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优美的现代诗歌

2024-08-07

短篇优美的现代诗歌(共12篇)

1.短篇优美的现代诗歌 篇一

又是一年的冬天,但今年的冬天却感觉比往年来的晚了一些,现下已是采暖的季节,但寒冷的感觉却不明显.。只有当夜晚降临,看着呼吸间吞吐的呵气,才会提醒自己,呵!冬天来了。

虽然立冬的节气过了很久,但给人的感觉仍是深秋,身上的衣物也被增添很多,保暖的衣衫仍被我压在箱底。 突然有一天的午后,狂风大作,呼呼的风声擦着窗框而过,仿佛整个屋子都在发抖,凛冽的风席卷树桠黄的、绿的叶子,哗哗作响。路上的行人几乎被吹得东倒西歪,顺风而行,毫不费力,一身轻松,逆风而行,用尽全力,艰难移步。

傍晚时分,风仍没有停,呼啸不止,窗外月朗星疏,树影婆娑,透过昏黄的灯光,依稀可见被吹落的树叶凄凄然飘下,或飞到屋檐上,或钻进墙角,仿佛一幅动态的画卷,保罗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其中。翻出过冬的保暖衣物,伴着呼呼的风声,安然入睡。

清晨,风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却没有了往日温暖的气息。地上满满一层厚厚的树叶,就像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走在上面,脚底发出格叽格叽的声音,清脆得如此悦耳,这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一起交响乐。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仿佛这样才能抵御冬天的严寒和冷酷。

呵!原来,冬天真的来了!

2.短篇优美的现代诗歌 篇二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自信“不学诗无以言”的大教育家孔子开启了“兴观群怨”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并使诗教与礼教融成一统,通过诗歌教学来感发意志、陶冶情操、内修德性,完整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同时“歌教学对怡养学生美感、拓展其形象思维、优化其语言能力,都发挥了重要和长久的教育价值”,可见诗歌教学是引领学生叩开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要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就应当重视诗歌教学,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总是难尽人意,甚至简化为教师介绍为主,学生粗浅理解、机械性记忆,未能真正实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意识到诗歌教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应努力开发各项有效资源,探究诗歌教学的多种手段,丰富诗歌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能真正徜徉于中外诗歌构筑的美好意境之中,感悟文学作品之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为尽力达到这一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解作者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任何一首诗的创作都是与时代背景、诗人的经历遭遇及其内心世界息息相关的,而由于时间的距离、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作者的相关信息是很陌生的,所以在接触一首诗歌之前,应该把对作者、背景,甚至诗人的性格、气质的了解作为一个基础,让学生在接触诗歌之前先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步入诗人所处的时代,尽量让学生感同身受,以此作为了解诗歌主旨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引起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之前,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文学之路,了解诗人对“爱”“自由”“美”的追求,对“人”和“自然”的“和谐”的追求,知道诗人“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与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诗人特有的“飞动的飘逸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初步了解诗人及其创作风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运用图片资料,给学生展示介绍剑桥大学,讲述徐志摩在剑桥求学的经历及剑桥的求学生涯对诗人的影响,这样学生便能很快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离开曾经给了他人和自然的和谐的感受,曾经给了他身心愉悦,给了他“灵性”以及无穷遐思的“康桥”时的无限眷恋!在细品诗歌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别离的惆怅”,理解了为什么“那河畔的金柳”,在诗人眼中会“是夕阳中的新娘”。

二、品诗句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表达的诗意内涵是丰富的,要带领学生领悟内在的丰富性,就应当从外在的形式——语言入手,而帮助学生从语言的品味进入到诗歌的意境的最佳方式,无外乎是:朗读。朗读是一种眼、口、耳、思并用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就是在有声朗诵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者的所有情感积累,如曾国藩所说的那样“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因此,诗歌教学在课堂上尤其应当注重朗读这一环节,但应该指出的是:诗歌的朗读不是一味无明确要求、无明确目的机械的反复去读,而是建立在品味分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之上,在节奏、语调、语速方面给予明确的指导,通过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将课本上看似无生命的方块字间蕴藏着的丰富内容融会于心,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乡愁》整首诗一共四节,且每节的诗句结构相似,似乎变化不大,实则诗人是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以最精炼的语言抒发作者心中郁结着的浓浓的思乡的愁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朗读的指导。

三、想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总是以凝练的语言、独特而富有深意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创设优美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所有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诗句跳跃性强,要欣赏古典诗歌,就需调动学生的主观想象,再现诗歌表现的情境,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师描述再现诗歌情境之外,还应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探味诗歌的美之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改编法,在抓住诗歌主要意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如王维的《渭城曲》,可以改写为清晨送别的一段融记叙与抒情为一体的文段:

时值早春,古城渭城被一场濛濛的细雨笼罩着,清晨的空气显得清新湿润,驿站旁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的飘动,似在为离别的人抚平心中的愁绪,诗人与朋友坐在柳树下的亭子中,桌上浊酒一壶,诗人与朋友举杯无语,想到前路遥远,边城偏僻,不知此去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还会有诗人这样的朋友吗?还是再饮一杯吧,把无尽的思念、对故人的关怀融于这杯酒之中吧!

