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07-16

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用9篇)

1.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一

发挥团队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一直信奉的座右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无非两大法宝。一个是同头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同头教师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是集集体的智慧,本学期,我们英语集体备课前做到“三有”即:有负责人、有主备人、有教案;备课时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定记录员;“五备”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后做到“两个跟踪”即:跟踪听课,跟踪评课。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每周五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备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先进行单元总体备课。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重难点。接着在进行每一课时的备课教案。合理分配单元的重难点。把知识点分散到每一课时,有利于减轻负担,降低学生的接受难度,也有利于学生接收新知识。必要时,打破课本的内容安排,合理布置一个单元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科学而谨慎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课上讲授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习题的精选,备学生,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梯度合理的问题。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大家一起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教具的使用等,都力求精益求精。如对话教学,要吃透教研室张主任推广的四步教学法,感知语言,理解含义。学习语言,掌握例句。内化语言,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但要灵活加以运用,不能生搬硬套。经过一起制定出来的通案,然而,对于每一位教师千万不可拿来就用。还要在通案的基础上形成个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适当加以改进。

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讨论与切磋,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生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备课集合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教材,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学习小组的有效开展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科学的划分小组,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确实受到了成效。在班级中划分了阅读小组、单词检查小组、写作小组等。学习小组划分要慎重思考,做到科学合理,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将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7—8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具有特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取长补短,使小组合作的结果真正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之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下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员等,可采用激励性语言,还可以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发布。每月让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参与交流讨论,规范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小组长的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轮流机制。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落实具体的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使每个人能在不

同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完善,避免了出现好学生占居着整个小组的发言大权,中差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当“配角”的局面。使得更有意义,更具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顺利展开。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有很深的感受,尤其对于去年这一届的初三,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初二升初三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区九所中学占第七位,有人开玩笑说,“就是把孔夫子请回来,也无可救药”。但我们三位初三教师就不服输,一定要改变现状。于是,我们就坐下来一起探讨,从每一节课的单词、短语、句式精细到每一个例句,每一个习题。我们的原则是:不怕慢,不开快车,边讲边弥补。到了下学期,我们经常回家备课,认真研究模拟试题,尽量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中考临近,是我们最艰难地时刻,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我们要创造奇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中考,我们成功了,双桥区九所中学我们位居第二名。可想而知,没有三人的齐心协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痴人说梦”。

常言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才能集思广益,集众家之长。如果没有合作,个人单打独斗,那么你就会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永远不会注入新的血液,当然会死气沉沉。在合作中,我收获了成绩,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自信。我在合作中得到了锻炼,在合作中成长。以后,我们会把双中英语组的优良传统,“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持续下去,让他在双中开“合作”之花,结“合作”之果。

2011年9月18日

2.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二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难度大, 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

1. 一些演示实验反应规模小而课室大, 多数学生观察比较模糊。

2. 宏观物理现象无法揭示物理微观世界变化的历程, 造成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的难以理解。

3. 由于时间是有限, 一些实验难以完成。

4. 许多物理实验瞬间即逝而无法观察到, 影响教学效果。

5. 部分实验无法直接演示, 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力, 学生既要理解课本中的文字内容, 又要发挥想象力, 不易弄清原理。

6. 对物理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 教师只能通过口述来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的操作步骤, 不能加深学生印象, 影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超的能力, 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 把宏观场景作微观处理, 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 弥补了物理实验难以展现的情景, 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豁然开朗, 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采用摄像、剪辑技术, 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 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 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 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利用计算机灵活、强大的交互性,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网络素材进行整合, 任意组合、安排课堂实验教学, 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探究型物理实验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 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 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 进行设计、探索、实验。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几点做法

鉴于此上原因, 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 利用实物投影,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实验, 要亲手去做。而对于多数学生观察比较模糊的实验可利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进行放大, 将实验过程与实验现象在大屏幕上展示, 如分子的扩散现象、磁现象等实验。一方面使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以及研究和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观、清晰;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 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学生思维得到更充分的调动。

