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音乐论文

2024-09-24

毕业音乐论文(8篇)

1.毕业音乐论文 篇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古韵.双帆 潘敏,邓智芹,刘祎霞,郭丹毕业音乐会

策 划 书主办: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承办:音乐学院1008班,1006班 时间:2014年 4月10日

地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210室

第一部分 活动概述

一、活动背景

为响应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践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开展音乐学院艺术实践的专题活动,音乐学院1008班邓智芹、潘敏,1006班刘祎霞、郭丹四位同学特此举办了本场毕业音乐会。

二、活动主题

“潘敏,邓智芹,刘祎霞,郭丹毕业音乐会”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音乐会,来展现四位毕业生在校四年来对器乐学习的成果,望能以较高的演奏水平来回报学院四年的栽培。同时也让在场的每一个观众一齐见证这四位学生对音乐的执著和坚持梦想的整个过程,呼唤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对梦想的追求。人生仅此一次,让自己的梦想飞翔!

四、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0日

五、活动地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六、活动对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全体师生

七、举办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部分 活动分工

一、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

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以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发《实施方案》,明确要求。2.节目确定

各项目组根据方案总体要求,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本组的具体工作。节目要求符合个人专场主题,负责人员在制定时间内完成节目的制定准备工作,节目组负责节目名单的确定,主持人根据节目,完成主持稿撰写,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为潘敏,邓智芹,刘祎霞,郭丹所有 3.节目彩排

由节目组制定彩排时间。各负责人员要抓紧时间,认真对待,积极做好预演前各项准备工作,服装、乐器等与演出相关的配置要及时落实到位。预演地安排在演出现场,便于演员熟悉舞台。现场布置由宣传组安排专人落实。预演当天主持人、各项目负责人

以及工作人员必须准时到场。演出时,要注意会场秩序,认真投入预演。

4.正式演出

当演员化妆、舞台协调、灯光音响调试和利益引导观众入场一切准备就绪后,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各位工作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明确分工,按各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各项目组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确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二、音乐会筹委会安排

负责人:潘敏,刘祎霞,邓智芹,郭丹

成员:郭萍,刘敏捷,贺瑶,方华,贺曼菲,范艳艳

1、负责策划、组织:潘敏,刘祎霞,邓智芹,郭丹

2、协调、沟通邀请院系领导等人员和相关部门; 项目组:

1、节目组:邓晓宇,钟丽华,谭仕旋

2、职责:(1)完成节目确定及排练、彩排工作

(2)负责节目的编排及专场流程的衔接

2、宣传组:贺瑶,刘敏捷

3、职责:(1)利用海报、横幅、网络等方式开展宣传;

(2)负责落实现场摄影及摄像;

(3)负责舞台布置及节目单、邀请函制作

(4)晚会结束后做好信息发布等总结工作; 3后勤组:方华,郭萍,贺曼菲,李晓红,范艳艳,李雨晴 职责:(1)准备好晚会所需的服装、道具等;

(2)做好采买晚会所需的物品;

(3)负责演出当天会场座次安排及纪律维持;

(4)音乐会期间,负责会场后勤保障以及紧急情况处理;

(5)协助宣传组活动前期的舞台布置;

4、礼仪组:胡维,彭丽娟

5、职责:(1)负责领导、来宾的接待、引领及会场服务;

5、舞台组:吴莉,符春,黄利华,孟容 职责:(1)监督并确保舞台的布置及质量;

(2)音响、舞台灯光的调试;

(3)确保晚会期间舞台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宣传日程安排

宣传:日期:4月7日—4月9日 项目:海报

海报:2张大海报,10张

注:

1、本期的展板与海报设计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为主,切展板内容各不相同;

2、海报主要张贴于学校的主要宣传栏、超市、食

堂、宿舍楼等地。横幅:一条 节目单:500份

网站:通过学校校园广播站进行广播,于校园报刊上面出示音乐会详细报道。

注:

1、本期的展板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音乐会的具体情况,以实际信息为主;

2、一条横幅放于音乐学院210合唱室 音乐会当天:日期:2014年4月10号

活动当天上午,学校各区负责人安排人力将海报传单发放张贴到位,海报具体内容为音乐会宣传。

四、活动流程: 1、2014年3月开始,演奏能力锻炼,成立策划小组 2、2014年3月,前期宣传,审批场地.3、2014年3月末,进行伴奏排练,并相互磨合 4、2014年4月1日——4月10日,聘请拍摄团队;发放邀请函;制订节目单;开始布置场地;进行彩排,演出

五、音乐会举办(2014年4月10日)

1、上午(9:00—11:30)

节目彩排

2、下午(14:00—16:30)

布置场地

3、下午(16:30—18:00)

走场

4、傍晚(17:00—18:45)

接待

5、晚上(19:00—21:00)正式演出

六、音乐会后期 1、4月 11日经验交流会、财务总结活动总结

七、关于筹集演奏会费用(预计2000元)

