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2024-07-11

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共9篇)

1.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一

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的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这给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关系,协调对象,工作机制等日益扩大化,复杂化的问题,企业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企业特点的工作模式,尽快完善机构调整,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一、当前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企业职工群体的多样化,对工会的期望增大。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也逐步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都是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但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层次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对劳动付出和劳动报酬的要求各不相同;自身需求不同,对工会工作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会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工会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多层次、多形式、多内涵地组织开展。

第二,企业用工制度的多元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多。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职工减员分流,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从近几年大幅度人员结构调整的具体实践来看,职工劳动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合同多样化,无固定期限合同,有期限合同,劳务工用工合同同时并存。二是企业内部减员、分流、提前退休职工增多,由此带来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并且这种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等改革措施引发的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不可避免。

二、对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探讨

第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两级工会工作职能。

应当健全公司,车间、部门 两级工会委员会班子,对重点分工会组织进行排摸与调研,对业务不精、组织能力欠缺的工会组织进行重组或改建,充实力量。企业在进行行政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对各行政部门的工会及时进行调整和配置,并及时进行两级工会班子换届选举。通过精心考虑,合理安排,才能实现工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构架。

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大力选拔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企业工会承担着承上启下,融合各年龄段职工的任务。工会干部本身的能力素质相当重要,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轻率鲁莽。

坚持上级工会与同级党组织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作用发挥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司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组织领导体系。在近年来企业工会的改选中,强调了在车间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的形式,这种做法更有利于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

第二,做好工作对象的分类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做好维权工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已成为共识,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针对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工会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 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企业工会主要应从两个部分入手:第一是以企业困难职工信息库为基础,及时更新困难职工资料,每半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筛查;对大病职工身体状况进行跟踪。第二是以分工会主席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要求分工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不属于特困标准,但又有实际困难的职工进行排摸,做到心中有数。

工会要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会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这个关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和完善以司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职代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共建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工会要公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作为维护的重点。

总而言之,企业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在企业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工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对工会的认识,为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莱钢集团鲁南矿业有限公司)

2.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二

弹指一挥, 从1972年到2012年, 议程设置理论走过了40周年的发展历程。在这40年中, 我们的社会也经历了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的嬗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各种新兴媒介异军突起, 如微博、SNS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工具, 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由于具有及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质, 新媒体在当今时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传统媒体则遭遇空前的挑战。相较于议程设置理论诞生之初, 如今的媒介环境已产生很大程度的变化, 传统的传播模式正在被解构。与此同时, 议程设置在现实中的运用也发生了改变, 不再完全延续以往的框架和思路。在此新背景、新视野之下, 以40周年为契机, 梳理和研究新媒体时代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新特点, 是一个较具现实意义的新命题。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况

起初“议程设置功能”只是一种假说, 李普曼的《舆论学》一书中也有所涉及。但最早正式提出“议程设置”具体概念并给予证实的, 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 (Maxw e ll Mocom bs) 与唐纳德·肖 (Donald Shaw) 。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 并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实证性地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这一成果的问世也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该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为, “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 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 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1]

经过40年的发展变化, 当今的时代背景已经与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之初多有不同。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 以微博、SNS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MSN即时通信工具、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web2.0时代新媒体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与扩张力。在“个个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是通讯社”的背景下,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受众对议题的关注和选择大大分散, 而议程设置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新闻媒体, 个人通过自媒体就可以进行议程设置进而引发和引导舆论。这种媒介环境的剧变, 导致议程设置理论相应地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

二、新媒体影响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一) 议程设置主体扩大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 议程设置的权力往往掌握在媒体及主管部门领导、“传媒精英”等极少数人手中。网络时代, 新媒体工具的广泛运用, 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线, 议程设置者更加宽泛。在互联网上, 每一个微博都像一个自媒体, “当你的粉丝超过100, 你就好比一本内刊;超过1000, 你就是布告栏;超过1万, 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 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 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 你就是电视台”。自媒体的风行让每位网民都拥有了自己的“麦克风”, 随时随地向外发射讯号、传播信息, 普通公众可引发和引导舆论并参与到议程的设置中来, 而这在以往是不现实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 而手机网民也达3.56亿。数量众多的网民, 日渐发达的微博等自媒体, 使得设置公共议程之权不再被少数人所垄断, 开始逐渐下放到普通民众手里, 网民自身即可进行议程设置。

(二) 所设议题内容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 议程设置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 传统媒体从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到发布, 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严谨流程, “在传统媒体强大的把关能力下所形成的议题, 其类型、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严肃的、重大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往往有机会成为议题”[2], 而那些个人叙事的、负面曝光的、软性休闲的议题则在多数情况下无望“入选”。然而, 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 网络的把关控制能力差, 人们随时随地随性发布的只言片语或长篇大论等包括各种信息内容, 不论关乎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短, 不管属于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 只要有看点, 只要可激发他人的兴趣, 都有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某种情况下, 这些看似一个人的叙事经过反反复复转载跟帖的爆炸性传播, 最终很有可能发展为公共议程, 引发整个社会的强烈共鸣, 2009年红极一时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网络帖子就是这样。这个只有标题没有正文并无实际意义指向的空帖经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出后, 短短五六小时就赢得30多万浏览量以及1.7万条回复, 引起网民的人肉搜索和集体调侃, 紧接着新闻媒体纷纷跟进, 引发公众对群体性寂寞的思考, “××喊你回家吃饭”还成为当年最火爆的流行语。若在传统媒体时代, 像这种内容的议程设置显然不太可能出现。

