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事迹学习心德

2024-10-26

杨善洲事迹学习心德(共8篇)

1.杨善洲事迹学习心德 篇一

【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李源潮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也分别作出指示。李长春指出,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代表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流,模范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要深入报道、大力宣传。习近平强调,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李源潮提出,总书记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指示很重要。不仅指出了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实质,而且指出了开展学习杨善洲活动的重点对象。提出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贯彻落实。并以此推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更深入地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学习。

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会见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强调,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广泛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杨善洲生前曾任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六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习近平指出,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习近平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及离退休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同志,切实保障老同志安度晚年。

李源潮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3月4日,中组部机关举行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李源潮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刚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了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深受感动。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本生动教科书。我在杨善洲同志在世时就开始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每一次学习心灵都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

2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都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我们中组部机关的干部要带头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词的共产党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一位副乡长去看望他生病的老母亲,见他家生活困难,让乡民政所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马上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中组部的每一个同志,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2.杨善洲事迹学习心德 篇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不断胜利的法宝之一。新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怎样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认真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1]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精神, 中共中央召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工作会议, 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 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此项活动。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以解决“四风”为主要任务,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刻理解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开展此次活动至关重要。那么如何理解其内涵呢?本文拟结合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来阐述“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含义。杨善洲同志作为我党一名优秀的干部, 一生都在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胡锦涛同志曾评价: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 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为民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评价、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 一心为民, 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注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 杨善洲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 他说:“大伙吃了糖, 糖是装在帽子里带回来的, 卖糖没有包装纸, 怎么带?这不是小问题, 说重点是态度问题, 要引起我们重视。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喊口号, 要实实在在, 落实在具体问题上, 为群众办事。”[2]1981年的一天, 杨善洲到瓦马公社调研“农转非”的问题, 得知山区许多教师仍然是代课教师, 经过调研, 他说:“像杨盈昌这样的教师扎根边远山区数十年, 耗尽了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 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关心他们, 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3]随后, 有关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五十多位教师解决了“农转非”问题, 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1985年, 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 第一层已建好, 这时昌宁县金华乡发生水灾, 杨善洲建议把建大楼的资金拿来救灾。会上, 有个别同志想不通, 说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 没有必要挪用大楼的资金。他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 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 我们不觉得有愧吗?”经过反复讨论, 最后同意先救灾。杨善洲“为民”的事迹数不胜数, 那么怎么理解“为民”的内涵呢?

为民, 是党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新时期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4]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 我党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宗旨, 强化宗旨意识,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深入群众,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群众得实惠、得利益。

三、务实

务实, 就是从实际出发,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就是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 实干而不是虚干, 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 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务实的试金石。杨善洲同志从二十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 一直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去基层调研, 保山5个县99个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与群众一起劳动, 了解到的基层情况最真实。”[5]“一人三亩地, 种了不够吃。”这是早年流传在保山地区的顺口溜, 真实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低的状况。杨善洲说:“我们是党的干部, 如果老百姓饿肚子, 我们就失职了。”[6]为此, 他日夜思考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并且在保场乡开了半亩试验田, 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 同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台北8号”, 为提高小麦产量, 曾发明“小麦包衣种”。到1981年保山地区的水稻单产量全省排名第一, 获得了“滇西粮仓”的美誉。群众都说:这是我们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带领全区人民群众, 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务实, 是党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 也是新时期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要做到务实, 就要在行动上真正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下大力气破除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不良风气。因此, 要做到务实, 就必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 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群众, 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只有这样,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是最讲实际的, 当群众真实感受到党员干部是在真心实意为民谋利益, 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群众才会对党更加信赖。怎样才能做到务实?一是要在决策之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等各项权益;二是要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三是要在工作职责上进一步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职责, 把基层一线作为培育锻炼干部的前沿阵地。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我们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才会同我们一起把实事办好。[7]

四、清廉

什么是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就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一切权利服务人民”。杨善洲同志认为, 干部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的, 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别人很严, 要求自己更严。1970年, 他的三女儿出生后, 生活比较困难, 乡民政工作人员主动送去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 事后杨善洲严厉批评妻子说:“我是党的干部, 是为人民服务的, 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地委领导的家属也不能搞特殊, 大米和粮票攒了还给公社。”[8]家人省吃俭用半年, 才还清。杨善洲在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 组织上就提出要为其妻子、女儿办“农转非”, 被他婉言谢绝, 一直到退休, 都没有为其办理。杨善洲的二女儿报考公安局, 求其向相关部门打招呼, 也被他严厉拒绝。其中二女儿考上了公办教师, 为此县里特别嘱咐杨善洲的秘书:“请你一定要告诉老书记, 他家老二是自己考上的, 和我们没有关系。”[9]杨善洲的老家在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 每次回家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回去, 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他的理由很简单:“回家是私事, 不能用公车。”