在改写中,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主要意象:柳枝,揣摩了诗人的心情,通过这种再现的手段,进入诗人所展示的意境之中。还可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将诗歌改写成小说、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或者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诠释诗歌内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目的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一些想法,“教无定法”,无论怎样的方法与手段,语文课教学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心志,丰富学生的情感。

3.晨光里的小街短篇优美散文 篇三

泮河南岸,有条古街,古街窄短,街旁立着数家铺子,有平房上后来加盖的两层楼房,有临时搭起来的鸽茏式的铁皮板房,也有用废建筑木板围成一间顶上随便搭块塑料布更为简易的木板房。

这些房子,都是老居户们别出心裁的杰作,你拥我挤参差不齐,把南岸的空气都挤歪了。这些房子都出租给了做生意的外地人。一家诊所,一家超市,一家重庆鱼馆,,一家鱼店,一家网吧,简易木板房子,是一对配钥匙兼修鞋子的老夫妻刚开张的小铺子。

街的尽头,则是几个卖菜卖肉卖水果的地摊。地摊上的东西便宜,这儿的人多,一大早,南岸小街的时光就在讨价还价的口舌中慢慢流去了。

一眼看到尽头的小街,劣质的水泥路面已经残破不堪,两头各有一条减速带,用碗口粗的锈迹斑斑的钢管焊接了限高杆,大车过不去,但是路面还是被熙熙攘攘的行人踩破了。偶尔有小车,司机会小心翼翼骂骂咧咧的开过去,拖起一路烟尘。

小街两旁的门前,都长着粗大的长青藤,四月天里,长青藤枝繁叶茂,越过二楼爬到房顶去了。二楼的租客们,推开窗户,便是一篷翠绿,满目葱蓉,阳光洒落上面,到有诗情画意。长青藤,有壁虎一样的脚,生长迅速。早春的一颗嫩苗,秋后便高过人头了。长青藤爬上灰扑扑的房子,不仅给简单蔽陋的建筑增加了一抹亮色,也染绿了小街不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酷热的夏天里,浓浓的绿荫也给租客们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小街掩映在了密密匝匝的浓荫里了,长青藤,像个绿色的梦,遮挡着风雨,遮挡着烈日,遮挡着南岸埋藏的很深的丑陋。

早晨,太阳刚洒落小街的时候,也是小街最热闹最繁忙的时候。街上飘出油饼、油条、煎饼果子的.香味,在北岸上班的女孩们摸着廉价的脂粉提着高仿的皮包,三吋高的鞋跟踏出一路响声,碟碟而去,或者骑着电车匆匆而过,留下一路香痕。有几辆绿色的出租车,鱼贯驶进小街。从车里钻出浓妆艳抹脸色疲惫下夜班的女人。女人穿着超短皮裙,紧身上衣,戴着耀眼的首饰,三吋鞋跟尖尖如针。提着手包,一搖一晃地消失在了小街的后院里。居家的女人们,穿一身碎花松松垮垮的内衣。上街买菜了,讨价还价,挑挑拣拣,提着篮子,晃回家去。

4.短篇优美文章摘抄 篇四

我希望,今后能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世间,穿越季节的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风景,一旦入眼入心,即便刹那,也是永恒。

在浮华的岁月里安之若素,在寂静的流年里人淡如菊,在苍茫的浮尘中素心如兰;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每天把牢骚拿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就不会缺钙;只要你的心是晴的,人生就没有雨天。

当一个人最看重的东西是面子,那他为此失去的一定很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走过弯路,才更确信当初最想要的是什么。

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岁月,而是岁月中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难过,只是骄傲不让我说。

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今后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安静地去走完。