1、自己支付 2 资金预算:

舞台背景大喷预算300元

宣传费(包含节目单)350元 十二张海报共400元

矿泉水:100元

请帖:请柬10份,共40元

一条横幅:50元 化妆:600元

2.毕业音乐论文 篇二

关键词:音乐专业,就业问题,对策分析,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扩招的发展,音乐专业的学生群体不断扩大,高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以往音乐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局面已转变,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供大于求”局面,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高校音乐专业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其他的传统专业存在较大的不同。为了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下面对当前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出分析,并为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出对策。

一、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正处于瓶颈阶段,高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多,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音乐专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岗位。这就导致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就业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方面,缺乏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较强教学能力的音乐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有限的教师与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音乐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独特性专业,在教学授课的形式方面,以传统的专业存在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于钢琴、声乐等专业,需要教师采用一对一授课的方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高校的师资力量因素就成为制约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能力提升的一项因素。当前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以大众化的教学方式为主,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注重,而由于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难以有效展开大规模的实践教学,因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限,而用人单位在招聘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时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难以满足单位的用人要求时,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难以得到提升。

其次,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有限。由于高校音乐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找到满意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往往十分有限。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虽然有部分单位向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提供职位,但主要以艺术教师或艺术团体为主,毕业生面临的选择较少。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的艺术团体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且所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十分有限,缺乏工作的稳定性,导致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的就业率下降。而艺术教师的职位往往需要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这就促进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化。

二、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解决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在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为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提出对策。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的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从提高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拓宽就业路径两大方面入手。

首先,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解决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首要对策。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教育体质改革正在进行,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与认可的增加,高校音乐专业的生源素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具备更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注重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教师应当从之前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中转变过来。教师需要对当前的社会变化和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做出分析,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进行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增加对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做出针对性培养。

同时,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师应当不断转变教学的方式,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学校应当为音乐专业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器材、人才的支持,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搞个,教师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以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要,从容应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

其次,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当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以后,还应当不断开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分散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信息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学校可以对所需要的就业信息进行搜集,为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高校应当从指定规范合理的招生计划开始,为他们的就业问题做出考虑。同时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做好职业分析与职业规划。在分析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就业之前了解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要,准确认识自身的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的就业观念。学校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单位对音乐人才的需要,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路径。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努力获取各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便为自身就业提供更多的资格与机会。

同时,不断转变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的思想观念,毕业生的就业实现除了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以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城市和地区,就业的职位可以不是单一的艺术团体或艺术教师,也可以考虑去国家的文化系统、企事业单位、艺术馆等,为自身就业的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的渠道,进一步分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正处于瓶颈时期,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主要是因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音乐人才的要求,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单一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竞争。解决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不断开拓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加他们的就业的机会,从而全面改善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宁,董旭,黄静.新形势下音乐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通俗歌曲,2015,11:200-201.

[2]姚剑婷.从社会需求反思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J].学理论,2016,07:177-178.

3.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艰难为哪般? 篇三

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虽然还没有统计出来,但看看去年的数据也可略知一二。截至去年8月,2009年的全国平均就业率为68%,而艺术院校的就业率仅为18.4%。

北京

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段老师透露,2008、2009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均是自主灵活就业。表演类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剧院团、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心等,音教系学生以考研、出国留学为主,就业者多偏向学校、琴行,少数进入文艺团体或选择自主创业。

武汉

“只有10%的学生能跻身专业院团,这看似残酷的现实却早就被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坦然接受。30年前,全国音乐类院校只有9所,现在有1400所;我就读武音时全校学生400人,现在有5000多人。”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党委书记坦言。

云南

云南人力资源中心资料显示,2007至2009年的云南艺术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仅为12%。

学的高雅 做的低廉

一般说来,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音乐表演类(包括演唱类、器乐演奏两种主要形式)、音乐教育类(分为钢琴方向、声乐方向和综合方向)、作曲与指挥类、音乐学类和艺术管理类。音乐表演类的毕业生主要倾向于报考专业音乐表演及演奏团体;音乐教育类毕业生则主要倾向于学校音乐教育方向;作曲与指挥、音乐学类理论性较强,因此最理想的发展方向是专业的理论研究领域;而艺术管理类属于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方向为剧院团经营管理及文化产业类的经营管理等。然而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不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状态,以上所谓“主流”方向也演变成了“非主流”。

表演类毕业生中声歌专业和钢琴专业比较好就业。声歌类专业分为民族声乐和美声两种,像国家大剧院、警官合唱团等每年都有需求。近几年钢琴在我国大量普及,不论小孩还是成年人,都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学琴大潮中,“钢琴家教”队伍也迎合市场不断壮大,许多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已经从事钢琴家教的工作,且收入可观,以每节课的课时费在150元左右计算,一个月至少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基于稳定的考虑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钢琴系同样面临着困境。

