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24-07-26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精选12篇)

1.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一

近几周县局提出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周的实践探究,我感觉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不是趋于形式化,而是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的建立不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而是对学生纪律、卫生、学习,品德等为了共同的集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仅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也要重视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发展,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合作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活动,而是在学生互动中,使他们成为主角,而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把班级六十四名同学组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其中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搭配,分为四个层次,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下设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为小组长,组内设置记录员,其余学生由组长分配任务,如:分管本组的纪律和卫生等,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八人前后坐,便于讨论问题,展开活动。

(二)组名的创建,每个小组创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组规,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同时让他们自己制定组规来要求规范本组成员的行为,对于本组成员表现不好的学生小组长进行处罚,如:上周和本周我们班一共要求五个学生请家长,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这都是小组集体决定的,班主任不参与。

(三)小组活动,课堂上小组讨论,前面向后一转就可进行,很方便,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讨论,还可以下位置讨论,背诵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检查,还可以开展守纪比赛。

(四)组长职责

1、小组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为本组的学习委员,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分管本组的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如:每天检查本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本小组成员背书情况;等等,同时每天向老师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

2、其他两位组长一位分管本组的纪律,时时提醒本组成员的一切情况;另一个组长专门记录其他小组的违纪情况。

(五)个人学习评价 分三项:

1、课堂学习,按照发言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奖分

2、平时作业,按等级给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抄袭作业一次扣1分

3、考试成绩,按照每门学科的名次进行排名,把每科成绩排名得分相加再化成百分制给予奖励。

2.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二

一、小组建立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建立的班级小组能更有效地发挥合作效益, 除了评价这一重要工具外, 在起初建立学习小组时, 应重视班主任牵头, 会同各科任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建立班级学习小组这一原则, 只有这样建立的小组才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也会使小组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宜每位教师在班级内独自建立各自的学习小组, 否则, 纷乱的分组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或者使教师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出现学生座次、小组成员分工等方面的分歧, 既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便, 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存在的形式

从目前班级小组建设存在的形式来看, 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所谓有形, 就是将桌凳按一定的形式拼在一起, 形成较为固定的摆放形式, 上课后学生以事先确定的位置就座, 小组形成一目了然;所谓无形, 就是对桌凳没有进行特殊摆放, 上课时学生以传统的、“插秧式”的方式面对讲台就座, 而在教学中需要小组进行解决问题时, 成员再去寻找自己的小组。在笔者认为,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以“有形”为宜, 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成效, 并且“有形”的小组形式更便于学生交流, 或是语言的、或是眼神的, 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提高交流的时效, 而且能提升交流的质量。另外, 也避免了在“无形”状态下进行小组交流时出现的桌凳碰撞、学生吵闹等不良现象。

三、成员的座位编定

有好多老师会说, “有形”的小组座位编定, 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 有这种看法的教师其深层的问题还在于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或在吃不透教学内容的情况下, 离不开教材、离不开教案 (导案) , 或不放弃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授, 更离不开讲台, 因而导致部分学生在持续的某一坐姿下出现不适的现象。并有部分教师在“无形”小组状态下组织小组学习时, 让前一桌的学生转向后一桌, 原本只有一人或两人所拥有的桌面突然变为两人或四人去占用, 这时, 学生面对面太近又不能书写。还有个别教师在“有形”小组状态下组织小组学习时, 部分学生面对讲台而又有部分学生背对讲台就应 (如, 以4人为一学习小组时, 2人面对讲台, 2人背对讲台) , 这都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 就目前来看, 小组成员的坐向以“U”形为宜, 即当讲台在教室北墙时, 学生可背对教室东、南、西而坐, 当讲台在教室东墙时, 学生可背对教室南、西、北而坐, 依次安排为宜, 并且学生的座位要定时轮换, 不能一坐到底。同时, 要根据班级学生数的多少, 对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方位、坐法都要精心策划, 做到既合情, 又合理, 同时不失科学性。

四、小组人数的确定

一般来说,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这样, 在利用小组学习时,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小组每个成员, 并让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但在目前, 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农村学生集中涌向城市或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 也导致七八十人的大班额频频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在班级内利用小组学习就显得比较困难, 因此, 解决大班额便是首要任务。当然, 在班级内建立8~10人的大组未尝不可, 但小组成员最好不要超过8人, 因为只有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才能正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及优势。