2. 借助课件模拟实验, 完善实验内容。物理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中学物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但学生相关社会实际知识匮乏。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演示手段, 真实性、直观性较差,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若用计算机动画模拟利用物理知识生产的流程图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就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及应用原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过程框架。利用Flash软件制作错误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 通过正反实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之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要领,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如在利用温度计的使用的教学中,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错误方法用动画模拟, 让学生直观领会。内燃机的工作冲程实验, 内燃机在工作冲程过程中学生无法观察到, 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 让内燃机工作, 展示内燃机工作现象的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 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特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对无法直接操作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 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 使抽象的内容清楚地展现出来, 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帮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接受知识的目的, 也可减少实验消耗。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实验不足, 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在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 有些仪器可见度小, 演示实验效果差。如在学习刻度尺、天平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时, 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 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 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此时, 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或利用实物的放大作用, 能让全班学生详细、全面观察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 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 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

4.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微观现象宏观化,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微观世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者机械地描述, 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而借助CAI的动画、3D的动态立体模型可以模拟微观构成、模拟粒子运动等, 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 微缩的客观世界, 模拟化学反应, 打破了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 通过动画将微观变化过程宏观化, 使看不见的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直观可感知的动画过程, 使学生理解了知识的本质, 在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 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须与物理学科特点充分结合, 巧妙运用, 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 才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的密度、信息量,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不断探索, 挖掘潜力, 让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农村学校的课堂也在逐步使用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物理这门学科实验性、抽象性、应用性比较强, 如何使物理问题形象化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其作用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改变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 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3.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三

“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 “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语这一交际工具架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是满足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愿望。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结合生源、师资等实际,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在近几年的双语教学中,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双语教学思路,逐步形成了“管理有序,教法灵活,民汉共进,稳步提高”的双语教学特色。

(一)明确双语教学目标

把握双语教学方向

2004年8月,我校根据县委、政府及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从全县招收82名民族学生,创办两个“双语”实验班。“双语”教学是国家、自治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 “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发展和繁荣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为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国语这一交际工具架起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桥梁,满足了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愿望。

学校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及时成立了“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结合生源、师资等实际,经过认真酝酿、讨论、研究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以民汉合校为优势,教学管理为重点,强化汉语学习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为目的”的“双语”教学工作目标。

(二)优化双语教师配备

加强双语教师培训

我校“双语”班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配备汉族教师和HSK等级达到七级以上的民族教师授课,其它学科配备民语言教师授课,但无论是汉语授课教师和母语授课教师,均选配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责任性强的教师授课,班主任起始年级配备民汉两个班主任,其中汉族教师担任正班主任,民族教师担任副班主任,一方面迫使学生学习汉语,另一方面便于沟通和管理。为大幅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提高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校对民族教师进行多层面培养培训。

第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学习成长。为促进民族教师成长,一是将汉语学习纳入校本教研,规定必学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最终检查评比、进入量化考核。二是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薄弱,理解力欠缺这个实际出发,确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悟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个课题,切实提高民族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双语”教学观摩课、优质课大赛、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让民族老师在交流、碰撞中成长。

第二、以帮带工程为链接,打造合力团队。我校利用民汉合校这一优势,实施帮带工程建设,即一个汉族教师带一个民族教师。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民汉集中管理,采取民汉教师统一办公、集体备课、穿插教学,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团队。

第三、以对口培训为契机,提高民族老师汉语水平。目前已有2名民族教师参加内地对口汉语培训,有3名民族教师参加自治区汉语培训,有5名民族教师参加地区汉语培训,其他民族教师均参加了县上举办的汉语强化班培训。

第四、以奖励补助为机制,激励民族老师学习提高。为激励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我校对民族教师HSK达到相应水平者给予每月50元的补助。同时在“双语”班任课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照顾。

(三)准确定位双语教研

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为切实推进双语教学,学校教研室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和本校实际,对双语教研做了准确定位,以口语表达为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民族团结教育为德育突破口;以民汉文化交流为母语与国语转化难点的突破口;以改革课堂教法为推进课程改革突破口。为我校双语教学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使双语教育教学能适应时代发展,革除僵死机械的传统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双语教学工作。学校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规定,经常调查了解“双语”教学工作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与计划、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常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优、缺点。在教学管理的“严、精、细、实”上下功夫。为我校双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四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1、形象导入,激情引趣。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让学生听一听,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无需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情境之中,产生了“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情境,引发思维。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时。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此时打开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

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情境再现,以境激情。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制造气氛,渲染氛围。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教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与此同时,教师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低沉悲壮的音乐,悲痛欲绝的朗诵,教师执着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五