其他器乐表演类毕业生则只能哀叹自己“入错行”了。这些学生4年来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器乐演奏的学习上,对他们而言,最对口的就是考进专业演奏团体,然而如今各大专业性演奏团体基本饱和,根本无法容纳一年又一年的毕业生。因此,这些毕业生在考团就业道路行不通后,只能变成北漂一族,去酒店、商业演出、婚礼等活动中跑场赚钱。而且,如今学民乐、管弦乐的人并不多,这些毕业生从事的家教工作也收入微薄。有的只能干脆转行与进城务工人员抢饭碗。有位学生某次与武汉音乐学院的同学说起就业情况,武汉的同学说:“男生不知道,女生都就业了,都去私企做前台招待了”。

音乐教育类毕业生也不轻松。毕业生越来越多,应聘的学校用人标准也水涨船高,研究生文凭、北京户口等硬性标准,硬是把大部分音教类毕业生卡在了门外。招聘条件不苛刻的又大都是周边的区县乡镇学校,去那里就业又令名校毕业生们心有不甘。

作曲与指挥及音乐学类的大多数毕业生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大学教师,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必须选择考研、出国等途径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因为有一技之长,平时帮人写个曲子或评论、配个和声,好些的能在唱片公司、报社、电台、电视台谋个职位。

艺术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课程设置兼顾基础性和实践性,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设立的学科。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进入剧院团体从事管理、策划工作,也有一部分进入娱乐产业从事相关的策划工作等。这一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因此专业壁垒相对较低、择业面较广。

合理合法“潜规则”

每年音乐学院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表演类专业,可表演乐团又有多少需求?在艺招之前,供需双方实际上并不沟通,形成学校闭着眼睛招,学生削尖了脑袋考的盲点。一位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生介绍,自他2006年入学时,毕业的学长就已经考团无门了。我国大部分民族乐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演奏员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们空出来的位置早在本世纪初就被填满。乐团中演奏人员长期排练形成的默契和乐团自身的规模使得乐团极少进行人员变动。像二胡这种乐团需求量最大的乐器近几年进团的机会也渺茫,而像唢呐这类冷门乐器更是就业无望。这样缓慢的人才代谢周期和倾向稳定的思维模式为近15年内的毕业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就业屏障。

这位毕业生还透露,这一屏障并非一视同仁,现在乐团也有所谓的“潜规则”。他讲了一个很有对比性的故事:某乐团招聘,他们器乐系差不多组团报考,结果初试就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几个“漏网之鱼”侥幸钻进了复试环节,最后也都“泥牛入海”。然而班里有个“无声”得连报名表都没填的同学最后却高调进团。他不得不感叹,实力到底是个啥?然而就算是托关系,花N万元迎合了这样的规则,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每月800元钱的最低工资和一纸没有任何福利保障的聘用合同。当记者询问是否考虑其他城市时,这位毕业生更是百般无奈,他说,前段时间大连某乐团来招聘,问过之后发现待遇同样不高,而且他了解过大连的二胡家教行情,课时费不到北京的1/2且学习二胡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学校、学生 应双向适应市场

如今音乐院校持续培养着“专才”,然而市场对“专才”已经消化不良了,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许多毕业生也希望多学点像作曲、即兴伴奏等非常实用的学科,可学校都将其归为专业必修课,以本系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进度为标准,外系旁听生只能知难而退。学校开设的类似选修课又太过基础,学生收获并不大。有位学习民乐的学生不得不在音乐学院里自己花钱请老师学习作曲。此外,不是每一个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都能成长为著名演奏家,大部分学生毕业时也只能成为一个技术较好的演奏者。而音乐学院又不允许学生转专业和副修双学位,这对于那些天赋一般、前景渺茫的学生来说,4年的大学时间就显得有些浪费了。市场千变万化,而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却从上世纪延续到现在。

除此之外,音乐院校毕业生不像普通高校是应聘时的“万金油”,由于专业性太强很难找到有效的招聘信息。就拿就业相对比较广的艺术管理系来说,有位同学网上投了简历,到了面试公司才发现对方招聘的是电视节目推销员,造成误会的源头只因招聘广告上有“媒体”二字。还有许多同学查到的唱片公司招聘,其实只是签艺人拿提成的传销性质皮包公司。

其次,毕业生的心态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除了需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向基层单位外,毕业生更应提前培养就业意识。很多毕业生就业思路很窄,只盯着本专业而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就业选择。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往往也过高、择业观不正确,宁愿北漂也不愿去基层、地方就业。2008年,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编制内留京率本科生为9.1%,研究生为75.0%,整体毕业生为16.21%。声歌系本科生编制内留京率为44.7%。负责人段老师介绍说,根据有关精神,北京城八区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很难留京。音乐学院毕业生求职时不妨把眼界放得开阔些,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二线城市也许更易找到位置。