世界上唯一的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也要好好爱自己。

5.名家短篇优美散文 篇五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

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

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

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6.短篇里的刺客 篇六

我理解的短篇,讲究的是快、狠、准。一个好的刺客,绝不会与人缠斗,三招之内,必取人首级。否则,定遭擒拿。真正的高手对决,胜负在意念间,所谓剑未出鞘,已见分晓。一个好的短篇的开头,好比刺客亮刀前的对话,言简意赅,字字紧逼,待目标确认,径直击杀之。一个失败的小说必有一个失败的开头。第一句话开始,语感不对,接下来的叙述就没法施展。经验丰富的刺客懂得收敛内心,从容淡定,忍辱负重,将秘密深埋于心,只等任务完成,用长袖揩拭完刀口上的血迹,扬长而去时方发出几声长啸。那时,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通常已经大功告成。

一个成功的短篇,写作时通常充满肃穆的仪式感。好比刺客出发前与友人的别离。荆轲刺秦前,燕太子丹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闻者无不动容。苏童据说写短篇前一定先洗手。我有个嗜好藏书的朋友,阅书前也必先净手。这样的写作和阅读,充满了庄严的肃穆感。一个好的小说开头,必先确定通篇的基调;或悲凉,或清丽,或高阔,或淡雅。好比一个刺客的命运,通常在其出行前的那一刻,早已注定。所不同之处,优秀的短篇,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话,依然充满了变故,多义层生,曲径通幽,玄机重重,直到最后一句,一锤定音,刺客要么远走高飞,要么已经同归于尽。

我喜欢的短篇小说有安妮普鲁《近距离:怀俄明故事》,马·马·瓦列霍的《干旱的季节》,马尔克斯的《我只是来打电话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和博尔赫斯小说里营造出来的幽深与精致。短篇高手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都是短篇圣手,刺客中的刺客。这无疑是一个衣着考究的刺客,锦衣夜行,于灯火阑珊处,一刀致命。“一点水也没有!在漫长的夏季里,尘土飞扬,人们口干如火,日久天长连说话都气喘吁吁。”瓦列霍的开头就营造出了一片干旱的迹象,让人一头钻进了南美大陆深处的干涸旱地里。而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在《河的第三条岸》里塑造的那位离家出走,终日呆在独木舟上过着谜一样的生活的父亲同样让人意味深长。“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对于一个刺客来说,那是对生命意义的一场寻根之旅和终极意义上的哲学反思。

无论哪个时代,可供刺客的容身之地不会很大,时间不会很长,机会不是很多。一个优秀的刺客,善于在一闪即逝的瞬间,于电光石火间发现对手的要害并致其命。可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讨厌将短篇写超过一万字。我满意的短篇,基本上万字封顶。多了,可谓水满则溢,算多余的部分。我为自己的写作常多溢出那部分而沮丧,谓为才华不够使然。短篇写作,更应该注重文体的自觉性,恰到好处为止。正如武松在“血溅鸳鸯楼”里,取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仨人性命后,却连带着把后槽、侍女、丫鬟也统统杀光,不免就多了暴戾之气,有损威名。

7.优美短篇美文200字 篇七

曾几何时,我们自命不凡,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只差一个契机,便能觉醒自己的能力,光芒万丈。

每个人生来就是君王,但大多数人在流亡中死去。

我们渐渐明白自己只是浩瀚宇宙中渺小的一个,知道地球少了我们照样会转,知道若干年后自己只是一抔黄土……我们就像古人知道太阳不是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一样不可思议,害怕却又无能为力。

大多数人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开始承认自己的渺小,甚至也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嫉恶如仇。舍去了大多数天真,学会了世故与逢迎,即使遇见忿忿不平的事,也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努力适应着成人世界的规则。

我们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成了不同的颜色,但都不再透明,不再无暇。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从平庸中突围,做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正的君王即使在重压下也仍然昂着头,最终受世人景仰,愿我们每一个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8.烟火人间短篇优美散文 篇八

独处陋室,静看云闲,就这样看着金乌玉兔相互更迭,品着淡淡清茶。

但愿时光无逝,事物不转,就这样成就一个清白世间。

或许光阴不逝,无尊无序,才会无欲而安。

浊了双眼,每天在争斗厮杀中难眠,不见伤人利矛,皆为名利苟全,言语中的圈套,事故中的变迁,伴随着时间增减,没有无暇完人,只有欲壑难填,太上洗耳,却最终归隐深山。

山外逍遥客,云中自在仙,要成就自己,是否心已逆转。

长春子三十年不食人间烟火,为了止杀令,跪了成吉思汗,吃了酒肉席宴,才解救了苍生的苦难,换来全真龙门的.风光百年。

在人间终是难,就算你心转,物却不会转,你有成美之心,可有美可成全?

