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8篇)
1.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 篇一
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张扬高职高专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创业机制、制定有力措施、通过课程体系及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1]。在目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必要性
“双师型”教师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那么,究竟该如何定义“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2]简单的说,“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高职高专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体现自如下几方面:一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二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是,具有行业职业道德,即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具有经济运作素养,即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要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实习;具有管理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即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分析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要性
立足于市场,结合地方的支柱产业或经济特色,面向生产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岗位的需要。这正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提出了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地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双师型”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就师资队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执教师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许多高新企业的高级自动化操作员工的培养还缺乏良好的师资。[3]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那么,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
(一)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五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使双师素质下降。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高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与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高职培训基地,对现有高职教师进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养。基地院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学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学校要求结合起来,避免基地院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3、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
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鼓励教师对外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
(二)建立创业机制
就是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三)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2、独立考核
对于高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大学本科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3、侧重发展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四)通过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本身即是一种活的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更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部对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具体要求,即要求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合格学校要达到50%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历来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4]为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变多年形成的传统学科性教育理念为高职教育理念。要通过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等活动,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来。同时,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培训。其次,要组织教师对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纳入学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必须明确,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力军。当前,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重要的科研。最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五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使教师队伍在总体上逐步满足“双师型”要求。
参考文献
1、杜吉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6月版
2、朱方来 实施“一专多能”工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第一期
3、崔宏利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二期
4、余克全 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探析 当代教育论坛 20第九期
5、唐林伟 “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与重构 职业技术教育 20第十期
6、刘春华 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与我国职高教育改革 成人教育 ,10
7、陈晓燕 对办好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第16 卷第1 期 .3
8、王明伦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其优化 职业技术教育 2001,04
9、唐国庆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23
[1] 朱方来 实施“一专多能”工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20第一期
[2] 杜吉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第261页
[3]杜吉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第260页
[4]唐国庆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 2006-1-23
2.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 篇二
一、“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高职院校担负着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任务, 这就使高职教师的功能、作用有别于以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通高校专业教师。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信念素质, 即具有“技能加专业”的双师型特点。“双师型”教师既要有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又要具备宽厚的知识背景, 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精湛的专业知识, 有效的教育学知识及人文素质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就高职院校目前状况看, 虽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与高职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难以满足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把学历达标与“双师型”目标对立起来
如今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三改一补”转型而成, 所谓“三改一补”就是四条办学途径:一是改革高专, 特别是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是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 提倡联合办学;三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四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 办高职班。学校和教师个人在学历达标上投放了很多精力, 都忽视了“双师素质”的提高。那种重学历达标而轻“双师型”建设的观念, 势必要贻误或延缓高职教育的发展机遇。
2. 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又缺乏可保持密切联系的产业组织
无论是“三改一补”转型的高职院校, 还是民办高校、甚至重点大学所办的二级职院, 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 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 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 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 课时量超负荷, 教师无精力向“双师型”冲击
高职教育为自身生存和发展, 绝大多数院校必须在筹措办学经费方面奋斗。为此, 他们充分挖掘校内现有人力、物力等资源潜能, 努力扩大招生规模, 而为节省开支, 又要尽量少引进教师。这样教师人均周课时数激增, 有的院校教师周课时数竟高达16节~20节, 师生比甚至超过1∶20。教师们长年累月地埋头上课, 疲于奔命, 为应付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尚且深感精力不济, 向“双师型”冲击更谈何容易。
4. 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
目前, 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 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 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 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 (理论、技能) 、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 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 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 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和方法
高职教育的特性和高职师资素质的要求, 决定了对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手段与措施不同于普通教育师资的培养, 要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和适应性, 需要通过多种措施,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师资队伍。
1. 招聘引进, 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不能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权宜之计, 而应该作为一项策略来抓。一方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 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 而且熟习本地区、本单位情况、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 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流动站, 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的需要吸收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 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 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知名专家的参与, 不仅能加强办学的针对性, 降低办学成本, 而且能扩大学校的影响, 提高高职学院的声誉。
2. 改革高职教师编制管理模式, 严格实施教师聘任制
对高职教师的管理要从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 宏观控制, 微观放开。突破普通高校教师编制管理模式, 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与教师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同时要增加高职院校教师编制, 使教师有时间和机会得以继续学习、进修、参加实际生产、管理锻炼, 以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国际上高校教师有“自由职业者”的称谓。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应由社会统筹规划, 各院校分散管理, 彻底实施教师聘任制, 真正解决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 需要的进不来, 不需要的出不去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师与学校的劳动关系, 高职教师聘任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 使大学校长辞退、解聘教师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真正实现高职教师资源共享。
3. 改革高职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出台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
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尽快出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 其中要把技能考核等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职称要实行双轨制, 既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职称, 同时还要具备初、中、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废除教师、实习实验教师系列概念, 倡导理论课、实践实训一体化教师体系。制定高职教师基本条件、任职资格相关的要求条例。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规, 明确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 并严格考核, 保证教师队伍的严肃性和质量。职称评聘与待遇要挂好钩。由于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需是“双师型”的, 因而与同等学力、相同职称的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 应上浮工资, 使其价值得到应有体现。
4.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使教师经常到企业工作与学习
同时, 酌情吸收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各高职院校要经常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 确保教师能够经常到企业工作和学习, 及时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特点, 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通过在企业工作, 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可以提高教师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及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7 (17) .
