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校论文(共8篇)
1.教育学校论文 篇一
以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以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层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全国教育系统当前的中心工作,也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河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要实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就必须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加强内涵建设。
一、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我们必须更好地发现机遇,下大力气抢抓机遇,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教育教学改革包含三个重要内容。1.分类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为了应对这种要求,我校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三种人才类型对学生进行模块化培养,经过在4个学院的试点,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需不需要精英化教育?精英化教育应如何体现?这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我校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覆盖了全校61%的学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行积极探索。3.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这三个方面都是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机遇。近期,国家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我省作为中部之“中”,要重视区域发展、率先崛起,建设中部崛起示范区、黄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区,构建中原经济区,积极推动将河南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可以预计,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使河南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加、专门项目增多,专设平台也会增加。高校怎样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遇,争取到更多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早做准备,积极应对。
三是经费支持的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要达到4%。要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我省而言,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万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88.9亿元,占GDP的3.04%;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万亿元(按9%的增长率预计),教育经费要实现占GDP4%的目标,投入将达到1003.25亿元。这将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人才战略的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人才工作相关规定都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优惠的政策,这为高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具体到河南师范大学,当前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吃透政策精神,二是更新人才观念。今年6月,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政策进行调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相关政策用好、用足,积极主动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是科研上层次、上台阶的机遇。我省对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今年8月,省政府专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表示要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今年,我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已经超过亿元。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和资助经费。高校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组织申报工作,争取立项数量和资助资金都有大幅度提高。
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机遇。河南高校都面临着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遇。河南师范大学有着87年的办学历史,积淀深厚,基础扎实,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格局基本奠定,同时又解决了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校事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大干快上,否则就会坐失发展良机。
二、理清思路,应对挑战,把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应对的问题。8月10日,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座谈会。会上,卢书记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句话。这四句话点明了教育面临的挑战。“钱从哪里来”,讲的是资源支撑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卢书记讲的“钱从哪里来”。教育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资源的争取力度。资源不但包括人、财、物等“硬”资源,还包括政策、信息、项目、形象、影响力等“软”资源。这几年,我们不断强化资源意识,加大资源获取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在获取配给性资源的同时,把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竞争性资源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二是“钱往哪里用”。近两年,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绩效评价,学校层面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学校创收支出部分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把“蛋糕”做大、是否把好“钢”使在了“刀刃”上,是需要我们继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往哪里去”,表面上看讲的是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问题,是内涵建设的问题,与“质量怎么保”密切相关。8月中旬,第七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怎么办”,我认为主要讲的是发展和提高问题,确切地讲是如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我们要按照既定目标,把各项任务解决好、完成好,为教育事业、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深化改革,强化内涵,把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关和质量关
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发展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坚持改革方向与改革政策、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协调统一,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做到“以改革促进学校发展,以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面对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层次、优化布局,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就是要在继续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的同时,扎实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建设好近几年争取来的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和质量工程项目,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层次,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学科建设、高层次标志性成果的获取等工作,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优化布局,就是要继续着力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学科专业布局、办学层次结构、师资结构等,切实增强学校发展的合力。这些都是加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调整和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国高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认真组织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形势,站在更高层面上分析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思考应对措施。当此良时,河南师范大学一定会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影响较大、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路 童
