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宠物文化(精选8篇)
1.西方宠物文化 篇一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摘要]
中英文征婚广告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叫法、分类和广告用词等,特别是用词不同。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爱情观、世界观、文化、生活、思维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对研究东西方语言的发展以及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爱情观
中英文征婚广告 中西方语言 文化
正文:2010年,NBA球迷们都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去医院陪妻子生产,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但是,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中西方爱情婚姻观是不一样的,从中西方的征婚广告中就可以看出。而且,这其中还有更深刻、更久远的文化影响。
一、比较中西方征婚广告在语言上的不同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它的最直接目的是引起读者对征婚者的注意和兴趣,使征婚者印入读者观众的记忆,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社会学家们曾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中文征婚广告主要研究了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市发行量比较大的《武汉晚报》;英文广告则主要研究了英国南部城市艾克赛特市影响力较大的“Express and Echo”。这两种报纸发行时间均为2008年。比较结果显示如下:
1.叫法。中文的征婚广告,被安排在“××婚介”分类广告里,明确说明是“婚介”。而英文的这类广告没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对人”(People 2 People)栏里。
2.分类。虽然两种广告都分了四个部分,但分类标准却不同。中文征婚广告分为: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英文广告分为: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标题。在这一方面,中英文广告非常不同。每项英文征婚广告都有一个小标题。例如,“不一样的厨师”、“乐天派”、“带给我阳光”,等等。这些标题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职业,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对未来一种浪漫关系的渴望。比如,“不要错过”、“赶快行动”,等等。而中文征婚广告中没有类似的小标题,每项都是直奔正题。
4.结构。在这一点上,中英文广告没有差异:先自我介绍,然后是择偶要求。现在特别举两个例子。如:中文征婚:某男,36岁,金融从业人员---“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出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知识分子家庭,全日制名校本科毕业,现在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传统中国式的文化教育,待人真诚,热情,大度,有责任感.平时比较喜欢运动,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而西方男士写征婚广告翻译过来则大部分是这样的:“我想我自己是个随和的人,我喜欢跳舞、保持身体健康,享受我的工作和社交。我有许多亚洲的朋友,而且我更喜欢亚洲的女性。我希望她是一个有吸引力,有独立的思想,并能与他人互动的人。我喜欢笑,喜欢一切充满乐趣的事,如果你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我喜欢的女人被乐趣围绕,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我总是爱讲笑话,我希望你喜欢这样的性格。”我们很明显也可以看到用词和表达的巨大差异。
5.自我介绍。东西方广告自我介绍所用词语选择有非常大的不同。
职业与职务: 东西方征婚广告在职业职务方面的介绍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广告中,征婚者全都提到了自己的职业,比例达到了100%。这些职业有军官、中学教师、市政府公务员、大学行政管理人员、政法工作者,等等。而职务的描述达到87%。
相比较,英文广告中只有6例提到了职业:厨师、助理护士、教师、音乐家、农民、面包师。无论男女,没有一例提到自己的职务。
外表(身高和相貌):中英文广告征婚者大都介绍自己的外表。其中,对身高的介绍中文征婚者的比例达到了100%,而这个比例在英文中只占了37%。
中文广告女性自我介绍外表用词:尊贵高雅、冰清玉洁、靓丽脱俗、清秀端庄、清纯可爱、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等等。
英文广告女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身材娇小、身材丰满、有吸引力、浅黑色皮肤和头发、红褐色头发、长发、卷发、深色皮肤、淡褐色眼睛、绿色眼睛,等等。中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儒雅俊逸、风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英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中等身材、体格健壮、长相一般、棕色眼睛、蓝眼睛、金发、黑色短发、上唇留胡子、不留胡子,等等。
学历:在中文广告中,总共有95%介绍了自己的学历。其中,他们会指出学历有本科、大学本科、正规大学本科、名校本科、硕士和经济学硕士。英文广告中无论男女没有一例提到自己的学历。
性格的描述:中文中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语方面也比较单调。与之相反,英文中性格描述用语非常丰富。其中,英文广告中用的最多的词是真诚和诚实;其次,是开朗和诙谐;再次,是幽默。
婚姻状况:中文广告事先就分了四个部分: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所以可以说征婚者100%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在英文广告中,只有很少明确说明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单身母亲、离异母亲、单身父亲。
经济状况:
中文广告中有1/3女性提到了自己的经济状况:有住房;有私车;独居两室中文广告中男性对经济状况的描述达到了100%。用词有:收入颇丰、住房两套、有私车、豪华住宅自、购写字楼、月薪3000,等等。英文广告中男女只有1/5提到了有车有房,其它的再无提及。
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方面,中英文广告有很大的不同。中文中只有一位女性提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读书旅游。男性中也只有一位说自己“爱好体育”。而英文中绝大多数(90%)的征婚者都提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这些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瑜珈、社交、跳舞、艺术、文学、有氧运动等等。还有的说喜欢“做饭”“做义工”,等等。
择偶要求:在这方面,中英文广告也表现出很大不同。
年龄要求:中文广告中,女性一般要求男性比自己年龄要大,而男性一般都要求对方比自己年龄要小,但两种都没有提到具体的年龄段限制,而是用较含糊的词汇“40左右”或“50以内”来说明。其他没有作特殊说明的基本上都是要求对方“年龄相当”。
英文广告中年龄要求比中文中更具体一些。全部都有具体的年龄数字段的描述,而且明确说明对方可以比自己年龄小,甚至可以比自己年轻8岁。