我有一壶酒,足已慰平生,

腹藏八斗才,却做草头人,

仗剑逍遥走,三戏白牡丹,

不为情和爱,只为得道真。

纯阳子为度何琼,化做富翁、乞丐、侠客、情种,让何琼知了人生百态,才茅塞顿开,渡了茫茫东海,留了神仙美传。

人间烟火,烟火人间,谁是我的恩师,我是谁的何琼,不怕遭受苦难,只怕无人成全。

未出毛屋寒舍,也可俯瞰大千,胸中自有万里江山,才会嗅到梅香不断,未曾畅淋江南烟雨,也可大胆赋诗一段,未遇知音清茶谈笑,却可期盼邮书鸿雁,未曾走出烟火人间,却可畅谈佳话一段。

9.论短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篇九

关键词:短篇小说;写作特点;重点场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10-03

短篇小说往往抓住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横断面或纵剖面)加以集中描写,反映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即“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它的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较简单,主要事件只有一个,事件也不复杂,环境高度集中概括,场面不多,线索也单纯明白,结构凝炼紧凑,轻巧灵便,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

一、选材严,开掘深

短篇小说要“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就必须严格选材,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一斑”、“一目”,进行深入的开掘,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使读者能从中认识社会和人生。如英国小说家司各特的短篇小说《两个赶牛人》,写了两个农村小伙子的悲剧。苏格兰青年罗宾和英格兰青年威克菲尔德在赶牛的劳动中建立了纯真友谊,成了要好的朋友。为了租用一块牧场,罗宾无意中得罪了威克菲尔德,虽然道了歉也没能得到威克菲尔德的谅解。威克菲尔德一定要跟罗宾打几个回合才做“更要好的朋友”。罗宾不想打架,但精通拳术的威克菲尔德却不放过他,把他打翻在地,使他受尽羞辱。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罗宾杀死了威克菲尔德,然后心甘情愿地服了死刑。司各特通过这一对好朋友的悲剧,“以一目尽传精神”,揭示了民族矛盾,反映了被“合并”后饱受歧视的苏格兰民族的愤慨和反抗,选材可谓精严,开掘可谓深入。

短篇小说的写作,作家要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或纵剖面,加以集中概括的描写,表现比它本身丰富复杂而广阔得多的生活现象。横断面的写法,就是选取时间链条中的一个点来描写,横向地展示出人物、事件的某个片段。契诃夫的《哀伤》,写一个风雪之夜旋匠送老伴去就医,而中途老伴就死了,旋匠自己最后也被冻僵,这一悲惨的结局反映了当时小人物生活的严酷现实。这也是横断面的写法。再如海明威的《杀人者》,也采用了横断面的写法。

纵剖面的写法,就是截取较长的生活时间链条上的几个点来描写,纵向地展示人物及事件发展的历史。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有儿女的寡妇》,写女主人公普尔玛蒂儿孙满堂,家境富有,但她却在丈夫死后一年,就被自己亲生的儿子们推进了死亡的深渊。这也是纵剖面的写法。再如契诃夫的《宝贝儿》,描写了女主人公无聊平庸的一生:出嫁前爱父亲、姑妈及教师,结婚后爱丈夫,丈夫死后又爱上一个商人,商人死后又爱上一个兽医,兽医死后又把全部的爱寄托在兽医儿子的身上。契诃夫采取纵剖面的写法,反映了一个缺乏独立生活见解、没有明确生活信念、精神十分空虚而又一味追求精神寄托的女人的一生,给人以警醒。

横断面与纵剖面这两种写法相比较,各有长处,前者更有利于表现矛盾冲突,而后者则更能清晰地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及故事的发展脉络。横断与纵剖是相对而言的,不可能截然分开。事实上,作家们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常常将两种写法结合起来,以一种写法为主,又杂以另一种写法。如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既采用了横断面与纵剖面相结合的写法。作品截取了男主人公对一封信的阅读进行描写,这是横断面的写法;而这封信所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一生的不幸经历,则是纵剖面的写法。

二、着力刻画主要人物

由于篇幅和容量的限制,短篇小说出场的人物一般不宜多,可有可无的人物应尽量删去,人物关系也不宜太复杂,在有限的出场人物中,作者集中笔墨刻画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突出,而不能对作品中的每个人都平均使用笔墨。这正如老舍在《人物创造杂谈》中所说:“短篇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写好一两个主要人物,以一当十,其他人物是围绕人物的配角,适当描画几笔就行。”

