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会议

2024-09-30

产销会议(共9篇)

1.产销会议 篇一

产销例会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 目的为确保生产与销售密切的配合,使产品的质量、产能等不断地提高,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公司有关生产与销售各部门。

第三条 作业细则

(一)召集单位:制造部

(二)参加单位:制造部

2营销部

3综合部

(三)会议周期:每半月一次,若特殊情况则不在此限,可召开临时会议。

(四)准备资料内容:营销部:新接订单情况,客户报怨情况,出货状况及订单变更状况。制造部:物料库存、采购、外协加工情况及物价波动现状;项目计划进度及品质管制检查的实际情况;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差异情况,超前或落後原因分析及产能分析等资料。

3综合部:预算与实际的差异,需要与各单位配合的事项。4 各单位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报告及讨论内容:

各单位依据准备资料提出如下报告:客户抱怨情况及改进措施;生产进度超前、落后问题与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为达成计划目标,各单位应协调解决的事宜;作业流程及操作方法、技术、质量等改善意见的研讨; 5 确定及协调新订单的生产排程;生产作业计划的调整与变更。

以上报告及讨论的决议事项形成会议记录贯彻执行,并于下次会议报告执行结果。

第四条 结论

参加产销会议的各单位人员,要确实反映现状,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并制定防范措施,使公司发展日益进步。

第五条 本规定如未尽事宜,应随时修改。

第六条 本规定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006年11月1日

2.粮食产销学习心得 篇二

通过听取县委中心组领导的讲话后,我深受启发,对我县的玉米产销也有了一些想法。科学发展观为当前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明确了前进方向,要做好粮食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既要注重粮食安全,又要强化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兼顾粮食企业、农民、消费者各方利益,改善薄弱环节,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对我县粮食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由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玉米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体来看,近年我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551万亩左右,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80多万亩,玉米年产量350万吨,年商品量都在250万吨以上,有着“全国玉米第一县”的美称。丰富的粮食资源,使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粮食加工转化情况

截止2013年底,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的大型粮油工业企业只有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一家,玉米年生产能力也只有60万吨,无法满足我县玉米的销售需求。由于农

民没有较大的晾晒、存储场地,导致玉米无法大量的长时间存储,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小商贩,小商贩再销售给些较大的粮商。使大量的玉米进行多次转手,农民的收益确最低,伤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粮食宏观调控情况

我县的玉米产量虽大,可是没有正规的大型粮食交易平台,在市场交易中我们的玉米销售价格一直较低,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无法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储存量不足,我县农村农户储粮技术落后。在粮食全面市场化后,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制,掌握在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手中的存粮大幅度减少,商品周转库存比重急剧下降,一旦市场出现波动,现有的库存将难以为继。我县农户储粮规模较小,储粮观念和储粮技术落后,防范措施少,鼠、雀、虫、霉害多,大大降低了粮食储存品质,也在储存环节形成了较大浪费。

(二)粮油商品化程度不高,难以引导粮食生产和适应粮食大流通的需要。由于缺乏粮油市场经营人才和有效的营销组织,粮油市场化运作层次低,只是简单的以收定卖,没有形成强大的营销网络,缺乏规模化、集约化营销策略,难以引导农户粮食生产,使粮油商品化程度减弱,无法适应现代粮食物流需要。尽管目前我县有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 2

限公司和部分小粮油经营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市场供应、解决部分农民卖粮难等作用,但这些粮油经营户大部分规模不大,库房较小,库存粮少,甚至是即收即卖,不留库存,而且有利则进,无利则退,无法分担区域粮食安全的压力。

(三)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由于土地的分块承包,多年来形成分户分散耕作种植的现状,日益呈现出弊端,粮食种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新格局,不利于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规模,导致粮食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建议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机制体制。粮食是事关经济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臵,建立新的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作出积极贡献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给予特别奖励,引导粮食生产进入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从全县耕地分散种植等实际情况出发,鼓励手中耕地有限、家中劳力有限的农户将耕地整合流转,通过外出务工、返聘打工等其他形式开拓增

