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练习题(共12篇)
1.少年毛泽东练习题 篇一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的有关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字词。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3、结合时代背景,复述有关内容,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4、学习毛泽东从小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努力读书、勤于思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2、学习毛泽东从小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努力读书、勤于思索的精神 难点:
复述故事,风采展示
教学方法:朗读法、复述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中国人一个神话。他出生在怎样一个家庭?他的少年时代都做了些什么?也是我们现在许多同学心中的疑问,那么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根据毛泽东自述而记录下来的一篇人物传记《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二、作者介绍:
斯诺(1905─1972),美国作家和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1924年在堪萨斯市初级学院毕业后,进入密苏里大学。1926年转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27年任《明星报》记者。他曾是纽约《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英国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派记者。1928年第一次到中国,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编,1933年起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1936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次年出版《中国上空的红星》(又译《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1960、1964和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向西方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另外还撰写《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著作还有《漫长的革命》、《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并曾将鲁迅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等译成英文。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逝世。按照遗嘱,将一半骨灰葬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三、读准下列字的音。
攒zǎn积 施shī舍分歧qí 间jiàn接 驯xùn服 慷kāng慨kǎi打赢yíng 恫dòng吓hâ 衙yá门 沮jǔ丧 怒不可遏â 晓谕yù
耸sǒng听 指摘zhāi
四.词语积累。(除书下注解外)。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施舍:把自己的财物送给穷人或出家人。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晓谕:明白的开导、告知。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青黄不接:庄稼还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青:青苗;黄:黄熟的谷
物。
五、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几位学生试读课文1――3段,注意及时指导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21段,注意语调的控制。
提示: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可想像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的安详神情。
六、复述故事比赛
复述课文中所写的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复述的既准确又生动。
说明:因为本文的内容比较长,学生不容易把握全部内容,所以安排复述练习,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轮流复述,推荐优秀的同学全班展示。
复述内容要点提示:
少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
十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读经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十六岁时,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七、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学生讨论后归纳。
少年毛泽东的主要性格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敢于抗争。
读私塾老师打学生,“罢课”的行动取得了成果。和家里的其他人结成“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执政党”(即自己的父亲)。
2、酷爱读书。
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精忠说岳》《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历史小说和神话小说。他非常喜欢读《盛世危言》这本书,但不喜欢读经书。
3、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
如他对饥民造反这一事件的思考,以及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的思索等。
八、理清课文层次
学生讨论后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第4~21自然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二部分还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8自然段):写少年毛泽东10岁到13岁的生活经历。第二层(第9~19自然段):写少年毛泽东13岁到16岁的生活经历。第三层(第20、21自然段):写少年毛泽东16岁时的生活经历。
九、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附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抓住要点
2、体会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类文章的能力。
4、学习毛泽东从小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努力读书、勤于思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
难点:文中时代的特征及涉及名著的讲解、分析。
教学方法:提问法、合作探究式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泛读课文
思考:作者在介绍毛泽东家境的写法上与介绍毛泽东经历的内容相比有什么特点?
提示:在介绍毛泽东家境时写得简洁概括,从全文来看,这一部分是略写。而写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则是详写。
开头简洁、概括地介绍一下家庭状况,马上转人对个人经历(如求学、工作)的记录,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所写人物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
第二部分第一层
思考:作者写毛泽东10岁到13岁时的生活经历,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性格?
提示:主要写了两个内容:在小学堂,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在家里,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
这两个内容表现了少年毛泽东敢于抗争的性格。
思考:在面对老师和面对父亲进行抗争的时候,毛泽东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提示:他对付“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的老师,以逃学的方式进行抗争,表现了他富于挑战的性格。
这种富于挑战的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在踏上革命的征途之后,他遇到很多的对手,如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势力、敌视新中国的反华势力等,正是毛泽东的这种挑战性的精神,使他不畏对手并有对付对手的策略,并最终战胜对手。少年毛泽东的父亲勤劳节俭、十分能干,但对家人十分严厉,他“性情暴躁”常常打孩子,在生活上对家人也近似苛刻。少年毛泽东对付这样强大的“对手”,自知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取胜,所以他采取的是建立“统一战线”的方法,联合“母亲,弟弟,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表明少年毛泽东不但勇敢面对,而且善于思考,有勇有谋.
