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真谛

2024-10-09

国学的真谛(精选5篇)

1.同窗的真谛 篇一

期望你是璀璨醒目的启明星,能为他照亮前程;期望他是熠熠生辉的北斗星,能陪伴你的征程,这是彼此的关爱。

期望你是钢轨上无私的枕木,能让他人生的列车平稳前进;期望他是大厦下坚实的基石,能让你学业的高楼层层攀升,这是彼此的互助。

期望你是勤奋的鼠标,能让他不断点击到文明的新成果;期望他是好学的键盘,能让你畅行在知识的快车道,这是彼此的给予。

期望你是巍然屹立的山岩,他能佩服你的傲岸和阳刚;期望他是奔流不息的小溪,你能容纳他的委婉和衷肠,这是彼此的体谅。

期望你是爱心的播种者,能让他深知人间真情的可爱;期望他是友情的耕耘人,能让你体味世上挚友的珍贵,这是彼此的奉献。

期望你是他的朋友,而不是他的化身;期望他是你的同伴,而不是你的偶像。

是的,学校生活的确有竞争,学业成绩确实分先后。你和他是肩并肩、手携手行进在两条平行线上的学友,绝不是拥挤在独木桥上的对手。你和他,需要的是互相激励、相互竞争,绝不是相互征服、彼此战胜;你和他,拥有的是友情、亲情、真情,没有谁是他人的王者,也没有谁是他人的附庸。

因为生活已带给我们共同的真谛:人和人,在蓝天下,如同这颗星和那颗星,彼此照耀,相互增彩,共同为这美好的天空生辉。

赏析:

同窗?同窗!

同窗是什么?是“学友”,是“同伴”,是“朋友”!同窗之间该怎样相处?是“肩并肩、手携手”,是“互相激励、相互竞争”,“绝不是相互征服、彼此战胜”!同窗之间期望能够“彼此的关爱”,“彼此的互助”,“彼此的给予”,“彼此的体谅”,“彼此的奉献”!有此同窗,真是幸运,真是福分!短短五百余字,揭示出同窗的真谛,洋溢着哲理的光焰。

结构相似的段落,整散交错的句式,“启明星”、“北斗星”、“枕木”、“基石”等众多新颖的比喻,以及“启明星”与“北斗星”、“枕木”与“基石”、“鼠标”与“键盘”、“山岩”与“小溪”的对比,表现出联想与想象的多姿多彩,闪现着作者智慧的灵光,充盈着艺术的芬芳!

2.成功的真谛 篇二

他研究的对象是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细菌,它可以使人的伤口化脓腐烂,最后导致病人死亡。弗莱明在十几个培养皿里种上葡萄球菌,并把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那些密密麻麻的葡萄球菌出现在果子冻上,一片金黄,弗莱明称之为“金妖精”。弗莱明培养它就是为了找出征服它的方法。但是,他试验了无数种药剂之后,都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消灭此菌的药剂。

弗莱明从事研究的伦敦帕丁顿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又小又破旧。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做实验,发现一个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里居然发了霉,里面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花。他惊叫道:“不好,长霉菌了!”这时,他无意中瞥见一束阳光从破旧的窗户照射进来,空气中飘浮着许多灰尘,在阳光照耀下清晰可见。他想,肯定是这些灰尘中的细菌闯进了培养皿。看来,培养菌的实验又得重做了。他的助手听到叫声走了过来,看到器皿里长了霉菌,顺手就想把它倒掉。弗莱明拦住了他。他仔细一看:在青绿色霉花的周围,原来生长得好好的“金妖精”全消失了!弗莱明把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叫做青霉菌,也即青霉素(盘尼西林),它开创了抗生素发明的新时代。

几年之后,弗莱明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外观辉煌,里面设备新颖,除了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当时不多见的中央空调,整个实验室一尘不染。实验室主任转头对弗莱明说:“博士,当初您如果能在这样的实验室里从事研究,相信您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好东西。”

弗莱明淡淡地说:“我想也是这样。但是,肯定是不会发现盘尼西林的。”

3.和谐的真谛 篇三

看不见的和谐似海,平和博大,不拒点滴,自清自洁。海为百川会聚之处,“沔波流水,朝宗于海”(《诗·小稚》),“海纳风行,不疑不滞”(唐·陆贽《兴元论续》)。海性大度豁达,不嫌细流;海格平和,浪涛平缓;海德洁净,自理污淖。人心如大海,是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品行情操,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人际和谐,自我和谐,与自然和谐,乃和谐社会三大支点。其中,个体的内心和谐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人心理卜的和善、顺和、平和,和谐社会必将出现杂音与失衡。现实生活中,一些朋友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与激烈竞争,心浮气躁,心生闷气,心气阻塞,对任何事物都横挑鼻子竖挑眼,满腹牢骚。有的还表现出一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心态,自己把自己整得心不平,气不顺。原来事件与自身无关,也非要吵吵嚷嚷,发泄情绪。甚至自个儿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不是白嘲一声“倒霉”,起来拍拍灰土赶路,而是骂娘,埋怨是干部腐败,修的豆腐渣路。这种异变的情绪是由于群众利益受损害的情况比较多所致,也是人们心理失去平和的结果。倡导大家铸就如海的心态,就是要理智平和地对待社会,胸襟宽阔,舒坦释然,大度宽容,超越自我。懂得偏激无益,急躁有害,心情不舒,诱发疾病。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有静心,才有深情,才有自由。内心和谐如同人海辽远广阔,是没有边界的。