发挥传统项目优势 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灵宝市西闫乡第一初级中学

2013年10月

发挥传统项目优势

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灵宝市西闫乡第一初级中学创建于1969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农村初中。40年的办学历史,使学校彰显了“底蕴深、校风好、质量高、理念新”的特色。学校根据市“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发展目标,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将特色项目定位为篮球运动,并积极组织开展篮球特色创建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600多人,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体育教师4人。学校现有现代化塑胶运动场,硬件设施齐全。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常年坚持开展篮球特色活动,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一、秉承传统项目优势

营造篮球文化氛围

1、学校体育文化底蕴深厚,篮球体育特色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蜚声豫西桃林大地,曾经开创了学校女子篮球队,获灵宝市篮球赛 “五连冠”。男篮在80年代到90年代也先后数次夺冠。篮球盛极一时,在灵宝体育界传为佳话。这里曾哺育了无数的灵宝“名人”,铁道部二七测量厂女篮主教练雷冬青、全国女子多向飞碟射击冠军李肖霞都出自我校。

2、学校注重校园篮球文化建设,以“以球健体,以球益智”为特色理念,制作大型篮球知识技能宣传版面,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特色项目。使校园透射浓厚的篮球特色氛围。

3、“篮球运动是一种文化”,在这氤氲着篮球气息的沃土上,她应该深深植根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心灵。我校传承和弘扬“以球健体、以球益智”的篮球文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等多种形式,进行篮球运动的宣传教育,提高参与程度;

4、打造篮球文化走廊,在运动区墙壁上展出篮球运动的起源等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篮球、认识篮球、感受篮球的魅力;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快乐篮球”绘画、手抄报、征文、篮球知识竞赛等评比活动来营造校园篮球氛围。家校联动,向社会延伸,编印体育专刊、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支持、关心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和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

5、建立《西闫一中篮球特色活动规划》和《西闫一中篮球特色奖惩制度》。以保证篮球特色活动正常开展,篮球特色创建活动有层次有秩序进行。

二、强化组织领导

优化师资配备

近年来,历届领导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以全民体育为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工作领导小组,由体育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班主任等组成的特色工作小组,具体策划学校体育发展的近、远期规划,组内人员分工细化,责任明确,坚持深入教育和训练一线,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体育工作氛围。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他们中有 国家二级篮球裁判5名,有2人获市级优质课赛讲荣誉,3人获市级技能大赛奖,4人被评为市级篮球优秀教练员,1人被评为峡市先进工作者。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郑州、西安等体育院校学习。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又有刚从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新生后备力量,最大限度优化师资配置。

三、加强体育经费投入 完善体育硬件建设

为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提前预算,多方筹资,争取政府支持。今年学校进行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现即将竣工,今后逐步完善篮球训练场地设施,我校硬件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将体育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中,每年投入经费用于体育器材购置、体育训练费等。

四、开展篮球运动

打造篮球特色

1、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周3节。坚持两操一活动与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严格按照《学生体质测评标准》组织开展达标活动,体育达标率100%。

2、从七年级开始,学生人手一球,从基础抓起。每班成立班级篮球队,成立低、中、高三级训练网,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并层层选拔,建立年级和校代表队,除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训练,平时还利用早上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下午活动时间进行技术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8小时,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采用“一人练,大家帮,突破一点,全面推广”的方法解决技术难关。同时把运动员的出勤情况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以保证训练时间的落实。

3、开设篮球课教学,学校注重全体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 3 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体育组教师精心编写校本课程——《花样篮球运动教程》,是篮球特色开展工作中的又一亮点。极大丰富篮球训练内容,促进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学习篮球的基本技能,广泛参与篮球活动,初步形成人人会打篮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活动,年年有联赛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特色。

4、学校每年结合校园运动会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快乐篮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运球接力赛、定点投篮大赛、三大步投篮比赛、传接球比赛、三人制篮球对抗赛等篮球趣味比赛。

5、坚决贯彻“扎实打基础,全面促发展”的训练原则,提高专业队员的技术、素质。校球队精心选材组队,确保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注重校际交流,他们走出去,经常与灵宝二高、实验中学、市一中、二炮等兄弟单位互访拉练,开展友谊比赛,促进我校篮球运动蓬勃发展。

五、办学成特色

篮球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获“灵宝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该校男女篮球代表队在峡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在灵宝市体育界获得一致好评。2009年该校成功通过河南省体育局验收,被评为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9年、2010年该校女子篮球队两次出征河南省中小学篮球锦标赛取得了女子组第七名和第六名的骄人成绩。2012年该校男队再次出征河南省中小学篮球锦标赛,跻身河南省前八强。由于表现突出,成绩卓著,2012年3月6日,学校在三门峡市体育工作现场会上作为先进单位代表发言,学校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2013 4 年10月在三门峡第七届运动中篮球队表现突出,为灵宝市赢得4.5枚金牌。近年来,该校不断向上级各类学校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0余人,多次受到市县两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表彰。

