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2024-07-29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精选11篇)

1.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一

对于加热输送工艺来说,加热原油所需要的燃料费用以及输油泵送原油时所需要的电力费用之和是评价该工艺的重要指标。在优化技术中,可采用“先炉后泵”的工艺流程,提高输油泵的运行效率,降低动力费用。对加热炉的结构进行改造有效地利用余热来提高热效率。在输油设备上采用热媒炉、热管加热炉以及节能型输油泵等这些高效设备,来减少油电方面的消耗和降低输油的成本。

所谓的改质就是将原油进行脱蜡、热裂化、脱沥青以及加氢裂化等一系列的炼制加工来改变原有的化学成分,改善其流动性,并且能够将轻馏分油的含量提高,加强油气长输管道的操作弹性。通过改质后生成的轻质油不仅使组分稀释,同时还能因为分子量的变小使蒸气压变大,增大管道的输送量。对于高含蜡原油来说,更加适合于脱蜡法,将原来的高含蜡原油与脱蜡后原油进行混合能够实现低温输送。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安装一套加工的装置,成本花费上比较高,但是其前景还是比较被看好的。

加剂输送就是利用添加化学剂对原油的流动性进行有效地改善,在加剂输送中,对于长输管道来说,剪切对原油流动性的积累影响非常显著,利用对管道输送的剪切以及热力条件进行模拟以后,能够有效地掌握和控制获得添加剂的原油的流动性变化,其中我国的魏—荆输油管道就是采用加热加剂的方式来进行输送的。对于原油的凝点降低可以采用添加降凝剂,在原油进行改性以后,所含的析蜡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输油管道运行温度降低的时候,便会有更多的胶质、蜡以及沥青质析出,将凝油或者其他的杂物一起粘附在输管道的内壁上,不仅降低了传热的系数,同时又减少了管道的输送截面,与低输量管道的运行的要求正好符合,对于原油的流速的提高以及散热的减少损失十分有利。相对于大输量的管道,流通面积的减少就会造成流动阻力的增加,需要进行定时清管。在工业运用的时候,含蜡原油对于降凝剂的选择非常的严格,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不同的两种或者是多种降凝剂进行复配,从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达到更好的降凝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降粘剂、减阻剂、乳化剂以及稀释剂来对于原油的输送技术进行改善。

天然气饱和输送是针对于油田在较高压力下进行的油气分离,通过使天然气当中的一部分溶解在原油中,来降低原油中的粘度以及减少管输摩阻的一种方法,为了避免将天然气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要将输油管道、设备的压力与分离压力相等或者高于分离压力。通过在实践中发现,在等温输送高粘原油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更加地有效。

轻质原油稀释的输送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按照稠油和轻质油的配比进行稀释输送,通过在原油加入适当的轻质油作为稀释剂,使原油的粘度降低下降,摩阻减小,流动性增加,从而可以达到降粘增输的目的,当稀释的比例和混合的温度在选择得当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输油量,达不到减阻增输的效果。目前该技术也已在我国输油管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油气管道的输送性能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液体弹性波输送、低粘液环输送、旋流输送、磁性液体粘性减阻输送、避免振动减阻输送、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输送以及物理场处理输送等等方法都为管道在清蜡、防垢以及减阻增输提供了更多的新工艺,对管道流体的输送以及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我国目前油气管道的建设而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改进,同时怎样才能使我国的输油技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于油气工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仅在设备上要进行优化,同时对于输送技术上还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着手,加强我国油气工业的建设,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2.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二

下面将针对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产生的背景、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 重点剖析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

产生背景

近年来管道事故多发, 特别是2013年山东青岛的“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使管道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完整性管理是保障管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 随着国家对管道安全领域愈发重视, 着重进行隐患治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在业内被大力推广, 获得了不少有益经验。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是结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地方管道企业安全现状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 旨在规范完整性管理活动, 保障管道安全, 促使我国管道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适用范围

该标准针对线路的完整性管理。按照设计标准, 阀室、分输站、压气站、清管站、泵站等为站场, 站场外的线路管道均适用于本标准的范畴。一般以站场围墙绝缘接头为界, 没有绝缘接头的以围墙管理为界。

该标准不适用于站场。未提出有关站场完整性管理的要求, 主要考虑的是站场设施较多, 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还没有统一, 工程技术人员的认识还没有统一, 没有达到管道线路管理与技术领域的成熟度, 因此本标准没有将站场内容纳入其中。

在燃气管道的适用性方面, 燃气管网采用的设计标准是GB50028—201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因此本标准不适用于一般的城市燃气管道, 但如果燃气主干管道按照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设计, 则也适用于本标准。

该标准也同样不适用于油田集输管道, 因为集输管道在阴极保护、收发球设施的设置、设计采用标准方面, 均与长输管道的完整性技术和方法有很大差距。

另外, 该标准还不适用于海上油气管道和非钢制管道 (PE、PVC管道等) 。

开展完整性管理的标志

要确定一个企业是否开展了完整性管理, 首先要从本标准的执行方面入手。公司实施完整性管理的过程, 要根据6步循环的步骤完成整个完整循环, 即首先要建立完整性管理体系, 然后根据标准要求开展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6个步骤, 如果其中某个步骤缺失, 则说明开展完整性管理方面有漏项, 需要补充完善。

标准内容解析

高后果区管理问题

“高后果区”是标准提出的重点, 在该标准第4章一般规定中, 作强制性要求的有3点, 分别是:4.4在建设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 优化路由选择。无法避绕高后果区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4.5管道运营期周期性地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识别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8个月。当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及时进行高后果区更新;4.6对高后果区管道进行风险评价。这3个条款明确了高后果区是管道管理的重点。高后果风险控制从建设期开始, 在选线中实施高后果区识别和绕避及安全措施, 规定了运营期的识别、周期及周边环境变化中的持续识别和更新。另外, 要对高后果区的管道开展风险评价, 给出风险评价结果和报告。

