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精选8篇)
1.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篇一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2.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篇二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篮球意识就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规律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篮球意识可以归为两大类:技术意识和战术意识。技术意识是运动员在大脑神经活动支配下合理正确运用篮球技术的能力;战术意识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参与的配合行动的能力。篮球意识好的球队在比赛中,会根据攻守形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团队的优势,克敌制胜。
二、 初中生篮球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运用不合理。初中生掌握篮球技术比较快,但是只是机械地模仿,生搬硬套,不会合理地运用技术,在场上一旦遇到情况发生变化就不能灵活应变。例如,对于持球突破、持球突破后上篮,假如有人封堵,学生除了强行上篮,就不知道还可以传球给同伴,或者急停跳投。
2.战术意识差。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需要全队配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全体队员尽力合作。初中生在这方面的意识较弱,经常是一人单独进攻,凸显自己,不会和同伴积极主动配合。
3.攻防转换意识差。篮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进攻和防守的循环转变,瞬间的变化都会导致进攻和防守状态的互换。这就需要队员有清晰的头脑,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意图。但大多数初中学生在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刚刚处于进攻一方,一旦球被抢断,就不能立即组织好自己的防守体系,结果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4.自主意识太强烈。初中生的心理、身体都不够成熟,理解能力较差,想问题比较片面,运用技术的能力一般。然而在比赛中他们却都会将自己当做乔丹、科比等超级明星,都想当救世主,而没有人想当罗德曼、巴蒂尔这样的球员,缺乏整体意识、大局意识。
三、初中生篮球意识的培养策略
1. 将技术的运用与战术的运用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比如,我在进行持球动作的训练中,在讲授动作技术的同时,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可以在第一时间形成投篮、传球、突破,以及如何依据场上的情况选择何种进攻方式等。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持球的技术动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光教学生单纯的技术动作,还要教学生在各种攻守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动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初中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讲解,应把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用形象生动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明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职责的具体要求和具体运用。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反复强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点点滴滴的进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
3. 实践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重要途径。在篮球训练中,教学比赛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教学比赛,学生才能运用和检验所学的技术、战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攻防能力,这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良好的作风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作风可以使球队在比赛中纪律严明,能更好地贯彻教练员的意图,使球队在比赛中有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过硬的比赛作风。我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对思想品德差、不遵守纪律、缺乏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的队员,会更加严格要求。如果教育效果不明显,即使水平再高也不让参加校篮球队。
3.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篇三
关键词:中国公民;法治建设;法治意识
公民法治意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只有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才能使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捍卫法律权威。
一、法治意识的内涵
法治意识是反映公民对法律的认识水平以及基于这种认知所形成的对法律、法律的效用和功能的基本态度和信任、依赖程度[1]。首先要明确的是,法治意识与法律意识是有所不同的。法律意识侧重于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观点的认知程度,而法治意识则强调对法律现象的认可程度,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法律的态度,是否懂法、守法、信法。由此可以看出,法治意识是从属于法律意识的,是法律意识中的积极成分,二者都是基于以法律的态度来处理人们的生活,不仅仅要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法治意识的提升。
二、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同时也处在社会转型的阶段,法治进程的推进如履薄冰,人们只注重法律所带来的工具效用,对于法治真正的内涵了解甚微。首先,公民缺乏法治权利意识。法律不仅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强调了公民应具有的权利[2]。而中国历来的传统讲究的是重义轻利,认为追求权利是有背纲常的。在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在在权利受到侵害所弥补侵害时的心理态度上都忽视了个人具备的法治权利。其次,公民缺乏法律信仰。我国在法律的制定过程,由于自身以及司法问题的限制,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法律权威;加之公民群体的多样复杂性,使得法律在全社会的普及度不高,长期将法律当做工具缓解燃眉之急。再次,现实中的司法腐败事件使得民众对法律失去信心,渴望追求正义的心情不能被满足,渐渐对法律无感,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意识。当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司法纠纷的问题,民众多数都是以道德视角看待问题,而非法律视角,实则就透漏出对法律内涵的一知半解和对法治权利意识的淡薄。