2.教育学校论文 篇二
一、更新观念, 抢抓机遇, 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 我们必须更好地发现机遇, 下大力气抢抓机遇,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 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教育教学改革包含三个重要内容。1.分类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为了应对这种要求, 我校实施了“3+1”人才培养模式, 并按照师资型、学术型、应用型三种人才类型对学生进行模块化培养, 经过在4个学院的试点, 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还需不需要精英化教育?精英化教育应如何体现?这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我校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覆盖了全校61%的学生。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行积极探索。3.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这三个方面都是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机遇。近期, 国家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我省作为中部之“中”, 要重视区域发展、率先崛起, 建设中部崛起示范区、黄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区, 构建中原经济区, 积极推动将河南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可以预计,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使河南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加、专门项目增多, 专设平台也会增加。高校怎样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抓住机遇, 争取到更多资源,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早做准备, 积极应对。
三是经费支持的机遇。《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统筹各项收入,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12年要达到4%。要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我省而言,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万亿元, 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88.9亿元, 占GDP的3.04%;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万亿元 (按9%的增长率预计) , 教育经费要实现占GDP4%的目标, 投入将达到1003.25亿元。这将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发展机遇。
四是人才战略的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河南省人才工作相关规定都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优惠的政策, 这为高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具体到河南师范大学, 当前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吃透政策精神, 二是更新人才观念。今年6月,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对人才政策进行调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把相关政策用好、用足, 积极主动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五是科研上层次、上台阶的机遇。我省对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今年8月, 省政府专门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会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表示要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今年, 我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已经超过亿元。今后, 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 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级项目和资助经费。高校要抢抓机遇, 进一步加强组织申报工作, 争取立项数量和资助资金都有大幅度提高。
六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机遇。河南高校都面临着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遇。河南师范大学有着87年的办学历史, 积淀深厚, 基础扎实, 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格局基本奠定, 同时又解决了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事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大干快上, 否则就会坐失发展良机。
二、理清思路, 应对挑战, 把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看到机遇的同时, 我们也要分析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应对的问题。8月10日, 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座谈会。会上, 卢书记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归纳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句话。这四句话点明了教育面临的挑战。“钱从哪里来”, 讲的是资源支撑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卢书记讲的“钱从哪里来”。教育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资源的争取力度。资源不但包括人、财、物等“硬”资源, 还包括政策、信息、项目、形象、影响力等“软”资源。这几年, 我们不断强化资源意识, 加大资源获取力度,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 我们要在获取配给性资源的同时, 把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竞争性资源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二是“钱往哪里用”。近两年,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绩效评价, 学校层面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学校创收支出部分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把“蛋糕”做大、是否把好“钢”使在了“刀刃”上, 是需要我们继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往哪里去”, 表面上看讲的是学生就业问题, 实际上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问题, 是内涵建设的问题, 与“质量怎么保”密切相关。8月中旬, 第七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内部管理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怎么办”, 我认为主要讲的是发展和提高问题, 确切地讲是如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 提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我们要按照既定目标, 把各项任务解决好、完成好, 为教育事业、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深化改革, 强化内涵, 把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关和质量关
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教育发展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办学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 坚持改革方向与改革政策、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协调统一, 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努力做到“以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以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面对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 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层次、优化布局, 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 就是要在继续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的同时, 扎实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建设, 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建设好近几年争取来的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和质量工程项目,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层次, 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学科建设、高层次标志性成果的获取等工作, 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优化布局, 就是要继续着力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学科专业布局、办学层次结构、师资结构等, 切实增强学校发展的合力。这些都是加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3.教育学校论文 篇三
