成为新闻资料数据库的信息来源。刘等对新闻资料数据库提出了以下五种说法:良好新闻资料数据库必须要尽早建立;现有的报纸需要与历史报纸一起建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剪报以及简报的资料的建库也是刻不容缓;期刊建库更是是新闻资料数据库非常重要的内容;新闻图片的建库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以上为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发展要求, 而周海旭同样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下我过现行的新闻资料数据库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包括一些解决的方案,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以新华社为主题的全国各大报社纷纷实行了改革以及对网络新闻的发展应用, 他提出现行的新闻资料数据库所面临的问题为:总体上发展不平衡:全中国的新闻单位的新闻资料数据库建设很不平衡。从发展现状看, 首都各大报刊如新华社、人民日报起点以及运作速度高, 快;而各个地方网站则起点比较的低, 发展的缓慢;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资料分类的问题突出, 管理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 从而会直接影响资料新闻的交流沟通, 很难或者是根本没办法实现馆与馆之间的的资料交换问题。同时周等也提出此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大全国新闻资料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素质的培养, 很大意义上的程度上, 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所在单位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优劣, 所以, 各大报刊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新闻资料部门之间都应该加强各个资料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数据库建设实现联台以及联合开发局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网络的引用率, 最大可能的使没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掌握过硬的IT知识及技能。

2 我国新闻网站在近20年来的发展

2.1 新闻网站所具有的传统优势

张宾等提出新闻网站所具有的传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编辑的力量仍是最大的决定因素:作者在文中举出了一个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文章, 同时提出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但很重要的现象, The Drudge Report保持上世纪9O年代的版面未动达到了十四年之久, 14年来几乎没有任何改版, 虽然网络已经兴起了将近20年的时间;风格简约化是新闻网站制胜利器:文章同样是提出The Drudge Report的例子, 虽然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进步, 时代在进步, 全球人类可以无限的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 人类的生活也因为网络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 信息的海量化, 以及快速更替化, 给人们筛选信息提供了很大的可能, 同时给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提供了更大的, 更高层次的要求, 而The Drudge Report网站则就是抓住这一个关键的因素, 风格简约化的同时提供了海量化的信息, 海量化的信息的同时, 信息给出连接, 信息可以作为信息的来源从新导出新的信息。

2.2 新闻网站的快速崛起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网络新闻使用率达90%, 用户达到4.06亿人, 网络新闻使用率相比较于2009年12月增加了11.1个百分点, 在全球网络新闻利用率中跃居世界第一位。

3 网络时代前提下新闻资料数据库与新闻网站的对比

传统新闻资料部门提供的信息具有简一性、滞后性而新闻网站时效性强, 信息量大, 信息面广, 而且网站的信息是动态性的, 随时更新的;新闻资料数据库的新闻资料有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而而新闻网站内容庞杂, 信息巨大, 读者没有时间和能力完全浏览并找到很精确的方式;新闻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在INTERNET中, 但是却不能长期的存储, 但是新闻资料数据库却可以长期得保存, 新闻资料数据库的优势便在于次;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安全性较高而新闻网站的安全性很难保证。

总之, 网络时代前提下新闻资料数据库与新闻网站同样各自存在着自己方面的优势, 信息的传播不仅仅是要靠信息量的堆叠, 更要有可靠性, 保障性作为前提。因此两者之间可以实现一个完美的结合。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人类在进步, 时代在进步, 全球人类可以无限的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 人类的生活也因为网络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新闻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新闻技术的发展迅速的崛起, 更是新闻界的一大改革。本文对新闻资料数据库和新闻网站分别加以分析后, 对两者从新进行比较, 分析并提出作者自身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资料数据库,新闻网站

参考文献

[1]王益.网络时代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与新闻网站之比较[J].信息管理与信息学, 2010 (6) :40-42.

[2]邢军.浅谈如何构建新闻网站技术平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3:89-89.

[3]张滨.新闻网站的传统优势——以美国新闻聚合网站The Drudge Report为例[J].活力, 2012, 8:164-164.

[4]陈伟, 刘婕.地方新闻网站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当代电视, 2012, 2:72-73.

[5]黄家庚.新闻网站的属地化实践[J].网络传播, 2012, 3:34-35.

[6]刘厚田.关于新闻资料数据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情报论坛, 2007, 3:66-68.

[7]赵李坚.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 7 (3) :138-140.

