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故事作文

2024-10-17

地球故事作文(精选9篇)

1.命题故事:一道地球运动题的舞蹈 篇一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2.地球的故事主要内容作文 篇二

1、地球的故事

一天,地球变了很难看,太阳又说不好,乌鸦又说不好,小鸟很热,又一只差一点飞不动,小青蛙热的走不动,小树不知到给谁砍了,树叶不知到给谁偷了,它们热的都走不动了,有很多人在小河里丢垃圾,那些拉圾很臭很臭,他还丢鱼的骨头,他还把那些树干水流过来就就在树干那里流出来流呀,流呀,那些水全不流了去那条小河里就不会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些骨头就可以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地球就不会很臭,那小树又可以曾长,那小动物们就不怕热了,那太阳公公就小了,大家都很开心,那就可以了吗!

2、小小地球上的故事

在一个“小地球”里住着:耳朵博士、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

忽然有一天,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争吵起来.眼睛小姐说:“这个小地球是属于我的,你们要想住在这就交钱吧”“凭什么,凭什么”鼻子爸爸争辩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开口说:“吵什么,这应该是我的”.眼睛小姐说:“我要是看不见路你们现在早就没有了,哼。”“要不是我呼吸新鲜空气,你么能这么干净、强壮吗?”鼻子先生说。带着更加傲慢的语气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又说话了:“要不是我吃东西你们能活这么?”嘴巴儿气的脸通红。“我的”“我的`”“这是我的。”他们争吵起来。“走我们去找耳朵博士凭理去。”他们边吵边来到耳朵博士家。耳朵博士问清了事情。说:“地球是大家的并不是你们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占用它。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善于补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听了耳朵博士的话他们都惭愧的低下头。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3、地球的故事

从前,地球上没有一点点吸引力,每个人都往上飘。

家具一定要钉起来,不然的话,就会飘上去,相互碰得嘣嘣响,发出很多噪音。

果子成熟了就会飘上天,人们想吃果子,只有爬到树上出没成熟的的果子,但是,都是酸酸的,不好吃。

狗必须拴起来,不然也会飞到空中,牵不回来。

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街道两旁修上栏杆,只有抓住栏杆才不会飞起来。但是,有些人粗心大意,只说话,就把手松开,结果也飞上了天。

后来,人们又想出了办法,建起很多的高柱子,上面蒙上大网,人一旦飞上天,就会被网网住,再顺着柱子爬下来,但是这样还是很不方便。

人们受不了啦,就对地球说:“慈祥的地球呀,求求你,把我们抓住,不让我们掉出去,好吗?”。

地球答应了人的要求,但不小心却给了太多的吸引力,把地球上所有的动物牢牢的吸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被拉得脸贴着地面,不能动弹,所有的东西也被地球的吸引力拉得变形了。

3.写地球的故事 篇三

为什么后来会有高高的山,山下有平地,更有凹下去的盛满了水的海呢?

当初,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大家都很安乐。饿了,他们采树上的鲜果吃。鲜果好看极了,拿在手里就让人忘了饥饿;味道又香又甜,吃到嘴里有没法形容的快活。

人们闲着没事做,到处开唱歌会跳舞会。不光人们,鸟呀,树林呀,风呀,泉水呀,也一同唱歌;野兽呀,大树呀,草呀,星星呀,也跟着跳舞。

人们热闹极了,开心极了;他们不懂得忧愁,从来不啼哭。他们疲倦了就躺在地面上,月亮像一位和善的老太太,用银色的光辉照在他们的脸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做着梦,还在开心地笑呢!

忽然从云端里吹来几阵风,把树上的叶子全给吹了下来。人们开始吃惊了,害怕了,他们看到所有的树都只剩下光干,连一个果子也没有了,肚子要是饿起来,这日子怎么过呢?

唱歌会停止了,跳舞会停止了,大家喊道:

“困难的日子到了!困难的日子到了!你们没瞧见吗,树上连一个果子也没有了?”

“咱们吃什么呢?咱们吃什么呢?肚子饿起来,咱们怎么办?”