6.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六

关键词:CCPP,燃机,混合煤气,质量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CCPP) 作为新型高效能源转化工艺, 已经被许多钢铁企业认可和采用。济钢2002年开始筹建燃气发电厂, 至2007年底已有8套燃机并网发电。济钢CCPP采用低热值的高、焦混合煤气为燃料, 低压过热蒸汽, 推动汽轮机发电。无论是煤压机还是燃机对煤气质量要求都很高, 为满足系统要求, 济钢燃气技术人员在提高单一及混合煤气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 脱除焦炉煤气及混合煤气中的杂质

济钢CCPP在设计时就考虑了焦炉煤气二次净化的问题, 在混合前有脱萘和捕焦油的装置, 这些装置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运行中仍然经常出现煤压机滤网堵塞、煤气冷却器管束积灰堵塞、“三回一”控制阀卡塞以及叶轮挂灰等现象。究其原因, 是焦炉煤气中的焦油类粘稠物质与高炉煤气中的含尘共同作用的结果。

济钢焦化厂采用的电捕焦油器运行十分稳定。但是, 由于该装置采用静电除尘原理, 焦炉煤气中的微小焦油雾滴, 由于荷电量小而无法在流通时间内抵达沉淀极而被电捕焦油器捕捉。焦炉煤气所含杂质除焦油外, 还含有粉尘颗粒及萘、H2S等。焦油是一种粘稠性物质, 当焦炉煤气与高炉煤气在混合站混合后, 更容易与高炉煤气中的粉尘形成粘结和集聚, 导致煤气滤网等的堵塞及煤压机转子挂灰。

为进一步脱除焦炉煤气中的焦油类杂质, 我们选用了带碳纤维滤布的丝网装置。当焦炉煤气流过与高炉煤气丝网脱水器结构类似的丝网时, 焦炉煤气中2~5μm的焦油液滴就能成功分离, 附着于丝网表面。由于丝网的这种过滤作用, 同时能够对煤气中的颗粒杂质进行有效的脱除。为了对流经丝网后煤气中的焦油进一步过滤、吸附, 因而在丝网后考虑增加碳纤维滤布。根据焦油受热溶化的特点, 在装置中加装了蒸汽吹扫装置。为使焦油能够顺利排出, 在底部设置了集油装置和排出装置。

第一套焦炉煤气脱焦油装置于2006年11月投用, 运行效果良好, 脱除率在80%以上, 阻力低于300Pa。2007年开始推广应用于混合煤气, 在煤压机前增加粗过滤装置, 进一步延长了煤压机工作时间。

2 提高电除尘器效率

一般高炉煤气净化工艺处理后的煤气含尘量难以满足燃机要求, 燃气发电系统设计有二次净化设备——湿法板式电除尘器和丝网脱水器。但由于经过一次净化后的高炉煤气, 无论是含尘粒度还是含尘量都比较小, 电除尘效率有限。改造前, 济钢燃气发电系统的电除尘器效率一般不超过60%, 致使二次净化后的煤气含尘量经常超过1mg/m3, 给煤压机和燃机的运行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提高电除尘器工作效率, 进而降低高炉煤气含尘量, 济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采用母管制, 将净化和混合分开, 实现根据煤气需求调整电除尘器运行台数。济钢燃气发电分两期建设, 一期每台电除尘器对应一个混合站和一套燃机, 当燃机负荷调整或煤气热值调整带来高炉煤气流量波动时, 电除尘器的负荷也随之波动, 煤气在电除尘器内停留的时间经常变化, 净化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为便于调节, 二期将电除尘和混合站完全分开, 6台电除尘器可以全部运行, 也可以根据需要停几台备用, 电除尘器内部煤气流速变化不大, 除尘效率相对比较稳定。

(2) 采用电能增强器, 提高二次电压。通过采用电能增强器对电源的输出电压滤波, 从而降低二次电压脉动成分, 使二次电压的峰值、平均值和最小值近似相等。提高二次电压10%~25%, 增加输入电除尘电场内的电量, 改善电除尘的运行, 使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由50%左右提高至80%左右。