清廉, 是党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也是新时期党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课题。当前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奢靡之风、贪污腐败深恶痛绝, 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疏远了党同群众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教育, 集中整治奢靡之风和贪污腐败, 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取信于民。领导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 人前和人后一个样, 说的和做的一个样, 所思和所行一个样”, 同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胡锦涛同志告诫党员干部要警惕“四大风险”、经受住“四种考验”, 因此, 每一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 加强学习, 增强党性, 遵纪守法, 严守底线, 认真执行中央的各项规定和纪律, 从自身做起, 从现实做起, 从小事做起, 自重、自警、自省、自励, 带头弘扬廉洁自律, 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切实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摘要:当前, 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杨善洲同志作为我党一名优秀的干部, 其先进事迹显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 从他的身上使我们懂得目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杨善洲,群众路线,内涵

参考文献

[1]施芝鸿, 等.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37-138.

[2][3][5][6][8][9]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办公室.杨善洲的故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1:26-27, 30-31, 3-4, 29-30, 34-35, 8-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572-573.

3.印象杨善洲 篇三

第一次见杨善洲,是在我当选为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市第一届人大第五次大会上。那是在2004年2月27日,当主持人宣布当选人名单后,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蓝布制服、脚穿一双解放鞋、头戴一顶也洗得发白的蓝布帽的老人走到我身旁,用粗糙的右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为人民服务。”说完,回到主席台中央位置坐下,并回头朝我笑了笑。我以为是从基层选上来的群众代表,在他的面前没摆名签,也朝他笑了笑,并点了下头:“我记住了!”

散会了,我上前要扶他下台阶,他推开我的手:“不用扶,我板扎(云南方言,意为结实)得很!”又对我说;“一会儿我去市政府,有事要麻烦你。”

我随人群走出市委党校礼堂,市委秘书长李志刚同志走上前来说:“刚才是老书记杨善洲,他曾在保山地委当了八年多书记。”我望着渐渐远去的老人的身影:“地委书记?哪儿像啊!”

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有人敲门,我一看是老书记,赶紧让坐端水,他一摆手说:“不用忙了,我跟你说完事就回施甸。”“你跟杨建洪副市长说一下,得空让林业局的同志去一趟林场,有一块阴坡地的树长得不旺,请他们帮忙选一点适合阴坡长的树种,今天没见到杨副市长,你给传个话。”我连声答应:“一定办到!一定办到!”说完,老人转身出了门。

送走老书记,我久久地沉思着,脑海里总想把“老地委书记”、“老农民”这两个鲜活的影像合二为一,但总是没法统一。说实在的,现实生活对我的教育太深太深了。

时隔不久,我去施甸县万兴乡调研,路上碰到一辆故障车在修理,一位老人在旁边递着工具。他一回脸,我认出是老书记,赶紧下车问要不要帮忙。他一边递扳手一边说:“换轮胎,弹石路不好走,费胎。”又冲我直摆手:“你去忙吧!我这儿不用你帮忙。”我让秘书送几瓶矿泉水,他摇了摇挎在肩上的军用水壶:“我喝不惯那个,有这个就行了。”

军用水壶,白开水。这在很多年前见过的物件,在影视片中表现党的干部艰苦朴素作风的物件,在解放军战士和野外作业人员中常备的物件,老书记今天仍在使用,而且十分喜爱。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自此,我的车中,不再放矿泉水箱,而改用热水瓶和水杯。下乡跑基层时心里踏实了许多。

也许是缘分吧!再一次见到老书记,是在隆阳区蒲缥镇,那边有个经济合作项目需要市里去协调。我们一行人从现场回到镇上,时近中午,就在路边找了家较干净的饭馆吃中午饭。正吃着,从外面进来一位老人,很熟悉地同老板打招呼,递过一个军用水壶让装开水。老板很热情地同老人攀谈,很亲热。我认出是老书记,忙上前问候。老书记也认出了我:“抓项目吧?可不能大意哟!”我说:“一定按规矩办!”老书记用嘴一指饭桌:“这顿饭谁掏钱?”没等我回答,同行的司法局长赵伟接上话:“老书记,是王副市长掏。”老书记笑了,一指我说:“你掏得起!”说完,冲我们摆摆手,提着水壶出了门。