董艳艳

4.唱歌 音乐毕业论文 篇四

摘 要

歌唱是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如果说声音是歌唱的基础,那么情感则是歌唱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因此,演唱者利用自己的技术将作品转化为动听的声音,就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重视情感的培养,使声乐作品受到听众的认同,做到声情并茂,那必然是成功的。本文主要从歌唱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歌唱时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关键词:歌唱 情感表现 声情并茂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目 录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必要条件 „„„„„„3(一)气息是歌唱的先决条件„„„„„„„„„„„„„„„„„„„„3(二)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声音完美体现的重要保证„„„„„„„„„„„3

二、深刻理解作品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基础条件 „„„„„„„„„4(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4(二)理解歌词的内容„„„„„„„„„„„„„„„„„„„„„„„4(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4

三、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根本保证„„„„„„„5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在歌唱中做到声情并茂的必要条件

歌唱是一种表演性的音乐形式,声音作为歌唱的基础,是我们学习声乐再提高的大前提,所有我们想要表达的歌曲情感都必须通过声音来传达给观众。一个好的声音,除了一定的先天因素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后天的努力,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一)气息是歌唱的先决条件

我们经常提到的呼吸方法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呼吸法三种。其中胸式呼吸在歌唱时可以让人比较顺畅的呼吸,但是这种呼吸方法的缺点是吸入的气息太少,会让听众有声音发软、没有根基,如同空中楼阁的感觉。而腹式呼吸虽然可以在每次换气时吸入较深的气息,但是会让气息的运行速度减弱,让声音变得空、散、无力。这两种呼吸法,因为缺陷性无法发挥歌唱者的自身实力,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演绎声乐作品,不经常被人们使用。而胸腹式呼吸是胸式呼吸法与腹式呼吸法的相互结合,它拥有两者优点的同时又有效的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是目前最经常被人们使用的方法,也是最科学、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以后,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基本功变的扎实。通常我们会用打哈欠积极叹气的方法练习开口音和闭口音,或者通过五度、八度音节进行si、du、yi等等的练习,使气息和声音变得更顺畅、通透。气息的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初学者必须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才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扎实的根底。

(二)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声音完美体现的重要保证

我们通常根据生理结构的不同把共鸣划分为: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同的音高所侧重的共鸣部位是不同的,低音区侧重于胸腔共鸣,中音区需要胸腔共鸣与口腔共鸣的结合运用,高音区则是侧重于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但共鸣腔体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单单运用一个共鸣腔体来进行歌曲的演唱。例如:低声区时,运用胸腔的共鸣较多,可以保证低音的浑厚有力,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共鸣腔体的结合运用,否则会使低音变的僵硬,不利于情感的表达。所以在练声时我们可以针对某一腔体进行重点的训练,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不要相互脱离。在歌唱过程中做好每一个位置的共鸣,同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使我们的声音质量得以进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一步提高。

二、深刻理解作品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基础条件

(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不同的创作背景,作品会蕴含不同的情感,每首歌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会被赋予这个时代特有的情感,甚至是背负有一定的历史使命。例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它是作者张寒晖创作于抗战时期,描述的是当时因为遭到日本军队的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人民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东北人民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以及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这首歌曲自然而然的就带有浓烈的悲愤色彩,通过各地的广泛传唱,让全国人民都了解到日本军队的残忍行径,并且因为这首歌曲在中国抗日军队中的流传,而对当时的抗日情绪起到很大积极的作用。

(二)理解歌词的内容

歌词的理解对歌曲演唱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首歌曲的歌词蕴含了作者创作这首作品时的情感,并且在歌词中可以看到整首歌曲的风格,它影响着旋律的组成以及情感的表达。如:《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从“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所描述的家乡的美好和对家乡的怀念,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的无奈,再到“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所体现的被迫离家的苦难,以及最后“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这首歌曲悲伤、愤怒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家乡父母的怀念和对收复东北失地的强烈渴望。整首歌曲的歌词以悲伤的情感为主要基调,我们在演唱时要尤为注意。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首歌曲的表现形式,除了旋律之外一般是体现在歌曲的结构上,如旋律、节奏、拍子、强弱、调式等等。例如:《送别》这首歌曲,它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柔和、节奏稍慢,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相似,加上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完全相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友人离别时,相互絮叨的场景。再配以歌词中的长亭、古道、笛声、夕阳等景色,整首作品都表现出浓浓的离别愁绪,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给人清冷、凄凉之感。

三、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是歌唱声音声情并茂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歌唱者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从歌词上还是旋律上都要与自己达成一个很好的协调性,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其次,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将作品的调式、节奏做适当的改变,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演唱。一个好的表演者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嗓音,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之后,在舞台上的演唱给观众带来的触动,甚至会超乎词曲作者的想象。

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所谓表演的要素,虽然有形体动作和心理动作两大类,但主要是心理动作。因此,歌唱时能否调节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是否能很好的发挥出本身实力的关键。

