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2024-10-06

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共12篇)

1.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一

摘要: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二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 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理解、消化、吸收。

2. 说一说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讲述。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3. 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快。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性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得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 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十分活跃。

5. 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指导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儿童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指导、点拔。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指导;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指导呢?下面笔者就个人的经验论述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

无论是低年级教材还是高年级教材都是由互为整体的几个单元构成的,所以教师要以引导启发为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学习方法,最后再开拓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一)低年级段字词的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

其次,教师要组织并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中年级段的阅读理解自主探究

教师要将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一起学习文章的前一部分并且知道了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险三个特点,那么在学习桂林的水时,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运用之前总结桂林的山的特点的方法自主总结归纳桂林之水的特色,学生抓住作者分布描写的写作特点,不但总结出了桂林之水清、净、绿的特点,同时还掌握了写景的方法:特征分层、分布描写,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在归纳演绎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归纳演绎是指将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理解过程中的收获与旧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一套全新的认知体系,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技能,最后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这种全新的学习技能解决遇到的难点重点,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

例如,在学习《学弈》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白话文,所以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样在学习下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回顾之前学习《学弈》时的方法,运用自主归纳的方法去学习这篇文言文,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得心应手,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归纳演绎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内化和运用的过程,通过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能力的真正提高。

三、在师生互动中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实情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的技巧,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具有独立学习同类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知识要点,根据知识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真谛,教师可以以第二段为例进行“美读”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漓江水绿、清、静的特点,然后通过问题进行启发:作者的意图是描写漓江之水,那为什么还要去写大海和西湖呢?随后将自主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作者的意图也逐渐明了,描写西湖的水平如镜和大海的波澜壮阔是为了突出漓江之水的与众不同。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点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方法指导不是全盘给予,而应是择机诱导。”学习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留意出现的偶然情况,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援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当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教师要本着“雪中送炭”的思想指点迷津,从而让学生获得“柳暗花明”般的愉悦感,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启发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除此之外,有时候“一帆风顺”只是表面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引而不发”,在学生学习途中有目的地设置奇险,给学生创造探索求实的机会。而当学生有所收获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回顾,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之后的学习途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谈得上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做后盾,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入手,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自愿行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开启语文知识的大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松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陆平,《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研究回顾与展望》[J],《小学语文教学》,2011.07

3.王振海,《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J],《新课程》,2009.06

4.顾振芳,《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J],《新课程》,2009.01

4.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瓦窑小学张文范小平刘海军 徐毅苗发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

2、课改背景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而对于知识、能力都有限,生活、学习上依赖惯了,一切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安排的小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就如突然放飞的小鸟,不知所措,不知要做些什么。所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对新课标的实施就显的尤为重要。

3、语文教学性质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逐步走上了语文教学的前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及重要观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具体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语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教学目的。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质,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语文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开展语文生活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高教学效益。

三、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在当今世界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识之士开始着手学习方法的研究,并且有一部分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诸如迟雅著的《治学》,戴维思著的《这样学习最有效》,张文华、赵臣著的《名人学习方法》,桑新民著的《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等。

近几年来,对人类学习活动的研究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但多数研究成果尚未引入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几乎没有考虑如何通过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致使目前学习方式与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模式都比较落后,学生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状况在我国表现得很突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然而,目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众多课程中,缺少一门课程,专门教学生关于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提高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效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致使目前中小学生乃至很多大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学习,在自主化较强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显得十分被动。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切入点,从基础教育抓起,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真正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四、课题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更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2、创建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敢说会说、敢问会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和进行语文实践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课题实验,使学生能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外能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是:激发学习动机;重视教给方法;形成并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难点是: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不背离“着眼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有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本课题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不仅是师生接受知识的空间,更是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八、研究的实施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成果

(二)最终研究目标

(三)最终完成时间:

整个课题研究为期三年(2010年4月-----2013年12月)

九、研究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经费保证、图书资料、电教和多媒体设备等科研条件与手段。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我,热爱小学语文教育,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有便利的条件和一定的精力确保此课题不会流于形式。加之,课题组其它参研人员的学识、经验、能力、干劲和事业心,及其对教育科研的奉献精神,以及瓦窑小学便利的教学条件和科研环境,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汉坝小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组完全有把握在预期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本人所在单位,相关图书资料齐全,有多媒体教室,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家中有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组成员均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打字、上网、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比较熟练,完全可以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手段:

1、外出听课,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师撰写相关论文。

5.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五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不同的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正是我们老师探究的方向。自学——交流——展示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灵活有效运用此模式上不断探索。

有效性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研究课题是“自学——交流——展示”的教学研究,构建了“自学——交流——展示”的教学模式。这三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课时,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如:自学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课下,但有时根据情况也可放在课上;一个大的环节里面可能会有自学交流展示的小环节通过我们教师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断提高,学生愿学、乐学,课堂有效性不断提高!