“大家快想办法呀!大家快想办法呀!挨饿可不是好受的。”

聪明的人想出办法来了。他们说:“靠果子过日子是靠不住的。咱们会有东西吃的,咱们耕种,咱们收割,咱们把收割下来的东西储藏起来,要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咱们就不会挨饿了!现在只要大家都来耕种。”

大家听了一齐拍手欢呼。他们说:“咱们得救了!咱们不怕挨饿了!大家都来耕种呀!”

他们一边高呼,一边举起锄头,就在自己站着的地方耕种。但是有些柔弱的人,他们拿不动锄头,只好站在一旁呆看。想到自己不久就要挨饿了,他们要求耕种的人说:“你们种出了东西来,分点儿给我们吃吧。咱们是好朋友,你们应该可怜我们,我们拿不动锄头呀。”

拿锄头的人想,分点儿给他们,这还不容易。种出来的东西多了,吃不完堆积起来有什么用呢?他们很痛快地答应了。到了收获的季节,稻呀麦呀,都分给他们每人一份,跟拿锄头耕种的人一样多。

耕种的时候总要拣去一些僵土和石块。大家看那些柔弱的人站的地方反正空着,就把拣出来的僵土、石块往那里扔。僵土和石块堆高一点儿,那些柔弱的人就往高里站一点儿。他们好像泛在水缸里的泡沫,水尽管一桶一桶往缸里倒,泡沫总浮在水面上。

拿锄头的人仍旧把耕种出来的东西分给柔弱的人吃,仍旧每人一份。可是要分给他们,不像先前那样便当了,要背着稻呀麦呀,爬上土石堆。土石堆越来越高,稻呀麦呀见得越来越重,压得他们背都弯了,胸口几乎碰着了膝盖。他们像拉风箱似的喘着气,一步一步往土石堆上爬,汗跟泉水一般从每一个汗毛孔里流出来。他们唱着歌,忘记了劳累,他们是这样唱的:

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好朋友。

他们拿不动锄头,我们拿得动锄头。

分给他们一份稻,分给他们一份麦。

反正我们有力气,应该帮助好朋友。

柔弱的人接了礼物,懒懒地吃;才吃完一份,第二份又送来了,送第三份、第四份的人背着东西,正跟牛马一样爬上来呢。他们向下望,土石堆上已经给踏出了一条路,背着东西的人脚尖接着脚跟,一摇一晃地在向上爬,真有点儿傻劲。他们看着,又白又瘦的脸上现出冷淡的微笑。

可是不好了,拿锄头的人耕种的地方,有几处忽然积了许多水,不能耕种了。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聪明的人考查出来了,他们说:“你们看柔弱的人站着的土石堆,让咱们踩得往下凹的那条路上,不是涓涓不绝地有水在流下来么?水冲在石头上,不是激起了浪花么?水就是从土石堆上流下来的。如果追根究底,那么咱们的身体就是最初的泉源;咱们把东西送上去的时候,每一个汗毛孔就是一个泉眼。”

聪明的人说得不错,但是有水的地方不能耕种了,怎么办呢?只好大家挤紧一点儿,在还没被水淹的地方耕种。过了一年又一年,拿锄头的人努力耕种,不断地把东西送上土石堆去。他们的汗水渗进土里,胶住了石块。汗水富有滋养料,土石堆上于是长出了青青的草、绿油油的树。柔弱的人闲着没事干,眯起深陷的眼睛看着。他们赞美说:“这里应当叫做山。你们看,山上的景致多么好,美丽极了。”

山的周围,僵土、石块越堆越多,山就越来越高,爬上去送东西越来越吃力,他们的汗水流得更多了。汗水不停地从山上流下来,地面积水的范围自然越来越扩大,可以耕种的地方自然越来越少了。拿锄头的人只好挤得更紧了。

到了后来,拿锄头的人实在觉得不能再往山上送东西了,再送就会耽误了耕种的季节。他们同柔弱的人商量说:“我们实在没有工夫再给你们送东西了,这山路太长了。你们自己下山来取吧,反正你们闲着没事干。”

柔弱的人摇摇头,他们有气无力地说:“我们这样柔弱,哪能背东西上山呢?你们要可怜我们,帮忙帮到底。咱们是最好最好的好朋友呢!”