[8]陈蔚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运用[J].当代传播, 2002, 2:59-60.

3.探析新闻采编中新闻资料作用 篇三

关键字:新闻采编;新闻资料;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资料服务是一项劳动分工,但以往重视力度不够,做好此项工作除需具备新闻学识根底外,也需以其的琐碎性和繁重性有所认识,进而投入无限热情及耐心。故对新闻资料工作如何正确认识,以提高新闻宣传工作和采编工作水平。本次研究就新闻材料在目前信息时代下在新闻采编中的作用展开分析,旨在明确创新发展模式,更好的为新闻事业服务。

1.新闻资料特性概括

1.1动态新闻此种新闻类型直接来源于事件,在新闻报道中作用显著,是新闻资料的重要来源,指具体的、可反映在进程中的事件、情况和数据。对所获信息的一手资料,即事件、背景、数据等待进行综合分析,为动态新闻编辑基础。

1.2静态新闻其以突出新闻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重点,是新闻资料基本属性,从静态的、客观的视角对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反映。静态资料有较广泛的分布范围,通常情况下,其具较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客观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可持续不断地反映,有较强持续性,但其也具白身不足,如相对滞后,更新较慢。静态资料可对过去史实进行挖掘,以系统的比较分析与现实情况的内在联系,静态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对新闻价值衡量的关键。另外,静态资料指标性作用也较明确,挖掘新闻资料,可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信息,如目前各地多家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

1.3动态和静态新闻资料相关性分析动态和静脉新闻资料问关系,具较强的辩证统一性,

二者在实际工作中常可相互转化。目前新闻资料的静态性和动态性,及多元化特征均在完善新闻资料工作的同时,提出不同的要坟,特别是信息时问,多元化的新闻资料工作为新闻采编的重要环节。

2.新闻资料在新闻采编中价值

2.1提供新闻采编依据采编工作除单纯收集和发布信息外,还在于对多方信息和资源资料整合,使新闻报道的价值含量和真实性提高,进而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在读者在引发强烈共鸣,促进深化讨论,可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新闻资料工作是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结合,故要提供给新闻采编辑依据和借鉴内容,需注意新闻资料的积累,有效协调动态与静态,收藏资料的可观并不能保障新闻资料工作开展的质量,而在于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利用。新闻资料总结过去的报道和事件,以史为监测,可提供给当前新闻采编最佳的借鉴。不同方式和目的下应用新闻资料,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作用也存有差异。

2.2新闻采编在新闻资料工作中的重要性新闻资料的分类、收集、整合、加工、保管等为新闻资料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新闻采编中,新闻资料提供了重要背景和线索,特别是关联历史事件的报道,需找出以往新闻资料参考,参照以往同类型报道,对当时事件发生、发展、转归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深入分析当下事件。新闻资料可对当下采编工作中所遇到的不足进行补充,增加所报道知识的厚度,使读者兴趣提高,进而增强新闻价值。若一篇新闻报道仅为单纯消息和事件的通报,缺乏知识性的资料阐述和背景资料,较难对事件的起因、背景、经过及其它相关联的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另外,一定程度上,新闻资料对新闻的时效性和深度产生着影响,并直接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国新闻资料工作目前与国外还有差距存在,尚存在不足之处,故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新闻采编辑中新闻资料工作为必要环节,对新闻事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新闻资料工作在信息时代下的特点

3.1数据库作用传统的新闻资料工作在当前信息时代下,较难满足新闻采编工作高时效性、高效率、多元化的需求,故实现新闻资料数据库信息化是新闻资料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设数据库需汇集和管理资料,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统计新闻稿件需计算机和手工共同完成,入库时新闻原稿需注意保持,稿件的刊发情况可在数据库中体现。新闻资料工作信息化进程中,数据库入库环节为关建的一步,也为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需加强入库时的慎密性和严谨性,避免失误。另外,还需优化数据库检索,入库收集稿件资料,可为后期查询提供方便,利于相关新闻资料的准确、全面查询,且使人力物力投放大大缩减,新闻采编效率大幅提升。另外,数据库除可对新闻文档资料收集外,还可收集整理视频、图片、声音,故可随检索和检查资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善,也为采编工作提供了便利,可通过检索新闻发布日期、记者姓名、关键字及稿件题目,即可获得新闻资料,使采编人员查阅资料的难度缩短,且结果更为清晰明确,利于分类。