[2]张亚杭.21世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08 (1) .
[3]刘建湘.探析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7 (21) .
3.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 篇三
【关键词】高职本科 双师型 师资水平特色
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学院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響着这一使命能否顺利完成。"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办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适应项目教学的双师队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内涵的解读
1.产业升级呼唤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社会各行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传统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单一技术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专科层次高职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成为必然。高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美、德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启示我国要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单一走向多样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根本走向,高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多样化体系中具有独特作用的技术教育类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已从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逐步延伸到了应用本科及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层次,建立起了从大专到专业学士和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完整的学位结构体系。
3.政策解读201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该规划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再次进行了定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该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会议明确,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而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完善和提升职业院校的专家技能型教师的引进和评聘工作,亟需打造一支能够实现“三对接”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提高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认识
1.要充分认识到“ 双师型”高质量教师是高职教师的主流。国家教育部要求双师型教师达到 80% 以上。我国高职教育在师资培养上应注重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养成,实施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国内培训、国外培训和企业顶岗为形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新模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应该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增强“做中教”的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样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兼职教师队伍是其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聘用兼职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必须是专家能手。 既是在理论上有深厚功底且具有前沿性视角的专家,又是技术上的行家里手,从事过大量所教专业或课程相关的技术服务或生产项目。
2.高职院校独立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时,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综观目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路径,无外乎升格、联办和转型三种。综合比较三种途径,一般认为由高职院校独立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更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养成。须将一定数量的高职专科院校建设成高职本科作为主渠道,唯其如此,才能保证高职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高水平特色化健康持续发展。
从社会需求来看,高职人才的就业市场非常广阔,但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高职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投入,在高职院校独立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时,特别要加强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三、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教师普遍学历层次偏低。远低于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更低于国外同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少,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多;理论型教师多,“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有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的人数少,学校毕业直接任教人数多;兼职教师少,专职教师多;从校门到校门的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少;兼职教师虽然技术过硬,但理论水平不够或表达能力不强,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亟需建立高标准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和完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比例。
2.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高职师资队伍的职称评定工作体系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没有专门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仍沿用普通本科高校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后,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从而导致许多教师能讲不能做。
四、引、培、聘、励,做示范、立标杆,高职本科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
目前我国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已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高职教师培训发展的需求出发,在各省市,首先要重点扶持 3~5 所高职高专院校,把它们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使它们与国际、国内的名牌企业合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的技术型师资。
1.引入。应出台相应政策,吸引国内外“双师型”人才加盟到高职师资队伍中来。要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格局,尽量聘用企事业单位中的高学历、“双师型”人才,因为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客座”专家,不仅带来本部门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而且在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还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示范。
2.培训。建立和完善高职师资培训体系。在行业、企业和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师资海外培训计划。建立职业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教师培养制度,系统培养中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采取脱产培训、寒暑假集训等方式安排教师深入工厂、企业顶岗从事相应的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使其以市场为导向更新知识、训练技能、加强实战能力培养,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新的专业领域不断出现,这都要求高职教师每工作3-5 年就要参加一次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学习,以便跟踪科技发展的前沿。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3.聘用。要多聘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尽管可对在编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但是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相比,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生产工艺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后者更熟悉实际的生产工艺和工作流程,可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和技术引入教学中去,保证高职教育与新技术、新工艺挂钩。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国外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从组成上看,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人员组成,他们具有社会实践的经验,能把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带进教学中,技工培训的教师队伍由技师构成,他们能培养出具有一流技能的一线工人,二者有机结合造就了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4.激励。制订符合职业型高校教师特点的职称政策等等,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突出高职高专教育“应用性”的特点,以区别于普通高校“学术性”的评审标准。在教师晋升、工资待遇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对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高一级职务。在“ 产学研”成果上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在工资待遇上,平等享受正高级待遇。做到从根本上缩小高职教育“ 应用性”特点与普通高校“ 学术性”评审标准的距离,减少师资队伍人才流失现象。
五、总结
发展高职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当淡化高职师资建设中的学术性导向,强化应用性和技术性,大幅提高双师型和兼职教师比例。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转变观念、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培养培训计划和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等对策。
参考文献:
[1]廖克玲.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5),P.103-104.