二、从中英文征婚广告中浅谈语言背后的文化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之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行为环境”。要想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他还从语言的功能角度指出,语言行为和人们社会行为一样受制于社会文化。社会语言学家W.Labov也认为,“人们社会交往时,是在用语言来表达社会组织,扮演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关系,建构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不难看出,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依存于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同时也依靠语言这个载体得以传承下去。
1.中国文化是一种“求稳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生活被“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笼罩,包括家族、家庭、社会和国家乃至个人的社会地位、地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稳定。“国不能不稳”,“家不能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目中。一切发展之大前提是家庭、家族和社会的稳定。表现在婚姻观中就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征婚,目的是为了结婚,不希望有其它的目的和变故,所以征婚者一般都道:“觅„„相伴一生”或“寻„„为伴/侣”。
英语国家文化(以美国为例)是一种“求变文化”。比如,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意味着打破常规和不断创新,这样社会才能进步。这种变化也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包括职业、社会地位、地域等多方面的流动。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家庭危机和婚姻解体方面。西方国家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大都说明寻找某人为了“友谊(friendship)”,如果相处得愉快,也许可以“再发展(possibly more)” ,还有的说是为了“一段浪漫爱情(for romance)”。只有少数人提到“建立正式关系(for lasting relationship)”,没有一例提到“婚姻(for marriage)”。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男权文化”。因此,在婚姻观上,中国人讲究“郎才女貌”,这一点在中文征婚广告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男性择偶时大都对女性的外貌做要求。为了达到吸引男性的目的,女性在自我介绍时用了很多这样的描写外貌的词:肤若凝脂、身材优美、面如桃花等。而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财产与事业成功与否却很少提及。与之相反,女性寻找对象时多看重对方的能力和财力,所以,男性在描述自己外貌时所用词汇远不如女性丰富。说来说去还是这几个:相貌儒雅、风度翩翩、高大英武等等。而男性在描写自己的经济状况、所拥有的财富以及自己的职业职务时却非常详细。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很多男性这样描述自己:三室一厅,收入颇丰,私车两部,住房两套,自购写字楼,月薪5000,等等。
相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西方社会比较注重男女平等,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西方女性不必依靠自己的容貌和身材去找一个她可以依附的对象,男性也不必以自己的经济和地位来吸引女性的注意。因此,在英文广告中女性很少描写自己的美貌,男性则很少描写自己的财力。
3.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由发展,追求个性(individuality),而保持一致,顺其自然则是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同时个人主义也意味着不依靠别人,而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自助者天助(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所以,英文征婚者择偶时无论男女都更多地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魅力、社会交往以及享受生活等。在自我介绍时,他们描述最多最详细的也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相比之下中文中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则屈指可数。
4.中国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注重伦理亲情,执着世间生活,因此中国文化求实用,注重实际生活,因而提出很多物质条件的标准;英文重浪漫,因而比较注重非物质的标准。再者,中国文化是一种“面子文化”,所以征婚者大都强调自己的优点,很少提及自己的缺点。对于“农民”、“厨师”、“面包师”这样的职业,英文征婚者可以大方地写出来,而中文征婚者则不会。
5.西方人属精确性思维,中国人则属于模糊性思维。比如,在描述对应征者的年龄要求时,中文用了很多“以内”和“左右”这类模糊词语,而英文则都是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表示。
6.崇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从一而终”的中国人尽管现在的思想观念已经比以前开放和进步了不少,但总体上来说还会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对于离婚人士尤其是女士会“另眼相看”。所以,在中文征婚广告中,特意把未婚人士和离婚人士分开来介绍。而在英文广告中出现的“同性征婚”现象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在中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出现。
五、结语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中英文的征婚广告语言进行了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同时,进一步揭示了隐藏在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虽然只是报纸上的寥寥数语,蕴涵的文化之多却令人惊叹。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英语学习和研究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广博丰富的中国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了解英美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尽可能多地吸收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并适时适地向源语言社会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为两个社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友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1]Samovar,A.L.,Porter, R.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陈文娟,李毅文.中英文征婚广告语篇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学报,2007,(3):300-402.[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李平.中国文化概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6]零宏惠.中英征婚广告语体特征对比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176-179.[7]张宜民.语言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4-137. [8]邹光椿.“征婚语言”的对比[J].修辞学习,2003,(3):13.
2.西方宠物文化 篇二