收途径,切实增加收入;鼓励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实力雄厚的致富带头人和种粮能手集中流转其他农户手中多余的耕地,整合耕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规模经营,集约发展,促进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粮食种植大户和现代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粮食生产的总量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切实加大粮食储备力度,提高粮食安全程度。一是加大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做到“储粮于库”。充分认识地方储备粮在稳定市场供给、解决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县储备粮建设工作,强化仓储管理,做到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确保政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关键时期能够调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二是大力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做到“储粮于农”。作为行业主管的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深入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技术,增强科学储粮、节粮、惜粮的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时举办农村储粮技术培训,改变农民传统储粮观念,深入农户家中积极开展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式储粮法,引导农户多储粮、储好粮。县级财政设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基金,对储粮农户进行储粮设施补助,并对多储粮、储好粮的农户开展储粮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户科学储粮的积极性。

(三)扩大粮食流通,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着力培育粮食市场营销组织和营销人才,发展粮食专业经纪人队伍,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在粮食的规模化运营上做文章、求效益,使县内剩余粮食真正流得出、有效益,使县内欠缺品种粮源购得进,保障消费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3.产销工作计划 篇三

作为一名房地产销售员,最为重要的就是业绩了,没有业绩,那就等于没有收入,也代表着自己在销售工作上可能出现了一点问题,所以如何把自己的业绩提升上去是非常重要的。还记得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啥都不懂的羞涩青年,都不太敢和别人主动的打交道,更加不好意思去向别人介绍房子,所以在刚来这里的时候我根本没有业绩,每个月也就是领着底薪,这让我一度想放弃这份工作,好在同事们一直都在鼓励我,这才让我坚持到了现在。

销售工作其实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自己也没法去预估收入能有多少,完全是靠客户的想法,有时候大半个月没有业绩也不算少见。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并且增加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在六月份里,我决定不仅仅是在售楼处为客户介绍房源,还得去一些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发传单,并且仔细的给有购房意向的客户进行讲解。特别是在经过本月的工作后,我发现业绩是要靠自己去争取来的,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你的,任何一名优秀的销售员都是主动出击,等待纯粹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耐心。

在六月份里,除了要加强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交流,还得让自己的知识和沟通技巧有所加强,要是我自己都对要销售的房子不熟悉、不了解,那还怎么介绍给客户,只有我详细的了解了房子后,我才能给客户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另外我发现,如何和客户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值得每一个销售员去探索的,要是连与别人的沟通的不顺畅,那也就没法引起别人的兴趣,我必须去学会抓住客户的心理,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客户购房。

4.富县苹果产销情况介 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总、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借全省果业局长座谈会议之东风,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省果业局有关领导、果品企业老总和有关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富县果业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富县苹果产销情况做简要介绍,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富县概况

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延安市第一,全省第五,辖8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富县境内地貌多样,川塬沟皆有,土地辽阔,耕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塬面农耕区,海拔、土壤、气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富县区位优势明显,210国道、309国道、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铁路经县城交叉过境,西延铁路复线和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开工在即,并经我县交叉而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水资源及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原煤储量20亿吨,—1—

原油储量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14.6亿方,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140万吨,发展能源工业潜力巨大。县内有各种文物景点200余处(个),著名的秦直道遗址、杜甫故居羌村遗址、宝室寺铜钟、石泓寺石窟、柏山寺塔、开元寺塔、八卦寺塔群等蕴育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著名的“直罗战役”、“榆林桥战役”、“东村会议”等旧址仍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

近年来,我县按照“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骨干产业初成规模,“塬果川菜”的农村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以石油开发和加工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取得突破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县区生产总值达到9.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619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2元。

二、富县苹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富县从1951年开始引进栽植苹果,到现在已有57年的栽培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51年至1957年为群众零星栽植阶段,不成规模;1958年至1982年为塬区社队集体建园阶段,苹果面积得到较快增长,发展到近万亩,产量达到200多万斤;1983年至2002年为主导产业规模建设阶段,将苹果确定为全县塬区乡镇的主导产业进行开发,特别是1996年以来,我县确立了“突击性上规模,强制性上水平”的“双上”目标,每年以平均2万多亩的建园速度递增,全县苹果规模扩张进入

—2—

快车道,在短时间内步入全省苹果基地县行列;2003年以来为上水平、创出口、提效益阶段,确立了“强攻质量,稳增贮量,拓展市场,延伸产业”的指导思想,全面推广普及四大技术,切实提高广大果农务果技术水平。2006年,我县根据全县苹果产业开发的实际,将工作重心转向提质量、提效益的“双提”轨道,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加快“优果技术”普及和果园“五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苹果促销工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扩大苹果出口量与加工,使全县果园管理水平和苹果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苹果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显。

