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2024-08-29

学前教育民间游戏(通用10篇)

1.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一

创新民间传统游戏

开展快乐教育

黄榆中心幼儿园

柴群

传统的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民间游戏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能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更简单了,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几格,就能进行单脚跳和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 乐趣的游戏,何不相传给幼儿呢?

看着今天的独生子女经常为独守电视和玩具而感到百无聊赖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谁能忘却在石板地上和邻家孩子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抬花轿、滚弹珠的情景呢?现代的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游戏。那么如何运用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民间游戏、民间艺术来辅导幼儿,使之符合现代儿童的游戏兴趣,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呢?经过实践,我们进行了有关的尝试、创新,把优秀的传统民族活动合理利用到幼儿操节中、户外体育活动和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去。

一、在操节中的创新应用

配有音乐的律动,利用小型器械开展的花式操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幼儿随音乐的变化,变换着身体动作、队形,以此来开展动作的节奏、协调性、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就尝试着将民间儿童游戏、民间体育运动、民族舞蹈编排到韵律操中,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例如:游戏“剪刀、石头、布”“噼里啪啦”“一摸二摸三摸”等是一些通过玩手、玩脚与全身动作来进行身体锻炼的民间儿童游戏。在游戏时,方法十分简便,不需准备器材,只要两人合作进行。同时,游戏伴以简单的儿歌,幼儿边吟边玩,活动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形象具体且情趣盎然。

二、户外体育活动中创新应用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内容十分丰富,如能合理利用还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户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更具特色。但是,传统的民间游戏如:“切西瓜”“丢手绢”等在游戏中等待时间较长。在运用时我们就应控制游戏的人数,把幼儿分成六至七人的小组,尽量减少等待来加强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又如“跳房子”游戏,我们可在发展跳跃的同时结合数的概念,设计不同的格子让幼儿跳单数、双数,从1到10顺着跳或倒着跳。来增加游戏兴趣。“跳绳”“跳皮筋”这些传统的游戏,通过幼儿的实践、创造,在幼儿脚下变得多姿多彩了,幼儿想出了“走小路”“跨栏杆”“拔河”等各种玩绳玩皮筋的方法,以及双脚蹦跳、踏火车、单脚跳、反跳、两人合作跳、跳大绳等各种跳绳方法;创造出了单根、双根皮筋配上歌谣,随节奏跳出不同花样:想出了三人、四人、多人合作循环跳,同时创编出了分合跳等不同方法。经过改编、创新的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发挥了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各种有效的身体练习,并直接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这对幼儿骨骼的发展,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体质的增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开设了民间儿童游戏区,选用了接沙包、吹蚕豆、挑棒棒等 一些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使得幼儿各得其所,愉快地游戏,并以此相互交流和影响,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并培养他们合作游戏的习惯。

总之,在幼儿园中善于运用辅导传统游戏活动,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寓教育乐的发展机会。同时,会为继承我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丰富现代儿童生活作出贡献。

2.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二

一、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民间游戏中, 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材料非常丰富。例如“点蚰蜒”、“牵鸡摸白菜”、“筛小米”等, 民间游戏里面的语言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通过语言使幼儿心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 此时进行口语训练, 幼儿会讲得滔滔不绝, 说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2、能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通过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 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我们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初步数学教学。如:“跳方游戏”, 引导幼儿边跳边数数1、2、3、4……也可按照单数跳1、3、5、7、9和按照双数跳2、4、6、8、10。又如“踢毽子”“跳绳”等游戏, 幼儿边玩边数数, 在说说玩玩中巩固了数学的概念。

3、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 很乐意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向别人表达。《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 根据幼儿的需求, 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在民间游戏中的创新内容进行记录。幼儿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和他们自己能够读懂的语言 (图画) , 将他们对游戏儿歌、游戏玩法、游戏场地等的改编内容进行了详细记录和表征, 并和同伴进行了交流、分享。教师根据幼儿的解说, 帮助幼儿在记录上添加了文字说明。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让我们非常惊奇。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应该多为幼儿提供创造与分享的平台, 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创造。