拿锄头的人看他们满脸愁容,眼角上似乎挂着泪水,心就软了,对他们说:“既然这样,仍旧照老样子,东西由我们送上山来。我们有一天力气就耕种一天,帮助你们一天。你们放心吧,不用犯愁,没事儿就望望山景吧!”

可是耕种的地方越来越少,拿锄头的人挤得越来越紧,种出来的东西却不会因此而增多。有的人上山去送东西,回来的时候疲乏不堪,又错过了耕种的季节,原先归他们耕种的地方就此荒芜了。别人只好把自己分内的东西省出一部分来分给他们,使他们不至于挨饿。

情形看来越来越糟,大家的土地都有点儿荒芜的样子,但是大家还凑出东西来送上山去,分给柔弱的人的东西还跟分给大家的一样多。本来吃不饱,又要背着沉重的东西爬这样陡的山路,他们累极了,身上瘦得只剩了一层皮,脸上全是皱纹,背给压弯了,声音也变得又沙又哑。要是说他们曾经是唱歌的好手、跳舞的好手,还有谁相信呢?

有的人因为又饿又累,病倒了,几乎死掉。他们的慈祥的母亲忍不住哭了,眼泪像线一样直往下流,流向水淹的地方。水淹的地方不断地扩大,起风的时候,涌起的波浪像山一样高。

慈祥的母亲望着汹涌的波涛说:“这里应当叫做海。海里的水是咸的,都是我的眼泪和孩子的汗水。”

所以即使天朗气清,你到海边去,总可以听到波浪在呜咽着,在诉说悲哀。

4.地球故事读后感 篇四

地球的故事讲了各个大洲,各个大国,甚至每个岛,还有地球的地形,再通过作者的描述下,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地球上的世间万物。在这里面,我最同情非洲人,因为白人的奴隶贩子把黑人作为交易的对象。也因为这样,我们要阻止那些奴隶贩子,给黑人一个温暖的家。因为这本书为1932年所著,那时的地球完全是另一副模样:空气比这时清新多了,臭氧层也没有空洞。但现在,人类的过度开发搞的地球乌烟瘴气。还有,我非常感谢一个预测。说中国人一时还赶不上世界的步伐,但是我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赶上西方人,那时西方人永远竞争不过他们。

我们要同作者呼吁:要热爱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是为了“利益”无休无止的破坏地球。

地球故事读后感范文2

书陶治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给予我人生的启迪;书;让我从事情当中明白一个个道理。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地球的故事》这本书,它是美国亨徳里克。威廉。房龙写的一本地理书。这本书主要讲在亨徳里克。威廉。房龙的眼里地球不是圆的,而是一个圆形球体。还讲了五个大洲五大洋的面积,和各各国家的土地的面积。还有每个国家大约有多少人口,国家土地的利害。

他以一个旅行眼光和感受将他自己所发现的地球的种种事情和当时人们所关心的地理问题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故事。其实我觉得作者写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爱护地球尊敬地球。

地球故事读后感范文3

《地球的故事》这本书是本很好看的书,这本书是由田战省先生写的,我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这本书。这本书说的是地球的一些故事,比如地球概况,气候和气象,地球生物圈等。地球概况讲的是地球的基本情况;气候和气象讲的是地球的天气状况;地球生物圈讲的是关于动物和生物链的事。

我以后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为地球动植物的和谐生存发展做出贡献。

地球故事读后感范文4

一颗孤单的行星悬浮在宇宙中,等待人类去探索。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

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来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吗?你知道什么是地理学吗?美国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先生用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在1932年写的这一本《地球的故事》,将我们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科学常识以及里面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动形象、有情有义。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已经不再是那难背乏味的,一个个我们看不懂式子、知识点。他在房龙先生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贴近生活,易懂的小实验、假设,就如同鱼儿在水里游那般灵动。