3.2数字化资料管理及资料资源汇总数字化操作流程是从新闻图片、稿件、音频、视频、数据等内容中综合而成的系统,综合各个数字资料部门的终端,是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和收集,为实现数字化新闻采编奠定了基础,为新闻资料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此外,分门别类整合资料资源,使新闻采编工作更具知识性和完整性。

结语: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资料工作提供了全方面、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服务,除是采编的必要环节,也为采编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借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及数字化管理在新闻资料工作中的应用,可为采编工作提供便利,在增强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创造实现采编工作信息化的条件,进而推动新闻事业快速、高效发展本文从新闻资料特性、价值、信息时代下的特点展开探讨,对上述内容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1] 王泽文、樊红,创新趋势下的新闻资料工作[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2期

[2] 王佳敏,信息时代新闻媒体资料工作模式构想[J].甘肃科技;2011年18期

[3] 董杰峰,试论新闻资料工作的“作为”与“地位”[J].新闻世界;2012年12期

4.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篇四

一、简介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南京大学新闻专修科,后因遇国家暂时困难而停办。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南京大学新闻专业。1992年10月正式建系,2003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撤系建院,首任院长为方延明教授,著名新闻教育家方汉奇教授应聘出任名誉院长。

新闻传播学院下设三个系,包括新闻学系、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和广告与传播学系。此外还下设一个中心与四个研究所(网络传播研究中心、政府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所、大众传播研究所和国际传媒研究所)。目前教职工总数42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在职正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在校学生近数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0余人。

新闻传播学院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传播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新闻实务和新闻文化研究、党报主流媒体研究、网络传播研究、传媒经营管理研究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相结合,多年来,为中国新闻媒介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皆备的新闻人才。

二、新闻学专业研究方向

1、新闻理论

2、新闻业务

3、广播电视新闻

4、政府新闻学

5、媒介经济

三、新闻学专业考研初试科目1、622新闻传播史论2、946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

四、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自主命题初试复习参考书

1、新闻传播理论部分考察

(1)《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新闻文史部分考察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3)《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新闻实务操作部分考察(写作)

(1)《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2)《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五、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复习资料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知识重点梳理版】98页纸

(2)《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知识重点梳理版】80页纸

2、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考研复习资料

(1)《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考研复习笔记 38元【强化记忆版】52页纸

(2)《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考研复习笔记 35元【强化训练版】63页纸

(3)南大《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和评论写作)复习笔记 40元【综合训练版】 37页纸

(4)《大学语文》考研复习笔记 35元【综合训练版】59页纸

六、新闻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复习纲要指南)

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1994年—2012年)105元、147页纸

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1997年—2012年)105元、117页纸

3、《2013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金牌模拟5套卷》 40 元【高分预测版】(第三轮复习专用,11月份)

以上资料同学可以根据自己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订购,不建议全部购买。同学选择好目标资料后与我们联系,我们为您即时准备好资料,随时预约地点等您前来取货或者随时给您快递发货。祝您花开满园、硕果累累!

编辑团队:

原南大新闻本科生、现人大新闻硕士生

南大在读硕士生(保送)

南京师大硕士生

南京师大博士生(本硕博)

南京理工、河海大学传播学在读研究生学长

资深新闻专业导师作为本编辑中心顾问

有问题咨询请Q我们,QQ425937185。

本QQ咨询平台是以上诸位学长轮流执勤在线交流,同学在报考、复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与我们交流沟通。

翠屏考研工作室新闻传播学专业编辑部

2012

5.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篇五

我是2012年成功考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学术硕士的考生,初试成绩369分,第二名。出成绩之后,我在网上迅速结识了今年同样杀进复试的同仁们,我了解到,我是今年进复试的已知的唯一一个应届生,他们大多数是二战、甚至有三战者;我也是用时最少的一个人,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拿到了复旦的通行证。我不认为自己有多聪明,相反,我只是普通学生一枚,我觉得我的成功大概是因为我找对了学习方法,力气使对了方向。所以,我想,我在复习时所总结的经验与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当朋友介绍我来为“小明营销”撰写考研资料时,我挣扎了一下,完成一套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误人子弟的风险。但是,后来我思考了一下,同样是有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学生,为什么有的人能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进理想的学校,而有些人水深火热了好几年都无法跨越那道屏障,我想,那些loser除了缺乏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勇气,缺少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倔劲,就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了。经常有人问我这个怎么复习、那个怎么复习,这个要不要背、那个要不要背,产生这些困惑,除了对知识的不熟悉,就是没有得到复习的要领,而我是个善于找要领的人,所以,我想我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能够帮得到后来者的。

