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随笔

2024-07-07

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随笔(通用15篇)

1.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随笔 篇一

如何上好一堂合格的语文课

--参加片教研会活动有感

就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内心的愿望何止于上好一堂“合格”的语文课,我们希望学生为我们的激情演绎所倾倒,我们希望自己为畅达的传授而愉悦,我们向往至善至美。但只有“合格”了,才能向更高远处的“优秀”和“精彩”进发。下面就教学过程实施中如何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谈一些看法:

一、巧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即课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导入就要把学生引入文本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和文本进行对话。王小芬老师在执教《棉花姑娘》一课导入时, 课件出示棉花图,问学生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读”为主线,贯穿全文

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学习何种文体的课文,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我认为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朗读、齐读,小声跟读、小组比赛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读、研读,文言文及古诗词可以采用吟读、诵读、译读、说读、赏读等方式读。王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和蒋老师执教的《鱼游到纸上来了》这两节课都在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王老师在执教《棉花姑娘》一课时,抓住“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了!” 等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可恶、盼望、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在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们时而为棉花姑娘病重而担心,时而为棉花姑娘的请求得不到帮助而着急,时而又为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而感到高兴。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让质疑充满课堂

鼓励学生质疑,树立“对话”意识,教师要鼓励表扬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与探究。教师也要适当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节课赏都有收获。蒋老师执教的《鱼游到纸上来了》这节课。老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聋哑青年的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注重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对课文产生兴趣,学生谈得非常精彩!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如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问,让学生质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更高。

四、紧扣文本拓展延伸

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要有紧扣文本的拓展延伸内容,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味,少了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总觉得这节课不够完整,效果自然是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如果太过重视拓展,但拓展得太早太快,一节课用了一半的时间做拓展,这样的课必然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是不充分的。适时适当的拓展才显得必要。上完《棉花姑娘》一课后(第二课时),可以这样问:我们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早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然是一门艺术就有别于技术,就没有定法,就在于特色,但愿我们每一位,不仅是合格的语文老师,而且还是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上出的课,不仅合格,而且精彩。

[如何上好一堂合格的语文课(人教新课标综和专题教师随笔)]

2.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随笔 篇二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 传统的教学

在课堂中, 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局面:老师在上面讲, 下面没有太多的反应。这种局面非常普遍,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围绕着老师的思维运转, 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既定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教师已经安排好的轨道上, 不允许打破, 否则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后面的知识内容。这种形式, 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 不可必免地会造成“万马齐喑”的场面。

2. 一堂好课的标准

固然, 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似乎必须按时完成这些任务, 否则就认为没有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呢, 一堂课能够获取多少知识, 是学生的想法。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就应该是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最为丰富的知识和营养, 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在授课过程中, 可能为一个知识点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耽误了教学进程, 但这一知识点被学生所关注, 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 让学生感受到了收获, 这样做就是值得的。我们可以形象地将教学任务比作道路, 教师就是引路人, 经过的就是风景, 教师边引导, 学生边参观思考, 学生被风景所吸引, 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及时进行解惑, 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前行, 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而教师重在引导, 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我们可以认识到, 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这堂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财富, 而不仅仅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

1. 嚼碎知识点, 做到内容烂熟于心

新教师上台之所以信心不足, 就是因为教学内容还没有吃透吃深, 老教员往往沉着自信, 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教学内容非常熟练, 不怕出现冷场的局面。熟话说:学生一碗水, 老师一桶水。嚼碎课堂知识点, 需要花费教师台下大量的时间, 一个名词也许会隐含非常丰富的知识, 一段文字背后可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这些都是教师备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任何一处疑点都不可轻意放过, 这也许就是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备课工作必须细之又细, 而且是一项反复修改, 不断完善的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整理教案讲稿过程中,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积累, 形成一套完备的教案讲稿。

备课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做金科玉律, 应该视教科书为学生了解教师讲课思路和进度的中介, 以及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在备课过程中, 一定不能禁锢于现有的教科书的范围内, 应该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大量的其他有用资料, 授课过程中根据情况灵活取舍。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去讲授, 学生就会自己看书, 不会再听讲了, 这样的教学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2. 表达清晰, 信息传递流畅