作为东方人, 我们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在小说、电视剧或者真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诸如“上帝”、“主”这样的字眼从西方人的嘴里说出来。在西方社会里,可能没有人能够拥有和上帝一样的名望和影响了。这里有一幅图1,如图1,向我们展示了2005年在欧洲国家所做的一项人口调查。上面显示了回答“我相信有上帝存在”的人口的百分数2。
“上帝最常被理解为超自然的造物主和宇宙的监督者。神学家们已经把许多不同的特质归入了上帝的概念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无所不知(无限多的知识)、无所不能(不受限制的权力)、无所不在(存在于任何地方)、大慈大悲(完美的善)、神圣的一体和永久及必然的存在”3。
不管神学家们给出的定义有多么复杂, 这都是上帝形象在普通欧洲人心中的反映。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中世纪欧洲出现的:家庭中的成员在一天中的每顿饭之前都会祈祷。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上帝赐予他们食物让他们生存下去而感激。这种做法从穷人家到高贵富有的人家都十分流行。在政府官员甚至是国王的各项活动中,他们必须尊重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意志是由分布于国家各个角落的各级主教、牧师和教士履行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进行洗礼和冠以教名。年轻人在教堂举办他们的婚礼仪式以求得到上帝的见证。 此时牧师一般会被邀请到场作为主持人和见证人。当一个人死去被掩埋之时,他必须在棺材被土覆盖之前得到一位牧师的评价。罪犯常常被教堂所驱离———一种失去社会生活权利的标志。虔诚的教徒去教堂找牧师忏悔他们的罪恶或倾诉他们的忧虑。因为上帝拥有无限的权威、能力和洞察力并且无时无处不在,他得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能从一个如上帝般无所不能的人物那里得到倾诉或求助的机会当然是件好事。
二
欧洲人一直都是向这个最高的神祈祷吗? 不是的。
上帝这个神话人物最早是出现在犹太教的圣经里面,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被描绘为希伯来人民应该敬畏的唯一的一位神,是上帝创造了万事万物。此外,他还将以色列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之下解救出来,并与以色列人约定了十条戒律。
由于欧洲宗教文化深受希伯来文化影响, 上帝被基督徒引介作为欧洲人的崇拜对象就不奇怪了。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所信奉的是一种和希腊人很接近的宗教。罗马人信仰朱庇特等为数众多的神灵。然而,在罗马帝国的晚期,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基督教,迅速地从小亚细亚传播到了欧洲大陆。这种宗教宣传博爱的教义并且赢得了帝国底层人民的拥戴。在之后的数年里,上帝取代了罗马诸神,成了西方人生活中的唯一的主宰。尽管当时的上帝还保留着神学家和犹太教里的那些特征,从那以后,他却是越来越有“人性”。在基督教中,上帝的一种定义就是创造并维持这个宇宙的永久存在。基督教圣经从未以一种非人类的角度去讲起上帝。相反,提及上帝时总是会用到一些和人有关的词语———上帝是作为一个存在着,会说话、会看、会听、会行动也会爱的角色出现的。上帝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个性并且是全能、神圣和慈悲为怀的存在体。在圣经文稿中,他被描写为心系人和人的救赎4。
换句话说,上帝渐渐地在西方人脑海里扎下根来,不仅是因为他的神性,还因为他的慈悲为怀。这就使我们想起了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和其他宗教中的神的形象。那些神灵都是抚慰弱者心灵的。但是犹太教和基督教里的上帝是一个神,而且是唯一的最高权威。当我们比较上帝和其他宗教偶像的神性和权威时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差异的。
三
如果你不是一个基督徒或犹太教徒或任何其他信仰同一个上帝的人, 你就会很容易感受到圣经文稿中对上帝行为描述所反映出的那些人性化的特征。图2是一幅米开朗基罗的著名油画,反映了西方艺术中对圣父上帝的形象的想象5。在画中作者运用自己的想象生动地描画了上帝的形象。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上帝只是存在于普通人的脑海里而没有任何具体形象的。他的形象是通过他的事迹表现出来的。
例如,上帝可以创造,也可以摧毁。在《创世纪》中有如下字句:“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上帝说:‘让光出现吧,’世上就有了光……上帝把这个穹顶叫做‘天’……他创造了两个大的发光体:大一点的那个管理白昼,小一点的那个管理黑夜, 还有诸星辰……上帝说:‘让大地上繁衍出各种生物自己的种族吧:牛,爬行动物和各种各样的动物。’”
尽管古人未曾详细描绘上帝时如何进行所有这些精彩的创造工作的, 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在安排这个世界整体的环境和形式时所具有的创造力。每一种单个的事物被创造出来时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功能。万事万物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缤纷而紧密相连的世界。这让上帝看起来像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另外,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摧毁任何事物。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诺亚时代的大洪水。当上帝发现大地上的人都罪孽深重而无法得到救赎时, 他决定把自己创造的人全部杀死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把我所造的人类之大地上的一切除掉……”他让洪水肆虐了长达一百五十天。另一个例证就是所多玛城和蛾摩拉城的毁灭。这两个城里的居民生活堕落,成为上帝眼中的罪人。因此,上帝“落下硫黄和火雨而顷刻毁掉了它们”。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犯下恶行,最终就会被上帝从尘世上抹掉。没有谁例外。
上帝喜欢那些服从他的人,厌恶那些不执行他意志的人。作为人类,同样的,我们也常常是倾向于那些赞扬我们或按我们想法做事的人。对于和我们有不同见解的人,我们潜意识里多多少少会有敌视态度。在这一点上上帝没有例外。在《圣经》中,那些尊敬他、崇拜他及向他进贡的人都得到他的青睐。他们生活,繁衍,建立伟大的国家并拥有巨大财富。诺亚、亚伯拉罕、约瑟夫、摩西、大卫等人,都是因对上帝的虔信而受到护佑的。这是我们天性的一种反映。当我们读到相关部分时(除了那些神迹创造不了之外),其实我们是在读人类自己的故事。
上帝也有他为了保证自己造物主地位而不愿与人类分享的事物。对于智慧树的保卫和摧毁巴比塔的修建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类常常通过暴力或阴谋手段捍卫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其他地位。这听上去不光彩,但是是真实的。在《圣经》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邻里或亲族之间杀戮或激战的事件,上帝通常会惩罚作恶的人。然而,对于他自己宇宙主宰的地位,他是不容有人挑战的。创世之初,亚当和夏娃还生活在伊甸园里时,他们被禁止智慧树和生命树上的果实。一旦他们吃了, 就会“能辨别善恶 ,得到永生”。很明显 ,上帝不想让人类和他平起平坐的。他需要这低等的生灵支持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巴比塔的事情上, 上帝害怕世界上的人会在塔修好后到达他所居住的天堂。因此,他下凡并使建造巴比塔的人开始讲不同的语言。他说:“那样他们会成为讲一种语言的一个民族! 他们要做的还不止于此呢! 那么任何他们想做的事都不会是不可能的了。”看起来上帝是忧虑和恐惧这一点的。否则又会是哪种可能呢? 当人类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威胁,也会采取类似措施保护自己的。
上帝通过惩罚或奖赏达到在世间惩恶扬善的目的。在对待原罪这件事上,他对夏娃说:“你将在生产时极度痛苦,你的后代将在你的痛苦中出生。你会一直渴望丈夫的陪伴,而他将主宰你的生活。”对亚当和那条毒蛇,他也给予了他们其他种类的永恒的痛苦。在这一点上,我们不禁想象到夏娃犯罪之前是和亚当享有同样地位的。那么剥夺她和亚当的平等地位是一个很重的惩罚。因为她从那以后要“被丈夫所主宰”了。现在,我们依然通过剥夺罪犯的财产或自由等东西惩罚他们。