4、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

有些民间游戏是需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进行的。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中, “母鸡”一面要保护“小鸡”不让“老鹰”捉去, 另一面又要注意不让“小鸡”跑丢;而“小鸡”也是一方面要跟好队伍不能走散, 另一方面要防止让“老鹰”给捉住;对扮演“老鹰”的幼儿同样如此, 一方面要想办法引开“母鸡”, 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捉住“小鸡”。这就要求幼儿动作敏捷、反应灵活。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各种感官都积极地调动起来, 同时也使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幼儿团结协作, 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在玩民间游戏时, 需要幼儿互相协助、积极合作。如“炒蚕豆”、“石头、剪刀、布”、“人、枪、虎”、“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 都是需要大家参加的, 这正好满足了幼儿合群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 三五成群, 协作游戏。例如, 在玩“编花篮”时, 几个幼儿盘着腿转圈跳, 如果有一个幼儿动作不协调就会导致游戏的失败。所以, 幼儿必须集中精力, 注意别人动作的节奏, 随时协调, 才能使游戏坚持的时间长一些。这样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互相协调、相互模仿, 也就逐步学会了和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又如在“跳大绳”、“推小车”的游戏中, 同样也需要幼儿的团结协作, 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积极参与的品质, 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许多民间儿童游戏都带有竞争的性质,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面临失败、受到挫折, 有时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这时候幼儿往往会低估他们的能力, 过高地估计困难, 有时甚至会停止游戏。但幼儿都有好胜的心理, 妙趣横生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为了参加游戏, 他们只有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 遵循规律, 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才能继续游戏。这样就大大地锻炼了幼儿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例如:在玩“闯关”、“抬花桥”、“跳大绳”等游戏中, 每个幼儿都要面临失败的结果, 他们要想继续游戏就必须承受挫折等压力。正是这样, 才能形成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勇敢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

3.探究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 篇三

【关键词】民间游戏     幼儿    教育功能

民间游戏是广泛流传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活动。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与发展,幼儿民间游戏已经成为我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幼儿发展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不一,玩法多样,地方特色浓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易传,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自主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民间游戏在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游戏中顺口又好听的童谣和儿歌是民间游戏的“魁宝”。“丢手绢儿,丢手绢儿……快点快点抓住他!”一代代流传,经久不绝;“套脚”游戏中,幼儿边跳边说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跳绳”中,幼儿唱着“小鸡、小鸡上高山;小鸡、小鸡请你转个弯;小鸡、小鸡请你摸摸地,小鸡、小鸡跑出去”,增加了游戏的趣味,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认真观察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因此,养成了良好的注意品质。

民间游戏中好听的儿歌和童谣,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知识 。如“荷花荷花几月开”等游戏,让幼儿在玩的同时,把自己已有的“花”的知識运用到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整合事物的能力;两位幼儿手拉手一前一后“拉大锯”,唱儿歌,温暖又和谐,其乐融融,听着音乐、踩着节奏、哼着小曲《抬花轿》,感受着音乐、美术融合的美,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感悟着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手指、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的,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来说,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尽管都掌握,但要提高其精细水平,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反复让幼儿机械地做这些动作,则会极大降低幼儿的兴趣,抑制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练习效果。大部分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幼儿的奔跑、追逐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跳绳”活动,能锻炼幼儿单、双脚跳及对绳子的反应能力;又如“滚铁环”,不仅玩快滚、慢滚,而且玩转铁环、钻铁环、铁环跳圈,既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又培养了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乐趣,养成了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翻绳”游戏,训练和促进幼儿手指动作的发展。如在每一次挑的时候,都要掌握好力度、节奏,如果力度太弱,节奏太慢,绳子就会挑不起来而滑掉;如果力度太大,节奏太快,绳子转换得就快,容易从手上滑落,从而失去继续玩的机会,这就发展了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三、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亲社会行为

民间游戏有较强的娱乐性,在游戏中幼儿开心、快乐、自由、放松,敢于大声说话,大胆地表现,积极地参与,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民间游戏不限定幼儿人数,一般要有两个或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交往、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要参加游戏,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和不当的行为,学会约束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程度,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慢慢地会在游戏中被别的幼儿不喜欢,从而会被淘汰出游戏。幼儿为了能继续参加游戏,只有不断地克服自私、任性、娇惯等弱点,学会和同伴搞好关系,尊重同伴的想法,和同伴共用玩具、分享玩具,尝试理解和原谅同伴不当的行为,逐渐形成协调与分享、理解与宽容等良好品德,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以便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如在“翻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每个幼儿都面临失败的考验,游戏中幼儿得到的快乐,促使幼儿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尝试去尊重游戏规则,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个性也会慢慢形成;学会在游戏中与同伴主动交往、懂得协商、自觉谦让,约束自己,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明辨是非,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 因此,民间游戏中幼儿玩的过程也是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的过程。

四、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民间游戏是幼儿园、家庭双向沟通的桥梁。在家庭中,好玩的游戏让家长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在家里,家长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幼儿一起玩民间游戏,家长与幼儿成了平等的参与者,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与幼儿成了游戏的伙伴,知心的朋友,建立了更加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幼儿园紧紧抓住民间游戏在家庭中可以随机进行的这一特点,适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内容上的优化,使民间游戏活动在家庭真正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家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和发展才会是有意义的,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才会是有效的。