俗话说:“语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衣裳和外壳, 可以想象, 如果教师吐词不清, 或者病句错句不断, 那么再好的思想, 也无法传递给学生们。语言是一门艺术, 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好语言的基本要义。一是吐词要清晰;二是语速要适当;三是声音要响亮。吐词清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要说普通话; (2) 不要说病句; (3) 尽量用短句, 少用长句; (4) 去掉口头禅; (5) 切忌重复话语; (6) 手势要适中。语速不能过快, 也不能太慢, 过快学生大脑反应接不上, 过慢学生思想会溜号, 在保持适中的语速时, 在难点和重点的地方, 适时调整语速, 将语速放慢, 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声音要响亮, 声音洪亮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 教师的自信才能体现出来, 学生听起来就不会吃力, 如果教师声音过小, 后排的学生听不清, 很容易放弃听课。这三项要求是教师的基本功, 任何一项没有做好, 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前面花费再大的工夫, 准备了再完美无缺的教案, 如果没有把好语言关, 一样不会取得教学上的成功。可见, 语言功夫同样是教师上好一堂课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3. 了解认知规律, 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知识, 60%来自于视觉, 20%来自于听觉, 15%来自于触觉, 3%来自于嗅觉, 2%来自于味觉。所以上课时要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 能够视频展示的内容尽量用投影的方式, 像短片、实物、图表、声音等等。只有将学生的眼、耳、口的功能都调动起来, 才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更易理解与接受。这样学生理解得快, 印象也深刻一些。

4.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许多课程不像历史知识那样富有吸引力, 许多学生听不进去, 这也是造成课堂沉闷的重要原因。这时, 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在保持教学内容大纲不变的前提下, 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大胆创新, 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框架。比较常采用的诸如提问、讨论、游戏、放视频等等手段, 甚至让学生自己上台讲一讲, 凡是能够被学生替代的尽量被学生替代, 努力做到“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想方设法让枯燥的知识“趣味”起来, 教师只要肯动脑筋, 活跃课堂气氛的办法总是会有的。知识是无止境的, 将学生引上知识的大道,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这样的教学才能是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从新的教学理念来看, 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 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

5. 从关注教学目标, 改为关注学生

许多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就是心中只有教学任务, 没有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反应, 一味地讲自己的内容, 而对学生的所思所想没有任何洞察:学生们是否听懂了, 是否有疑问, 是否需要调整语速或重复强调等等, 作为教师应该将目光投向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边讲边观察他们的反应, 洞悉他们的思想和需求, 灵活调整讲课内容和方式。熟话说:水无常形, 兵无常式, 教师上课也一样, 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变化, 是一门高超的调控艺术。教师只要用心揣摩, 都是可以练就的。

6.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课要注意把握节奏。为什么有些教师感到上课很累, 学生听得也累, 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讲课的节奏。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 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大约二十分钟时间, 因此可以将上课内容分成较为枯燥和较为轻松两类, 当学生注意集中的时候, 将本堂课抽象的、较为枯燥的内容进行讲述, 当洞察到学生听得有些疲倦时, 可以讲一些较为轻松的、趣味性的知识, 这样整堂课下来, 学生才不会感觉到疲累, 教师也会因此觉得轻松。

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好坏,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从课堂授课中收获了多少知识, 换句话讲, 就是成就感, 因此要注重给学生以成就感, 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出几道简单的题目, 让学生们去做, 题目不要太难, 但贴近本堂课内容, 学生们只要是听了本次课就能够做出来, 这些小测验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整上课节奏, 也使学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 不失一种较好的授课手段。

灵活掌握授课的进度。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因为讲述一个知识点而耽误了教学进程, 教师就应该对课程进度灵活进行调整, 学生可以自学的就略去不讲, 把时间放在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三、结论

上好一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教师在方方面面不断培养锻炼自己, 在思考中前行, 在前行中总结积累, 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方能练就过硬的本领。成功的路就在脚下, 只有不辞辛劳的人们, 才能摘到成功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陈百助.如何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0) , 26-27.

[2]罗菁.如何上好一堂课[J].科技资讯, 2007, (26) :120-121.