在亚当和夏娃的后代的事情上,上帝依然不能容忍罪恶。当该隐对自己的兄弟亚伯感到愤怒和沮丧时, 上帝提醒他控制心中的愤怒以避免做恶事。可是该隐最后还是杀了亚伯。上帝为了惩罚他,把他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四
我们一边总是希望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周围, 一边希望罪犯为他们的恶行受到惩罚。上帝是这个任务的最佳执行者。当普通人无力靠自己的奴隶得到公平时, 上帝是他们心中那个唯一的希望。这一点和世界上其他宗教是类似的。
数百年来,许多代的西方人在歌颂上帝和他的创造的歌声中出生和死亡。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都可以求助于上帝。对于困惑的个人,上帝是启明星;对于被腐蚀的灵魂,上帝是拯救者;对于有理想和热情的人,上帝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对象。
发生在1096年到1291年间的六次十字军东征就显示了这位神明的巨大的感召力。以上帝的名义,上百万人被卷入了当时的远征。在后来的战斗中,还有更多平民惨遭屠戮。罗马教廷和欧洲的君主们一再发动战争。为了将心中的宗教圣城耶路撒冷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年轻人积极热情地响应这种号召。对于战争的发动者而言,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但毫无疑问,许多人是被宗教热情鼓舞而加入行伍的。
另一个例子就是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普通人从教堂那里争取权利的一场斗争。马丁·路德这样的人拒绝承认教堂代表上帝。 就是说,上帝依然指导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希望直接被上帝指导,而不是接受他们认为没有资格的人的指导。当时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时,认为这可以更好地解释上帝与人类的关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 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为了传播对上帝的信仰跑遍了其他大陆的各个角落。其他宗教事务的人员很少会这么不遗余力地传播宗教观点。 上帝在西方人头脑中的魅力使他们做出这样的壮举是很独特也很感人的。
我们甚至可以在美国的形成和建立中寻找到他们因为对于上帝的坚定信念和对于理想国土的不懈追求。在美国建立之初的人们心中, 这个国度应该是可以给居民提供一个理想和公平的生活环境的。北美大陆的最初定居者是经历了很多艰难才最终在这个新世界里安定下来的, 他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兴旺。上帝如果在看,那么一定会很感动。
3.西方宠物文化 篇三
媒体代理公司:华扬联众
营销平台:腾讯 QQ宠物
营销背景
自2003年“动感地带”品牌建立之初,就以嘻哈街舞文化为品牌符号和文化载体,通过举办街舞大赛,在短短几年间累积下可观的品牌文化资产。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年轻人群普及渗透率的日益提升,“在线生活”已经成为时尚年轻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因此,即使已经拥有出色传播表现的“动感地带街舞大赛”,也走到“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聚合更多目标用户,为其提供持续的品牌文化体验?是“动感地带”街舞传播的重要课题。
中国移动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华扬联众选择借助QQ宠物社区,实现了线上线下街舞大赛活动的有效整合。
营销诉求
将已形成品牌影响的“动感地带街舞大赛”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为更多目标用户提供参与机会,提升用户对品牌文化的理解,使其在互动体验中增强品牌好感与归属感,从而帮助“动感地带”牢牢抓住年轻、活力、时尚用户群。
活动策划
QQ宠物用户多为时尚、活力年轻一族,其热衷于在虚拟社区生活中表达自我主张、引领时尚潮流,这一特点与“动感地带”的目标用户高度吻合。针对此,配合中国移动“动感地带2008全国街舞电视挑战赛”活动的开展,华扬联众选择腾讯QQ宠物娱乐休闲平台,围绕“动感街舞音乐Party”等主题活动,全面打造动感街舞线上品牌社区。
时间规划
2008年11月19日~2009年2月18日
总体推广规划
华扬联众及腾讯广告策划团队与动感地带客户策划了新一季线上街舞大赛,以此呼应线下大赛传播,实现线上街舞比赛与线下同步整合,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动感地带品牌形象的推广,并在参与互动中增强用户的品牌文化体验。
网络传播策略及亮点
1.置入式品牌曝光
将动感地带品牌标识自然置入 QQ宠物社区,使用户迅速捕捉品牌信息,实现品牌形象的快速曝光,并与社区环境自然融合,用户接受度更高。
2.定制游戏活动与线下活动一脉相承、相辅相成
基于 QQ宠物游戏,专门开发以街舞为主题的模块 ——“动感街舞音乐 Party”,在整体活动中,设置“街舞训练营”、“音乐宠物炫”、“街舞大争霸”三个阶段活动,更有效契合“动感地带”的线下大赛。
3.在人际沟通中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运用宠物社区与 QQ IM的交互产品( QQ宠物交通工具)实现活动的人际关系传播,伴随着用户的互动沟通形成后续传播链,并以动画形式优化游戏的参与效果。
4.特色产品实现社区内定向传播
利用 QQ宠物社区特有的消息告知产品— —“宠物冒泡消息”,针对线下各赛区大学生街舞比赛,在Q宠在线高峰期1.4亿用户进行定点的活动告知。
5.“软硬结合”实现线上整合传播
通过腾讯娱乐等频道对“动感地带”线下活动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实现线上、线下活动的呼应,激发受众关注比赛、参与游戏的兴趣。
项目总结:
M:可衡量的效果
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其独立注册用户超过 190万,交通工具的购买量达到了 58万,而页面曝光率平均每天 800万,两个月共累计 4.8亿,极大地提升了动感地带的品牌认知度。
I:互动式的体验
用户互赠交通工具,以娱乐和情感沟通的方式扩展传播,与动感地带倡导的“以舞会友”的宗旨相一致。通过给 QQ宠物赋予舞蹈元素,帮助用户更好体验动感品牌的嘻哈风潮文化。
N:精确化的导航
Q宠冒泡消息根据线下各赛区的比赛日程选定在线高峰期,对用户实现精准的定点投放,使其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D:差异性的定位
根据动感街舞特点,将此次品牌营销主题内置于休闲娱乐游戏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理解品牌文化。 QQ宠物多接触点式的互动体验(场景、游戏、交通工具、宠物炫等),配合与腾讯平台多个产品的交互,打造 360度的在线品牌营销体验。
专家点评
本期专家:王海龙
“动感地带”品牌推广代理商
华扬联众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一个电信服务性品牌,“动感地带”的推广与其他有形产品很不同,它的产品体验相对后者不是那么容易获得。因此在“动感地带”品牌推广之初,我们就很强调“品牌资产”这个方面,反映在“动感地带”上,就是它特有的文化、用户特征、音乐等。
品牌体验这种东西一定无法在单纯的通告声明中产生,必须是在沟通当中形成,是潜移默化的。互联网广告的互动性是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对于广告主来讲,互动性能让用户与品牌之间产生特殊的心理影响,这比用户单向收看一次广告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因此,2008年我们选择QQ宠物作为“动感地带街舞大赛”的线上推广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重要的理由就是,QQ宠物本身已经提供了一个互动机会,这个互动机会是由QQ宠物产品本身特质所带来的,这正是我们在“动感地带”品牌营销中最看重的东西。
这次合作的主要思路是,通过QQ宠物用户的线上活动参与,达到用户对街舞以及“动感地带”的更深层次体验和沟通——无论在情感、行为、喜好还是日常娱乐方面。合作在品牌资产和用户参与感受方面,都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在活动的量化数据效果上也有出色的表现——项目的技术数据统计结果呈现出的水平,令客户和我们感到很满意。
本期专家:刘曜
腾讯广告销售部策划与设计中心总监
与“动感地带”的合作案例给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广告主可以考虑借助现有成熟的网络平台或社区,开展与之相契合的互动营销,这样的效果事半功倍。
