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生存

2024-09-15

中小企业生存(共8篇)

1.中小企业生存 篇一

在企业未来生存过程中,企业到底处于哪个生存阶段,关键看企业追求的生存目标(也称生存境界),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指出,企业生存追求源于企业对生存意义的认识,企业有什么样的生存观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抉择和生存命运。

比如有的企业刚刚起步创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最需要解决的是当下如何站稳立足,求得一席生存之地,这就是如何活得下;有的企业迈过了创业关,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就想进一步过得稳健充实,这就是如何活得好;有的企业在行业或产业中处于领先、领袖地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重点考虑的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这就是如何活得久。

关于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邓正红先生阐释,从其命名来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生存”,一是“未来”。生存是企业永恒的命题,未来代表企业生存的价值。狭义来看,企业进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实际上这三阶段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并非单一的企业生命进程。

基于三种生存考虑,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提出了三个生存命题,即企业如何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这三个命题从低向高发展构成了企业生存的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企业如何活得下,适应环境(包括市场环境、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是基础,就是适者生存,此层次谓之环境生存;第二层次是企业如何活得好,充足的资源是保证,此层次谓之基本生存;最高层次是企业如何活得久,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是导向,此层次谓之核心生存。

环境生存、基本生存和核心生存这三个生存层次构成企业生存三重境界学说。也就是说,追求环境生存是为了活得下,追求基本生存是为了活得好,追求核心生存是为了活得久。从企业生存进化看,高境界与低境界相互交织,而低境界缺乏高追求。

核心生存企业推行价值战略,但不脱离现实环境,随时都考虑环境变化和资源整合,将活得下、活得好与活得久有机统一起来;基本生存企业推行利润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应对环境变化,在活得下的前提下保证活得更好;环境生存企业侧重于竞争战术,就是说只要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可以不顾一切抑或不择手段。

可以这么讲,三个生存命题是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的基本架构,而核心生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的终极目标。关于环境生存、基本生存、核心生存等企业生存类型,邓正红先生的著作《企业生存准则》(10月东方出版社出版)进行了详细阐述。关于环境、资源、文化等企业未来生存战略要素,邓正红先生的著作《企业未来生存法宝》(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也有系统的阐释。下面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核心生存”这个概念。

首先,核心生存之道。

企业未来生存讲究变与不变的统一,称为企业未来生存规律。企业软实力权威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指出,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弄清楚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这样企业才能坚守自己不变的核心之道,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创新变与不变相统一的形式。

其实,企业未来生存三大战略要素都是变化的,环境变化不管潜在的还是显现的越来越剧烈,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资源利用日趋紧迫,日趋萎缩,日趋稀缺;企业文化更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变革,不断发展。唯一不变的内容是企业所遵循的规律,就是企业所秉持的价值理念,诸如诚信、责任、创新、和谐、共赢、合作、包容等信条,就是企业的核心生存之道,称为核心理念。

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核心理念,企业文化因核心理念而生,

我们要保护核心价值,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都可以改变和演进,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核心理念与文化、战略、战术、作业、政策或其他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文化标准可以改变,策略可以改变,产品线可以改变,权限可以改变,组织结构可以改变……惟一不改变的是核心理念。

邓正红认为,“核心理念”可拆开理解:“核”代表物质即规律,“心”代表感悟即对规律的认识,“理”代表思维即按照规律思考问题,“念”代表执著或执行即坚持按规律办事。综合讲,核心理念中的核心,代表事物的本原,属于物质的范畴。理念,即人类对宇宙万物运动的感知和感悟,属于认识的范畴,二者综合起来,就是人类通过感知宇宙运动,从事物本原的规律性中总结出指导人类行动的规则。核心理念的形成就是一个从物质到认识、从客观到主观、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指出,遵循规律,是企业核心生存的奠基石,也是企业走向未来的根本。客观规律包括市场规律、社会规律、资源规律以及人文规律等,规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实际上,按规律办事,按规律组织经营管理运作,企业任何时候都不会失败,因为建立在规律基础上的企业生存根本是动摇不了的。

企业掌握了规律,其生存就处于变与不变之间。所谓变,就是根据环境变化,如何及时调整资源整合策略,以适应变化;所谓不变,就是企业生存的核心部分诸如诚信、责任、创新等遵循事物规律的内容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企业核心生存坚守的是核心,表达的是应变。用儒家一句最经典的话概括,就是“至诚不息”。“至诚”是相对于本质,是不变的,要绝对忠诚;“不息”是相对于形式,是多变的,要永不停止。

其次,核心生存的构成。

核心生存的实质就是坚持按规律办事。因此,核心生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念生存,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一是能力生存,就是企业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在资源整合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核心能力。

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强调,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的核心是“应变”,但这种“应变”处于动态与静态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将变与不变融为一体。企业具备多大的应变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生存命运。核心生存主导下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二是应对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三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四是组织变革的能力,五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六是简单管理的能力,七是专注核心业务的能力。虽然以上能力看上去是企业生存的表象,实际上这些表象是由企业按未来生存规律办事散发出来的生存光辉。

核心生存从坚持价值理念开始,通过实践积累形成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增强企业的生存力,如此反复持续下去,就形成了企业牢不可破的核心生存力。

按照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核心生存力的最大效应在于遵循企业未来生存规律,即将应变与永恒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以创新为例,创新本身软硬兼备,是变与不变相结合的核心生存力。作为软的部分,创新是核心理念,反映了世界变化,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基石;作为硬的部分,创新是行动能力,其结果反映了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就是满足顾客更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是企业核心生存力的灵魂,在于其持续推动企业创新,不间断地为客户提供价值、创造价值。因此,普及创新理念,提升创新能力,是现阶段企业保持活力,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举措。

2.中小企业生存 篇二

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迅速, 中小型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组成中,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占有很大的地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现今已经占有全国企业中的百分之九十九,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很大。但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中的长远发展却十分困难, 现今市场中的竞争十分激烈, 中小型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导致中小型企业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明确。

现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都是由个人创办, 因此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领导者都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来进行企业未来的策划, 或者是单纯的借鉴其他的经验, 缺乏自身的实践的经验, 所以考虑问题往往不够深刻, 存在很大的缺陷, 而且考虑的不够全面, 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策划, 仅仅是注重眼前的一些经济效益, 最终往往是企业发展一段时间后, 无法继续, 从而导致了企业被淘汰。

2. 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是利用家族式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 家族成员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 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缺乏很多的经验, 无法正确的面对市场竞争, 以及无法对市场的发展进行正确的预估, 无法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 企业的领导者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 没有制定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 最终使企业的管理比较混乱无序。另外部分中小型企业领导者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但是由于家族成员企业聘请的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处理好, 最终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影响企业的运作效率。