该标准规定了高后果区的分级标准, 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分为3个级, 按照管径分为3类, 一类是大于762 mm, 一类是小于273 mm, 再一类是管径大小介于二者之间的。

数据管理问题

1.建设期数据的移交问题, 标准的第5.2.1条规定了, 在试运行之前, 应将管道设计资料、中心线数据、施工记录、评估报告、相关协议等管道数据提交给运营单位。规定建设期管道中心线及沿线地物坐标精度应达到亚米级 (误差在1m以内) 精度, 在人口密集区应适当提高数据精度。

2.数据对齐入库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施工期间的竣工数据和运行中取得的数据相互误差、偏差较大。为解决此类问题, 需进行施工期间和运行阶段的中心线校对, 其中第5.1.4.2条, 即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管道中心线对齐要求, 宜遵循如下要求:一是管道中心线对齐应以施工测量或内检测提供的环焊缝信息为基准。若进行了内检测, 对齐以内检测环焊缝编号为基准。若没有进行过内检测, 中心线对齐应基于测绘数据。测绘数据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宜根据外检测和补充测绘结果更新中心线坐标。二是当施工测量与内检测环焊缝信息出现偏差时, 宜选择内检测数据为基准, 并开挖测量校准。

地区等级升级地区的管理问题

地区等级升级地区的管理, 一直是困扰管道管理者的难题, 主要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 原有的设计参数不满足新的人口密度等级变化。该标准给出了解决思路, 主要是采用了第6.3.4条要求, 规定地区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现有等级时, 管道设计应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对处于因人口密度增加或地区发展导致地区等级变化的输气管段, 应评价该管段并采取相应措施, 满足变化后的更高等级区域管理要求。当评价表明该变化区域内的管道能够满足地区等级的变化时, 最大操作压力不需要变化;当评价表明该变化区域内的管道不能满足地区等级的变化时, 应立即换管或调整该管段最大操作压力。具体采取措施和评价方法需要另行制定行业或企业标准。

风险评价问题

风险识别和评价一直是管道公司落实安全的重要内容, 完整性管理对风险评价要求主要是条款7.1.2中指出的, 风险评价工作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是应根据管道风险评价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二是应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设计、施工和投产优化, 规避风险;三是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宜参考或模拟运行条件进行;四是管道投产后应尽快进行风险评价。

该标准创新性地为风险可接受指标问题提出了依据和内容, 其中, 第7.4.1条确定风险可接受性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要求;管道的重要性;管道状况;降低风险的成本。第7.4.2条规定, 可通过以下途径来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参照国内外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已经确立的风险可接受标准;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认为可接受的情况;根据管道平均安全水平;与其他已经认可的活动和事件相比较。推荐的输气管道千公里泄漏失效及事故可接受标准为每年0.4次。推荐的输油管道千公里泄漏失效标准为每年2次。

完整性评价问题

完整性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 其中有多项技术指标受到关注, 需要厘清直接评价、试压评价、内检测3者之间的关系。

1.强制性条款中规定了评价方法及评价周期

标准中的第8.1.1条规定, 新建管道应在投用后3年内完成完整性评价。第8.1.2条规定,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评价的最大时间间隔不超过8年。第8.1.4条规定, 宜优先选择内检测方法进行完整性评价。如管道不具备内检测条件, 宜改造管道使其具备内检测条件。对不能改造或不能清管的管道, 可采用压力试验或直接评价等其他完整性评价方法。另外, 第8.1.5条还规定, 内检测时间间隔需要根据风险评价和上次完整性评价结果综合确定, 最大评价时间间隔应符合表1要求。

天然气管道设计运行应力超过50%SYMS (specified minimum yield strength, 最小屈服强度) 的, 上限检测期限为10年, 这就意味着, 10年是大部分天然气管道检测的周期。

2.直接评价的使用前期要求:直接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的第8.4.1.2条规定, 直接评价一般在管道处于如下状况下选用:不具备内检测或压力试验实施条件的管道;不能确认是否能够实施内检测或压力试验的管道;使用其他方法评价需要昂贵改造费用的管道;确认直接评价更有效, 能够取代内检测或压力试验的管道。第8.1.7条规定, 直接评价的再评价周期宜根据风险评价结论和直接评价结果综合确定, 最长不超过8年。对特殊危害因素应适当缩短再评价周期。

3.试压评价的启动条件问题

标准中关于压力试验只限于对在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 明确规定了长输管道的试压评价的启动条件:管道长期低于设计压力运行, 需要提压运行但压力仍然低于设计压力, 在确保风险可控条件下, 可采用输送介质进行压力试验。如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则不可采用输送介质进行压力试验, 只可选用水或者空气试压:一是管道采用多种完整性评价方法, 包括内检测与直接评价等, 仍然事故频发;二是设计输送的介质或工艺条件发生变更;三是管道停输1年以上再启动;四是新建管道和在役管道的更换管段;五是经过分析需要开展压力试验的管道。

风险减缓

本标准规定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道地域地区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风险减缓措施, 包括日常巡护管理、缺陷修复、腐蚀风险控制、第三方风险控制、自然与地质灾害控制、应急支持等。

效能评估问题

效能评估一直是企业容易忽视的环节, 企业实施的方法各不相同, 但同是为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标。标准的第10.1条规定, 应定期开展效能评价, 确定完整性管理的有效性, 可采用管理审核、指标评价和对标等方法进行;第10.2条规定, 管理审核可采用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方式, 发现并改进管理存在的不足。

培训和能力认证

完整性管理培训是实施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保证, 培训上岗需要各企业取得能力认证。第13.1.1条规定了从事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相关人员应掌握相应技能, 并通过培训取得能力认证。第13.1.2条则把培训与能力认证分为三级:一级 (初级) 、二级 (中级) 、三级 (高级) 。