QQ宠物注册用户数1.4亿、月活跃用户数达63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125万,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度的用户粘性等优势,都有助于开展网络社区活动;同时Q Q宠物自身即是一款高互动、高参与度的休闲娱乐游戏,内置街舞游戏模板,也能为现有用户提供新的应用体验,从而令推广效果更好。正是品牌、活动策略与媒体平台的三者契合,才能实现这个案例中广告主、代理公司、媒体与用户的“多赢”,我认为这是本案例的最大亮点。
关于QQ宠物
QQ宠物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系列互联网桌面虚拟宠物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各种虚拟宠物养成体验和互动社区服务,属于互联网增值业务的范畴。QQ宠物拥有多种宠物形象,不同种类的QQ
4.西方文化概论 篇四
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
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
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
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画面。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
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四、希腊悲剧:
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 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
“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
八、罗马英雄主义: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
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
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
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从内容上看,罗马法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罗马的民法体系又分为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
从法律规范的范围来看,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汇。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一、论述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
1、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根源。
2、基督教自身的源头:两希
其一,希伯莱文化构成源头之一,因为希伯莱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其二 希腊文化构成源头之二,它为基督教提供的精神资源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差别在哪些方面?、两者相同处:基督教继承和保留了犹太教的特点,相同之处在于圣教历史、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2、两者的区别:
其一,犹太教侧重律法,基督教侧重信仰。
其二,在道德上,犹太教重视效果,基督教则重视动机。
其三,犹太教是一种具有此岸性和直观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具有彼岸
性的唯灵主义宗教。
两者的差别所导致的后果:相互敌视。
三、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定义: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2、修道的内容:公元3世纪后半叶,真诚的基督徒的苦修苦行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折磨自己的肉体,独身,清贫,禁欲,沉思冥想。这种生活与罗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
3、修道之原因:由于进入教会的人员良莠不齐,导致教会道德每况愈下,真诚的基督徒想借助修道运动匡正这 种不良风气。
4、对修道运动的评价:由于基督教强调原罪和与肉相对立的灵的境界,所以它倡导禁欲,这种禁欲给人的是痛苦的快感。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五、如何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骑士文学所表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骑士精神,这种精神是指忠诚、勇敢(行侠)、高尚、纯洁(护教)以及
对罗曼谛克爱情的专注与高雅优美的言行,这种爱情副入了基督教的
唯灵主义思想,是一种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骑士
前身是统治者的军事仆从,由于十字军东征,骑士演变为一个独特 的阶层这一阶层居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哥特式建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精神:唯灵主义
其一,哥特式建筑给人的感受就仿佛进入了灵的境界,让人谦卑,让人有深沉悲切的忏悔的冲动。
其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纤巧华丽、怪诞夸张,它暗示着空灵幽邃 的天国理想,它给人的感受是觉得自己有罪,需要忏悔,其三,它的功能是充当了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器,让精神超脱肉体上升到天国,灵魂得到净化。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内含丰富,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标志性成就,既表现了
圣洁的理想,又表现了痛苦的现实,把唯灵主义理想与禁欲主义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净化人的灵魂,让人得到救赎。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3、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 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 的痛苦。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3、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 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 的痛苦。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2、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 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2、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二、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何在?
1、宗教宽容出现在三十战争之后,由于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和教义纷争与教派冲突,宗教宽容取代了宗教专制。、宗教宽容所演化出来的一般性的宽容精神成为科学理性与民主思想赖以产生的 精神前提。、宗教宽容促成了一种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气氛,这种自由宽容的气氛又培养了
人们关于信仰平等和自然权利的意识。
总之,宗教宽容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强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三、15-16世纪西方航海活动的主要动机和历史后果是什么?