目前,全县苹果面积达到30.1万亩,其中建成加工型澳洲青苹2.1万亩,主栽品种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嗄拉、千秋等。1990年以来,我县先后有38个苹果样品获部优、省优奖,现已有16万亩果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农民人均苹果面积

2.6亩,果区人均达到3.7亩,主要分布在11个乡镇的220个村,务果人口8万余人。2006年挂果面积15万亩,苹果总产16.5万吨,产值3.3亿元,优果率达到65%以上,全县人均苹果纯收入1730元,果区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2500元。

为了切实搞好苹果产业服务,确保苹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1992年起,县上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果业服务体系。县上设有果业局,县果业局下设县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县果业总公司,乡镇设有果树站10个,村上有农民技术员和果农协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机构健全,全县苹果生产的技术培训、指导

—3—

服务和新优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县果业总公司联合村级果农协会为果农搞好果用物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果品促销及销售纠纷的处理工作,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趋于完善,产供加贮运销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县现有冷藏库89座,贮藏能力5万吨。

三、2007年我县苹果生产的基本形势

今年以来,我县苹果生产形势较好,预计苹果总产量可达23万吨(4.6亿斤),比2006年增产40%,其中红富士3.2亿斤,秦冠1.05亿斤,新红星1900万斤,嘎拉1700万斤,其它品种200万斤。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预计果品质量将有较大提高,优果率可提高8-10个百分点,果品规格平均将要比去年提高15%。今年苹果产量、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六个:一是通过积极开展县乡村技术培训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等活动,提高了广大果农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全县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370余场,培训果农4.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余份,建成技术到位、配套齐全的省市县级示范园2万余亩,其中省级示范园3400亩,市县级示范园1.6万余亩。二是广大果农对果园的物化投入加大,特别是果园投肥平均增长20%以上,分春夏秋3次施肥、追肥,为果树的正常生长、果实发育奠定了较好的营养基础。三是以大改形为主的“四大技术”和果园“五配套”工程基本普及,全县完成果树大改形17万亩,巧施肥20万亩,建沼7400口,种草1万亩,龙头入园、节水灌溉1万亩,使果

—4—

树的光照、营养、授粉、肥源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春季花期低温时组织果农进行防冻,夏季加强人工防雹,全县共设人工防雹点20个,同时积极推广防雹网建设,今年建成防雹网1235亩。五是挂果面积增大,较去年增加3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8万亩。六是红富士苹果全部套袋,套袋率达到95%以上,优质果袋占到60%以上。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苹果销售顺畅

为确保我县苹果销售顺畅,我县将做好以下几方面促销工作。

1、切实搞好苹果促销宣传工作。一是我们将积极参加全省东盟、欧盟等苹果促销活动,到北京、上海、昆明等大中城市召开苹果促销新闻发布会,宣传促销富县苹果。二是确立自己的品牌,全力宣传、打造好富县“圣地”苹果品牌。三是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2、贯彻省果品绿色通道精神,免收拉运果品车辆通行费、检疫费,为果品外运提供方便。

3、优化苹果营销环境,规范营销队伍。一是成立有县乡苹果交易仲裁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果商、果农的购销纠纷,做到24小时专人值班,小纠纷当天结,大纠纷三天结。统一全县苹果购销合同格式,规范交易行为。二是成立有流动法庭,巡回乡村解决苹果交易中的纠纷。三是开通了苹果促销县长热线,果商、果农在苹果销售中遇到问题,可直接通过县长热线反映

—5—

以便得到及时解决。四是进一步规范苹果经纪人队伍,9月份集中对全县苹果经纪人进行一次培训、核发上岗证,使持证率达到100%;同时加大对经纪人的跟踪管理、监督,从严处罚无证、违规经纪人,确保其守法从业、诚信经营。

4、扶持壮大县乡龙头企业。重点对县果业总公司、宏佳果业公司、恒兴果汁厂进行扶持,帮助其协调银行贷款、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今年实现苹果出口1500吨。加快冷藏果库建设步伐,增加冷库贮量,缓解销售压力,力争使今年在建的36座冷库,在9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5、加强对外联系合作,共同促销我县苹果。一是抓紧做好华圣果业公司在我县的精品苹果收购,落实好招收100名业务员的培训和聘用工作,确保9月下旬能全面开展苹果收购业务。二是扩大县果业总公司与延安果业集团公司的收购合作。三是积极争取省果业局及外贸处的支持,同时希望今天来的各位果品企业老总能多与我县的果品企业广泛沟通,尽可能在果品收购、销售、果用物资供应、果业项目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和协议。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老总能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我县苹果产业开发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欢迎大家今后多来我县观光旅游、检查指导、投资兴业。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5.2012年柑橘产销状况分析 篇五

