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24-06-17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精选10篇)

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一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课题

开题、论证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7年5月26日(周五)下午

二、活动地点: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三、参加人员: 拟请专家: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南师大教育博士、校外兼职博导;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后 倪 娟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 唐爱民

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江苏的苏州市景范中学原校长 苏州市首批特级校长 顾苏云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 朱开群 列席人员:

开题课题主持人及课题核心组成员代表

四、活动议程:

(一)课题开题汇报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教师发展专项课题《“苏式文化”背景下的区域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J-c/2016/56 课题主持人: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王润清、惠兰)开题汇报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普通规划课题《文化继承视野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延展研究》(课题编号:D/2016/02/103 课题主持人: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汤岚、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李琴)开题汇报

(二)专家论证

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二

休闲体育是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种,通过休闲体育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培育良好的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去。休闲体育教育不仅教人们如何度过自由时间,更要教育人们如何有价值地使用自由时间去完善人的生命过程,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真正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要完成向教育强省的转变,特别是要做强江苏省的高等教育,首先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为推进江苏省经济、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更大贡献。但到目前为止,江苏省高校休闲教育仍是一片空白,这与我省即将逐步进入休闲社会是不相称的。引入休闲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因为休闲教育是人类学会创造性生活的必由之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苏省16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休闲体育开展进行调查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体育教育的特点

3.1.1 时代性和社会性

任何一项休闲体育活动都是在一定历史时代产生的,一定时代的休闲体育项目与该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特色的休闲时间是休闲行为发生的首要前提,也是休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的显著特点。

3.1.2 主体性和娱乐性

主体性既是教育的自身规律的反映,也是其固有特点。唯有主体性,才会激发内在的积极的自由自主的选择,这样为人们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爽的心灵体验。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追求智慧、进行沉思的休闲生活,才是最接近幸福的、纯粹的和快乐的。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运动成绩、奖牌奖金和其他利益,也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而是放松、游憩、娱乐,因此兴趣、有趣、好玩、开心、畅爽、高峰体验,方显休闲体育的本色。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或观赏休闲体育活动,从而忘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在精神上获得解脱、自由和快乐。

3.1.3 体验性和教育性

亲身参与,关键在于个人对其休闲的体验:休闲的心理或精神基础,心灵感知上的自由、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休闲体育教育重要的不是说教和演示示范,而是参与其中,体验休闲的各种心理价值。教育是生成特定的、完整的、社会的个人之过程,是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存世界包容着社会的一切教育现象。强调教育要面对完整的人,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就必须面对这个包含了理性、热情和事实、奇迹的、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个人”的一切生长过程。可见休闲体育教育显然具有泛教育的特征。

3.2 普通学生空闲时间休闲项目选择

空闲时间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普通高校学生的空闲时间主要用于逛街、上网、看电视、看书、读报刊、聊天和睡觉等。选择体育运动的只有30.6%,说明学生空闲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体育锻炼的意识也不够强。(60.1%)空闲时间上网,通过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男女性在空闲时间从事的休闲项目有一定的差异:38.6%女性喜欢逛街,这与女性追求时尚、爱美等因素有关;男性则喜欢以体育锻炼(56.4%)或者看书(12%)来充实自己,很少一部分的男性(8.7%)选择在空闲时间里去逛街。

3.3 江苏省普通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篮球、足球这两项非常普及,喜欢练习的学生比较多,各校均开设,也深受喜爱。各高校除了传统项目为主体外,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街舞等新兴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各个高校也均有,而且还不断在增设新的项目,体育课程的众多内容在休闲体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休闲体育的内容正在向体育课程渗透,很多休闲体育项目原来只是用于休闲和娱乐,现在已经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上出现,列为体育课程的正式内容。由于各所高校师资、场地器材的限制,其他很多项目目前在高校中还没有完全充分引到教学中。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全面铺开,产生了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学校现实安排的不协调之间的矛盾。用课堂开展休闲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学生在学校参加休闲体育的形式,显示99.1%的学生选择了体育选修课,使他们在学校期间接触休闲运动的内容,而参加所在学院组织的和竞赛紧随随后,也是学生参加学校开展休闲项目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表现在项目单一,持续性强的特点。自由度大、随意性强的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各占44.7%和39.7%,说明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俱乐部或社团的组织和宣传还不到位,远未普及到全体学生。

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各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的体育环境越来越拥挤,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在场地的建设上有大量的投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是在迅速下降,购买器材的经费严重不足。江苏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从体育课堂中获益较多的约是19%,而认为从课外体育活动中获益较多的则占75%,这充分说明的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据调查,只有33%的男大学生和19%的女大学生空闲时间自愿参加体育活动,而多数同学则把时间花在上网、聊天、逛街、睡觉等上面,这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到今天已初具规模,各高校相继成立了不同名称和性质的体育社团,比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街舞社团等,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活动开展都已渐上轨道。调查显示,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或俱乐部的主要动机依次是:参与娱乐占首位,占到48.1%,认识朋友,交往占22%,强身健体占11.2%,提高运动技能占9.6%,缓解学习紧张的压力占8.8%,也正是符合课余体育的特点。

3.4 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

影响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校学生休闲体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3.4.1 体育兴趣对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从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以及评价指标来看,反映出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主要是教材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运动技术教学的教材体系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课程中仍占主导地位,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4.2 师资力量对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目前,我国体育师资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而休闲体育教育起步较晚,休闲体育课程几乎是空白,大多数教师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是与竞技体育相关的课程,这与现行休闲体育教育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缺乏休闲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主要教学内容仍以竞技运动项目技术教学为主,学校休闲体育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3.4.3 场地设施对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我国现有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基本上是单一功能的体育设施,明显反映出竞技体育的特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争取尽快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状况。此外,还要充分挖掘现有场地、器材的潜力,加强管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收费场馆收费要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休闲体育之中。