其主要动机除了觊觎东方的财富之外,还要传播罗马天主教的正统信仰。其历史后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侵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航海活动找到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道。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 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
七、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在古罗马帝国,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或法理学基础。自然法学派是指17-18世纪西欧试图重新树立起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的权威,以自然法代替中世纪的神法作为国家权力和一切法律的最终根据的一些思想家。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的假定前提是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无社会联系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具体法律,但存在抽象的自然法。这种自然法是指人性、理性等。由于自然法会使人们利益之争的普遍战争状态,因此,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其他基本权利,人们通过签订契约而建立起国家。用君权民授代替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有几种不同观念:
其一是霍布斯要求人们订立契约放弃自己的所有权利,导致国家权力的绝对化,其二,洛克要求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仍然保留着自由、平等、人身安全特点是私有财产的权利。其三,卢梭进一步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八、如何认识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其一,进化论利在增强人的自信心,弊在为西方中心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现代物理学利在为人类征服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弊在为人类的自我毁灭也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三,现代生物学利在为植物品种的改良、动物的驯化、生物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治愈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弊在引发了严重的遗传学隐患和伦理学危机。
其四,电脑技术利在缩小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生产率和生活质量,弊在扩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电脑病毒可导致生活、生产秩序的全面瘫痪。
其五,空间技术和能源技术利在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活动范围和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征服手段,弊在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5.西方礼仪文化 篇五
课 程 任 课 学 生 学 生 班 成名 称: 西方礼仪文化
教 师: 周伯亮
姓 名: 梅焕文
学 号: 31403120125 级: 14物流管理(1)班 绩:
题目1:《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引言:在精神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交流也愈来愈密切。不管是在是在商业洽谈,或是朋友的聚会中,我们都意识到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日常交流有着至关重要。其中,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则是一个门槛,它是我们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和试金石。1餐具摆放的差异
从餐具摆放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以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通常就餐之前,在中国筷子的摆放应该放在饭碗的右侧,并且一定要两端对齐的整齐地摆放。如果是就餐期间使用筷子夹完菜之后,但是并没有连续进食,筷子则应整齐地竖向饭碗的正中间。在餐具摆放中,各个西方国家摆放西餐餐具遵循的共同规则是:“垫盘局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具体的规则有:“盘前横匙,主食靠右,餐具靠左“,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放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杯酒,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2座次安排的差异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双方搜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是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因为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在西方,通常,卓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3上菜顺序的差异
从中西方上菜顺序方面差异看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就餐程序不同。中餐的出菜顺序:首先是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等。最后则是水果。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头盘,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少,质量较高。汤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以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副菜,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主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咖啡或茶是西餐的最后一道上饮料。4就餐氛围的差异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发出声音,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说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说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到的程度。5餐桌话语的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餐桌上的菜花样繁多,五花八门。如果是盛宴,主菜则会更多,越丰盛、越昂贵方能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怠慢了您”等等的话语。而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对中西方主人的话语进行推敲,不难看出,中国人遵循“贬已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实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6.西方文化概论试题 篇六
一、填空:
1、绚丽多姿的希腊神话是不同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其中主要是()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
2、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
3.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和()。
4、而对众神的源流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 5.、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
6、.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7、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 的个性特征就是()。
8、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
9、西方的历史之父是(),悲剧之父是(),哲学之父是()。
10、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 是();
1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12、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3、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战争。
14、罗马共和国末期,骑士集团结成了反对罗马元老院的“前三头同盟”,该同盟的缔结者是
()、()和();
15、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和()之间的同盟。
16、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
17、.基督教虽然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二者在文化特点上却迥然而异,一般说来,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
18、从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19、《圣经》中的“旧约”是指()在西乃山上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
20、“新约”则是指()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
21、柏拉图关于()与感觉世界二元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22、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和()。
23、在中世纪中期提出了著名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是()
24、基督教早期修道运动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25、中世纪基督教社会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和()。
26、狭义的“基督教”概念仅指新教,广义的“基督教”概念则包括()、()和()。
27、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侵占(),大量的希腊文化遗产重新流归西方基督教世界,从而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文化革命。
28、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腾贝格大教堂前贴出的(《》)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9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是指()、()和()。
30、.马丁·路德神学思想的核心是()。
31、《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
32、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33、人文主义宣扬()反对()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34、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35、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是最负著名的()。
36、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之间的 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
37、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38、人文主义宣扬(),反对(),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39、犹太教的《圣经》,又称(《》)40、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美神是(),酒神是()。
41、十三世纪最杰出的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是()。
42、法兰克封建化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43、在“黑暗时代”末期对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纂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和()。
44、公元800年()建立标志着黑暗时代的结束,并曾出现了所谓的“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
45、基督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和后期的()
46、基督教培育的()对近代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的巨大的影响47、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的国家主义是新兴的和民族主义的。
48、科学理性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两个重要信念是()和()
49、()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对自在之物与现象的划分将上帝灵魂等自在之物逐出了认识论的领域。
50、()的小说《新爱洛伊丝》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二、选择
1、公元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率领3 000亲兵在兰斯接受洗礼,宣誓加入
A.伊斯兰教B.东正教C.基督教D.天主教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蛮族纷纷在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
A.查理·马特B.克洛维C.格里高利
3.公元782年,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在何战役之中击溃阿拉伯军队,使其退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结束了阿拉伯人的大规模对外征服活动?
A.克勒西战役B.哈斯丁斯战役C.普瓦提埃战役
4.王权衰落,宫相篡权的“懒王时期”出现在A.加洛林王朝B.金雀花王朝C.诺曼王朝D.墨洛温王朝
5.查理曼帝国时代,查理大帝为了获得大封建主的支持,不得不通过敕封的形式将国家对地方的统治权让与封建主在其领域内独立行使,这就使得更多封建领地成为国中之国,这种敕封的权力被称为
A.特恩权B.管辖权C.豁免权D.行政权
6.公元751年,法兰克宫相矮子丕平在教皇的帮助下当上了国王,结束了旧的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建立了
A.多铎王朝B.波旁王朝C.金雀花王朝D.加洛林王朝
7.在《凡尔登条约》中得到地理划分大致与现在意大利地区一致的是
A.虔诚者路易B.秃头查理C.洛塔尔D.日耳曼路易
8.哪位加洛林皇帝在位时期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派人搜集和抄写了大量的古典文献,被后世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A.查理曼B.丕平C.查理·马特D.卡罗曼
9.公元843年,路易一世诸子订立的瓜分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其中哪一国家在订立条约之时使用的语言是罗曼语?
A.西班牙B.意大利C.德意志D.法兰西
10.在中世纪西欧,在广义上,凡是能以马匹装备为封主参战并接受册封者都可称为
A.爵士B.扈从C.骑士D.贵族
11.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的兴盛时期,典型的庄园采用哪一种剥削方式?