看不见的和谐如山,高耸挺拔,坚韧果敢,英勇无畏。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为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带素披裘,自得山性”(梁·简文帝《七励》)。山骨傲然,山性质朴,山韵美妙。人心如高山,日击千里,远见卓识,劈难斩困,刚正不阿。内心和谐显示一种山的能量,难不倒,苦不倒,穷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和谐靠调解矛盾实现,靠战胜逆境形成,靠攻克困难达到。人的内心和谐,要有一种胜人者力、自强者强的境界。对待个人所处的地位、待遇、环境,遇到的诸如小孩上学难、看病难、上岗难、成家难、挣钱难等问题,不抱怨,不攀比,积极面对,旷达以待,泰然处之。即使在拼搏中跌倒,仍不气馁,拍拍身上灰尘,继续挺胸向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悲伤在心头,四时都是好时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红军长征多么艰险,雪山过后,毛泽东吟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绝唱。曹操败走华容道,可谓穷途末路,他却仰天大笑,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境由心造,面对艰苦挫折,需要的是和谐的内心,山一样的品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山。何况全社会都在关注弱势群体,抬高民众“幸福指数”。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会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看不见的和谐还像根,深扎沃土,广吸养分,默默贡献。“如流水必有源泉,卉木之茁于根藉”(鲁迅《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训》)。草木之根在于识时辨节,应发而生,不分土色,开辟新境,“根柢磐深,枝叶峻茂”(刘勰《文心雕龙》)。“根”的开拓观念、奉献精神、机遇意识也是个体内心和谐的三要素。上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人生在世,是活得亮丽、温暖踏实、富有创造性,还是活得阴暗、冷漠、果板、一事无成;是创造奋进、默默奉献,还是甘干平庸、沉湎幻想,往往取决于变异思迁,求新创造。“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强调人的内心平和,并不排斥追求拓展。改革生和谐,探求出快乐,奋进去忧郁。只有以心为根,以血为泉,不使自己的生命错过一次美丽的花期,才能远离失落,远离烦恼,活得自在,活得潇洒,活得幸福,活出人生价值。

4.追求的真谛 篇四

在英国,说起戏剧,萧伯纳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即使在世界剧坛,他也是举足轻重的,男孩非常崇拜这位前辈,他经常幻想自己会成为萧伯纳那样伟大的剧作家,一有空闲,他就研究萧伯纳的作品,并不断地尝试去写剧本,结果由于急功近利,弄得自己差点走火入魔,却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这时,连他的母亲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写的东西实在是太蹩脚了,完全没有戏剧创作的天赋。她对孩子说:“你啊,根本就不是写作的料,还是趁早放弃吧!”

母亲的话极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是他的父亲,他可能真的会自暴自弃,默默无闻。泯然于众人矣!

男孩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打短工的小裁缝,却很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他看来,儿子写的东西尽管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他却没有像他的母亲那样,打击男孩,而是循循善诱地导孩子,他问道:“孩子,你什么这么喜欢戏剧?”

男孩说:“我想赢得欢呼,想成名,想成为像萧伯纳那样伟大的剧作家。”

父亲又问道:“那么,做这些事情,你感到快乐吗?”

男孩说:“快乐啊,无论是阅读还是创作,都让我感到很快乐。”

这时,父亲微笑着说:“是啊,你现在非常快乐,并且享受着做这件事的过程,这说明你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你又何必非要为虚名而强迫自己呢?在我看来,快乐就是享受追求成功的整个过程,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是每当我给别人做衣服时,我就非常快乐。”

父亲的一番话使男孩恍然大悟:干自己喜欢的事,并享受这其中的过程。尽管开始自己做得并不好,甚至很糟糕,可能不被人理解,甚至被别人讽刺,被现实打击,但只要内心充实,追求成功的过程是快乐的,并且懂得享受这个过程,那么自己就是幸福的,这就是追求的真谛、人生的真谛所在。

从那以后,小男孩那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逐渐淡了下去、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心无旁鹜地阅读着,创作着,并快乐地享受着,遇到挫折时,他也不急不躁。不气不恼。

他的戏剧并不是一开始就受人欢迎,1958年,他创作的《生日聚会》仅仅在伦敦上演了6天,其中一场的观众人数仅有6个,他仍然没有气馁,且是加投入地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两年后,他的戏剧《管理员》一经上演就获得了舆论的欢呼,并进军百老汇。

1957年,在他写出的第一个剧本《房间》中,植入了日常生活背后的恐惧以及荒谬。就是因为这部作品,在近50年后,即2005年10月13日,他75岁生日的第三天,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其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他就是哈罗德·品特。这位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一生获奖无数,其中还包括奥地利文学奖、莎士比亚奖、欧洲文学大奖、大卫·科恩大不列颠文学奖、劳伦斯·奥利佛奖以及莫里哀终身成就奖等。此外,他还有1 4个大学的荣誉学位。

5.智育的真谛(节选) 篇五

智育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在教养程度和智力训练程度之间,在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分量和智力发展程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虽然后者也有赖于知识的分量。智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世界观的形成、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和创造方向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劳动、社会积极性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个性的社会积极性又把学校内的教学教育工作跟社会生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性的智育,只有当教师把自觉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看做是发展认识力、创造力的思维(灵活的、生动的、好钻研的、探求的、永远不以已知为满足的思维)的手段时,它才得以实现。在这种教师那里,知识就是工具,学生借助这一工具而在认识周围世界和创造性的劳动中迈出自己的新步伐。因此。智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等。

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无论是未来的数学家,还是未来的拖拉机手,都应当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都应当成为聪明的人。智慧应当给人以享受文化财富和审美财富的幸福。真正的智育指引人去认识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性。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上一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下一篇:福建省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