四、结语

声情并茂的歌唱境界,是需要靠我们长时间的努力才可以达到的,无论是声音的练习还是情感的培养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两者之间要做到相对和谐的融合,更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积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更加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让我们的声乐水平得以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54—160.[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114—122.[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9.[4]王震亚.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4.[5]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简析怎样在歌唱学习中做到声情并茂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付梓之即,心中感慨颇多。回首大学三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还有奋进时的踌躇满志,一路走来,庆幸有诸多师长,亲人,朋友,同学的帮助和鼓励,希望在此之际表示我深深的感恩之情。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我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论文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然而这段短暂时光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因而在今后新的征程中,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也将怀抱着感激、怀抱着情谊、怀抱着责任、怀抱着期望和梦想,坚定、自信地走下去。

5.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一、科学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在于它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我以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都是很随意的、模糊的和单一的。如我在教授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这一课时,就简简单单地把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欣赏这一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了以往的做法,先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目标,再从熟悉教学内容入手,明确具体的制定出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对照以前的教学效果,感觉确实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把《动物狂欢节》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感受力度与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听辨出钢琴的音色,并能在合奏中听出是否有钢琴的声音;通过欣赏《大象》和引子使学生能听辨出低音提琴的音色;介绍主题,使学生认识力度标记“ff”和升号 “#”,初步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根据以上几点再进行教学时,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以前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了。以前上过了这节课,学生感觉上这节课老师就是让我们听一段音乐似的。而现在,在新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是兴趣昂然、生机勃勃,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我也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灵活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外在表现。以前上《动物狂欢节》这节课时制定的教学结构很简单:组织教学;听录音;让学生谈谈大象和狮子的特点;介绍乐曲的主题特点;介绍 “ff”;讲解“#”记号;介绍作曲家。这样一节课下来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觉得单调、无味,学生表现出很乏味,连我自己也觉得缺点什么。

于是,我试着改进了以前的方法,重新制定出新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大象和狮子,以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对两种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以讨论形式进行;教师总结补充两种动物的特点:听音乐,教师介绍其主题特点和对大象进行形象的描述;两首乐曲对比听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动物进行联想;出示两首乐曲的乐谱,讲授“ff”和“#”的意思;体态律动,根据音乐,按学生的理解作体态律动,模仿两种动物的动作;介绍作曲家;将参考曲目与两首乐曲对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表现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改变的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一些“变式”,这些变式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历来有法,但无定式。在这一问题上,我对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又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结他们的教学规律,试着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以前往往都是我先系统的向学生描绘情景、解释概念等,那样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间接经验,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从备课中开始考虑怎样优化教学方法这个问题。我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入手,进而在教授新课时达到胸有成竹、深入浅出的理想境界。在备好学生时,深入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备好教法就是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目的、特点来选择教法,做到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以切实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的内容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同时我还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智能为主线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在教学时取得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丰富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和选用教具,并在最佳时机使用它们,让其发挥最优功效。我在上《动物狂欢节》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物的生活景象和它们的活动,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再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比旋律,在直观上就对这两种动物各自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在欣赏整个乐曲时,就有利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以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另外,通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思维,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刚刚开始,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坚信,只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把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篇二

摘要: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作为歌唱者必须对作品本身有足够的理性认识,分析作品的词义内涵等,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细致地体会,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只有加入情感的表现才能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动听、感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演唱经验,简要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使情感与作品更好的融合。

关键词:歌唱;情感;声情并茂;措施

声乐艺术的情感,是歌唱者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的情感,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是声乐演唱的目的。要把一首声乐作品演唱好,作为演唱者要充分了解歌曲,从多个角度来挖掘作品,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以表现作品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作品的魅力,真正做到将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将唤起的情感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同时使观众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一、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没有情感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加强情感与作品的融合

(一)深入分析声乐作品,理解把握其情感特征

这个过程包括对作品地域性、歌词语言和内容、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理解。

1、对作品的地域性分析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每一首歌曲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各地域在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情感。一个作品,首先要分析它是哪个民族的,这个民族的人民有什么性格和情感特征;这个地域产生的歌曲有哪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2、对歌词语言和内容分析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又是歌唱的灵魂。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某一作品的语言要求。在内容上,歌曲要表达含义,离不开的还是歌词内容。我们在拿到一首作品时先不要演唱,而是把歌词大声有感情地朗诵几遍,这是很有用处的。我们要深入挖掘词义,有了对词义理性方面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3、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分析

演唱者对每一首歌曲,除了弄清词义外,还要弄清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和意义。词意内容只是表面,不能只作一般的粗浅理解和表现,而重在挖掘它潜在的内涵。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灵活运用声音音色,准确表现歌曲韵味