鲁迅的短篇小说很注意集中笔力写好主要人物。拿《孔乙己》来说,其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和独具的艺术魅力,正在于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写活了孔乙己的性格,开掘了孔乙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使人们从孔乙己的悲剧中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看到了人间的冷酷和不平。在这不到3000字的短小篇幅中,鲁迅把大量的笔墨用在对主人公孔乙己的直接刻画上,只将极少量的笔墨用在次要人物身上,而次要人物又都是为刻画孔乙己而设置的,其一言一行无不关联着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写次要人物时,作者是惜墨如金,千方百计地省下笔墨留给孔乙己用。对孔乙己而言,丁举人这个人物很重要,是他直接导致了孔乙己的死亡。但作者却没有让他出场,而是通过酒客和掌拒的对话暗示了他的权势,透露了他打断孔乙己的腿这一事实,既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人间的冷漠无情。《孔乙己》的主要人物只有孔乙己一个,次要人物出场的只有必不可少的“我”和掌拒两个,作者又竭力用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着力刻画主要人物,所以孔乙己的形象才这样栩栩如生,性格才这样鲜明突出,令人难以忘怀。

在着力写好主要人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写好次要人物,处理好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让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须知,次要人物在短篇小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他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离开了次要人物,主要人物也将大为逊色,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表现。就《孔乙己》而言,如果没有小伙计“我”,如果不处理好“我”与孔乙己的关系,孔乙己的形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引人同情,作品对封建科举制度及人间冷漠无情的批判也不会得到如此深刻的表现。莫泊桑的《羊脂球》,写普法战争中十个法国人共乘一辆马车经过敌占区而逃往法军防守区避难的故事。这10人中,妓女羊脂球是主要人物,是作者所倾力刻画的对象,其余9位全是次要人物,他们中有修女,有议员,有商人,有绅士,还有一个别号“民主党”的人,几乎代表了当时法国中上层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些次要人物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正是他们构成了羊脂球所身处的那个具体而典型的环境,这些中上层人物与羊脂球这一社会底层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9个人物与羊脂球之间展开的。由于走得匆忙,只有羊脂球带了路上吃的东西,而这9个人物却说着笑着把羊脂球带上车的一筐食品瓜分一空。当马车经过敌占区时,占领军军官要羊脂球陪他睡觉,否则不予放行。羊脂球坚决不从,而这9名乘客却为了能通过敌占区,不顾廉耻地轮番劝诱逼迫羊脂球。羊脂球为了同胞的安全最终不得不答应了占领军军官的要求,成了牺牲品。而这伙人又是怎样对待羊脂球的呢?马车重新上路时,他们一路上只顾吃着准备充足的食品,不分一点给毫无准备的羊脂球,且还说着笑着,哼着歌曲,全然不理睬哭泣着的羊脂球。他们不仅不感激她,反而鄙视她,把她当作肮脏的东西抛弃了。显然,没有这9个次要人物所组成的典型环境,就不会有羊脂球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为羊脂球的命运和性格,正是在她与这些人物的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而如果没有羊脂球这一典型人物,作品的主题思想又如何能得到深刻的体现呢?

三、精心提炼情节

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来说,情节是非常重要的,短篇小说自然也不例外。文学作品的情节都来源于生活,作品中的情节是生活中人物活动的艺术再现,是经过典型化了的。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其情节都必须经过典型化的提炼,而短篇小说由于篇幅和容量的限制,情节所包含的事件不多,一般只有一个主要事件,事件也不复杂,所以情节的提炼对于短篇小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短篇小说的情节必须是高度典型化了的。情节典型化的过程,也就是提炼情节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人物行动个性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作品主题思想深化的过程。作家创作短篇小说时必须精心提炼情节,使提炼出的情节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充分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就精心提炼了情节。果戈理有一次听到一则官场逸闻,说一个小公务员很穷却又很爱打猎,为买一支猎枪,他节衣缩食地攒了几百卢布,终于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不幸的是,在一次打猎中他的猎枪被芦苇挂到了水里丢掉了,他非常伤心,为此还大病一场,差点送了命。同事们很同情他,大伙凑钱给他买了支猎枪,算是救了他的命。果戈理就是根据这一件事设计了《外套》的情节:首先是把猎枪改成了外套,因为猎枪对一个贫穷的小公务员来说无疑是件奢侈品,而外套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丢掉猎枪未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而丢掉外套则一定能使读者为之难过。另外,把小公务员所置身的富于同情心的环境改成一个弱肉强食之所,他的同事们不仅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反而喜欢拿人的不幸开玩笑,而他的上司也是一个冷酷而专制的人。结局也有改变,作品中的主人公丢掉外套后并没有又得到一件同事们合伙买的新外套,而是彻底地走向毁灭了。经过这样改造、加工、提炼,作品的情节犹如脱胎换骨一般,有了很大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作品对冷酷、专制社会的揭露也就更为深刻了。