3. 企业不稳定,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因此中小型企业中的常驻人才很少, 人才的流失情况很严重, 并且中小型企业的起步很晚, 很多能力强的人才都是首选大型企业, 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选择很少, 中小型企业的技术、规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落后, 因此中小企业的员工素质普遍较低, 并且在进行工作之前, 企业领导都会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 但是很多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 都选择了跳槽, 给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才流失严重是中小型企业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

4. 财务管理问题严重。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 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融资问题,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信誉度比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融资,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在进行小额贷款融资的过程中, 经常会受到很大的条件限制, 最终导致贷款失败, 无法运转企业, 影响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十分的保守, 无法充分的发挥资金的功能, 无法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 最终促使企业无法更好的发展。

5. 企业技术落后。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 资金有限, 因此企业生产的一些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设备, 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没有优势。但是很多的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小, 资金投入不足, 使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比较弱, 缺乏对技术的创新能力, 并且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无法提高企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最终导致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难度很高。

三、中小型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1.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

中小型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生命力, 企业的领导人必须要明确企业本身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找准自身的定位, 从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要落实差别化经营, 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很大的缺陷, 自身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 因此必须要走另一条发展的道路, 不能够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 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相互合作, 大型企业的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很复杂, 因此大型企业不能够对各个环节都做到完美的生产, 所以中小型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相互合作, 可以为大型企业生产某一环节, 从而来带动自身的发展。

2. 改变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加强企业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为一体, 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结构也比较单一, 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比较简单, 但是我国现今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 并且随着企业的不发展, 企业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 但是企业的管理依然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没有向现代化管理发展, 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 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来对企业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企业在引进外来管理者时, 要正确的处理好企业家族成员与外来管理者的关系, 由于企业在引入外来管理人员时, 在日常的管理中, 由于管理理念的不同, 很容易与家族管理者之间发生冲突, 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混乱。因此, 针对此类情况,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明确的规定出各自的职责, 使外来管理者与家族的管理者都能够各自行使各自的权力, 以防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并且由于企业是引入外来管理人员, 所以部分的领导不是十分信任外来管理人员, 这样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必须要信任管理人员, 给予其一定的权力, 从而使其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3. 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融资问题中小型企业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中小型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但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很困难, 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能力差, 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信息透明度差等。并且企业的信任度不高, 担保机制不够完善, 缺乏对融资风险的防范。因此, 企业必须要从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等方面来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企业要建立相关的信用平台, 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另外企业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增强企业资金的透明度, 才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稳定企业发展, 防止人才流失。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稳定性差, 因此导致了人才流失很严重, 中小型企业要想挽留人才, 必须要利用丰富的薪酬, 中小型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平台来为企业人才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空间, 从而充分的发挥企业人才的能力。

5. 引进先进的技术,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 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差, 因此, 企业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 利用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 充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中小型企业逐渐崛起,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中小型企业占有很大的地位,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中小型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目标以及计划, 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增强企业的能力以及影响力, 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汉川, 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5 (3) :50-53.

[2]唐菊裳《.国外小企业—融资、管理、创新、模式》[J].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6 (2) :50-60.

[3]刘国华, 沈君《.转型经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12 (10) :40-41.

3.中小企业的逃税生存 篇三

年关越近,有关企业的坏消息越多。

这些事情表面上多是涉及民间的高利借贷,但背后折射的却是中小企业艰难的生存困境: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人工工资涨价,融资的成本还在继续上升,税负沉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锐减。

“今年企业真的很难做,比去年差多了。”仅从鞋业来看,虞龙明显感觉到内销和外销都不理想,“做零售的老板吆喝到死,今年都没人买东西”。

“市场上基本没什么生意,酒店也没什么生意,娱乐场所更没什么生意。”虞龙说,这是温州目前的现状。他预计,年底,企业倒闭的现象百分之百要到来。

这与《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其他多位企业主判断完全一致。

温州市一位职能部门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段时间,他们专门组织了一次会议,会议要求大家做好企业倒闭现象出现的准备。

“过年前后,会一直倒下去,基本上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虞龙想了想,唯一较好的出路或许就剩下减税了。

逃税与生存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曾在媒体上撰文披露这样一组数据:今年1—6月份完成的5.2万亿元全国税收收入中,来自各类纳税人的份额如下:国有企业14.1%、集体企业1.0%、股份合作企业0.5%、股份公司46.3%、私营企业10.2%、涉外企业20.5%、其他7.4%。

该组数据揭露的基本事实是:在当前的中国,9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于企业法人的缴纳。只有不足10%的税收,是由自然人居民缴纳的。

另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去了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

《中国经济周刊》调查了北京一家典型的文化类中小企业,一般情况下,大约要缴纳如下税项:增值税、营业税、文化事业建设费、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车船税等等。以2010年为例,该文化企业总收入3000万元,税前利润率大约在13%左右即390万元,扣除所得税100万元,净利润率在10%左右即290万元。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企业所得税的全年应缴税额应在355万元左右,扣除增值税退税45万元,实际税负310万元。实际税负略高于净利润。

这种情况显然要比浙江的那些中小制造业企业好许多。

“已经到了不逃税漏税就无法生存的地步。”虞龙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若严格按照纳税标准缴纳,像他们这样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一分钱都没得赚。“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所有的税收几乎都没有交齐的。”

蔡学文是浙江安吉县一位家具企业的老板,他感觉负担最重的是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不管你的工厂生产还是不生产,工厂所占的土地使用税必须要缴纳,基本上按照地段来征收,有个地区差,平均每平米大约是8到10元一年,企业的面积越大,缴得越多。”

作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浙江的土地极为紧缺,土地使用税大多在全额征收,而且最近几年上涨得很厉害。中西部地区在这一项税的征收上,多有一些优惠减免政策。

蔡学文的工厂大约占地400亩,以每平方米最低标准8元缴纳,每年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大约在200万元左右,分两次缴纳。他的家具厂每年的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毛利润率以10%计,每年的毛利润大约在500万元左右,200万元的土地使用税要从利润当中拿出来,还剩下300万元。

再除去其他的全部税费,工厂的净利润不会超过2%,即大约只有100万元。2%~3%,是浙江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一个普遍利润。

“这还必须得要逃税,全部交齐的话,连本都保不住,哪有这么高的利润?”蔡学文说。

虞龙的做法是,企业的产值尽可能少报,在生产过程中的像购买原材料那样的一些流通环节,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基本不开发票,以降低成本,达到少缴增值税的目的。

17%的增值税是制造业企业税负的又一大块,它的征收原理是: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之后的差额。企业主们一般会从黑市购买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尽量少开或者不开销项发票,以此达到少缴增值税的目的。