三、当代公民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民众的法治意识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综合历史与现实的状况,造成我国公民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传统封建专制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缺少法治因子,长期的封建专制使得多数人不知法治为何物。尽管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法律在维系阶级统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那时法律只是统治者制定的“刑律”,目的是为了规范民众的行为,达到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目的,但是统治者却排除在外。儒家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官本位”、“重义轻利”观念并不具备现代民主法治的真正内核,都不利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3]。其次,普法教育的不彻底。建国以后,民主法治建设逐渐走入正轨,党的领导人一直强调法制宣传教育,但法制的宣传依然未脱离形式主义,仅靠社区组办普法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安排考试等形式来推进法制宣传是微不足道的。民众看似在学习法律,接受法律意识,实则是囫囵吞枣,根本没有领会法律的真正价值。再次,法律工具化的误解。长期以来的错误影响导致人们只是将法律作为一种工具,当遇到法律纠纷时,才想到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但在其发挥应有功效之后却不考虑法律存在的真正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法律作为一种工具为人民服务这种观念是正确的,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律的应有之义。但是如何在秩序引导与价值培养之间寻求平衡才是关键,要让民众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法治意识深入人心,才能保障自我权益。
四、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路径选择
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经过政府、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只有将法治意识上升到法治规范,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针对当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培育方法:
(一)促进法治观念形成,树立法治信仰。从古至今,制度的改变所需时间甚少,但观念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更何况要在中国这片人治高于法治的大地上建设民主法治着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法治观念的形成首要体现在对法律的积极遵守,必须要将法律视为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准则,形成一种民众都积极参与的法律秩序。其次要树立法律至上的原则,要坚定地相信法律,相信法律是正义的化身,这就需要将民众对法律价值的认同由外在规则转变为内在价值准则[4]。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让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参与普法活动,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在守法的过程中自觉拥护它,将其内心的法治观念内化为一种规则,一种情感,才能使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法律、接受法律和捍卫法律,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二)提高基层普法工作者的法治意识。我国的普法工作是由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因此,普法工作者的法治意识水平决定了法治是否可以良性发展。普法工作者多数是以基层公务员为主,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中与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一部分人,他们更应该培养法治意识,以自己的具体行动影响民众。首先要明确的是,基层公务员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滥用权力。其次,普法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将普法教育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处理矛盾纠纷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有序的宣传法律知识,重视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才能为民众起到带头作用,才能形成有利于法治建设的良性氛围。
(三)确保法律良性运作,提供制度保障。观念层面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要促进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关键就是要完善有关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要以我国公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立法时充分考虑民众的诉求,倾听民众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其次在执法过程中,要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另外公民对于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众对法律的态度,因此,要始终秉承着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宗旨,对于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要坚决抵制,确保法律的良性运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法治意识的促成提供制度的保障。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公民学法的积极性。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对常规普法形式发出挑战。传统的发放普法书籍、普法讲座的形式已不能满足民众学习法律知识的需求了。因此普法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和民众的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改变普法宣传的形式。政府以及普法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定期向公民推送有关普法教育的知识,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提高民众对法治的关注度。另外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双向互动的特点,民众可以通过自媒体的平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政府和普法工作者也可以及时掌握民众的想法,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既有效地提高了公民法治意识也为普法宣传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作者单位: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來君.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J].攀登,2010,29(2):119-122.
[2]赫崇飞,王继辉.论“法治中国”实现背景下增强法治意识[J].鸡西大学学报,2014,(7):75-78.
[3]孟书广,张迪.论公民法治意识的内涵及培养[J].知识经济,2012,(15):15-15.