丰富的生活实践,长期的感悟思考,一定会促使学生独特体验的生成,促进教学的效果,但是要想使课堂上的体验更加灵动,更加富有创造性,一定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自身素养,善于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去拨动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

6.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六

1、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小策略

课堂上,有时教师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在底下却是满脸的无可奈何,课堂气氛很是沉闷,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的小策略是“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就是当所教的内容与前面的某些教学内容相似、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时,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激活他们想象和创新思维。

案例展示

在教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我考虑到这与前面所学整式加减法的知识相似,因此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案:通过类比整式加减法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的内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首先通过一组课前小测的习题,让学生复习整式加减法,明确旧知识的形成过程,为类比学习新知识铺垫。然后直接给出问题:“你能否计算出值? 不知从何下手的同学可举手问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看到:学生首先按照同类项,标出具有相同根式的项,然后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具有相同根式的项合并在一起,最后计算出结果。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解题的步骤,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总结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以及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最后学生之间互相出题进行练习。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昂,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实践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参考自身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张桂香)

2、让学生动手

小策略

用实验引入新课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实验由于受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的制约,可视性较差。教师在前面演示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观察不清实验现象,老师自说自话,好像在唱“独角戏”,课堂导入的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采取的小策略是“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动手”,就是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学习。

案例展示

在讲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两个学生为一组,为每组准备了电源、两个小灯泡、两个灯座、三个开关、若干导线,让学生用所给的器材组成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并画出所连接的电路图。学生们看到桌上的电路元件都很兴奋,我一说“开始操作”,他们立刻动起手来,一边操作一边商量。很快,每个组都完成了至少一种连接方法,有的组完成了几种电路的连接。这时,我示意大家停下来,让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我把大家连接的电路都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对所有的电路进行分类,总结各类电路的特点:一类是依次顺序连接,另一类则是并列连接,由此引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

实践反思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要想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手巧才能心灵,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参与教学过程,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对获取的知识的记忆就更深刻、更牢固。(邱军)

3、开办“自主餐”

小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产生害怕出错的心理,学习时思维受到束缚,他们盼望老师指导,以顺利得出探究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小策略是“开办‘自主餐’”。“开办‘自主餐’”,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设计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学习。

案例展示

在讲“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我提出下面的问题:“请想办法增强电磁铁的磁性,使其能吸引更多的大头针。”并说明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我没有限定学生对“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的关系”进行探究,而是让他们进行开放式的探究性实验。探究开始后,各组学生讨论,分析,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分工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归纳、总结结论,取得了探究成果。能力强的小组能够根据书上的提示进行探究;一般能力的小组只能探究其中一个因素,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也能够进行第二个因素的探究。在这个适度开放的探究实验中,有的探究小组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的方式,得出了“电压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的结论,他们虽然没有得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本质上是受电流影响的结论,但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能得出与书上提示不同的结论,其探究也是成功的;有的组则通过更换电磁铁的铁心增强了电磁铁的磁性。探究结束后,我组织各小组对探究实验进行交流与总结,最终得出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践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让他们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体验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创造和成功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满激情地进入物理知识的殿堂。(张羽燕)

4、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策略

在刚上课时,有的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或者思维还不够活跃。这时教师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以最佳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我采取的小策略是“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教师通过问题或叙述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情境,而这个情境足以吸引学生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的目的。

案例展示

在讲《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水里掉进了一颗石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们十分踊跃地回答道:会溅起美丽的水花,会发出悦耳的响声,会漾起一圈圈波纹„„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马上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大家说得都很好,平静的水面上掉进了一颗石子,会漾起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给我们圆的形象。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瞧,盛开的向日葵,美妙的光环,十五的月亮„„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又神奇。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图片、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以绝美的意境感染了学生,更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又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求。果不其然,这节课上得十分成功,学生们在课上思维活跃,举手发言积极,当堂小测验正确率很高。学生们在课上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实践反思