王勇是宁波奉化市一家塑料加工企业老板,企业的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左右,每年的产值在500万元到600万元之间。每年,他大概要购买200来万元的发票来抵扣增值税,剩下的300多万元销项发票必须按17%缴纳增值税。

许多像他这样规模较小的企业很多时候无法享受到进项税额的抵扣,其实际纳税的税负水平和名义税率虽然在13%~17%,但却与享受增值税进项抵扣的大中型企业相差无几。

他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他的企业毛利润不到10%,为什么国家要求缴纳17%的增值税?10%的利润怎么可能付得起17%的增值税?“只能逼着我们逃税。”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甚至断言,“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

王勇所指的“10%的利润”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部分逃税所得,例如,进项的时候不开发票,以降低成本价格。做账的时候,都要做成亏损的企业,所得税肯定是不交的。

虞龙就没有那么幸运。在温州,企业被要求账面利润必须要做到4%以上。“所得税肯定是要缴的,如果利润达不到4%,税务机关就会稽查你。”这些年,被要求的利润率不断调整,从原来的3.3%调整到3.8%,最后调整到现在的4.2%。

虞龙的企业曾经被稽查过一次,被要求补税,“一开始要我们补缴80万,后来经过公关,补了30万。”他以为,税率应该降低一些,这样大家都纳得起税,也不用逃,就都开发票了。

“即使像那样逃税,除去部分不得不交的税,再除去小微型企业较高的融资成本,一年的利润也就只有五六十万元。”王勇说。

“作为小微型企业,没有银行的贷款,也没有政府的支持,本身的技术含量就很低,利润相当微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除了提供就业和缴纳税赋,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做企业,如果不做企业,他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确实,在资本市场繁荣、房地产昌盛以及地下高利贷猖獗的时候,他一直想把企业关掉变现,进入股市、楼市或者地下融资黑市。“但是国内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是很厉害的,那么多应收款在外面,企业如果关掉了,70%的款是收不回来的。我们这样的企业想退出来很难。”

王勇说,他也曾想认认真真地做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最后他发现这近乎妄想。因为没有核心的技术,没有雄厚的资本,想换好一点的机器设备都不可能。

事实上,确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制造业老板逃离实业,进入了股市、楼市或者地下融资黑市。

如前所述,进入最为暴利的高利贷市场的一些企业老板正在付出代价。

据安吉的一位老板透露,安吉一家较大的企业浙江金贸竹业家具公司因涉高利房贷导致资金链断裂关闭了。“老板已经被控制,数百员工讨薪闹事,最后没有办法,好几百万的工人工资只能由政府出面支付。但接下来像这样倒掉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政府怎么办?”

“财税体制如果不改,倒闭或破产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失业率会越来越高。”周天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同样税制,不同待遇

在逃、避税这个问题上,财务制度较为规范的上市公司显然要好些。因此他们或许能更客观地反映中国企业的税负水平。

《投资者报》对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A股上市公司的税负状况做了统计:以2010年为例,全部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万亿元。其中超过1.1万亿元用来缴所得税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对全国全年税收收入的贡献度超过14%。2010年整体税负达到6.36%,而过去十年的平均税负仅为5.31%,与此同时,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的税负不断在加重。

不同行业之间的税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仅从2010年来看,税负最高的是房地产行业,达到了15.12%;金融服务次之,整体税负超过13%;采掘业再次之,整体税负为12.5%;税负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只有0.88%。

而且在该媒体的统计中,上市央企的整体税负超过民企两倍。

早在2006年,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张斌和杨志勇研究就发现,虽然实行同一税制,但国有与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存在较大差异。私营企业所承担的税额大大低于国有经济。但表面上国有企业及国有经济税收负担较重的背后,是国有企业及国有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垄断利益。

纳税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烟草、石化、电力、电信等行业高度重叠,这些行业的高税负,往往反映了这些垄断或特许行业较高的利润水平。由于缺乏竞争,较高的税负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并不显著。

“而且,国有企业常有政策优势,会直接与相关部门就特殊事项申请予以免税,尤其涉及到重大事项、重组等。民营企业往往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一位来自税务稽查机构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

张斌他们分析,民营企业相对较轻的税收负担是与税收征管、纳税成本以及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经营压力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私营企业逃避税收的动力虽远强于国有企业,但即使这样,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尤其在那些门槛较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和领域。

姜庆国是浙江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总,主要业务是国际物流,包括航运和海运。他一直不敢涉足国内物流业务。

在物流业的各项税赋多达12种,而且重复征税的现象颇为严重,以仓储为例,重复纳税的比例甚至高达50%。

事实上,中国的中小企业除了法定的税赋之外,还要承担各种额外的收费和罚款。

去年6月,国务院为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确实减轻中小企业的非税负担,还专门成立了由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任组长,监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安部等逾10个部门的副部级官员担任成员的“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减负”行动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但地方执行的效果仍有待检验。

周天勇预测:如果不能切实降低小微型企业的税负,杜绝政府各行政机构和行政性事业机构的各种收费和罚款,未来两年将更加困难。

10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国九条”,其中包括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并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三年内免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合同印花税等等税收的优惠政策。

但在那些企业主看来,这些优惠政策仍然只是杯水车薪。

4.中小水泥企业生存问题 篇四

记者:在水泥产业政策的指引下,近年来以大型新型干法企业为骨干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各地水泥仍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为主,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为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提供市场空间,因此大型水泥企业有着绝对的发展优势,众多中小水泥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水泥工业还需要不需要中小水泥企业?中小水泥企业还有没有生存发展空间?这成为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关心的问题,您能否就此谈一下看法?

甘智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比例日益提高,一批大型水泥生产集团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一批质量差、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企业被淘汰、关闭,大型水泥生产装备和自主创新的新工艺的出现和成熟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水泥工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部分落后的生产工艺还占相当比重,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性和对资源、能源、交通高度依赖的特征,作为重要的投资类产品,它的发展和地区的市场容量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极高的相关性,而能源、资源及交通运输能力是其发展的基本条件。首先,综观我国水泥消费市场的分布情况,可以把我国地区水泥市场大约分成为7个档次,水泥消费市场无论是市场的集中度,还是水泥的消费量差异很大。大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沿海和经济发展地区。在大多数的内陆地区,围绕中小城市形成了一批分散、但具有一定消费规模的较小市场。而在绝大多数县级市,特别是城镇密度较小、交通条件较差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很难形成较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分布地极其分散。这种布局在新疆、青海、四川等中西部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从全局看,我国水泥消费市场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两个特征,即:在规模上大、中、小相结合,在布局上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水泥作为重要的投资类产品对消费市场的依存度很大,因此消费市场的分布状况将直接决定水泥企业的规模和布局。