3.4.4 体育活动的组织对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偶尔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的人群比例最大,分别为53.7%和72%,次之为从不参加和观看的人群,比例最低的是经常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的人群,只有13.4%和11.9%。就同学、朋友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体育锻炼的次数的调查结果看来,认为对自己休闲体育有影响的占绝大多数,认为对自己休闲体育无影响的只占少数,仅有18.7%。

4 江苏高校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

休闲进入我们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凸显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大量休闲体育人才。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培养休闲体育人才,是休闲体育教育的使命。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休闲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休闲教育的宣传,舆论宣传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没有和谐的舆论,就没有和谐的江苏,很难有和谐的社会。体育宣传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宣传舆论作为保障。没有和谐的体育宣传,很难有和谐的体育。因此,体育宣传既是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多渠道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部门引导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难题,政府部门应对学校体育活动增加财政拨款并形成制度,以用于扩建体育场馆和辅助设施等,同时引导和鼓励依靠社会力量对学校体育进行赞助,倡导国民花钱买健康的思想观念,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出资出力做好利国利民的大事。

3.加强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体育师资力量,培养学生体育骨干,为休闲体育活动服务。还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加强社会对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的培训和使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作用,加强和完善体质检测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质评价系统。

4. 注重体育休闲娱乐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推动以休闲运动为中心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开展,增强凝聚力,加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和管理,加强高校休闲体育的科研工作。

摘要:随着现代休闲教育观念的提出,休闲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有必要建构一种新的理念,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高尚品质,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目的。文章分析了江苏高校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途径。

关键词:江苏,大学,休闲,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玉忠.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目标[J].体育科学,2005,(9).

[2]吕建诲,蔡宏生.论休闲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体育与科学,2006,(3).

[3]孙昌爱.休闲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J].山东体育科技,2006,(3).

[4]郭琴.和谐社会与休闲体育的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许娇,于可红.从社会学视角看休闲体育——试论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6,(6).

[6]薛海红.休闲与休闲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2).

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三

广州书展吸引观众四十余万销售额达一千万元

2009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8月24日在广州落幕,为期五天的书展共吸引“书虫”42万人次,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是上届的3倍。本届书展以“文化广东,书香岭南”为主题,展场面积17万平方米,规模比去年扩大了一倍。有6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出版机构和产品参展,参展出版物16万种,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有近百场。

——中国新闻网

杭州拟成立第三方协会扶植网游产业

据悉,杭州市政府近期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网游市场的扶持力度,目前正在探讨成立网游协会,以协助当地网游公司加强在政府关系、版号申请、税收减免等方面的工作。杭州市政府最近已经召集雪狼软件,天畅网络、渡口网络等当地20多家主要网游企业代表召开了会议,会议精神透露了杭州市政府计划大力支持网游行业发展的决心。有杭州软件业人士对此表示,杭州市政府之前曾经成立文化创意办公室,网游、动漫都归在其列。但明确提出将大力扶持网游产业的发展,这种信号之前并不多见。

——腾讯网

盛大文学与《文学报》推出3G手机小说平台

8月18日,盛大文学与《文学报》合作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双方首次合作的内容是,将由《文学报》主办的《微型小说选报》通过起点中文网和盛大文学无线平台,发布和推荐给广大读者。根据协议,盛大文学无线公司将会全权对《文学报》“微型小说”系列进行运营,通过无线方式阅读“微型小说”的方法是,手机登陆qidian,cn。同时,《文学报·微型小说选报》作为盛大文学征集手机小说的内容平台,征集好作品,好作者;《文学报·微型小说选报》与盛大文学无线平台互为宣传和带动,好的微型小说发布到无线平台,好的手机小说在《文学报·微型小说选报》刊登发表。

——光明日报

红袖添香携7家网站倡设数字阅读日

日前,“2009红袖添香十周年文学盛典暨倡议设立数字阅读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红袖添香联合新浪读书等多家读书平台在会上联合倡议设立“数字阅读日”。据报道,从1999年建立至今,红袖添香历经10个春秋。目前,红袖添香拥有集300万部(篇)作品的高水平原创书库,注册用户超过300万,日浏览量超过3000万次,是中文网络最大的女性原创文学平台,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

会上,红袖添香联合新浪读书、搜狐读书、腾讯读书、网易读书、榕树下、逐浪网等联合倡议将每年8月20日设立为“数字阅读日”。7家网站联合倡导在数字阅读日期间实行“主题阅读”,认为各种主题阅读能够让不同题材的数字内容实现繁荣,让数字阅读消费覆盖到更多的读者,提高国民阅读的水平与价值;同时提倡“互动阅读”和“正版阅读”,让读者在阅读正版作品中分享阅读心得。

——凤凰网

广西新华书店获评AAAAA等级企业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最近被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评为“全国第一批国际质量信用AAAAA等级企业”,并获得该协会颁发的《产品安全信用专项证书》。据报道,受中国产品质量协会的委托,中质量协(北京)质量信用评估中心有限公司按照《国际质量信用标准》,对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履约能力进行了评估。经征信评估,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符合国际质量信用AAAAA等级。获得国际质量信用AAAAA等级资质,标志着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在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是该公司落实企业科学发展观、提高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广西日报

安徽时代出版与广东出版集团战略合作

安徽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近日宣布,与广东出版集团等多家文化单位签署4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教育培训、印刷、动漫产品开发等一批合作项目。此举标志着时代出版传媒公司积极推进跨地区联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时代出版具体的签约项目包括:时代出版与广东出版集团签订重大出版项目、新媒体和数字出版、“走出去”等方面合作协作。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与广东俏佳人音像公司签订音像制作战略合作协议等。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表示,时代出版将致力打造文化内容商业运营、文化产业拓展与文化投融资平台三大文化主体业务板块,着力寻找经济与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良好的项目,努力实现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发展目标。

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四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精神,落实省有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政策要求,引导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专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结合我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特设立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展应用性研究。

第三条 设立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组成,负责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编制课题指南、组织评审立项、实施日常管理、鉴定课题成果、开展成果评奖等工作,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组织实施。