[2]朱雪梅.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4),P.58-60.
[3]李克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不断创造人才红利[N].中国青年报,2014-02-27.
[4]王宏伟.《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研读[EB/OL].2012-03-01.http://paper.sxxw.net/shtml/sxdyb/20120301/2892.shtml.
4.“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篇四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开发。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成立组织机构
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联合组成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求实进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发展策略,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提升我校办学质量。特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
2、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与指导。
3、具有较全面的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4、具有相应技术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
四、建立健全“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条件,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等各种形式,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有计划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2、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理论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3、加强教师教学及教管能力的培训。定期聘请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参与性与效能性的特点。通过培训逐步营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注重加强产学合作
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与企业生产“师傅”相结合;二是教学课题与企业产品相结合;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育人与创收相结合。
2、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及奖励办法》,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七、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 四月份: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师德培训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五月份: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对企业进行考核 六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专业教学设计评比。七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八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九月份
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听评课 十月份
教师教学设计评比 十一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十二月份
继续教育考核。资料整理
5.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篇五
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①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②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④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目前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人达到“双师型”标准。为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数量目标
通过培养,到2014年底,本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100%。
二、素质及能力目标
1、教师素质:在所从事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
2、行业职业道德: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3、行业、职业素质: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4、经济素质: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
6、管理能力: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7、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三、培养措施
1、在职培养。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加强理论课教师培养,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求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和生产一线实践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也可以让上理论课的教师同时上实操(训)课,使教师做到“一职多能”,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二是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2、短期培训。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选派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家级或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相关大学进行培训。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3、加强校企合作。学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
5、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和评比。为了促进教师学习技能,学院和系里应举行教师专业技能比武,并选派技能高手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为了形成激
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还应建立定期评选院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制度,并从中择优推荐参加市级以上评比。
6、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1)鼓励教师在获取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的同时积极获取与其学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等,待取得相应合格证书后,学院应予以报销相关费用。
(2)学院在职称评聘,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3)对获得院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学院每月发给岗位津贴,年终对他们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合格者再予嘉奖。
6.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总结 篇六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校实际,全面贯彻“修身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我部门积极落实“师德高尚,素质全面、技能扎实、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我部门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 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从职业院校来看,对这一概念就有着很多的表述。综合这些概念,我认为本部门的“双师”必须是既能掌握专业技能(技能要与社会接轨,时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和实用的技术,同时需具有良好品德,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后面一条更为重要。
这一目标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本部门的“双师”是“认人不认证”,即对教师有多少专业资格证书并不看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是否真正具备了“双师”的能力。第二,让本部门教师都持有这种观念,一方面促使教师不要为了证书而学,而是为了丰富自身而学,杜绝伪“双师”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激励青年教师,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环境。撇开证书和职称的束缚,尽最大可能体现出优劳优得、多劳多得的用人机制。
2.引进校外兼职教师