(3) 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运行参数, 提高整体效率。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初始状态的煤气情况,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我们确定了相应的运行制度, 并根据日常化验的结果, 及时对煤气处理量、电除尘器二次电压、电流、喷水量和喷水制度、丝网脱水器反冲洗时间和频率等运行参数作适当调整, 保证二次净化后的煤气质量相对较高。

3 系统调整, 整体提高

3.1 从源头做起, 提高气源质量

结合新工艺、新产线的需求, 以及技能环保方面的要求, 2005年济钢在3#1750m3高炉上率先引进干法除尘工艺, 净化后的高炉煤气含尘量可控制在5mg/m3以下, 并逐步在其它高炉推广。为降低焦炉煤气的H2S含量, 济钢焦化厂对老回收系统的脱硫进行了改造, 并计划在新回收系统增加二次脱硫。经过二次脱硫处理后, 焦炉煤气中的H2S含量有望低于80mg/m 3。

3.2 调整气源供应渠道, 将优质的煤气供给发电

为降低发电用混合煤气杂质含量, 针对高炉煤气干法和湿法工艺净化后含尘量的差别, 我们调整了高炉煤气系统各放散的控制压力, 以及管网上几个关键阀门的状态, 使3#1750m3高炉的煤气优先且最大量的供应发电系统;针对焦炉煤气H2S含量高的客观现实, 结合高、焦炉煤气的平衡状况, 我们调整煤气供应结构, 适当降低发电用焦炉煤气的比例。

4 结论

7.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七

一、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操纵者,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比赛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比如在教《雷雨》的戏剧片断时,可以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课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对于一些抒情散文,则可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先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的理解。除了重现语文活动实践外,我还注重其他形式的语文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布置学生写作,进行交流。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

二、增加课内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智力的活动,而且要陶冶情感,使学生在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愉快和精神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文学作品的阅读,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品余光中的《乡愁》,学生在一段段精美的文学阅读中心灵会受到涤荡,情感会得到陶冶。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他们与作品的主人公共悲喜、共哀乐,与作家的心灵进行无声的对话,让他们在情感的跳跃中发现真善美、假恶丑,并形成扬善弃恶的鉴别意识,潜移默化地丰富精神世界,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塑造高尚的人格。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通过这个途径来洞察社会、感悟人生

吕叔湘先生曾说:“多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我们也感觉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认真学习读物中的每一点知识。学生通《牛牤》中主人公坎坷的经历感受到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中明白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感悟自尊、自爱、自强……从欣赏作品所表现的自然美中感受出山河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从欣赏作品里的优秀人物典型,特别是许多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形象激发他们追求正义,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和埋头苦干,建设祖国的热情;从欣赏作品的主体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培养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教育,具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敢想。想象力能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并产生强烈的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愿望。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满堂问”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便变“传授知识”为“探求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此外,实施创造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正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即“会问”。如教学《荔枝蜜》一文,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合作小组互相探讨,合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最后棘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问:“为什么蜂蜜用‘割’?”“养蜂人年龄不大,为什么称‘老梁’呢?”……这样,通过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有耐心。事实证明,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就会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

五、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师必须把身教和言传相结合。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影响深刻,其激励作用也是长久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任何章程和纲领,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无数的事实也雄辩地说明,教育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力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性格尚不够成熟,可塑性很强,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引导学生作用很大。一个好教师可以影响一大片学生,而一个不合格教师同样可以影响一大片学生,所以教师要明晰自己的示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树立起必要的形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具备了良好的师品、人品,树立起了崇高的师表形象,才能成为学生敬仰效仿的楷模。

8.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八

版画艺术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写照, 也是艺术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可行方式之一。近年来, 在教育观念改变和经济文化发展态势影响下, 版画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作用关系越来越突出。天津的版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要想充分发挥天津版画艺术方面的优势, 就必须寻求和建立起一种新的版画艺术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既利于保持版画艺术教育的发展, 又能够主动适应素质教育对版画的需求。