(三) 议题方向调整随机化

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往往目的性很强, 提出某一议题之后一段时间内通常会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 同一议题的走向变化不大。但在新媒体时代则大不相同, “因为网络传播者的泛化及把关的多元化, 使得议题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朝着任何一个方向发展, 路径不确定并经常进行转换, 这导致原有的议题可能衍生出多个与之相关乃至无关的议题”[3]。作为孤立而且零散的个体, 网民数量多、规模大, 且多数时候都处于无具体组织的非实名状态之下。由于拥有这些特点, 在针对某一议题时, 他们更容易独立自主地评论事实、表达看法、发表意见。加之不同网民的认识视角不同、所处立场各异, 观点碰撞、思想交锋, 往往会让议题难于集中于某一具体事实之上, 而更多地向外发散和延伸开来。此外, 受来自不同人群提供的不同信息与意见的影响, “观点的自由市场”使得“议题很难以某人或某个团体的意志为转移, 总是非理性化、非预设地发展着”[4]。

(四) 预期的效果非确定化

传统媒体时代, 由于人们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可选择的渠道和途径有限, 对媒体的依赖性较大, 使得大众传媒针对某事进行议程设置时能够作出明确预期, 而且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也往往不会有太大偏离。但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就不总是显得那么乐观, 因为议题的走势变化较难于掌握和控制, 预期的效果经过网络的转化之后, 可能实现意想不到的更佳的传播效果, 也可能得到比事先料想的更糟糕的结果。与之相类似的是, 引导舆论朝某一集中方向和统一口径发展也将更为困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面前, 亲历者、目击者通过互联网在事情发生第一时间率先发布的信息和设置的议题, 即便内容有失偏颇、评价不尽客观, 也由于较具独家性和现场感往往传播得更为迅速与广泛, 在受众脑中留下的印象也更为深刻。这正如传播学者彭兰所说, 互联网“利用互动技术, 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 因此, 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地传递给受众”[5]。而这种在接受信息和意见时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会使反映较慢的传统媒体处于被动的状态, 媒体事后设置相关议题的实际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或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大强度的报道才能达到等同的效果。

(五) 议程设置双向互动化

在传统的议程设置过程中, 作为设置主体的大众传媒掌握了主动权, 而受众则被动接收信息。新媒体的发展让普通公众也拥有了话语权和传播载体, 网民自主的议程设置, 与媒体的议程设置共同存在, 并进行着双向互动。在互联网上公众自我设置的议程很多情况下可能会成为传统媒体关注的议程, 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网友通过微博或论坛爆料某一事件并表达倾向性意见, 引发了网民围观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报道关注和介入跟进。“如果公众自我设置议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那么这一议程就会进入传统媒介的议程范围, 在网络传播中, 某一网民自我设置议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网民关注, 也就会很快引起传统媒介的关注。”[6]在这一过程中, 网民的议程设置实现与媒体的议程设置紧密对接并优势互补, 对于促进某一事件的解决或者加深公众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能够产生叠加强化的良好效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 不管某一议程设置最先是来自网络还是传统媒体, 其最终要在媒体环境中成为显著议程, 一定是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议程。而网络媒体的公众参与性,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验证传统媒体设置的议程是否是‘伪公众议程’”[7]。

三、议程设置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对策

(一) 重视个体的议程设置

传统媒体语境下, 媒体播发什么, 受众看什么, 互动机制缺乏削弱了受传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而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 并逐渐成为主流, 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区别趋于模糊,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资讯、传播消息, 引发和引导舆论, 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因此, 当今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之时不能盲目认为受众会被“牵着鼻子走”, 而应该摒弃“以我为中心”的老大作风, 更多地考虑到人的主体因素和受众的重要地位, 重视公众个体的议程设置及其作用。

(二) 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

随着互联网异军突起, 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时代新媒体表现出强大的传播力, 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在进行议程设置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必须考虑到新媒介环境的影响和网络力量的参与, 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调整议程设置走势、优化议程设置的方式。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手段, 并把网络环境引入到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中, 才能取长补短, 提高设置议程的有效性。

(三) 积极参与互联网议程

当今时代, 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 网民自己的议程设置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公共议程, 因而传统媒体应不失时机地介入到互联网的议程之中, 以正确引导舆论。例如, 当网上出现某种较为强烈的声音或者重大谣言, 主流媒体不该装聋作哑、故作回避, 与之相反, 应迅速反应, 积极与网络互动, 提供更多的具体事实信息, 回应质疑、澄清谣言, 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 扭转公共舆论的走向, 化弊为利、化被动为主动。只有媒体的议程设置与互联网议程设置互动起来, 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 议程设置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本文通过辅以具体事例, 总结提出了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呈现出的几大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背景之下, 研究如何提高媒体议程设置的精准性、有效性, 并使其进一步正确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是新媒介环境下的重要课题。为此, 本文还提出了“重视个体的议程设置”、“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等三个发展对策。综合运用这些策略, 将有助于当今媒体增强舆论引导、提升传播效果。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 借议程设置理论诞生40周年的契机, 引发更多人对此问题进行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6]魏玲芳.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J].新闻世界, 2009 (2) .