不是我王婆附身,我只是想陈述客观事实。从正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我就是所谓的“优等生”,小学时,学校不排名,但我是每年的三好学生;初中时,我做了三年的NO·1,拿奖状拿到手软;高中时,我是“千年老二”,这个记录保持到高中最后一次考试——高考。前面我说过,我不是聪明人,相反我觉得自己有健忘症,夸张到不记得前一秒发生的事情。以我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研究和认识,我觉得头脑脱线的我能在学业上有小小建树,源于自己建立起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系统和学习方法。所谓的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保证自己这一刻所杀死的脑细胞是值得的,是能在考场上获得回报的。我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摸索到了这套学习方法,也用一次次凯旋证明了它的价值。在我编写的这套笔记里,虽然我不能将自己建立的学习系统淋淋尽致地表达,但是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这半年构建的知识系统表达了出来,也理清了自己的复习思路。我相信,如果你利用得当,这套资料一定会让你有所斩获。

负八

2012-6-1

2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

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辖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与出版学(筹)等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500多名,其中硕士生8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外国留学生20多名。校外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教学点6个,学生300多名。1996年,该院新闻与传播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9年起,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

设在新闻学系的新闻学专业是新闻学院的立院之本,其培养目标是为报社、通讯社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宣传、文化传播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新闻宣传的政策法令,熟悉中外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并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各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会使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设备。该专业与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并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建立了直接联系。

(来源于百度百科)二,复旦大学新闻学历年复试线、招生情况

复旦新闻学院的初试分数线一般在560左右,2011年比较特殊,出现了很多高分,拉的分数线直接破370,2012年又回归正常,复试线设在556上。进入复试环节的分数分别是:556、556、557、561、564、565、567、569(本人)、571,最终刷掉了一个556,一个557.2012年报考新闻学的学生有277人,最终录取了7人,录取比是多少,自己算算吧。三,.最新报考该校的研究生复试流程

复试流程每年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在时间,以2012年为例:

2012年3月14日收到复试通知——2012年3月20日下午13:30-17:00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参加复试——2012年4月1日收到录取通知

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方案

2012年03月17日 10:07

根据教育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对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统一要求,经新闻学

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2012年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方案

如下:

一、复试时间

1、科学硕士、专业硕士:2012年3月20日(周二)下午13:30-17:00,考生

务必于12:30前到教学楼一楼集合,进行身份及学历学位验证。

2、单考生:2012年3月21日(周三)下午13:30-17:00,考生务必于12:50

前到教学楼一楼集合,进行身份及学历学位验证。

二、复试地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学楼,具体分组安排届时将张贴在教学楼一楼大厅。

三、考核方法

1、科学硕士:复试包括专业口试、外语笔试、外语口试三项,复试成绩占入

学考试总成绩的40%。

2、专业硕士、单考生:复试包括专业口试、外语口试两项,复试成绩占入学

考试总成绩的40%。

四、考试必备材料及注意事项

1、考生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

证)。身份证件遗失,须由证件颁发机构出具证明。

2、学生证原件(应届生),学历证书原件(往届生),学位证书原件。

学历、学位证书上的姓名、出生日期与身份证件不一致,须由学历、学位证书

颁发学校出具证明(若属改名者,须由公安部门出具证明)。学历、学位证书遗失,须由证书颁发学校教务部门出具毕业(或结业)证明。凡于境外获得的文凭、学位证书须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本科生、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

毕业证书。普通高校“专升本”、“专接本”应届本科毕业生按照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除需提供学生证外,还须提供所在学校教务处出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证明。

3、对于同等学力考生,需查验授课学校教务部门提供的8门相关专业本科课

程考试成绩单。

经审查上述材料,若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取消其复试资格、初试成绩无效。

五、复试结果通知

根据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和淘汰名单,名单上报至

研究生院并获得通过后,复试结果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考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12年3月16日

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目

①《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

1②《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0

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④《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⑤《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⑥《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参考书目一般不会发生太多变化,即使是变,也仅是版本的变化。所以在9月份正式的参考书目对外公布时,完全可以按照2012年的参考书目复习。