此外,由于水泥生产所需燃料、原料和成品运输量大,因此它是适宜短距离运输的大宗建筑材料,表现出极强的地方性特征。目前我国水泥企业中,公路运输约占我国水泥运量的70%以上。其余依靠水路和铁路运输。由于运输费用对水泥生产成本影响大,作为一种低值的投资类产品,其市场销售范围受合理消费半径的制约十分明显(市场生产成本和所在市场的水泥销售价格差距较大的情况除外),按照我国现有的运输条件和费用水平,一般情况下,公路运输在200km以内,铁路运输的500km以内是比较经济可行的。超过以上范围,运输距离每增加100km,吨产品的运费增加50~70元。水运由于其廉价的运输成本,水泥的运输费用约为公路运费的1/3左右,合理的运输距离可以延长。

综合考虑水泥消费市场分布格局、石灰石资源储量、能源供应能力及交通运输成本的差异性等因素。我国水泥工业合理布局应该围绕水泥消费市场的分布状况展开,在合理的销售范围内建设不同规模的水泥企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交通条件,在组织上应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的优势,鼓励发展大集团战略实现集约化经营,但工厂建设规模应实事求是,不宜片面追求生产规模的大型化,要避免原料、燃料和产品的长途运输,造成资源和社会宝贵资源的浪费。在市场集中、拥有大型矿山、交通方便、特别是水路通道沿线,建设一批4000t/d以上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在公路运输距离半径200km,铁路运输距离<500km范围内,水泥消费量100万-200万吨的地区,应该明确工厂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建设条件确定。工厂的年水泥生产能力不宜小于100万吨。单线生产能力不宜小于2500t/d。而在消费市场较小、城市密度较稀,运输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公路运输距离半径200km,铁路运输距离<500km范围内,市场消费<100万吨的地区内,如: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区,企业建设的合理规模应为30万~80万吨水泥/年,单线生产规模不宜小于30万吨。具体建设规模应因地制宜由企业自主决定。

综上所述,我国水泥工业企业结构布局应该是以大型新型干法生产企业为主体,大、中、小生产规模企业并存,不能只搞大的,可以集团化经营,但应该根据消费市场来布局企业。企业单线生产规模拟在30万-300万吨,而单线年产生产规模为30万-80万吨水泥企业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小水泥企业有存在的必要性。

◆中小水泥企业发展问题

记者: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技术,淘汰落后立窑,原本生产线以立窑为主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及资金等各方面原因,不少企业没有能力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对于这类中小水泥企业来说,有什么发展出路?

甘智和:实践证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代表了水泥技术发展的方向。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装置能够充分发挥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和装备的优异特点,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益,是当代水泥工业发展的主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被作为落后生产力,被要求限期淘汰的立式煅烧方法,如果它能从技术上实现创新,彻底改变它在工艺技术和装备上存在的致命弱点,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在技术经济指标上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技术指标,实现、甚至达到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的指标水平。这种先进的新型水泥生产工艺,尽管仍采用了立式煅烧方法,但由于它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仍可为我国水泥工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由南京建通公司、甘肃博石水泥设计院、上海福丰电子公司和嫩江华夏水泥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成功的新型半干法JT窑生产核心技术和在新型干法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原料均化、大型布袋收尘、DCS自动控制、高效粉磨技术,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完美结合,实现了技术经济指标的飞跃。如今,JT窑已经发展到第二代,数据表明,能源消耗指标达到水泥行业的先进水平,在应用第二代JT窑技术的青海乐都华夏水泥有限公司测定,熟料可比综合煤耗93.52kgce/t、熟料可比综合电耗46.14kWh/tcl。窑、生料磨、水泥磨、烘干机的粉尘排放浓度均小于30mg/m2,3天后抗压强度达到35.4MPa矿等,28天强度55.4MPa,废渣利用率达到40%,利用了当地的钢渣、粉煤灰、炉渣、白渣灰、硅粉、镍渣、铜尾矿等。并且投资远远少于新型干法水泥,适合中小水泥企业淘汰落后的需要。

新型半干法JT窑生产技术为淘汰立窑等落后工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于它具有投资省、占地少、技术先进的优点,它为中小规模的水泥企业升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会。可以将适应不同生产规模水泥企业的水泥技术分为:建设单线规模大于2500t/d 的水泥生产线,应采用大型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建设单线生产规模2000t/d~2500t/d的水泥生产线,可以根据建设条件选择采用新型干法或JT窑水泥生产技术,并用于淘汰落后的立窑等生产工艺装置。建设单线生产规模1000t/d~2000t/d的水泥生产线,根据建设条件选择采用JT窑水泥生产技术,并用于淘汰落后的立窑等生产工艺装置。

因此,对于一些处在经济还比较落后、市场容量小的地区,在国家淘汰落后水泥生产工艺目标范围内可以保留的立窑企业,在定期限内可以采用JT窑,对落后设备进行局部改造,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创造有利发展环境

记者:今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为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为中小规模水泥企业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中小企业自身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甘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决定了我国水泥企业结构在相当时期内应该是以大型水泥骨干企业为主。大、中、小企业并存,并进行合理的布局。这种适宜水泥工业发展规律的布局结构在积极推行水泥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大型水泥企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淘汰落后工艺装置。中小水泥企业只有在生产规模和技术进步上采取有力措施,加之科学的管理,才能在我国现代化水泥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有条件的中、小水泥企业的生产规模要努力向年产30万~80万吨熟料/年水平发展,成为区域市场的供应中心。

中、小水泥企业要创造条件,在技术进步上要积极采用新型干法或JT窑技术,淘汰落后工艺装置,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2010年的技术先进水平。必须要说明的是JT窑技术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JT窑技术和现代化的均化粉磨、收尘、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全套生产技术,只有全面、完整地应用采用新型半干法JT窑技术,才能保证生产取得理想的结果。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放到了重要位置,未来我国将实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一批关键工程和行动计划。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强财税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是当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

要统一对中小水泥企业的认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是求是地分析,明确:在相当长时期里,我国水泥工业以大型新型干法生产企业集团为龙头,大、中、小生产企业长期并存的合理结构和布局特点。不能把“中小水泥企业和落后生产力等同起来”,对待中小企业不能“一炸了之”、“一关了之”。更不能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工作放任不管,积极引导中小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提升工作。积极鼓励以千里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新型半干法JT窑水泥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立窑、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水泥企业发燕尾服粉磨站。调整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于能够达到国家水泥工业先进技术指标的水泥企业,应给予享受同等优惠政策的待遇。

5.企业生存法则 篇五

这是天方夜谭吗?也许吧,但在福特生产T型车之前,拥有一辆汽车,就如同现在私人拥有一架飞机一样的稀罕。如今由于福特对汽车的大大简化,普通人都可以轻易地拥有一辆汽车。

著名的80/20法则之父――理查德 科克,与知名投资人格雷格 洛克伍德合著了《极简法则》,在书中对像福特一样知名的、曾经的市场领导者公司展开了分析,披露了一个惊人的商业秘密!