[2]甘露.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J].国际新闻界, 2003 (4) .

[3][4]罗春.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J].新闻界, 2007 (4) .

[5]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341.

3.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 进出口“双降” 外贸形势 原因 对策

作为国际上广泛认定的经济全球化最大赢家之一,我国多年来已习惯了对外贸易的高增长。在过去的20年间,有15年我国出口增幅达两位数,又有4年出口增幅超过30%,8年出口增幅在20%至30%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1月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下降0.5%,进口下降15.3%,这样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目。我国作为全球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大国,进出口“双降”的局面时隔数年重新出现,引起广泛关注。钟山部长在进出口工作会上坦言,2012年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1. 当前外贸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1.1 市场需求减少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衰退,虽然各国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救助行为,但是没能根本阻止危机在短期出现大面积深度经济创伤。2012年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總值426.8亿美元,下降7.1%。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54.6亿美元,下降3.9%。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258.9亿美元,下降10.6%。此外,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27.3亿美元,下降18.4%。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一员,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受出口下滑而减缓。

1.2 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中国产业正在地步入高成本时代,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优势日益动摇,来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渐显。据越南工贸部近期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越南对美出口比2010年猛增21.3%而达到169.3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68.8亿美元,同比增加12.5%;鞋类出口19.1亿美元,同比增加35.5%。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对美出口增幅为14.5%,比越南对美出口增幅低6.8个百分点。如今,越南已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还有一部分西方跨国公司将部分生产环境迁回了母国。中国原来的成本价格优势渐失,高成本时代将呈常态化,订单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

1.3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

在外贸业务中一般的长单需要赊销,也就是先生产再收款,而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承受能力低,无法接受长单。自2007年以来,央行推行了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份额大量减少,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物价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原因,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倾斜,从而进一步挤掉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1.4 中国外贸交易方式落后

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国内最大的中小企业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深圳一达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0%的企业只接受现金付款,款到发货。而国际上,75%的外贸交易通过信用支付。按照国际规则,在接受信用支付的前提下,买家愿让利10%-15%。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2162.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1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过去一直存在的交易方式与国际脱轨的问题越发凸显。

2. 应对当前外贸形势的对策

2.1开辟新市场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在美国等贸易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外贸发展的市场风险也相应提高。我国应实施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稳步扩大增长潜能巨大的新兴出口市场。2012年1月份数据显示,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逆势增长。其中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总值为71.6亿美元,增长26.8%;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63.4亿美元,增长5.7%。例如黑龙江的外贸进出口一直主打俄罗斯牌,如今俄罗斯的入世又将给黑龙江外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不仅能在短期内规避欧美债务危机带来的出口问题,从长远看,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突破口。

2.2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虽然出口额高,但只是一个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出口贸易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的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等传统型产业,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企业上了一课,对于一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需要加快转产转型。目前,我国外贸正处在调整过渡阶段,中国出口商品的售价在上升,外贸结构也有一些优化倾向,中间还夹杂着产业结构从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这些转型的成果是好的。但是目前所处的这个调整阶段也可能是最痛苦的阶段,因为仍在过程中,没有调整到位。如果调整到位了,东部沿海可以做一些新兴战略产业高端的,甚至做一些服务外包,中西部可以做一般制造业的出口。

2.3国家出台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

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流通成本过高、资金流动紧张以及税收较重的情况。近期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企业的资金“饥渴”,但解决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应主要靠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费率水平以及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国家应出台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加强对外贸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

2.4 转变交易方式

出口企业要转变观念,要发展多种交易方式。例如,采用“福费庭”交易方式。即出口企业将经过进口方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贴现,提前取得人民币。由于此种票据是无追索权的,出口企业一旦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断给金融机构,同时也就卖断了一切风险。通过“福费庭”方式,还可以为国外买方提供延期付款的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就可将延期付款变成现金交易,变远期票据为即期收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方式争取订单。

结语

面对传统出口市场减速的现实,除了继续推进出口产品升级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大力度拓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此外,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政策措施,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高林玉,戴鸿丽.大连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1):38~39.

[2]魏浩,毛日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0).

[3]何永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08(06).