3.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篇三

关键词:上好;一堂;成功;音乐课;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79-01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可现实却是,音乐课属于初中毕业和升学非统考学科,在学校被戏称为“豆芽科”、“弱势学科”等;这些因素给我们教学带来了不少阻力。我们音乐老师,要积极想办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新颖

新的教学理念,能给音乐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在课堂上,切忌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 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这样利用历史故事让学生走进音乐情境,既便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二、学习兴趣浓厚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们首先要处理的问题:①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授课前,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③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

三、课堂活跃互动

4.如何上好一堂课 篇四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

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是: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3.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因此如何把知识与能力最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应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4.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教师职业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我们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奉献要付出代价,并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活生生的课本。

对于新教师,初为人师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做到认真备课,注重积累。认真备课对于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导入新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的学习和领会。最后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参与学习。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我的近期人生规划以及远期人生规划总结如下: 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坚持看书,做到读书有体会,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在美术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及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5.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篇五

上好每一节课,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位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从顶岗实习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何将自己的课堂演绎的轻松精彩,如何才能修炼自己的魅力,如何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价值。

首先,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就像有句老话说的“树根不动弹,数枝白摇晃”。无论一个多么优秀的教师多么的努力,学生就是不用心学,一切也是妄谈。创造一种愉快而轻松的气氛,运用诙谐的语言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尤其是像化学这样具有探究性的学科,能让学生放开思路大胆的去讨论,去想象,去探索,不仅仅是对现在的学习就是对将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学生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摸准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倾向,并极大地给予满足,而且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譬如说课堂教学的流畅,课堂教学中语言有魅力,整个课堂教学中驾驭活而不乱,等等。艺术能够引起对人的心灵的振撼,一堂课学生上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除了你那堂的科学性以外,不可或缺的是你那堂课有很高的艺术性。一堂课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很自然,学生就有了积极性。

其次,就是认真的备课。一个樵夫要顺利地打上柴,满载而归的话,则必须先做好两个环节的准备工作:一是磨刀。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打柴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先把刀磨好了,打起柴来,才顺利快捷,即省力,又省工,还省时。二是选好打柴地点。如果不好好选择打柴地点,哪怕你的刀磨得再锋利,你盲目地走到一个没有柴可让你打的地方,那也是白搭!——这叫“功在打柴外”,其中多少包含了点兵家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既有战略思想又有哲学思想的道理。

备课首先要弄清本次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本次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次课与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等等。备课不只站到教师的角度上去思考,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想。准备足够充分的知识,能够想到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并能理清思路,说话有条理,语言生动,简单易懂,难点重点突出。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阅历显然相对来说要少而且单调一些。所以不能指望他们可意会不可言传。

再次就是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不能轻易掉队。我承认,人和人在智力上是有差别,但我也更承认大多数人的智商还是不相上下的。所以,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热血沸腾”,让他们觉得,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况且“教书”是指指导为人,指导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人才。一个教师不仅应该加强育人工作,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果忽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我们不重视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如果忽视了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就可能变成高智能的犯罪者。

最后,对于化学这样一个特殊的科目,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入社会,渗透教学思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养成当堂完成任务的习惯,并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明白学习化学的用途,感到学习化学的趣味将化学融入生活。

不管自己在技法上怎么努力,一定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实习期间我对这个观点是有很深感触的。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听过我的几次课,每次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其中包括教态,用语以及板书等好多方面,这使得我在教学上一下子豁然开朗。而且多参加一些公开课或者是大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分析并加以总结,“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使人进步,这是永恒的真理。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一个教师的治学态度,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完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还要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出一种氛围,展示“功夫在诗外”的内涵。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就自然会喜欢上他的课,喜欢上课,就会觉得这个学科有意思,从而舍得下功夫去钻研。

6.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篇六

黎川一中初二数学备课组 朱建忠

几年前就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要给孩子上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经过多次揣摩,多次模仿与实践,我感悟到:这其实就是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愉快。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呢?我个人认为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境界。

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三种不同境界,并且这三种课堂教学境界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一堂课45分钟,让教学渐入佳境应该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我们落实新课程所有理念和目标的主渠道。在此,我想借用一下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关词学研究的“境界”一词,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这应该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底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被视作是失败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因为“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只能是对学生青春的一种伤害,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那种把推进新课程与教育效果、教学效率相对立起来的观点,我觉得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是学生主要的校园生活方式,“课”是莘莘学子舒展青春、升华生命的重要过程和载体。这一节一节的“课”,构成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学生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然而,遗憾的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短短的20周左右,具体到某一学科,课堂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既然如此,我们能够无视“课”的效果和效率吗?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生命存在,能够无视学生的人生体悟,能够无视学生的人格磨练,能够无视学生的能力生成,能够无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吗?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这些目标和任务,都需要各学科在具体而又数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贯彻和落实。所以,我们在“课”中能没有课堂教学的效率观念,能不考虑课堂教学的效果吗?