我部门专业多、学生多、专任教师少,为了缓和这种矛盾,我部门选择从校外引进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一般都是外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我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我部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确保兼职教师也是“真双师”。3.与企业联合培养
我部门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我部门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一年多时间来,我部门先后与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力叉车、合肥锻压厂、美菱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部门。将企业的一些师傅和我部门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我部门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厂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4.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在学校给予奖励的基础上,部门部根据实际对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3)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4)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获得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大奖励幅度。
(5)对于一些只有相应资格证书而没有真正能力的“伪双师”,一经发现,在其未达到要求时,不再安排其课程并且不再享有部门部任何福利。
以上是我部门近一年多时间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我部门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自己,逐渐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我部门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7.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 篇七
一、推行“双师型”教师优先选拔的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选拔, 是从专任教师中选拔还是从兼职教师中选拔, 这其实反映的是教师培养先重视生产实践还是重视教学实践的理念。我们认为还是要看哪条路更容易让教师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生产实践和实际技能为目的, 生产实践和实际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求教师将生产技能和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缺少这些技能和经验, 那么教师教育素养可想而知, 更何谈生产技能生产经验的传授。因此职业教育“双师型”的选拔, 应该优先选拔受过良好的职业技能的专业训练和系统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 才能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教育素养质量。
二、建立实行教师竞争上岗的良性制度
我国的教育改革虽已改革多年, 但我国目前的教师职称仍然是一种终身制, 这种终身制是一种缺乏竞争、没有淘汰、激励不足的管理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人事制度更是固若金汤, 也许只有进行改革以增强竞争机制, 如建立末位淘汰制, 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对不能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转岗分流, 才能迎来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三、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导向氛围
建立良好的文化导向氛围是激励教师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精神力量。首先学校全员要在思想上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 切实关心教师工作、生活, 为教师成长、发展、提高提供保障。其次, 要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 在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上, 在“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考评上, 在教师职称考评晋升和薪酬体现上, 都必须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评价, 解决学校内部一切不公平问题。这样才能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才能使教师更快的转型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四、建立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发展制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人都需要激励。个体在适合于本身需求的外部激励下, 会产生一股强大的自动力, 这种自动力来源于个体的积极性。“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获得中级及中级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或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 培养周期长, 培养难度大。鉴于他们在“技术强国、科技兴国”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目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工资还是很低, 相对而言, 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高, 最高的可达到教授的工资水平, 一般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54倍, 而且还不包括各种补贴和在夜校、企业的兼职收入。国外职业教育教师是热门职业, 使职业教育对教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 保证了教师队伍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的最优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要达到这一水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将成为必然趋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 除了依靠常规性的外部督促外, 如硬性规定教师必须持有技能证书或专业实践经验的年限要求等, 还应该通过激励把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本人的内在需求, 才能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首先, 切实掌握“双师型”教师的主导需求。应该对“双师型”教师分别不同类别和层次进行需求调查与分析, 切实把握他们真正的、最重要以及最迫切的需求。其次, 融合全局需求与教师需求。要尽可能将单位整体利益与教师的个人利益挂钩, 让他们清楚地感觉到单位的兴衰对自己前途、利益的影响。建议各职业教育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法》, 结合本学校实际制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 从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可从四个方面进行。
1、低职高聘
目前, 一些中青年教师, 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 他们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在一线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 具有较高的“双师型”素质, 但由于种种原因, 暂时没有拿到“双证”, 而在专业课教学中, 又确实能挑起大梁,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低职高聘”。
2、优先权利
“双师型”教师可以优先参加教育教学指导、教材编审等活动;优先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优先推荐攻读更高的学位;申报专业职务时, 给予优先考虑;引进的双师型教师优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优先解决从事实践环节教学教师的职务晋升问题;对于坚持到业务部门进行调查研究, 参与项目开发和参加实习培训的教师, 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分配上的倾斜。
3、增拨经费
学校主管部门要把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双师型”资格人数的多少作为增拨办学经费、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一个参数。对院校进行等级评估时, 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多少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
4、提高待遇