7.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七

一、传统教学形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注重教师的讲授,忽略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填鸭式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自主性学习模式,很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小,在自主学习之前,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引导、体验为主 。小学生 以前没有 接触过自 主学习 ,不懂其中的内涵,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以识字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前的教学方式,不要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虽然这种 教学方式 体现了教 师娴熟的 教学技巧 和教学能 力 ,但是不利于学生自学,易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不能自己独自识字。因此,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认字,先让他们阅读,让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认识。这个过程在刚开始的时候,耗费的时间较多 ,但是后期 学生学会 之后 ,就会越来 越快 ,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学习, 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关键的。

2. 加大难度 , 要求学生书写自学笔记。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后,教师要对他们加大难度,提高要求。思考对学习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习写读书感悟,可以明显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理解能力。虽然课上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这终究是教师的理解,加到学生的头脑中,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读 书感悟 ,可以加深 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积累一定 的写作素 材 ,间接地对 写作能力 进行培养。

三、自主学习让学习兴趣更浓厚,树立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属于自我的消化,每个字词都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也就是“学进去了”。学得深了,才发现其中的“奥妙”,产生还想继续学习下去的愿望,这样学习就产生动力,不需要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催促他们的学习,尤其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已经学会自主学习, 自然对学习更有信心。拥有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手到拈来的事情,这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摆正心态 ,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摆正心态,不要急躁。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要有正确的评价方式。因为自主学习具有个体性,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待学生之间的不同要有不同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弱的程度,有的学生很勤快,学得内容多,有的学生相对懒惰,学的内容少,所以评价需要因人而异。主要方向是鼓励的,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可以挑出学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让大家向他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的是积极引导,一步步地培养,耐心教学。我们要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项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当代儿童的情感陶冶、趣味熏陶、习惯养成等具有强大的引领、教化作用, 因此,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重大。教师应该巧妙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后不会学习的人就是新时代的文盲,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不依赖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离开校园还能继续学习。教师通过放手,实现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自我感受和体验学习过程,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8.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自主性 途径

一、营造学习氛围

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培养他们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以便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创建学生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语文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奖励,这样展开课文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或者是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营造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局面,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讲究方式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学上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一)目标引导学习法

目标学习法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活动后要掌握何种能力,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者学习途径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学习方向明确,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制定学习目的,即通过课文教学要学到什么知识和能力。第二步,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这包括确定重点和难点,分配每个学习内容的时间。第三步,按照计划开展课堂自主性学习,通过各种测试或者提问,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修正自主学习中的偏误和纠正他们学习成果中的错误。例如,《称赞》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学会称赞别人的目标。

(二)问题探究学习法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学习,去寻找正确答案,进而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是学习内容的要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在教材中寻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农村的变化可真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找出课文中生活变化的语句”“探讨科技对生活还带来了哪些改变”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同时也由于引起学生对于科技改变生活的探讨,学生学到了课文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运用实践学习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喜欢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知识技能向应用转化,做到学以致用。这种方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手的特点来说,是比较适用的。其具体操作分为三步:第一步,实践准备。即教师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教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第二步是实施实践。即围绕学习目的进行大量的活动。第三,实践活动成果总结,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进行一定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提供指导。例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准备好工具,教学生动手制作纸船,在纸船上写上祝福的话,然后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课文知识配合动手实践,会让学生对课文印象深刻。

三、重视学生的发言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言,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被给予肯定的渴望十分的强烈,如果教师没有积极赞扬或者肯定学生的发言,会使学生不再积极发言的后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习中的困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欲望。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发言,对于回答较好的要进行肯定,回答较差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勇气。教师在课堂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需要,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参与到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

四、关注学生的提问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至今,学习与思考是密切相连的。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如果教师不断讲解,学生机械接受,会造成学生学习疲劳,也不能让学生透析问题,做题时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因而,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重视学生提问,给予学生提问的时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及从自身内部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提问中收获学习的喜悦,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五、结语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构建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课堂,首先,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该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最后,学生应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洁虹.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小学,2013(9)