让幼儿成为一名健康、快乐、积极的人,将来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能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未来的竞争与挑战,那么重视民间游戏对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因为每一个经典的民间游戏包含的是大教育、大智慧,不仅在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能大放异彩,而且它能陪伴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追求新颖化与创新化,游戏也被频繁地应用到幼儿各环节的教学中。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运用现代化游戏,并不注重民间游戏的运用,忽视了民间游戏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提倡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儿童民间游戏活动,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教学原则,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同时需要意识到玩是幼儿的天性,要积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的天性,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及发展的必要部分。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童年是否快乐、自由的重要象征。通过长期的幼儿教育发现,民间游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帮助教师进行幼儿班级管理。

一、民间游戏特征分析

1.地方性特征

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民间游戏。不同地域游戏能呈现出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地方性特征。从我们生活的区域来看,广泛流传的民间游戏有“丢手绢、拔河”等等,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色彩,能给予幼儿就地取材的机会。无论是对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或是情节的发展等等,都可以由幼儿进行自主完成,此过程中幼儿成为民间游戏的主人,既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又能够在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健康的发展。

2.趣味性与娱乐性特征

对于较多民间游戏而言,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最关键的因素是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能使幼儿发自真心地参与游戏各环节。例如,跳皮筋的游戏既安全,又能够积极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当然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及灵活性。游戏过程较为随意,可以一人跳,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跳,还可以多人一起来跳。我们还可以组织比赛活动,看哪一组跳的最多,哪一组的思维最快。

3.简便性特征

这里所指的简便性特征,主要是指民间游戏所需要的玩具材料,这给幼儿园教育中组织民间游戏提供了机会。民间游戏所使用的玩具一般都十分简单,且成本较低,普遍来自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杏核、小溜溜球,便可以进行“抓棋子”游戏。此游戏中利用的杏核、小溜溜球,不仅物美价廉,甚至都不需要花钱。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民间游戏材料的形式并不会被固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想象随意对材料进行加工与改变。

二、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分析

1.有益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时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开发幼儿智力,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的启蒙教育能使幼儿从小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认同感,而游戏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上述几方面的培养与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游戏与普通游戏不同,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的`发展过程,常会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思想观念,可以说能给幼儿提供感受历史文化的机会,所以常组织此类型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使幼儿在不断参与民间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感知社会所传达出的种种社会价值观念,还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知识体系。

2.有益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幼儿想要与人沟通,想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都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民间游戏而言,童谣和儿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益于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而言,不仅要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方面,还要鼓励幼儿勇敢地进行表达。例如,在进行“木头人”游戏时,幼儿会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这时心理上才能无压力,才能够逐渐具有主动表达的意识。同时在进行木头人的游戏过程中,对于幼儿设置的要求,需要根据幼儿实情,让幼儿处于乐于接受的状态中,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敢于表达,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设计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予幼儿提供丰富“说”的材料,这样当幼儿有想要说的内容之后,想要表达的欲望就会逐渐提升,会从以往的“被动说”向“勇敢说”转变,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速度与准确率。

3.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5.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五

[摘要]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在丰富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内涵、经验及促进幼儿智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地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幼儿园应有效运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组织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

[关键词]民间游戏,教育资源,有效运用。

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民间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属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幼儿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它具有易学、易会、易传、及较强的趣味性等特点,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民间游戏在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以后,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同时它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游戏中也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会时时出现在孩子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游戏的假想中,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扩大、升华。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五谷歌》、《十二月红》,就是在幼儿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使其了解植物的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 科学 知识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兴趣,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因此,幼儿园的民间游戏资源的有效运用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教师应有效地组织民间游戏。

1、教师应给予幼儿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游戏。教师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教师只需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宜的点拨、引导。

2、活动场地布置要灵活,游戏材料准备要新颖。在室内,各班可以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利用建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

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各种游戏可以按安静与喧闹的程度,及游戏的性质、内容有序地在各个区域中进行。在室外,则可以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来园或回家时都能利用有限的条件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材料方面则应做到保持一定的新颖度和一定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收集一些废旧的材料和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制造出新的玩具。

3、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二)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开展。

1、在幼儿的活动区域内设置各类民间游戏。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类民间游戏,如在益智区设置“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设置“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民间游戏;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材料;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材料。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可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民间游戏可以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日常教育目标,适时的运用民间游戏资源。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数的相邻数,就可以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数字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数字有两个好邻居,就是几和几,”,这样一来,不仅使幼儿体验了游戏的乐趣,陶冶了情操,也使其掌握了数的相邻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广泛收集趣味民间游戏,并有效抓住教育契机。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资源中,家长是一个最为积极、丰富的活资源。首先可以从他们身上搜集整理并创编各类民间游戏,以丰富幼儿民间游戏内容。其次,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许多家长都会玩,他们可以轻松的、近距离的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在拥有共同语言与兴趣基础上,通过共同活动,升华亲子情感。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及家长们在各类游戏中可抓住教育契机,教育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并体验其中的快乐。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游戏,了解孩子在园发展情况,与幼儿园一起,共同关注并促进孩子发展。可以说,民间游戏架设起了家园立交桥,也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更和谐、愉快的世界里创造了契机。