另外, 第13.1.6条规范了个人从事完整性业务与能力资格要求, 依据工作范围, 参训个人必须符合管道完整性管理资质相应的要求, 以从事相对应的业务工作。取得一级资质及以上的方可进行高后果区识别和数据采集工作, 取得二级资质人员方可进行管道基础风险评价等工作, 取得三级以上资质人员方可进行完整性评价、综合风险评价和效能评价等工作。第13.1.7条还规定了可依据本标准的资质认定内容开展内部培训和取证, 或采用第三方培训方式提供培训和取证。

实施建议

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在实施过程中, 建议重点把握以下3点:

1.首先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紧紧把握6个强制性条款要求, 重点是对高后果区的要求, 对管道检测周期、完整性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结合企业实际, 选择适用的检测评价技术, 还要注重实施的效果, 最终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2.建设期数据的移交很重要, 但数据质量更加重要, 一定要对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真实性进行验证, 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

3.油气管道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的浅谈 篇三

关键字:油气管道;标准体系;标准化

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使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从而使企业产品赢得市场的认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全球化的今天,石油工程建设在全球如火如荼,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主力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以下简称管道局)应该努力建设一套先进的油气管道工程标准体系,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合理的企业标准体系应该具有的特点:

1、目的性

企业必须明确企业自身的定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认可程度,技术水平

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企业的效率和利润在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水平。

2、规范性和先进性

根据《GB/T 15496-2003的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可知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国家

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构成了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第一层次,是企业标准化的指针。所以必须有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为了保持企业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在可能的情况尽量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来建立企业的标准体系。

3、有序性和层次性[1]

有效性和层次性既包括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和层次性,也包括时间上的有序性

性和层次性。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和层次性,即一些子系统或标准处于高层次,处于支配地位,另一些处于低层次,处于从属地位。时间有序性即体系包含的标准或标准内容覆盖研制、生产、使用、维修和报废终结各阶段,而且按各时间阶段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达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效果最佳的目标。

4、相关性和协调性

企业标准体系的相关性在系统内部表现为各层次间、分系统之间、标准与标

准之间,都是通过一定关系联系和建立起来的,如制约和从属的关系、并列和分隔的关系、基础和专业的关系、主体和配套的关系。总之一个标准体系内的关系相互关联又十分复杂,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来协调标准之间的关系。

5、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

企业标准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充分的信息交换。体系的每个要素标准制

定时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吸收国内外科技成果和经验,尤其是国际先进标准研究成果,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标准最后的制定也是信息交换的成果。标准在实施时,也要不断的提取反馈信息,以便标准体系的修改和完善。

6、指导性和执行性

企业标准体系作为使在企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有机整体。它就是为了

指导企业的工作和服务流程,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所以说企业标准体系就有指导企业活动的特点。同时标准体系建立以后,关键在于执行上,从领导到职工都必须认真的执行,如果不执行,那么建立的标准体系就是一堆废纸,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二、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的不足

1、企业标准化意识不强。部分领导和管理者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认识没有

到位,没有认识到标准化建设是加强石油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员工对标准化知识不了解,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企业标准的整体水平偏低,标准体系不健全,和国际接轨较差。目前,

我国石油企业制定和执行的标准水平偏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数量还不多,如目前石油石化ISO标准有1600多个,而我们目前采用、甚至等效采用的都不太多。这就限制了我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发展,增大了我们在国外油气管道建设竞标中的难度。

3、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标准化要求越来

越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标准,用户和消费者也需要用标准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所以标准化需要的资金必然需要增加,如美国标准制定的主体 —美国私营企业每年投入700多亿美元(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不直接制定标准,只起引导、监管和审批),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投入少的多,我国油气管道建设企业的投入亦是如此。

4、标准化信息网络不太健全。信息管理和对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

新管理方法的新标准信息不畅通,导致标准更新不及时。管道局下属的二级单位遍布国内外,新标准执行时往往不能及时统一。

5、企业专业标准化人才匮乏,企业标准化部门地位不高。

6、标准层序性混乱,配套协调性较差等。

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次性、有序性同样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特点。从时间上来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次性和有序性,时间上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应该包括一个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维护保修及最后的服役期满报废的全过程,整个使用寿命过程需要采用的标准应该相互衔接良好,配套协调。目前中石油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标准只是在宏观上划分为时间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如分为管道工程建设标准、管道运行于控制标准、管道资产管理标准。这个标准体系划分从时间上有序性来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使用寿命周期标准体系,它还需要加上信息反馈和市场评价标准、技术升级改造标准,使用寿命终结报废标准等构成一个完成的时序上的标准体系。往细看,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施工标准、管理标准等没有细致时间顺序性和层次性,仅按工种类型进行划分,把各种标准划分为工艺、总图、给排水、实验与检测等。为了使标准体系到达最佳秩序,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标准的贯彻执行顺序。

三、油气管道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1.增强领导的标准化意识。企业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

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企业的标准化必须通过强力部门来贯彻和执行,如果领导标准化意识不强,那么除了几个国家强制技术和管理标准外,就不会去建立和执行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与工作标准体系。

2.积极推进采标工作。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为了保持标准

体系的先进性,最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管道局海外业务要占半边天的情况下,如何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可非常重要。

3.加大员工标准化培训,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素质。标准化人员是一个复合

型人才,他们既要懂政策,还有懂技术和管理,所以标准化人员最好是相对固定。同时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发展,他们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与自学能力,以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运营知识。

4.建立及时而完善的信息反馈及处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标准化

工作成果的信息反馈,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调整标准体系结构,改善标准体系的系统性与协调性问题。

5.加强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如果不监督检

查,标准化工作必然会打折扣。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企业必须要跟随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标准的步伐,打破国外标准设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发展,赢得国内外市场,而先进的标准化工作是我们加强管理和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4.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四

