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

2024-11-08

青少年素质教育(共8篇)

1.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一

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01-08 12:49:38)

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张波浙江省海宁市青少年宫 邵跃飞

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8日电[内容提要] 在实施新世纪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良好情感、健康心理、综合能力及良好思想品质等素质;将思想道德教育溶入到艺术教育中,加快了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习惯养成,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关 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调动广大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主张、教育方向以及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在当前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今后教育的发展,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那些善于将自己各方面知识整合,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不断监控与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良好学习效果的学生,需要的是那些善于把学习与反思,搜集与研究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学生。艺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7年曾明确指出,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到“普五”工作的验收、监督、评估及综合教改等各项工作中去。随着学校整体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展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愈来愈迫切,追求审美的层次也将愈来愈高,青少年在艺术教育中 也将不断地内化品质,外化行为,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加强艺术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因此,素质教育从某种角度来看,即:努力面向全体青少年;面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不能在教育目标中忽略兴趣、特长、志向、价值观等人才必备的素质,更需要十分重视思想素质、道德规范、情感、意志、情操等政治素质。但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在寻求行之有效的载体。口号过于响亮,形式过于单

一、内容过于陈旧、方法拘于灌输的思想教育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产生较大差距。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来自青少年方面参差不齐的思想动态和趋向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客观现实需要重塑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需

要思想教育的回归。思想教育工作也只有更新教育方法,增加时代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艺术教育恰恰适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青睐。

首先,艺术教育以活动为抓手,喜闻乐见,淡化了说教的痕迹,减少了广大青少年因认识水平限制而引发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的体验学习,是主体的参与、情感的感受、认知的拓展。对他们的要求应在“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水平,艺术教育中活动的作用就在于此。

其次,艺术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参与性,参与是促进青少年学会正确地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载体,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生活中处处有感受,青少年的体验应重在“感受”,艺术的真实性,是让青少年真正实现多见多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去认识。

第三,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克服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枯燥性,增加了有效性和吸引力,能使思想教育入脑入心,人人能获得真切的情绪体验。体验,是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表明已进入人自身心理(内层)的探索,而道德的养成中,外在的道德只有通过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素质,艺术教育给人的体验是关键的,第四,教育改变了传统思想教育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形态,青少年始终处于主人翁的位置,使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辩证法中,人的转变有内因与外因两种作用,内因是起关键性的作用。在思想教育中,人是主体的,实践是客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这才是人的思想升华与内化的关键。

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集体主义是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是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应试教育在育人过程中过于强化个体的行为,淡化了以集体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由此也扼杀了部分青少年关心他人的集体观念。由于集体观念淡薄,私欲膨胀,便导致了社会上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事件的发生。有一则报导曾报导过北京大学高材生卢刚,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因国内又派人前往同时学习,卢刚从狭隘的好胜心出发,最后以兽性代替了人性,残忍地扼杀了竞争对手、副校长、系主任及有关教师。这一恶性事件说明:一个缺乏集体意识、不会合作、自我封闭的人,充其量只能成为狭隘的强者,更有可能走向罪恶的深渊。而艺术教育则能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们在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养成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的高尚情操,从小具备建设集体意识和职能,懂得在唱“国歌”的同时也要唱“国际歌”,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人类。如上海市艺术教育的实验学校山阳中学,由市劳动模范、先进教师标兵吴永祥老师所带的艺术特色班,每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每年参加献爱心活动捐款达5000多元。

总之,加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情感素质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情感才能。衡量才能高低的标志则是情绪的有效控制

程度,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情感才能的基本内涵。情感才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有了情感才能,青少年就能随着外界情境的变化自我调节情绪,做出能让对方接受和满意的情绪反应。反之,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参与社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还会诱发罪恶,导致犯罪。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过多的强求单一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没有将青少年看作是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青少年为了最终面对高考这座独木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一则资料统计,单就小学生,在一年内的考试就大约有56次,每一次考试后的排队,对孩子们都是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使他们从小就在幼小的心灵中尝到了失败的苦涩,这种失败和苦涩严重压抑了青少年情感才能的发挥。据报载,有两位好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在信中向老师坦诚了肺腑之言,他们在信中写道:“可敬的老师,知道你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我们的升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你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这两位好学生代表青少年说出了对情感世界的追求。

情感教育的缺失既表现在学校教育中,又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前家长的普遍心态,年青的父母从家长的补偿心理和置换心境出发,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躁动、焦虑的家庭教育不但难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才能,还极大地挫伤、扭曲了孩子的情感才能,类似浙江金华学生杀害亲人的恶性案件在社会广角镜中屡见不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感世界贫乏,情感才会缺损。

情感教育的缺失呼唤“有情”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是一种文化,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它让学习艺术的人经历“爱”、“美”、“毅”三个层次的磨练,不断提高人的情感才能和整体素质。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从艺术教育中汲取力量,抒发壮志凌云、展示理想抱负、做出丰功伟绩的事例。如贝多芬、田汉、聂耳、冼星海等他们都曾以音乐为载体,抒发了个人对时代的追求;发现了伟大的“相对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人是研究德国音乐的,钱学森也因此而接触了许多德国音乐,在国务院给他颁奖的庄严时刻,钱学森在发言中说道: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束缚。确实,音乐在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它淡化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以青少年为主体,以活动为抓手,能水到渠成地将青少年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广大青少年感情灼热、爱憎分明、容易接受情感,在情感的表现手法上,模仿力强,感情真切,注重情感教育,有效地帮助青少年释放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心中有爱才完美”,青少年在艺术的教育中、在爱的体验中学会了人间最温暖的情感----“爱”,这是受用一生的财富,这份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审美,是当代青少年重要素质之一。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宫的培训班学员是在国际、国内的艺术大赛中完成高层次的艺术创作活动,取得可喜的佳绩。其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艺术教育抓住了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一旦进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就可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青少年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正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青少年在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晚会上,一次次高质量的作品展览中,不断地实践美,体验美。