6.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六

一、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现状考量

儿童民间游戏在我国已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由于近年来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每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多数孩子没有游戏伙伴,更不会玩传统的群体儿童游戏。加之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家庭已经为孩子配备了电脑、平板等为孩子提供乐趣的新型设备,然而这一举措却大大减少了孩子与外界的交流。儿童民间游戏徘徊在失传的边界。

另外,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于同龄人接触,往往许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摔倒、磕碰受了伤,反而不准许孩子做一些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游戏。这就影响了儿童民间游戏的进一步衍生发展。然而,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民间游戏,孩童能够与同龄人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同龄人的平等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身的骄傲、失落等感受,更易于孩子自身独特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其早期个性的建立。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培养孩子早期性格、增强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因此鼓励孩子去参加群体活动,进行游戏。同时,推动我国传统民间游戏的发展,为保存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二、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及意义

1.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发展

幼儿期是孩子身体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而游戏、好动正是孩子的天性,民间游戏诸如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正是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孩子在儿童民间游戏的玩耍中,既满足了孩童玩耍的天性,又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而一些游戏,诸如丢沙包,有效地锻炼了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孩子的反应能力,收到了刺激身体和脑力快速发展的双重效果。而像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则增强了孩子的脚步力量,整个游戏中增强了孩子的肌肉力量,加强了孩子的体能,是对于幼儿教育重要价值体现。

2.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大部分是孩子们自己组织分组进行的游戏,从这一方面说,便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领导能力。若采用分组进行比赛的模式进行游戏,更会促使每个孩子都发动脑筋想尽办法令自己所在的小组获胜,这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的游戏中,还带有民间歌谣,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这一特点编制一些基本科学常识小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基本的科学知识,开发了他们的智能。另外,民间游戏并不只局限于跑、跳活动上,还会有传统的手工制作等游戏,让孩子们向老奶奶学习剪纸,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孩子想象能力的跃进。

3.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良好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大部分民间儿童游戏是孩童组群玩的游戏,往往一个游戏中至少包含四五个孩子,多达十几个。这么多同龄人之间相处,一定会产生一些争执,当孩子们产生矛盾时,教师应当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孩子自行先反思自己的不足,再宽容对待其他孩子的`不足之处,彼此和睦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培养出孩子感恩、宽以待人等良好品质。同时,分组进行的游戏更能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4.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儿童民间游戏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从很久以前继承下来的,儿童民间游戏中往往传承延续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像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要告诉孩子们,当大敌即老鹰来临时,小鸡们的妈妈会挺身而出保护她的孩子,被母亲庇护在翼下的孩子们一定会感到无比安心。在这种游戏氛围的萦绕下,一定会使得某只小鸡感受到被保护的力量并对勇者感到崇拜,以此生出要长大成为一名勇敢的人的想法。孩子们会在特定的游戏中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正能量和美,增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

总之,通过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论述,得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教育幼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得广大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儿童民间游戏的保护,让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7.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七

一 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 民间体育游戏的浅显性

民间体育游戏的浅显性容易被幼儿所理解, 极适宜在幼儿园使用。如“蒙眼摸人”和“捉迷藏”, 不需要专门学习, 场地、时间无太多限制。民间游戏简单易玩, 有的游戏儿童只要动手或脚就可以玩, 如“拍手背”、“炒豆豆”、“剪刀、石头、布”等。游戏玩具以废旧物代替即可, 如用鸡毛、钢板制作毽子。有的游戏可以就地取材, 如“勒树叶”, “跳房子”等, 幼儿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游戏。

(二) 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民间体育游戏能够代代流传还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 符合幼儿好动、好奇的特点。如“老鹰捉小鸡”, “老母鸡”为了保护她的“孩子们”要与老鹰“血战到底”, 而“老鹰”为了抓到“小鸡”, 绞尽脑汁地越过“老母鸡”, 小鸡们则在后面兴奋地尖叫、跑动, 千万不要被“老鹰”抓住——民间体育游戏本身的趣性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地愉悦感。

(三)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性

如踢毽子, 不论大小都可以玩, 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 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 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一根跳绳, 可以玩出许多花样:单人跳;双人跳;几根绳连起来大家一起跳;再把绳子放到地上, 大家走“钢丝”;每个人都扯着绳子玩“开火车”……乐趣无穷。

二 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增强体质

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进行奔跑、跳跃等活动, 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活动, 以及心脏、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 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也会得到锻炼和改善, 对加强幼儿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民间体育游戏多在户外进行, 是幼儿能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可以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增强幼儿的体质。