四、写好重点场面

场面,即场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发生关系所构成的特定的生活画面。短篇小说情节不复杂,场面不多,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场面。场面描写的好与坏对短篇小说的创作非常重要,而重点场面的描写往往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只有写好重点场面,才能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旨在批判资产阶级的自我中心意识,暴露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罪恶。这一主旨是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描写体现出来的,而卡鲁塞尔斯的性格在“甲板的天篷下面”这一重点场面中被刻画得非常鲜明。在这一场面中,漂亮能干得惊人、迷住了周围每一个男人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把一群当地的小孩子叫到上层甲板上来,“把零钱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让他们比赛下海捞钱,“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后来水里出现了一条鲨鱼,孩子们充满恐怖地爬上甲板。卡鲁塞尔斯小姐却硬说水里没有鲨鱼,并把半个克朗扔下海,引诱孩子们下海去捞。孩子们“望着这个银币在半空中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卡鲁塞尔斯小姐又用一个金币在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来晃去,她喜欢的一个崇拜者邓尼森坚决地劝阻她,船长也认为“不能这样”,但她“一心要达到她的目的,仍然引诱着那个孩子”,最后还是把那个金币扔进了海里。那个孩子不由自主地随着金币钻进水里,结果被一条大鲨鱼咬成了两半。美丽迷人的卡鲁塞尔斯小姐从一个人人爱慕、争相向之讨好的“女皇”一下子沦为一个人人不齿、无人理睬的“畜牲”。作者把这一场面描绘得如此真切、精彩,充分表现了卡鲁塞尔斯小姐的骄横专戾,强烈地流露了他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轻蔑和憎恨。

五、撷取典型生动的细节

细节是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它是作品的细胞,是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细节描写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没有细节的描写,就没有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一个精彩的细节,往往就可以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使人物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典型细节的艺术性在于: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任你写上十本书也无法表现的东西生动而充分地表现出来。玛拉沁夫在《短篇小说杂谈》中这样谈论他的短篇小说《活佛的故事》:“……这篇小说七千来字,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框子里要表现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被人奉承为“神”,而他自己又从一个天真的儿童一点一点转化为“神”,最终他又由“神”转化为世间的人。在很短的篇幅里表现这么漫长而复杂的生活经历,如不选择一两个表现力很强的细节是难以做到的。我尝试了几个办法都不成,最后采用写他眼睛的四次变化这么一个细节,代替了大幅度的具体描写,写出了这个人物一生的整个变化。”可见,细节描写对短篇小说的写作有多重要!

由于篇幅短小,短篇小说不能象中、长篇小说那样进行比较多的细节描写,它的细节必须少而精。事实上,好些短篇小说都是以一个精彩的细节为中心生发开去而写成的。周克芹在他的《小说创作漫议》中说:“这个细节使我感动了,我抓住这个细节去敷设了情节故事,所有的情节都是为这个细节而铺陈的,进展中处处暗示那个即将出现的震撼人心的死的细节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左琴珂也说构成他的短篇小说《带花的女人》的,就是一个丈夫认尸时用鞋尖把女尸的脸转过来的细节。

短篇小说的写作,倘能真正把握住以上几点,则可以让人们从中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某些特点,得到短篇小说所特有的艺术享受。

10.致友人的现代短篇诗歌 篇十

也许,我只记得你的名字和样子,却没有有幸和你深交过,又或许,没人和我深交过,其实,你我都懂,有时,泛泛之交也是不错。

如果你现在远离我了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在乎你

我会难过、念你

如果我不在乎,我会偶尔感伤,怀念

也许,你就不稀罕我的因你在乎

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在这里情况下

如果我在乎你

我会多感动你

多去读懂你

如果我不在乎你

我会珍惜你

我会信赖你

也许,你就不敢对我坦诚相待

走的,留的都不是一纸留言就能看清

也许你说的,真正的朋友可以互损

真正的朋友不需要经常联系

人心隔着肚皮

11.论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修辞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欧·亨利 短篇小说 修辞技巧 表达效果

一.引言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与莫泊桑、契诃夫并列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作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他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在创作过程中,他通过诙谐的笔调,生动的描绘,幽默夸张的语言以及精彩绝伦的结构设计将街头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二.修辞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格往往能唤起生动的意象,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意蕴优美,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艺术性的表达效果(李观仪,1995:27)。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多种修辞手法混合使用,使语言变得滑稽可笑,轻松诙谐。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妙趣横生的幽默感,赢得了读者的一致青睐与喜爱。