[2]马燕凤.小学语文课堂自主性学习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4)

[3]赵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J],学周刊,2011(5)

9.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九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八面学校 包银花

【摘 要】新课程改革将自主探究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本文从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出发,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并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对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探究学习;方式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设备的习惯,使学生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从孩子内心出发,引发共鸣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用真情实感去引发学生共鸣。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一课中,我以《我的家乡合川》为主题制作了一张宣传幻灯片,优美的旋律,漂亮的图案,使学生的内心得到触动,让学生的心绪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一起流淌,整堂课师生都被家乡的美丽迷人所吸引,沉浸其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想进一步去了解它,想认识它。为学生能迅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并且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对热爱学习美术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并将好的作品视为珍宝;热爱收藏钱币的人,会想方设法对各种货币进行搜索、收藏。兴趣不仅仅关注于事物的表面,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1.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奇妙信息天地。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对信心技术有着天然的兴趣。尤其对于电脑,因为刚刚接触电脑,会被电脑的一切深深的吸引,非常想去学习,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金山画王《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向学生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孩子们,有一天一名学生去郊游,忽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大家想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接着我进行屏幕展示,幻灯片播放以下情境:小明兴高采烈的去野外。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看见一支美丽的小鸟从身边飞过,小明不由自主的跟着小鸟,追着追着,他走到了一个陌生和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白色。小明很不解,突然从草里里跑出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说:“这里是森林王国,因为我们不小心破坏了这里的环境,大自然把颜色变没了。”“那怎么办呢?”小明也不知所措了。小白兔接着说:“太阳公公说,只要

我们和我们身边的环境友好相处,爱护我们的大自然,就会将美丽的颜色还给森林王国,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了,你能帮助我们吗”。看到这时,孩子们都在想着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时我及时的进行引导:“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么?””孩子们齐声回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的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以便能更好的恢复森林王国的颜色。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呈现生动逼真的情境,会很好的激发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为学生持续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常常开始于各种游戏。那能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玩游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出于学生对游戏的喜爱,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应用游戏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形成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效果往往是显著的。例如在上键盘指法课时,如果教师先是对手指的摆放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理解了指法的重要性,在正确方法的持续练习下,渐渐的,学生们明白了键盘指法的窍门,在玩这个游戏时自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三、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以满足学生实现内在价值的愿望。因为当前的学生,除了有好奇、好新、好动、好问等心理特征外,逆反心理强,许多同学对现状并不满足,喜欢逆向思维,追求新鲜的、刺激性的事物,而竞赛能促进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最佳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如果学生一味地进行键盘的练习,会感到很厌烦,也会耗费学生的精力。如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同样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上课时我出示了三幅没有颜色的图画,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帮助找回色彩。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评比,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能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在小组评选时,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形成自我驾驭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一点的空间,让他门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0.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伴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学习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再也不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学习将不随走出校园而结束。靠什么支撑现代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呢?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会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学理念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如何才能形成“会学习”的能力呢?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养成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也只有在学习主体的自主意识支配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学习反思是关键因素。

“自主反思学习”的理论源头可溯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所主张的以培养学生自学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原则和举一反三教学方法,散见于《学记》之中。“君子之教,喻也”“长其善而救其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都体现了孔子“注意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学生主体教学的理论也是“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理论基础,(1)在国外有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发现,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有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并提出了10种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方法.(2)国内有黎世法教授的“先学后讲,自学为主”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关于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的“六步教学法”等。到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教学要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向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差异性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提倡“自主反思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我校地处肇源县西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这里社区教育资源贫乏,社会家庭教育相对不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不少难题,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是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能否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重要因素。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校围绕“初中语文学习自主学习实践研究”这一主题深入考虑,进行为期一年的校级课题研究,着重解决了: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何解决“自主”与指导之间的矛盾,如何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科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如何有侧重点的开展“自主学习”,如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开放性,师生角色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定位等问题。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作用最大的自我反思,难度最大的也是自我反思。

因此“自主反思学习”的研究是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从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实践中来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学校的实际,我们抓主“反思学习”这个切入点,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确定以《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以初中语文学科为研究范围,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抓住“自主反思学习”的核心精神,重点探索初中语文学科学生如何开展 “自主反思学习”,利用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反思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效益,实现学生“学会反思”,实现自我超越。