我其实一直都不喜欢看科普类的书,因为我觉得看这种书会头疼,里面有三分之一的我看的懂,三分之二的看不懂,尤其是一些公式。但是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就被吸引进去,但同时也惊呆了,让我不由得惊呆了是他跟其他科普书不一样的地方,公式很少,这让我这个喜欢科学,但因公式不看科普书的人一蹦三尺高,妈妈以为我哪根神经搭错了,着实让她吓了一跳。他假设每个人都高180厘米、宽45厘米、厚30厘米,那么用一个长、宽、高各800米的大箱子就可以像装沙丁鱼罐头那样,把当时世界上生活的约20亿人全部装进去。这样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大可能,但真的计算,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挺准确的。他假设地球的两极就是用一根织毛衣的钢针,从一个橘子或柚子中间穿过,钢针穿入和穿出的两个点就是这个球体的两极,也相当于地球的两极,南极和北极……这样的假设还很多,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假设,将原本难背的式子融于我们的脑中。这让我的思维跟着一同转起来。

再请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一定会想当然笼统地回答:地球就是个园球呀!但其实不然,地球并不是标准的圆球,而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两极稍显扁平。看到这我不禁惊叹道,原来,就是地球的形状,也有很多奥秘的,以前的我,一直以为地球地球,他就是个圆不隆冬的球体,哪里会想到,他竟然会是一个椭圆形!平常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到的卡通地球一直是圆形的。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故事,如:地球的构造;英国的地理知识以及中国:东方文明古国……无不让你惊叹地球的魅力。

房龙先生在最后一章提到了珍惜并善待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大本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护地球,与地球和谐共处。房龙先生的话令我陷入沉思……其实我觉得,不仅平常不能伤害地球,在探索研究中,也不能伤害地球。

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孤零零的悬浮在宇宙中——地球。他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并揭开她的秘密……

地球故事读后感范文5

《地球的故事》是由韩国的巨天牛写的。他写得非常深动我非常喜欢看,下面我就来讲讲吧。我读着这本书,就好像自己已经进入了这个世界,我随着主人公一起探险,一起受益,一起欢呼,一起玩耍。记得有一次,我们来到了伽利略爷爷的身旁,仔细看着这位名人,只见他正仔细的打量着一块望远镜片,好像打算自己做一个。

5.《地球的故事》读书心得 篇五

地球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星球,有数不清的自然之谜。《地球的故事》帮我们揭开了这些神秘面纱。《人类与家园》、《地壳与洋流》、《地图与指南针》……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从前,我以为地球是一个像足球一样圆的星球。读了《我们的行星》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地球不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椭圆形的两端是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那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说来真巧,就在我知道地球的形状后,妹妹要和我比赛画画。我画的是万里长城,而妹妹画的就是地球。她用我的圆规画了一个大圆,然后在圆里涂满了绿色。妹妹说是地球上长满了大树,是一个绿色的大圆球。我心里有底,装着老师的模样笑着对她说:“地球不是圆的,是椭圆形的,像鸭蛋一样,知道吗?”妹妹不甘示弱,大声地争辩道:“不对,不对,我在书店里看过,那就是个圆球,怎么会像鸭蛋呢?”我知道妹妹说的是地球仪。书店里的地球仪确实是圆的。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说服她了,只好拿出《地球的故事》,摆到妹妹的面前,说:“我不跟你争,我把这本书留着,等你以后认识字了自己看!”

《地球的故事》里还介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历史。让我知道了希腊和我们中国一样古老,知道了美国很年轻,还知道了太平洋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岛国。

6.读《地球的故事》有感 篇六

这本书写的是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识,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写得很有趣味性而且很容易让人看懂。不管是富有的法国,还是神秘的印度,或者是得天独厚的美洲,房龙都把它们写的栩栩如生,让我的兴趣油然而生,并且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地理的偏见。

在这本书里,必要的名词和数据虽依然存在,却增加了更多生动有越的`表达。在房龙笔下的世界是那么五彩斑斓的啊!

另外,这些历史也使我知道人类的剧烈活动也会造成地球的毁灭:人类不受限制的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造成山泥倾泻;人类改变物种,有意无意就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从中我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实在很过分,这样做不就是自伤残杀,不就是在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吗?

记得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带我去野外露营。上山的时候,我看见有几十个人在河边砍伐树木,并把树木据成一段段放在大货车上运走。那一刹那,我非常想上前阻止,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们据的每一棵树,都在伤害着地球,他们据的每一刀,我也是心如刀割。

7.地球的故事读书笔记 篇七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身为一个中华儿女而骄傲,我的中国梦——研造机器,探索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研究出一部历史性的史册,为世界做出贡献。虽说这个梦以我现在的能力,可能有一些遥远,但是这不仅仅是我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还是所有地球人们的大梦!所以我不会放弃!