第二章课题设置与申报组织

第四条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按专业开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职业培训和综合等五类,分别设立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选题范围主要包

括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模式、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保障以及职业培训的项目开发、培训模式、学习方式、培训手段与方法等。

第五条 课题申报组织工作每两年一次,主要面向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院(校)长、教师,以及专兼职教研人员,通常在第一年的第二季度向全省发布申报通知和课题指南。每次课题申报的受理期限为申报通知发布后的两个月。

第六条 课题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课题申请人原则上为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有关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在职人员。

2.课题申请人均要求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其中,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课题申请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已承担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而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第七条 课题申请人应根据课题指南和申报评审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材料,并送所在院校(单位)审核。课题申请人所在院校(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及相关通知要求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为立项课题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设备、信息资料等研究保障条件。

第八条 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在规定日期内将课题申请材料送交所在地级市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由其签署意见后集中报送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高等职

业技术学院的课题申请材料可由其课题管理部门直接报送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不受理个人直接报送的课题申请材料。

第九条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重点课题如确有需要可申请延期至三年。所有课题逾期不结题者,按撤项处理。

第三章评审立项与日常管理

第十条 课题申报的评审工作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其程序为资格审查、匿名初评、会议评审、审核批准。凡申请课题的参与人员不参加当次课题评审工作。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查询或透露应当保密的信息;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露任何评审情况。

第十一条 立项课题的名单经审定并公布后,课题申请

人即为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在两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送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和地级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资助。

第十二条 课题实行分级管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对课题进行全面管理,指导地级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有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管理部门的相关过程管理工作。地级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管理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相关课题的日常管理,督促课题按要求如期完成研究任务,监督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作出及时处理和汇报。

第十三条 对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出国等不能继续研究的课题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课题,负责人所在院校(单位)应及时通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作出撤销或中止的决定。负责人所在院校(单位)应根据决定内容及时停止拨款或追缴已拨经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对与此相关的问题不负责任。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四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四章成果要求与鉴定结题

第十四条 课题成果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应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能对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切实作用。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以及课程教学产品和相关制度文件等。课题成果在发表、出版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立项单位、立项类别及课题批准号等信息。

第十五条 课题的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予以验收结题并颁发结题证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负责对重点课题和部分一般课题的最终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同时委托地级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所在地区和单位有关人员承担的一般课题开展最终成果的鉴定、验收工作。受委托机构须将鉴定结果及相关情况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第十六条 成果鉴定要求:

1.课题成果鉴定原则上采取同行专家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的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7人,具体人数视情况而定。

2.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各5份。

3.课题鉴定专家应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和评定等级,并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或相关委托管理机构进行确认。

第十七条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及相关委托管理机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课题组,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促进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其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有权对课题成果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进行使用,课题组人员拥有其成果的署名权。

第五章附则

5.江苏省高考方案已获教育部认可 篇五

一、统考只考语数外

据介绍,08高考方案规定,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二、三门总分440分

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的时间分别是:语文:6月7日上午,150分钟。数学:6月8日上午,120分钟。外语:6月8日下午,120分钟。语文、数学设附加题,加试附加题的考生考试时间增加30分钟。

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不考附加题。外语考试包含听力测试,外语专业的口语测试另行安排。

语文、数学每门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40分,总分加上附加题分仍为480分。

三、学业测试按等级

关于学业水平测试是这样规定的:测试日程和时间:必修科目测试: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9日上午,每科75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测试安排在每年的6月9日,每科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技术科目的测试另行安排。

成绩处理: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必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

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前5%(含5%)为a+,a级为前6%-20%(含20%)的考生,20%-30%(含30%)为b+,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四、招生录取工作

(一)招生制度

在全国统一招生政策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全国在江苏招生高校的录取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工作。

各高等院校必须依据考生志愿,按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

不断扩大自主招生高校的数量和录取新生比例,逐步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

(二)招生章程

各高等院校应根据国家和省定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并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中应明确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和录取办法。有面试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应明确考核范围和规则等。

(三)划线办法

1.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

2.根据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并放宽一定比例,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体育专业成绩划线办法另定。

3.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四)志愿填报

1.考生在高考科目成绩、全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公布后填报志愿。

2.以下要求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

普通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技术科目测试合格),填报艺术、体育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合格。

3.以下要求作为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

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五)投档办法

1.依据各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加附加题分数,以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2.体育、艺术类专业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和专业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六)录取办法

1.高校录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学校负责、省招委会监督”的办法,依据考分、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2.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可以依据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面试成绩,自主录取。

3.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4.部分专科院校经批准,可以依据考生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试行注册入学。

5.体育、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按照文化与专业成绩录取新生。

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六

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督导办•关于印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办„2011‟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

第三条督导考核对象为全省普通中小学校(含民办)。

第四条各地要将相关督导评估检查内容纳入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范畴,对学校的相关督导评估检查实行教育督导机构归口管理,减少项目,减轻学校负担。督导机构现行的中小学综合督导、发展性督导、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常态督导等相关工作纳入本项督导考核。

第五条督导考核内容以•江苏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标准‣为基准。各地可结合实际,另行增加督导内容、指标和分值。

第六条县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本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和三星级及以下普通高中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县级复查。

第七条市级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市直中小学校和县(市、区)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素质教育进行市级复查。

第八条省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全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素质教育进行省级抽查。

第九条督导考核结果将作为市、县(市、区)、学校有关评优评先、表彰奖励和行政确认的重要前臵条件,作为督导机构评选、推荐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主要依据。“省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办法另行印发。

第十条重视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鼓励研发、使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全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的数据信息系统。

二、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要健全自评制度。要对照省•考核标准‣,于每年9月20日前报送学年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学校概况与自评工作情况,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进展及整改情况,主要成绩和特色,存在问题与困难,下一学年打算等,并附三年来学校重大事件、上级奖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简表,总篇幅限5000字以内。自评报告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经公示后报送当地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自评报告同时报送市教育督导机构,四星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同时报送省教育督导机构。