艺术教育是提高情感才能的源泉,而情感才能又是接受整体素质培养的心理基础。我们经常发现,不少青少年在学校应试教育中因多次失败而一蹶不振,但一旦到青少年宫接受了艺术教育,便一反常态,整体素质都有明显的长进,其原因就在于艺术教育给了他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天地又给了他新的成功动机和状态。情感才能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又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艺术教育和情感才能之间常常形成良性的循环,比如青少年一旦接到演出和展示任务,就会表现出许多让人感动的挚爱行动,互相帮忙整理道具、服饰、器材等;互相关心督促技能技巧乃至关心演出效果等等,这些挚爱行动多数出于情感才能,有了这种情感才能,他们对演出前某些感情上的隔阂可以忽略不计,相互之间的感情在演出中真正达到了至高点,存在的某些隔阂也得于化解。艺术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青少年在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地挑战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的是乐观向上、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真正达到“毅”的境界。

总之,注重发挥艺术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在于它启迪、协调了青少年的情感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养成。

三、强化艺术教育,培养综合能力素质

人的能力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都是要在后天的学习工作的磨炼中才能得到提高,祈盼获得能力是人的本性,针对人的每种能力,他们个体之间均存在着差异性,传统教育都总是疏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教育者总是用“大”而“统”的模式培养青少年,限制了青少年各项能力素质。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少年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少年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从小处着眼,小处做起,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能理解,能接受,能自我操作的有序行为,这样使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能有具体操作实践的载体。

新世纪对青少年的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在学校学习与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九十年代后从形式上看,青少年活动的天地增大,内容更丰富,尤其是参观、旅游等活动对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奢望,然而,这只是一种形式,青少年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仍然十分狭窄,因为大多数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教师,从活动前的规章制度到活动后的体会、总结都将青少年严严实实地张罗在成人设计的网络中,因此,活动虽多,难以发挥青少年的认知、交际等能力,主体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活动为青少年营造了多层面的伙伴群体,为培养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带来了新的天地,包括新的场景、新的伙伴关系及新的交往方法,这些都为青少年锻炼能力,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可喜的外部条件,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培养、展示各种能力。

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要求青少年必须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规范。规范的遵守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只有在他们自主、自理的活动中,才能使青少年儿童对必要的行为规范有亲身的体验。如在青少年宫的小主持、小记者、小摄影家、演讲、书画、声乐、民乐、钢琴、小提琴、舞蹈、艺术体操、工艺美术等培训班的艺术教育活动,青少年凭着兴趣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可以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地追求某种价值,可以共同地去认同、遵守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又如青少年宫的青少年艺术团的合唱团表演除了大家学习演唱的专业水平,但维系集体的各种规范也十分重要,每一位团员影响集体荣誉的细微动作都会受到大家的指责。舞蹈、戏剧表演也同样,为了获得表演效果,给每位表演者既提供了施

展技能才华,也要求每位表演者承担着技能技巧以外的各种演出规范。即便是舞台外有隔阂的双方,在表演中都需要趋于团结,乃至能贴切而传神地表现出分享对方的各种表情。

总之,强化艺术教育,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技能,使青少年的个性得于张扬,同时,也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为今后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校内校外的教育工作者均应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首先要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本,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青少年赴健康发展的道路。

发展心理学提出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自信心,发展健全人格是发展性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教育青少年正确地悦纳自我,乐观地看待自我,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是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生活、事业成功的关键。新世纪需要我们教育者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兴趣和成就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要求。一般来说,青少年动机比较简单,而成就感特别强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举手发言的动机不在于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只是希望能通过举手让教师注意自己,享受被教师注意和认同的乐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肤浅而单纯的成就感。在认知方面,青少年也同样,他们常常以兴趣为出发点,对具体材料、具体活动过程感兴趣,对于抽象的理论灌输、因果批评、事理说教则不感兴趣。艺术教育活动以表演、游戏、展示等活动为抓手,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如同样是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主题,艺术教育就可以从全方位营造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透过表面,理解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懂得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和开展学习英模活动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英模人物知多少”的绘画竞赛,又可以英雄模范人物的豪言壮语为内容进行书法展示活动,更可以进行饱含激情的歌舞、演讲等表演。在这一系列活动可以人人参与,弥补了注意力容易分散及注意力狭隘等心理弊病。

从满足兴趣出发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青少年自信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教学方法十分多样,充满趣味性,所以青少年思维的兴奋度越高,学习的自信就能体现出来,向现实能力转化的速度也就越快。社会心理理论指出,青少年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建立勤奋感。这一时期,青少年通过集中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乐趣,则产生勤奋感,反之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艺术教育强调了它的激励作用,保护了青少年的自信,培养青少年的勤奋,让青少年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自信的感觉,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蕴含其中。

可塑性又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艺术教育除了让青少年获取知识技能以外,还可以全面塑造他们的整体素质。如舞蹈小组、演出队等表演性较强的兴趣活动,在让青少年获得完美的形体、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情感美和作品美,又如在合唱团的教育活动中,指导教师又可以从全方位指导青少年了解歌曲的艺术生命及含义,悉心地将孩子们推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广阔的知识领域,让青少年对唱歌有全新的感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实践锻炼,尤其是注意力、意志力、毅力等的培养,不经过锻炼只是纸上谈兵,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又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机会、能吸引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提高各类心理素质。