五.关于我和小明营销

我是经过同学的介绍,加入了小明营销考研资料编写队伍。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经常线上交流,关系不错。

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笔记简介

这本笔记是本人一字字敲出来的,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新闻评论教程》《当代新闻编辑》六本参考书。按照每本书的不同的重要程度,我对笔记做了不同的对待。笔记结合了我的经验、我去年用的考研资料以及最基本的参考书,足足有30万字。我不仅在每本笔记前写明了复习方法,还在每个章或者节前对重点进行说明,里面包含了非常珍贵的信息。相信,如果你认真对待了这份笔记,一定会有收获的。

七.本资料适用专业

这份笔记是针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方向而做的,但是,《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是新闻学院每个专业必须都要参考的书目(除广告专业),所以,我的笔记里的这一部分,适合任何一个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的人(当然,还是除了广告专业)

八.回答2012年考研学子最关心的问题

从我的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就一直有人在向我咨询考研的问题,我总结了如下几个。1,我是三跨,我能行么?

答:当然,今年就有一个同学(抱歉,不能透露他的具体信息),就是理工科出身的,他脱产复习了大概一年,时常跟着某校新闻学系的学生蹭课,结果是一击即中,成绩还不低(365分)。

2,我是二本、三本的学生,我能行么?

答:同上。今年我们的初试第一名(371分),就是某不知名学校的学生,他复习了两年,终于于2012年秒杀了所有人,很值得敬佩。

3,我是应届生,怎么与二战、三战的人比啊?

我也是应届生,相较于那些复习了两年、三年的人,从我坐到自习室到走进考场只用了半年时间。尽管与二战者、三战者相比,我们少了些积淀、少了些经验,但是学习好坏不是

看时间的消耗,而是比你效率的高低,体悟力的上下。相信自己!

4,专业课怎么复习啊?

这是我最常听到的问题,详细解答会呈现在笔记上,请注意。

5,有必要报些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么?

个人认为是多此一举,一份考研资料就够了。考研班价格高昂,也带不出多少考上的,不如自学。只要能考上大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6,现在需不需要发论文、联系导师啊?

不、需、要。你如果过不了初试,就算是你发了100篇论文,与导师达到亲父子的关系都白搭。不错,论文会给你的复试成绩加分,但是照2012年复试情况来看,新闻学院20个参加学硕面世的人,只有一个人有论文成果。再说导师,我不清楚其他学校的情况,反正复旦的老师,一般不会在复试前鸟人,不用白费功夫。

还是多花点功夫在复习这种打基础上的事吧。

九,复试建议

建议你在初试未参加之前,不要考虑复试的事情,没事浪费那个脑细胞干嘛!

不过,如果你过了复试线,先恭喜你,然后听我说几句话。

1,不用紧张、害怕。虽然面试你的都是业界大牛(2012年黄蝴、童冰、李良荣、陆晔等人都亲自坐镇),但是这个面试水分很大,如果你成绩够高的话,不要担心会被刷掉;而且,这些老师里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不要擅自把他们意淫成豺狼虎豹。2012年我在面试时打头炮,谁都不知道什么情况,我进去时吓得差点腿软,但是童冰老师笑面虎一样的表情让我立马放松了。所以,把他们当长辈就行了。

2,关注时事,这是我们新闻学院的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吧。不仅专业课被面到的可能性极大,就连英语面试都会出现时事题哦。比如说,371就被问到了“阿拉伯之春”,这个不看新闻,你绝对不可能知道。

3,引导话题。这是所有参加复试的人的共同感受,不要跟着这些大牛的思路走,你会被他们虐死,要巧妙的引导话题,让他们跟着你挑起的话题转。比如,他们问你,你平时喜欢什么啊?如果你说“我喜欢逛街购物”,那么他们就会问你关于购物方面的事情(不要认为这是夸张,今年的367就是这样回答的,365回答的是“我喜欢足球”,结果他们探讨了10分钟的足球)。如果,你说你想装深度,说我喜欢哲学,那么,请确保你真的很了解哲学方面的知识,这些老师们都是博学的大儒,你一开口,他就知道你有多少水。

6.新闻专业复习资料 篇六

总的来说该书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考研学子考研专业课信息不对称、考研专业课复习难度大等问题,全面分析总结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所有的考试知识点和重难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为考生节省大量宝贵的复习时间,是每一个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和广告学专业的考生人手一册、不可或缺的考研专业课复习备考资料。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好这本书呢?