一、柑橘生产面积及产量现状

我市2012年柑橘生产面积约为120万亩,较2011年增长了3.1%,预计总产量约为125万吨,与2011年相比较产量增加了3.5%。

从全国来看今年柑橘产量总体上出现回复性减产,相比去年,今年是小年,预计全国柑橘产量同比减产15%左右。

二、柑橘销售市场现状

1、柑橘生产发展状况

柑橘是怀化传统的栽培水果之一,怀化农户的房前屋后,历来有栽植柑橘的习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集中连片,成规模地开发平缓丘坡建设柑橘生产基地。品种主要是冰糖橙、脐橙、椪柑、血橙等地方品种。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户只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柑橘,自食为主,少量馈赠亲友和集市销售,商品效率低。尔后,随着柑橘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和产量的迅速增加,大量柑橘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而倍受消费者欢迎,1995年以前,除满足怀化市民的消费需求外,还大量运销东北三省、内蒙古和俄罗斯、东欧等地。如1995年仅怀化市柑橘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外销柑橘3500吨,其中销往东北三省2000吨,销给俄罗斯1500吨。1997年全国柑橘大增产,出现品种结构性的产品过剩,柑橘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导致大量中热温州蜜橘积压腐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跌入低谷、走进困境。1999年柑橘持续大增产,再次出现“卖橘难”,不少温州蜜橘因无销路而烂在树上,橘农损失惨重。仍以怀化市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例:2000年外销柑橘仅600吨,仅为1995年外销量的13.3%。其中销往东北三省300吨,俄罗斯300吨。在2002至2006年的5年中销往东北、上海等

外销、市、区的柑橘共计2900吨,平均每年只有580吨,而销往俄罗斯等国外时常的柑橘产品为零,根本无法打入国际市场。

2、价格情况

怀化市柑橘主要品种卫蜜橘、椪柑、脐橙、冰糖橙、血橙,目前已采摘的主要是蜜橘,价格较低,在0.3-0.4元/斤。预计冰糖橙约为1.2-1.4元/斤,脐橙价格约为0.6-0.7元/斤,椪柑价格在0.45元/斤左右,血橙价格较为受欢迎,价格在2元/斤左右,在经过精心包装加工后,价格大约为3元/斤。截至目前为止蜜橘销售量大约过半。

3、柑橘卖难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水果“农民难买,市民难买”和水果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一)市场客观方面

(1)产销衔接不畅。产销信息渠道不通畅,买家不能及时知道生产的数量,质量的信息,卖家不能及时与需要的买家联系;(2)物流成本过高。产地与主要销售地距离较远,运费和过路费高。(3)中间环节过多。批发费、零售费、摊位费、管理费,层层加价使得水果零售价格水涨船高。

(二)自身主观原因

(1)品种结构失调。由于我市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很多果农所种植的品种任然是老品种,忽视了橙类、柚类的优良品种的合理搭配。同时由于没有建设柑橘优良品种母本园和采穗圃、各地繁殖柑橘嫁接苗时,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原有中熟品种尾张的枝条做接穗,早熟特早熟品种很少。因此,20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扩建的柑橘商品生产基地栽植的柑橘90%以上都是温州蜜橘、橙类、柚类和其他宽皮橘类的优良品种栽植面积的80%以上,在面对日益先进科技所研发出的新品种失去了竞争优势。因增产不增收而一直放弃管理,柑橘树势衰败,橘园杂草、灌木丛生、已无产量可言。

(2)培育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下降。一是柑橘栽植以后,多数果农连年持续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料、果肉酸而且淡,口感不佳。二是蚧壳虫、锈壁虱、红蜘蛛等虫害严重,没有及时防治,影响果品外观质量。果品因内质与外观欠佳而不受消费者欢迎、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和降低商品价值。使果品在买方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3)受天气影响。今年雨水较多,使得柑橘外地商客来本地收购的人员大大减少,从而影响了我是柑橘的销售。