音色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有谁忽视音色的选择,他就必定会犯错误。要想唱好一首作品,单凭演唱者一成不变的声音来演唱远远不够。应根据不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的需要选择恰到好处的音色和力度。对演唱来说,作品中的情绪和情感千变万化,高兴、愤怒,平静、冷漠等等,声音的色彩变化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欢乐时的音色应当是有光彩的、生动而流畅的。表达深刻的悲痛、内心的绝望时都用低暗的音色。表现恐怖和神秘的情绪是要把嗓音放低,使它变得暗些而略带嘶哑声。不同歌声的音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艺术效果。悲伤而缠绵的音色催人泪下,悠扬而甜美的音色使人心旷神怡。演唱者要巧妙运用自己的声音色彩完成歌曲的表达。

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这样可以使听众的情绪随着歌曲起伏变化。这里的强和弱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演唱者需要有微妙、灵敏的感觉,对音色的力度有细腻的分析和表达。具体到作品中,由强及弱或由弱及强都需要有对比的力度效果。这些力度的变化关系演唱者要经常加以练习,控制好力度的运用对一首歌曲的表现至关重要。掌握这一技巧,会使我们更好的、更细腻的表达作品内容。

我们都知道歌曲表现的是味道,也就是韵味。这是一首作品“魂”的体现。曲作者会把一些个别的音加以装饰、处理,使之富有一定的韵味色彩,歌曲变得更有魅力。歌曲韵味处理主要运用的手段有波音、倚音、滑音、重音、顿音以及变化音等。(三)分析并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表达作品魅力

由于每个演唱者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演唱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委婉深情,有的质朴深沉;有的纤细优美,有的刚健豪放;这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主要是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不同。每首歌曲都有其本身的创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来描绘理想中的情景。这一切是一个整体,表演者要用自己的感受、天赋与歌唱技巧把作者的意图完整的表达出来,决不能一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的演唱者在了解了作品背景与风格后,也能有大致的情感表现力,但在真正演唱时,总认为自己的情感表现应高于作品本身,因而过分夸大了自己情绪的表现,使作品失去本身的魅力。

(四)提高文化修养,拓展自身素质

演唱者不应该只重视演唱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在拓展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声乐表演艺术是文学、艺术、历史、审美等多种文化的积淀,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思想感情的外延和表达,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一位演唱者都应大量地博览群书,精读力作,努力缩小知识的盲区。演唱者必须要深入生活,因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准确的表现出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拓展视野,巩固知识,积累经验,为作品的表达作铺垫。

三、结语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的魅力正是由于作曲者的心灵之作与演唱者的自我情感体验相契合达到的。演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融入感情的歌曲就像一盘色、香俱全的菜肴,看起来十分诱人,而吃起来却索然无味。在表达情感时,也应多几分理智,理解情感,感受情感,然后去恰当地表现情感。演唱者不但要在歌唱过程中将技术与激情有效地结合,产生出优美的声音,更需要注意在诠释曲目时能准确运用这种结合,在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作某些音色、气息等的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让作品充满灵性,达到情感与作品风格的完美融合。参考文献:

[1]詹姆丝.弗兰契斯.库克.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章枚译[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9月版;

[2]关欣.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神形兼备”的表演.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3年2月第5卷第1期;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大班音乐毕业歌教案 篇六

1.学习歌曲,感知认识ABA的三段体音乐结构。

2.探索用不同动作表现轻快和悠扬的音乐旋律,初步学唱《毕业歌》。

3.感知体验即将毕业时同伴间、师生间的依恋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右手带一只腕花,会念诗歌《毕业诗》

活动重点:

认识ABA的三段体音乐结构,用不同动作表现轻快和悠扬的音乐旋律。

活动过程:

一、诗歌朗诵《毕业诗》,引出主题。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就要成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诗歌《毕业诗》。

幼儿有表情的朗诵《毕业诗》。

二、欣赏《毕业歌》音乐旋律,感受歌曲A、B、A的音乐结构。

师:哪些地方的旋律是一样的?哪一段是不一样的?听上去有什么感觉?(轻快、悠长)

引导幼儿分别给A段和B段的音乐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ABA的旋律和结构。

三、学唱歌曲《毕业歌》,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示范唱歌曲。

师:毕业歌里说了什么?

2.师生演唱歌曲。

3.再次欣赏教师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轻轻的跟着老师演唱,初步熟悉歌词内容。

7.毕业音乐论文 篇七

作为培养音乐教师专业的音乐师范类有着非常明显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倾向, 这种倾向使学生存在博而不专, 泛而不精的专业现状, 对于音乐类的知识他们都会涉猎一些, 但真正提高知识的专业度时, 他们则处于劣势地位, 如此的知识构成与能力储备, 使他们无法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相竞争。同时, 对于那些素质教育没有完全普及到位的偏远中小学校, 音乐教师的需求量则少之又少,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音乐教师。而对于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对音乐教师在是否具备高学历或是否参加过国家大赛等方面的要求又很高。面对如此狭窄的就业岗位, 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状况。