1.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既简单又风趣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欧·亨利将“肺炎”拟化成一个既冷酷又让人无法看见的“陌生人”,“用他那冰冷的手指头碰碰这里摸摸那里…”(欧·亨利,2009:39)赋予了“肺炎”鲜活的生命力,使其变得既生动又具体。又如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作者将织布机拟化成生产商,写道地毯破烂至极,连织布机都不愿承认那是自己的作品。这里的拟人让文章更加活泼,使作者的情感表达自然充分。

2.夸张

夸张这一写作手法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也是无处不见的,例如为了体现主人公的伤心,作者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里写道:“苏的泪水将一条日本餐巾都弄成了纸浆”(欧·亨利,2009:39),这种夸张描写就很容易将气氛渲染到极致,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苏的极度悲痛与难过。又例如在《财神与爱神》中的一幕,老安东尼为了说明钱是万能的,他说自己翻遍了整本百科全书,直到查到字母Y也没有发现任何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欧·亨利,2009:62)。这种夸张描写加强了老安东尼对于钱的绝对肯定,若只是用一句简单的“老安东尼认为钱是万能的”来代替,文章或许就会显得平淡无奇,甚至会带有稍许的枯燥无味。

3.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作为文学大家的欧·亨利,经他之手的比喻值得我们去认真推敲与学习。在《财神与爱神》中,他将大堵车的场面转化成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比喻——好像一个腰围为26英寸的姑娘却硬要扎一根22英寸长的腰带(欧·亨利,2009:68)。读到这里,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过度丰满的腰部和一个被堵的水泄不通的街道,将两者联系起来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在《两位感恩节绅士》中,侍者把饱餐好几顿的斯塔弗像扭陀螺似地转过来推到门口(欧·亨利,2009:118),这样的比喻使得故事充满诙谐幽默感,读起来轻松自然,不免会哈哈一笑,但是回过神来我们则不得不感叹欧·亨利的写作功底之深厚,比喻创作之精妙。

4.讽刺

作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作家,欧·亨利也不忘在文章中披露一些社会矛盾,他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黑暗现实并以冷嘲热讽的笔调进行讽刺,发人深省。例如在《繁忙经纪人的罗曼史》中,“坐在办公桌前的人简直成了一部机器;它是一个忙碌的纽约市的经纪人”(欧·亨利,2009:138)。作者将经纪人比作机器,暗示了他的冷漠,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情感的淡薄,一心工作只想挣钱,笔锋深刻而辛辣,值得后人反思。《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写道,当冬天来临时,没有海豹皮衣的女人就会对丈夫更加温存(欧·亨利,2009:24),这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下虚伪的婚姻关系,批判以金钱为纽带所维系的无爱婚姻。此外,从他对参议员脖子上特有脂肪组织的描写以及苏比对慈善机构的排斥可以看出欧·亨利对当时社会政治领域的强烈不满。作者运用讽刺的修辞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反思。

5.典故引用

典故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的词语以及各类诗歌中体现的古代故事情节进行再利用。阅读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典故,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更精湛,内容更丰富,文化色彩也更加鲜明。

在《公主与美洲狮》中,当吉文斯准备通过和狮子决斗来向心仪的公主展现自己的勇猛时,公主却掏出手枪打爆了狮子的头,之后向他露出挑衅和嘲讽的笑意。文中写道“这本来是他的机会,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可是掌管这个机会的不是丘比特而成了莫摩斯。毫无疑问,森林里的精灵们一定正在捧腹大笑”(欧·亨利,2009:103)。其中莫摩斯就源于希腊神话,在神话中他是嘲弄之神。相传他嘲讽宙斯在造牛时没有把牛眼置于角上以便让牛能看见撞到什么地方;批评普罗米修斯在造人时应该把心挂在外面好让每个人心中的想法表露出来。欧·亨利在这里运用莫摩斯这个典故旨在表示吉文斯认为全世界都在嘲笑他刚才滑稽的闹剧,因此感到很丢脸,无地自容。这一典故的运用使得文章段落简练,并且增加了一定的文化气息与幽默诙谐感。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一开始,作者就提到贫穷的房客们 “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欧·亨利,2009:80)这里就引用了《圣经》的典故,《列王记上》有“所罗门在世的日子……犹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圣经》旧约 列王记上4:25)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是安定生活的象征。而对于文章中生活在纽约西区的居民来说他们的家当只有阔边帽和盆景,而且整天过着居无定所的租赁日子,每每搬迁时,却还哼唱着爵士乐曲。作者运用这一典故,制造了一个充满讽刺的对比:安稳舒适与动荡不定,表达了自己对老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三.小结