五、成员的优化搭配

小组成员的搭配, 要讲求科学性。在编定座位前, 首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业成绩、行为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等因素做认真的了解, 其次, 要在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的前提下, 进行男女搭配、性格搭配、学习行为搭配、学科能力搭配、学业成绩搭配等, 以凸显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合作高效的特点, 从而形成最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 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已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模式, 而这种模式的建立和运用, 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这种形式的存在也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照顾个体差异, 实行分层次教学, 突破传统课堂中以“灌输式”为主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 注重班级内学习小组的组建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习小组功效的首要条件。

摘要:目前,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完善则是落实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要使小组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要对小组建立的前提、小组的存在形式、小组成员的人数、座位编定以及小组内成员的优化搭配等做出科学合理的策划安排, 只有这样, 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达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主人翁意识

在网上经常看到“洋思”“杜郎口”等一些成功的小组学习的实例,很羡慕。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使学生成长能更快乐,确定了“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对学生实施“中学生形成性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小组建设,形成集体凝聚力,是“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管理的基本条件

1.组员的确定

开学初,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纪律、性格、男女生等各方面均衡分成6个小组,小组以围坐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有利于竞争,便于合作。小组如果出现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每组的组号是不确定的,根据成绩和量化表现,可以随时变动。每项班级活动都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形象和量化成绩息息相关,每个组员都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集体。

2.组长的聘用

组长竞选推荐每组一号,但也不能由老师定,应通过公开竞选产生。竞选时要有竞选宣言,包括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获得全组组员的认可,才能成为组长。要求组长必须以身作则,要有组织管理小组的能力,要有奉献精神和主动服务意识,要有为小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小组长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负责本小组的各方面工作,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组长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更换;不想干的,可以提出辞职,进行重聘。

3.班歌、组歌、口号的确定及组名、组训、组规和组目标的制订

小组建设的过程,是小组文化的建设,是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过程。班歌和组歌的制订要让学生选,可以是现成的歌曲,也可以自编,并且要求必须是励志歌曲,每次班会要唱班歌,组歌每周小组自己找时间唱一次,口号由老师帮助编,并且带有动作,每天第一节课下课喊一次,活动时,把班歌、组歌和口号编成手语展示。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友谊。

通过制订组名和组训,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身观和理想观,展现小组的共同愿望和追求;通过制订组规,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训练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有些孩子违反守则,但从不违反组规;通过制订组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快乐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1.详细制订“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形成性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制度

小组快乐合作班级管理以量化评比为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详细制订各项制度。包括:《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守则》《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和奖惩制度》等,并制作出相应的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根据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增减。项目不宜过多,否则不好操作,难以达到效果。利用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班级管理的内容,让每一个人配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不但要做好表率,还要注意有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考核评分标准细分为:自习由值日班长负责,作业、卫生、表扬与批评由专人负责;其他包括好人好事、参加活动、团员等,由值周班长负责;小组纪律和学案由小组长负责,值日和值周班长协助和监督。小组纪律是关键的一块,包括违反校规、班规和组规的分数统计。

2.成立六部,实施“日—周—月评价”制度

班级成立了六部,纪律部、学习部、卫生部、体育部、新闻部和司法部,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实行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相结合的班干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值周班长(组长)和值日班长(组员)制度。一周五天轮流值日,让班长督促组长管理小组。规定老师不在教室时,班长、组长的要求就是班主任的要求,不许顶撞班长和组长。

值日班长当天负责班上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详细记录,记到班级日志里,告诉违规组进行扣分,并作好各项统计,填好评价表。每天中午12:05—12:20进行日小结,当天的值日班长要把前一天的加减分结果公布在本班的量化考核板上,公布小组排名,并且评选出当天表现最好的小组和表现最差的小组,在黑板上公布出来。由值日班长每天对班上的情况小结,公布学生个人评比得分,一目了然,当场表扬优秀、批评不足,并且用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

一周一总结,每下周一班会课上值周班长总结上周的量化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对于班上扣分最多的同学给予全班检讨和写反思的处理。凡是负分的同学须在散学之后留下来受教育,或打扫卫生,或做公益。

一个月下来,进行月考评活动,根据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如果只评不比,只比不奖,量化考核将毫无意义。对各项量化分数低的同学,写说明书,严重的通知家长。学生要向家长写汇报信,汇报当月表现,家长要及时写好回信,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期望。学生慢慢养成了为班上做点事的习惯和能力,越来越少看到被扣分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小组长的管理。

3.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在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管理中,要让每个同学都有事做,在小组中根据能力进行合理分工,由不同的人负责各项的记录。在小组中要设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等职位,让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实行卫生承包制,事事有人做,让他们形成一种共识,自己为班上做点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班级逐步实现了民主、自主、科学管理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学生合作进步、师生共成长的育人目标,“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获得了成功。