(二)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 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 成为团员中的一员, 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首先, 民间游戏一般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协作才能进行, 如“炒黄豆”、“跳皮筋”等, 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满足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其次, 民间体育游戏所独具公平、公正的特点, 促使幼儿形成合作、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如“瞎子摸人”。大家商量着来玩, 轮流当“瞎子”, 如果不轮流玩, 谁也玩不成。还有些游戏需分组进行并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如“跳皮筋”, 大家必须按照要求跳, 如果违反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使幼儿在游戏中克服任性、自私、娇惯等不良习性, 学会宽容、帮助、合作等, 提高合作能力, 形成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三) 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 这使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获胜, 他们会欢呼雀跃, 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增加了自信心;当他们失败, 就容易产生挫败感, 不过有趣的民间游戏吸引着幼儿, 他们汲取教训, 振奋精神, 争取反败为胜。同时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力、判断力会在游戏中逐渐增强, 形成良好的情绪和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 身心进一步和谐发展。

三 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实施

(一) .提供充足的材料、空间, 为幼儿户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我们想尽办法扩大户外活动空间, 利用走廊、操场轮流安排活动。如:在走廊上画上各种格子, 让幼儿自由地跳格子;在走廊上画上各种几何图形相互交叉的曲线, 让幼儿沿着图形找方向。

我们还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器械, 如用较硬的饮料瓶子做成“梅花桩”, 玩“梅花桩”的游戏;用废旧床单编成跳绳, 既耐磨又环保;收集旧油桶, 拎油桶过“小桥”;用旧尼龙袋、圆环铁片, 做成毽子;用碎布头、棉花、水果套袋、旧床单等制成的大、小沙包。

(二) 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民间体育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的, 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 选择一些技能简单、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游戏。幼儿边说唱童谣边做动作, 如“虫虫飞, 虫虫飞, 飞到南山吃露水……”锻炼幼儿手口一致协调地、有节奏地唱儿歌, 增强小肌肉的灵活性, 发展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

中、大班则选择一些动作难度稍大, 规则较严格的民间游戏, 如“跳房子”、“跳绳”、“踢毽子”、“贴膏药”等体育游戏, 增加幼儿的户外活动量, 锻炼他们的各项运动技能和技巧,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体能。

(三) 改编、创新游戏内容, 赋予民间游戏新活力

我们注意取其精华部分, 并通过实践验证、完善。如玩“老鹰捉小鸡”时,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身体控制能力差, 很容易摔到或受伤, 我们就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不超过6人, 既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 又减少了活动中的危险性。传统的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贴膏药”等在游戏中等待时间较长, 我们就控制每组参加游戏的人数, 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来加强活动强度和密度。

民间体育游戏是宝贵的资源, 更是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 只要我们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空间, 孩子们一定能在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愿所有幼儿都健康快乐成长, 愿民间体育游戏源远流长!

摘要:根据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阐述了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发展、促进亲子间的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教育价值;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将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活动之中实施。

8.学前教育民间游戏 篇八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活动,在幼儿园,民间游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由民间游戏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民间游戏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幼儿民间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3.幼儿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

幼儿民间游戏有的是徒手进行的,甚至只用幼儿身体的某个部位、做出某个动作就可以玩。玩具十分简单,一般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小石子、小木板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

4.幼儿民间游戏易学、易会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自己来控制。

二、民间游戏的作用

1.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大自然能够愉悦人的身心,而大多数民间游戏是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的,幼儿可以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幼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感冒几率减小,免疫力增强,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民间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民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大小肌肉的发展,增强心肌收缩,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使幼儿心血管正常发育。如“挑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幼儿的小手绕、勾、拨、翻后,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态,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金锁银锁”“背月亮”等游戏,使幼儿的手、口、脚动作灵活协调;“抽出七打八”“斗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了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还有利于幼儿食欲的增加。如游戏“背人”,幼儿在背、跑、跳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韵律感、节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养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民间游戏配有童谣。童谣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口头文字,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的运用,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再配上游戏的动作,就更受幼儿的欢迎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既感受到了韵律的美又满足了自己的游戏欲。流传千年并因时、因地变异出不同版本的《狸斑童谣》就是“小儿联臂踏足而歌者”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游戏“追虫虫”“虫虫飞”,它配有儿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念起来琅琅上口。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需求。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力。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尤为突出。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是表演不可缺少的道具,它有渲染气氛、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的功能。如民间游戏“推小车”,做游戏时,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扮演推车人,一个扮演小车,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加入儿歌后,幼儿边推小车边念儿歌,适当分散注意力,而不单单集中于小车,推小车就格外轻松。“买蛋糕”时,如果加上周围幼儿的配合,一唱一和,就能使此游戏情趣十足,同时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4.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大多数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歌谣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如“荷花荷花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至六月——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而且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知识。

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作用更为突出。首先,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锻炼说话的胆量。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地说话。其次,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这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幼儿民间游戏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听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09).

[2]孙亚琴.生活化运动器械在自主锻炼中的运用研究[J].教师,2011,(09).