五、创新艺术教育,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艺术教育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艺术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艺术教育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其次,艺术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艺术教学中的绘画、雕刻等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构图、设计等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艺术手段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艺术教育中大量的使用了归纳、分析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分析归纳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思考的人。

再次,艺术教育能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艺术教育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绘画、舞蹈、器乐等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绘画、器乐等学习中,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各种功能协调的快乐、分析设计过程、及时反馈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艺术教育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放松便会停滞不前。这种不进则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艺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政治素质提高、良好情感素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艺术教育还能开发青少年的右半脑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等众多的其他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广大家长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积极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接受其教育,达到真正实现推进素质教育之目的。

(此文发表在《江西省团校学报》2003年第3期上)

2.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二

关键词:舞蹈教育,素质教育,青少年

近几年来,在教育环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个人道德修养,即素质教育,其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学生教育的教育模式。而青少年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艺术教育中,舞蹈以它特有的舞蹈语言和音乐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助于陶冶他们的心灵。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独生子女的政策深入人心,在其教育问题上,社会、家庭、 学校都十分重视。但是,由于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许多问题。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可以用于情感沟通。它没有语言文字, 但是却蕴含着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青少年是幼儿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人观念从幼稚到成熟、生理从幼小到壮大的必然阶段。青少年由于对于社会认知的缺乏,很容易会让心理受到扭曲。舞蹈教育中蕴含了一种精神释放与协调锻炼的双重作用,坚持舞蹈教育, 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加强,也可以使其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二、舞蹈教育能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现今的孩子,从步入学习开始,就会被不停的要求学这样学那样,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掌握的技能越多, 掌握的程度越好,越是对他们日后的生活有帮助。但是,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被压抑了天性。舞蹈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更具有趣味性,而且孩子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不用约束自己,而用舞蹈来填补自己生活的枯燥。知识的学习固然有其趣味,但是长期对理论知识的接触,会让青少年有排斥的心理。舞蹈教育的加入, 可以调节青少年学习的乏味,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三、舞蹈教育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美育观

美育观就是审美教育观念。青少年还处于成长过程, 其所有观念的成形都是需要有人来加以引导。舞蹈教育, 是以舞蹈审美为核心,融入了优美的音乐与形象而优美的动作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舞蹈教育中,它要求所有的一切要相互协调,什么样的动作要配上什么样的音乐, 每一个节点的动作应该是什么样,这些都是对整体美的一个艺术体现。青少年的美育是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使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的、 高尚的审美视角。舞蹈的美学教育,会逐渐提高人的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它本身是美的一种表现方式,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领略到其美化的人体运动的特有魅力,能够领略到协调化的舞蹈表演整体魅力。长期接受舞蹈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美育观。

四、舞蹈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发展

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舞蹈是一种需要思想与形体相互结合的艺术。 在舞蹈学习中,需要青少年有足够的耐心、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知识汲取, 偏重左脑开发。但是,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才能让一个人更为健全。所以,在现行教育中, 十分重视右脑的开发。舞蹈本身是一种肢体语言,对于肢体的协调性要求极高。在舞蹈学习中,学生会不断开发自己的右脑,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让自身的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有助于青少年端正对于舞蹈的态度

随着各种影视文化的逐步发展,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喜爱也越来越盲目。许多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希望能够用舞蹈去达成自己的梦想。但是,舞蹈教育并不是为了孩子以后能做明星而开设的,而是对青少年素质一种培养。所以,在舞蹈教育中,还可以逐渐端正青少年对舞蹈的态度。

六、总结

3.浅谈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 篇三

一、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意识和心理因素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在人们比以前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了,但必须加强全面认识。

首先,从健康概念的扩展性看,健康不仅指体魄健壮,而且包括心理健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学生的健康应当是身心健康。

第三,从思想教育深层性看,心理教育与辅导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生的积极发展。

第四,从生活质量的全面性看,人的精神生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达到一种完美人格为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学生的生活质量也是如此。

所以说,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种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与支柱。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升学、就业等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与考验。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一切顺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忧伤乃至不幸。处在这种现实中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常伴有焦虑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惧、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甚至自杀等症状。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

针对青少年心理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咨询的常见问题。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2、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

3、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同时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4、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有专家甚至指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人特性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策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以人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围绕突出一个“导”字(引导、疏导),把握一个“亲”字(似朋友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抓住一个“准”字(能切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其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要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

2、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以朋友谈心的方式,为青少年释疑解惑,调适其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教会他们自我心理调控,调节自己的情绪,预防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比如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4.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四

关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关系极大.为了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突出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一般途径外,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个性.二、青少年健康心理和行为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创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三、社会不仅要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更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 者:王茂盛 WANG Mao-sheng  作者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年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个性发展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5.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五

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云霞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政府建立的校外教育阵地,它与学校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学校教育是义务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教育是校外教育;学校教育是基础学习,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则是业余兴趣培养;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共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灌输,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则强调能力培 养;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则重视潜能的挖掘。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大舞台,在整个大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职能作用: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实施教育改革的最佳试验田,是推行新的教学理念的大舞台。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指标等多方面的限制,可以较为灵活地进行各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试验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内容,为学校教育的教育改革作尝试。另外,培养兴趣、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强调个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所以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强调和推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太在乎教给孩子们具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愉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创造自己、发

现自己、欣赏自己、放松自己。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拓展了一个自由的天地。我们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想象、尽情发挥的余地,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的机会,教学活动的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玩乐的乐园。孩子们在这里没有什么约束和限制,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项目,参与组织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在体验中、在快乐中受教育,达到享受学习、快乐学习的目的,极大地满足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挖掘,兴趣可以让人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兴趣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被动的学习变成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学习。