我们送走老书记,沿着路边边走边聊。吃饭,这在当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吃什么?怎么吃?却大有讲究。记得很早时跟随领导同志下基层,走到哪儿就把饭费缴到哪儿。接待的同志严肃认真地收费、开收据。我们回机关后一一向领导汇报,照样收缴领导的饭费。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传统习惯改了。下面接待的规格、档次、水平不断上升,下去的同志心安理得地享用而且分文不掏。临走时还要带回一堆土特产。这股强大的惯性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否则,就会成为“异类”。走着聊着,来到一个大山包前,市政府办公室王勇副秘书长指着山包上一棵突兀的攀枝花树告诉我:“这棵树是老书记当年种下的。他有个习惯,下乡时总带着树苗,走到哪儿种到哪儿。”我望着那棵在阳光下长势很旺的攀枝花树,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感慨。突然,我从山包的独立和攀枝花树的独立中感到一种悲凉,那山,那树,是那么独特,在平坦的坝子上和四周空无的环境中竟是那么高大而又不可及。是啊!像老书记这样的人,现实社会中还有吗?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始了。云南省委也推出建设“云岭先锋”工程。市委常委会研究树立一批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典型和模范人物时,一致同意将杨善洲老书记作为一面共产党员的旗帜在全市宣扬。云南省委也将老书记作为全省典型广泛宣传。渐渐地,我对老书记的了解更多更深入了。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保山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太感人了!越听,越看,越学,越感到老书记真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个真正大写的人。

去年4月初,保山市委办公室来电话,让我去陪一下市里到北京组织宣传老书记先进事迹报道组的同志,我到了云腾宾馆,想不到竟见到了老书记的女儿。还是那么憨厚,那么朴实,那副农家妇女的装束。我想起老书记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的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了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

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尽善尽美了!这在当今人们大多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在老书记身上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展现了。无论是聆听报告会的报告,还是看电视、电影,我都情不自禁地掉泪。杨善洲老书记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市委李正阳书记告诉我:“市里已在老书记的大亮山林场为他塑像和立碑,作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让老书记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振奋起民族精神,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听后很感动,心想,有机会回保山,一定去拜谒!

4.学习杨善洲事迹有感 篇四

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才能保证党员先进性这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和基础才能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广大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一、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从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全心服务。热爱...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三查三看”,抵制腐败现象。学习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坚守信念的良好品质,用他们的行动路线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二、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坚守信念始终如一。

什么是信念?我认为,按照正确的政治路线方向,一切为了人民,那就是信念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决定每个人的事业成败。体 现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则是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办好每一件.....。

三、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永不退休的高贵品质。应该说大对数人,退了休,都会选择怎样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的杨善洲老书记,却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他的这条道路,充满了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永不退休的信念,才绿染了大亮山,让大亮山附近的村子通了电,村民有了水喝,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当大旱来临时,村民们真正体验到了杨善洲同志的功德无量。其实我们是可以为老百姓做很多事情的,因为有思想、有文化、有魄力、有领导才能、有路子,做起事来,会比别人更容易些,这点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只要有心,力所能及的能为老百姓做点事,都是功德无量的。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学习这种精神,做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把自己有限的 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四、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分析、发现了问题,找出了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需要我们党员个人的不懈努力。越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不能忘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职责,不能忘记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三查三看”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加强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5.优秀党员杨善洲事迹学习 篇五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词的共产党人。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一位副乡长去看望他生病的老母亲,见他家生活困难,让乡民政所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马上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中组部的每一个同志,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6.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篇六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专题座谈会发言摘录

4月27日,我局召开了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专题座谈会暨第四次党委扩大会。会上,老同志们热烈发言,表达了对杨善洲同志的崇敬之情,并纷纷表示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牢记党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始终持续党员先进性,用心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以下是在座谈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录。

龙潭湖党支部书记桑延迎:学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我被他那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觉得,学习杨善洲就是要为老尽‘孝’,为党尽力,为党旗增辉!虽然我退休了,一无职、二无权,但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员就就应退休不褪色,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奉献到老。

和平街党支部书记陈永才:杨善洲同志和我们一样都是离退休干部,与我们有着十分好地可比性,我们学习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好处,有抓手,能给力。我们商务部的老干部,要时刻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我们支部要把向杨善洲学习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把老干部党支部办成上级党委放心,老干部自己满意的学习型党支部。