《极简法则》的作者理查德 科克是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家,他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经营投资,从咨询、宾馆、饭店、高科技投资等不同行业的商业实践中,获利丰厚,并在不断的创业中总结出了80/20法则、明星法则等商业规律,成为十几本商业畅销书的作者,理论结合实际,大大增强了理论的可信程度。而格雷格 洛克伍德同样是一名出色的投资人,他专注于互联网公司,曾就职于著名的 IBM 和埃森哲两家国际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工作。两位投资人在投资实践中,发现了这一商业秘密:简化法则,对市场与企业进行简化,可以占领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

就像80/20法则所说,20%的企业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根据对市场领导者的企业,如福特、麦当劳、宜家、苹果、亚马逊、谷歌、优步,以及波士顿和贝恩咨询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分析,理查德 科克和格雷格 洛克伍德总结出了其中通用的商业规律:简化法则。他们阐述了那些居于食物链顶端的市场霸主们,是如何合理利用简化法则,从零开始迅速崛起的。无论是价格简化者还是命题简化者,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同时也给出了两种简化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模板。指出了简化的意义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人类发展进化中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不断地科技进步和简化,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变得如此舒适、便捷、又愉悦。

一、市场老大们的崛起之路

20世纪所有关于商业成功的故事,都与简化有关。市场老大们的崛起,正是因为简化的缘故,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成功,也改变了企业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福特19开始简化,使汽车成为大众出行工具,到19走下坡路为止,销价下降了76%,公司总收益达到150倍增长,汽车销量增长782倍,市值增长超过24451倍,一个世纪以来,保持着每年10%的复合增长率。

麦当劳1948年开始简化,把餐厅变成工厂流水线,食品价格下降为竞争者的一半,餐厅推广至全美和全世界,20xx年市值930亿美元,实现了每年21%的复合年增长率。

价格简化:价格减半则市场规模成倍增长。

亚马逊1995年成立,为顾客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购物体验,改变了零售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到20xx年,亚马逊市值增长超过55000倍,实现了73%的年复合增长率。

谷歌运用谷歌算法推出了比任何竞争对手都要好用、快捷的搜索引擎,迅速占领了市场,改变了广告和整个传媒世界。到20xx年,谷歌的价值上升了近200万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35%。

命题简化:新技术带来惊人的增长和赢家通吃。

最新进入市场的创业者,通常都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或者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产品,或者是在旧市场中发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

通常,故事是这样的。首先,新科技只满足了低端市场。然后,大型公司尽管能够选择使用新科技,但它们会刻意回避。再然后,由于现存的市场霸主没有采用新科技,于是捍卫新产品、在不断试验中寻找新市场的任务就落在了小型的市场新进入者身上。新科技不断改进自身表现,直到满足绝大部分或整个市场的需求。当两种或更多相互竞争的产品已经都发展到了超出市场需求的程度,选择产品的基础就从功能性进化到可靠性,然后到便利性,最终则是价格。

简化者就此出现。行业的新进入者一般会获得胜利,因为它恰好在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领域,采用了新的科技,提供了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然后不断扩大规模坐上了市场领导者的宝座。

二、两种简化策略的选择

简化的好处如此之多,那么如何简化呢?

价格简化的唯一目标就是要降低一半以上的成本。在对产品改进删减时,也要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以更大规模、更先进的生产使企业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日本优衣库的前身是一家专售男装的`小型私人企业,1984年柳井正把快餐文化带到服装界,摒弃传统服装店的装潢、装饰,改以仓储式自助超市的模式,大量持续提供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穿着的服装,并设计了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从而实现店铺运作低成本化。

优衣库减少了服装的品种,加大了仓储,减少了员工的服务,由顾客自主挑选服装并结帐,提供全额退款的售后保障,以低价良品迅速占领了日本及中国市场。这就是价格简化的模式,堪称服装界的宜家。

命题简化的目的则是产品要好用、方便、有艺术性,让顾客在使用时感到高兴。研制出顾客爱不释手的完美产品,企业就能享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

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便是围绕着命题简化策略。乔布斯在世时,苹果的每一款手机都能让果粉们通宵达旦等待首发,而如今ipone 已越来越让人失望,不能在实用、美观、使用便捷上有实质性的创新,苹果的前途堪忧。

所以,在你的公司进行简化之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从而判断你的公司是否适用简化策略,如果适合又该选择价格简化还是命题简化。

1、你公司的政策和文化,更倾向于价格简化还是命题简化。

2、目标市场是否都已经有一个竞争对手了。

3、你是否拥有能解密其中一个目标市场的钥匙。

4、你的公司是否具有必要技术能力的人才来实施目标策略。

三、简化的意义所在

简化是有边界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通过简化策略获得成功。简化的意义在于,简化者得到市场和利润,社会和客户得到便利、便宜和愉悦。

使用简化策略的,通常都是盘距食物链顶端的大鳄。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空隙,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发现新的市场需求,这需要禅修般的冷静与智慧。简化是一种创意活动,却需要密集的实践。商业运作的本质就是不断的试错,所有的新技术和新应用都有颠覆本行业的可能,只是绝大部分没有实现罢了。

福特使汽车成为代步工具,廉价航空使飞行成为寻常,优步使打车自动化,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麦当劳解决了快速就餐问题,宜家使家居变得简价便宜,亚马逊提供了足不出户的网购体验,谷歌则成了人人可有的便民服务窗口。这些因企业简化而带来的社会变革,不是来自于精确的市场调研,却多数来自领导人的灵光一线。没有乔布斯,就没有苹果手机,而苹果改变了整个手机的市场格局。

所以,我们重视的是企业简化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而不是某个人或企业的财富积累。这就是简化的意义所在。

《极简法则》书中汇聚了众多成功企业的案例,除了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养成思维的简化,这样才不会迷失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中。

6.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实践报告 篇六

前言:大学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作为现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非常重要。为了给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并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暑假期间对位于江苏省吴江市的嘉辉鞋业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查访问实践,为自己的实践主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收集资料。

在任何国家、任何一种体制类型的经济中,中小企业都是一股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以其对生存环境的应变能力,向人们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但是繁荣市场最活跃的生力军,而且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和私营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它们规模小、实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策划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嘉辉鞋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制造出口鞋类的民营企业。嘉辉鞋业具有当代中小企业的典型特征,通过对嘉辉的考察并结合大量的资料,我总结了中小企业的现状,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按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42%的小企业分布在这里,全国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6%由这里产出。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东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3倍。在小型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