一、天津版画艺术发展概述与艺术特色

从天津文化发展史来看, 版画艺术有着独特地位, 天津的版画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对我国版画艺坛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天津传统艺术之一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驰名中外, 也给天津的版画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末清初, 因发源于天津西郊杨柳青镇而得名。植根于民间, 土生土长, 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才能, 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民间就有换桃符贴门神的习俗, 到了宋代民间就有了彩版印刷的年画, 明清之际最为鼎盛。年画的产地几乎遍布大江南北, 起初是民间画家亲手画, 逐渐发展成刻板印刷, 以至全部套印印刷。到了清代中期,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与我国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北杨南桃”, 同时杨柳青镇也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生产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 当时, 杨柳青镇仅画店作坊就有近百家, 从业者近万人, 附近的几个村庄的多户人家为画店印好的黑线着色、开脸、描金、加花儿等, 出现了“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繁忙景象。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基本上受宋元民间版画和明代木刻的影响, 其构图丰满、设色鲜艳、画风工整、写实性强。在内容上从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出发, 并融建筑戏曲艺术于一体,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即雕版精细, 线条流畅, 形象生动, 画面富有装饰色彩。此外, 题材也十分广泛, 多为气氛热烈, 符合劳动人民祈求人寿年丰、大吉大利的心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面就是“连年有余”、“连生贵子”, 其寓意深刻。这都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主要内容, 它采取象征、比拟、双关等手法, 表达出民间艺术特有的浪漫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意识的改变和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天津的版画创作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20世纪中期, 天津出现了地域性的版画创作群体, 具有代表性的有塘沽版画、汉沽版画、大港版画, 其作者分别工作在各行各业, 以他们朴实、真挚的情感, 刻画出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景。

塘沽版画主要以反映工业题材而著称, 表现了辽阔的大海和辉煌的造船工业。经过三四十年的探索和实践, 使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抒情版画, 它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及各种不同的配置使作品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汉沽版画创作队伍年龄趋于年轻化, 更具有活力, 在创作上吸收了民间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语言, 在内容上以饱满的热情展现了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和渔业的劳动与生活场景,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区特色。

大港版画作品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的感受, 表现手法也更加含蓄并富于情理。特别是在直接反映和表现石油工业题材的作品中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其中有很多作品颇具诗意, 使生活与自然的美得以艺术的展现。

三大版画群体在表现形式上也十分丰富, 既有传统的木版水印版画, 同时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法、新手段, 品种有综合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纸版画、黑白木刻版画以及套色油印版画, 并注重版画语言的探索。这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二、版画艺术教育的延伸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版画艺术在审美教育中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就版画艺术自身的丰富性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其语言及技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 开阔视野, 提高对版画的兴趣。因为现在版画教学不是单一的专业性技法教学, 已改变了以往纯技能的教学, 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宗旨。

目前就版画专业的教学而言, 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也会阻碍艺术创作多样化的发展。因为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要求。面对多元文化艺术格局, 更新原有教学模式, 吸取更多的有益的东西, 增设新的课程, 是培养新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它必然要求版画艺术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 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与审美能力提升的关系, 拓宽知识面, 真正让学生领悟到天津的文化优势, 从而自觉追求更高艺术品质和独特的版画艺术语言。使学生关注天津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逐渐确立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艺术教育有共性特征, 在尊重艺术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 版画艺术更能体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独特感受、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当然, 版画教学不能与其他艺术学科脱节, 应是互补互融, 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版画艺术起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应变能力、生存能力、综合素质的作用。

一幅优秀版画展示给人们的不仅是高超的技能, 更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品质的艺术追求, 从它的表现形式上看, 直接反应出版画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观念。这不论从传统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内容, 还是当代天津群体版画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创作的方式上, 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生活和天津的热爱。这为我们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只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 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因为版画艺术如一面镜子, 它在精神与物质文化发展中印透出深深的痕迹, 也形成了深深的文化积淀, 从中能够把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有机结合, 使学生感到艺术与物质、文化与精神、自然与人类之间美的所在, 只要充分发掘, 就能够使学生在欣赏版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以上的角度看, 借助天津版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资源, 在版画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 学生自觉地在学习版画技能的同时提升审美层次, 进而加深对天津文化发展的认识。

三、版画艺术教育中的综合性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综合就是创造, “合”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合”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色彩, “合”是一种心智的产物。我们知道艺术上的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 版画创作也是由艺术语言和它特有的方式加以完成的。综合性思维会使版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在版画创作中如何开拓艺术语言, 表达出丰富性和无限性, 这几乎是所有版画家都会遇到的问题。艺术语言有赖于艺术想象, 实质上是如何拓展思维方式的问题。

在版画语言的表现中, 实际是进一步深化对艺术想象本质的理解与再现。这就要求版画家以崇高的审美境界忘实而悟虚, 积极主动地复合想象与虚构, 创造全新形象。它有助于作品语言的象征性、符号化, 从而提高版画作品的格调, 有助于克服艺术语言表现中的匮乏。