2.少年毛泽东练习题 篇二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和同学交流: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如, “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4.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抄下来, 再体会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设计有不同的类型, 但均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本课的练习设计不准确。下面, 结合本课练习设计的类型, 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以上4 道题属于两种类型的练习设计:
1.第1 题和第4 题都属于积累性练习。这类练习设计, 对学生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过, 这两道题的要求同中有异:第1题“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小学高段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 在此处的要求能进一步强化对这种能力的训练;第4 题是积累和感悟相结合,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去体会人物形象, 将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机结合, 这类练习设计具有综合性, 也是十分必要的。
2. 第2 题和第3 题都属于理解性练习, 包括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把握, 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揣摩。这类练习题, 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具体说来, 第3 题中对“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理解就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对这句话的理解, 必须建立在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认识之上。第2 题中第二问“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 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一个怎样的问题来作铺垫呢?
3.少年毛泽东练习题 篇三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表1)
某区体校跳远运动员6名。
1.2实验方法
教学训练实验时间从2003年12月—2004年11月。近一年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方案主要是周一、周三、周六,3次速度或综合素质训练后,安排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和五步跑五级单足跳远(各做6—10次)。
通过近一年时间训练,对6名运动员跳跃能力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训练的成效。
2结果与分析
2.1跳跃能力的提高,保证了高速状态中助跑与起跳衔接自然和连贯。通过训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能力方面有了提高,而且跳远专项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如立定三级跳远平均成绩从6.50m提高到6.81m,平均提高0.31m。立定十级跳远成绩从23.16m提高到24.19m,平均提高1.03m。五步跑五级单足跳远平均成绩从11.46m提高剑12.87m,平均提高1.41m。专项跳远平均成绩从4.13m提高到4.55m,平均提高0.42m。运动员跳跃能力和专项跳远成绩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腿部爆发力量的增强,弹跳力也增强。如采用了各种形式跳跃练习,很好地提高了实验对象运动肌肉收缩的速度,而适应快速的助跑速度,从而提高了专项跳跃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多种多样的跳跃练习,应成为跳远运动员发展快速力量训练的手段之一。
2.2跳跃练习手段应符合跳远项目特点进行
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跳跃练习,提高了运动员的快速力量,从而促进他们速度的提高。实际上运动员跑的速度所需要的就是快速力量。在训练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提高了运动员的腿部力量。由于运动员腿部爆发力得到增强,而爆发力对速度的提高很重要。因此,在训练中不仅采用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和五步跑五级单足跳远,而且还采用了其他一些跳跃手段,如立定跳远、多级蛙跳,这样使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促进速度的提高。另外,又采用了计时单足眺、助跑多级跳和助跑多级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蹬摆快速协调配合,提高动作速度,也促进了跑的速度和跳跃速度。跑和跳得到很好的结合,对发展跳远运动员快速力量有重要作用。
3小结
4.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篇四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新书,这本书的书名是《少年毛泽东》,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而且样样精通。我觉得我真是自愧不如,毛泽东这么小就干起了农活,而现在的我们却不能为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该向毛泽东爷爷学习。下面听我讲一个毛泽东“勤劳收豆子”故事吧!
有一次,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而且让他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起到了地里,而弟弟因为仗着自己小,就先挑了一块儿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而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过了很久,父亲来到地里,一眼就看到小儿子那儿有一片空地,便表扬小儿子手脚麻利,干得快。而且责备哥哥不如弟弟能干。而毛泽东并没有指望要在父亲那里得到表扬,也不着急为自己辩解,只是直了直腰,擦了擦汗水,示意父亲先看看自己收的豆子再下结论。结果,父亲当然看出了实情,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太武断,委屈毛泽东了,于是默默地点头,不再说话了。毛泽东爷爷做事勤奋、踏实,从不耍一点小聪明。所以我认为,我们做人也应该踏实,不耍小聪明,认真的做事,对待学习也是如此。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位领袖。是他,领导着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列强的侵略。是他,彻底解放了中国,让穷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向他学习,长大后做一位对国家有贡献的好公民!