(作者单位 于德祥:吉林省安图县亮兵中学 李振芳:吉林省安图县安林中学)

4.记我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四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快四步”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互管;小组竞争

上学期,我接手了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公认的“烂班”――纪律差,学习差,加之面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又是一个非常“惰性”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我都有些怀疑,这样的班级用我这样的老师来带,能改变现状吗?能管理好吗?对于任教十几年的我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便从“管理”的“理”字出发,开始理清思路。一、制定制度导学习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在开学的一两周里,我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常规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形成文字制度,打印出来张贴于每个学生的课桌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方法,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

二、组内互管促习惯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交给了学习方法以后,我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首先确定一个能起带头作用的组长,由组长一轮一轮挑选本组成员,然后教师给出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让小组内商议决定各个成员的职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的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监督本小组,具体组织语文学案学习及完成学案作业的监督。生字检查员:具体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监督生字及词语的勾画、认读、听写。朗读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课文朗读,要求每位成员在课前必须把课文朗读过去,不会读的,小组内集体帮助。背诵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练习册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组成员练习册作业。课外积累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课外积累的知识,每天积累一条,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课堂发言记录员:记录课堂上负责管理小组的主动发言的人次。纪律督查员:负责督促本组的.纪律监督,包括课堂纪律还是课间的纪律。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个个都有事做,且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信,自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会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组竞争激励在小组间进行积分管理,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安排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以后,在小组内只能检查督促,不能让其检查记录本组的工作,因为本组检查本组的,不能形成竞争,只能小组间进行交换检查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竞争,才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安排第一组具体检查记录第二组,第二组检查记录第三组,第三组检查记录第四组,第四组检查记录第五组,第五组检记录查第六组,第六组检查记录第七组,第七组检查记录第八组,第八组检查记录第一组,小组长记录一份,张贴教室墙上一份,并且要求随时提醒所检查的小组的小组长,告知其组内的完成情况,便于小组长全面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质按量完成的,要进行扣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小组长要通报给组内的各个成员,让扣分有据,并做好记录。平时的单元测试,老师只负责发放试卷,交换小组长的位置,进行交换监考,任何人都有权利监督,如有抄袭的,发现以后,当场公布,且成绩记0分,小组还要在纪律栏扣分,几乎每个学生成了老师的电子眼,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老师监考,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比一个单元学习和考试完毕后必须总结评比一次,否以加强学生记忆。我班是这样总结评比的:开学初,将每个小组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作为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积分,以后每个单元以前面最高分作为目标,每个单元的学习积分算法是:将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减去本小组在本单元各方面的扣分,即为本小组的学习积分。以上升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奖励前四名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惩罚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方式是让每个成员登台亮相,在班级内念自己写的500字左右的检查书。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总最后得分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也不用受到惩罚。这样,他们谁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不用老师提醒,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现象出现了。就这样,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

5.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与反思 篇五

示范小学 董旭梅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实质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当然我校也不例外。

本学期,我校采用了“预学,互学,展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尝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一个教学任务,我将四人小组内的每个人进行明确分工,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每个小组都有负责记录评价计分的人,根据表现小组内打分评价,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流程重点在于讨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学生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形体活动、情感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等,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仅仅是设计者,学生才是活动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堂的时候,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更要将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分析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进行掌握,对学生经过讨论以后对于不同问题的理解不能够轻易否认,应该对其加以引导,培养初中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搜集和总结各种信息。例如,在第一个阶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质疑求异和确定目标。在第二个阶段中,要组织学生开展组内的合作学习,在第一个环节以后,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围绕着学习的主体来实施沟通和交流,小组里面的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三个阶段则应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小组选出代表,大家一起共同切磋、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成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重视操作

数学知识并不来自于教材和课本,而是来自于实践,数学知识最终应被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纵观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很多教师都过分注重学习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阻碍了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和充分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终身开展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来动手操作,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群体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授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后,先组织学生准备学具,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正方形以及全等直角三角形纸片。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纸片是否能够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边讨论、边研究、边操作,有的小组很快便找到规律,得出方法。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性,原因就在于,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便会步入社会中,那个时候,社会从四面八方带给学生压力,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也就越来越多,阻碍了学习。在面对学习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时候,学生只能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并且实施自我调节,以适应压力,克服困难。这便要求学生必须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会影响学生一生,同样能够使学生在社会中快乐成长。比如,根据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某项竞赛之前,让学生由一枚硬币来决定谁先开展竞赛,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知识。并且让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感觉,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综上所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学习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及时沟通,进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探索,努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效果。