4.查摆四个意识存在的问题 篇四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执政之基。我们党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党。这不但是党章规定的,更是我们党存在的灵魂所在。我们党的各级党员干部中绝大部分都出身于工人和农民,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言人。所以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进行的,一旦忘记了这一点,脱离了我们的人民群众,轻则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重则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心中有民不但是国之根本,更是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重心所在。党员干部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字上。全心全意,就是要聚精会神、不能分心,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心中有责才能兢兢业业,民中有责才能晓轻重知得失。牢记宗旨、不负重托才是党员干部的重心所在、职责所在。忘记了这一份责任,就不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干部,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
“心中四有”是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党员干部手中握有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是考验每个党员干部是否有底线的最好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心中有戒尺,时刻提高和保持警惕性,远离权力腐败和以权谋私,才能保证自己清正廉洁,才能远离糖衣炮弹的侵蚀。心中有戒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性要求。丢掉了这一点的党员干部终将逃不了被惩罚的下场。
“四有标准”说起容易,但做起来难。难就难在能否做到始终如一,一辈子的坚守。对于某些党员干部来说,或许在某个时段能够做到,但一旦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稍不注意就放松了警惕,结果就突破了制度防线,把干部标准忘记得一干二净。从这个意义而言,“四有”标准其实为党员干部再次划定了思想基准线,党员干部就是要自始至终按照“四有”
标准去为官施政,为民执政,依法行政。要把“四有”标准时刻放在心上,部署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干部自身素质的好坏,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既给工作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就必须自觉增强这四种意识,做一个“四有”干部。
一、心中有党,才不会迷失方向。
纵观诸多落马贪官,迷失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权力、金钱、情欲的森林中晕头转向,不知所往。心中可还记得曾经在党徽下的滔滔誓言?可还记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庄重承诺?官员只有真正做到“心中有党”,不断巩固自己的价值观,牢记发轫之始,才能在为官一途上踏实前行。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只有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醒,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才能把“三严三实”的要求,体现在对党和人民的感情上,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时时处处维护大局,维护党的利益。
二、心中有民,才能找准“官为民仆”的正确定位。
反观部分官员,以“父母官”自居,自认为“高民一等”,在为官理念上早已谬之千里。只有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摆正定位、放低身段、放下“官架子”,才能回归到官员“人民公仆”的根本属性上来。
利益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价值原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积极进取,不搞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心中有责,才能主动作为。
责任意识是前进的动力,只有官员牢记心中的责任,挑起肩头的担子,重视经济民生并付诸行动,才能有效避免“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的为官不作为现象。
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初”,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能够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逾越制度这条“红线”,不碰纪律这条“警戒线”,不触法律这条“高压线”。时时处处以党性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一名组织上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人民公仆。做四有合格党员心得。
四、心中有戒,才能严守权利边界。
部分官员乱作为、胡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从根本上说既是侥幸心理的作怪,更是对权利边界的漠视。要做到“心中有戒”,官员需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在行使权利时“常怀畏惧”,严守权利边界。
相信,随着反腐不断推进,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官员干部“公仆”意识的不断增强,“四有官员”会越来越多。官员“服务者本质”的回归、政府职能的转变指日可待。
在实践工作中,要落实好“四有”要求,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为政的价值取向,要时时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一切“政绩”,必来自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强烈意愿,必然有“一张蓝图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良好作风,也自然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境界。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批“四有”好干部与极少数利用职权徇私枉法的坏干部之间,还有一些不敢出事、但也不想干事的懒官庸官,这些干部大多不是能力水平不行,而是在“我是谁”“为了谁”等基本问题上犯了迷糊,是思想意识上出了大问题。的“四有”要求,当对这些干部有振聋发聩之效。
5.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篇五
一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坚定的信念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能力
只有强化政治意识,才能登高望远,站稳脚跟,提升战略思维,忠实履行使命。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坚持不断深入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讲政治的首要原则,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要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装着单位和集体的事业和工作,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为重,以全局的长远的需要为重,以集体和他人为重,要按这个要求来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需要坚持发扬的,什么是要反对摈弃的,由此形成固定的观念性的东西。大局意识是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每一位职工,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党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工作才能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和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大局、把握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做好各方面工作。
三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正确的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定力
只有加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信念,才能不断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增强核心意识,最重要的是维护中央的权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赢得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本依据。如果中央没有权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党的领导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增强看齐意识,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不断提升自己的担当能力