我们强调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和“无效”等有悖于我们的教育追求和教学规律的行为和做法,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保证使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和收益。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魅力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而且它还不仅仅是从效率和效果层面上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人格”、“个性”、“艺术”、“科学”、“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和体现。所以说,“魅力教学”的魅力首先在于执教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凝聚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其次在于课堂教学彰显师生“个性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课堂迸发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再次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精妙的“艺术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向心力。

7.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篇七

作为一名教师, 应特别注重第一堂课的教学。好的第一堂课, 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整门课程内容的把握, 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同感, 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好的第一堂课, 会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焕发生命活力的内驱力。第一堂课的好环, 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 不论对于初登讲坛的新教师, 还是初接新班的老教师, 都应重视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如何通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 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思考和认清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好第一堂课, 通过教学经验和实践考查谈以下几点体会。

2 备好课, 做到成竹在胸

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 一般都会紧张, 新老师更是如此。要如何才能不紧张呢?中国有句古谚语叫“艺高人胆大”, 因此, 充分备好了课, 心里有了底, 做到成竹在胸, 自然就不会太紧张了。

备好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备好一堂课, 首先要明确课标, 明确本堂课的内容、目的、重点、难点;其次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这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堂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以教材为载体, 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它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 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结晶, 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再次要博众家之长, 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集体力量是无穷的, 汲取别人精华, 弥补自己缺陷;最后, 丰富自己的人生, 优秀的教学设计就像伟大设计师的最经典、最时尚的服装, 而能否穿出风采和神韵, 关键是模特的条件和素养, 老师就相当于模特, 老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内涵气质、教学素养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备好课的同时必须备好教材, “万变不离其中”,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根本所在。只有对教材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驾驭教材, 行走于教材之上, 掌握主动权。同时, 还要善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因材施教, 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知识点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对知识点的了解与记忆。如在讲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时, 它是牛顿、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的, 他们都共同享有荣誉, 牛顿先于莱布尼茨发明, 但后于莱布尼茨发表。所以导致优先权的争议, 由于优先权的问题导致符号也分两派:英国人信守牛顿的点符号, 而欧洲大陆人却沿用莱布尼茨的符号, 这也是这两种符号今天并存的历史根源。

3 备好学生,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备教材, 不备学生, 只研究教师如何教, 不研究学生如何学, 必然产生教学中的盲目性, 导致学生能力的缺陷。因此, 老师必须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 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 做到教学相长。“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程度差异, 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 体质的强弱, 家庭的状况等, 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 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 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做到教学互长。老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 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熟悉教案, 做到运筹帷幄

一份精彩的教案写好后, 老师要不断去熟悉它。最好能将其背下, 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柔和在一起, 这样上课才能应用自如, 更好地做到随机应变。

上课时不看教案, 又能把课讲得特别好, 特别准确的老师必受学生欢迎, 也特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程度, 可以看到老师工作负责, 业务精湛, 精益求精。若上课时照本宣读, 讲课没底气, 一讲三低头, 结结巴巴的老师, 威信将会一落千丈。学生会认为, 没备好课就上讲台上课的老师, 是极不负责任的老师,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如果能熟练的掌握授课内容, 通过自己的思想把授课内容进行拓展, 同时还可以有机的对知识点的历史进行追溯或学科延伸, 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及注意力。因此, 教案的熟练掌握是老师讲课好坏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上好第一堂课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5 注重教师形象, 做到妆容严整, 言行得体