摘要:美国的家庭学校是以家庭为教育基地,以子女为教育对象,以家长为教育者,以塑造孩子的宗教、道德、智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对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模式。本文分析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并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论述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关键词: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传统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62-02
作为美国诸多教育选择形式的一种,进人21世纪以来,家庭学校(homeschoo1)愈发引人瞩目。据美国家庭学校协会统计,2005年至2006年,约有190万儿童在家上学,2007年增至240万人。据美国教育部预计,到2016年前,学龄人口将增加9%,家庭学校的增长率仍将维持下去。由于其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家庭学校甚至被一些美国教育研究者视为“当今美国的主流教育方式之一”。
一、家庭学校教育的定义与起源
有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ing)的定义形形色色。但核心的意思都一样,就是“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追溯家庭学校教育的历史,直到19世纪中叶,它一直是美国教育的支柱,但随着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学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伴随着家庭学校运动重新出现,它的重新兴起既有理论上的背景,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般认为家庭学校运动直接起源于两个思想流派,一是由雷蒙德·穆尔及其妻子多萝西发起的宗教右翼思潮,另一个是由约翰·霍尔特发起的反文化左翼思潮。两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作品来宣传它们的思想,同时它们的追随者也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并努力为家庭学校争取法律上的认可。这些努力逐渐使家庭学校在美国各州全面解除法律限制,成为合法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在家上学现象的兴起反映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对公立教育的不满。公立学校培养了大量文盲学生和没有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的学生,同时其中的犯罪问题相当严重,贩卖毒品、侵犯老师、校园枪击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改革方案不断出台,比如实施教育券计划和建立特许学校。尽管如此,美国教育仍旧陷入困境,于是很多家长失去了等待改革的耐心,开始把孩子的教育事务和权力收归自己。于是,很多孩子开始在家上学,家庭学校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而且越来越被公众接受。
二、从家庭学校教育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家庭学校的蓬勃发展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不是研究这种现象的本质如何,也不是要非此即彼,而应该是从家庭学校的视角反思传统学校教育。
(一)传统学校教育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学业竞争焦虑,扼杀了他们爱学习的天性
爱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人天生愚笨,只需仔细观察那些婴孩,认真思考他们的所学和所做,你就会明白:除了极端的智能迟缓者,他们所展示出的生活风格、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如果是出现在年长一些的人身上,这些人会因此被我们称之为天才。”然而,学校成为“社会的压力锅”“社会的筛选机”。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直接表现在学校里,学生们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攀比分数的高低。孩子们厌烦学习,许多孩子被贴上了“注意力缺乏”“多动症”“弱智”等标签。
约翰·霍尔特认为:传统学校教育中,儿童的学业水平有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充满竞争和评价的学校环境,而儿童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切。“学习的能力不是被其他,而是被我们误称为教育的过程中所破坏……是我们成人对儿童的所作所为以及指派儿童所做的事情,破坏了他们大部分的智能和创造力。确切地说,是由此产生的恐惧感破坏了儿童的这些能力。他们害怕有负他人所望,害怕发生不愉快,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
(二)传统学校教育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正规学校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倾向于对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平均化、“一刀切”的教育,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此外,“班级授课制”也存在着局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校成为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学生”,而不是提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约翰·霍尔特认为,如果学校认为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就是告诉儿童哪些东西必须学习,那么学校里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学习。只有儿童自己才真正了解哪些学习内容是他最需要的。成人的任务仅仅是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帮助,让儿童了解学习的线索和途径。但实际上学校只使学生整天重复乏味的作业,忙于应付机械操作似的功课,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真正的思考。
(三)传统学校的安全性遭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怀疑
在美国,学校教育的看守环境日益恶化,低俗文化泛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揭露,有相当多的学生早在一年级就成为校园威吓事件的受害者,他们受到嘲骂,被塞进衣帽柜,被罚不许与大家一起吃午饭,而老师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调解。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所以,他们拒绝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进行学习。
(四)传统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化方面存在不足
传统学校成了反向社会化的机构。学校生活并不是为了孩子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管理、安全、秩序的需要,甚至是教师的需要。学校经历对于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社会化经验,他们没有感受到团结、友爱、宽容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多感受到强势者的欺凌弱小,少数人的优越感,被老师和同学冷落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过早体验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三、家庭学校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
与传统学校教育的种种缺失相比,家庭学校具有传统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取得成功,因而成为父母们的合理选择。
(一)家庭学校的学生不存在学业竞争,因而可以更好地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
家庭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内所有的孩子,3-4名甚至更多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为年龄不同,导致学习内容也不同,因而根本不存在竞争的问题。家庭氛围也是温馨、轻松的,家长允许自己的孩子以他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强制也不压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家庭学校的教育方式更人性化,与学校不同,家庭信仰和价值观处于孩子社会情感学习的中心地位;家庭生活服从于孩子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屈从于学校的要求;孩子学习的天性得到培养而不是压抑;孩子可以享有无限的教育资源,世界就是他们的课堂,资源存在于社区。
(二)家庭学校能克服传统学校教育“一刀切”的现象。满足了儿童个性化的需要
家庭学校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他们真正用小规模的个体教学代替了大规模的班级授课,每个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更容易得到重视和培养。由于教学对象很少,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认识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并用合适的方法对之加以培养。来自芝加哥一个家庭学校的母亲兼教师鲁思·克雷比尔说到:“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个班级通常都有二三十来人,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对一个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照。而在家里,教学是一对一的,效率很高。懂了,我们就往前学,不用等别人的进度;遇到困难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集中解决。”家庭学校的非正规化教育是一种灵活、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由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基于孩子习惯、爱好、兴趣、特长等个体因素而设计的,而且因为家长们更熟悉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比教师更能与孩子达成心理和感情上的亲密和信任感,所以这种培养势必是以孩子学习需要的满足为结果的。