(4)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品牌。怀化市的绝大部分柑橘生产基地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模式下,按照“个体开发为主,谁开发,谁收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也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开发种植的,但统一栽植以后,又将其分解到户农承包经营。这种分户开发经营管理模式,在当时对推动柑橘生产发展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式的种植方式的弊端自盖凸现,主要是技术推广难,管理规范难,形成品牌难,占领市场难。其结果是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竞争能力低,经济效益低。

(5)产后处理滞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产后处理设备和技术,柑橘统摘统放、统货混装、不往处理直接投放市场,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自然不愁销路,而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种混装果品将失去竞争能力而被挤出市场,因此在市场调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保鲜,高标注册,广告促销等严重滞后的状况下,即使是好的产品也难找到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三、发挥优势,开拓市场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怀化区是怀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物流中心,是湖南的“西大门”和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边陲地区的商贸中

心与物资集散地,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东向西移”的“桥头堡”和重庆市的出海通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拓展柑橘销售市场极为有利。

2、自然资源丰富,怀化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气候,近20年来,年均气温都在17度以上,极端高温38.5度,极端低温—5.4度,年降雨量

1100~1700MM,年日照时数1486小时,无霜期307天。境内土壤为紫色砂岩、板页岩、石灰岩、砂岩和河流冲积物等母质天岩发育形成,土层深厚流松、多呈微耐性反映,为发展优质和柑橘生产提供了运道的气候和主地条件。

3、交通通信发达。湘黔、枝柳、渝怀3条铁路G320、G209两条国道和上端高建公路均在境内交汇,西去40公里的芷江机场已复修通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扭曲,为柑橘鲜果及时运往全国大中城市占领销售市场减少积压损失促进了极为便利的运输条件。同时国家8纵8横首干光缆呼此线和福航贵成线呈“十字型”在城内交汇,通讯设备日臻完善,商品信息传递快捷,可为怀化柑橘及时抢占国内外市场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4、市场辐射广阔,怀化市是火车拖来的新城市,也是邻近五省(市、区)边陲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物院中心,市场容量大、流通快。城市迅速扩建,人口不断聚增。怀化柑橘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同时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已有多个个果菜专业批发市场,并在全国大中城中建立了水果销售网络,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高速交通工具,将优质柑橘鲜果及时运往全国大中城市和打入国际市场。

(二)开拓对策

1、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恢复发展柑橘生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积极研究市场,解决好市场需求对柑橘生产发展的制约。

2、搞好橘园流转,扩大规模经营,现行以户为户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很难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加工和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季节性强的技

术措施难以及时到位,技改工作难度大,因此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将橘园向柑橘专业户集中,推动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自愿主动转让现有橘园和宜果的土地承包权,使橘园相对集中有利于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行统一技术改造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果品档次和品牌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果品质量标准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目的。

3、推广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期望在市场上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是消费者的一般心理。对消费量弹性很大的柑橘产品尤为突出,价廉多吃,价昂少吃是一般规律,因其毕竟不同于粮食和食盐非吃不可。在同等质量的条件下,价廉就成为争取消费者,抢占销售市场的决定因素。

6.浅谈如何降低产销差 篇六

产销差率是指供水企业供水量、售水差额与供水量之比,它是衡量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其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巨大。水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非常有限,且日益严重。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有效控制供水企业产销差率,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产销差的形成及原因

(一)计量不准,包括用户终端计量水表和水厂的出厂水流量计。

供水企业的计量水表有的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没有流量计,加之缺乏严格的核验程序和核验设备,致使计量不能正常运行,还有的企业流量计安装时缺乏严格规范,安装管道口径不一,各水厂出厂水水管管材使用的年限及质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造成计量的误差。

(二)输配水管网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爆管、漏水,管网漏失十分严重。

有些给水企业管网管道防腐性能差,抗压能力差,渗漏水现象也十分严重。供水管网绝大多数与城市下水管道并行,供水管网漏出的水都经下水道排出。因此,许多暗漏难以发现,同时因施工时对其保护措施不当,有的管道在安装时就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缺乏严格的检查与验收,一经改造完毕就已无法及时纠正,人为挖断损坏供水管道的现象也有发生,这些隐患需要长时间的改造。