9.民间游戏 篇九

大一班 李菊花

活动目标

1、体会民间游戏的无限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发展幼儿投掷、平衡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幼听音乐放松活动,放松各小肌肉。

2、教师出示沙包,提问幼儿沙包有几种玩法。幼儿一一回答:(顶沙包、绕沙包走或跑、夹包跳、互相抛接、背驮沙包、接包游戏、抛沙包、蚂蚁运粮、沙包回家等)。

3、教师引导幼儿一一尝试:

(1)顶沙包:规则(头顶沙包半蹲拍球,或沿平行木走,沙包不掉为胜。)将幼儿分为四组练习。

(2)绕沙包走或跑:规则(将沙包等距离排在地面上,绕沙包向前走或跑。)将幼儿分为四组练习。

(3)夹包跳:教师引导幼儿用小腿夹砂包往前跳。

(4)互相抛接:规则(两人一只沙包,你抛我接,我抛你接。等幼儿抛接动作熟练后,可以两人两只包,同时抛接。)将幼儿分成四小组,两组为一个大组,引导幼儿游戏。

(5)背驮沙包:将幼儿分成四组,引导幼儿背上驮1-2只沙包,弯腰走到指定地点。

(6)接包游戏:请两名幼儿为击包人,每人取沙包九只,请数名幼儿为接包人,击包人站在线后击包,接包人在一定范围内躲闪击来的沙包,不让沙包击中身体的各部位,同时努力接住击来的沙包。

(7)抛沙包:教师引导幼儿两腿夹住沙包,跳起将沙包抛向放置在地上的障碍物或挂着一定高度的目标,看谁抛中的次数多。

(8)蚂蚁运粮:让幼儿扮蚂蚁分成若干运粮队。每队蚂蚁躺在垫子上,用双腿夹住粮袋(小沙包),将粮食从头的上方传递给第二个蚂蚁,第二个蚂蚁夹注第一个蚂蚁传过的粮袋,依次传下去,以先运到目的地的为胜。

(9)沙包回家:在场地中间放一纸箱,离地1.3-----1.5米,沙包四散放置在场地上,幼儿听教师发令后,幼儿迅速去捡一只沙包,并将其投入纸箱中,直到把沙包都投入纸箱,游戏结束。

10.小班民间游戏集锦 篇十

1、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身体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玩法:

摇啊摇

幼儿两人一组,拉手面对而坐,边念儿歌边模仿摇船动作,念到最后一句时拍手笑起来。游戏反复进行。附儿歌: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摔一跤、买条鱼来烧、烧的头不熟来尾巴焦、一跳跳到龙皇庙、龙皇老爷见了哈哈笑。

2、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认识蔬菜的名称 游戏玩法:

炊事员

1、每位幼儿配挂在一个菜的胸饰,教师配带锅的胸饰。

2、教师引入:“我们今天来玩烧菜的游戏,我的蔬菜在哪里?”幼儿答:“蔬菜蔬菜在这里。”

3、游戏开始,教师随意选择炒一菜,问:“我们先来炒萝卜,萝卜萝卜在哪里?”当萝卜的幼儿回答:“萝卜萝卜在这里。”教师说:“快快走到锅里来。”当萝卜的幼儿就走到教师身后,同时全班幼儿问:“炒完萝卜炒什么?”

4、教师便再次选择炒某一种菜,如:“炒完萝卜炒青菜!青菜青菜在哪里?”如此反复游戏。

5、幼儿在听到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字后要迅速起立回答。

6、当教师说“我的蔬菜炒好了”时,幼儿立即走回自己的座位。游戏准备:

各种菜的胸饰若干,锅的胸饰一个。

3、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谁会飞

1、丰富幼儿的动物知识经验,知道哪些动物会飞,哪些不会飞。

2、增强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游戏玩法:

1、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说一种动物的名字,如:“蝴蝶来了。”

2、幼儿判断这种动物会不会飞。如果是会飞的动物,就离开座位做小鸟的动作。如果是不会飞的动物,就坐着不动。

3、幼儿如判断失误,就算游戏失败,停玩一次游戏。

4、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高”,幼儿就踮起脚飞。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低”,幼儿就半蹲着飞。教师边说边拿走部分椅子。

5、当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回家”,幼儿就飞回到座位上。

6、幼儿在飞回座位时,如找不到空位,就被淘汰出游戏。

7、多次游戏后,仍没有被淘汰的幼儿为获胜者。

游戏规则: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游戏次数,尽量保证最后的获胜者在10个左右。

4、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辨别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玩法: 玩法一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1、放录音一,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2、放录音二,请幼儿注意听,分辨出各种动物不同的叫声。

3、教师问:“仔细听,这是什么在叫?”幼儿答:“汪汪汪,这是小狗在叫”等等,逐一说出并做相应的动物的动作。玩法二 在两个空八宝粥罐中装入一粒或数粒蚕豆,组成一对音响筒,以此类推,还可组成若干对“雨花石”、“回形针”、“塑料块”、“木珠”、“弹子”、“玉米粒”等音响筒。