第十二条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制定督导考核实施计划,一般3年为一周期,并报上一级督导机构审核。

第十三条督导机构实施督导考核活动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下发督导通知,编制督导手册,审核学校材料,组织督导队伍,开展督前培训。

第十四条督导机构在现场督导前向被督导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下发督导通知,并向社会公示。提前时间不少于1周。

第十五条督导机构参照省提供的基础样式编制督导手册。内容包括: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依据,督导提纲、问卷、范本等工具性材料,督导工作信息记录表等。

第十六条督导机构成立审核小组,对以下材料进行审核:学校提供的关于近三年素质教育工作的自评材料;近三年督导机构的督导意见;责任区督学开展经常性督导的相关材料;其它相关信息。如发现材料不完整或不真实,须责成补报或重报。

第十七条 督导组由熟悉教育管理、精通教学业务、能胜任督导工作的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也可邀请教育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代表参加。每组不少于8人。

第十八条督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督导考核标准、督导工具性材料、督导工作程序、具体任务、人员分工、现场信息记录要求、督导工作责任和纪律要求等。培训时间一般为半天。

三、现场督导

第十九条现场督导时间一般不少于2天。四星级普通高中和60个班以上的学校不少于3天。

第二十条现场督导程序一般包括:听取汇报,察看现场,查阅资料,随机听课,问卷调查,抽样测查,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梳理汇总,评议评分,形成意见,反馈意见等。无论学校规模大小,现场督导程序不可缺少。

第二十一条听取汇报。学校汇报会由督导组主持,督导组全体成员、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等参加,校长汇报,督导人员现场提问,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第二十二条察看现场。主要察看学校的校容校貌、基础设施设备、特色成果展示、师生精神风貌,以及班会与全校性的广播操、大课间、升旗仪式、专题活动等。

第二十三条查阅资料。主要查阅与督导指标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学校按照督导指标顺序提供档案资料和原始信息的索引,无需专门准备台账。

第二十四条随机听课。听课总量一般不少于20节,其中在四星级普通高中和60个班以上的学校听课总量不少于30节,由督导组依据课程总表、作息时间表和教师名册随机抽取,覆盖所有年级、学科和不同职级的教师。另外,学校可在上述听课总量的基础上推荐不多于1/5的听课量。

第二十五条问卷调查。视学校规模大小,学生问卷对象应兼顾不同年级(小学1~3年级除外),一般随机选取6~12个班级。教职工问卷对象一般随机选取不少于教职工总数的1/2。问卷调查由督导组单独组织,单人单桌,避免干扰。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放学时向走读生分发问卷(带回由家长填写)、次日进校时由督导组直接回收的方式。召开家长及社区人员座谈会时也可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

第二十六条抽样测查。督导组对学生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技能等进行现场抽样测试,对图书资料、教学器材等资源的使用情况及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进行现场抽样检查。

第二十七条开座谈会。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职工(含中层干部)座谈会、家长及社区人员座谈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分年级进行。

第二十八条个别访谈。督导组随机与师生、员工、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个别交流,也可通过电话访谈、电子信箱等形式深入了解情况。组长要访谈校长。

第二十九条梳理汇总。督导组成员梳理各自分工部分采集的全部信息,经过提炼后形成个人的若干观点、相关例证及必要数据,并将观点、例证、数据如实、清晰地填入督导工作信息记录表,作为参加集体评议、形成督导意见的依据和督导结束后督导机构审定督导报告的基础和参考。

第三十条评议评分。督导考核结果不设等第,只记得分。评议评分采用集体形式,在各成员提供的个人观点、相关例证及数据基础上逐条进行。评议要坚持标准、客观分析、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然后严格评分,不可送分凑数。对有争议的问题要补充了解,查明原因。

第三十一条形成意见。督导意见应在评议评分后整合形成,并修改完善。督导意见包括督导情况概述、成绩和特色、问题和不足、整改要求等,成绩不拔高,问题不回避,观点鲜明,例证具体,用语规范、精炼。

督导意见中,成绩和特色部分的文字篇幅与问题和建议部分大致相当,表述方式均为观点加具体例证及必要数据。整改要求则要针对问题和不足及其成因,中肯、具体、可操作。如学校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督导意见中应包括问责处理建议。

第三十二条反馈意见。反馈会由督导组主持,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议程为组长宣读督导意见(不公布得分情况及问责处理建议),听取校长的表态、说明、申辩和整改打算。参加人员为督导组全体成员、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教职工代表等。县级督导反馈会参加人员应包括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以上的教育行政人员。省、市级督导反馈会参加人员应包括当地教育局负责人,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督导反馈会参加人员还应包括当地政府领导等。

第三十三条督导组组长对现场工作总负责,各成员对分工事务、组长指派任务及工作信息记录具体负责。听取汇报、评议评分、组长访谈校长、反馈意见时,督导组要有专人记录。

四、后续工作

第三十四条后续工作任务一般包括:审核督导报告,下发督导意见,督促学校整改,公布督导结果,开展总结宣传等。

第三十五条审核督导报告。督导组在现场督导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督导机构提交督导报告(即现场反馈的督导意见)等全部督导活动材料。督导机构对督导组所提交的督导报告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如同时督导的学校较多,应成立审核小组。督导报告质量由督导组组长负责,如不符要求须由督导组组长负责补充完善。

第三十六条下发督导意见。督导机构根据督导报告、学校自评报告、责任区督学督导材料和社会公众意见等进行综合审定,形成正式督导意见下发学校,抄送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送上级教育督导机构。

第三十七条督促学校整改。学校在接到督导意见后1个月内,向督导机构提交整改报告。督导机构要督促、指导学校认真整改,适时进行随机回访。

第三十八条公布督导结果。督导机构向社会公布督导考核结果,定期发布关于本地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督导情况报告。