1.初步浏览及标记复习中的疑惑点,在这个阶段重在对整体知识内容的感知,知道重难点,及时解决疑惑点。结合初试参考书及核心考点进行理解和背诵,根据核心考点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学习,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熟悉,并根据真题回顾来了解各章节的历年真题考察情况。

3、网上笔记太多,不要都用,一定要自己总结一些标准答案,比如传播学、新闻史都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中新史和外新史一共50多个问答题,全部总结出答案来,传播学的各个理论一定有自己总结。

4.根据考试真实时限、时点进行模拟考试,可以反复模拟考试,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不断完善充实答案,摸索答题方法。在冲刺阶段,直接背诵总结的参考答案,做好考试时间安排,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7.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的对比 篇七

本文中涉及的公民新闻泛指广义的公民新闻, 不仅包含狭义上的网络公民新闻, 还包含传统媒体新闻中普通公民自主参与的那部分, 它们也具有公民新闻的本质特征。而专业新闻主要强调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针对大量的受众进行的传播, 主要强调的是大众传媒。

一、传播主体:从精英论剑到众声喧哗

传播活动始于传播者, 在专业新闻中传播者有时是个人, 如记者、编辑、主持人之类的职业化新闻从业人员, 有时是媒介机构, 如新闻报社、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 跟普通公民似乎无关。专业新闻渐渐发展为精英传播, 媒体几家之言, 新闻从业者进入媒体门槛渐高, 在这群精英主宰的媒介中普通公民显得势单力薄, 而出现不久的公民新闻为新闻改革带来了曙光。

公民新闻传播主体指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 传播者主要由草根民众组成。草根是公民最大的特点, 它标志着传播者可以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人。公民新闻的出现突破了官方媒体和主流精英话语的主导地位, 实现了民众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民众就是通过传播公民新闻, 积极参与社会事件和公共事件讨论, 发表观点, 从而提高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热情。如重庆的不雅视频在网上疯传, 引起众多网民跟帖, 且不断深挖, 牵涉出重庆二十多名党员干部违纪事件。因此, 公民新闻以平民视角, 客观呈现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从而有效地传播社会的真实民意。再如, “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因在网上炫富, 引起网友的质疑, 并牵扯上“中国红十字会”而引起广泛关注及争议。

传播者决定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什么信息给受众。1947年, 美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群体生活渠道》提出了“把关人”理论。其实, “把关人”就是审核, 就是指信息的过滤者和加工者。传统媒体机构的审核过程受到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影响, 在这些因素影响之下完成信息发布并且营造信息环境, 进而影响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如, 电视台对于新闻节目的播出就实行三级审核制, 第一级把关人是编辑, 第二级把关人是值班主任, 第三级把关人是电视台的台长。对于重要新闻还实行四级审核制度。这些把关人在每一个关口上都要守土有责, 确保新闻舆论导向正确, 不发生政治性错误。然而在公民新闻中, 人们可以匿名传播信息或评论交流, 把关相对弱化。如陕西“微笑表哥”杨达才事件, 就是有一网友在浏览报道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死亡36人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图片时, 看到有一名官员却满面笑容, 这与事故现场的悲痛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于是, 该网友发出了微博, 并附上了相关截图和“得让大家看看这丑陋的嘴脸”文字说明。这充分体现公民新闻传播信息可以不受真实姓名所限, 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公民新闻一般都是即时发布, 如有违背真实违背伦理道德的现象也是在发布之后网络编辑进行删除。

二、传播模式:从线性流动到多重交互

专业新闻的传播模式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描述最为生动, 从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加入噪声和互动的反馈, 是线性的传播模式, 一对多的大众传播。然而在公民新闻中, 受众自己主动寻找、发现信息, 交互性更强, 参与性更积极, 是多对多的交互模式。

美国新闻研究所媒介中心的两位学者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在他们的电子图书《We Media》一书中, 根据公民新闻对专业新闻的影响, 提出了广播和互播两种传播模式: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