7.构建合作小组 实践探究学习 篇七

我们班级组成了六个小组, 为了体现每个小组的特点, 小组内部确定了本小组的名字如:Star, First, King, Hope, Best, Exciting。他们想通过本小组的名字来激励和提升本组的学习劲头, 进而把它作为本组的一个目标和追求。下面是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些简要案例。

案例一:联系社会, 构建竞争的探究思路

学习了Unit 4 People’s jobs一文后, 我要求每一小组设想自己是某一职业的代表, 用五句话描述这一职业, 并请其他小组来猜猜看这是怎样一个职业。我记得Best小组写道:We work in a plane and wear uniforms at work.We visit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laces to se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We can see birds flying in the sky.We help people with fruit and drinking juice.这个职业是airhostess, 并没有在教材单词表中出现, 然而通过这一教学活动, 这个职业被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学生的参与性很强, 积极性高, 他们的小组都想做到最好, 这样学生的英语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案例二:结合课文, 展开小组活动模拟

学习了Unit5 Choosing a new flat, 我假设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家庭, 家庭成员有grandparents, parents和children, 要求每个小组画出a plan of an ideal flat并做文字描述, 同学们纷纷假想为某个家庭成员, 对自己的房间作不同设想, 来了次理想与现实的大碰撞, 因此交上来的作业图文并茂, 想法新颖, 让人忍俊不禁。在完成My neighborhood演示文稿的设计中, 我提供给每个小组ppt模板, 要求小组成员观察自己居住的小区, 展示a photo of your block of your neighborhood, the environment around you, the transport and the shops near your neighborhood, 制作成PPT, 每个小组的spokesman做陈述。在这一活动中, 小组成员更是各展所长, 有的提供照片和文字材料, 擅长制作PPT的负责美工, 英语成绩突出的同学负责文字的错误修改,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收获颇丰。

案例三:借鉴Jigsaw, 搞好阅读课型的合作学习

Jigsaw是一种拼图游戏, 也就是把零散的部分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Jigsaw reading就是把Jigsaw的理念和做法与英语阅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借用Jigsaw reading的理念, 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如在学习Unit2 Our animal friends中“Dogs are our best friends”一文时, 我将六个片段分给六个小组, 每个同学阅读后找出一个问题, 经由小组讨论汇总为2-3个小组问题, 提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 通过问题和回答, 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很容易将课文图片和语段进行配对、排序。同学们的提问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问题形式包罗万象, 从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乃至于反义疑问句, 从简单的信息陈述到观点阐述, 同学们都有涉猎。这样做, 使得阅读段落已经在小组中进行了信息处理, 再经过全班同学的信息再加工, 使得阅读信息明朗化, 同时降低了信息难度, 便于理解和掌握。

反思之一:切实转化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 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做练, 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 如何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进度可以整体把握, 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主线, 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 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我们可以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 互相讨论和互相切磋, 实现“生生互动”, 让每位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中, 不用担心出错。

反思之二:优化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1.在兴趣中探究学习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情绪才会高涨, 情感才会投入, 参与活动才会积极。例如: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 以身边的学习文具为教学背景, 辅之以奖品和小组竞争加分来激励,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探究中学到知识。

2.在游戏中探究学习

教师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 创建良好的实践场, 创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搭好台, 学生才能唱好戏。比如:案例一中, 笔者设置了职业竞猜,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现的舞台, 他们就会有精彩的表现。

3.在合作中探究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要求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 并从中学会向他人解释自己的想法,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主交流和合作的效果比教师直接讲解分析要更好。

反思之三:运用现代化手段, 开发多种资源

在案例二中对家庭成员的描绘, 以及制作PPT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情趣。使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使他们能够专注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制作适宜教学实际的课件。作为英语学科, 课件的设计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出发,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实践;意义

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强调:它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所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研讨、磋商等方式,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倡导合作型学习方式,构建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体系,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在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其次,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管理权的同时,自主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群策群力,积极激发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塑造学生的成功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处于被激励状态,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实践如下: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即按照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为优秀生,C类学生称为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异组同质即分组要尽量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公平竞争和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选拔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可以规定每组的A1、A2、B2、B3、C1、C3六位学生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的作业收发员,各作业收发员要对本小组的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要检查别人过关,自己就必须要先过关,无形中就给每个组员都提出了要求。