1、幼儿先后摇动一对音响筒,分辨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筒中发出的声音。

2、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一粒,哪个筒中装的是许多粒。

第一次玩时,教师要打开筒盖让幼儿验证。玩法三

1、幼儿先后摇动音响筒,分辨不同物品在筒中发出的声菩。

2、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弹子,哪个筒中装的是塑料块等 录音一:

本班小朋友问早、唱歌、教师说话、电话铃、汽车喇叭和自行车铃声等多种声音。录音二:

小鸡、猫、狗等多种动物叫声的录音。装有一颗或许多颗小物品的空八宝粥罐若干对。游戏规则:

1、每一对音响筒贴上相同的标记。

2、此游戏中,幼儿不可打开筒盖。

3、可在晨间桌面游戏中自由玩耍。(在幼儿自己掌握玩法后)

5、对拍手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游戏玩法:

1、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2、教师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3、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4、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5、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 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

6、加快拍手速度,提高游戏的熟练程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做动作。

7、游戏应尽量避免或少出失误,该游戏可持续三到五分钟。

6、放鞭炮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四散逃跑的能力 游戏玩法:

在游戏中我们用了一首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带我放鞭炮,鞭炮鞭炮放得高,噼噼啪啪,快逃呀!”在这首儿歌中首先让孩子知道放鞭炮时要由父母陪同。其次让孩子知道观看时要躲得远。游戏时,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走边念儿歌,老师手拿“大鞭炮”(鞭炮由圆桶做成,里面装着雪花片),当儿歌念到:“鞭炮鞭炮放得高”时,老师边将雪花片四散撒开边喊“劈啪、劈啪、噼噼啪啪”,幼儿四散逃,被花片碰到的幼儿就“受伤”了,就要停玩游戏一次。

7、我和镜子做游戏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让幼儿认识各器官的名称及用处 游戏玩法:

1、请一幼儿作发令人,用手竖起作镜子状,边走边念儿歌“照镜子,照镜子,照照你的小鼻子”。走到一幼儿面前,请该幼儿回答:“照镜子,照镜子,照照我的小鼻子。”同时要用手指指着鼻子。

2、发令人问:“嗨嗨!鼻子鼻子有啥用?”被问幼儿则答:“嗨嗨!我用鼻子闻一闻。”幼儿回答正确者,即与发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3、这样依次类推,说出耳朵、眼睛、嘴巴、手脚等。

4、游戏前先要确定好发令人。发令人说到身体哪一部位,幼儿要立刻指到所说的部位,同时应用短句加以回答。

5、回答正确者,可交换角色;反之则不行。

8、我的小手有力量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1、幼儿共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念到“握握拳”时,用力握拳;念到“伸伸拳”时,五指弯曲伸直再弯曲伸直;念到捏捏指时,五指指尖捏在一起;念到“张一张”时,五指用力张开;念到“我的小手有力量”时,双手握拳,互相用力打三下。附儿歌:《我的小手》

握握拳,伸伸掌,捏捏指,张一张,我的小手有力量。

9、贴五官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发展平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游戏准备:

将动物头像挂起来。头像上的眼睛、鼻、嘴是可以粘贴的。游戏玩法:

请幼儿站在离动物头像l米以外的地方,手拿一个动物的五官图片,原地转两三圈后,朝动物头像方向走过去,迅速将图片贴到头像的相应位置上。贴完后,看看谁贴的位置准确。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游戏建议:

可以五人一组,每人贴一个部分。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闭着眼睛玩。

10、猫捉老鼠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练习躲闪爬,发展身体的灵活性。游戏准备:

猫和老鼠头饰,将两张桌子纵向并在一起。游戏玩法: 戴老鼠头饰的幼儿在桌下爬,戴猫头饰的幼儿在“洞口”(桌子的两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边爬边躲闪。“猫”摸到“老鼠”的身体,就算捉住了。游戏建议:

根据活动室的空间确定桌子拼接的长度。

11、猫和麻雀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敏捷、机智的练习。游戏准备:

有7米直径圆圈的场地(如图),2―3人扮“猫”,其余为“麻雀”,备若干球(多于麻雀的数量)。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猫”在大圆圈内的“家”里,“麻雀”则在圆圈外的“家”。这“麻雀”设法把圈里的“果子”抢运出来,而“猫”要设法守住“果子”,只要“麻雀”一进圈,“猫”就可去追捕。游戏规则:

“麻雀”要把球运出圈外停在“家”里才算胜利。

12、河里的小鱼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灵敏的躲闪练习。游戏准备:

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鱼网”的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小鱼”在“网”内游来游去(运球)。“网”问:“小鱼小鱼哪里游?”“小鱼”答:“小鱼小鱼河里游。”问:“小鱼你想出来吗?”答:“想出去玩一会儿。”问:“你想出来不容易。”答:“我们一定要出去。”说完“小鱼”即运球从“网眼”往外钻,作“网”的幼儿则赶紧拉手设法档住“小鱼”。游戏规则:

“小鱼”不能只身钻出“网”,必须带着球。“网”不能松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鱼”。

13、老鼠笼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敏捷、机智的躲闪练习。游戏准备:

将幼儿分成三组,两组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作老鼠笼,其余站在“笼”内作“老鼠”;每人一球。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真可恨,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在念儿歌时,扮老鼠的幼儿在“笼”的周围运球钻进钻出,当老师发出信号时,扮“笼”的幼儿立即蹲下,在圆内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参加“笼”的角色。游戏继续进行,至“老鼠”全被捉住。

14、小鸡吃东西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让幼儿正确、响亮地发出“鸡”、“吃”的音。游戏玩法:

1、教师扮母鸡,手拿几个小鸡头饰走到一位幼儿面前,问:“我的小鸡在哪里?”这位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教师说:“你是我的小鸡。”并将头饰给幼儿戴上。以后用同样的方法给每个幼儿戴上小鸡头饰。

2、“母鸡”带“小鸡”去找食。教师说:“小鸡吃米。”幼儿到场地中间,蹲下身子作吃米状,并发出“吃吃吃,吃吃吃”的声音。教师说:“小鸡回家了。”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回座位坐好。

3、游戏继续进行时,可以调换吃食方式,如“小鸡吃虫”、“小鸡吃米”。如果教师说:“小鸡吃木头。”幼儿就不能做吃的动作,也不能发出声音。

15、五个小朋友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1、以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五个小朋友

2、当念到一个小朋友时,用两只手的手指做相应动作。后面依次类推。附儿歌《五个小朋友》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 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相互见了面,连忙点点头; 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老爷爷,扶他慢慢走; 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解放军,向他招招手; 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互相见了面,高兴地拍拍手。

16、听说游戏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引导幼儿能正确运用抱、开、摇、吹等动词,学说完整的短句。游戏玩法:

1、教师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皮球,问:“这是什么?”(这是皮球。)教师再拍皮球问:“老师在做什么?”(老师在拍皮球。)

2、接着教师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小朋友都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出玩具后,要求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3、每次只摸出一样玩具。

17、手指游戏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拉一拉。(拉的动作)打一打。(敲打的动作)压一压。(推的动作)绕一绕。(卷起的动作)捏一捏。(捏的动作)

把它做成一条虫。(扭动的动作)染颜色

手是蓝色的。(看着伸出的手)手是绿色的。手指是红色的,在手指间。(扭动手指)在我的脸上染颜色。(摸脸)在我的罩衣上染颜色。(摸罩衣)在我的鞋上染颜色。(摸鞋)在我的袜上染颜色。(摸袜子)

18、炒 黄 豆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游戏玩法: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游戏规则:两手拉紧不能松开。游戏建议:

1、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2、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3、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19、蒸 馍 馍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语音的节律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游戏玩法:

甲乙两人面对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错放在膝盖或桌子上。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轮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后搭在最上面。每念完一句做动作一次,反复进行。游戏规则:

游戏时,儿歌不能念错,伸手要快,有节奏地进行。游戏建议:

此游戏也可三人玩。附儿歌:

小狗熊,离开窝,来到河边蒸馍馍,和好面,点着火,只有锅盖没有锅。小狗熊,忙回窝,一看气得发了火,窝里有锅没有盖,窝外有盖没有锅。

20、我们都是木头人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游戏玩法: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游戏规则:

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不能再动了。游戏建议:

1、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 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2、幼儿也可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附儿歌: 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1、猎人 枪 老虎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游戏准备:

画有蜜蜂、枪、猎人、小孩、老虎、公鸡的卡片若干套。游戏玩法:

1、参加游戏人数三至四人,一人为“公正”人。“公正”人发给每位幼儿同等数量的卡片若干张。

2、游戏开始,每位参加者各出一张卡片,一起翻出来看,按图示(见图)克对方或被人克。如果能克掉一人而不被别人克掉,就赢得卡片一张;如果被一人克掉同时又能克掉别人的话,那么仍可收回卡片;如果被人克掉却又不能去克别人,就算输,被收掉卡片一张;如果能同时克掉两位就算优胜,可同时得到两张卡片。然后各人再出第二张卡片,游戏继续进行,最后看每人手中卡片多少决定胜负。游戏规则:

1、出卡片时,应同时翻出来,拿出来的卡片不能调换。

2、赢得或收回的卡片必须排在卡片的最末尾。

22、老鹰抓小鸡

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幼儿左右移动的能力 游戏玩法:

上一篇:调档案的介绍信简单样本下一篇:描写想念一个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