4.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篇四

运代经营部

汤运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风雨,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太多的坎坷,饱受磨难,历尽沧桑。然而,中国共产党以超人的胆略和伟大的气魄,一路过关斩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撑起共和国的脊梁,让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三套理论体系,较好地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大力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带领中国人民跑步进入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最越来越长,尤其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整个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党员高官落马,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变的更加艰巨。党建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组织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以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和活力。

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很多,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理想信念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几代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在党内却出现了“杂音”,前几年,陈良宇在被“双规”前就公开的说:“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上海”。现代社会进入经济社会时代,“发展才是硬道理”,“赚钱才是硬道理”,然而这是有前提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否则就会偏离了航向。理想信念问题,在一部分老党员身上发生淡化现象,而在80后、90后身上更是出现“断层”的倾向,这些都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信号。

二、体制的弊端。尤其在国有企业中,传统的经营模式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人们拿铁路行业和石化行业进行了对比,留下不少的思考。铁路这多年来,跨越式的发展,高铁发展等,给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换来的却是铁路职工几代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的收入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他们长期勒紧裤腰带,长期为高价的“西藏冰川矿泉水”、“西藏青稞啤酒”埋单。所谓职工收入是从运输收入中清算回来的,而这个清算指标又是带有弹性的,让人吃不饱又饿不死。今年初,铁道部长落马,铁路职工的幸福指数马上得到提升,全体职工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每月增加收入近800元的实惠,人们不禁要问,高铁发展,钱到哪里去了?部长换了,给职工加工资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中石化企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其老总陈同海贪污近2个亿被判死缓,然而中石化企业职工得到的实惠又是众所周知的,去年和今年分别都爆光了石化企业为职工团购低价房,为职工谋福利的新闻。从铁路企业和石化企业对比,都有发展都有贡献,而在为职工谋福利方面,铁路行业相差太远了。坊间有一种议论不知是否过头了,那就是“没有贪官,企业发展不了,宁要敢为人先的贪官,不要平庸无能的清官”。这个问题,恐怕是新时期党建工作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

三、基层党组织力量的削弱。这里有几个方面的情况。首先,书记配备上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误区。比如,某省长年纪大了或政绩平平,就换岗任省委书记,还有市长,企业的厂长、局长、站段长等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往往这些同志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有的甚至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换岗到政工一把手位置上来以后,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是使得党的领导有所削弱。其次,铁路局前几年搞生产布局调整,把车间党支部变为党总支,把班组党小组变成党支部,一下子冒出来不少的党支部书记,看起来好象是党的力量加强了,实际上则正好相反,一些不具备素质的、又没有得到很好培训和锻炼的人当上党支部书记,要想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几乎是一厢情愿的。再者,由于生产布局调整,主辅分开改革,一大批年龄大的干部从生产一线岗位转岗到多经行业,属安置型的干部被放到多经行业的一些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们有的说起业务、规章制度是一套一套的,有的谈起麻将来是津津乐道的,而对于党支部的工作,有的可以说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四、年龄大的党员激情不在,年纪轻的职工没有激情。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正是这些党员,挑起了共和国的大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出现了一些“淡化”现象。一是部分进入四、五十岁以后的党员,虽然有些同志还能明白自己是共产党员,也可以发挥作用,但激情逐渐消退。他们不愿看书、读报、更不愿写文章,党支部要是布置他们写个什么心得体会、征文稿件等,还不如派他去做一件具体的工作。其实他们的文化素质也是不赶恭维的,有的同志让子女从网上下载文稿,结果自己把不住关。这也从反面折射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难度是相当大的。而年轻职工没有要求入党的愿望,一方面与党支部宣传教育有关,另一方面,则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这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五、支部书记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支部工作发生几个方面的新情况。第一、文件扎堆下发,让人无所适从。今年5月,有三级组织要求的建党九十周年征文要写稿,还要组织党员写稿,和反腐倡廉方面的征文等,同时有学党史活动,建党九十周年学习纪念活动,今天开了党员会,明天又来了新文件新要求,如果说按照规定一个月开一次会的话,现在有时是一个星期开一次会也不够了,何况大量的文字工作,几乎都落在支部书记身上了。而你费了相当大的精力组织上报的工作,如前几年组织的岗位格言征集活动,到现在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第而,政策的延续性不强。从去年四月开始,经营创效保障工程活动,不知道变化了多少次了,一会儿创先争优,一会儿四强四优,再一会儿又围绕四强四优,党支部的考核办法必须随时跟着变,修订考核表又无法复印表格(办公设施不全),“较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有“十大明星”推荐,党员代表先进发言材料,这些都是支部书记要化费很大精力去组织的,结果上头一个电话下来,一切都归于零,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支部书记和党员的积极性。第三,支部建设并无经费,手上无钱,工作不好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部书记抓好党建,组织党内活动的热情。

5.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五

一、社会动态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动态化特征日趋显著,其中人口动态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人口大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支配下的必然结果,并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加剧。但是,人口大流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现。有些人为了能过上与别人一样的好日子,并不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而是动起了歪脑筋,采用犯罪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贪欲。随之而出的杀人越货、“两抢一盗”、坑蒙拐骗、流窜作案等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公安机关,如何有效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真正实现“管得了、控得住”,积极预防、控制和打击外来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

二、社会市场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受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主要依靠自发、无偿方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产生有偿服务、付出就要有回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也是近几年来制约许多地区群防群治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达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和冲击尤为突出。因此,积极探索包括市场化在内的多元化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有效增强群防群治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社会信息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正快步迈入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日益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的集约化、高速化和共享化。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犯罪手段日益专业化、智能化、高科技化,当前的公安基础日显薄弱,尤其是公安警务信息工作越来越不适应日益演化的犯罪手段。警务信息化尤其是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内在要求。公安工作的主流是打、防、控一体化,它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核心在其中发挥引擎作用,来支撑和贯通打、防、控的各个环节,这个核心就是情报信息。信息基础化,就是要把获取信息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情报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为侦查破案提供研判平台。否则,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工作一体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作用发挥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加快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步伐已成为加强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社会法治化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6.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六