(三)市政园林绿化等公益性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市政、园林、绿化这些都属于公益性用水性质,各地城市城区绿化面积逐年增多,园林管理部门直接使用城市道路消防栓的自来水浇花浇草。市政部门修路存在着破坏供水管网的现象,造成自来水严重流失,这些现象给供水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四)供水市场不尽规范,用户私自乱接供水管道、水表倒装等偷、盗水现象的存在。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增长,很多用户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致法律于不顾,采取种种手段偷盗城市公共用水。近年来,许多农村已列入城区范围并成为供水企业的用户,城市用水市场的管理难度进而增大,盗水现象随之突出。很多用户存在如无表用水、私接表前旁通管等用水不规范现象,有的用户还采取滴水不走表的方式偷水。

二、降低产销差的措施 强化管网管理

管网漏损,一直以来就是造成产销差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管修所因对一个一个的闸门进行开关检验和检修,并建立责任制,将辖区内的管网维护任务进行责任分割,巡查任务到人、到街、到巷,特别是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排污阀门和预留梯口的巡查和检修,并将每次巡查和维修的记录都输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将管网维护进行制度化、微机化管理。维修人员在没有接到报修电话时,就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进行巡查,随时掌握管网情况,从而取得管网维护工作的主动性,确保管网漏损率降到最低点。

强化营业管理

营业部门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对降低产销差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决定着供水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对外服务水准。各经营公司在降低产销差率工作中抓准营业管理不放松,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抄表的监督,从抄表数量、抄表准确率、执行水价划定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整个抄表工作进行全面质量跟踪和定期分析。抄收班长要深入一线,分别跟随抄收人员进行跟踪抄表,实地了解抄表员的工作情况和用水服务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将大口径水表由原先的一人负责抄收改为按区域划分为多人抄收,并且对抄收人员加大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罚,每月底开一次工作分析会,对每一个抄收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从而增强抄收人员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分析使工作得到不断的改进,水量和水费的抄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强化岗位技能

降低产销差率这项工作任务繁重,光有信心是不够的,需要实干更需巧干。通过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在降低产销差率的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双向选择,将思想好、素质高的员工,全部安排到营业岗位,集中对这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员工的岗位技能得到迅速的提升,能够进一步熟悉工作业务;同时要及时做好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的警示教育,构筑好思想防线,使营业队伍的战斗力和纪律意识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强化制度管理

除了在营业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外,特别要加强消防栓管理的防范措施,在其它省市的部分供水企业中,试用了一种叫“消防栓防盗锁”的装臵,但还有待消防部门的审查认定后方能投入使用。

制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制度的执行则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在降低产销差的各项工作中,将制度管理作为降低产销差率的突破口。将各级工作人员所应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职责都进行详细的分工和进一步明确,并制成表格形式,张贴在各个部门,让各级工作人员随时都可以看到,心里随时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所承担的工作责任是什么,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促进各部门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狠抓工作责任的落实,要求无论是上级或是本级的公文、批示及各种工作的开展,都要求形成文字性的材料,将处理、落实的情况都记录在案,谁经手、谁负责、谁落实,相关人员都必须签字,这种做法,切实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杜绝工作中存在的如口头协议、电话通气等诸多不规范工作方式,在将责任追究制落到实处的同时,也就规范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端正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制度上确保了“核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呈现出一派团结、紧张、活泼的工作局面。

7.产销会议 篇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2011年,全球三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情况:肯尼亚42.13万吨,同比下降4.68%;中国32.26万吨,同比上升6.6%。斯里兰卡30.13万吨,同比上升0.89%。

在良好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主要产茶省份,政府对茶农种植茶叶扶持力度加大,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都是在增长,其中茶园面积增幅最大是贵州省。

2011年,茶园面积前四位分别是:云南560万亩、贵州401万亩、湖北343万亩、四川330万亩。

2011年茶园种植面积增长量最大的4个省份分别是:贵州增加150.2万亩、河南增加82.2万亩,湖北增加21.1万亩和湖南增加14.5万亩。增加量较大均在中西部地区。

2011年,我国春茶虽然受到极端干旱、冻害气候的影响,全国各主要产区春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是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理,加上新茶园大量投产和茶叶结构调整,2011年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比上年147.5万吨增产了14.5万吨,增长了9.9%。