图中的“广播模式”, 就是指传统线性传播方式, 所有的新闻在与受众见面之前都须经过媒体机构的层层审核。新闻经过“广告商———媒介机构———网站、电视节目、报纸等———受众”的由上至下的传播过程。“互播模式”就是一张“互联网”, 又被称为“社会网络”、“点对点”的传播, 最明显的特点是所有参与者均以个人的身份参与, 传播者与受众完全处于平等地位, 并且他们的角色可以交换, 拥有独自处理信息的自由权利。[3]这种互播模式中公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互动交流, 公民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不论是博客还是微博, 博客用户与微博用户之间、浏览者之间都属于多重交互的沟通。如“表哥事件”的发布, 第一个网友微博发送于16:35, 这条微博被转发六千多次, 随后由于一些大网站的关注, 转发量暴增, 并以各种形式被转载到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正是发挥网络信息的聚合力所在之处, 把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拥有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进行人肉搜索, 最终因他涉嫌严重违纪而被撤职。正是网友间的互动交流, 才使该新闻有生命力, 成为2012年度网络传播热点事件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案例之首的公民新闻。

三、传播内容:从议题设置到回归自由

在专业新闻中, 事实被报道必须要符合新闻工作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甄选的标准, 而他们常常根据事实的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贴近性、趣味性五要素进行取舍。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认为,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媒的新闻报道, 往往通过设置各种“议题”引起人们不同程度的关注, 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重要性的判断。[4]在新媒体时代,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弱把关性, 受众能够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发表意见, 表达观点, 参与社会热点、难点话题的讨论, 并且由某一社会话题讨论上升为整个社会一系列公共事件的讨论。例如, “我爸是李刚”事件, 并没有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设置这个议程, 而是天涯论坛的一位网友爆料:在河北大学校园里一名男子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后, 被警察拉下车竟出口狂言“你们告去吧, 我爸是李刚”。一个帖子一天之内近47万的点击量, 引来全国各大媒体关注, 使全国民众皆知“我爸是李刚”事件。这些讨论的事件和话题被受众以显著性、突出性的方式加以传播, 能够为整个社会设置“议事日程”, 由此可见,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也能够实现议程设置功能。

发展至今, 人类又回到了最初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论出版自由》中提出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时的追求了。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观点及思想的公开辩论和竞争获得的, 不是权力赐予的, 必须允许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地流行, 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 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5]“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 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

当然, 公民新闻在内容上的真实性仍是个值得争议的话题。不同侧面的信息来源可以相互印证、勾连链接, 提供多方判断的依据。作为一种再理解, 受众对多侧面的新闻信息进行评估、协商、互动。然而由于一些道德、法律的规范不够完善, 缺乏像专业新闻那样成熟的发布制约机制, 一些人发布虚假信息, 一些人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进行炒作, 如“芙蓉姐姐”、“凤姐”之类, 幕后推手蓄意愚弄大众, 挑战主流价值观, 有些广告商也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在微博博客等网站平台上进行病毒式广告营销,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公民新闻的健康发展。

四、传播媒介:从大众媒介主导到自媒体泛化

专业新闻制作需要摄像机、线性非编系统、硬盘播出系统、虚拟演播系统等复杂的专用机器, 花费和代价高昂, 还需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技能支撑, 不是普通的公民所能任意介入的, 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交给大众媒介来完成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等。大众媒介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间接媒介三个部分。印刷媒介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大众媒介, 它是借助文字、图片等印刷符号系统传递信息的一种正式的媒介, 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介是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的总称。间接大众媒介主要有通讯社、广告社、公共关系机构等。在大众传播面前公民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 为公民提供了传播工具。如, 在“4.20”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的当天, 作为新媒体的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网络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出消息新闻、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使普通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雅安地震的最新消息, 在突发灾难中体现了我国新媒体的成熟。

广义的公民媒体, 既包括博客、公民新闻网站、以集纳媒体新闻为主的信息分享网站、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网站, 也包括传统媒体网站中的公民参与板块。每个公民可以当记者, 通过一台电脑或是一部手机, 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的新鲜事、突发事件发于网络上。这再一次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论断。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不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6]公民新闻传播的特性体现了大众性特点。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传播终端的兼容性, 极大地满足了公民新闻传播的要求, 从而实现了信息实时传播。如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 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 报道“9.11”事件的个人博客发布了无数照片、录像和现场录音, 还有目击者的亲笔描述, 提供给受众一个在传统媒体新闻看不到的、更深度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因此, 在公民新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社交化媒体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渠道, 更重要的是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利益集团以一种“弱连带”关系联系起来, 从而加速信息共享和互动。

当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 数码摄像机、网络博客、移动电话等传播科技工具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 为公民提供了发布新闻的便捷条件, 这种新的新闻传播形式对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有待于网络媒介平台的变化和网民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从公民新闻理性发展方向来看, 普通民众借助网络平台产生的新形态加速社会信息传播, 围绕公共事件, 激发大家共同讨论, 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实现媒介的公共性, 从而真正实现公民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黎.美国的公民新闻事业[J].国际新闻界, 2004 (1) :35.