(三)家庭学校完全避免了儿童遭受侵犯,安全得到保障
家庭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习场地,家庭氛围轻松、温馨,当然也更安全。孩子们不必担心被其他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因为他的同伴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避免了来自同辈团体的压力,他们将其他人视作自身世界的一部分,看作自然的学习伙伴。家长们则不必担心学校暴力的发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孩子当中。
(四)在社会化方面。家庭学校更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家庭学校有积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学校并不是如人们想像的那样,把儿童单独关在家里,每天接触的仅仅是作为教师的父母。事实上,很多家庭学校的儿童比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年龄、种族和信仰的人。研究证明,家庭教育的父母比政府更加担心孩子被孤单地封闭在家里,很热心让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向不同年龄的人群展示自己。由于经常和各种年龄的成年人、儿童进行社会互动,在家受教育的孩子比在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显得更加成熟。而在传统学校里,儿童反而会感到孤单和封闭,因而也较幼稚。莱恩斯的研究表明,家庭学校的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包括下午或周末与公立学校学生在一起的活动(体育活动、童子军组织、教会活动、芭蕾舞表演、志愿者工作、钟点零活)、白天的野外旅游以及与其他家庭学校学生的团体合作项目。还有研究显示,有98%的家庭学校学生每周会参加两次或更多的社会活动。
四、结语
在评价家庭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儿童的品德、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美国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研究机构通过学术性测验、成绩水平考试、基本技能考试等国家级标准测试,都认为在家接受教育的儿童的成绩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有资料显示,1998年春,39607名家庭学校的学生参加了依荷华州K-8年级基本技能考试和9-12年级的成绩水平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其他类型的学校。2000年全美中学生单词比赛的前三名均来自家庭学校。可见,家庭学校的儿童在学业的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家庭学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在家上学,而是一种自由学习、选择学习、轻松学习和愉快学习的体现。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它也有其不足,如“家长老师”管理不当。导致儿童过分依赖网络,容易偏离学习的主题,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等。但这些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随时为儿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学习工具,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释放儿童学习的天性,满足儿童个性化需要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Patrick Bashan.Home Schooling:From theExteme to the Mainstream[J].(http://www.fraserinsfitute.ca/admin/books/files/homesehoo1.pdf)
[2] Lyman Isabel.Home Schooling:Back to theFuture?[M].Cato Institute Policy Analysis,Jan7,1998
[3]John Holt.How Children Fail[M],New York:Dell,1964
[4]陈竹,蓬勃兴起的美国家庭学校[J],中国新闻周刊,2006,9
4.教育学校论文 篇四
英山县长冲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底申报,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长冲中学近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2.12~.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3.3~.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实践,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实践阶段(2004.9~.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2005.8~12),随着实践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课题。语文有“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数学有“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课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开题之初,我们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就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已发展到全校24个班。
三是人人都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校107个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呈现在与会者面前虽然难免有些粗糙、简单,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
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如文科教师巧用“三境”培养创新: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思维。
又如理科教师培养创新学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的采用“一题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的采用“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三类创新性思维: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脑激荡法”、“反问法”、“分散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文科主要采用“图像法”、“变换法”、“情境法”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综合学科主要采用“设想法”“追踪法”“类比法”训练直觉思维。
(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如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科实验个性化,信息技术个性化,综合实践个性化,体音美特长个性化训练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
(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20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为此,我们将周六定为课题研究时间,平时每周一次,忙时间周一次,要么“充电”:集中学业务,举办专题讲座;要么“放电”:说课、评课、写论文、搞制作。三是资金保障。除了围绕科研课题增设文本论文、报告,电子课件、演示等奖励项目外,还对周六参加专业学习的给予补助。
(2)完善管理机制。学校过去对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说教状态,没有从管理上真正落实,自申请立项创新教育后,我们充实了对教师综合考核的指标,增设了课题研究项目,分配了过程量化分数。
(3)调整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由刚性变成弹性,课题内容由缺失到充实,由只以考试成绩定论到既有定论又有评论,即每学期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情况调查,反馈情况分析评价;二是对程序的评价:由轻过程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分值上统筹兼顾;三是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只重视显性到显性隐性结合,既重视直观显性的考试成绩,又重视隐性的品德行为的成长过程,设成长记录袋,填综合素质卡,上文明进步榜,如胡自琴,吴又红等一批教师长期重视学生隐性评价,一月一次红榜表彰,形成了班风好,学风纯的班务特色。
4、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
(1)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两年,我们先后派出8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
(2)内部培训时不遗漏每一个环节。从讲课、说课、评课到撰写论文、举办讲座,环环相扣。
(3)巧借东风时不吝惜每一回投入。创市级示范时,添置了多媒体;申报立项后,购置了摄像机;最近又全部上了网。另外还从北京邮购教学光盘,到省教所购置创新专业书,每年为阅览室订图书近万元。
(4)说课评时不停留在恭维奉承状态。
(5)教学反思时不固步自封在经验成绩里。
5、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无论是学校层面、实验班级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总结、证书。
三、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研究创新的效益里。
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自我的优秀学生在不断涌现。
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教师教法创新,学生学法创新,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03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
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两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去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检查中,获得三项先进单位:一是综合的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学科竞赛先进单位;三是教研教改先进单位,