老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 全班同学的眼睛几乎都聚焦到老师身上, 老师的穿着打扮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 一种文化传播。因此, 老师上课时, 对服装、发型和饰物都要特别注意, 要和教师身份相称。男老师不要带项链, 耳环, 头发不要脏乱长, 衣服要整洁大方。女的不要浓妆艳抹, 披金戴银, 披头散发, 鞋根不要太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不仅对学生的德育不利, 也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影响课堂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第一次走进教室前之前, 对自己的着装, 发型, 饰物应当留心整理一下。

老师走上讲台说话时一定要胆大心细, 语速适中, 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听清听懂。古人说:“言, 心声也”。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说话时要心有所感, 心存至情, 方能口吐珠玑, 以此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讲课时要声情并茂, 言行并举, 根据说话内容做到轻重缓急, 区别对待, 声音响亮, 语句清晰, 抑扬顿挫, 富有激情。避免出现直线方程式讲课, 从头到尾一个语调, 类似催眠曲。教师进入教室后要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去, 把一切烦恼、不快抛到脑后, 切忌带有情绪给学生讲课。

6 以身作则, 做好典范

一个老师在课上、课前和课后的全部行为, 都在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人做事, 老师客观上就是学生学习做事的榜样。因此, 老师必须从第一堂开始做起,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给学生一个典范。比如, 按时上下课, 上课不看手机, 更不能让手机铃声响起影响课堂气氛, 耐心给学生讲解、辅导, 不因学生理解差或接受慢而抱怨发火, 做到不迁怒学生。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老师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热爱与理解, 会提升师生感情, 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威信, 增加老师上课魅力和提高课堂效果。下课后, 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感觉———老师的言谈, 如绕梁之音;老师的风范, 令人如沐春风;老师的为人, 是学生追求的典范。那么我很高兴地祝贺你, 你的第一堂课非常成功。

摘要:教师的舞台就是讲台, 教师在上面为学生表演着不同的教学艺术与内容。对于表演者来说第一次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教师也应该上好第一堂, 赢得学生信任, 建立良好师生友谊, 为接下来的教学互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师,第一,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青建.数学史简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怎样上好一堂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八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先讲方法,完整试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然而,这种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新课改下,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站在欣赏的角度,为音乐和学生之间建设一座桥梁。

一、对音乐教材的精准把握

教材是教师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时,尽可能想得细一点、精一点,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于陌生的音乐作品,教师需要课上及时指导,引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灵活重组,把音乐同主题、同作者的作品分别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音乐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个大难题。由此,教师使音乐作品中的知识和内涵有机渗透在体验音乐之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继而生成丰富的体验。

二、体会情景,帮助学生感知乐曲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少,这些因素导致欣赏乐曲的难度大。为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常常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创作背景等基本知识。但如果教师像背书一样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对教师介绍的知识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赏乐曲时,遇到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拓宽思路,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说一些瑶族风土人情,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影视片段等,通过视觉的欣赏加深听觉的感受。在欣赏歌曲时,学生初听乐曲会对乐曲情绪有所理解。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曲目,教师可让学生重听全曲或分段欣赏,还可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

三、对比学习,让学生学会鉴赏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创造就是根据音乐绘出简单的图画,表现乐曲的基本情绪和基本内容等。这些创造活动的前提就是教师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只有这样,学生对乐曲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确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刨根究底,边分析边逐段细听,便于保持学生已经产生的特定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对比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审美素质;降低听辩难度,易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

四、洞悉学生,科学引导

1.把握学生的欣赏水平

首先,教师课前应该全面预设教材,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整体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以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到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了解学生的欣赏心理,课前预设要围绕学生进行,因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进而产生体验音乐的喜悦。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1让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说出心中所感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一首优秀的乐曲是多姿多彩的。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想象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2大胆唱出心中的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与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融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感情内涵的体验,表现为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流露的一种体验。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曲《绿色的祖国》,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利用制作的课件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参与讨论并发掘春天的美,实现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2.3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学科内各个教学领域的综合,是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的综合,学科综合是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展现对音乐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还重要。初听后用线条表示初次印象,很多学生都能用线条表示出来,复听后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为歌曲配上相应的情境画,学生乐在其中,更深地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五、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音乐欣赏课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情、言、行融为一体,借助情境和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课堂氛围,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活动中。

1.语言情境

欣赏教学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分析、讲解中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导入;忧伤哀婉的歌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导入,如果教师的语言声情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音乐鉴赏力、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实物情境

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实物创设情境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能够促使学生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视听技术、声像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很多艺术表演、各地民俗风光等场景设计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张扬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潘晓黎.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文学教育(中),2011(09).