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要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忠诚敬业、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持用党性原则和纪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在大是大非和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政治本色。知行合一,让看齐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谋事创业要遵照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不唱高调,不搞花架子,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听取领导、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深刻查摆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以下对照检查材料。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自己始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但深刻检查,对照反思,还存在不足和差距: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情况
一是遵守政治纪律不严格。比如在茶余饭后、朋友聚会、同事或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对一些发表损害党的形象、诋毁党的信誉的言行,对社会上、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政治谣言和错误言论,不能做到正面反击,大多是随声附和;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分析,正确看待,发牢骚,说一些不合身份的话;对县委、县政府的一些决策部署有评头论足的现象。
二是政治鉴别力不强。对非法宗教活动、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势力、群体性事件认识不足,认为是小事情,成不了大气候,没必要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精力去防范打击。
三是执行力不强。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县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有所欠缺,缺乏前瞻性的对策和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破解难题的办法、手段不多。比如对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争取资金等硬性工作任务,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不是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完成,而是抱怨不合理,有等待观望思想。
四是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比如农工部开会研究讨论问题时,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错了怕影响形象、说多了怕不符合主要领导意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遮遮掩掩,隔靴蚤痒,不敢触及实质,怕得罪人、怕影响团结。看不惯、想不通的事情也跟着发牢骚,说三道四,助长不良习气蔓延。有迟到早退,外出不打招呼的现象,表率作用发挥的不好。
(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1.认识不足。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认为那是高级领导干部应遵循的原则,与基层人员关系不大,因此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贯彻执行不力,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比如八项规定出台后,对单位有个别人员迟到早退、上班期间脱岗串岗、溜号等问题,没有进行过批评教育。
2.调研不深入。调研不够,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即使调研,写出来的调研报告也缺乏操作性。
3.文风会风改进不大。开会安排工作抓不住重点,空话、套话多,起草、把关修改文件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空洞,操作性不强,有应付现象。
4.有浪费现象。到食堂、饭馆吃饭,点的多,吃的少,没有养成光盘和打包习惯;家庭、单位用电、用水大手大脚,造成浪费。
(三)个人有关情况的说明。
我是。。分管新农村建设。公务用车情况:无固定公务车辆,工作用车由农工部办公室按照派车制度安排公务用车,没有公车私用情况。住房情况:。。办公用房情况:。。职务消费情况:自己在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没有收受过任何礼品、购物券,出差按标准报销差旅费,没有用公-款支付应当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个人消费情况:厉行节约,衣食简朴,没有到单位报销过属于个人负担的宴请、车费和其它费用。
家属子女从业情况:
秘书配备情况:自己没有配备秘书。出入私人会所问题:自己从来没有出入过私人会所,今后也绝不会出入私人会所。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深刻反思和进行认真查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四风”方面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习欠扎实。
主要理论学习抓的不扎实,钻研不深。看了文件,学了政策,但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对其背景、细节和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表现在单纯追求形式阅知,而忽略了促进、规范和指导工作。我曾经一天记了五页学习笔记,但囫囵吞枣,只顾数量,不求理解不理解,掌握不掌握。
2.抓工作落实不够。
习惯于做“二传手”,抓落实“一阵风”;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不力,有些工作停留在会议、文件层面,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到底的劲头,比如我自己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但如何建设新农村,却没有自己的思路,虽然一直要求想办法,却一直停留在口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另外不注重会议效果和文件执行结果,督促落实不够,导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学用脱节。
学用“两张皮”,没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做得不够,理论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工作更多的是拼人脉、靠积累、凭经验,对理论指导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做得不够。我自己看过很多外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也写过一些文字,但没有结合到咱麟游农业农村发展上来。
(二)官僚主义方面
1.联系群众不够深入。群众观念有些淡薄,深入群众不够经常,体察民情不够直接,服务群众不够主动,排解民忧不够及时;平时接触基层干部多,接触普遍群众、尤其是在三农工作中听取群众意见偏少,在察实情、听实话上有不足;有效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的平台和途径不多、渠道不宽,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得不够及时全面。
2.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够。
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被动解决问题较多、主动化解矛盾较少;检查指导中注重抓大的项目、大的工程,忽视与民生相关的小项目、小工程。我们包的村是团庄,我包了一户冯书文,他家五口人,家里只有几间大房,破旧不堪,我去了他家几次,却想不出办法帮他解决。
3.调研不深入。
6.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 篇六
教师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一
通过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感受到,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要努力树立四种“意识”,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要切实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做一名真正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务工作者。
一增强政治意识,树立坚定的信念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能力
只有强化政治意识,才能登高望远,站稳脚跟,提升战略思维,忠实履行使命。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坚持不断深入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讲政治的首要原则,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要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装着单位和集体的事业和工作,以全局的长远的利益为重,以全局的长远的需要为重,以集体和他人为重,要按这个要求来分清轻重缓急,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需要坚持发扬的,什么是要反对摈弃的,由此形成固定的观念性的东西。大局意识是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每一位职工,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党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工作才能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和增强大局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大局、把握大局、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做好各方面工作。
三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正确的行动指南,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定力