【发布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99号 【发布日期】2008-12-15 【生效日期】2009-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99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60-2008,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1、7.2.2、13.3.2、13.3.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5.油气管道工程的施工要点论文 篇五

1目前我国在油气管道工程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来开展管沟的开挖和回填施工作业

管道工程在开挖管沟以及回填时的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不规范的问题,一些管沟的基础和开挖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1]。在回填施工时也存在土质不规范,或者夯实程度以及回填高度没有达到施工要求的问题。

1.2在油气管道工程的穿跨越施工未能达到施工标准

管道工程的施工往往需要穿越河流或者公路铁路。但是在这些穿越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相关的分析和计算不准确,造成穿越线路的选择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对油气管道的埋设施工以及检修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也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

1.3在对油气管道进行补伤以及防腐施工时未能达到施工标准

对管道进行防腐施工时,补伤和补口的相关作业往往未能完全符合施工标准,防腐层在搭接处理时的长度不符合施工标准或相关操作不当,造成防腐层的表面比较粗糙,降低了油气管道的抗腐蚀性能,给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2]。

1.4油气管道的焊接作业未能达到施工标准

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分析论文 篇六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新方法的出现主要是针对传统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方法中的一些缺陷进行调整,并通过新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对设计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提高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质量与运行效率,延长管道工程的使用寿命,并实现效益的提升。

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新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本身具有着线路长、跨度大、途径地形复杂等特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管道受损,在传统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设计方法中,由于设计方法灵活性不足,对于管道工程受不同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在管道接口设计方面较为薄弱,调度的灵活性也较为缺乏,无法充分保障管道油气输送的安全性。新的设计方法针对这一不足做出了相应的改进,通过提高管道工程的应变灵活性,有效的减少管道损伤,从而提高了管道工程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在传统管道设计方法中对管道使用寿命的评估缺乏重视,管道寿命延长及评估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方法,无法充分保障管道工程的使用寿命。新设计方法中引入了管道全寿命设计的理念,更加注重对管道使用寿命的准确全面评估,能够有效的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对管道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并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及创造的价值。

2基于缺陷评估的设计方法

2.1基于裂纹缺陷评估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着重考虑油气管道的裂纹缺陷,将剩余强度评估分析与剩余寿命评估分析作为设计依据,合理确定可接受裂纹尺寸。这一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2.1.1初始裂纹的确定初始裂纹缺陷是指开始计算寿命时的最大原始裂纹尺寸,可以通过无损探伤方法检测。条件允许时可以在破坏试验或从零部件缺陷处取样时,对疲劳断口作金相或电镜分析,运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初始裂纹尺寸。

2.1.2临界裂纹的确定临界裂纹主要指管道正常受力情况下,不导致泄漏、断裂等情况发生,所容许的最大裂纹缺陷尺寸。

2.1.3剩余强度分析剩余强度是指带有裂纹的管道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随时可以达到的静强度值。对剩余强度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掌握剩余强度随裂纹增长的变化规律,并确定裂纹扩展寿命计算所需的最终裂纹长度。除此之外,剩余强度分析还可以通过裂纹扩展规律,得出剩余强度的时间历程,并根据剩余强度要求决定结构的寿命。

2.1.4剩余寿命分析剩余寿命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裂纹初始尺寸以及临界尺寸的明确,结合裂纹扩展规律,计算出裂纹管道使用的剩余寿命。

2.2基于腐蚀缺陷评估的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管道腐蚀缺陷的分析,以及相应腐蚀模型的建立,结合设计寿命进行防腐蚀措施的选定与腐蚀裕量的确定。该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明确油气长输管道受腐蚀后,能够满足正常工作压力下安全运行的.最小厚度;其次,要根据腐蚀缺陷的发展规律建立腐蚀模型;最后,以腐蚀模型与设计寿命作为基础,设计防腐措施与方案,明确腐蚀裕量。

3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

这一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传统应力设计中的不足进行的调整与改进,与基于应力设计方法相比,这一设计方法在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管道设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高发区的输气管道进行设计与改良的方法,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分条件假设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可通过一系列地质资料以及模拟实验对管道的应变能力进行分析和设计。这一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对试验管道在各类地质灾害中的应变与所承受的应变极限的确定。该设计方法中还包括对管道应变预防措施与规范的设计,如管道建设施工线路设计应尽可能避开地质活动及位移频繁的区域。

4全寿命设计方法

全寿命设计方法主要将管道的使用寿命作为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通过实验的方式,确定管道使用的最佳外部环境,将延长管道寿命作为根本出发点,对管道的结构、材料、环保、管护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的优化设计。这一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使用寿命设计、性能设计、环境生态设计、施工过程控制设计、运营期监测与维护设计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案设计等。全寿命设计方法在管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实现。

(1)施工可行性研究阶段。

(2)初步设计阶段。

7.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七

1 SCADA系统在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SCADA系统, 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油气输送管道的自动调控,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现油气的正常输送。在该系统中具有丰富的控制功能, 包括对管道的数据采集以及设备的参数等数据的调节和控制等。像在我国的某一油气输送管道中, 其长度较大, 传统的控制系统无法实现对全部设备的有效控制, 而通过SCASA系统则能够实现对全部设备的有效监控, 并将监控数据转化成直观的视频信号等内容, 加强了对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管理能力。

1.1 功能上的实现

首先是对站库的监控, SCADA系统使用之后需要对站库的监控硬件系统进行更新换代, 提高系统的自控能力, 保证对输油泵等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能力。然后是系统的自动报警系统, 这是保证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 通过SCADA系统的使用, 能够对输送管道进行实时的监控, 并将数据信息技术传输到控制台, 出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报警, 并对出现问题的管道区域进行全程的监控, 为后期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然后是趋势的显示, 在该系统中具有一定的自动处理功能, 能够根据监控到的管道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将其运行趋势进行显示, 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管道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最后则是数据的集中传输, 在该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的传输功能将所有的监控数据和计算数据全部传输到调度中心的终端, 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实现对传输管道的全面直观显示。