进入大学以来从身边的人和事得到了不少关于传销的信息,也听闻周边大学有学生被传销所毒害。传销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从它刚从社会萌生之今不论在形式手段还是组织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加大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加强了对社会的威胁。

而当今社会形势在不断变化,传销的形势也在随之而变,关于传销很多人还了解不够,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我们来看看传销的官方定义:

在没有提供实质性业务或服务情况下,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经济来源;

或者以宣传或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非法集会,巧立名目或以产品变相收取不等价、不客观的费用进行非法集资;

另外如果以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为幌子,从事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商业欺诈,用欺骗手段甚至强制进行交易的敛财行为;

以类似以上行为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具备任何一种要件就可以定性为传销。

今年年初,总局党组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传销活动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反弹。

这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打击,全国打击传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传销活动反复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传销活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所收敛,传销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局面,逐步得到了扭转。但是,打击传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于此同时,当前传销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传销对象更加复杂更加年轻化。当前,传销的违法主体从以前的下岗人员、农民工,在校职高生和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参与传销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有的“80后”甚至“90后”参与传销并成为传销组织头目。

二是传销手段多样化和行为方式更加隐蔽。传销的手法、形式、内容不断变化。从传销形式上看,网络传销活动日益严重;而从传销内容上看,有的传销组织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等幌子,由以往的传商品、传实物,逐渐演变为传概念、传理念等,直至发展到所谓的“资本运作”。而在行为方式方面也显得更隐蔽,因为目前的传销活动多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甚至家属院内。在隐瞒身份的同时,除指定专人外出采购必要生活用品外,其余传销人员白天很少活动,行为谨慎,往往在一个地点呆待不长时间便转移到另一地点,行踪不易确定。

三是传销组织更加严密。传销组织层级分工更加明确,呈现出专业化、高智化特点。有的传销组织向黑社会性质演变,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实行所谓“家长制”集中居住和管理,对参与者进行监视、控制,隔绝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组织人员严密控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强迫其交出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对不听话者轻则开“批斗会”,重则拳脚相加,除了上课培训反复经行“洗脑”外,还相互交流发展下线的“经验”和手段,在上线的诱导和鼓励下打电话去拉更多的“下线”。

四是传销地域更加广阔。近年来,传销犯罪活动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特别是由发达地区向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蔓延。

五是传销危害更加严重。一些传销组织在“洗脑”课程中,宣称不能相信政府,不能相信媒体宣传,甚至进行反动宣传。有的传销组织培训新加入人员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应对公安、工商机关的检查。不少人对传销执迷不悟,教育转化难度很大。一些地区传销人员与执法人员对抗加剧,传销人员冲击派出所、工商所,伤害公安、工商执法人员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五欺骗手段狡诈。一些传销组织者在宣传材料中,通过伪造的营业执照、新闻报到和领导合影等虚假信息,混淆传销和直销的概念,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段来证明其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大肆渲染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安排“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方式,不断刺激参加者的发财欲望;对参加者经行“洗脑”,专门指派“老师”向新参加者传授“经验”,告诉哪些人好骗,骗人电话怎么打、信怎么写、第一次遭到拒绝后怎么继续施骗等,从而使得传销网络屡禁不止。

而针对目前的形势和传销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相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有力措施,来遏制传销势力的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二是突出开展打击传销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执法机制的建设。

四是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管工作,维护直销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就支持、就保护,对非法经营,就坚决查处。

五是推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监控机制。

六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七是严格依法行政,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八是切实加强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

7.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篇七

作者:山东省双„文章来源:中国双拥网点击数:1107更新时间:2007-10-19

一、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给我省双拥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面对国际新军事变革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强化双拥观念,树立新型国家安全观。在当今世界,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日益突出。世界主要国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新军事革命向纵深发展,新军事战略调整纷纷出台,高新技术武器的研发装备进入了新阶段。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强化,但国家安全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责任奉献意识也容易淡化。比如,有的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而对涉及国防建设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的只看重局部利益、自身利益,而没有从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双拥工作;有的只看到双拥工作任务重、付出多、受益少,而没有看到双拥工作对稳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巨大作用;有的视经济指标为政绩,而把双拥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双拥观念与时代脱节,新型的国家安全观没有得到有效确立,没有看到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是国家安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面对法制化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我国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社会的轨道。双拥工作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从目前看,双拥政策法规仍存在着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甚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在对象、内容、方式上都遇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情况,单靠行政的和感情的手段,无济于事,必须走依法做好双拥工作的路子;已有的双拥法规与其它法规相错位、不对接,致使安置、优待等工作落实不力,难题越来越多;国防建设的立法滞后于国家的法制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不同步、不适应。这就要求把双拥政策法规建设纳入整个法制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双拥政策法规的建设力度,推进双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面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提高效能,创新机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样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政府逐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从统包统揽转向协调、监督和服务,从配置政治资源转向发育社会。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双拥工作适应新形势,确立新的运行机制。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拥工作市场化程度不够,行政干预和指令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程度不高,一些部门、行业和群众参与双拥工作积极性仍没有调动起来;激励措施不到位,从事双拥工作的同志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激发;约束措施不力,一些单位对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的认识不清。这些问题说明,双拥工作必须顺应社会结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效能,不断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四)面对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理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军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双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必须看到,不从国家发展的全局上摆正国防建设的位置,超越国家财力的可承受程度去搞国防建设,势必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将国家拖垮;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难以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大投入、大发展,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关心不多、支持不大;有些驻军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资源的利用率,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支持地方建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就要求双拥工作要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使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同步推进。