只有加强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信念,才能不断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增强核心意识,最重要的是维护中央的权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赢得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央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基本依据。如果中央没有权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党的领导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增强看齐意识,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不断提升自己的担当能力
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要自觉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清正廉洁上向党中央看齐,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忠诚敬业、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持用党性原则和纪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言行,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在大是大非和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政治本色。知行合一,让看齐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谋事创业要遵照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不唱高调,不搞花架子,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教师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二
一、政治意识方面
存在的问题:
1、“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树的不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的不够、思考不深。
2、对伊犁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值班护校警惕性不高,没有“敌人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的紧迫感、责任感。
整改措施:
1.是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县委的系列会议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在学校发声亮剑。
2.紧密结合新疆乃至伊犁当前的稳定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有关维稳工作上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坚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好学校学习制度,遵守值班纪律。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二、工作能力方面
存在的问题:
1.不善于学习、不勤于学习,接受新生事物慢。
2.工作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工作模式教条、机械,过去怎么
做现在还怎么做、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3.在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头绪多的时候,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有厌烦情绪;在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不扎实、不细致、不到位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素质。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2.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语、仪表、行为,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牢记自己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保持清醒头脑,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发挥一名人民教师的示范作用。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三、“四风”“四气”方面
存在的问题:
1.在日常的教学中,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所下降。缺乏立足本业,开拓创新精神,只满足于本专业学习的要求,不求专和精,在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头绪多的时候,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有厌烦情绪
2.思想上不积极,群众意识不够强,为学生家长服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关心同事不够
整改措施:
1.带着爱心去工作,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的爱心,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家长。
2.加强学习,寻找榜样,向我的优秀同事看齐
3.努力克服消极思想,积极工作;要把加强宗旨意识和作风修养作为自己的终身课题,坚持下去。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四、服务群众方面
存在的问题:
1.我能落实“两个全覆盖”工作,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但是同劳动,同活动却做得不够好。
2.“三进两联一交友”应该有高度的重视,但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的工作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同时,与家长联系,与学生联系方面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三进两联一交友”的工作收效不佳,效果甚微。
整改措施:
1.积极入户走访,了解亲戚的生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做到生活关心,思想帮扶。
2.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以身作则落实好“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进两联一交友”等活动,主动融入少数民族群众,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五、精神状态方面
存在的问题:
缺乏创新意识,工作状态较呆板,工作方法简单,同事之间交流不够多。
整改措施:
端正思想,克服自满松劲情绪和“差不多”思想,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做到学校安排的任务及时完成,不等不靠,努力解决各方面的困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六、艰苦奋斗方面
存在的问题:
1.贪图安逸享受,对住户走访工作不积极、拖沓。
2.对工作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绕道走,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解决。
整改措施:
1.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工作理念,在注重政治修养的同时,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及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精益求精
整改时限:2020年10月底前
教师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三
时光流逝,我从事教育工作已十年头。在新的世纪里,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再加上自己主观的努力,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已经过去的工作、学习,作一自我剖析。在思想上,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教育界的新动态,以此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工作动机,严肃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位优秀党员。
在工作上,我认真学习大纲,力求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课堂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教学工作中,尽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内多精讲,在课堂外多拓展,精挑优选作业,在上课时力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党员,要经常深刻反思自己的师德言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查找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根源,谦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
一、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习上还不够,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主动挤时间学习不够。二是知识面不够广。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看得多,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钻研得少,教科研工作探究的不够,结果使得知识面不够广。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还不够。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批评的多,对同事打不开情面,怕伤害同志间感情,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在工作要求上。工作的标准要求不够高。满足于干完干成,求数量与求质量没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标尺定的不够高。