国外职教师资的收入非常高, 又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 才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作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培养周期长, 是专业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群体, 政府可作为特殊人才提高工资或给予相应的津贴,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经济收入。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 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有关规定, 要给予双师教师优惠待遇。学校要不断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另外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学生合格率和优秀率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奖惩, 以更好的督促教师的成长。
综上所述,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 是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顺利传承, 不断壮大的根本, 是教师们无后顾之忧, 而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改革我们“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 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儿松, 何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1]黄儿松, 何勇.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
8.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 篇八
在所有的资源中,人的因素是最宝贵的。因此,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的表述不一。
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叠加”说,强调的是“双证+双能”;四是“双职称”说,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我国多次提出进行“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是一种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双师型”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成长的目标导向。
一、 实施“双师型”教师目标管理
(一)明确人生目标
学校应鼓励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在塑造人生的过程中,确立目标比拥有才华更重要。我校毛永幸老师就是其中的例子。她1996年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毕业后,分配到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担任烹饪教师,主要从事中式面点教学工作。烹饪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身为一名专业教师,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烹饪大师。为此,她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鼓励全身心投入
学校从物质上满足教师的个人成长需要,为广大教师创造机会很重要,要从精神上不断鼓励教师,并让他们记住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选择好目标并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为实现教师成就自我的需要,多年来我校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各类级别的培训。毛永幸老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参加了广西教育厅组织的全区中等职校烹饪教师专业培训班,2007年6月至8月参加了在扬州大学开办的国家级中等职校烹饪骨干教师培训班,2007年12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南宁市中等职校餐饮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每一次培训,她都踏实认真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参加国家级中等职校烹饪骨干教师培训班期间,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自费学习扬州面塑,并考取了面塑初级证。
(三)挑战自我,达到目标
只有不断扩充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才能实现梦想。工作期间,毛永幸老师主动联系了南宁有名的明园饭店,利用暑假到中式面点工作间参加实践。她天天跟着师傅上早班,每天早上4点半从家里出门,一直干到中午12点,为了学到更多的技术,她下午常常跟班学习。她辛勤学习与实践,不求报酬,认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就是一份无价的回报。
1998年,毛老师带领96名烹饪班学生到北京实习一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她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生,毛老师凭着爱心和耐性,带领学生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肯定。虽然这一年特别辛苦,但她感受更多的是快乐和满足;一年的专业实践,让她在各个方面有了极其深刻的体会,能力得到提高。
2000年,为了能更扎实地掌握西式面点技术,毛老师再次利用暑假时间,自费到阳朔西街一间知名的西式餐厅学习和提高西点制作技术。这一次,依然是员工角色,依然是毫无报酬,然而她一直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2006年,她再次自费远赴上海,向中国有名的特级点心大师邓修青拜师学习。这一次学习,大师以其全面、娴熟、扎实的基本功,使她的理念有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更新:一个优秀的烹饪工作者,不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品种数量多少来衡量,而以他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全面来衡量。作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为重中之重,才能使我国深厚的烹饪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毛老师深刻理解了这番道理,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积极参与学校的课改,根据在外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整合教材内容,使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在操作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她和学生制作的多款点心创新品种在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比赛中获奖,她培养的学生也屡屡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烹饪专业学生每年的中级技能等级证考试通过率在98%以上。毛老师也不断学习和提高,先后考取了中级中餐烹调证、中式面点高级技师证,并获取了”广西烹饪大师”和”广西烹饪技术能手”的称号。回想走过的路,毛永幸老师常常感慨:我赢了,赢在我不允许自己丧失实现目标的决心。
二、 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近年来,学校引进了大量的专业课教师。如何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首先得让每一个教职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指导学生训练是专业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000年,李晓霞老师从广西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到南宁一职校担任计算机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刚到教师岗位的第一年,就遇上学校组队参加南宁市的计算机技能比赛,她主动加入指导老师的队伍,虚心向同事学习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为此,我们在会上表扬了她。在学生集训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她的意见,并支持她的集训工作,在调课、设备等方面提供方便,充分调动她的积极性,结果她辅导的学生取得了个人全能的一等奖,为学校取得团体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
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还需要不断关注新教师的成长,敢于向年轻教师“压担子”。2003年,广西计算机技能大赛在柳州进行,对于集训队的指导老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李晓霞老师再次指导学生参加图文混排项目的比赛。在集训过程中,她发现陪同学生训练,能更快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也能激发学生求胜的心理,因此她一有空就陪学生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她指导的学生梁培坚和黄继通在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此后,我们把当时持有“双证”但仅为中学一级的李晓霞老师聘到计算机教研组组长的职位,全面负责学校计算机专业组教学,以及校级、市级、自治区级比赛的组织工作。2008年计算机教研组被评为南宁市先进教研组,李晓霞本人也被评为南宁市先进教研组长。
【如何成为双师型教师】推荐阅读:
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07-08
如何成为销售精英07-04
如何成为一名游戏策划06-19
如何才能成为成功人士08-08
如何成为优秀财务主管10-07
如何成为优秀培训师10-23
如何成为一名技术员07-02
如何成为顶尖销售员07-04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下属10-06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