三、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孩子们展现其个性才华的最佳场所,是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乐土。传统的教育要求的是统一的思维模式、统一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眼睛、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个性,而青少年活动中心里高水平的团队、众多的活动、不断的参演参赛参展、交流等,使孩子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多项的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容易引发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自觉地去寻求答案,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非常

重要,我们要倡导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启发孩子大胆的创造性的设想,从而去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

四、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孩子们寻找自信心的好地方,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好去处。有些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学校不是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但他们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能比较强,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特别的兴趣或特别的天份,可遗憾的是这些兴趣和天份在学校往往得不到满足和发掘,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有时还要受到压抑。而值得庆幸的是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使自己某些方面的天份得到极大的发挥,他可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找回自信、找回快乐、找到成功的喜悦。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心得与思想,性格内向、孤癖、怪异的学生也可以交到很多兴趣相同、志趣相投的新朋友,找到相互倾吐的对象,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和提高其社交能力,增强其群体观念,提高其互助意识,培养良好性情。

五、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是培养孩子们健康人格的摇篮。当今以及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再保持八十年代初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观念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青少年活动中心自主的选择、兴趣的发展、愉悦地学习、广泛的交友、心理的辅导、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培

养、磨难的锻炼、丰富的活动是培养孩子们健康人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健康人格的养成则对孩子们今后尽快融进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培养良好品德、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这样可以缩短人的社会化过程。

6.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六

筹建情况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拓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吉林市委决定筹建“吉林市青少年素质拓展教育基地”(营地)(以下简称“基地”或“营地”)

一、基地地理位置

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光四队头道沟,距市区仅十五分钟的路程。

二、基地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基地具有教育功能、体验功能、素质拓展功能、学习功能、娱乐功能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体验式教育的活动基地。

通过素质拓展培训,挑战心理、生理极限,使参与者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参与的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会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可以说,这种体验式教育是传统教育无法触及的,其目的就是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基地建设规模与周期

基地总占地面积90多公倾,三面环山,有天然泉眼,通过改造现在已经形成三个不同规模的水库,基地拟建十大功能区,占地面积约20公倾,总接待能力每天2000人,可一次性接纳食宿400人,基地工程分两期,一期于2006年8月中旬完成,建成生活区、素质拓展训练区、少儿挑战训练区、农业体验区、环保教育区,二期工程于2007年6月底完成,将建成国防教育区、工艺制作区、文化娱乐区、智慧大道、野外生存训练区。

四、基地具体功能简介

基地分十个活动区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区、少儿挑战训练区、野外生存训练区、智慧大道、农业体验区、环保安全教育区、工艺制作区、国防教育园区、生活区。

(一)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区

包括:拓展训练、素质测试、趣味桥、勇敢者道路、多功能中心广场

1、拓展训练项目:高空秋千、软梯、筑桥向前、攀岩、低空滑道、巨人梯、高空云梯、高空站立、与你同行、迂回向前、蜘蛛人、高空抓杠、高空跳跃、高空爬网、滑杆、高空路、空中交会、钻电网、徒手营救、防空警报、携手并进、礼让通行、背摔、智慧天平、乘风破浪。以上是硬件项目,还有一些只需道具的软件拓展项目。(项目可取舍)

2、素质体验测试项目:勇攀珠峰、跨越山谷、爬山涉水、踩石过沟、巧过独木、勇士冲浪、争分夺秒。

3、趣味桥:彩筒桥、梅花桥、波浪桥、钢丝桥、砖圈桥、玉兰桥、五环桥、索道桥、晃板桥、浮桥、吊环桥、等距桥、栈道桥、象棋桥、脚蹬桥、同行桥、秋千桥、悬索桥、云梯桥共19座(可取舍)。

4、勇敢者道路:全长200米,以攀、跳、腾、挪、钻、爬、跑、越过军事障碍,闯过网绳迷宫等设施。

5、多功能中心广场:用于集会、训练,建有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设施。

(二)少儿挑战训练区

以儿童、幼儿娱乐设施为主(5-8个)相对独立游乐设施组成。

(三)野外生存训练区

1、野外宿营

2、野外烧烤、野炊

(四)智慧大道

从基地入门开始在道路两侧树起中外名人塑像并配简介(数量视情况而定)。

(五)农业体验区

包括:农活体验园、农具展览园、百草园、百果园、百药园、动物观赏园、百花园、百鸟园、葡萄园等。

(六)环保安全教育区

1、环保:多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小实验。

2、安全:通过防火、交通、电、水等方面模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自救、互救教育。

(七)文化娱乐区

主要用于演出、报告、展览、晚会、会议等。

(八)工艺制作区

包括:陶艺、木工、造纸、纺线、剪纸、蜡染等多种工艺制作。

(九)关于基地设立国防教育园区的一点想法

以往的国防教育采用的实物展览,文字图片、影、音、像、讲解等宣传教育手段,受教育者还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参观留影之后,再没有新奇的感受。

而新型的国防教育园区的设想是:准备采用一种模拟实战,受教育者亲自参战的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迎合当今孩子的心理、生理要求及 3 特点,教育作用远远超过传统的教育模式。另外,不受现有场地、场馆的限制,设备主要是彩弹枪,而且基地的地理、地貌特点完全适合此项活动的开展,预计活动不仅对8岁以上青少年产生非常浓厚兴趣,对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吸引,也会成为基地最大的亮点。

(十)生活区

包括主营地、特色营地(农家小院、树屋、草屋、蒙古屋)餐厅及辅助生活设施等。

另外在活动项目的设计上注重多设计一些有刺激性、挑战性的项目,如:夜行军、爬山、定向越野、探宝、摸鱼塘(优点:不受场地限制,参与人数多)。

拓展中心区主要项目说明

高空秋千:

活动目的:

1、培养勇敢精神,锻炼意志品质;

2、增强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3、培养自我挑战、战胜心理恐惧的能力。

动作要领:站或坐在秋千中央,手紧握两侧绳索,通过腰腹肌伸展和收缩加力,加力注意节奏,不要偏离矢状切面用力。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不得擅自使用,须有专业人员指导、保护下训练,穿松紧适度运动服装,合理使用保险装置,身上不得携带硬物。

软梯:

活动目的:

1、培养高空作出的勇气,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2、培养自我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动作要领:攀爬时身体紧贴软梯,一侧手脚同时用力拉蹬,另一侧手脚同步上移,如此循环重复向上攀爬。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筑桥向前:

活动目的:

1、培养耐心细致解决问题的能力;

2、锻炼稳定的情绪,手眼协调、平衡能力;

3、磨练勇敢无畏、胆大心细意志品质。

动作要领:通过向前移动桥面上的木板,不断变换身体姿势,保持自身重心稳定,向前行进。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巨人梯:

活动目的:

1、培养责任感和人际信任感;

2、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3、培养克服困难毅力和胆量,增强永攀高峰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共同上攀,你身体的一部分(如膝盖、肩膀)可能成为同伴攀登的“阶梯”,同时同伴的手臂地会成为你攀登时借力的“绳索”。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的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高空云梯:

活动目的:

1、培养挑战身体极限的坚强意志力、坚韧性和毅力;

2、锻炼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3、挖掘潜能,增强克服困难勇气。

动作要领:攀爬者以手代步,充分利用身体摆动力量前行,以减轻单臂悬杠重力,注意动作协调性和双手交替前行的节奏。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高空站立:

活动目的:

1、培养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的勇气,增强面对困难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体验高空感受,战胜心理恐惧,排除杂念与干扰,转移注意力,增强胆量与毅力;

3、突破自我极限,开发个人潜能,锻炼腿部力量。

动作要领:抬头平视,眺望远方风景,站立在玻璃平台上。适宜对象:高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不得擅自使用,须有专业人员指导,保护下训练,穿松紧适度的运动服装,合理使用保险装置,佩戴安全帽,身上不得携带硬物。

与你同行:

活动目的:

1、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增进责任感,学会顾及他人处境与感受;

2、增强挑战自我精神和胆量毅力;

3、锻炼肢体力量、身体平衡控制能力。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在杠上不断变换站位姿势,不但保持自身平衡,且时刻关注对方状态,相互协调,共同达到终点。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迂回向上:

活动目的:

1、培养挑战自我精神和勇气,增强胆量和毅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增进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3、树立面对困难永远向上,永攀高峰的信心;

4、锻炼手脚协调及身体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攀网过杠,迂回向上,由于要不断变换身体姿势,注意身体重心稳定及同伴相互协调配合。

适宜对象:高中生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高空抓杠:

活动目的:

1、培养挑战自我,战胜心理恐惧,增强勇气、胆量和毅力;

2、激发建立自信心,突破自我极限,开发个人潜能,把握成功机遇;

3、锻炼个人的上肢力量、弹跳。

动作要领:调节站板距离,果断奋力纵身一跃,抓住前方单杠,在得到地面保护者的确认后,才能松杠返回地面。

适宜对象:高中生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高空跳跃:

活动目的:

1、培养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2、增强胆量、挑战自我、培养自我突破和克服恐惧的勇气;

3、开发个人潜能。

动作要领:调节两板距离,眼睛注视前方,助跑、后蹬、起跳、收腹、落地。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的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高空爬网:

活动目的:

1、挑战自我、增强胆量、克服困难永攀高峰;

2、培养身体各部分体能和智能的协调性;

3、学会自我时间管理,灵活地调整目标、路线、方法的能力;

4、激发有勇气去确立较高的目标。

动作要领:认真观察、用智慧去设计方案,选择路线,然后通过攀网、钻圈达到高峰。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的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 滑杆:

活动目的:

1、挑战极限,增强意志力、坚韧性和毅力;

2、焕发潜能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锻炼上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动作要领:合理运用腰腹力量,可用双手交替或手脚交替并用向上攀爬。适宜对象:初中以上的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佩戴安全帽)高空路:

活动目的:

1、培养挑战自我勇气和胆量,磨练意志与坚韧性;

2、激发在特殊状态下排除一切杂念与干扰,全身心注意在目标上;

3、锻炼四肢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培养敏捷反应和身体控制能力。

动作要领:徒手行走,若身体推动平衡时,可手抓正上方圆管来稳定重心,保持平衡,然后继续徒手前进,直至到达终点。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的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佩戴安全帽)空中交会:

活动目的: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学会顾及他人的处境与感受,在困境中彼此帮助、鼓励、照顾;

2、增强挑战自我、胆量、毅力、敏捷反应的能力;

3、锻炼肢体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通力合作,调整站位姿势,交换位置,各自到达终点。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同上(佩戴安全帽)钻电网:

活动目的:

1、培养细心、勇挑重担、相互关心支持的团队精神;

2、培养团队行动前调查研究,认真计划的工作作风;

3、群策群力、合理分工寻求 9 简便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

4、增强手臂、腰部、腿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活动,每名学生只能钻一个电网,不得重复,不得触及电网并寻求电网的最佳方法与手段。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身上不应携带硬物,穿松紧适宜运动服装,攀止在网上攀爬。徒手营救:

活动目的:培养勇挑重担,甘为人梯,相互关心与支持的团队精神;

2、培养团队群策群力,调查研究,认真计划,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帮助团队理清角色,合理分配和运用资源;