4、在工作创新上。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满足于叫干啥就干啥,积极主动性不够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5、沟通能力不是很强。在平时工作中,我只顾自己工作,而不顾与人交流沟通,认为只要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了,这样造成有时工作不细致。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
以上缺点,其实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结果。应该说,我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的,也一直对工作很负责的。但是放松了自己知识面的拓宽,文化素养的提高。归到根本,这其实是人生观、世界观模糊的问题,也是放松自己学习的后果。由于对自己压力不够,从而动力不足,产生一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急于求成的思想。
三、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人确实是可以改得更好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去开创新的局面。具体如下:
一是要加强学习,特别是系统性政治理论学习,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争当模范党员。
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厉约束自己,时刻警示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变克服松懈心理,树立生活、工作目标,化劣势、失败为前进的动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永远保持自己积极肯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点。
三是要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改革;既学习与自己的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多学习一些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
四是加强沟通,理顺关系,为做好年级部干事工作打好基础。五是要能坐得下来,踏下心来,敬业爱岗,勇于吃苦,甘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7.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防范 篇七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防范措施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进入了网络化时代, 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 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方式和企业的生存形式, 企业经营和信息管理都以电子方式运行, 网络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形式的出现均促使财务会计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 网络会计应运而生。
一、网络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 网络会计的概念。
所谓网络会计, 是基于互联网技术,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 支持电子商务, 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 网络会计的特征
1、网络会计的主体构成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其中的“虚拟公司”更是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 不同于以往任何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经营实体。
2、会计信息系统的容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3、实现工作分片式、协同式处理。网络技术的应用, 使其与外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在网络上完成。因此, 由经济业务所形成的原始数据作为信息直接存储在网络上, 会计人员利用网络实现了对原始数据进行远程、实时的加工处理, 并将加工处理的结果在网络上实时对外公布。
4、信息提供的全面及时, 缩短财务会计报告周期。由于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在网络上的实时加工处理, 使得会计信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编辑完成, 并利用网络优势将生成的财务会计报表实时对外公布。因此, 网络会计下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周期可缩短到日报、时报、甚至更短。
5、资源共享。在网络环境下, 会计信息将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 可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大量数据, 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 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这样, 网络信息可通过相互访问实现资源共享。
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 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
(一) 电子资料生成的确认风险及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问题。
企业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的经济决策都依据会计信息, 信息的真伪对企业至关重要, 最应引起关注。会计信息若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被干扰、破坏、截取或篡改, 就会使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可能得不到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从而导致财务管理的失败。
(二)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所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很难避免非法侵扰, 使内部控制难度增加。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会计运作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网络会计主要依靠自动数据处理功能, 而这种功能非常集中, 即使发生微小的干扰或差错, 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三) 网络系统本身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系统硬件选配不当, 网络操作系统及会计软件的安装、维护不到位, 网络安装不规范 (如走线不合理, 网络接头不佳等) , 网络工作环境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那么网络系统就可能遭受网络功能受阻, 工作不稳定, 网络扩充性不佳, 运行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甚至可能面临整个网络系统被破坏的风险。另外, 对计算机病毒不重视, 防水、防火、防震措施不落实等都会导致系统风险。
(四)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所导致的问题。
网络会计的实施, 不仅仅是对财务软件的简单升级, 它带来的更是财务管理方式, 管理理念、方法与工具的变革, 财务管理工作已变为一项高技术工作。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 掌握网络会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 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 具备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并精通会计知识, 但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
三、网络会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理论研究滞后。
网络会计是在高度发达的国家形成的, 而在我国还只是一个概念,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理论研究不能紧跟经济建设的发展, 网络会计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无法适应网络会计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 高科技核心技术掌握不够, 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技术落后。
在IT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集成、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日千里, 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核心技术, 对非法入侵、非法操作等恶性事件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技术, 甚至未对会计操作人员进行分工和授权, 使数据的存取未受到限制和控制。
(三) 网络会计软件开发不足。
网络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各类业务不断增多, 会计资料更加复杂, 会计信息的处理量大大增加。而目前的网络会计软件缺乏安全性, 导致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多种方式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 并不断繁殖, 然后扩散到网上的计算机来破坏系统, 造成会计软件不能满足网络会计的新要求。