三、合理安排座位,适时调整坐次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六人小组前三后三的方式,或采用六人小组前后一列的方式,但都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方便他们互相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这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四、动态管理,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或评价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每学期初,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制订《班级管理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每天对各小组的个人和小组集体表现进行量化打分,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在案,分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班级公约中,量化计分应该包括多项内容,如完成作业、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应该确立具体的奖扣分细则。这些分数都会将计入小组量化管理中的“测试”一项中。年级统考,个人的成绩上升或下降位次都有奖扣分,小组成员的总平均分上升或下降位次,也都应该有奖扣分。

五、班级评价,重在激励

没有奖罚的分数量化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利用好量化分数表彰先进和惩罚后进。例如,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优点、缺点,并由小组长进行点评,找出本组好的典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被授予“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等称号,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课上评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习标兵,根据评选标准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三是小组量化总分倒数第一的小组成员每人买五元的文具,在下一周的班會课上,亲自送给量化总分第一的小组成员。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面对这一群单纯而又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班级小组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能推陈出新,这种管理制度也必然会不适应学生和班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9.新课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九

课题研究计划安排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究组

研究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从学习的组织形式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近期目标:能够正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原有的误区中走出来,明确教师和学生“指导”和“自主”的关系。

远期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课题组人员分工:

XXX 全面负责课题计划制定和阶段掌控,具体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应用。(16班)XXX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计划制定和阶段掌控,具体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在奥塞班的实验

应用。(1、2班)

XXX 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在理科普通班的实验应用。(11、12班)

XXX 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在理科普通班的实验应用。(7、8班)

XXX 负责小组合作学习在文科普通班的实验应用。(20班)

以上所有人员在整个计划实施进程中均参与每个阶段的工作,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

二、研究过程和具体的步骤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10、11-2010、12)通过文献探究,参考相关资料,充分认识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11、01-2011、06)在运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本年级语文课上展开调查研究,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测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缺点,集中其中的优势力量,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所有的潜能,尽量避免其中出现的漏洞及相应的错误。

(1)了解学生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状况,备案。一星期完成。

(2)技能训练。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关系正确地结合起来。

3、总结结题阶段(2011、07-2011、08)运用经验和教训总结、课堂调查、实例分析等方法,对所有的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论文及调查研究案例的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4、阶段成果形式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依据不同的阶段,我们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如:实验调查报告,课堂实例分析,以及具体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报告和最终课题研究论文的形成。

(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最终完成时间:2011、08

最终成果形式:课堂案例分析、实验结论报告、调查数据分析、课题论文。

10.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十

黄畈中心小学:田春枝

一、实施背景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 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

二、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与研究。(2013.1——2013.4)

2、形成经验与方法。(2013.4——2013.5)

三、实施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确定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验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11.班级学习小组管理模式探究 篇十一

尝试、反思

经过权衡,我把班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5名学生安排为组长,让其他同学从5人中选一人做自己的组长,每组最多7人,这样班级分成了5个合作学习小组。我每天找时间辅导组长,组长再利用其他时间辅导组员。可是不久,问题出来了,组长认为组员不听话,而组员认为组长讲的听不懂。

我开始反思这样组建学习小组的弊端:一是有些学生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从而在小组合作中“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是“找茬”“挑刺”“埋怨”;二是由于只局限在数学这一学科上,形式单一;三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占用午休时间学习,学生极不情愿;四是选组长时考虑不周,组长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五是忽视组长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以上分析,我决定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班级管理也融入小组评比中,同时综合考量组长人选的各方面能力。

改进、优化

在此之后,我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在几次的尝试中,我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选好组长。组长如果积极认真,责任心强,不怕同学责怪,敢于挑起小组重担,善于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小组具备合作的前提。所以,我与学生一起分析了现有学习小组的优势、缺点,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重新分组,选出6个热心助人,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

2. 分好小组。我先把全班学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平均分成5层,6名组长每人在每层中各选一人,并指明选人原则:学习过程中能够愉快合作,组长能够掌控组员,组员信任组长,组长本身有弱项的学科,可以优先选择该科有极大优势的组员。这样,小组人员构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型交流结构,即组内成员有共同兴趣、爱好;另一种是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机制。这样分组,小组的综合成绩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为小组的合理评比奠定了基础。

实践、提高

1. 提供机会,营造研讨氛围。先指导组长,让他们学好数学,然后指导他们采取层层递推的方式来辅导组员,再由这些学生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各小组对试卷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讨论前后,我都积极发挥指导的作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现在,学生都非常喜欢小组围坐在一起的讨论氛围,研讨时,每个人都想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组长的指导能力,又点燃了组员的学习热情。