5.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篇五
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但是由于家中农活繁重他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但他千方百计抽时间看甚至在给牛喂草的时候都忍不住坐在一边看上几眼……他把一生分为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培根说过:“昨天已成为过去在明天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唯一的可能是使自己的今天过得更加充实。”是啊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或是昨天你办错了事便陷入了忧郁沉闷中;也许你在心中能增添一丝安慰或忏悔但你可知就在这幸福的回忆和忧郁沉闷中今天――这最值得珍惜的时间却悄然溜走了呢?
毛泽东正是由于珍惜“今天”才会在以后的“明天”取得了成就成为了一代伟人。
“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青少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有些人却靠幻想度日就在这幻想中把今天的宝贵时间白白流失了。还有的人则事事都等着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啊!
我们不该在昨天中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用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叹息时间之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的河流流速之快令人难以估测。人的生命有限怎样在这有生之年为社会做出不朽的贡献呢?这就需要我们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明天成绩的取得在于今天的努力。
6.近代史-少年毛泽东 篇六
——我眼中的少年毛泽东
题目中的“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毛泽东等先辈的青少年时期来说,“少”就是少年的少,因为他们满赋青春的激情与人生的理想;而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青少年来说,“少”就是缺少的少,因为相比于我们的先辈,我们确实是缺少太多对青春的激情与对理想的坚持„„
文明精神
这里的文明是相对于下段的“野蛮”来说,因为形容毛泽东的精神,尤其是青少年时期那特有的精神劲头,我想用任何语言都是很难描述的——读他描写青少年时代的诗歌就可略见一斑:
那“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豁达心胸与豪迈品格;那“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的气魄与抱负;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信念与勇气„„
再看看现代的青少年:抑郁、无聊等词汇大量的衍生在本不该出现的风华正茂时期,对前进道路的渺茫,对理想信念的动摇更是比比皆是,悲哉!梁启超曾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如此看来我们平时的所作所为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命运,更关系着国家的前程。因此向伟人学习他们那对青春的激情,对理想的坚持——风华正茂时,就应意气风发!
“野蛮”体魄
毛主席身体之健康是世人所知与向往的,那幅冬泳时的毛主席像片相信许多人都有印象。培养出这样的身体是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与毅力作支撑啊!以此我们也能窥探到毛主席人格中的毅力与顽强。早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毛泽东就能坚持晨曦沐冷水并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据记载,毛泽东曾为了组织号召身边的同学锻炼身体写过一首游泳启示的杂诗“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抛开这首杂诗本身暗含楚辞的艺术美不谈,这首诗的精神足以撼动同学去锻炼。我们也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同学看到这首诗时跃跃预试的心情,与携手锻炼时的那种激昂状态。那种场面怎能不令现在的我向往与陶醉,只可惜——对现代的青少年来说,恐怕能够坚持周锻炼的也是少有人在了。惜哉!难道是时代不同了吗,难道是我们太忙了吗?!可是有些东西,比如我们的健康可是一切之本啊,舍本逐末的后果与事例还少吗?!“身体乃革命的本钱”是亘古不变的命题啊!