二、双拥工作的新对策

在新形势下推进双拥工作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提高认识,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强化双拥观念,宣传是基础,教育是根本。要坚持教育内容的时代性。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受物质利益的影响,容易淡化忧患意识,弱化国防和双拥观念的实际,必须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着眼增强民族精神,搞好爱国传统教育;着眼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搞好国家安全教育;着眼培养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搞好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着眼发展地方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搞好双拥共建教育,切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真正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根植于全民的头脑之中。要坚持教育内容的广泛性。针对社会阶层的多样化,要抓好不同对象的教育。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要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纳入目标责任制,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真正使他们既受到教育,又自觉抓好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要采取增加教育课程、开办少年军校、举办国防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学习国防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打牢爱国拥军的思想基础;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要与普法教育、全民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不断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双拥意识;对广大官兵的教育,要坚持进机关、进课堂、进连队,深入进行“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教育,切实端正对人民的根本态度,增强拥政爱民的自觉性。要坚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既要坚持传统的基地教育、知识竞赛、灌输式教育等宣传教育形式,更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开展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媒体教育,做到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内容。

(二)适应社会需要,在政策法规建设上要有新进展。双拥政策法规建设难度大、要求高,必须加大立法、完善、配套、落实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双拥工作健康持久发展。一是没有立的要立。全国要尽快出台《双拥法》,用一部综合性的法规规范双拥工作的地位、作用,责任、义务,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各地也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二是对不完善的要完善。要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已颁布实施的优抚、安置、国防、支持部队建设、拥政爱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完善、提高。在转业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中,要将已经探索成功的一些好的经验,升华为法规,推进安置工作的创新发展。优抚政策法规要适应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制度改革、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尽快完善充实起来。在拥军政策法规上,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措施、目标、任务,建立对责任和义务不作为的约束机制。三是要加大落实力度。对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双拥政策

法规,要通过监管、监督、督查、巡视等多种形式,对落实难度大的政策法规重点抓,对执行中容易出现反复的政策法规经常抓,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集中抓,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大探索力度,在运行机制建立上要有新突破。双拥工作只有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党政军主要领导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全局的高度,认识、重视双拥工作,对涉及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亲自出面协调处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靠上抓落实、做工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切实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要建立健全各级双拥工作机构,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要强化社会化运行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拓宽社会化的路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推进双拥工作的落实。要强化激励机制。要制定双拥工作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目标激励;制定严格的考核总结制度,以成就激励;开展比学赶帮 超活动,以竞争激励;组织评比表彰先进,以荣誉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军民参加双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要强化保障机制。双拥工作的长期性,决定了各级双拥办不是可有可无的机构,也不是旨在完成某项突击任务的临时机构,必须在编制上固定、人员上加强;双拥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投入,既需要政府的财力支持,又需要发挥部门、行业、企业优势,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实力。

8.解决拖欠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篇八

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乌鲁木齐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 陈永德

近年来,随着我市各级劳动保障机构对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群发性、突发性、大规模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基本上得到了遏制,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方法和套路。但从当前形势看,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年年抓、年年欠的现状并未根本消除,特别是今年受金融危机及“7〃5”事件的影响,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任务加重,新情况新问题也不继出现,新形势新任务对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转换思路,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拿出新办法和新举措,与时俱进,把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近年来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主要成果及作法

2007年以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度重视,形成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良好机制。各项政策措施基本到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扎实有力,既加强了陈欠的清欠力度,又有效防范了新欠的发生,2007年至2009年10底,乌鲁木齐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接待农民工来电、来访、来信52614 1 人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0437亿元,涉及农民工30738人,处理农民工因讨要工资引发的突发事件70余起,涉及近3000余人,实现了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100%,监察案件结案率98%的工作目标。其作法:一是制定政策,为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奠定了基础。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农民工工作领导体制,加强了对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权益保障,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纳入到农民工工作整体规划中。自治区先后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依法监管,加大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力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将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劳动保障重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明确工作重点,加强了对拖欠工资高发企业的监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活动。2007年以来,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建设、工商、公安、工会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共组织了6次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各区(县)成立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收到了一定成效。三是完善措施,逐步建立了解决建筑领域拖欠 2 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从拖欠问题的源头出发,先后制订并完善了各项措施。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建立了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四是注重预防,积极开展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普法宣传。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教育和有效预防上,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借助舆论工具大造声势。在媒体公布维权电话,刊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和政策宣传栏目,帮助农民工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便于农民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举办形式各样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场咨询活动。集中组织人员到有关公共场所、社区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还开展了“送法律到工地”活动,在工地设立《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提高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帮助用工单位正确理解和运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加以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五是快速处理,提高日常巡查查处与解决突发性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处臵效率,做到了预有准备、快速反应、迅速处理、不留隐患,把平时的检查和年底的集中清欠结合起来,转变工作思路,灵活工作方法,关口前移,落实属地管理原则,以区(县)为主,各区(县)积极行动,靠前指挥,一线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市的建筑及劳务公司共2936家,全市今年在 3 建项目1800余项,在本市建筑领域务工农民工约20余万人。因受“7.5”事件影响,今年,我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未能如期完成,部分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尚不明确。今年9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把中央以及外省驻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内建筑企业的劳动监察工作交由乌鲁木齐市管理,从而使我市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重。从目前清欠工作的形势看,今年顺利完成清欠任务的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深入调研,完善措施,突破瓶颈,破解难题。