十四号院党支部书记王志华:杨善洲同志“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他虽然是退休干部,但是他的党员身份永不退休。他用平凡的一生自觉实践一个共产党人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学习的楷模。

二号院党支部书记徐秀萍: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只有坚持人民满意为标准,立身、用权、干事、做人,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无愧于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认为学习杨善洲同志要和实际结合起来,要把杨善洲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落实到我们为老同志做好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

地坛党支部书记张子辰:学习杨善洲同志,不必须非得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小事做起,从做好平凡的事情上学习他的那种精神,而且还要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比如,我们支部的游桂珍同志就是一个典型,她就是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为大家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事迹十分感人。我们要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也是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都是大家能够亲身体会到、感受到的。

7.杨善洲是践行延安精神的楷模 篇七

学习杨善洲同志意义重大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脱离群众的结果,就有亡党亡国危险。唐《贞观政要·论政体》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亡党十年祭》揭示,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政权,致使苏联亡国而分崩离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失去民心,失去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对此,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而杨善洲同志就是爱民、利民、为民、植根于人民沃土的典范,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工作原因,我与杨善洲同志有过几次接触。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艰苦朴素,深入实际,办事实在,关心群众,说到做到,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按照政策,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可以“农转非”,善洲同志把申请表格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这事我是知道的,也曾经同他谈及此事,但他只是淡然一笑,一直没有办。他不是不关心家人,而是寄大爱于人民。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学习会上,大家感慨良多,说善洲同志一心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他带领干部徒步下乡考察,走到哪里就搭个帐篷住下,从不扰民,还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把自己的工资拿给群众买种子、购化肥,不计其数。考察回来,他就主持地委常委会研究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的方案。他的总结发言,从不让秘书写稿,抓住要领,朴素无华,解决问题。他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岗位上,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一辈子都把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杨善洲同志没有架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从不把自己当成“官”。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平易近人。杨善洲同志很少呆在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戴一顶草帽、穿一双草鞋,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个乡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多次说过:“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挥,群众才会服你。”这些朴实的语言闪耀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火花。善洲同志退休后的第三天(1988年3月8日),就到大亮山种树去了。他从各方面调集了15个人,雇上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搭起草棚、挖好炉灶,开始了种树。20年后,2009年4月,杨善洲同志已82岁,他毅然决定,把价值3亿多元的5.6万亩茂密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大家激动地说,杨善洲同志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学习杨善洲同志对于每个党员、每个干部是灵魂的洗礼,是永葆革命精神的洗礼,是永葆党的事业、永葆人民江山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深入推进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结合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结合,就是重在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第一,杨善洲先进事迹与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省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通知》,提出了“五学习”,即: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延安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四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省委《通知》指出的杨善洲同志上述5方面,充分说明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辉。

第二,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具有典型性和互补性。杨善洲同志等先进典型,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把延安精神普及化、大众化的好典型,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目前,全省已有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紅河、临沧、普洱、德宏等8个州市和56个县市区建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省会直属分会有12个,小组有60个,全省会员总数已达82 000多人。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充分肯定。他们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力量,也是宣传、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重要队伍。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省属各分会、小组都在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宣讲延安精神时,把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宣讲,这样就做收到了使延安精神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典型化的明显效果;一些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宣讲团、文艺演唱团,以歌曲、文艺节目方式宣传杨善洲同志和身边其他先进典型事迹来弘扬延安精神,这样就做具有互相补充、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相得益彰的作用,需要好好总结和交流重在结合的经验。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实践

杨善洲同志是不尚空谈、重在实践的典范。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有一次到保山时我登上太保山,看到山上道路失修,武侯祠残垣断壁,曾向善洲同志建议把太保山修复作为市民休息的场所,并说诸葛亮和吕凯的塑像,可派人前往成都武侯祠借鉴。他说这个意见好。事过一年后,善洲同志告诉我,说太保山上的道路已重修,山上的武侯祠也已修葺一新,成了保山市民休闲的公园。至今回忆起来,倍感亲切。

重在实践,就要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和省委通知精神,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杨善洲同志在职期间和退休后,都是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突出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典型。

重在实践,就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杨善洲等先进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杨善洲同志最可贵之处,就是用他的一生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杨善洲同志做到了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重在实践,就要围绕省委提出的“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题,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作为价值追求,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弘扬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提出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的开展。

8.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八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主要事迹

(一)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上一篇:简易租房合同书下一篇:新人教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