中小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第二,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促进作用。一是表现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二是表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促进了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近程。

第三,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无论国际上的经验,还是近年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实践,都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各国就业的主渠道。中国中小企业不仅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小企业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如果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中小企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外部环境现状

1.差别待遇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一是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融资份额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相称。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与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不相称,尽管2005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通道,但由于上市要求严格且审批过程繁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只能依赖于自筹和信贷。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多样性不相称。目前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多停留于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服务项目,而许多银行的中介服务以及金融信贷创新产品主要面向大企业或事业单位。四是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资源不足,而有关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特别是寻保难。

2.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有限,往往无法在企业内部完成人员培训、技术开发、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方面的活动,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得这些方面的服务。而从外部环境来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网络或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特别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有待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协调机制,融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起步低,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军人物,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总体偏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现存问题突出表现在:

1.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

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打工者,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缺乏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质量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低。

2.缺乏现代营销理念

许多中小企业思考的经营出发点那是自己的产品、产品所适应的消费者、产品需要的促销手段以及营销组合等。这种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指导思想,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3.资本结构单一

大部分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的发展道路,很少有负债经营,基水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融资难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本结构的单一,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4.管理水平低

企业主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普遍严重,企业主总管一切,出于能力、精力有限,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个人独断式的决策往往导致企业严重失误。

5.技术创新能力差

与融资困难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更为严重。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三、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首先要保证企业生存,如果生存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发展和壮大就只能成为空想。中小企业一般都存在资本不足、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经营比较脆弱等问题,因而成活率不高。为了生存,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应选择较为简单的、适合自身实际的战略形式,主要有:

1.资源利用战略

即以企业所在地的特有资源为依托,确立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战略。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由这些资源构成,所在地的资

源优势就是企业的经营优势。实施地区资源战略,中小企业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为了赚钱,破坏环境,成为污染源;二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

2.承包依附战略

即依靠大企业或外商的力量,承包加工某些配件、产品或输出劳务,实施“生存互补”战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创业资本少、技术力量薄弱,市场方向不明,所以依附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商,为其提供配套生产与协作服务,不但容易起步,而且市场风险小。

3.夹缝生存战略

就是寻找市场空白战略。中小企业的优势是机动灵活,适应能力强,只要敢于“钻”,市场空隙就会出现。

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企业就要考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敢于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又要防止急躁和冒进。这一时期,在战略选择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宜采用专业化、收购兼并和特许经营等形式。

1.专业化

所谓专业化就是企业经营单一产品或服务。中小企业一般更多地选样专业化,这与其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化的经营优势有很大关系。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融资手段等方面同大型企业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如果贸然进入其他领域开展多元化风险极大,甚至会断送前程。而专业化经营能使大部分中小企业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一是专业化经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管理相对简单,部门之间沟通便捷,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专业化生产所需设备少、投资不高,能够有效形成单一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使产而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三是产品单一,供产销环节少,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并购

这种战略是指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以扩大自身规模、增强实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战略。

3.特许经营战略

所谓特许,就是由一个公司来做总部,大批小商人在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加盟做分店。特许总部向加盟者提供商品、经验、品牌、信息支持等,加盟商以有偿的方式购买特许权。特许经营赚钱的原理在于,通过分工协作,改变了独立店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实现多网点配合作战,高水平分工,从而提高经营竞争力。中小企业一旦创出品牌或商业模式,要实现快速发展,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可以通过加盟商迅速获取资金、人才、市场以及社会关系等资源,既能快速分销商品或服务,又能大幅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企业逐渐走向成熟,这时候在战略选择上,宜较多地采用品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等。

1.名牌战略

名牌战略是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名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高信誉度、高占有率的一种总体谋划。名牌的打造不但可以提高市场影响力,而且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职工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实施这一战略,企业要从产品的研发、制造、服务、宣传等各个层面使消费者接受白己的产品。第一,质量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关键。严细的质量管理,是开拓名牌、保持名牌、发展名牌的先决条件。第二,市场是实施名牌战略的根本。实施市场战略一定要树立市场导向观念。第三,创新和发展意识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取向。随着市场的变化,品牌也要及时更新。

2.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经营两种以上经济用途基本不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经营得当,多元

化经营的企业可以规避一些市场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指跳出地方、跳出原来熟悉的市场,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走出去战略分为两种,一种是走出地方,走向全国,即实施大市场战略;另一种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即实施国际化战略。实施“定出去战略”的紧迫性具体表现在:

(1)本地资源紧缺,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行业利润率逐年降低,企业必须进行生产和流通转移。如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加工制造业中小企业,能源和劳动力已成为发展的瓶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设备、产品过剩,市场不足,生产能力过剩。本地有限的市场已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只有向国内其他市场扩张才能实现其战略追求。

(3)我国内部资源短缺与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4)加强初级产品贸易和经济技术的国际合作是中小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7.中小饲料企业如何打造生存出路 篇七

当前, 中小饲料企业多表现为产品结构贪多求全, 生产研发科技含量不高, 主打散养群体市场, 销售以经销商为主线, 综合服务能力匮乏, 经不起养殖行情与原料行情的大波动。可以看出, 中小饲料企业在应对当下饲料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已渐显乏力, 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 努力打造生存出路。

1.1 养殖业转型升级对饲料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提高

当前畜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养殖环保压力加大, 畜牧用地紧张, 社会对畜禽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极为关注, 一系列因素都在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壮大, 适度规模化正成为适合国情与畜牧业内在发展需求的代表趋势, 养殖业资本化、科技化、机械化的特征凸显,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为养殖中坚群体特点。可以说, 中小企业原来靠“散养”的饲料消费市场在大幅萎缩, 养殖环节对饲料质量、性价比、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少小饲料企业已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1.2 饲料行业政策性监管趋严, 原料成本压力加大

近年来, 国家对饲料管理法律不断出台, 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管理、文号管理等方面重新修订, 生产验收、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越来越严。同时, 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在挑战饲料企业成本的底线, 豆粕价格受制于国外, 国内玉米供应趋稳, 尤其是2014 年鱼粉暴涨68%, 蛋氨酸暴涨250%, 给不少企业造成冲击。可以说, 外围政策刚性调整与内在成本压力, 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市场生存空间。

1.3 饲料行业内的“马太效应”

集团化的饲料企业在不断增多, 集团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 有资本、规模、技术优势, 表现为:依靠产业链纵向延伸, 从育种、合同养殖、收购到屠宰环节实施“一条龙”生产, 强势分割或抢占养殖群体的市场份额;采取新建、并购、合作的方式扩张建厂, 搞横向延伸, 密集开发、微利经营, 不给小企业喘息之机;一些大集团或上市企业用资金、规模优势打造出“高资金”的商业模式, 如金融手段 (贷款担保公司) 、入股优秀养殖场等, 用已有的市场优势再去征战更多市场份额。