第三十九条开展总结宣传。督导机构每年对督导考核情况,包括本地各级督导机构及学校完成相关职责任务情况、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运用督导考核结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向本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督导机构报告,建立工作档案,宣传、推广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经验,定期编印学校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材料。

五、附则

第四十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2

7.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七

(一) 法学教育重数量, 轻质量,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二) 教学模式陈旧, 学科综合性人才欠缺;

(三) 法律精神培养欠缺;

(四) 重理论教育而轻教学实践, 与实习基地合作少,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有其原因, 江苏省高校众多, 但是法学教育资源的分布却是参差不齐的。在这里, 我们重点分析南京市高校的情况, 在南京, 南京大学的法学教育条件首屈一指, 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211高校, 对法学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不仅资金投入低于本校其他专业, 对外交流的机会也较少。

正是由于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导致高校师生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同, 从而导致不同高校的师生对其所在高校的法学教育“自信度”不一, 根据访谈分析得出,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对本校法学专业教育水平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高校, 而其他高校的学生则对本校法学的教育现状提出很多问题, 比如理工科类的高校缺少人文大环境, 没有大型辩论赛、演讲比赛, 模拟庭审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

综合各种问题, 我们探讨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交流, “先富带动后富”

江苏省法学教育的规模自“211工程”评选以来逐渐扩大, 而且为了扩大招生, 各高校更是极尽所能地扩充法律系的规模, 而有限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教师团队内部结构不平衡, 甚至不少高校法学系仅靠几个教师支撑,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经过调查, 笔者发现, 现在江苏省高校的法学教育资源“贫富差距”较大。

对于当前法学教育的这种形势, 笔者以为, 控制各高校法学招生规模, 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应与本校的实际法学教育资源相协调, 不应盲目扩大。其次, 各地区应当优化资源配置, 不应使“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 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 互帮互助, 相互借鉴法学教育的经验,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于其他高校。

二、准确定位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教学模式

美国法学家Benjamin Franklin曾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te 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can. (告诉我, 我就忘记了, 教我, 我就记住了, 让我参与, 我就会了。) 而江苏省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陈旧, 仍旧停留在“tell and teach”阶段, 讲授无限扩大, 经调查显示, 耗时长, 效果微, 而且大部分的法学系学生法律视野狭窄。此外, 高校的特色难以体现, 培养出的法律人才趋同, 难以满足社会对各方面法律人才的需求。

因此, 各大高校应联合研究适应时代发展新的教育模式, 听取学生建议, 让学生参与教学, 摒弃填鸭式教学, 开拓师生共同参与的新课堂。

再者, 各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 制定适合自己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社会发展中需求的各类法律人才, 推进法律院系的特色化。综合类院校, 可利用自身资源培养综合型法律人才, 开设各种边缘性学科课程, 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师范类院校, 可以根据当前我国中小学法律教育缺乏的情况, 培养专业的法律教师, 从而推进我国的法律教育。财经类院校, 应当开设经济学、金融财会类课程, 使得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才在财经类业务上更胜一筹, 而且也满足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对专业财经类法律人才的需求。医科类院校, 在学生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 拓宽其医学类知识的视野, 满足我国当前医患纠纷的医学法律人才的需求。航空航天类、工业类、农业类等院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培养有特色的法律人才。

三、统筹实习资源, 提升法律实践能力

法学教育不仅是学术教育, 还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性教育, 目前, 国内外比较提倡的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较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江苏省的法学教育中还处于萌芽阶段, 江苏省法学教育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仓库理论”, 以教师为教学中心, 书本为学习内容, 学校为教学地点, 分数为评估指标进行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经过大学四年法学专业的学习, 他们没有获得一个优秀的法律人该有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头辩护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学教育实践性的缺失。

所以, 应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的联系, 学校或学院安排学生集中实习, 鼓励学生到各单位法务部门实习, 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同时在实习中, 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 多与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交流。

针对学生对实务知识的欠缺所导致的模拟庭审流于形式, 笔者以为, 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法院旁听庭审, 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一些新案件在法院没有审判前就对这些案件进行讨论模拟, 独立思考, 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分析能力。

四、培养法律精神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 而法律人就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这就要求法律人要具有坚定的立场、勇于对抗权威的精神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 当公平与利益之间产生冲突时, 能够坚持司法伦理, 将正义作为选择的标准。但因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 部分高校不重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精神的教育, 忽视了民主意识、法制理念等素质教育, 结果受教育者大多成为“法匠”而不是具有法制理念, 秉持现代法制精神的真正的法律人。

司法公正就像维持天平的平衡一样, 法律人应当提高自己的公正、公平意识,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把法律精神当成一种信仰。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提出自己对法律修订的意见, 同时利用法律去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五、法律职业进校园, 法律人才走出去

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引导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能够找到合适的法律职业, 真正融入社会, 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但目前江苏省一些高校的法学毕业生的社会化环节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 大部分毕业生两三个月的实习就是在大学期间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 高校缺乏就业指导以及职业技巧培训, 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分析及处理实际法律案件和法律纠纷能力的培养。

所谓“法律人才进校园”, 是指各大高校可以邀请各类法律行业中的佼佼者进校园为学生讲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法学教育经验来解决我国的法学教育困境, 国外法学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会让学生利用假期调查各类法律职业的现状, 以及布置一些法律问题去让学生去解决。所以, 各大高校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能言、善变、硬笔头”的法律实务能力, 让法律人才走出去。

总之, 江苏省法学教育虽然存在问题, 但是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经过努力改进, 江苏省的法律教育必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要:法学教育在法学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是为了推动我国法学教育的精英化、规范化、国际化和科学化, 培养外向型、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我们仍需努力。在对江苏省各高校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之后, 发现江苏省的法学教育存在一些3问题,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可以反映目前我国整体法学教育的弊端, 文章将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法学教育,问题,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大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2]张波.《中国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3]陈颖.《浅谈法律思维与法学教育的关系》

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义务教育;校长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42-05