2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就业意向重视不够

受个人对音乐的喜爱、报考时文化分数不是很高以及只要能迈进大学校门, 混下一纸文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很多学生在高考时报考了音乐专业, 报考的盲目性导致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将来就业何去何从的问题。初入大学后, 考入大学的兴奋感以及高中时期思维模式蜕变得较慢, 很少有学生会思考就业这个问题。当就业指导课的政策充斥耳边时, 当目睹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艰难的寻找工作时, 有的学生开始对就业产生危机感, 一边悄悄地整理着就业信息, 一边加强对声乐、器乐等技术性专业的练习。然而, 具备这种思想的学生却只占很小的比例, 大多数学生仍是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 当就业真正地摆在面前时, 通过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各种形式的考试之后, 部分学生发现原来钢琴的练习并非朝夕之事, 原来声乐的发声并非有副好嗓音即可, 视唱练耳、乐理等大学里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环环相扣, 如果当时自己多学习、多练习, 招聘会中的自己也是一颗闪亮的星, 然而此时却为时已晚。

2.2 大学时缺乏主动的学习意识, 就业竞争力不突出

近年来, 我国音乐人才就业市场仍然存在着“两股道上跑火车”的现象, 即一方面音乐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另一方面音乐专业需求岗位部分闲置, 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当一部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 就业能力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主项考试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高考时必考科目, 这个主项或是声乐、或是器乐、或是舞蹈等等, 进入大学以后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导致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自己的主项学习, 主项意识的强烈使得学生只是某方面的专才, 他们或是只会唱歌, 不会弹琴;或是只会跳舞;更有甚者, 有的钢琴学生只会弹奏大曲目而不会即兴伴奏, 这些现实是学生缺乏一专多能的体现。然而, 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去处普遍是中小学校, 受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的影响, 这些学校招聘音乐教师时更多的是需要在钢琴、声乐、小器乐、舞蹈等方面通晓的博才, 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无法胜任, 以致施展不开拳脚。

2.3 就业形势不明确, 就业期望值过高

有些学生的就业观念陈旧, 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很了解, 以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首先, 毕业生具有强烈的地域观念, 他们凭借自己四年刻苦地练习, 练就了卓越的本领, 因此他们的头脑里存在着总想进大城市、进事业单位、进公立学校任教, 只认正式协议的招聘信息, 不能清楚地看到劳动就业合同背后的就业机率。眼高手低的现状误导学生不愿走进沿海地区新兴的民办学校、农场的公办院校、农村以及偏远的西部地区这些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其次, 各个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其它专业, 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 毕业生认为音乐专业类毕业的学生最理想的工作即是中小学正式编制的老师, 这就形成了千军万马的毕业生去挤公招教师这一独木桥的现象。再次, 虽然国家已相继开展西部大开发、三支一扶等计划从而产生了大量用人计划, 但由于这些地区工资待遇、发展机会、信息流量等条件远远比不上大城市, 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前往, 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偏高, 期待更多的机会出现在面前, 这种择业意愿与社会对人才需救济的错位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3 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办法

3.1 提高对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 加快就业的步伐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 练就一身好的本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与多次演出磨练后的成长。因此, 大学四年要采取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较好地建立起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未雨绸缪, 提早为毕业后的就业做打算。如果一再地认为就业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 把更多的大好时光用在吃喝玩乐上, 而不是加强对就业的储备和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积蓄上, 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十分被动。因此毕业生要尽早地建立起就业危机的意识, 关注市场上对于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 搜集用人单位信息,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在大四期间主动出击, 加快就业的步伐。

3.2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 应尽可能地多吸取知识, 积攒经验, 加强主项学习的同时, 提高其它相关专业的技能训练, 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音乐优秀人才。

同时, 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或自学的形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可以深造音乐经纪人专业使自己毕业后可以成为演艺界的经纪人;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学习音乐MIDI制度使自己毕业后可以到电台、电视台等单位从事音乐类节目或背景音乐的制作;可以考取录音师、音响师等职业资格证到酒吧、录音棚等地从事调制行业;可以自学音乐教育学等专业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涉足其他行业领域。总之, 大学期间, 只要具有一颗上进的心, 有一份完整的规划, 主动学习, 在顺利毕业的道路上才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3.3 分析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期望值

面对今天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学生应该做一名有心人, 知道什么样的答题卡实用, 什么样的人才紧缺, 从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当前, 随着音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实现, 以往人们概念中那些条件好、待遇好的岗位已趋于饱和, 基层、资源匮乏的贫困偏远地区、非公有制的企业、艺术团体最急需音乐人才。因此, 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式, 调整过高的容易让自身受挫的就业期望值, 从自身的综合素质出发, 从社会需求人才的实际出发, 在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职业的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 大学生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目前, 在大中城市兴起的音乐热使我国青少年儿单甚至退休在家的老人学习音乐的概率比以往有所增加, 大学生可以通过创办音乐培训学校和私人琴行、私人幼儿园等形式实现就业。

摘要:音乐大众化教育和高校扩大招生的风潮使得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 音乐市场需求量的饱和和毕业生就业眼高手低的现状使得音乐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就业难的现状。旨在从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就业竞争力以及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角度分析就业难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自身因素

参考文献

[1]杨军诚.跨越就业门槛[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5.