[2]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9.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篇九

众所周知,一堂课是组成全部教学过程的基本单元,没有一堂课,就没有全部教学。所以,只有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讲好一门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就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谈点滴体会。

一、备好课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节课“备”得好,到了课堂上,就心中有底,条理清晰,教法运用自如,与学生交流自然,教学效果就好。相反,一节课“备”得不够充分,到了课堂上,表现拘谨,语言啰嗦,教法运用和师生交流不自如,教学效果自然就差。也就是说,一堂课上得好坏,事先的备课非常重要。

10.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十

怎样判断一堂大致算是好的语文课呢?

从课堂教学的结构看,它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体现着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匠心。课前的导入、问题的提出、课文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应具有完整的、有机的、谨严的时段结构,也具有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的逻辑结构,能给人详略得体、张弛有序的整体美感,也没有什么大的遗漏或拖泥带水的尾巴。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学生仍被搅得云里雾里的课,常常是由于课堂结构混乱造成的悲剧。有时我们备课时在课堂结构上稍一用力或略作调整,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它应是明确的、单纯的、实实在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的设计,自觉地或自然地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与新问题的生发、讨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都在为着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文章独特的深刻的思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切忌漫无目标的“互动”、瞎忙。

从教师的教学语言看,它应是准确的、简洁的、明白晓畅且生动形象的。讲解时,应是富有逻辑性和煽情性,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与学生对话应是平等的温文而雅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和教师的亲和力;提问的设计和疑难的解决应是富有启发性的,看去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充满着教师的教育睿智。

从教学过程看,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各种有关的信息要素激活,在多向传输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研读文本、质疑问难、切磋商讨、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需要。

从板书设计看,它应该既是简洁的也是提纲挈领的,能用较明快的文字清楚地揭示出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直观到文章的内涵。

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实施人的培养的最重要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展现我们对一个个高尚灵魂精心打造的过程,当然也可能会在我们拙劣的演技下,使学生精神疲惫、慧智丧失、灵魂扭曲,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良机。这个珍惜不是那么容易被每个人所关注的,而一个有正直良知的教师是不得不考虑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须依赖于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机智,更依赖于教师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深刻的思想见地,另外如经验和善于对经验的总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11.如何上好一堂课 篇十一

一、遵守上课的基本程度

众所周知,每上一堂课,总少不了开头、展开、结尾。故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譬。

上课,开头开得好,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几句开场白,就可建立讲者与听者的同感,扣人心弦,使其感到讲课者可亲、可敬、可爱;还可以打开场面,切入正题;不仅能够先声夺人,造成听众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又能引人入胜,进入氛围,拉近授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距离,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上课,开头开得好,还可起到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说明缘由,点明主题,掀起高潮,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顿时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可见,精彩的开头,就象凤凰之冠那样小巧美丽,叫人一见倾心。

导入新课后,及时展开主题,这是一堂课的灵魂。传授知识在此,设疑、答疑在此,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此。

巧妙的结尾,给听课者留下思索的余地,促使人们去思考、回味,在思索中升华思想,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良好效果。经验证明,精彩的结尾,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加深记忆,弥补听课遗漏;有利于强化后期教学效果,给人以遐想和启迪。

精彩的结尾,应当像“豹尾”那样挺拔显神,又如撞钟那样余音绕梁。

二、明确上课的基本要求

上好一堂课,基本要求是讲清楚、讲准确、讲深透、讲精炼、讲生动。

讲清楚,这是授课的最起码要求。是指每堂课讲授内容要像孤立的小山那样独立完整,重点问题要像山尖那样突出鲜明,层次要像黄瓜那样有条有理,连结要像一根线似的严密自然,发音要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清晰悦耳。

讲准确,就是要讲得正确,写的正确,演示得正确。要求讲授内容确切无误,决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也不能拖泥带水。

讲深透,就是把道理讲明白,使学生有形象感、真实感。讲明白,就是把深奥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