书生意气
毛泽东喜欢阅读的习惯是众人熟知的,这一习惯早在他小时候便开始了培养,青少年时代最为明显。
首先这一习惯与他勤勉、刻苦的品格是分不开的,据记载当年的毛泽东课余看书是全校睡觉最晚的同学之一。我们也就不难反思:当代大学生读书量明显减少的很大原因是我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我们中的大多数不再像那一代伟人们一样的刻苦,当问到为什么读得很少时,很多人会怪这个时代,怪外界干扰太多,可殊不知,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态度。另外从方法上来说毛泽东“先博后渊” 读书方法,敢于质疑与批判的思考方法,“修学储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句话,可能有些形而上,但确实能鞭策我们思考——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自然有他自己所具备的常人没有的特质。
携百侣曾游
如上文所提,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不仅创立了学习、锻炼小组,更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
中,在校学友会创办了工人夜校,为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传授先进思想,此外,他还以各种
积极形式来组织在校学生参与教授活动,拉近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这不仅使学生学
有所长、让所学知识有了实践机会,更让一些民众了解到当今局势与先进思想。妙哉!我们
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历史上那个时代湖南的农民运动最震撼,更不难理解,为什么毛主席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与他那种亲民的态度和高超的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的学生虽然也在强调要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但如果我们的出发点
不是好的话,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巧的话,我们再怎么强调再怎么努力,恐怕也只是空中楼阁。我们可以从伟人青少年时代学到不少,伟人青少年时代的工作表现也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学习最有价值和效果的,不是吗?但只可惜,大多数的我们忽略了„„看那些所谓的管理技巧
类的书籍真的管用吗?先不说它为什么效果不大,先来看看我们的伟人小时候看什么书籍就
能窥探到我们的不足了——哲学、军事学、伦理学„„再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为了提高组织能
力都看什么——管理技巧、成功学„„其实,了解那些伟人的读书史我们就明白了——那些
所谓的快餐书,在我们真正学习知识和能力时上只会绑架我们的判断力。因此我们也就可以
推测有这样一批先进的青年,加上这样一个先进的进步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是一种 必然。
以上便是我对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的部分认识,其中更融入了我对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成长心情与状态的关注,希望自己今后能像文中所写,像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一样,成为一个
不断进取、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
后记:说说我为什么要写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老师规定的历史时期内选一个人物来
写,对我来说还真是件困难事,因为我对这一时期的人物认识都不是很全面、系统、客观,甚至有些人物在我心里的形象与教科书上截然相反,比如:蒋介石、林彪等等。但我对他们的了解并不足以让我用客观的观点来支撑这篇论文,所以选取了一位我同样尊敬与欣赏的人
物——毛主席。其次,我认为就我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成长来说,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会给我更大的启发,所以这篇论文我主要是用自己成长的眼光来感受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不 之处还望老师雅正„„
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7.《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七
毛泽东不愧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先生话里的意思,知道他的先生还在很生气他游泳的事,他很快就答出来了。先生决定想一个复杂的,就说:“牛皮菜。”,毛泽东想了一下,说道:“马齿苋。”先生觉得这两个对子对的很好,就免了打毛泽东手心的念头。
毛泽东真聪明啊!他用自己的智慧来免受自己的皮肉之苦,难怪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主席。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半耕半读掌握了很多知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多动脑,多读书,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效力!
8.《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篇八
今天上午,老师让我们去金马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同学么听了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少年毛泽东》观后感同学想是什么电影呀!有的同学想是《赛尔号五》有的同学想是《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有的同学想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到了金马电影院可万万没想到是《少年毛泽东》下面我就给你说说毛泽东的故事吧!
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了。他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还是推谷、犁田、收割,样样都行。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男孩,看了《少年毛泽东》以后,我心里十分惭愧。《少年毛泽东》观后感我以后要勤劳一点,向毛泽东学习!毛泽东拼自己的智慧战胜一回野猪呢!有一次,毛泽东的同学家里没钱上学,毛泽东和他的四个小伙伴就开始打野猪,他们设计好陷阱,可是疏忽意料的是,有一个小朋友野猪正追他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野猪就开始追毛泽东,毛泽东围着树,跑野猪也围着树跑,毛泽东迅速的爬上树,然后他把衣服吊在树前,野猪一见就撞一下,一下子就撞晕了,接着蝗虫又来了毛泽东发明了很多对付蝗虫的工具,然后,又来了成群成群的蝗虫,大家都没粮食吃了,毛泽东把粮食借给了大家。
我一定向毛泽东学习!