2. 树立团队意识,加强组长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上,我强调小组的团队精神,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要求每个成员以团队利益为重。现在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强,“小组因我而荣,我不做小组内多余的人,我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已成为每名组员的共识。

3.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奠定基础。每次学业测试后,我们都要进行小组评比,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公布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黑板分为两部分,右侧标明各科平均分最高的小组及平均分最低的小组,以及各小组长在学年的名次,已达到激励的目的;左侧,小组根据此次的成绩,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4. 及时倾听学生意见,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在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同组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研究问题。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把座位分成6竖排,每组一排,座位安排由组长负责,组长安排不了,找我解决,但没有人来找我,他们基本上都把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同学都安排在了他们前后,组内成员按成绩好坏搭配,再一次体现了组长在组内的威信。这样的排座方式也使纪律、卫生评比等活动更方便简洁。

12.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篇十二

一、依据学生能力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有效沟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 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 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便于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都能够发挥所长, 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提高, 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我将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以5人为单位, 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相近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中, 以相互促进。在讲解“函数奇偶性”知识点的课堂上, 笔者面向学习小组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奇偶性了。偶函数、奇函数有哪些?而哪些函数可以同时满足偶函数、奇函数两种属性?哪些函数既不是偶函数, 也不是奇函数呢?请分别举例, 并说明理由。”各学习小组在充分讨论与交换意见后, 学习小组A的同学回答:“y=x3, y=x7是奇函数;y=x6, y=x10是偶函数;f (x) = (x+1) 4同时满足偶函数、奇函数两种属性。”学习小组B的同学回答:“y=4x是奇函数;y=x2+x6, y=x-2+1是偶函数;f (x) =x (x2+1) +3既不是偶函数, 也不是奇函数。”学习小组C的同学回答:“y=x-1+x是奇函数;y=x2n (n∈Z) , y=x2+x2+…+x2n (n∈Z) 是偶函数。”学习小组D的同学回答:“y=ax (正比例函数) , y=ax-1 (反比例函数) 是奇函数;f (x) =kx2+d (k≠0) 是偶函数。”笔者提示各学习小组:“如果分别画出以上函数的相应图像, 观察图像可以获得什么发现?”学习小组E的同学回答:“在f (x) =kx2+d函数中, 当d=0时, 可以同时满足偶函数、奇函数两种属性。”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学习能力相当, 一方面避免了小组中学习水准高低不齐, 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失去了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另一方面, 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成员之间, 形成了良性竞争、相互帮助的积极学习氛围, 有利于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小组合作, 有所收获和进步。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抽象性强, 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思维分析, 学习时间花费较长, 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将数学知识转变成为图像讲解的方式, 同时也便于让各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轮流操作应用, 制作数学图像, 观察、比较、分析数学图像的生成与变化过程, 总结得出图像性质, 从而思考函数的性质。

举例说明, 笔者在讲授“函数解析式”知识点的教学案例中, 就使用了多媒体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引导全班同学以5人为单位, 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轮流在计算机设备上创建y=x2n (n∈Z) , y=x2n+1 (n∈Z) , y=ax等函数的图像, 由每次取值的不同, 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在一个坐标空间内, 创建数个图像, 比较、观察不同函数图像之间的差异之处和相同点有哪些。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班级同学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 轮流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画图演示, 并在小组成员之间, 针对不同函数之间的图像相似点、属性、位置等情况, 进行总结和讨论, 形成了热烈、愉快的学习氛围。同一个学习小组之间, 也通过动手上机操作、动脑思考、对话沟通等合作学习过程, 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教学案例。

三、关联已知与未知, 讨论沟通合作学习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图形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为根本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帮助学生通过彼此交流和相互帮助,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习惯,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举例说明, 笔者在设计“三角函数”知识点的教学案例时, 紧紧围绕三角函数数形结合的教学思路, 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合作小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研究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总结图像的属性, 并推导得出函数的属性。笔者抛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sin (α±β) 和cos (α±β) , 也清楚α、β、α±β的余弦函数、正弦函数性质与相互转换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我们之前学习sin (α±β) 和cos (α±β) 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分析tanα、tanβ、tan (α±β) 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本次教学案例中, 学生掌握了三角函数关系推导、转换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也掌握了经由已知经验、推理未知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观小王子有感700字下一篇:工商银行年度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