1.2 总体结构

对于该系统, 其主要包含四个结构, 分别是:网络级管理、系统、控制和智能, 通过这四部分结构的综合处理实现对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管理。下面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首先是网络级的控制结构, 在该结构中, 主要是通过信号传感器和仪表等部件对油气管道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数据收集, 而其中的只能调节功能则是一种具有较强功能性的能力, 能够实现自动校准和隔离等功能。然后是管理的网络结构, 在该系统中, 主要是通过TCP/IP来对输送管道进行有效监控的, 数据的传输则是通过传输性能较强的光纤等媒介。在运行过程中, 其能够通过内部的调度和协调等功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且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此外, IP用户能够通过相应的软件实现对不同时间的管道运行情况的查看, 保证了监督的有效性。然后是系统的网络结构, 这一部分主要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来对各部分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和协调, 此外, 还能够进行数据报表等内容的自动生成和打印等任务。

2 SCADA系统的作用

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 我国逐渐加强了对油气传输管道的安全重视, 加强对油气传输管道的监管力度。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很好的解决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困境, 通过自动化SCADA系统的应用, 我国对不法分子的油气管道盗油和管道的腐蚀等问题的监控力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且该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使油气管道出现问题后能够更加及时对其进行解决, 保证了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运行。此外, 通过该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油气输送管道的水击保护和泄漏等, 保证油气输送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且操作更加简单, 管理更加有效, 大大提高了我国油气输送管道的管理效率。此外, 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了该系统的应用前景。

3 结语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监控更加全面, 且能够实现对故障的自动劲爆, 减少了人工的投入, 保证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 而油气输送管道的重要作用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管理, 我国逐渐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其中, 这大大提高了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性,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对当前我国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全国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J].中国应急管理, 2014, 12:6-10.

[2]关中原, 高辉, 贾秋菊.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及相关技术现状[J].油气储运, 2015, 05:457-463.

[3]田益, 张婧.自动化技术在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9:56-57.

8.我国四大跨国油气管道 篇八

中哈石油管道 我国首条跨境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东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全长3 088千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 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整个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从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到肯基亚克,管道全长448千米;二期工程,从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的独山子,管道全长1 300千米;三期工程,对接肯基亚克、阿塔苏两地的管道,全长约1 340千米。初期年输油能力600万吨,最终年输油能力1 500万吨。从2006年建成至2012年末,该石油管道累计进口原油突破5 000万吨。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平稳,中哈陆上相连,输送便捷,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输送的安全系数,中哈石油管道更具有特殊的国家安全意义。

中俄石油管道 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俄边境加林达计量站穿越黑龙江,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县市,到达我国石油城——大庆。管道全长1 030千米,设计年输量1 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 000万吨,2011年1月投入运行。俄罗斯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随着西伯利亚地区石油产量的快速增长,急需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我国东北地区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东北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基地。该管道的建成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由A、B、C、D四条管道组成,其中A和B两条管线2009年12月投入运营。A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附近,与土国境内拟建的出口天然气管道衔接,每年接收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300亿立方米;B管道起点设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已建中央—中亚输气管道别依涅乌压气站,与该压气站的管道衔接,每年接收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100亿立方米。来自两个方向的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奇姆肯特汇合,最终到达我国西部边境口岸霍尔果斯,途经新疆、湖北、浙江等省份,向东抵达上海,向南抵达广州、香港,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1万千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天然气大动脉。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缓解了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

9.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九

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是整个油气管道线路工程的重心。其设计方案由现场油气管道线路的`勘察专家与大型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部门共同协作,完成最终的线路设计方案。大型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应按照实施的具体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按照整体的油气输送线路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来拟定出设计方案,存在疑问的细节部分或者需要设计小组再一次勘探考察的地点应该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前往调研考察,以得出具体可靠的结论,确保油气管道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障油气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另外,项目建设需要的精密测绘仪器数量及设备的预期管理和使用,在项目设计初期应该也有相关的设计,例如,哪段油气管道设计的实地考察需要多少资源仪器等,如此推算,整体的设计规划就呈现出来了。当实际操作执行时,如果哪段的设计超出设计预想,可以合理地调配相关的资源进行处理。

4.2大型油气管道线路的设计创新

大型油气管道线路的设计创新是整体设计的重中之重。在输送油气的管道设计中,除去要考虑降低沿程摩阻压力之外,还要考虑克服因为地势的差异导致的液柱压力,所以大型油气管道线路设计的每一点压力均不相同。在紧急事故发生时,系统自动切断阀门之后,由于油气的重量差异产生的压力在两站间的各点均不相同,其静压力也就不相同,所以,由于输送油气管道的各点压力不同,在油气分段的管道材料和设计线路时,选用的管道壁厚也不尽相同。根据线路设计的不同,各段油气管道的材料采购同样至关重要,与设计路线息息相关。大型油气管道的总体线路选择和规划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与应用要求的重要内容。

4.3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创新

大型油气管道工程的创新施工管理是在油气管路的具体建设中执行有效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根据实际的油气管道建设工程和设计方案制定施工管理规范,要求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自查记录报告文件,各个施工团队的工程施工日志应该按实际油气管道建设的进度进行,工程设备的检验合格记录留存完好,所有的工程段的交接过程均清晰无误,这些自查自控的检验记录文件也作为最后工程验收的评定指标。在大型油气管道工程的施工细节中,各个管道线路的拼接都要有明确的执行方案,并设有监督小组监察检验,确保油气管道施工品质的良好,在管道建设的开端就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燃气管道泄露,这是油气管道施工中的总体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在施工中,小到每一块材料的筛选,大到油气管道的整体布局,都应该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或者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化的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工程质量的一道重要防线,对于油气管道工程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本文通过讨论大型油气管道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具体的创新应用,说明了油气管道管理创新对于我国燃气输送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应用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严琳,赵云峰,孙鹏,等.全球油气管道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36(5):481-486.