在以前,中华民族的里程是多么的坎坷。首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但是这阻挡不了我们中华人名,我们华夏子孙并没有因此而仍人宰割。为了那个梦,那个令人信仰的梦。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了家,做了主人。不再备受欺辱,从此站了起来!

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国的居民幸福指数仍然不高,尤其是城乡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日益扩大;再加之,西方各国纷纷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对中国敬而远之。中国虽想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却困难重重。但这些一点也没有打跨我们中华儿女想要变得强大的梦!我们为了这个梦坚持不懈,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如果半途而废,就将前功竟弃!

我没有更加伟大的目标和魄力,我的现实就是我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所以应该有所担当,我的梦想很遥远但却又很现实。我的中国梦就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说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就会实现。只要插上那个美丽的梦的“翅膀”,便一定能够实现。

8.地球的故事读后感 篇八

(于2013/2/20修改)修改人:王奕凡 五大洲、四大洋,风光秀丽、生机勃勃,这就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出现过生命的星球——地球!

读了《地球的故事》一书,让我更加喜欢地球家园了:辽阔古老的亚洲、生机勃勃的非洲、科学发达的欧洲、神奇特别的澳洲、美丽可爱的美洲!

其中神奇特别的澳洲特别引我注目!澳洲是澳大利亚的简称。虽然澳大利亚没有什么优势,内陆地区几乎都是沙漠。

可是,正是因为它“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因此对当地的植物、动物产生了影响,让澳大利亚成了一个“活化石博物馆”!在植物中,如金合欢、贝壳杉、桉树,对于科学研究都有很大的价值。在动物中,袋鼠和鸭嘴兽可以算是这里的“招牌”了!袋鼠属于有袋目科目,它十分可爱,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经常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育儿袋里。而鸭嘴兽则属于单孔目动物,属于低等生物,不过也挺可爱的!

美洲也是一个十分好玩的洲!美洲可谓是大自然的宠儿,地形近乎完美:南北两洲对称,都为三角形,唯一的不同点

在于南美洲的三角形要比北美洲的稍微偏东点。它既十分美丽,拥有“地球之肺”亚马逊热带雨林;也很富饶,被誉为“黄金之都”!,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如媒、铁、石油、铜等。

9.太阳与地球的故事 篇九

太阳很得意,向地球夸耀说:“地球,我的衣裳是件宝衣,把你身上照得金光闪亮,没有我,你就漆黑一片了。”

地球听了,不服气地说:“哼!你那叫什么宝衣呀,比起我的差远呢!你看我的衣裳上面有高高的大山,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广阔的田野,还有望不到边的海洋和勤劳的人们。我的衣裳才是真正的宝衣呢!”

太阳说:“我的衣裳火红火红的多美呀!”

地球打断了他的话:“那有什么!我一年四季换衣裳。我的春衣上有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和粉红色的桃花;我的夏衣上有美丽的荷花,茂盛的树木,还有成熟了的麦田;我的秋衣上有鲜艳的菊花,香甜的水果,金色的稻谷;我的冬衣上有白白的雪,红红的梅花,还有滑冰打雪仗的小朋友。这些,你比得上吗?”

太阳气极了,大声嚷道:“就是我的好!”

“我的好!”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乌云听见了,从四面八方围拢来给他们评理。

乌云说:“太阳,你不该看不起地球,如果没有地球衣裳的,怎能显示你的宝贵呢?你的光芒不也照到月球上去了吗?月球怎么还是光秃秃的呢?”

太阳不做声了。

乌云又说:“地球,你也不该小看太阳,是太阳的光芒给你送来温暖和光明。没有太阳,你的草不绿,花不香,稻子也不黄!没有太阳,你的衣裳哪有这么漂亮?”

地球也不做声了。

这时,乌云又钻到他们中间,把他们分开,大地顿时变得天昏地暗,失去了光彩,而太阳也才知道,如果没有地球上的万物,太阳光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上一篇:于天才的名人名言下一篇:三年级下数学辅导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