二、理论依据和理论假说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

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素质教育关于主体教学的观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自主权、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校教师应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3、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钱梦龙“学导式”教学,颜振遥自学辅

4、教育学“学会学习”的学习观。教育学理论表明,学习能力是一种技能,5、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从人本主义心导教学,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等。

不是靠他人教会的,而是自主习得的。

理学出发,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是促进他们学习。把学生放在居中的地位,把学生的“自我学习”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强调儿童“自我实现”的作用,和教师的“促进”作用。强调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这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实现理想的最大动力。

6、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转变、重组。相应的教学观: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建构主义者倡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思考策略,以便他们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理论假说:

在吸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自学辅导教学、主体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思想上,构想《初中语文自主反思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语文学科实施“自主反思学习”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认知心理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智力和能力参与,又有情意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参与。根据学生自主反思学习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自主反思学习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综合运用“认识、激趣、设境、导向、导法、反思”策略,构成合力,循环递进,促使学生自主反思意识、自主反思学习能力的全面形成。

三、实验周期与实验对象

1、实验周期:

二年时间:2011年4月——2013年4月。

2、实验对象:

实验班:初一(2)班(实验教师:张伟

刘倩)

男:23人

女:19人

共:42人

四、实验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养学生迁移、创新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都能具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成绩稳步上升,及格率达到100%,优生率达到45%,消来学困生。

2、阶段目标

五、实验程序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程序

我们把“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反思学习” 教学方法的原理设计为四种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自主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本模式适应大部分的语文课,如阅读课、写作指导课、说话课等。(2)

自读——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读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反馈。本模式适应于自读课文和课外自学课文。

(3)

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本模式可适用于各类型的课文,更适合于知识性的应用文、说明文的教学。(4)

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本模式较适合于说话交际课和习作训练课。

以上四种语文“自主反思学习”模式设计,作为模式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一定的侧重点和相应的适用范围。

(二)实验方法

1、调查法。在实验中,采邓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民意测验等相结合的形式,研究了解实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语文自主反思学习方法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情况。

2、对比法。实验班的教学情况通过平时提问、每月自测、学期检测等与对比班进行比较,了解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

感及语文思想方法方面的理解情况。以便对实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或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3、观察法。实验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观察接受知识的情况。通过观察学生感性的认识,如利用参观、野游、文体活动、社会劳动等机会,看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即兴的语文演讲水平。采取进行个人观察和进行集体观察相结合的办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行动研究。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六、实验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自主反思学习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自主反思学习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主体的内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语文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调教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4)主体性原则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协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

用。

(5)分层次原则

实验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作到因材施教。即:分层指导、全体发展、全面提高,培养特长。

(6)合作性原则

探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诱导每个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组达到讨论探索的目的。

(7)反馈性原则

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更好地启发学生下一次学习活动。

七、实验的保障措施

1、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客观性,有关实验人员必须做到严防实验学生的个体流失,由专人负责确保实验班级的巩固率。

2、有关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及其他教育理论,领会实验项目的精神实质,聘请有关教育专家指导工作,必要时外出考察。

3、严格执行实验计划,由专人负责管理该实验项目,督促检查实验的运行情况,保证按实验计划实施。

4、实验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精于专研,增强对实验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及时与实验教师沟通,把握实验教师的思想动向,帮助其提高驾驭实验的难力。为确保实验对象的稳定,不调换实验教师。

6、搞好实验材料的积累加工、整理存档工作,定期总结,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7、按实验计划提前两周准备好实验用品,器材等教学用具。

八、实验组织

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张伟

11.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十一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由于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特点,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预习阶段。学生边读课文边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查生字,实现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合作的汇报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地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读准字音的方法、字形记忆的技巧,扩词的乐趣,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效果如何。所以,识字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地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遗漏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那么教学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作引导,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就不会发问,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产生有创新的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问,问得既精又巧。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提问,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12.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 篇十二

一.设置导学提纲, 明确学习方向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设置导学提纲能实现课堂向学堂的转变, 把面向部分学生的课堂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导学提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拟制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恰似给学生一个支点,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导学提纲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串, 在情景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 在问题的设计中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唤起学生的记忆, 向新知识的建构过渡。导学提纲提供典型资料, 提出研究角度, 提升学生认识, 使学生学有所依, 带着明确的任务独立参与自主学习。