欧·亨利的一生创作了无数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他在语言的支配上挥洒自如,能够熟练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格,融汇进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得作品语言更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让作品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给人以不尽的余韵。他那高超且游刃有余的修辞技巧值得每一位英语爱好者去反复发掘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孔韶辉,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第1期。

[2]李观仪著,《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欧·亨利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12.优美短篇散文 篇十二

曾经与现在,一场时光的葬礼

时间就像是一把横扫的镰刀,收割着我们曾经的美好,岁月的天真。而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有你在我就不怕大雨倾盆。每当夜深,总有记忆敲打小小的心门,我们变成了年少时的我们。——郭敬明

有风吹过的街道,嬉笑打闹的小小少年定格在岁月的一角。昔年的旧物早已换了模样,学校的两旁的梧桐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道道目光触及,心里依旧泛起微酸的味道。

时间就像一列错过站的火车,一眨眼就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沿途的风景,相遇的人,都随着青春消逝而迁徙,唯独留下一片空荡的`回忆,伴随着头脑里的吉光片羽,抚慰着曾经弥留的创伤。

夜深人静的夜晚,看着空间链接里的文字,阅读着别人的心情,突然回想起了好多往事:年少轻狂的叛逆,骄阳似火的爱恋,不着边际的梦想,往事就像是一首沉静而又浪漫的歌谣,风中的你们在微笑。

我们都是戏子,说着别人的言语,演绎自己的心酸。光阴一页一页的翻过去,纵使往事的城堡弥漫着温柔的气息让人沉醉,毕竟也已无济于事,回到现实的桥头,站在青黄不接的路口,静静地说一句:时间走了。

当美丽的日子如黑色的潮水般褪去,当六月繁华的天空开始落幕,当往事的余辉映照出我不动声色的侧脸。我终于卸下了曾经沉重的枷锁,一手拿着深不可测的夜晚,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语。开始融入崭新的生活,此时我仿佛一个崭新的婴儿,眼神出透露出无线的憧憬与惊奇。

当我走在一条人迹罕至的马路上,当命运的指针带着我偏离曾经的航向,当身上的细胞一层层被工作齿轮压榨出泔水,眼泪从眼角里溢出,此时的光阴就像是沼泽地,让青春的孩子泥足深陷:没有安稳的归宿,没有停歇的港湾,没有坚实的臂膀,有的只是太多的无可奈何和坚持不懈。

时间永远不会因为你的怀念而停下的脚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辆笨重的卡车,负载太多的话会影响你前进的进度。

其实,人世间好多东西都是固定的,就像是沙滩上的礁石,永远都要承受着潮水的侵扰。

昨天,谁都知道只是过时的记忆,可这个世界却还是人来人往,久而久之这些便在心中筑起一座桥,通向寂寞。

我们都曾经活在昨天,展望着不切实际的现实。之后走到今天,承载着无可挑剔的悲欢。其实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戏,因为选择的角色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演绎

今天,对于岁月的长流,只不过是一个循环的来来往往,不过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今天是特别的,那些活在过往岁月里朝生暮死的悲喜,以及在生命里燃烧过激情,还有那些淡出时间的路人,都赋予了今天特别的意义。

时光就像是一场葬礼,将所有的人物打磨的面目全非,最后埋葬。而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学会祭奠,祭奠曾经那个默默付出的自己,祭奠曾经燃烧着的风景和茫茫命途。

从前的起点,今日的终点,我在一个老旧的大圈上茫然的走过了十六个春秋,最后还是登上了一条无数人做过的道路,成为众多路人中的一个,带着微笑和时光握手言和。

曾经感觉与自己最不相称的,现在正在接受。曾经想过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现在正在改变。曾经发誓永远记录在心里的,现在正在遗忘。

不知不觉间,我们都在生活的舞台上都默默地变成了另一个角色,也有了所谓的曾经,有了许多的故事可讲。似水流年的光阴,就像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河中的石子,在经历源源不断的冲刷之后,磨平了曾经的棱角。

原来成长对很多人来都是一次落叶归根的旅行,那个曾经坐在教室黑板前默默奋笔疾书的自己,终于随风而逝。疼痛的眼泪,走散的路人,就像春日里的一屡清风,成为我们生命升华的点缀。

也许郭敬明说的很对:“每个人都要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看陌生的风景,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想要费劲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就这样忘记了。”生活的故事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改变,而我们都在时光这场浩大的葬礼下一步步的改变着。

上一篇:周例会会议内容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