进入21世纪,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持续升温,“校长专业化”继而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十几年来,随着教师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界已普遍认识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像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那样重视校长专业发展。2013年2月4日,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为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江苏省校长队伍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群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已经发挥并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近年来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校长群体专业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却是凤毛麟角,难以为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队伍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因此,本文围绕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探求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 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专业化首先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也就是指某种职业从非专业性职业或者半专业性职业变成专业性职业的过程。换句话来讲,一种职业从非专业走向专业需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专业标准的确立。某种职业要称得上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的以下特征:长期的专业训练;完善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伦理规范;明确的从业标准;严格的资格限制;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具有发展成熟的专业组织。[1]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人,其职业特征和要求与教师有着显著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并不适用于校长专业发展要求。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至少应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有完备的校长专业教育体系(培训体系);第二,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校长从业的依据;第三,建立起系统的伦理规范以约束校长的管理行为;第四,有明确的校长从业标准和要求;第五,进入校长行业有严格的资格限制;第六,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第七,校长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第八,已经建立起校长自己的专业组织并且发展成熟。[2]校长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化的实现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一方面校长队伍建设和专业化依赖于政府对其在职业资格、选聘条件、考核评估、薪酬待遇、级别晋升、专业组织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也依赖于资格制度、聘任制度、评估制度、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等制度保障。换句话说,校长职业的专业化不仅仅是校长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诉求,更是由政府主动的制度性导向行动。

专业发展与专业化不同,它是指校长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校长个人知识、理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自我更新。所谓“内在专业结构”[3],主要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素养的构成情况。而“自我更新”可以说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伴随校长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覆盖校长专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不断地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总结、反思,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有效实现。与此同时,校长还必须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因为一个人内在专业结构的演进和丰富,离不开个人的自主学习。校长拥有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同时也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并且能够自觉地在日常管理生活中开展自我学习。长此以往,伴随职业发展的不断专业化,以及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校长自我设定的专业发展目标才能不断得以调整以适应教育发展的变动性以及时代的新要求。

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现状如何?校长培训专门机构如何为校长专业发展搭建有力平台?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工作?如何通过提升校长专业发展水平促进义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校长专业发展的因素,探讨推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通过选点抽样和无记名方式,对参加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155名小学和初中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5分,有效率达100%。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小学和初中校长所在学校以普通学校为主,且农村学校更多一些,也包含市级示范学校和省级示范学校。小学地区学校分布较为均匀,初中地区农村学校最多,有41所,城镇学校为19所,城市学校为13所。

(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概况

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现和把握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我们依据江苏省教育厅提供的《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普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由于该普查表所提供的数据为几年前所统计,与现在的实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且表中有小部分(小于1%)校长的个人信息不完整或是有误,可能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但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看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正职校长的学历情况

江苏省共有正职小学校长431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51人,本科以下学历有1314人,本科学历者2951人。就整体而言,苏南小学校长的学历高于苏北和苏中小学校长,本科以上学历的南京、苏州与镇江三市就有28人,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本科以下学历者,苏北占的比例最高,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市和淮阴市分别是50.99%、39.04%、30.00%、26.97%、26.92%,其次是苏中地区。endprint

江苏省共有正职初中校长208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64人,本科以下学历的202人,本科学历者1815人。从整体来看,苏南初中校长的学历高于苏北和苏中小学校长,本科以上学历的,南京、无锡、苏州与镇江明显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本科以下学历的比例,苏北和苏中地区明显高于苏南地区。

总体来看,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学历普遍较高,正职校长以本科学历为主,并有一百多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说,高学历背景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稳固的专业知识基础,也为校长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正职校长近年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情况

近三年来,江苏省小学正职校长共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培训总计10235人次。平均每人参加培训2.3次。其中,国家级培训共计1401人次,省级培训共计2427人次,市级培训共计2835人次。

从参加各级培训地区差异来看,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校长以无锡最高,超过60%,常州超过50%,泰州超过40%,苏州、南通、连云港、镇江和宿迁超过30%,其余各市均在30%以下;参加过省级培训的,超过70%的有常州市,超过60%的有南通、苏州、无锡、连云港、镇江和泰州,超过50%的有淮安、泰州与宿迁,南京、徐州和盐城在50%以下。参加过地市级培训的,南通与常州超过90%,镇江与泰州超过80%,连云港超过70%,南京、无锡、苏州、扬州与宿迁超过60%,淮安与盐城超过50%,徐州最低,不足50%。参加过区县级培训的,南京、常州、苏州与南通超过90%,无锡、淮安、镇江、泰州与宿迁超过80%,徐州、连云港与扬州超过70%,盐城最低,不足70%。

从初中校长接受各级培训的情况来看,接受过国家级培训的初中校长768人,占全省校长的36.91%;接受过省级培训的初中校长1352人,占全省校长的64.97%;接受过地市级培训的初中校长1581人,占全省校长的75.97%%;接受过区县级培训的初中校长1765人,占全省校长的84.81%。从各市来看,接受过国家级培训的,泰州超过60%,无锡、常州与连云港超过50%,苏州与镇江超过40%,宿迁超过30%,其余各市在30%以下;接受过省级培训的,连云港超过80%,苏州、镇江、泰州与宿迁超过70%,无锡、常州、淮安、盐城与扬州超过60%,其余各市均在60%以下;接受过地市级培训的,常州、南通与泰州超过90%,徐州最低,为60.37%;接受过区县级培训的,南京、苏州与南通超过90%,徐州为64.07%。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最高学历和原始学历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校长的原始学历总体水平不高,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其中专科占44%、中专占48%,加起来共占92%,本科毕业的校长较少,只占7%。而从最高学历来看,样本中拥有本科学历者已经占到93%,是初始学历7%的13.5倍,同时,还有5%的校长最高学历为硕士,专科学历的只剩1%。说明就学历而言,绝大多数校长重视学历进修,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在职学习等多种途径提升了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关于专业技术职务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53%的人初任校长时的专业技术职务是中小学中级教师,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中小学高级教师,占38%,另外还有8%的人在初级职称时就担任了校长一职。经对比可见,通过校长职位的学习和锻炼,他们中已经有83%取得了中小学高级职称,甚至还有一人取得了中小学正高级职称。