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6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逊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在农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创新”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王万利胡建议萧本初岳伯成舒克章潘峰孙教育余盛国刘斌杨李程文斌沈立新余荣新姜文惠王林汪鹏夏运贵郑伦松张长生毕朝晖许松华张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吴又红黄伟张梅香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刘青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2003.03)
执笔:萧本初
5.特殊教育学校适合教育案例 篇五
宁化特校
伍建福
特殊教育事业和普通教育虽然相通,但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那就是特殊教育对象是一个没有听力、不会说话的听障儿童群体。他们在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与正常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接受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上是比较缓慢和滞后的,这就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教育他们,避免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和良性成长,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奉献 自己的力量。下面就从我的工作中谈几点体会
[一]:通过这几个月的时间告诉我,听障孩子有了思想问题时,内心是很固执的,一时不能接受教导,这时千万不能用常理来衡量他的好坏,一旦矛盾进一步激化,将会使他钻入牛角尖,使问题变得更不好解决。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是耐心的慢慢开导他,多和他真诚的 交流,鼓励他并使他逐步消除不良情绪,直至走出阴霾,此时,你会仍然发现他照样还是个好学生的。
[二]:聋哑儿童由于自幼生长的环境和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家庭或者别人的冷落,逐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也同时给他们在心理留下了一定的阴影。如果他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就会给他们的内心再次造成伤害,使他们失于管教而放任自 流,学而无获。所以在对待听障孩子时需要我们这些从事特教工作的老师应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开导、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容忍,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将康的成长。[三]:在外人看来一个弱智孩子的学习好坏似乎无关重要,但作为特殊教育学校里的一名特教老师,不容忽视任何一个个体,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残疾孩子,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他是怎么样 的一个学生,我们都要教他们读书识字,尽最大可能的培育他们脱离懵懂,使他们能够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四]:听障孩子由于自身的原因,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较低,但是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较弱,就不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教学,从而避重就轻轻描淡写而过。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并采取适合他们学习特点和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施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发展,才 能使每一个听障孩子都得到进步,才能为特殊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6.教育学校论文 篇六
学校拥有着独到的地理位置优势,同时也见证了浦东改革开放、张江由富裕的农村快速转变为世界闻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整个发展历程,最重要的是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从亲身经历中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张江实验中学得天独厚的地缘特色为学校申办“科技特色学校”奠定了最厚实的环境基础和有利的行动抓手。
范文网
伴随着地区的发展,学校的硬件条件也伴随着新校址的正式搬迁而一步到位,学校除拥有齐全的教学设施外,还专辟了两栋连体专用教室楼,拥有了较为规范的理化生等实验环境。
除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外,学校还与张江镇联手建设了包括图书馆、科技体验中心和健康体测中心等完整设施在内的文广中心大楼,文体中心所设的项目全部面向地区学生和居民开放。
xx年年9月,新区决定由华师大实施托管,并由二附中派出管理团队。陈胜庆校长率领的学校新班子,不仅拥有丰富的治学经验,也同时把二附中的科技教育特色成功的移植到了这里,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在“传承大学文化、弘扬张江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办学目标指导下,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在实施科技教育、投身科学实践、开展科技活动、参与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丰收。
陈胜庆校长和他的管理团队受华东师大的委托,来自于华东师大二附中。他们的到来,也同时带来了二附中的传统科技特色和科学思想。班子一致意识到,开展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是形成争创一流的科技教育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区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学校应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技术的工作,同时,要把积极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项目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学校率领全体教师系统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有关精神,并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印发的“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管理,推进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
学校配备了科技教育领导班子及其运作网络;学校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以推进创建工作,并由刘党生副校长亲自领衔;在学校制定和实施办学规划等战略性文件的过程中明确,要将科技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校成功承办了新区“张江杯新区中小学劳技竞赛”,周到地组织准备工作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师生的好评;学校也在比赛中收获良好成绩。
学校把普及科学知识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并且,学校领导身先垂范,带头开设校本课程和讲座,为科学教育的全面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科技教育内容渗透于各类学科之中;坚持深化科技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本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为主体的学校课程体系。xx年-2011学间,已开设科技类相关的校本课程有: “生活中的化学”、“平面设计基础”、“电脑平面设计”、“航模制作”、“摄影”、“几何画板入门”、“几何画板应用”、“数学文化欣赏”、“挖掘物理发展史的篇章”、“走进张江”、“flash制作基础”、“软陶制作”、“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多彩的科学实验”、“绿色校园之化学”、“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监测”、“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生活中的微生物”。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也凸现了作为身处张江热土的学校特点和特色
7.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 篇七
一、使用惩罚教育要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作为基础
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 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 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 但我们必须明白, 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 而教育才是目的。不论我们采用何种形式的惩罚手段, 都应以爱护和尊重学生为基础, 坚决不能因为惩罚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 甚至伤害学生的精神和身体。例如, 一个学生所犯错误比较严重, 认错态度又不好, 就是欠揍的那种, 这时如果老师想对该生实施较严重的惩罚, 必须避开其他老师和学生, 也就是找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地方, 狠狠地批一顿。一定要注意, 惩罚完毕, 要安慰学生, 告诉他, 老师相信他一定会改正错误并且以后会做得更好, 这样学生在不失自尊的情况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时还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惩罚, 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使用惩罚教育要公平公正