2011年个各茶类所占比重:绿茶仍是第一大茶类,占70%,乌龙茶占12%,红茶占7%,黑茶占3%,白茶占1%,其它茶占7%。

2011年最大的4个产茶省份分别是:福建25万吨云南21.6万吨,四川17.5万吨,湖北17万吨。

2011年茶叶产量增长绝对值最多的4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增1.97万吨、湖南增1.23万吨、云南增0.87吨、湖北增0.43万吨。因此,2011年的黑茶热销和红茶强劲发展,带动这两个品类的大量增产。

2011年,全国各省份茶叶产量增长,分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新增茶园开采是2011年茶叶产量增加最主要原因。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茶区在春茶生产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气候,但是,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2、茶园管理水平提高,促进茶叶产量增加。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下,茶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加大对茶园投入。

3、茶类结构调整,为茶叶产量增加拓展空间。国内乌龙茶、黑茶、红茶消费增长,带动了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茶叶产量的增加。2011年绿茶主要生产省份在春茶开采时期受低温的影响,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但后期由于气温回暖,天气

良好,非常有利于春茶生产,加之大量新开垦茶园进入采摘期,整个春茶的产量有所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春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8.3%。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红茶产量是11.4万吨,比上年8.8万吨,上升29.55%。2011年,红茶继续是我国茶叶产业的热点,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等红茶带动下,全国红茶出现快速发展,而且信阳红、遵义红等新创制红茶在市场快速发展。

乌龙茶一直是这几年国内茶叶消费的热点,铁观音市场进一步成熟,武夷岩茶、广东乌龙茶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乌龙茶生产产量为19.23万吨,比上年增长7%。

福建安溪是我国乌龙茶最大产区,2011年,安溪的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35%。2011年安溪茶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长8.3%,仍处于高速发展通道。

黑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主要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11年,黑茶主要产地湖南,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黑茶市场进一步扩大,广东、湖南、北京、山东等市场也有较大需求。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黑茶统计数据偏低,黑茶供应少数民族地区常年稳定在7万吨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茶产量只有4.14万吨。根据供应少数民族地区紧压茶正常消费,以及国内其它地区黑茶消费增加,估计黑茶产量在8.5万吨。

2011年其他茶,国家统计局还未公布,参照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其它茶数据为12.66万吨,2011年预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11年普洱产量为8万吨。

2011年,我国茉莉花茶产量在8.5万吨,与前两年基本持平。2011年,在茉莉花茶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茉莉花茶的结构开始发生转变,花茶的企业开始向高档优质花茶转变,高端花茶品牌产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花茶在市场整体形象,而且提高花茶产业经济效益,提振市场信心。

在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的茶叶内销仍是拉动中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茶叶市场热点不断,名优绿茶继续受到市场欢迎,红茶和武夷岩茶延续2009和2010年的态势,继续引领市场发展;铁观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精品化生产,传统口味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在各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市场销售也快速增长;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恢复,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良好局面;绿茶和白茶也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为32.26万吨,用于深加工茶叶大约在7万吨,其余茶叶在国内市场销售,因此,预计内销量在122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长10%。

2011年内销市场上,绿茶销售66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56%,其次是乌龙茶销售16.5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15%,第三位是茉莉花茶8.5万吨,占总销售额的7%。

绿茶作为我国主要茶类,各地把名优绿茶作为市场推广重点对象,促进绿茶消费比重上升,绿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48%,上升到2011年的56%;乌龙茶也是这几年市场消费热点,继安溪之后,武夷岩茶、凤凰单枞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比重由2005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15%;

红茶在福建红茶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红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2%,上升到2011年的6.5%;普洱茶经历2007年波动后,2011年还在市场恢复阶段,比重也由2005年的8%。下降到2011年的4%;花茶、紧压茶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绿茶、乌龙茶、红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花茶、紧压茶市场分额出现下降,花茶从2005年的15%下降到2011年的7%,紧压茶从2005年的12%,下降到6%。

2005年与2011年我国茶叶消费结构变化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到32.26万吨,同比增长6.6%,出口额9.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平均单价为2,692.8美元/吨,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农业部门估计,2011年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的35.9元/公斤,上涨25.3%。茶叶平均单价大幅上涨主要来自新增产量部分,在出口和国内大宗茶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增产量大多为名优茶,质量和价格都有很大幅度提高。

安溪中国茶都系乌龙茶铁观音原产地市场,2011年在春季霜冻,夏季持续高温严重影响下,两季茶叶产量略有减产和面临市场多变的形势,市场交易仍保持旺盛的走势。交易量同比上升8.3%,交易额上升10%,平均单价增幅6%,全年交易量近18000吨;交易额达19亿元,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自管理服务和功能完善,市场品位不断提升。