3.关于普通话和英语水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校长都有普通话等级证书,其中111人为二级乙等水平,30人为二级甲等水平,另有10人达到一级水平。这说明,一方面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目前教师职称评定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引起了校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将其作为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加以学习,有效提高了校长队伍的普通话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苏省继续教育学校校长群体的普通话水平较高。从英语水平来看,107位校长表示只能掌握简单口语(总人数的71.3%),达到大学四级水平的有23人,达到六级和熟练精通英语水平的分别只有2人和4人,此外,还有19人(总人数的12.6%)处于不懂英语的水平。这说明校长们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4.关于荣誉成果与研究成果

经任职前后对比可见,从学科类荣誉成果的数量来看,特级教师类并无变化,仍然是4人,占总人数的2.7%;市学科带头人人数增加了11人,增幅达7%;而市优青和区县学科带头人都出现了减少。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校长担任行政职务后,多忙于行政业务,对学科业务发展有所影响。但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校长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在任职前已经具有了相当优秀的专业基础,有101人拥有区县学科带头人称号,占到了65.16%。在回答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时,82%的人认为成功主要还是靠自我奋斗;有16%的人认为是领导重视,7.3%的人选择了机遇降临。由此可见,在对职业发展与个人成就的归因问题上,绝大多数校长认为关键取决于个人努力和奋斗。这说明,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从个人科研成果和主持课题研究级别的统计数据来看,共有128位校长拥有个人教科研成果,占总人数的85.3%,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4个、市级53个、区级18个。此外,校长参与课题研究比例也较高,占82.7%的校长主持过课题研究,其中还包括了3个国家级课题。说明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重视教科研工作,愿意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并且能够取得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参与调查的校长中,出版1本个人专著的有5人;出版2本、4本、5本个人专著的各有1人;共有8人(总人数的5.3%)出版了16本专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的有14人,发表2篇文章的有12人,发表3篇文章的有9人,发表4篇文章的有8人,发表5篇文章的有3人,发表6篇文章的有1人,发表12篇之多的有1人,共有48人(总人数的32%)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30篇文章,平均每人0.87篇。可见,尽管校长重视科研工作,并有主持科研项目的工作经历,但从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科研素养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endprint

5.担任校长职务前后参与培训情况

对比表1、表2,可以看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后所参与的继续教育,除管理类培训略有增加外,学科类培训、德育类培训和心理类培训参与数都略有降低。参与省级以上培训的人数有所增加,说明任职后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所增加。总体而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参与培训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平均每人每年都会有2-3次参加各类培训的机会。

三、推进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校长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校长队伍如何由“经验”走向“科学”,从“长官”走向“专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4]近年来,对校长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长不再被看做只是针对现状执行上层政策的被动管理者,而是要有意识、有能力主动澄清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并且带领学校教师一起规划学校的发展。可以说,今天的环境对校长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笔者依据以上对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特别是正职校长队伍学历起点高、职后培训机会多、专业成长自主性强、科研水平总体不高等特点,提出进一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围绕校长专业发展标准,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和效度,开发多元职后培育模式

现阶段,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分为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两种形式。提高培训是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是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在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校长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参加培训是校长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另外,为提高校长专业培训的质量,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培训教师认证制度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亟待研究的项目。[5]

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校长队伍建设与发展中培训模式单一的问题,首先要将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作为校长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其次,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根据校长职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招生计划,有的放矢地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校长。第三,结合时代发展新要求,创新校长培养模式,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联合培养校长的新机制。鼓励综合性大学优秀毕业生从事校长职业。第四,重视科研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整体而言,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正职校长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校长所占比例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长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认识和眼界的提升。因此,应在校长职后培训中加大对校长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升校长队伍的总体科研水平,培养校长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终身学习机制,培育卓越的创新型校长

面对新的环境和更高的时代要求,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推进迫在眉睫。能否为校长专业发展创设一种理想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校长队伍建设的水平。首先,要转变观念,认清校长专业发展是校长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校长职业成熟与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其次,将终身学习贯穿校长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管理实践,通过专业发展学习建设有效领导和学习型团体。第三,努力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校长教育体系。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校长。为了培养造就高端校长人才,应大力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探索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参考文献:

[1][2]褚宏启,贾继娥.我国校长专业标准:背景、结构与前景[J].中国教育学刊,2013(7).

[3]鲍东明.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4-02-10.

[4]杨海燕.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

[5]龙登丽,付甫剑.民族地区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现状的差异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7(3).

责任编辑:丁伟红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of Headmast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Compulsory Education

HAN Yi-feng

(Jiangsu No. 2 Normal College,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 Jiangsu compulsory educational headmaster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higher diploma, more post-servic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stronger autonom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mo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taff improvement should start from the clarifying of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between headmast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velop training courses according to some criteria, strengthen the extent and validity of training, and create diversified post-service nurturing modes with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for excellent headmasters.

9.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九

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

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02

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某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03

考试内容及时间

依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在条件成熟后,外语科目听力口语考试实行机考。

04

高校录取方式

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从起,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

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

江苏高考新方案详情

【科目设置】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成绩构成及计分方式】

高考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考试内容】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国家和省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考试形式及时间】

1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篇十

国经贸电力[1999]557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

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审定并原则同意《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实施方案》,现印发你委,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重大措施。你委要在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农电体制改革的组织、指导和检查工作,把改革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建立起符合江苏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电力体制。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六日