讲精炼,是指讲授内容要精,运用语言要精。用尽量少的语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能一句话说清楚的不说两句话,语言简捷明了。古人曰:“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讲生动,是讲述中借助形象化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景绘情地讲解,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触动听者的心灵。

三、掌握上课的基本技巧

熟练掌握授课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讲究课堂语言艺术,教师授课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没有语言这个桥梁,就不能称其为讲课,没有语言艺术,主不会有讲课的成功。因此,每个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授课语言准确、生动、通俗、精炼并富有节奏感。

注重课堂形象艺术。是指教师的个体的举动和活动变化的姿势状况,通称态势语言。多是通过眼神、表情、手势传情达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这扇窗口,师生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始终注视着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之中。

表情,是授课者在上课过程中面部表情显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当一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的时候,你就知道他的心情非常高兴;当一个面色铁青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正在愤怒;当一个人蹙额锁眉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在忧愁悲伤。

举止,是指一个人的头姿、步态、手势。其中手势又成为视觉的中心。手势语的表达非常普遍、鲜明生动,富有主体感。就其动作而言,手势可分为点、划、挥、压、劈等象征性动用。教师应用适度的张力、适中的幅度,以及准确地把握动作的范围,使手势语汇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学艺术功能。

注意课堂板书艺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文字语言。它与讲述、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着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板书的形式有:左右式、上下式、演绎式、提纳式等。

板书的作用在传授知识中,能较好地突出授课重点和难点,便于讲授和记笔记,易于起到释疑和强调的效果。

板书的要求:规范、简要、醒目。

12.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语文素养,备课,驾驭课堂,价值观

曾经有人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就该是一曲余音绕梁的歌, 是一首涵义隽永的诗, 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语文课可以冷静含蓄, 也可以热烈奔放;有时如小溪淙淙, 有时如大河滔滔。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 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们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并大胆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此进行探索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成为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们喜欢的语文教师, 如何上好语文课, 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大问题。

我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依据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 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语文教师储备于平时, 不断提高个人魅力, 尤其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是上好语文课的基本前提。想要上好语文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 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你。

“给人一碗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我看来, “一桶水”恐怕还是不够的, 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大“杂家”。仅仅只是掌握教学所用的语文专业知识, 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 还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其他各门类的知识也有所涉猎, 最起码要懂得皮毛。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不被学生淘汰。叶圣陶、夏丏尊、于漪这些语文大家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精神世界里永恒的指引。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这些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我们学习模仿的榜样。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 不仅要阅读有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 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 随时掌握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 还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了解天下时事。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焦点。这不是迎合学生, 而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一旦在教学中有适用之处即可信手拈来, 让知识服务于教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你的语文课要有时代感、要有新鲜感, 学生才能觉得亲切、有感觉。另外, 师生之间也要注重情感的交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与升华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来面对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 把学生放在心上, 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更进一步, 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 故“亲其师, 信其道”。

二、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课前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 基石之于大厦。充分备课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当然, 备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 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备课是需要教师花费一定时间好好去钻研的。

教师首先是要备好教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文本教学, 要求我们一定要参透文本。每次上课前, 我们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做到熟稔于胸, 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我总是在课前反复诵读所要教授的知识或文章, 仔细揣摩, 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 结合编者的选篇意图, 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 确定自己导课的方向, 设计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此外, 大量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及其他介绍, 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教师备课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一点上, 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猜想。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若是对所授内容产生共鸣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在职业类学校中,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普遍不高, 教师们采用做游戏、竞赛、分组、才艺比拼等方式也许比传统的讲授法更能使学生们接受。面对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思考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因材施教, 让学生更好地步入文本去欣赏, 去感悟。总之, 只有在课前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内容进行预设思考, 教师才能成竹在胸, 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三、游刃有余, 从容不迫

灵活地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语文教师每节课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的今天, 在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今天, 教师是没有办法预料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 也是没有办法预知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 无论在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并了解学生, 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 冷静面对, 正确引导, 巧妙处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们不同的阅历和个性, 对课文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经常提醒自己, 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因为我深信“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语) 。当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到师长的肯定时, 他们就会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僵死模式。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领他们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中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通过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探究答案, 并达到学习目的。下面我以经典篇目《项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正式授课前, 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上课开始后让几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记得准确。接着我提出较易的问题: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人?小说的高潮在哪里?文中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由浅入深地逐一提出问题,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 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导学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 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 从而营造民主的课堂。