摆在中小饲料企业面前的发展桎梏不少, 但一味认为中小企业发展悲观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山西省地区经济差异明显, 加上整个饲料行业还处于调整转型阶段, 国家对饲料工业发展采取的是“大企业领航、中型企业为骨干, 小企业为补充”的指导方针, 国内饲料市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是大中小企业共生的局面。

2 面对新形势再造企业优势迎接企业的二次发展

2.1 找准市场产品定位

原来靠时代机遇发展起来的中小饲料企业, 产品结构大而全或小而全, 产品同质化, 无核心竞争力, 一味靠价格战、销售返点争市场, 企业已疲惫不堪。企业应分析自己多年来的行业沉淀, 企业独到的、最擅长的行业优势在哪里?结合当前养殖业畜禽品种发展趋势, 对市场进行细分, 找出最适合自己切入而竞争对手不具备强大优势的市场, 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 汇集企业全部或大部分的资源, 对核心产品进行研发和市场布局, 在极具市场潜力的某一畜禽品种饲料或畜禽某一重要阶段饲料做出自己的优势和品牌来, 用“集中一点”的优势领先对手,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产品的“专而精”实现企业发展的“大而强”, 改变现在维持和萎缩的同质化竞争局面。

2.2 从“价格竞争”提升到“价值竞争”

不少饲料企业在面对销售市场时, 想的就是如何从养殖户那里赚到钱, 只要把饲料卖出去就万事大吉, 却很少想怎么帮养殖户赚到钱。举例来讲, 一个养猪户把猪养至出栏, 在2014 年上半年大多是赔钱的, 下半年大多是赚钱的。但从收猪、贩猪、杀猪、卖肉等环节分开比较, 无论行情好坏, 这些流通环节稳赚不赔。同时,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饲料、添加剂、疫苗、兽药等厂家, 也会从养猪户身上挣取一部分利润。可见一头猪身上承担着众多环节的利润提取, 如果市场上企业不关注养殖户的成长, 都是采取一味索取、“涸泽而渔”的做法, 大家必将一损俱损。

因此, 饲料企业应改变原来价格战、赊销、返点等单纯“卖饲料”的做法, 把让养殖户产生“真正养殖价值”作为运营核心, 由提供给养殖者优秀饲料产品提升到提供优秀饲料产品和综合养殖解决方案, 辅以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从生产理念和高效养殖技术上扶持养殖户的成长。让养殖户得到真正成长, 饲料企业必将得到回报, 客户群体才能稳定、壮大, 企业也能从原来的同质化竞争中脱离出来, 得到良性发展。从市场上一些敢于坚决不赊账的饲料企业身上发现, 此类企业的特点就是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

中小饲料企业还应注意服务团队的改进, 现在的销售服务多以服务之名行营销之实, 不少业务员是营销、服务一肩挑, 身上有销售业绩压力, 技术服务宽泛化, 不专业, 不精细, 这样既做不好服务, 更难以提升销售业绩。中小饲料企业必须打造专业化、高水平团队, 用养殖综合方案帮助养殖户树立正确的养殖理念, 学会高效科学饲养。

3 真正提升企业的系统竞争力

从饲料行业现状来看, 中小饲料企业只靠产品定位区分或商业模式的差异化打造来实现市场竞争, 可能会很快被其他企业模仿, 甚至在模仿后超越。现在的农牧企业进入了一个系统竞争的时代, 饲料企业在生产发展战略定位确定后, 要学会从研发、采购、生产、管理、高效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每一环节的领先来实现真正的低成本、高质量。哪怕在每一环节上只领先一点点, 最终企业运行成本就会降低一大块, 这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模仿, 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内动力。有人把饲料企业的竞争力归结为:一在于战略, 二在于组织架构, 三在于产品, 四在于商业模式。但归根到底还在于效率, 即指系统竞争力。

4 用企业文化和机制打造具备高效执行力的队伍

现在一些饲料企业也在内部讲文化、搞培训, 但是企业要明白, 这不是把口号贴在墙上给外人看, 给客户看, 美化公司;也不是只讲给员工听, 自己置身事外。在农村有句老话讲的好“人哄地皮, 地皮哄肚皮”。员工的消极怠工, 对企业是个极大的内耗危害。企业领导在公司内部应以身作则, 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 倡导正确的做人、做事方式和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 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 凝心聚力,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打造出一支能够真正能干能闯、高效执行、内部和谐的队伍, 把企业的优秀战略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地”。企业没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再好的设想也是“海市蜃楼”。无论行情如何起伏、市场怎样变化, 企业唯有紧跟行业发展大势, 踏准行业发展节拍, 主动转型升级, 向自身要思路、要效益, 才能努力争取站在下一个行业高峰的潮头。

摘要:面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形势, 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克服悲观消极情绪, 提出认清新形势、再造企业优势、提升企业系统竞争力, 打造具备高效执行力队伍的意见, 从几个方面努力打造生存出路。

8.企业生存危机探源 篇八

一年多来,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王昱比外科手术医生还忙。他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为企业把脉“开药方”。但随着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来找他“求诊”的企业正越来越多!

和君咨询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苑路嘉铭桐城小区。“一天四五拨人,提前预约都不一定能排上”,王昱说,这还是北京的情景,更多时候,他应企业之邀,一天要飞3地,每地只能待2-3小时。

“这些企业的决策层看不清方向,对未来无法判断,制定战略没有信心;还有的急着解决现实问题:产业如何升级?高速扩张后库存问题怎么办?营销怎么办?经济下跌时期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怎么建立品牌?如何融资……”

眼下,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期转入中低速增长期。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利润增长承压加剧,再加上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以及前期产能集中释放等多重因素,亏损企业的数量正在“扩容”。

北京大学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峰对《支点》记者表示,金融危机迈入纵深影响期后,部分中国企业由于对其内外风险的识别、评估乃至应对措施都存在不足,能否渡过难关不容乐观。

亏损企业数量“扩容”

某种程度上,坏消息还在发酵。作为中国企业群体中的佼佼者,201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亏损面及亏损程度均在扩大。

2012年,深交所1538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出现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1.52%。768家公司利润下降,占比49.93%。而上交所954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降9.74%。

2012年,深沪两市亏损上市公司共计222家。深市亏损公司较上年增加32 家,亏损公司家数占比7.28%,较上年增加2.08 个百分点;平均亏损额2.86 亿元,高于上年的2.07 亿元。沪市亏损上市公司占比11.53%,较上年增加3.21个百分点。