8.7月份产销协调会汇报材料 篇八

七月份产销协调会汇报材料

吕梁山煤电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七月二七日 七月份产销协调会汇报材料

一、销售指标完成及库存情况 1、7月份销售完成情况

销售计划39万吨,其中公路27万吨,铁路12万吨;按品种分精煤22万吨,原煤10万吨,混煤7万吨。截止到26日完成26.92万吨,其中公路14.19万吨,铁路12.73万吨。

按品种分,精煤19.84万吨,其中:中硫焦精煤15.99万吨、高硫1/3焦精煤3.85万吨。动力煤5.73万吨,其中:中煤4.58万吨、煤泥1.15万吨、店坪10#1.35万吨。

2、库存情况

截止7月26日,吕梁山公司商品煤库存9.1万吨,精煤4.3万吨,其中:中硫焦精煤4.3万吨(吕梁洗煤厂1.8万吨、离石站2.5万吨)。店坪10#原煤2.5万吨。中煤1.7万吨(吕梁洗煤厂1.7万吨),煤泥0.6万吨(吕梁洗煤厂0.1万吨、全顺达洗煤厂0.5万吨)。

二、存在问题

1、木瓜矿201工作面安装生产不正常,日产量0.5万吨左右,造成原煤入洗量减少,为确保中硫焦精煤销售资源,加大店坪原煤入洗,中硫焦精煤与店坪原煤销售资源减少,销量降低。

2、木瓜原煤煤质不稳定,造成中硫焦精煤煤质不稳定,给洗煤厂生产造成困难。

三、销售欠量原因

1、销售资源不足,木瓜矿201工作面产量不稳定,为确保精煤正常销售,加大店坪原煤入洗,造成中硫焦精煤、店坪原煤销售资源不足,有合同不能办理。

2、千万吨项目部因工农关系问题,从17日到26日未调运高硫1/3焦精煤到朱家店站台,导致朱家店站台无法发运。

3、店坪矿因工农关系问题造成堵路,不能进行公路销售。

9.榨菜种植产销合同 篇九

生产人: 签订地点:

收购人: 签订时间:

为更好地保障生产人、收购人合法权益,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订立本榨菜种植产销合同。

第一条 生产人负责榨菜品种为: 的种植生产,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的榨菜。收购人有偿为生产人提供优良榨菜品种种子“永安小叶”、“培杂二号”,负责榨菜种植技术指导、培训和收购。

第二条 生产人实际种植榨菜面积为 亩,应按农业部门种植技术规范要求,科学地进行育苗、移栽、施肥等专项技术组织生产,保证按期、足额地向收购人交售符合质量标准和等级的鲜榨菜 元/吨。在完成约定的销售量前,不得向他人出售。

第三条 生产人交售鲜榨菜质量标准为:菜体鲜嫩,无黄、黑、空心,每个重量在 两以上;应菜匙、削尽黑斑、烂点、修尽老皮,无箭杆。不符合质量标准,收购人可拒收。

第四条 生产人负责将符合质量等级标准的鲜榨菜送到收购人指定的地点:

,收购人按照以下 种价格形式收购:

1、所有费用包干价: 元/吨(如有调整,按双方另行协商的价格进行结算);

2、最低保护价: 元/公斤(收购时,若市场价格上涨,收购价协商提高,行情下跌,收购价不变)。

第五条 收购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超过收购时间,即停止收购。

第六条 收购款结算时间:交售鲜菜后 天一次结算。

第七条 担保方式(也可另立担保合同):签订合同时,生产人须向收购人缴纳

元(人民币大写金额 :)保证金,作为生产人在合同期足额交售鲜菜的保证。保证金从收购人支付生产人菜款中分批次扣除,合同终止之日起一个月内全额退还。

第八条 生产人在交售鲜榨菜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自理,但收购人有义务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协调有关过路费事宜。

第九条 因收购人技术指导失误或引起提供的种子有质量问题给生产人造成损失的,收购人应当负责赔偿。

第十条 生产人由于不按收购人提出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生产及由于自然灾害(高温、寒流、干旱、洪涝、暴雨、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损失,由生产者承担。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上一篇: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下一篇:关于新医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