4、增强手臂、腰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活动,通过肩杠、手拉、手推等有效方法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使全队钻入圆孔中去。

适宜对象:高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身上不应携带硬物,穿松紧适宜运动服装,谨防空中坠落。防空警报:

活动目的:

1、帮助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相互关心照顾、精诚合作的团队风格;

2、培养团队群策群力,调查研究,认真计划、寻求简便、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帮助团队理清角色,合理分配,适用资源;

4、增强臂力、腿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活动,学生合理分工,采用搭人梯,手拉等有效手段,使全队人员进入防空洞和及时疏散出防空洞。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身上不应携带硬物,穿松紧适宜运动服装,谨防挤压伤。携手并进:

活动目的: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相互协作、和谐的人际关系;

2、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与方法;

3、锻炼身体协调、平衡及快速反应能力。

动作要领:两人一组携手,在高低错落的一组晃板上,通过选择落脚点,变换身体姿势,相互协作,走完全程。

适宜对象:小学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不应作跷跷板使用,上下晃板要同步,着地时应作缓冲保护动作。

礼让通行:

活动目的:

1、帮助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互帮互让、精诚合作的团队风格;

2、培养团队群策群力,寻求正确思维、有效方法并统一思想,有计划有序地去解决问题;

3、增强腿部力量,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10人为一组,任意站在晃板上,训练师可通过生日、抽签等按序排列发出命令,要求团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换位,不能够有人掉下晃板,将一支无序的队伍,变成一支有序的队伍。

适宜对象:小学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不应作浪木使用,不能在晃板上跳跃。背摔:

活动目的: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责任感,增强人际信任感;

2、11 培养自我挑战的精神和能力,增强胆量,勇敢精神。

动作要领:身体保持笔直仰摔,双手交叉胸前,接摔者相互交叉紧握对方的手腕处,接住背摔者。

适宜对象:初中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摔下时手不能打开,以免伤及下面保护者,接摔者不能松手;训练时用海绵垫作保护,身上不得携带硬物和戴眼镜。

智慧天平:

活动目的:

1、培养耐心、细心处事态度,大胆的工作作风;

2、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用智慧取胜及团队合作意识;

3、增强手臂、腰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活动,在悬挂的圆盘上,队员在圆盘上依次添加“法码”(不等的重量物)使圆盘保持平衡,当圆盘失去平衡时,导致“法码”落地为失败。

适宜对象:小学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除添加“法码”的学生接近圆盘之外,其他学生均应与圆盘保持一定距离,谨防天平倾斜“法码”砸在脚上。

乘风破浪:

活动目的:

1、培养融入团队,形成共同完成目标的氛围,感受健康愉快的情绪;

2、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照顾他人;

3、培养团队群策群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增强脚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在有支点的铰接式杠面上行走,一头踩下去必有一头翘起,尽量不使队友掉下杠面。

适应对象:小学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不应在杠面上跳跃,着地时应做缓冲保护动作。群龙戏珠:

活动目的:

1、培养耐心、细心、恒心;

2、培养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坚持到底的精神;

3、培养团队协调合作的意识与精神;

4、增强手臂、腰部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

动作要领:团队活动,每名学生手持一手柄,通过拉动绳索相互协作,使盘中的珠全部进入浅洞中。

适宜对象:小学以上人群

重要提示:人员分布要平均合理,拉绳索时要轻拉轻放,谨防器材损坏。

素质体验测试园项目说明

由勇攀珠峰、跨越山谷、爬山涉水、踩石过河、巧过独木、勇士冲良、争分夺秒等趣味性很强的动态游乐项目和普测区的身高体重测量,握力测试、肺活量测试、体前屈测试等静态项目组成。本着增强全民体质,促进全民健康为宗旨。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和生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者在融入大自然的运动中测试自我,了解自我,在运动中享受快乐。

勇攀珠峰:以攀登自然界的山峰为模拟背景,着重发展力量、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等心理素质。

活动规则:参与者佩带手腕式信息采集器,在起点(山脚)使其得到感应,听到“嘟”声后出发,途中寻找相同颜色的三个标识,每经过一个标识,必须使采集器得到感应,听到“嘟”声,继续攀登并使信息采集器再次得到感应后为结束,然后直线安全撤回。

巧过独木:本活动主要发展平衡、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大胆、心细等心理素质。

活动规则:参与者佩带手腕式信息采集器,在起点使其得到感应,听到“嘟”声后出发直至终点,并使信息采集器再次得到感应后为结束。过“独木”时参与者不准落地,否则回起点重新来一次。

踩石过河:本活动模拟过河时,由于河水上涨淹没了石块,只露出起点、终点及河中少数的石块,过河人可以凭借提供的河水下落时显露石块的分布图,在规定的时间内踩石过河。

活动规则:参与者凭借河中显露石块的分布图,在短时间内强记下石块走向,凭记忆、智慧、分析、判断在规定的时间内踩石过河。(每踩一块石的间隔时间为2秒)。参与者佩带手腕式信息采集器,在起点使其得到感应,听到“嘟”声后出发,每踩对一块石,显示器上对应的发光点亮,踩过二十块石块,直至终点,并使信息采集器再次得到感应后为结束。(过河路线:直线跳一格,斜线相邻,且直线走向多于斜线走向,路线简捷)。

勇士冲浪:本活动以站立姿势的变化来控制平衡,主要发展平衡、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体验稳定、平衡的心态培养勇敢、顽强等精神。

活动规则:参与者佩带手腕式信息采集器,在起点使其得到感应,听到“嘟”声音后出发直至终点,并使信息采集器再次得到感应后为结束。过“木板”时,参与者不准落地,否则回起点重新再来一次。

跨越山谷:本活动以穿越自然界的山谷为模拟背景,提高人体的动作协调性,促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