江苏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实施方案

(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8〕1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省对农村电力全部实行直供直管模式,64个县(市)供电局(以下简称县供电局)均由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全省现有1993个乡(镇),均建立了电力管理站(以下简称乡电管站)。乡电管站为县属集体事业单位,受乡(镇)人民政府和县供电局双重领导,由县供电局实行行业归口管理,经济上按“自收自支,以电养电”的原则独立核算(也有部分县以县农电管理总站为单位独立核算)。1998年全省共有乡电管站职工33256人,其中编内职工19665人(按农民合同制管理,部分为县属事业编制);共有村电工48145人。1998年县及县以下用电量433亿千瓦时,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55%,其中农村用电量232亿千瓦时,农村人口年均用电440千瓦时。据1998年上半年统计,全省农村低压电网损耗一般为20%-30%,农村居民用电电价平均为0.72元□千瓦时。我省实行从省到市、县直供直管的供电管理体制,在农村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我省农村电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现行农村电力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电力发展需要;由农民自建自管的农村低压电网所发生的损耗及其运行费用要由农民承担;农村电网设备陈旧落后,线损偏高;农电管理中存在着“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和层层加价等现象;部分地区窃电严重;农电职工队伍庞大,人员过多。这些问题造成农村电价偏高,农民负担较重,影响着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家电市场的开拓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和原则对我省农电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我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紧紧围绕电力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目的,坚持政企分开,减少中间环节,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农电管理和农村电力市场,整顿农村电价,改革农村电价形成机制,使我省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我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坚持政企分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电力企业、电力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我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要同我省电力工业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适应,与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整顿农村电价与规范农村用电秩序相结合,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加大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监督管理农村电力(包括农村电价)工作的责任,加大各级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农电的责任。

三、目标到2002年,理顺并建立符合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电力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用3年左右时间,将县供电企业逐步改造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并实现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

2、全面完成我省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使农村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上一个台阶,高压线损降到10%以内,低压线损降到12%以内。

3、规范我省农村用电秩序,电力企业逐步做到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

4、农村电网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2000年底实现城乡统一电价,城乡平均电价水平降为0.59元□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照明电价降为0.55元□千瓦时。

四、具体内容及措施

1、管理体制方面

(1)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结合省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县级管电机构和供电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由县经委(经贸委、计经委)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县供电企业行使企业经营职能。

(2)按照“县为实体”的改革方向,县供电企业逐步改造成省电力公司的子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省电力公司按照资产纽带关系对县供电企业进行管理,2002年完成。

(3)改革乡电管站的现行管理模式,撤销乡电管站,并将其改为县供电企业所属的供电所,其人、财、物纳入县级供电企业统一管理,实现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

(4)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不含乡电管站所办三产)采取无偿划拨方式,由县供电企业统一管理,并由其承担维护管理责任。

(5)农村低压电网费用由县供电企业统一核算。农村低压配电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折旧、大修、维护、线损、管理费等)按有关规定纳入县供电企业成本。县供电

企业对供电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供电所电费及有关业务费用收入全额上交县供电企业,所需费用支出由县供电企业统一核拨。

2、加强管理方面

(1)加强农村电价管理,严格落实农村电力管理责任制,省、市物价管理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对农村电价进行有效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村电价水平,减轻农民负担。电力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和规定,坚决杜绝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行为,严禁代征代收一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价外收费。

(2)加强营销管理,建立规范的抄表收费制度。2000年全面推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四到户”(县供电企业直接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和“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2002年前全面实现。农村用户实行一户一表,并以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认定的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和国家规定的电价交纳电费,有权拒交超过表计电量的国家电价外的一切收费。

(3)供电企业要严格要求,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效益观念,加强内部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要坚决反对和取消各种乱收费、乱加价,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等不良现象。

3、劳动人事方面

(1)县供电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由省电力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后任命;供电所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按其服务区内低压电网的资产、用户数量和售电量,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定员、定岗、定责。

(2)供电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县供电企业调配;其他生产人员优先从1998年10月4日前在编的乡电管站(农电总站)和优秀村电工中招聘,由县供电企业对其实行统一考核、择优录用,经过考核符合标准的,一律持证上岗。省计经委、省电力局(电力公司)将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对供电所人员的招聘制订统一考核标准。供电所人员按《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统一办理劳动保险,同时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承担的工作量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劳动待遇。

(3)上述人员的工资总额与相关费用由省电力公司向有关部门申报,在供电成本中列支。现乡电管站改制前已退休人员的待遇不变,费用在劳动保险统筹费用中列支。

4、电网建设改造方面加强对农村电网建设与维护改造的力度,大力推进和采用低损耗、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改造农村电网,确保电网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农村电网要进行统一规划,由省电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建设改造资金由省电力公司统借统还,贷款的偿还在考虑降低线损、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后,在全省电网均摊解决。对农村电网的维护管理费用,可据实从严核入电网供电成本,并通过相应调整目录电价解决。

五、时间安排和进度1、1999年底前,撤销乡电管站,将其改为县供电企业所属的供电所,由县供电企业对其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

1999年,城市平均电价降为0.527元□千瓦时,其中居民照明电价为0.52元□千瓦时;农村全部实行分类综合电价,农村电价降为0.75元□千瓦时,其中农村居民照明电价

为0.65元□千瓦时。2000年底前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乡平均电价水平降为0.59元□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照明电价降为0.55元□千瓦时。

2、1999年底前完成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划拨工作,由县供电企业统一管理。

3、为了保持平稳过渡,1999年底前以县供电局为基础组建县供电公司。结合省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县供电局实行政企分开,将县级供电企业的政府管理职能移交县经委(经贸委、计经委),由县供电公司行使企业经营职能,2000年基本完成。

用3年左右时间将县供电公司改为省电力公司的子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各选择3~5个县进行试点,2001年全面推开,2002年完成。

六、组织实施这次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对我省长期形成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和管理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和变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按照国务院的总体目标,按照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妥推进的要求,充分依靠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1、加强对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成立在省政府领导下的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省计经委、电力局(公司)、财政厅、劳动厅、国资局、物价局和审计局共同参加,协调处理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重大矛盾和问题,省计经委、电力局(公司)负责对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实行责任制管理。

2、在省政府领导下,由省计经委、电力局(公司)制定我省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上一篇:小学竞选班长的申请书下一篇: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