综合性思维会对艺术语言的加工、提炼、组合融会于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这也正是对版画语言能动的操纵, 而这些恰恰表明了艺术语言不是描绘自然原有的状态, 而是表现创作者的心灵和精神, 只有艺术语言成为象征时, 才能展示艺术是博大精深的综合观, 才能达到人物合一、物我两忘的崇高审美境界。

版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学生在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对版画技法、技能、材料、工具掌握的同时, 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脑来思考问题, 打破用眼模仿对象的方式, 因为版画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艺术,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主观感受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目的是挖掘出学生应有的创造潜能和艺术想象, 不然版画课只能变成没有活力的纯技术探讨。纯技术性的教学虽有可取之处, 但更要抓住版画教学的关键。版画的版种、技法、材料只是作品中的“硬件”;其中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是艺术想象、思维方式, 这是作品的“软件”, 它是最具有活力的内在精神的体现, 它对学生学习和创作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版画课程中应将对版种、技法、材料“硬件”的重视转到对艺术想象全方位的开发的“软件”中来。把对具体的技法、技能的关注转到对学生的审美素质、艺术思维的培养上来, 这是上好版画课的途径。

版画制作的过程是手、眼、脑配合统一的过程, 强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的训练, 首先是心力的提高, 而这必将作用于眼与手, 在相互促进、追求同步的实践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定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再有综合思维的训练对艺术想象领域的拓宽, 对于学生的艺术想象品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加强综合性思维训练不是死的教条, 而是因人而异, 因上课内容而异, 因教学阶段而异, 是活的、时时变化的东西, 它更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和综合指导, 也需要师生共同积极的配合。

在版画教学中进行综合性思维的训练, 能够使教学的每个阶段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才能。这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的意义是使我们不仅仅从短暂的一个课程中学到一些技巧, 而是学习掌握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法和主动积极、开拓创造的精神。这对于在今后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实践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 去创作更好的作品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发挥天津版画教育优势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版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过于重视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现象。其实, 版画教学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将版画中的综合因素通过教学手段清晰完整地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对一种技法的掌握。版画的育人功效从其内涵及外延伸展到美术教育领域, 无论今天的美术教育承担着怎样的任务, 就教育本体而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其根本。这一点符合我国的国情又体现教育的本质意义。天津有600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 有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天津美术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版画教育也凸显出了教育的优势, 所以要合理地将高校版画教育与普教版画教育、传统的版画资源和学校的艺术教育紧密结合, 真正让学生融入教育之中, 使学生感受版画艺术的魅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版画教学应延伸到普教学校的艺术教育, 引领中小学版画教学。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版画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验, 更多地提供学习杨柳青木版年画知识和当代版画艺术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天津木版年画展览馆, 国际藏书票、版画收藏馆的功效, 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经常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观版画艺术展览, 让他们参与、体验和感受版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9.发挥远教项目优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九

一、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掌握花卉知识的同时, 提高其审美能力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于一体, 可以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向学生传递信息, 在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讲课效率方面,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同时, 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与课件制作技术、技巧调节到最佳, 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的作用, 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绝非仅停留在展示美丽的画面、良好的音响效果的水平。

“水仙雕刻与花期控制”是《观赏园艺》的一个章节, 该章节主要讲授水仙的生物学习性, 水仙的水养技术及花期控制, 水仙的雕刻技术及各种造型的介绍, 直观性、操作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图片、实物投影等方式、手段展示, 然而上述媒体教学也存在以下困难:

(1) 水仙的生长、发育周期要跨越三年, 用图片展示, 缺乏动感, 少了连贯性;

(2) 水仙水养过程, 下水前的松口操作, 对下刀的部位、深浅要求较高, 用图片很难准确展示;而实物投影则受放大倍数的限制, 学生在课堂又不易看清;

(3) 水仙的雕刻是一项集技巧、美学、抽象思维于一体的工作, 图片不能展示诸如“蟹爪状叶”与“虬曲蜿蜒状叶”雕刻的区别、“中层花”与“低层花”穿刺深度的比较等技巧性操作;而不同造型从选取鳞茎到雕刻、养护直至成型的动态变化, 图片也无法替代视频。