(四) 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法律约束。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 但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事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新型的犯罪方式尚未遇到, 法律、法规所涉及到范围也受到限制。
四、网络会计存在问题的防范措施
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 从而帮助企业达到管好、用好资金, 保护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以保证网络化的正常进行。
在网络环境下, 有大量不相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 再加上多用户共享数据库的出现, 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 万一有缺乏严格审核的凭证录入到整个网络系统中, 就很难查明原因, 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因而, 应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把好数据录入关, 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每个单位必须制定有力的措施来防止问题的继续发生。
(二) 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 制定全方面防护措施。
计算机房应采用安全保护措施, 重要的通道要有门卫把守, 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电子门锁指纹核对;采取用计算机控制进出并登录进出人员的姓名和时间等防范控制手段;加强磁介质档案的保存管理, 防止信息丢失或泄露;并应注意制定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
(三) 通过信息存取安全技术和会计数据加密技术, 保证网络会计信息安全。
会计信息安全控制一般是通过信息存取安全技术和会计数据加密来达到的。其中的网络存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鉴证技术。即广泛使用的多种个人身份鉴别方法的统称, 常用的有口令保护及个人身份标识器;第二, 口令选择选取技术。用户选取的口令应没有规律, 以免被猜中;第三,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通常采用路由器作为通信安全设备, 在这个设计中, 受保护的是与路由器连接的本地网所有的通信, 只允许从本地网流向远程用户或远程网, 不允许外部用户注册到本地网, 这样, 即使某个“黑客”能突破防火墙进入到文件服务器也无法进入受保护的本地网。
(四) 采取系统软件控制, 保证系统软件安全。
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 使用过程中要利用网络设置软件对各工作站点设置权限, 避免文件、会计数据等被意外删除或破坏, 并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测性检查。系统破坏时, 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五) 提高财务软件质量, 开发具有智能化的财会软件。
网络会计是通过网络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 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不可靠或不稳定, 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 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运营陷入瘫痪, 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所以必须提高软件质量, 开发质优价廉的网络会计软件。另外, 在软件开发方面, 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智能化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 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
(六) 将网络会计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
网络会计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无论内部网络环境有多么完善也是远远不够的, 它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想利用好网络会计, 必须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法律约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总而言之,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网络会计的发展与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必须切实采取措施, 加强网络会计风险防范的研究, 调动各界的积极性, 使网络会计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让网络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 使网络会计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 使网络会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
[2]郑丽.会计电算化特点与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5.1.
[3]高云.会计电算化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11.
[4]刘雪晶.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与防范[J].财会月刊, 2004.3.
8.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摘 要: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习交流不畅、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课程;个体差异;学习交流;学习跟踪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32-03
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普及,作为教与学的桥梁,网络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网络教育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络课程在网络教育中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三种角色,直接影响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良莠不齐,优秀的网络课程少之又少,大多数网络课程缺乏教学设计思想、制作粗糙、技术应用不恰当,甚至出现课本搬家、课堂搬家的现象,没有很好地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一、网络课程的常见问题
1.不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网络学习是一种典型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其最大优势体现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自主学习不仅体现在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更体现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控制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和学习路径,控制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
然而,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发者通常以设计课堂教学的思想来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所以当学习者登录网络课程时,每个人看到的页面都相同:知识点的安排、内容的组织、媒体的使用……面对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模式与媒体选择都是一样的。有研究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倾向使用不同的策略,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就是要采取适合个体学生的呈现方式。不难看出,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差异,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那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交流未见其效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兴趣性格、自我期望、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尽相同,对同一学习内容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个别化学习往往需要与其他学习者对话、协作进行,以获得对知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因此当前的网络课程中大都设计有协作学习模块,以便学习者交流互动、资源共享。
当前支持网络协作学习的工具有很多,常见的有邮件、BBS、Blog、Wiki等,整合于网络课程中的以BBS最为常见。BBS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发表学习经验、交换学习心得的空间,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交流观点意见,其他学习者可以针对那些留言发表言论,进行探讨。