二、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为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造成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错综复杂,而且各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还不够紧密预防性措施还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年年抓、年年欠的现状并未根本消除,尤其在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比较突出。产生拖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造成的拖欠。因建设单位的资金不到位或不按施工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导致有些建筑企业为得到施工项目,只能垫资施工。一旦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施工单位,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因拖欠工程款产生工资的拖欠。

(二)建设单位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组织施工 4 甚至将工程直接发包给没有资质的组织和个人,造成农民工工资的拖欠。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包工头分配不公或携款逃逸,造成农民工工资被克扣或拖欠。

(三)建筑企业工程层层转包造成的拖欠。我市的建筑行业违法转包或层层分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建筑行业特有的用工模式,层层分包层层剥利,不但加大了终端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使终端施工企业微利或者亏损。而且,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就成为不变的事实。

(四)用工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造成的拖欠。当前,建筑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的实际签订率并不令人满意。一是建筑企业用工形式不利于劳动合同的签订;二是农民工对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增加了用工成本;三种情况导致合同签订率低,由于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权力义务不明确,导致结算时发生劳动报酬方面的争议,甚至引发群体性恶性事件。

(五)施工企业未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规定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而是采用先发生活费,工程结算后再付工资的违法支付方式。

(六)制约机制还未形成,完成清欠任务的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在联合执法中还存在相互配合不够紧密,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问题,“缺位”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在相互配合联合执法上还没完全形成合力,还存在“分工分家、单 5 打独斗、唱独角戏、跳光杆舞”的现象,致使有个别不良企业及“黑工头”得不到有效的打击。

(七)市区两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大部分区(县)领导能够高度重视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工作效能比较明显,但还有少数劳动保障部门在思想不够重视,虽然有了组织机构,但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组织机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清欠工作仍只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承担。二是部分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监察员专业知识缺乏,不懂、不会、不学、不问的现象还比较明显,有效的专业培训机制还没有建立。三是部分劳动保障部门对本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和在建施工项目,情况不明,底数不清,即不能做到有效预防,也不能做到有效及时解决拖欠问题,致使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处理上失去最佳时机,人为增加了处理难度。四是建筑工程属地化管理以来,部分负责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靠思想比较严重,还不同程度存在推诿现象。

三、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牵涉到多个部门,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一套完整有力的组合措施杜绝各种情形的农民工工资拖欠。

(一)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各级各部门领导应高度重 6 视,切实担负起应有职责,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与考核领导干部政绩挂钩,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不好引发重大社会稳定问题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进一步明确用工企业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用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为直接责任人,必须履行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偿还相关债务的义务。

(二)强化建筑行业监管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监督。一是加大对工程项目到位资金的监管力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先落实工程资金,没有落实工程资金的不予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金融部门和会计事务所不得为资金不落实的单位出具资金到位证明。政府工程要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工程资金,做到按项目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二是加大对建筑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整治建筑行业内“垫资”施工,尽量避免建设方在无工程资金或工程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开工,对建筑市场中的虚假投标、明招暗定、转包、违法分包、“阴阳合同”等突出问题予以严肃查处。劳动保障部门将施工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企业劳动用工信用档案,对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用工企业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建设部门在企业资质年检时,对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的企业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违反合同不支付和不足额支付工程款的建设单位坚决予以曝光。

(三)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凡不按要求和规定预交、补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用工企业,建设部门不予颁发施工 7 许可证或暂停其后续工程建设,不允许其继续进行施工活动或劳务分包活动。对于拖欠工程款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建设单位,不予批准新建工程。建筑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应纳入企业资质、年检、诚信等考核体制中,有不良纪录的企业将给予资质降级、年检不过关、诚信等级降低的处罚。对不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单位,由有执法权的机构给予严厉打击。进一步健全企业劳动用工机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在招用农民工时,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按照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好义务和责任,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四)完善政策法规维权机制。建立联合执法制度,摈弃过去的单纯由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做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法院、建设、公安、监察、司法、工商、工会、银行、银监会监管局等部门参与,进一步加大各部门协调沟通力度,承担相关职责,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律师行业、法律援助中心、等都应该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应作出减、缓、免的决定;受理案件后尽量缩短审理时间,多适用简易程序,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对符合条件可以采取先予执行等措施;对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的问题,采取农民工工资优先考虑的原则进行处理。