所以要给予学生直观的、淋漓尽致的概念, 操作清晰、明了、到位的示范必不可少, 同时要展示“雕刻操作过程”与“水仙成型效果”在时空的转换……等内容, 制作多媒体下的视频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 应用在“水仙雕刻与花期控制”的教学上, 可以从理论、实践到评价, 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向学生展示十大名花之一的水仙的各种信息, 并将水仙雕刻复杂细致的技术等教学重难点解决, 同时, 视频在展示水仙生物学习性及各种造型的同时, 结合古今颂扬水仙的诗词进行文学、艺术的鉴赏, 在给予学生清晰的理论知识、展示正确操作技能的同时, 感受水仙及其造型的美, 体会其“借水开花自一奇, 水沉为骨玉为肌”等品、色、姿、香、韵的“五绝”内涵。这是深层次的美育, 审美不单是视觉的呈现, 而且还要通过内心活动的体现, 是一种创造力的形成与积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 以情感活动为中介、寓于知识教育过程, 逐步形成的渐进式变化。大学教育在于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统一的目标, 而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决定生物学教师能够发掘生物中具有魅力、又不容易展现或不易阐述的审美因素,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 再现隐藏在生物中的美, 使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这种能力是一个称职的生物学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在教学中, 知识、能力的目标一般较容易实现, 而素质与前两者的结合, 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转变一些教育模式, 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形成, 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一个体现。“水仙雕刻与花期控制”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 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集视、听等信息为一体, 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通过动态的视频信息, 给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力培养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比是有区别的:学科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结果具有可量化、预期结果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而能力培养的学习在注重自主、开放的同时, 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花卉装饰应用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及中学教学中结合紧密的内容, 如“插花的设计、制作与评价”“居室花卉的布置”等, 这些都是应用性强的实践性环节, 而对花卉装饰的认识, 是建立在对各种花卉的认识、习性了解的基础上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授课, 可以给予学生展示大量的素材, 对比不同风格、流派的内容进行讲解, 同时通过制作过程的呈现、动画等动态画面, 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揭示, 这是用语言无法达到的;由于高师生物科学学生将来工作的特点, 所以“授人以渔”的目的一定要强列、鲜明,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着重体现思维方式的培养, 同时密切结合专业特点, 为将来指导中学生进行花卉装饰活动打下基础。讲授方式注重启迪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视野, 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不只是为观赏而观赏;讲授形式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可将一些新的内容、有争议的观点, 如“新型组合式栽花”“非植物素材的插花”“植物贴画”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 引导学生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共识;这些内容如果没有现代多媒体技术, 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 也无法使学生认识与理解, 更无从了解其形成与存在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习后, 可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考、发现、解决问题有帮助, 不同的学生对花卉、环境的了解不同, 所选择的装饰花卉就有区别, 因此在确立实践内容后, 学生在查找参考资料的过程中, 学会查阅专业资料的方法, 掌握查找信息资料的基本途径, 学会从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中, 提炼基本观点的方法, 或许其实验设计不是很合理、结果不是很完善, 但却在实验过程和课后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从而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当学生开展这个实践后, 他的主观能动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 自主学习、积极探求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如在“居室花卉的布置”实验拓展中, 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应用与调节心态有极大的关系”“花色与家居环境密不可分”;在“插花的设计、制作与评价”实验拓展中, 可以体会“非花素材在传统插花中的作用”“规则式造型对花材的要求”等……这些是单凭理论讲授无法达到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实验“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现象已经不可能。对花卉装饰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应用花卉装点居室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使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 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氛围和状况,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灵感火花、启迪其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也因此产生。这些都有赖于现代教学技术全程、广泛、高效、细致的展示, 因此只有将学与用结合, 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使学生潜能激发出来, 真正实现学科素质的提高。

新颖的构思、独特的创意, 往往是在大量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前提下, 在不断的排疑、解难的过程激发出来的。逼真的居室环境、多样化的素材的展示, 单靠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和创新力的潜能, 可以在其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激发, 这种潜能是巨大的, 只要教育得法、得当, 这种潜能会转化为强大的力量而释放出来, 在这种氛围下学习, 高师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其素质、成为称职的教师。

摘要:观赏园艺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强, 水仙的雕刻对技术的要求高,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可以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审美能力,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使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花卉,水仙,装饰,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教师素质的突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4 (6) .

[2]刘应高, 潘远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林业科技, 1999 (1) .

[3]徐颖.园艺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辅助使用多媒体的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重点话部分复习下一篇:计划生育奖励法律法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