【2】何川.项目管理在大型管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5(30):220.

10.油气输送管道工程论文 篇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本文的探究中可以看出,油气工程中比较多用的管件标准已经明确地对试验检验和制造工艺与使用年限以及性能质量进行规定,进而保障管件与工程在运行中的安全性,更好地运用管件标准对技术性问题进行处理,这对管件的设计和管件的使用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例如GB/T12459-2005的《钢制对焊无缝管件》当中的试验检验和制造工艺与冲击韧性等多种指标,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人员需要把常用管件的标准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对技术要求进行补充,并对设计文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帅.油气集输与长输管道工程用管件标准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21):7~8.

[2]陈大龙,张枫,沈晓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高精尖人才[J].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2014(12):33~38.

11.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审慎冲刺 篇十一

这座岛屿曾因没有道路、没有码头,几乎与外界隔绝,唯一的淡水来源是雨水。如今在中国的支持下,当地建起了第一座自来水水库,学校、医疗站等设施也随之建立。原本的荒岛因被选作中缅油气管道的西端起点而渐渐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2013年5月,在缅甸境内全长约770. 5公里,起自马德岛的这条原油管道,将连接起中国昆明和缅甸皎漂,每年输送设计量1200万吨来自中东、非洲的原油。同时,在缅甸境内全长792. 5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将以设计年输量52亿立方米,向中国输送产自缅甸近海的天然气。

中缅油气管道被看做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这条新的能源通道,不仅可以创造另一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更将有助于破解一直困扰中国的所谓“马六甲困局”。

眼下,这条新的能源通道正在缅甸境内紧张修建。虽然之前公布的竣工时间是2013年5月,但中石油管道局副局长、中缅EPC项目总经理高建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在投资方的要求和支持下,施工单位已加快管道建设进度,“要赶在2012年5月30日即缅甸雨季到来之前,实现主体工程焊接完工”。

2012年5月上旬,本刊记者进入缅甸的马圭省、曼德勒省、掸邦等地,沿着中缅管道主线路第一标B段考察后发现,伴随越发迫近的工期,缅甸境内施工的中方人员已进入了冲刺状态。同时,中方也主动适应着缅甸的氛围和形势。

工期从两年压缩为一个旱季

海风卷着雨水,洒落在安村那英岛与耶罔春岛之间。5月中旬,当缅甸多数地区还被燥热的气息环绕,马德岛附近的耶罔春海沟,已提前感受了热带季风暴雨的降临。

这份难得的清凉却令正在耶罔春海沟完成定向钻穿越的中缅管道施工人员尤为心焦。今年4月,耶罔春海沟穿越工程被移交给中石油管道局负责。不久,业主方提出要在雨季来临之前的6月份完工,否则一旦进入雨季,当地最高降雨量将达到5500毫米,施工难度会明显增加。

可雨水提前来了,施工队只能赶在更大规模降雨之前争分夺秒。

“耶罔春海沟穿越工程原本需要大半年的施工期,移交给管道局后,只留下了两个月。这让人一下就紧张起来,单是从国内调入设备进缅甸就需要一段时间。”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施工部部长张开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工期虽然压缩,但质量还得保障。

4月份之前,该海沟因钻孔卡死等问题,一直未能穿越成功。最大的风险是耶罔春海沟底部的岩石有裂隙,会形成漏桨。一旦海水进入到用来穿越的钻孔后,含盐的海水对泥浆性能影响很大,为此,在穿越之前,施工队必须等待从中国国内运来大量外加剂,保证泥浆性能在海水入侵后能够稳定。通常这样的材料从海路运输更合适,但这次为了加快时间,所有外加剂全部从陆路运输。“至少缩短了10天时间。”张开学说。

耶罔春海沟穿越工程的紧张感,只是整个管道工地的一个缩影。沿着中缅管道(缅甸段)沿线行走,无论路过哪个施工营地,听到最多的词就是“赶工期”。

“如此紧张是因为初定的工期一压再压,两年的施工时间,最终被压缩成一个旱季。”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总经理助理陈绍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压缩工期背后

中缅管道主线路1标段(皎漂到彬乌伦),最初在2010年年底开标,中石油管道局参与投标后,其商务标和技术标均位列第一。“当时就以为基本定了,我们就想着2010年年底或2011年年初开工,利用一个旱季抓紧施工。”陈绍友说,结果却出乎意料。

因中缅天然气管道是一个“四国六方”的投资项目,各方股东很快介入,特别是随着印度公司的介入和连续施压,缅甸政府的态度变得游移不定,第一次招标结果作废了。

据管道局中缅项目部合同控制部副部长杨希军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管道局第一次招标拿到这个项目,既不是高价也不是低价,而是以中间偏下的价格中标。当时参与招标的印度公司则是高价中标,并表示其价格中包含了管材费。奇怪的是,当时杨希军看到印度公司标书时,发现其中并没有管材费。而在此后的二次招标时,印度公司的中标价格则由第一次的中标价格综合下浮了47%左右。

第二次招标开始,经过多方谈判和妥协,原本由中石油管道局负责的中缅管道主线路1标段,被“取出”了220公里,交由印度公司负责。

中缅油气管道线路主合同签订,已经是2011年5月8日。此时,刚想组织设备,人员开始施工,缅甸已进入雨季。“雨季从6月开始,直到9月结束,期间没法干活。”张开学说,虽然2011年8月1日中缅管道主线路1B标段大火开焊,其实只是勉强开工。狂风暴雨的时候,人员、材料等等很难充分保证,设备运过来也很困难。