9.少年毛泽东练习题 篇九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 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 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 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 子。
这一年是19,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 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 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 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 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 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 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 ”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19夏天,石三伢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
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念着念着不耐烦了。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 坐在木楼上就像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还有人提议到稻田 里捉泥鳅,而石三伢子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以学游泳。大 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脱光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一会儿就游 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 玩越高兴。
就在几个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兴的时候,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 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
几个学生被叫到了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混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
兢。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转 身跑下了楼。邹老生气得混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了楼。 邹老先生一口气跑到了毛家。毛顺生正在和雇工们一起舂米,见邹 老生气呼呼地跑来,不知怎么回事。邹老先生喘着气,大声地对毛顺生嚷 道:“你们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顺生历来家教很严,一 听儿子在私塾不好好学,带头闹事,气得大声说道:“这还了得!”他抓起 一根楠竹丫子,和邹老先生一块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楠竹丫 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头就跑,毛顺生哪里追得上他,急 得直跺脚,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没王法的东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亲的脾气比邹老先生还暴躁,他不敢回家。这时候, 回到家里,肯定要挨一顿打,连母亲也劝不住。 石三伢子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 石三伢子跑了出来,可是,到哪儿去呢?
10.电影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篇十
早晨,妈妈把我和哥哥送到电影院,我们一看已经有好多的同学等在那里了。很快进了影院,开始播放电影了。
从前,有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受菩萨保佑,就让他拜一块观音石为干娘。这个孩子就是乳名石三伢子,我们伟大的主席“毛泽东”。一天,傧老爷家要举行拜佛的活动,傧老爷家的管家小诸葛不让石三伢子和他的好朋友牛伢子进入,于是石三伢子和牛伢子偷偷地潜入贡品室,发现小诸葛在偷贡品,便吓唬他。无意中,小诸葛撞翻了蜡烛,起了火,把这个活动给毁了。就这样,石三伢子闯了祸,回家挨了骂。
石三伢子不开心时,总会到一棵松树上静静心,想想自己想走出家乡的梦想。这次也不例外,幺妹、牛伢子等几个小伙伴来找他,其他小伙伴都爬上了树,只有幺妹上不去,因为她穿着裹脚布。石三伢子把幺妹的裹脚布放开,走时便忘记穿上。被学堂的先生知道后,便罚他作一首赞扬院子里水井的诗。石三伢子围着水井转了两圈,咏道: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首诗让先生赞叹不已,心服口服。
一次,蝗虫来了,石三伢子用自己的智慧,制作了稻草人,来驱赶蝗虫。第二次,蝗虫大波来袭,谁也拦不住了,最后,闹成了大饥荒。居民们都来到傧老爷家“抢”粮食,石三伢子立刻阻拦,说自家有粮食可分给大家,然后向父母宣布只要能救活乡亲们,自己就宁可不读书了。正是他家起的好头,小气的傧老爷也把自家的粮食分给乡亲们,让大伙都熬过这次的大饥荒。乡亲们都建议让石三伢子出乡读书,他父母也同意了,便送他去外边读书。经过努力,石三伢子成了国家的领袖。
11.《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设计 篇十一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毛泽东的有关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3、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
4、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有独立见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毛泽东与斯诺轶事:1939年9月,斯诺以美军战地记者的身份同记者团来到延安。他在这里呆了十余天,几乎每天都与毛泽东见面,或应邀与毛泽东共进晚餐,或与毛泽东深夜长谈,偶尔还在一起打打扑克。
有一次,毛泽东陪斯诺观看文艺演出。很多观众发现毛泽东来了,还像平常一样。看到精彩处,毛泽东和群众一道鼓掌。斯诺感慨道: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只有在陕北苏区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领袖和群众才真正地融为一体!“中国的未来必然是属于毛泽东的,他才是真正的领袖。”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时代”指个人生命的某个时期。《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记载了毛泽东八岁到十六岁的人生经历,重点写他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
2、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27年起从事新闻工作,翌年来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
助理编辑和《芝加哥论坛报》驻东南亚记者。作品有《西行漫记》《大洋彼岸》
等。
3、毛泽东(1892~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
立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本文节选自《西行漫记》。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北根据地,第二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和
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本文是埃德加·斯诺访问毛泽东时,由毛泽东口述,斯诺记录,因此用第一人称写成。
5、学习生字:
攒积(zǎn)积蓄(xù)慷慨(kǎi)接济(jì)懒惰(duò).....