学习交流赖于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然而当前网络课程BBS发挥的作用很不尽如人意,表现在:第一,在网络学习中的合作与协作不良,不少学习者交流讨论时不会提问也不关注别人的提问;第二,缺少能引起争论的话题,无法吸引学生展开不同观点的交锋;第三,教师参与讨论少,没能及时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以及对学习者之间交流情况的了解来掌握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不足,对学习进行调整、改进。
3.学习评价机制不完善
学习评价是网络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缺少了评价反馈环节,不仅难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取得成功,也不能给学生任何改进学习的建议。当前的网络课程中存在的学习评价还很不成熟,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学习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学习评价以客观性测验为主,主观测试较少。尽管网络测试系统已普遍应用于网络课程,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通常都有在线测验以检验学习效果,但由于技术等原因,这些测验几乎都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种测验形式仅仅适合于某些学科或学科中的某些部分,而文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则不太适用,也无法通过这样的测验真实地评价学生能力。
其次,评价仅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网络课程的评价功能通常仅会告知学生测试的成绩,而并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给出建议。学习评价不仅要衡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的结果应能让学生明白其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如何改进的信息,促使其持续、全面地发展。
最后,评价结果对网络课程的改进作用被忽视。学习评价的结果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也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用于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学生的学习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师利用评价反馈信息修改网络课程,可以促进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制作完成后,更新迟缓,修改较少,恰恰说明了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人员对评价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力争使网络课程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1.以认知风格理论为指导,体现个别化学习特点
赖丁的认知风格理论为网络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赖丁等人指出,学习者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认知风格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网络课程想要显现自身优势,必须为不同风格的学习者提供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必须能将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拆分与重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以优化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必须要将学习内容组织成不同的结构,如线性、树状结构等;必须采用不同媒体呈现学习内容,同时设计文本、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多种类型媒体,让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设计制作多种用户界面,以适应学生的特点。
学习者登录网络课程之初,可先借助赖丁等人设计开发的认知风格分析系统(CAS)确定其在“整体—分析”和“文本—图像”两个维度的位置。这一测试系统由三类内容组成,第一类是关于“文本—图像”型的测试,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关于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的测试。被测试者根据每个问题直接回答“是”与“否”,计算机会根据测试者回答相关测试的时间和情况确定被测试个体的认知风格。
根据测试结果,网络课程将动态生成与学生认知风格相匹配的页面,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模式、媒体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将会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相适应,有利于学习者认知过程的进行,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
2.建构学习共同体,开展有效的学习交流
网络课程学习中交互和交流困难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相对密切的学习共同体。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必须精心构建学习共同体。
第一,要增强学生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求助、相互提供帮助,而不只是把自己的问题发给教师,这样更能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共同体对于自己的价值。
第二,要组织安排课题负责教师、学科专家、若干辅导员等参与学习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习者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等。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出问题,提出所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有关的个案研究及实际例子,从而激发他们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另外,最好能将网络教学与原有的教学机构衔接起来,使网上学生与在校学生在活动组织上具有一致性。
第三,要加强交互过程的监控调节。在整个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习者交流、提交的内容评价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将过程性评价与最终的学业成绩联系起来。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学习跟踪评价,促使学习持续进行
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网络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网络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实时评判的活动。在网络课程里开展学习跟踪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可以激励、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促进网络课程质量的提升。
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从本质上说属于过程性评价,它能够多方位、全过程实时在线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此外,对连续的、动态的信息加以分析,教师还可以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的记录和测量功能可以通过某种规定、提示、约束等对学习产生监控作用,能够督促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持续学习下去。
学习跟踪评价除了能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学习,还可以在使用中发现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促使教师及时调整网络课程内容,加快网络课程更新周期,使其能够满足学生上网学习的需要,实现网络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网络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教学设计人员、学科教师、技术开发人员等共同努力,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必定能推动网络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一媛,李芳.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需求和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2] R·赖丁,S·雷纳著,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宗国升.网络课程学习跟踪评价的实践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9,(4):48-50.
[4]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49-51.
【网络意识形态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网络安全意识实训总结08-04
网络会计所存在的问题10-05
我国网络教育存在问题10-15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问题06-27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08-31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07-31
增强问题意识,夯实理论功底——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09-07
网络的影响和问题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