每逢暴雨侵袭,缅甸的沙土地就变成一片泥沼,重型设备根本无法行走,运管车也无法运管到现场。只能调整施工部署,利用雨季先建设各营地和中转站。

“若按第一次招标的结果,至少能多一个旱季的施工时间,中标的时间往后拖延,把有效的施工时间压缩了,从1月到4月的旱季都白白浪费了。”陈绍友不无遗憾地说。实际上,中缅管道主线路1B标段的施工时间,就是从去年雨季结束,到今年雨季来之前。

而工期压缩并没有就此结束。2012年年初,中缅油气管道业主方,要求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按照“重要能源通道”的要求,加快建设速度,全线完工,达到投产条件。陈绍友解释说,原来公布的完工时间是2013年5月31日,结果又提前到2013年1月31日。“等于把(2012到2013年之间)又一个旱季的施工时间压缩掉了。”

近50摄氏度高温的考验

5月8日中午11点,本刊记者驱车赶往中缅管线皎勃东石方段的施工现场,此时车内的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已达到47摄氏度。下车后,尽管穿着厚度近5厘米的专业工靴,脚底依然能感受到地面的灼热。

“这不算什么高温天。”20岁出头的张晓阳笑着对记者说,他是管道局中缅项目四公司派驻现场的一名技术员,炎炎烈日下,他的一张娃娃脸晒得黝黑发亮。

在现场,每个施工人员都像张晓阳一样身着“全套武装”的工服。“不是为了美白,而是晒伤实在受不起。”张晓阳说,一些中方员工刚来缅甸时,只穿了一下午的短袖,整条胳膊就被晒得红肿,如火烧般疼痛,第二天抬起来都困难。

这是典型的热季表现。缅甸一年中的3、4、5月都是热季,也属于旱季。尽管热得吓人,在中缅管道紧迫的工期里,这段日子还是被看做最宝贵的时节。

“没有热带暴风雨的侵袭,沙地变得干燥而结实,重型设备和运管车得以顺利进入施工现场。”高建国说,旱季施工的好处不胜枚举。在中缅管道施工过程中,即使被称为“世界级穿越难题”的伊洛瓦底江穿越工程,也是抢在2011年的旱季里完工。

伊洛瓦底江贯穿缅甸全境,是当地的“母亲河”,一年内水位变化显著。每当雨季来临,水位暴涨,方圆20公里内基本全部淹没。

伊洛瓦底江穿越工程包含主河道、岔河穿越和江心滩线路三部分。“如果在旱季穿越不成,5月中旬江心滩就会被全部淹没。届时,放在江心滩上的设备、管材风险就大了。一根管被水冲走,都会对下游有影响,更何况管子已全部连接,要是一下全冲走,我们就疯了。”高建国说。

他回忆说,当时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计划至少在江心滩涨水之前先把岔河穿越过去,“只要管线全埋下去,被洪水冲击也没有风险了。原本工期已很紧张,为了抢在雨季来临前,把岔河、江心滩处理完,2011年4月份的进度只能一再提前。”

4月是缅甸温度最高的时候,穿越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至少在50摄氏度。负责管道焊接工序的施工人员既要手持工具,面对高达1000多度的电焊温度,背后还有着烈日烤灼。即使休息时进入遮阳棚,也不能抵挡热气。

“汗水从早流到晚,后来没办法,只能白天休息晚上干活,每天晚上六七点到现场,干一晚上。”高建国说,夜晚的温度可以降到30摄氏度左右。

对于初到缅甸的中方施工人员,近50摄氏度的高温是对身体耐力的极限考验。缅甸的高温伴随着湿热,穿戴全套工装后,人仿佛泡在热腾腾的蒸汽里,进入高温桑拿房一般。因气候潮湿,体液流失快,很多施工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不少人得了阴囊皮炎,俗称“烂裆”,又痛又痒。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请假。

管道局从国内调来10名专业医生,分配在各施工营地,流动治疗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多发疾病。

中缅管道施工沿线有不少缅甸当地的医院,“这里大部分医院药物奇缺,医生只开处方,病人得自己去外面买药。”参与考察的陈绍友说,用于施工人员治疗的药品基本都是从中国国内带过来。“最终我们还是选定缅甸4家医院作为定点治疗机构,针对要立刻动手术的状况备用,否则就要送回国内治疗。”

高温施工,保障工人饮用水十分重要。在施工沿线,缅甸当地的老百姓喝的源于雨季来临时积攒的地表浅水,经中方检测,水质不合格。“我们只能把缅甸城市里检验合格的桶装水大量运到营地解决饮水问题。”陈绍友说。

钢丝绳也得从中国运来

生活设施和日用品的有限,令中缅管道施工人员充分体会了缅甸境内略显薄弱的社会依托。然而,这还不是不可忍受的情况。

“缅甸社会依托差,施工的设备、材料全都受到限制,设备一旦受限、施工方法也跟着受限。有时需要一点简单的材料也只能眼巴巴等着从国内过来,为此还停过一次工。”管道局中缅项目五公司分部经理杨元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杨元晰的体会源于米坦格河跨越工程。米坦格河跨越工程是中缅管道开工建设后的第一个项目,跨越段为245米,采用3跨简支桁架结构。该项目的技术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点就是把三榀桁架运到河上面去。

“类似情况在国内可以用大规模的船吊。”当时杨元晰把缅甸的起重船几乎找了个遍,可伊洛瓦底江附近的都是小船,难得有些大港口有稍大规模的船吊,却是固定的。

为适应当地情形,只能改用汽车吊,但大吊车也没找着。桁架每一榀的自重大概70多吨,而缅甸汽车吊最大极限只有50吨,并且连50吨的吊车也很难找到。“最后不得不改用原始的起重方法,不过原始设备中最简单的钢丝绳,也得从国内运过来,当地没有造钢丝绳的厂家。”杨元晰说。