[2]于洋.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6) .

[3]康爱琪.高校音乐专业扩招的负效应[J].人民音乐, 2006 (5) .

[4]阎宝林.高等音乐教育中供需脱节现象的剖析[J].人民音乐, 2005 (7) .

8.毕业音乐论文 篇八

从民国时期开始,音乐专业院校的创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直至今日的音乐课程已经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分类。在音乐专业院校不断扩招的同时,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却在另一端亮起了红灯。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年就业蓝皮书中指出,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入围了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这一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但解决音乐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却是不能松懈的工作,下文中,笔者将通过三个方面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一、专业主科与基础学科并行的能力

在当前国内艺考制度中,无论是音乐专业独立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主项,其中包括有声乐、器乐和舞蹈专业主项等,能否把占主要分数的专业主项考好成为能否顺利升学的关键所在。音乐专业学生这种对专业主项强烈的专功意识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在大学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同样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所选的专业课程上,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出现了以下情况:声乐演唱很出色的学生可能不会演奏器乐或表演舞蹈;器乐专业的学生整日只埋头苦练手中的乐器:舞蹈专业的学生则只能用动作表达艺术。更加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还有部分学生混沌地度过大学的黄金时代,玩物丧志、虚度年华,对于音乐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阶段。

当这些音乐专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会发现自身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开始对工作力不从心,并产生自卑感或厌恶感。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因此被列入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都相对较差的行列中。

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且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所,音乐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珍惜过完独木桥之后的开阔学习环境,在提升专业主项能力的同时把眼光放宽,不错过其他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机会,将自己培养成具备与音乐相关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首先在专业主项上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接近并完成自己的目标,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专业主项的学习时间,为自己施加学习压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正视学校配置的其他课程资源,包括文化类课程和音乐类基础课程,并且认真对待选修课程,让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个系统。其他方面知识的补充能更好地促进专业主项的学习,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其次,在当下网络信息便捷的时代里,音乐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另一个学习的空间,延伸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学习、提高电子音乐制作技15,或者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其他音乐院校的特色课堂,让音乐不局限于身边听到的旋律与音响。总之,在大学期间,只要主动学习,保持上进的心态,做到以专业主项为中心,用其他课程丰富、提升自我,把“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定为对自身的要求,每一份付出都会为日后的职业道路增加一份竞争力,

二、自我社会实践的能力

音乐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学校的支持与个人的努力相结合在一起。当前很多大学已将就业指导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中,音乐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同样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创造与外界名人交流的机会等方式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让学生逐步定下与现实环境相符合的就业目标,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或帮学生推荐与专业相对应的工作。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将所学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岗位。

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音乐院校的学生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参与各种校内外的表演和比赛活动。比如校园音乐会或团体外出表演、比赛等。在校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可以提升个人的专业专项技能,还能通过编排节目、团队合作等锻炼个人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艺术实践能力。第二种艺术实践形式是到各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质性的实习工作。比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应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到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工作,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对自己在校园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并完善自我,为今后真正走上讲台做好更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如任何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到演艺公司、唱片公司、音乐培训机构或文化馆等单位参加实习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应对、解决不同的相关问题拓展专业知识,提升应变能力,让音乐学习在相对应的社会工作中落到实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打开艺术视野,为以后的就业渠道开拓出新的领域。这类实践活动不但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专业主项上台表演,还要求学生具备活动策划能力,通过参与文案的起草到节目的排练,再到把握舞蹈效果等工作提高艺术实践综合能力。

三、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素质

近年来,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紧张的原因除了大城市音乐人才饱和、毕业生综合能力不足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音乐专业毕业生自身面对就业时没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因为专业的特性,大部分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及较强的社会竞争心理,但有时却扭曲了竞争的含义,导致在就业时出现不理智的现象。良好的社会竞争心理首先应该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很多学生认为音乐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学科,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姿态抬得很高,毕业前自我评价过高、对工作待遇期望过高是大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在不了解时下就业环境的情况下对工作想象的过于理想化,对招聘单位提出不合理的待遇要求。很多毕业生还为自己的定位停留在只留在大城市发展、只进国有单位、只接受高薪职业等,因此出现了大城市音乐职位饱和而偏远地区缺乏音乐人才的现象。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是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环节。

培养健康良好的社会竞争心态必须从毕业生自身做起,首先做到关心、重视国家颁布的艺术类就业政策,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自身的实习经验理性分析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摒弃强烈的地域观念,应当认识到小天地同样可以有大作为,偏远地区同样存在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同时时刻关注学校及网络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提前准备好就业自荐书和学校的就业推荐表格等材料,认真对待每一次应聘和实习的机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应聘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做充分细致的准备。

上一篇:体育特长生发言稿下一篇:材料电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