指摘(zhāi)竭力(jié)恫吓(dòng hè)驯服(xùn)败诉(sù)......
抚台(fǔ)晓谕(yù)钦佩(qīn)缴纳(jiǎo)膳食(shàn).....
6、理解生词。
7、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一层(4~8),少年毛泽东十岁到十三岁时候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
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在家里,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
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
第二层(9~19),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时候的经历:他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
喜欢读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三层(20~21),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候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
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四、教师小结: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毛泽东十六岁以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意识的发展
变化,反映了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
独立见解的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人的生命在历史的天地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浪花
一朵。怎样才能让短暂的生命发出闪亮的光芒呢?只有心系责任,只有勇负责任,才能在生命的星空里划出灿烂夺目的轨迹;只有牢牢扎稳你人生木桶中那块起决
定性作用的责任木板,才能让你人生的这只木桶承载起厚重的使命,盛满丰硕的果实。
二、细读赏析: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简介了少年毛泽东的家庭情况,都写
了哪些内容?
明确:(1)、出生时间为1893年;(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
土地;(4)、母亲叫文其美;(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60担谷。
2、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是详写还是略写?
明确:略写。开头简单介绍,然后转入对人物经历的详细介绍。这是写“传”的一般写法。
3、阅读4——8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
出他的哪些性格?
明确:A、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B、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
政党”。——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
4、阅读9——19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3—16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
出他的哪些性格?
A、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1)、少年毛泽东用什么方法反对父亲的专制?
明确:“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由此可看出毛泽东的哪些品质?
明确:“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
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长帐”。——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
并有独立的见解。
B、如饥似渴地读书:
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类书,不喜欢哪类书?
喜欢:除经书外凡能找到的一切书。中国旧小说、《水浒传》《精忠传》《隋
唐》(褚人获著)《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
《盛世危言》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
等,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
入中国。”
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1)、你还能从哪些事看出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明确:同情造反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思考;钦佩激进派老师,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明确: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5、阅读20、21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
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明确: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大胆接受新生
事物,迎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
6、人物形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明确:少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十
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
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读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
六岁时,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2、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明确: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精忠说岳》《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
《西游记》等历史小说和神话小说,培养了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他非常喜欢读
《盛世危言》这本书,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这本书还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
望。
四、品味语言:
1、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罢课”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
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抗
旧势力的精神。“抗议”一词用得也很好。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能
够敢于对长辈的错误提出抗议,这就是很不简单的了。
2、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
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表某一
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
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
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
亲)的有趣的故事。
3、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内战”
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
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与旧势力的代表(即自
己的父亲)之间的斗争,并且写出了斗争的策略,双方在做出了有限的妥协后,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五、教师小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伟人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强烈心声,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叛逆的性格——抗议老师、父亲专制;
刻苦地读书——学堂里读“造反”的书,家里夜读“改良”的书。
深刻地思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2.《少年毛泽东》读后感 篇十二
相传毛泽东因为勤劳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顺便让毛泽东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仗着自己小,耍小聪明,就先挑了一块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
过了半晌,父亲来到地头,一眼就看到小儿子那里有一片空地,便连连称赞小儿子手脚麻利,干得快。当然也就责备当哥哥的收的慢竟然不如弟弟能干。
毛泽东并没有指望要在父亲那里得到表扬,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只是直了直腰,擦了擦汗水,示意父亲先看看自己收的豆子再下结论。结果,父亲当然看出了实情,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太武断,委屈毛泽东了,于是默默点头,不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勤劳!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
毛泽东不仅勤劳,而且乐于助人。
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心想,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也要帮别人家把稻谷收起来,使得毛四阿婆家的稻谷没有被大雨淋湿。这种关心穷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要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而我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少年毛泽东练习题】推荐阅读:
走进毛泽东10-03
毛泽东中共党史08-01
毛泽东的讲话08-20
顶碗少年练习10-11
我心中的毛泽东07-09
学习毛泽东总结稿07-12
对毛泽东的认识07-25
毛泽东概论重点 上10-04
毛泽东诗词修辞艺术分析07-15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