该工程所处的曼德勒市是缅甸第二大城市,这个城市的精工行业基本空白,本刊记者沿途见到的一家上规模的工厂,是名为ACC的水泥厂。

“米坦格河跨越工程现场的设备,在缅甸当地买的多是螺栓、卡扣。”杨元晰说。当初管道局规划中缅管道项目施工时,考虑的是从国内带来60%的施工设备,在缅甸当地租赁40%的施工设备。而缅甸当地施工设备和材料的稀缺状况,超出了预想。

眼下,中缅管道施工现场的推土机、挖掘机,有不少是从缅甸当地租赁而来,而状况不是太好。“没有使用当地的钢材。钢材出厂应有检验,标明质量等级。缅甸钢材出厂后没有合格证。我们用的钢材全部从国内海运过来。”陈绍友说。

炸药难题加剧工期焦虑

所有施工材料都从国内运来也行不通,比如炸药。陈绍友告诉本刊记者,炸药作为施工中一项重要材料,由于缅甸政府对于爆炸物的严格管控,要想从中国运来是不可能的。

“我们申请哪怕只是1吨炸药,也要先后通过缅甸能源部、矿业部、国防部、总统府等多个部门许可,前后需要70多人签字。最后申请结果反馈到国防部,说炸药可以用了,但中国人不允许去买,得找到缅甸当地代理公司购买,由代理商去和国防部申请炸药的运输资格,因为炸药的运输需要军队押运。”陈绍友说,押运到指定炸药库之后,中缅管道施工人员在缅甸能源部官员的监管之下,再把炸药运到现场。

第一批20吨炸药,申请了3个月才运到现场的炸药库。陈绍友意识到,如此下去,工期没法等。管道局中缅项目部所需的炸药总量要200吨左右,需要分4个批次运作。陈绍友和同事们只得守在缅甸能源部部长的办公室,反复沟通,把申请时间勉强压缩到一个月。

好不容易得来的炸药,运到现场后,发现其中两批已经过期,可又不能将其销毁,因为销毁也要走程序,新炸药还需要重新申请,又得等几个月。

“无奈之下,施工队只得想各种招数,比如把炸药混合着柴油一起进行爆破。缅甸的炸药在使用上也不一样,一般炸药用雷管直接引爆,缅甸炸药则得先引小炸药包、再用小炸药包引大炸药包,两三次才能炸完。”管道局中缅项目部质量部副部长戴兴凯说。

炸药问题令施工队对紧张的工期更添焦虑。中缅项目部果断及时地从瑞典采购了最先进的液压机钻孔机,配合炸药进行开山铺石,以保证中缅管道的工期。

“不可思议”的“圆管”改“方管”

今年4月的泼水节期间,中缅管道施工的设备、材料一进入缅甸海关就被卡住,原因是免税政策突然发生改变。此前,作为两国之间的重大工程合作,中缅管道施工设备进关享有免税政策。

缅甸海关拦下材料却没给出具体说法,也没给正式书面通知。管道局中缅管道项目部的负责人通过业主和缅甸的能源部、财税部沟通协调,让施工设备先进关,表示等政策明确之后再补缴税费。

临时政策变化,几乎是中缅项目部在缅甸施工期间无可回避的状况。受到缅甸政治局势的影响,加之当地法律尚不完善,各行政部门常各提各的要求,有些要求让中方感到“不可思议”。

2011年,缅甸建设部突然提出,中缅管道穿越公路时所采用的套管必须是“方形”的。国际上穿越公路惯用的套管是圆形套管,在欧美、亚洲各国建设输油管线时,基本也都是采用圆形套管。

缅甸建设部一些官员认可“圆管”是国际先进方式,但建设部给出的最终回复是“别的地方都可以这么用,但是缅甸的老百姓不接受,老百姓没见过用圆形的套管,中方施工时必须改用方形的。”

此时,中缅管道施工所需的近800条圆形套管早已全部就绪,作为中缅管道业主方的中国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和缅甸建设部进行了谈判。业主负责人指出:中缅管道工期紧张,无法满足“圆”改“方”的要求。缅甸建设部随即明确表示:满足不了是你们的问题,我们只负责提要求。

业主试图通过缅甸副总统去协调此事,建设部依然坚持要求。焦虑中的管道局中缅管道项目部于2011年11月随同业主负责人前往缅甸首都内比都,参与了3次谈判。当时,管道局中缅项目部设计部部长刘守龙特意准备了详细的报告对圆涵管进行受力分析,试图从技术角度,给缅甸建设部官员讲解使用圆管的好处。

刘守龙的报告过程中,现场在座的缅甸建设部官员及各部门的总工程师没几个人聆听。

用技术去说服依然无果。缅甸建设部部长坚持认为 “我们的法律要求是‘方’的,我们的老百姓要求是‘方’的”。

最终,已经做好的780条圆管全部更换,而重新制造的方形套管每米造价就比圆形套管贵8000元人民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缅管道项目部与中方的施工人员,逐渐摸清了在缅甸施工的规律,每一次重要施工前,先问清缅甸相关方的要求,尽可能按照沟通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方式施工。“虽然工期紧张,但为了尊重缅甸当地的习惯,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要求,有时宁可牺牲些成本。”陈绍友说。

高建国则认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中缅管道建设都要尽快往前推进。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3月底,印度公司因為若开山段的管线施工进度缓慢,将二次中标时从中石油管道局手里夺走的40公里管线,又重新转移给管道局施工,理由是这段管线“不具备可操作性”。管道局旋即接手,眼下已开始焊接施工。

上一篇:五一长跑比赛下一篇:博物馆参观访谈游记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