(五)是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大对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 8 工作;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有效处理举报、投诉案件。以使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企业为重点,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开展签订劳动合同的专项执法检查,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

(六)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制度。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在每月的10日前报工程所在地劳动监察机构备案,同时不定期对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拖欠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工地以醒目的方式设立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将企业应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工资应按月发放、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电话和地址等内容进行公开告示。

(七)提高市区两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执法效能。按照属地管理、各司其责、信息互通、分工合作的原则,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有效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是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级领导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看待和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选配精干力量,建立专业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执法水平。三是加强对本辖区内的建筑施工及劳务企业的管理,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对本辖内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早排查、早预防、早解决”。9 四是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削除等靠思想,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按照工程属地管理原则,分工负责,做到就近指挥,一线处臵,不推托不扯皮,不留遗患。五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要加强执法联合,削除“单打独斗、唱独角戏、跳光杆舞”的现象,通过经验交流、互通情况、分工协作,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把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抓紧做实。

9.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九

1、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煤炭企业实现在跨地区甚至跨国之间方便地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购销洽谈、营造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建设一个安全、成熟的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MIS)。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MIS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实现网上交易。“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要逐步改变传统资源生产型企业的依赖性和滞后性,把各种对外业务活动都延伸到Internet上,真正实现系统功能集成化,信息处理智能化,支持多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实现跨平台运行。

各煤炭企业坚持“走出去”方针,积极与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重点合作项目数量已达到个。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在对外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同时兼并收购国外效益差的中小煤炭企业,将国内煤炭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跨地区运营为中、小企业进行区域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模式。例如神华集团在个省份设有业务机构,中煤集团在全国的业务机构也有个。

2、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与整合小煤矿信息化建设

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然是煤炭行业“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伴随着集团企业的整合、统一,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化产品成为集团化应用的主流。如支持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集中核算型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本运作等。此外,伴随煤炭企业的整合,集团性统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集团数据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应用的主要任务。

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小煤矿整合不仅有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建设方针,还有利于煤炭企业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扫除障碍。兼并重组、转型提升是我国煤炭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利器,也为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依靠信息化实现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寻找到了新的机遇。

3、多元化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有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煤炭产业多元化格局得以进一步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格局,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构建,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集约发展,使物流、技术等资源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时期内继续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绿色开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煤炭行业按照科学有序、创新高效、绿色低碳、安全和谐的发展原则,努力实现煤炭生产由产量辅助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转变,由传统粗放向高新技术转变,煤炭的安全生产将由控制伤亡事故逐渐向生产环境转变,由环境制约向生态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清洁、节约、安全、高效、健康和适应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

新时期节能减排、多元化的新技术在煤炭行业层出不穷,部分已经投入实行,初步成效已显现出来。这些新技术主要有: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发展先进的煤燃烧和发电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原料多元化、碳氢比可调的大规模煤气化技术;高值低碳产品合成技术;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等;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4、节能减排对信息化的要求

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煤炭行业,能够显著降低传统煤炭企业的单位能耗,提升其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用信息化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支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设数字矿山,在煤矿设计、煤炭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数字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3DGIS、超宽带等前沿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

5、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中小煤炭企业的使用进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煤炭企业进一步对煤矿生产中各种隐患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增强危情报告的准确性,提高险情发生时的迅速决策,从而减少隐患事故的发生。健全安全监管局网站职能,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在网上及时、高效发布,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了解最新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电子网络信息平台。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和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是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推进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

作进度,坚决如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型煤炭企业要紧追大型企业的发展步伐,跻身数字化矿山之列,安装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装备实现数字化。除此之外,在几个有条件的国有重点大型煤炭企业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在解决井下光线防爆问题的前提下,试行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致力于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

6、交易方式变化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需要创建更高端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信息中心,全面实现信息化运作;加快煤炭交易模式、交易机制的创新步伐,推动煤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增加交易机会,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交易模式转变为即时、便捷的网络化电子交易,提升煤炭交易中心的现代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交易等网络系统,使现贷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贷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高效运行,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炭交易双方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要从煤炭资源浪费、流失的角度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煤炭短缺问题,深入把握和研究煤炭资源储备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国内和国外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要进一步限制能源的开采和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能源出口。在建设应急储备机制的同时,建设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和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的应急煤炭储备点,据预计中国总体的应急煤炭储备未来会达到2000多万吨。

7、井下预测预警系统对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信息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得到高度集成和更大共享,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的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瓦斯、水等灾害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井下预测预警系统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还要进行创新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矿井生产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以降低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如日前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正式启动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项目,确定以三维技术3DGIS为平台,实施对矿井水文监测、通风瓦斯检测、火灾预防和处理、顶板压力等重大安全因素的识别、检测及预测、预警。

7、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新时期,煤炭企业一方面努力使矿井机电设备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另一方面致力于无人工作面的研究和实验。

基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需要移动等矿井特殊环境的限制,为了实时采集到信息或进行全方位控制,超宽带、WiFi等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势必要引领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精神科护士考试试题7月范文下一篇:自我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