A.实物地租B.劳役地租C.货币地租D.农奴
12.中古时期的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流传的英雄事迹和口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著名的德国作品是
A.《尼伯龙根之歌》B.《熙德之歌》C.《罗兰之歌》D.《贝奥武普》
13.11世纪时期.欧洲著名的克吕尼运动的实质是
A.教会与世俗统治者之间因权力引发的矛盾
B.教会自身的改革
C.神学理论发展所带来的教会实践的进化
D.部分圣徒事迹的感染
14.1054年,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基督教教会和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正式决裂。决裂后的西部教会以罗马教会为首,称为
A.新教B.希腊东正教C.加尔文教D.罗马公教
15.中世纪西欧的建筑主要以什么建筑风格的教堂为主?
A.罗马式B.巴洛克式C.洛可可式
16.1066年成功实现对英格兰的“诺曼征服”的是
A.亨利二世B.“血腥玛丽”C.威廉一世D.亨利一世
17.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有不同的途径,即综合式与跨越式,那么以下不属于综合式的是
A.英国B.法兰克C.勃艮第18.公元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同教皇进行斗争并召开三级会议的法国国王是
A.菲利普四世B.腓力二世C.路易九世D.查理一世
19.中古西欧正规的书面语言是什么?
A.高地德语B.列托罗曼斯语C.希腊语D.拉丁语
20.城市兴起后,文化教育开始摆脱教会的垄断,出现了城市学校,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是
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剑桥大学D.博洛尼亚大学
21.下列哪一个市集不属于中世纪欧洲的著名市集?
A.香槟市集B.布鲁日市集C.法兰克福市集D.安特卫普市集
22.发动十字军东侵的罪魁祸首是
A.西欧封建主B.罗马教廷C.意大利城市D.骑士
23.公元11~18世纪西欧十字军东侵以解放圣地作为借口,那么所谓的圣地是指
A.大马士革B.君士坦丁堡C.耶路撒冷d.阿克
24.1358年.法国爆发了什么起义,这场运动打击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有利于促成法国的统一?
A.瓦特·泰勒起义B.扎克雷起义C.梳毛工起义D.骑士暴动
25.在14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了两个鲜明不同的独立“异端”,其中的一个是以谁为代表的农民平民派?
A.威克里夫B.约翰·保尔C.悉加列利D.彼得·华尔多
26.英法百年战争之中的哪一战役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实际上结束了封建骑士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A.阿让库尔战役B.哈斯丁斯战役C.克勒西战役D.玫瑰战争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加尔文主义?
2、什么是 “郁金香”之义?
3、简述哥特式建筑特点是什么?
4、简述什么是人文主义?
5、简述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6、简述什么是弥赛亚运动?
7、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的重大贡献是什么?代表作是?
8.什么是丕平献土?
9.什么是采邑制度?
10.什么是盾牌钱(兵役代替税)?
11.法兰克王国 ?
12.简述什么是凡尔登条约?
13.简述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14.简述克洛维在任期间的统治措施.15.简述查理大帝和他的帝国的历史地位。
16.简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
17.简述天主教中七项圣礼。
18.简述基督教在西欧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19.简述什么是阿维农之囚?
20.简述中古德意志的政治特点。
21.简述诺曼征服后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22.简述什么是汉萨同盟?
23.简述地中海贸易区的形成及特点。
24.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
7.西方宠物文化 篇七
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 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据 《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 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 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 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 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 夏娃受了蛇的诱惑, 吃了智慧果, 并且给亚当一个, 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 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传说亚当偷吃禁果的时候, 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 留下一个疙瘩。作为惩罚, 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 成为男性的喉结。后来Adam'sapple这个短语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男人的喉结”。 现在已经证实, 禁果就是苹果, 因为在拉丁语中, 表示苹果的那个词语也可以表示邪恶。因此苹果就和原罪产生了某种关系。但同时, 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透露出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 而这也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 求知欲是一切科技成就的最初动力。因此, 在此处苹果又有了智慧、强烈的吸引和诱惑等含义。或许这也是后世诸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 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动力的源泉, 只能说从人类文明的发端, 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开始就有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而在世俗世界, 苹果被赋予了“宇宙”的含义。欧洲皇帝、国王们用的手杖, 其顶部都是一个圆形的苹果, 他们总是手握“帝王的苹果”来表明他们控制着世界, 苹果成了权势的象征。
二.苹果与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中第一次出现苹果, 是在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上。大地之母该亚从西海岸带回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给他们作为结婚礼物, 表达对他们婚姻的美好祝福, 而树上结满了金苹果, 因此在这里苹果有了完美婚姻的寓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所完成的十二件功绩的第十一件, 便是取得赫斯珀里得斯和巨龙看守下的金苹果。在取得金苹果的路上, 赫拉克勒斯还从高加索山上释放了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三女神与金苹果的故事也是最耳熟能详的, 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 众神君受到参加婚礼的邀请, 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 于是她怀恨在心, 在婚礼上扔下了一个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 而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 以及美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 互相争执不下, 于是宙斯最后让特洛伊从小被父母遗弃最后堕落成牧羊人的王子帕里斯做评判, 为了贿赂和诱惑帕里斯选自己, 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 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 阿芙罗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 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逐一考虑, 最后对美女动了心, 他确实也认为阿芙狄罗忒最美, 于是他选择了美神阿芙狄罗忒, 赫拉和雅典娜气愤地离开, 并发誓会向所有的特洛伊人报复。而后来帕里斯在阿芙狄罗忒的帮助下娶了斯巴达的人间最漂亮的女人海伦, 而这也成为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因此, 在希腊神话中, 金苹果象征着美丽与智慧, 但是也含有选择, 纷争的意思。