[2]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J].国际新闻界, 2004 (1) :30.

[3]Shayne bowman, Chris willis.we media[EB/OL].美国新闻研究媒介中心, 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we-blog.php.

[4]李骏骧.从“议程设置”理论看公民新闻的发展[J].新闻窗, 2008 (3) :91-93.

[5]李晓兵.公民新闻的发展与公共领域构建[J].东南传播, 2010 (2)

8.专业新闻写作技巧 篇八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捕捉蕴藏现实生活中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的敏感性,新闻采写要着力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对于专业新闻写作来说,讲求新闻的时代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更多读者的法宝。以下笔者从新闻写作、专业新闻写作两方面人手,对专业新闻写作的技巧进行一些探索。

一紧扣新闻写作的特征,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使新闻报道焕发生机。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特征包括:真实性、实证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变动性。其中,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受众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及时性要求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

新闻写作角度是作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人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报道都是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方法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这三方面去把握。新闻作者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全局的角度上加以权衡,从中提炼出好的内容,用最真实的感受给予报道。

二把握好新闻写作的原则,善于运用生动的新闻语言抓住新闻描写的细节,让新闻報道具有时代特色。

新闻写作的原则包括:第一,“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第二,精选事实,以小见大的原则;第三,正反并举,对比衬托的原则。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第四,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的原则;第五,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记、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第六,要言不繁,画龙点睛原则;第七,适时引语,借口说话原则。新闻强调准确和精练,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遵守“真实”和“及时”这两个基本原则。

新闻语言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语言,即具备新闻性的语言。而新闻性除了新奇,还应包含其震撼、独到的特点。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因此,根据新闻写作的时效性与可读性,其语言不但要具有准确性,还要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并且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要具备不同的风格。

三专业新闻写作要有创新性。借用多种手法进行叙事报道,令专业新闻写作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新闻写作要勇于创新。新闻写作不仅要讲究时间新、内容新,而且体裁形式也要富有变化。现在有的新闻作品缺乏可读性,关键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不拘一格,大胆借用散文等其它文学体裁手法写新闻,可以说,这是新闻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专业新闻写作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善于借用多种写作手法,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努力写出特色,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四根据不同的专业新闻类别,对新闻写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从中获得更多关于专业新闻的写作技巧。展现专业新闻的独特魅力。

目前,专业新闻包括经济、体育、法制、科技等类别。下面以专业新闻——科技新闻写作为例,阐述科技新闻写作的要点与技巧。

1,科技新闻的含义

科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关科学技术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说,它报道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方针政策,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就,已有的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科学工作者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反映等等。

2,科技新闻的特点

科学性和知识性。从科技新闻的功能看,它一方面要报道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让读者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一方面要宣传现代科技知识,满足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俗性和生动性。科技新闻既要讲究科学的深刻和准确,又要让读者大众能够接受、乐意接受。不管二者兼顾起来有多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

时代性和时宜性。科技新闻是最具有时代感的文体之一。新的科技发现永远处于时代的前沿,即使是旧的科技事件的解密性报道,也很能让人联想起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此有人说,科技新闻其实有着很浓的体现人类进步的人文特色,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3,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神,明辨是非,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

科技新闻的科学性跟真实性有密切的联系。一篇科技新闻即使报道的事实是真正发生的,如果认识有悖于科学原理,那么它也是虚假新闻。

知识、人物、事件三者统一。对于科技新闻而言,科学知识是文章内容的一个构成要素。但科技新闻不是科普说明文,不能孤立地介绍科学知识,必须借科技人物和科技事件的表达,来实现知识的传达。

表达的规范性和创造性。科技新闻的表达,既要合“规矩”,又要有一定的“巧”。合规矩是对新闻基本文体特征的尊重,“巧”则是作者的创造性发挥。没有规矩不行,而没有巧,文章就没有活性。

上一篇:爸爸200字作文下一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