四、温故而知新, 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知识, 语文教师要准确而科学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

教师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 设计精当的作业, 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 一种是片段练笔, 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命题写作练习。从文本出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项链》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文后, 我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第一, 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 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 布置一篇命题日记:“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续写, 尤其要注意人物心理描写。

五、教育育人, 育人在前, 教书在后

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灿烂的中华文明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曾经诞生那样多伟大的先哲, 孔子、孟子、荀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在《论语》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安贫乐道”;在《劝学》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学不可以已”;在《送东阳马生序》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刻苦学习……今时今日、此地此刻, 教授知识似乎已抵不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得更重要了。这些熠熠生辉的灵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将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

语文教师们, 我们所做的是多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去研读, 去探索, 去发现, 去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延伸拓展在学生们身上时, 是多么令人惬意。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 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 是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 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 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感慨:一堂好的语文课, 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 课在人中, 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 课如其人, 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 课即是人, 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 课的痕迹越淡, 终至无痕。看来,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 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课堂中, 师生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也许在上课, 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 忘了时空, 忘了身份, 课即是人, 是现实……

13.如何上好开学第一堂课 篇十三

要展现人格和学科魅力

1.第一堂课不要讲课

开学第一堂课,千万别急着上正课。别以为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就急着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欲速则不达,学生若对老师有成见,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老师的课,那麻烦可就大了。不如放下点时间,师生间好好交交底,也许以后上课会好上很多。

第一堂课的目的,是整个学期的课程启动,因此如何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本学期的课程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有新鲜感。上来就讲课,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

2.亮相很重要

因此老师第一节课的亮相非常重要,这一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了学科的魅力,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非常困难。

14.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论文 篇十四

沈桂春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15.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篇十五

一、何谓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

1. 一堂好的课首要的是学生要有收获。

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知识, 有收获。学生在这堂课中走进来和走出去是不一样的, 不仅对新知识和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而且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对于情感的体验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因为一次有收获的课堂, 能进一步产生对学习的强烈要求, 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 一堂好的课要有够用的课堂容量。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看这个课程是不是活泼, 还要看课堂知识容量是不是够用。这里的够用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接受能力, 恰好能接受。课堂容量要靠高效的课堂效率来保证, 一堂好的课程对于课堂效率的考量是不可或缺的。要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让学生学到充足的知识。

3. 一堂好的课要有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是真实的情感交流, 反对古板、死气沉沉的课堂交流。课堂氛围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 轻松幽默的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轻松、活泼的氛围, 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敢于质疑, 师生形成互动的过程。

4. 一堂好的课要善始善终。

整个小学数学课程, 要一如既往, 体现好的课堂的常态化表现, 不能把仅有的一堂好的课当作唯一的一个节目来表演, 以后的课堂就没有新的东西呈现了。

二、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要坚持几个原则

1. 让学生活动的原则。

真正有价值的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 不是老师一味地讲, 学生机械地记忆,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而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建构的过程, 有创新性和创造性。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坚持让学生活动的原则,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获得理性认识, 理解力和判断力得到发展, 对表面知识的消化吸收会变得容易起来。

2. 让学生反思的原则。

让学生反思的原则是由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决定的。认识能力有限的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的本质, 接受一个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思考、细心琢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反思的原则, 教师要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以往的知识以及知识的活动过程。

3. 与学生生活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与学生生活结合的原则, 要求教师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怎样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1. 认真研读教材。

一堂好课从认真研读教材开始, 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 明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 从学科知识体系、逻辑结构、编排顺序等角度, 从整体把握课时内容, 使得教师找准教学的角度和难易程度。研读教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决策。尤其是现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比较多, 哪一种最适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接受水平, 要在这中间加以比较做出取舍。

2. 认真研究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师要想教会学生, 必须先了解学生。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 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学生的课堂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以及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 明确学生一贯的学习方法和对教学的期望等。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学生既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的需要, 也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的需要。只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特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容易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 合理的教学评价。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提纲20xx下一篇:喷煤磨机检修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