活动规则:参加此项活动必须穿戴保险装置和手腕式信息采集器,在起点使信息采集器得到感应,听到“嘟”的声音后出发,用插板的办法攀登到顶峰,然后卸下保险装置,并将插板放入指定地点,徒步继续前进(下山)到达终点后,使信息采集器再次得到感应后结束。

趣味桥项目说明

趣味桥项目

限定人数

适用人群 彩筒桥

小学 梅花桥

小学 波浪桥 钢丝桥 砖圈桥

玉兰桥

五环桥

索道桥

晃板桥

浮桥

吊桥

等距桥

栈道桥

象棋桥

脚蹬桥

同行桥

秋千桥

悬索桥

云梯

初中

3(穿救生衣)

7.青少年素质教育 篇七

1 体育素养概念的界定

关于体育素养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点。有学者认为体育素养是体育素质。如姚蕾教授[1]认为体育素质是在人的一定的先天生理基础上, 由后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并经心理系统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育个性特征和体育能力的总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体育素养是体育文化素养。如李英心[2]认为体育素养实际上就是体育的文化水平。

简而言之, 前者重体育轻素养, 后者重素养轻体育, 虽都比较准确地阐述了体育素养的内涵但都是片面、不完整的。因此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比较中和的解释, 如李平[3]等认为, 体育素养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目前虽没有形成公认、统一、全面的体育素养的概念, 但也已经比较合理、科学地解释了到底什么是体育素养。笔者比较倾向于余智[4]提出的罗列式概念“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 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此概念较为中和、完善地解释了体育素养并将其相关的部分尽可能地囊括其中, 比较全面、有特点。

2 体育素养的评价指标及体系的构建

由于概念的不统一也导致评价体系的无法统一。目前的学者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于秀[5]等认为应遵循主体性、科学性、可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采用理论筛选、特尔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 通过选取较有代表性地区展开调查后从而确定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城市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评价指标。其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体育认知、体育行为和体质技能, 二级指标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运动参与、锻炼习惯、体育道德、体质水平和运动技能。陈琦[6]则认为应打破原有的重视运动技术、运动能力的评价体系, 把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确立显性和隐性结合的评价体系框架并且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相结合地进行操作, 并对中小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指标和权重有所侧重。

而唐静萍[7]认为传统的评价多是在特定的考试环境下进行, 对学生单个技术运动的掌握情况和体育知识、规则的记忆与正误判断能力的评价, 缺乏在运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判断, 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 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改善这一现状在评价过程中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注意与发展过程相结合, 注重学生感情的获取等。其评价体系主要由体育态度、兴趣和习惯、体育知识、体质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6方面构成。杨文运[8]等认为评价体系要从单一的生物学评价或运动技术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 从学校的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从体育态度、兴趣与习惯、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质与体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育文化素养这6个方面构建新时期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者是在非统一的评价指标且其权重并不相同的情况下对体育素养进行评价, 使得评价出的结果准确度有待考证且较难进行横向比较, 但其原则和本质基本一样, 都是尽可能选取较为具有代表性、能综合全面反映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指标, 这样的比较结果在某个层面上仍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学校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 不仅要把“体育认知”“运动习惯”纳入评价范畴, 更要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放到首位, 把知识技能、理解退后到第二位, 以达到评价体育素养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 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不但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即测评时的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承认学生的遗传、个性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3 青少年体育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国民体育素养的水平, 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调查, 其中以普通高校学生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偏低, 且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表现出一定的南北地区间、学校间、年级间、性别间的差异[9]。体育素养中的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的偏低, 尤其是体育知识的贫乏, 良好的体育个性及行为习惯等的难以形成[10]。如《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调查——以赣州驻市高校为例》, 文中经调查得出结论: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不高, 存在体育意识较差、体育行为随意性大、运动技能发展不平衡、体育道德品质较低、体质水平偏差、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等问题[9]。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人们观念的改变, 虽然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学生体质监测的成绩有所提高, 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旧的体育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许多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得有些盲从被动, 难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和正确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 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养成等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相关研究改革仍要继续[11]。

此外, 经过大量的资料整理可以发现目前针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调查研究并不多, 现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育素养水平的差异原因除了地域、经济、教育水平还有家庭环境、遗传等。有研究表明初二是形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人民体育素养的水平, 就要从娃娃抓起, 重视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 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成为终身体育的一员。作为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应该引起学者们的重点关注。

4 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建议与措施

现阶段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水平较为低下导致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若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最关键的还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成为当今摆在我国学者面前的重中之重。目前受到学者肯定的培养方法有很多, 总结下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摒弃一味只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纯技术技能传授的教学主导思想, 转为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 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教育思想[12]。现在我国的体育重心正在从竞技体育向社会体育转移,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改善国民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体育习惯等, 使我国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栋梁, 能否尽可能地使之成为体育人才则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重点, 因此摒弃传统的竞技体育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改变一味地灌输教育模式, 以兴趣培养爱好, 使之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体育素养,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第二, 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素养, 以师范生为重中之重。现在国民体育素养的提高, 不仅仅需要体育老师的培养, 更需要非体育类教师的带动, 他们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者, 若也能提高师范生的体育素养则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对我国重文化轻艺体的现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 其言行举止普遍能起到良好带动作用, 在计划普及高等教育的中国, 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都会对国民体育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大体育理论知识等的学习。一般来说, 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动技术的掌握水平是呈正相关的, 且我国学生体育素养中体育知识的掌握尤其差, 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如体育课、课外活动、日常教育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都能够提高青少年体育知识的掌握水平[12]。