三.苹果与西方语言
英语语言中也有许多与苹果有关的俚语、习语等, 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内涵。现在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如下:
例1apple of one’s eye心爱之物, 掌上明珠, 心肝宝贝。在这里, apple实际指的是the pupil (瞳孔) , 大概因为眼珠圆的象苹果之故。瞳孔是眼睛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也是脑死亡即人死亡的表现之一。 所以, 这个成语典故常用来比喻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
例2apple-polish (努力讨好) 美国小学有个传统习惯, 即小学生为向老师表示尊敬和感谢, 常把自己家里的红苹果带到学校里来, 送给自己认为好的老师。但有些学生其实对老师并没有多少喜欢, 但为了讨得老师个关照, 他们会像其他同学一样送苹果给老师, 而且还擦得很亮很干净, 于是apple polish这种行为就成了拍马屁的意思。
例3One rotten apple spoils the barrel.一只烂苹果烂一筐苹果。当一个苹果开始腐烂, 它也会毁掉同一容器中其它苹果。这个短语就被引申为指团队里一个差劲的人会使每个人的表现都受到影响。我们通常就会把那个表现欠佳的人称为团队中的rotten apple。
8.咖啡与西方文化 篇八
关键词:咖啡;地位;发展;内涵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身置何处都有人拿着咖啡杯乐在其中;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承载着人情和文化。咖啡的香醇总是令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无穷。
一、美国人生活里的咖啡文化
美国是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像它自身一样,没有禁锢,不落窠臼,率性而为,美国的咖啡文化也不例外。
咖啡是世界上仅次于石油的热门货,而美国人消费的咖啡就占世界咖啡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并且正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上喝咖啡,把咖啡当作一种芳香醇美、值得仔细品尝的饮料来享用。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欧洲人冲调咖啡时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可以这样说,美国文化就是建立在喝咖啡上的。不夸张地说,美国人快速、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正是在喝咖啡的过程中得以建立。有人曾形象地说,咖啡是这个国家里最受欢迎的、不受管制的毒品。
美国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时深入他们的生活中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到达没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据说第一次载人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归航途中曾经发生生死关头的故障,当时地面人员安慰三位航天员的一句话就是:加油!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归来。
不论在家里、办公室、公共场合还是路边自动贩卖机,美国人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风靡全球的美剧Friends 中,六个好朋友除了在家里,俨然将最多的相聚时间投入在了Central Park咖啡馆里,人手一杯,惬意而温暖的彼此相伴。
一般而言,美国生活比较忙碌紧张,不像欧洲、中东一带的人民那样能以悠闲心情享受生活,表现在喝咖啡上头,经常就是一大壶电热过滤式咖啡(Drip Coffee Marker),从早到晚。
美式咖啡就是很淡很淡的咖啡,法国人把美式咖啡戏称为jus de chaussette就是洗袜子的水。
在欧洲(法国和意大利),点美式咖啡很大可能会被人嘲笑。其中美国人饮用咖啡的方式有几点让欧洲人不以为然:第一,就餐时喝咖啡。这是美国人特有的习惯。
第二,过分节约。居然把凉咖啡重新加热后饮用!
第三,把咖啡壶熬好几个小时,直到咖啡脱水——就连这样的咖啡也不舍得扔掉!
第四,过分强调便利性,极力推崇研磨后的咖啡。殊不知,不管罐装咖啡的密封性多好,只要是研磨后的咖啡,新鲜度都会大打折扣。
二、土耳其悠久的咖啡文化
咖啡在中东古国,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神话,是蒙了面纱的千面女郎,既可以帮助亲近神,又是冲洗忧伤的清泉。
要说咖啡,不能不提中东(土耳其)咖啡,是因为无论从回教或是基督教立场说咖啡起源,它的故乡都是在遥远神秘的中东山上。
经过十三到十五世纪,长达三百年的回教宗教界禁止角色,咖啡在十六世纪正式传入土耳其,开始商业化,并且迅速传至欧洲大陆。这种盛行于希腊、东欧、中东、北非等地的咖啡饮用法,一般人惯称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宗教仪式话的神秘感。
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培热炒浓黑的咖啡豆磨成细粉,连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红铜质料像深勺一样的咖啡煮具里(IBRIK),以小火慢煮,经反复搅拌和加水过程,大约二十分钟后,一小杯五十cc又香又浓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当地人喝咖啡是不过滤的,这一杯浓稠似高汤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还有渣渣。在中东,受邀到别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诚挚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称赞咖啡的香醇外,还要切记即使喝得满嘴渣,也不能喝水,因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条斯理,它们甚至还有一套讲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国茶道一样,喝咖啡时不但要焚香,还要撒香料、闻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
三.维也纳的咖啡文化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
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这也许是诗人的夸大之辞,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不菲却是事实。
从街角供人们站着喝的咖啡亭、大学附近学子聚集的咖啡店,到剧院旁、皇城边富丽豪华的咖啡厅,少说也有几十家,有的咖啡屋早晨6点半即开张,直到凌晨2点才打烊。因此,说"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一点也不为过。
維也纳人喝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在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大小城市中,咖啡馆林立,咖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欧洲,人们还不知其为何物。
1683年,土耳其第二次进攻维也纳,当时奥地利皇帝奥波德一世同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签订有军事同盟,奥波联军粉碎了土耳其人的进攻。仓皇溃逃的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墙周围的战场上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有好几百个装着神秘的棕色小豆的大口袋,胜利的维也纳人不知这些小豆该怎么处理。
恰好,有一个潜伏进土军的波兰密探科尔席兹基曾在君士坦丁堡尝过用这种烘烤过的小豆煮出来的浓浓的黑饮料,土耳其人把它称为"Kahve",也就是现在的咖啡。
咖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是世界公认的。与我国的茶文化一样,西方咖啡文化的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无论从咖啡的品质,还是饮用方式、环境或情调上,西方咖啡文化都还保留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和讲究。虽然喝咖啡的利弊不一,但是还是阻止不了爱喝咖啡的心。
【参考文献】
[1]田口护.咖啡品鉴大全.中国日报,2014(03)
【西方宠物文化】推荐阅读: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07-15
西方文化专题期末论文09-07
中西方传统文化07-06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概览08-29
中西方文化消费差异10-26
东西方宗教文化差异06-2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08-07
东西方数学文化选讲11-10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07-19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