老师使用惩罚教育一定要公平、公正, 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 不能因为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学生而区别对待, 尤其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使犯同一错误的学生受到的惩罚不同。如果这样, 将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使师生关系走向对立, 惩罚教育也将失去其教育意义, 甚至产生消极作用。比如, 有一次, 我看到一位老师将一个学生叫到公办室, 问他为什么迟到了, 不想这位学生反问老师:“为什么××迟到了你不说他只说我。”可见, 只有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错误, 才能使受罚者正视自己的错误, 从而改正错误。
三、使用惩罚教育要讲究策略
惩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错误, 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手段, 也就是说, 我们使用惩罚教育要讲究策略。这样, 学生才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才更易被学生接受。比如, 有的学生不按时交作业, 我就罚他代收作业, 这样, 因为他要把收上来的作业亲自交给我, 所以就不好意思不交作业了。还有一次, 有一个学生上课玩手机, 被我发现了, 我当时并没有像一些老师一样, 把他的手机交给班主任或者没收他的手机, 而是适时地向他提出条件:“如果你期末考试能考前十五名, 你就来向我要手机, 否则我就把手机交给你班主任。到那时, 你不仅不能得到手机, 而且要得到应有的惩罚。”从此, 这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 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8.教育学校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以人为本;规范化管理;教育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02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说过:“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一要靠理念超前,二要靠管理规范,三要靠队伍过硬。”作为一学校管理者,我们确实应该践行这样的办学思想。
一、与时代同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一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对家长和社会而言,它是一面旗帜;对于全体教职工来说,它是一个纲领;对于历史来说,它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对于未来而言,它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在我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办学原则:两个保证,两个绝不触碰。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质量,绝不乱收费、乱体罚学生。如今,这些办学宗旨已经在我们全体师生当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大家也一起自觉行动起来,为创建规范而极具特色的品牌小学共同努力。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只懂得基础知识的书呆子,而是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要充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体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在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塑造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观。第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要做到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激发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政治上多关心,在工作上多信任,在生活上多照顾。第二,调动教师认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份职业长期坚持下来都会产生一定的倦怠感,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来激励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在“比态度、比实绩、比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进步,调动起教师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第三,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内心的高层次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应该多为教师创造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创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二、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强化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规范的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必须制定各项有效施行的规章制度。在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征求教师的意见,使他们参与其中,并经过反复的修改之后最终制定出来。这样的规章制度的实行在具有强制性的同时,又具备了更大的自律性,每一位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二)民主管理是严谨治学的根本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校长负责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的事情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应该与广大教职工的民主管理相结合。实行民主管理,教师和领导处于平等地位,便于双方的沟通,既能增进教师与管理层的了解,又能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比如在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优、考核等问题时,应该让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完全公开。又如每个学期定期让学校的财务结算公开,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开展教职工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民主化的管理能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而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三、大力支持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办学质量,赢得家长的良好口碑,学校必须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要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我们必须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教育科研活动是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很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不到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忙忙碌碌投身到教学中的就是一个好老师。实际上,教师通过教科研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才可以轻松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主要采取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其中。学校大力支持工作能力强、有上进心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进修等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校有很大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被评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第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研讨和课改活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走出去听取专家报告、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且积极帮助他们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充电,我校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大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撰写课题论文,将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进而使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
【教育学校论文】推荐阅读:
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探索论文09-12
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07-31
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08-12
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06-21
心理教育下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策略论文06-26
学校安全教育月06-26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07-22
学校美术教育09-11
学校三爱教育教案10-09
学校节前安全教育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