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 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动眼、动手、动脑, 通过读书主动寻找答案。学生依据提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清文章重点、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哪些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 哪些要求助同学, 哪些要请教老师。学生根据导学提纲把握主线寻要点, 达到初步理解知识、把握作者主旨的目的。学生在积极思索、不断创新、亲自感悟知识产生的过程中, 不但自主建构了知识, 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此期间,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 不断巡视, 辅导差生、点拨中等生, 表扬能发现新问题, 创造性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机智地应对课堂生成, 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偏差问题, 并加以梳理归类, 通过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 使点拨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 教师可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重点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解决的、又不得不解决的共性问题, 并精讲评析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 适当拓展引申。

导学提纲引领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能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中, 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师生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实乃双赢之策。

二.设置精致讲析, 提高课堂实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与强调教师的引领并不矛盾。从课堂实践来看, 教师该讲的还是要讲, 而且必须讲。只是, 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候讲?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准备。

首先, 选择讲什么是教师精湛技巧的运用。这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 反映出教师个性化解读后对教材的再创造, 表现出教师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处理的智慧。精致的讲析能帮助学生在准确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积累, 能切中文本最优价值的核心。因此, 精致讲析的内容一定是能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内容。

其次, 设计怎样讲是教师高雅艺术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的讲应是一种精心策划后的精讲。讲析要注意形式和变化, 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形象传神、出语幽默、举例生动;要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神态, 启发思维, 为学生“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例如, 学习《囚绿记》时, 笔者先由作家的经历导入, 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接着提出统领文本内容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教学思路逐层深入, 环环相扣。

再次, 讲析的艺术还在于不为讲而刻意地去讲, 而应讲究不着痕迹地顺势生发, 即要选择适宜的时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及时的讲析能击中要害, 唤起学生的听觉冲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 同学们自然会想到范仲淹的“忧乐观”, 这时老师就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作者旷达的胸襟, 自然引出警句的分析:警句的特点是语言精练、寓意深刻, 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最后, 还要注意要讲就要讲透, 要加深印象, 激发情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介绍范仲淹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原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正是作者主动找寻、构建自己人生精神支柱、积极进取的自我表白。他不仅肯定古仁人是“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是进亦忧, 退亦忧”, 而且在艰难的时势中以古仁人为楷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长期学习并效仿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生政绩卓著, 而这正是作者高亢昂扬的人生主旋律。作者以此给同处逆境中的朋友以切实的慰藉。而我们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 不同样从中受到激励, 增添精神力量, 为之感动、振奋吗?

自主学习, 老师不能撒手不管, 该讲的必须讲, 讲就要讲得精致, 讲得能使学生产生感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为下一次的不讲奠定基础。

三.设置恰当活动, 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 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 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认为, 小组合作学习同样应把握其时机和度量。

1.合理设计, 提升情感

教师要认真设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和非合作学习效果的环节。例如:同一个问题可分两种形式解读, 一种完全自主, 个人思考;另一种则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比较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感悟到真正的“渔”应是合作的品质, 唯有此, 学生才会主动探寻合作机会,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真正学会合作互助。同时, 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在学习中个性的展示应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中应注重情感体验, 受到高尚情操和美学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 自主思考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评议后互相补充, 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这样能使个性发展与自主合作相得益彰。

2.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的差异, 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 设组长、记录员等, 不能一提小组讨论就是前后左右同学随意组合。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并且学习好、乐于助人的人当, 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 展示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 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也可增强学生的信心。

3.明确目的, 把握时机

重点内容的学习常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的力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共同探究, 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 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 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最后,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不可操之过急, 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能做的是克服各种困难, 不断地实践探索, 总结反思, 逐步地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适合时代特征的教学风格。

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 从设置导学提纲, 明确学习方向;设置精致讲析, 提高课堂实效;设置恰当活动, 培养合作意识三个方面就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花红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J].内蒙古教育, 2004 (08) .

[2]李德显.重建课堂秩序[J].教育研究, 2004 (06) .

[3]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06) .

上一篇:非居民税源分析及管理的探讨下一篇:今年的愚人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