在外部需求不振、产品升级缓慢、结构性失衡以及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要素使用效率近两年呈逐年下降之势。

要素使用效率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关键。它是上市公司利用资金、劳动力等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等最终产出品的效率,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性资产折旧、摊销、支付的利息等。

在深市上市公司集中分布的13个行业中,除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及房地产行业外,其余10 个行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效率下降问题,较2011年下降11个百分点。而在行业利润降幅较大的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和制造业,则面临更为突出的效率下降问题。

从经济效益观察,工业利润下滑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以浙江省为例,今年2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亏损企业10144家,同比增长3.5%,亏损面达27.8%,仅比去年同期缩小0.3个百分点。

而据深交所数据,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速由2011年的21.84%降至0.92%,净利润增速则由13.11%降至-22.56%。

“许多企业因宏观经济波动、要素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等复杂因素的叠加,业绩均呈下滑态势,这一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分析指出。

不健康的顺势发展

毫无疑问,当前企业最大的危机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又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还有部分前期投资扩张步伐过快、市场变化较为剧烈的行业,如光伏业。

近两年来,钢铁工业全线陷入困境。2012年十大亏损企业中,钢铁企业就占了5家。年报显示,*ST鞍钢、华菱钢铁、马钢股份、安阳钢铁等去年亏损超过30亿元。其中,鞍钢股份和韶钢松山更是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被迫戴帽”。

至今,钢铁主业仍挣扎在亏损边缘。今年一季度,钢铁工业前两月钢增产10.6%,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特别是2月份日产钢达到了220万吨,结果钢材积压创历史新高,钢材价格继续走低。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表示,这是产量惹的祸。今年一季度钢产量增长过快,这是奔年产8亿吨的目标在蛮干。

产量控制是钢铁行业的难题之一。中国钢产量过高,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中国不仅没有及时收紧,相反却逆势而上。

相比2008年,中国2009年在多生产6500万吨钢的同时,少出口了3500万吨钢。而在2009、2010、2011连续3年间,中国共增产近2亿吨钢,钢产量逐年趋高。

据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的专项调查,该省供大于求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当地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当前,部分企业亏损,是各种因素交错出现的必然结果,既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企业自身经营有关。但从浙江看,企业外部原因是主导。”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秩清告诉《支点》记者,政府的政策导向并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企业不专注主业发展,总在“开小差”,热衷赚快钱。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还不错时,企业的竞争力、基本面却没有提高,因为浙江有先发优势,面对的诱惑更多,赚快钱的机会也更多。”杨秩清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某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告诉本刊记者,中国企业从整体上还没有走上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做企业首先做趋势,有些行业能得到国家重点支持,为什么不去做?即便政策有不合理之处,但企业只能跟着走。因此,从长远看,中国亟须改善适应百年企业成长的环境。”

成长期的创新缺失

企业做强,一般需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平衡期和联盟期四个阶段。和君咨询副总裁王丰认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处于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特征是不断地技术创新、不断地扩张、不断地并购重组。

但成长期的中国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远未到位,这与创新缺失有关。

对比美国与中国的资本市场。美国标普500中,周期性强的传统工业和金融业只占市值的25.6%,而科技、消费等行业占比为58.4%,盈利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以传统产业为主导,高科技、现代服务、消费行业等发展滞后。

2011年末沪深A股中,金融、房地产、石化、电子、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数达1316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和市值的53.2%和52.6%,盈利随经济周期剧烈波动。

过去10年,美国标普500非金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保持在18%-25%的水平,核心竞争力表现强劲,而中国上市公司的最高值是2007年的14.7%,去年只有12.5%。对此,王丰认为,解决的办法无非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前者依靠技术创新,后者需要内部重组。

转型升级,重点以创新为动力,首先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三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在技术创新上,更多拷问的是政府可否有能力改革现有创新体系。客观分析,中国企业原创性创新长期缺失,现仍处于以跟踪模仿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的阶段。

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意味着人才的培养、数据和成果的积累。然而,1999年后,中国的基础研究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2005年至2010年,这一比例从5.36%降至4.59%,而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始终占R&D总支出10%以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均在20%以上。

较长一段时间,国内许多企业满足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溢出效应,引进国外生产线,靠二流技术赚钱。大量的研发资金被用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工艺性问题、产品层面的研发,这只能算技术改进,而非最关键的技术创新。

而管理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社会变迁感知的滞后。“如果企业对时代的脉搏要么听不到,要么掩耳盗铃,就会被无情地淘汰。”王昱说。

优秀企业正在崛起

在亏损企业增多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成功突围。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2012 年,部分企业净利润规模创出新高,14.7%的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

借助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日趋多样化的制度支持,一批优秀企业在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如集聚在生物环保、电子自动化控制、文化传媒等领域的创业板公司,跨入深市市值前列的中小板公司以及不断巩固行业地位的传统行业企业。

其中,并购重组包含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通过购买或增资标的公司股权实现控股但未达“重大”标准等方式。

2012 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披露了713 起并购重组,涉及交易金额1689.42 亿元,较上年增加32.16%,其中创业板公司涉及金额增速为39.4%,居各板块之首。

这一年,产业整合型、市场扩张型、技术和人才引进型等旨在推动企业做优做强的并购重组更为突出。如双汇发展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换股吸收合并,交易金额246.6 亿元;原深发展吸收合并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交易金额269 亿元。

和君咨询集团董事长王明夫认为,从宏观上说,产业重组和结构优化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命题;从中观上说,产业整合是产业升级的前提;从微观上说,对一个志存高远的中国企业而言,它的首选战略应是产业整合战略,其次才是产品创新战略。

“深调控、广积粮、缓称王”,这样的公司就是好公司。王丰指出,“深调控”即拉深核心业务,放弃粗放型、技术含量低的业务,“广积粮”即不靠项目投资拉动增长,不过度扩张,而“缓称王”则是不做自我膨胀的企业家。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公司首先要有核心竞争力,能在短时间建立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的能力,在市场资源上处于垄断地位。其次是团队人员构成,最后是财务方面的表现。

许多优秀企业正是依靠核心竞争力逐渐崛起,如华为、联想、中集集团、中航重机、汇川科技等。中国高科技公司杀入海外市场虽然很困难,但华为和联想都在建立独特研发体系的基础上构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坚守主业,扩张核心能力,研究新兴产业,紧跟大趋势,并融入世界,这都是优秀企业的典型特征。据深圳华创俱乐部秘书长、前华为全球供应链经理叶灿斌介绍,华为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费用,以及全体员工中46%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开发。

而联想致力探索建立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为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奠定了技术基础;中集集团则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上一篇:婴童连锁店日常工作流程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