第四, 完善体育素养评价系统。在评价内容上应包含有课堂学习与课余学习、运动技能掌握与组织能力水平、活动策划组织与运动实践参与的评价;在评价操作上应注意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起点评价与进步评价的结合。改变一味地以项目测评成绩为全部的考试评价系统, 忽略学生之间的体质、天赋等因素的不同, 通过一把尺子丈量全部学生的方式把原本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生产成一模一样的产品, 短时间内能快速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运动技能水平, 但长此以往更多地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厌恶心理, 难以形成终身体育的行为, 因此必须完善测评系统。

此外, 应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增加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在物质上给予满足, 为他们的余暇体育生活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从某种角度讲将更有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必将是体育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体育素养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首要问题, 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有很多学者通过研究给出了比较全面、科学的概念, 使得相关研究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 但仅停留在提出概念、各抒己见的阶段, 并没有得到学者的广泛支持和统一, 且不同的观点对其他学者造成一定的误导、干扰, 仍是研究的一大难点, 接下来的研究可以有目的地对此展开。

其次是评价指标及体系的构建。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目前的评价体系错综复杂、难以被学者公认, 均采用各自的评价指标, 使得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受到考验, 难以客观、全面、统一地进行评价。每个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横向比较困难, 其准确性与科学性有待提高, 接下来的研究可以由此开展将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另外是改善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建议与措施。这一点是研究最为关键的部分, 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部分, 经过实践的确使得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素养水平得到提升, 但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如何比较简便、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也是给予建议时所要考虑的, 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切勿重理论轻实践, 纸上谈兵。

最后是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有待增加。通过文献资料法可以发现对于体育素养的研究重大学生轻青少年, 虽说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相关研究可以举一反三、类比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 但青少年毕竟不是大学生, 尤其年龄的特殊性和特征的阶段性, 都有其无法替代的意义,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 易变化、爱运动, 都是提高体育素养的关键敏感期。因此, 有必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承担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重则, 但近年来,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持续下降, 体育总局和学校相关部门也通过采取各种政策与措施试图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但效果不佳。体育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重要方面, 因其可通过有效的体育行为提高自身健康的综合能力而受到学者们的格外重视。该文仅对现有相关的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研究进行阐述, 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的重点、难点, 未来主要研究方向和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体育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健康,评价

参考文献

[1]姚蕾.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 2003 (3) :20.

[2]李英心.对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 1995 (4) :30.

[3]李平, 刘宇星, 黄佑琴.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11.

[4]余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1) :73-76, 84.

[5]于秀, 孙夕鹭, 刘海燕.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 (5) :1-5.

[6]陈琦.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J].体育学刊, 2002 (6) :12-14.

[7]唐静萍.健康体育下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149-150.

[8]杨文运, 东明, 焦臣道.新时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的改革和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7 (2) :51-52.

[9]马宏霞.河南大学生体育素养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12) :84-87.

[10]谢芹, 李红莉, 严康英.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调查——以赣州驻市高校为例[J].新校园, 2014 (3) :38-39.

[11]陈晨.杭州市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 2007 (15) :175-176.

8.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功能 篇八

关键词:科技馆; 素质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63-001

一、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

科技馆以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区别于传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它形式开放,主动性强,倡导启发式、探索式的教育学习方法,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场所。同时,科普展览内容的广泛性拓宽了观众的视野,今天的科普展览已从20世纪80年代以教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为线索,扩展到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生命、能源、太空、材料和信息等等技术领域,学生们经常参观展览,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积累知识,并使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科技馆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功能

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新时期赋予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也是全面发展青少年人才在展览教育理念上的新飞跃。

三、科技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科技馆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举办科普展览、讲座及课外科技小实验等多种形式而实现的。现代科普展览大多采用声光电等高新手段制作,展品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让观众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观察、思考、探索,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设法通过操作展品找到答案。这一过程是极好的自学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科学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科技馆展览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式上一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传统教育思想,把教育者(观众)置于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现象本身做启示,让观众从特殊的现象中自己探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来。这样,科技馆就成为学校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与学校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一起构成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科技馆里把书本上深奥枯燥的原理变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展品,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操作,来消化课堂里难以理解的东西。如勾股定理、万有引力、纵波、横波、大气压强、力的传递、声聚焦等,如山东省科技馆里的“马德堡半球”展品,学生们就可以通过七八个人也拉不开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抽空了空气的半球的实验,让观众亲身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钉床展品由8300多颗钉子组成,人躺在上面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就很形象地解释了压力、压强与受力面积,穿透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一踏上行星秤展品,触摸屏上就会自动显示观众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上的重量,有利于观众形象地理解万有引力和质量与重量的关系;三球仪更是直观地显示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形象地演示昼夜交替、四季的形成和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月相变化以及日月食的形成原因等。

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全社会都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期,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广泛的政治思想教育。科技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設基地,经常举办一些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展览。通过翔实的历史事实、实物陈列及细致精彩的讲解,向学生们阐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道理,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爱祖国爱人民,意志坚强,艰苦奋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伟大祖国的强大而无私奉献。

四、科技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容

普及青少年科学思想也是重要内容。科学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和客观的看法。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科技馆是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科普阵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观众通过观察、实验、体会等,了解科学原理,认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科技馆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改革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1.科技馆展教思想的核心是探索和创新

在科技馆里,观众绝对是主体。学生一旦成为主体,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毫无拘束地学习和探索每一项科学原理。而且,科技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这些作品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可能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2.科技馆全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2.1教育内容。既有基础科学,又有前沿的和高科技的内容。展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展览布置是全开放的,像一个知识的“超级市场”,观众可以自由挑选。

2.2展教形式。强调可动手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习形式的自由度加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一篇: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三下一篇:珲春四中2013毕业典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