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共11篇)
1.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一
小学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意念的工作中,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和碰到许多新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解决了不少新问题,使自己在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下面我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向老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刚刚参加教师队伍的我,就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对工作很不成熟,很不稳健,不知道怎样把工作做好,甚至还没有准备去接受“老师”这么让人尊重的称呼。但是,同行们都热心扶持我、帮助我,让我的工作都从零开始。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不明白问题,我都虚心地向其他老师请教。这样可以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更能使我胜任这行工作,并对工作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我觉得,任何工作都必须有责任心才能够做得好。我是学校中的一员,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学校集体团结协作精神的反映。我爱这一行职业,喜欢这样的工作环境。一学年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决心今后,面对实际,认真地向书本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向领导请教。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在新课改的熏陶下,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耐心地教育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好机房,做好在机房的辅导的工作,这是我的职责。的工作都是以机房计算机教学来辅导学生为主。用自己的话来说:“我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 坚持每天做以下工作:
1、2、按时到位。我上课之前,提前十分钟到机房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坚持机器。对机房中的电源、机器、键盘、鼠标等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样学生上课学习和辅导的时候都有机器进行学习。也避免了鼠标丢失和键盘、鼠标乱插乱拔的现象,让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3、清洁卫生。好的环境能给人一种好的学习心情。机房的卫生我除了要求学生打扫把地板拖洗干净以外,我还甘当士卒和学生们一起干,把每一台计算机和门窗等打扫干净,让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4、课堂纪律。学生在机房上课时,我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不允许乱吃零食、乱说话与谈论上机无类的事情。不懂的问题,师生相互讨论,使课堂学习气氛有浓厚的兴趣。
5、
2.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二
一、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 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如计算机的发展史、组成、日常维护和程序设计中的语法、程序结构、程序分析等。该教法的特点是:教师可以将新知识直接讲授给学生, 简洁、清楚, 学生只需记忆, 不需太多理解;缺点: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
二、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 就是教师操作学生观摩, 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它同前一种相似, 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 是一种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教法的特点是:教师可以将新知识、技术方法直观地演示给学生, 感性、清楚, 学生易记忆, 易掌握知识;缺点: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 且当讲授内容相对较多时, 学生不易记住。
在这种教法中,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应, 职业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太长, 如果讲解或演示的时间过长, 内容过多, 会使学生长生枯燥的感觉, 注意力易分散,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可采用模块化的方法, 将知识进行分解、组合, 将较大的知识点分解为一些小的、较为独立的知识点, 使知识更易于理解、掌握。在进行讲解、演示时, 可采用循环渐进的方法。当一个小的知识模块讲解完成后, 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 待此知识点消化后再进行下一知识点的教学。
三、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 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 (或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进行同步操作) , 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它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 它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该教法的特点是:知识、技术学习时, 师生互动性强, 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易掌握知识、技术, 教学效果好;缺点:需要相应教学软、硬件支持;学生需有一定的相应知识积累。
下面就此教学法的实施模式介绍如下:
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 (边操作边讲解) , 通过计算机广播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 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很广泛, 对于office2000软件中的具体功能, 如果采用同步教学法, 老师讲解一步, 操作一步, 学生跟着操作一步, 教师讲解轻松, 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如在讲解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这个PowerPoint操作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时, 教师可以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自定义动画时, 下拉菜单、对象选定、效果设置等关键知识点, 这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操作, 可轻松地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操作。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是将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如果与模块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更好地发挥其特点。任务驱动式教学将知识点贯穿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 通过任务的分析、讲解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知识的认知、学习、应用紧紧结合实际,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效果非常好。该教法的特点是:教师将知识有机地融于问题中, 使知识学习目标清楚,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所学。这种方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学习零散, 学完后知识应用困难的弊病。
如在《Visual Basic》中, 整个应用程序都是通过控制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来完成的。因此, 在课程的最初阶段就应当把这些概念介绍清楚, 这对于学生尽快地掌握编程思路和学习整门课程都是十分必要的。而《Visual Basic》中常用的对象有十多个, 在上课时如果单纯按照书本将这些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一一列举, 不仅让学生觉得非常单调枯燥, 甚至会使他们失去学习《Visual Basic》的兴趣。这时, 教师如果能将知识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将知识组合到不同的任务中, 通过任务的设置、解决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必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例如,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讲课时, 对于重点的知识点、难点也要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或演示;同样, 在进行讲述的教学实践中, 也不可避免地要安排一些课堂练习任务。因此,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即因“学”而“教”,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我们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前提下, 还要明确我们教授的重点应在于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这一目标, 即知识的应用。因此, 我们还应注重精讲多练, 讲主要内容, 明确上机任务和要求, 留大量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 练习中辅导, 练习中提高。应适当给学生留有自由学习的时间, 让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 还有一定的探索的空间, 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提高自学能力。由于上机实践内容的比重加大, 这就要求备课过程中, 不但要熟知识技能, 更要能够准确概括知识点, 明确有哪些必会知识点, 再结合实践, 动脑筋多出操作练习题。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技能, 还要教给学生总结归纳、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例如, 大部分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有文件、编辑、窗口、帮助菜单, 文件菜单下都有新建、保存、退出命令, 编辑菜单下都有剪切、粘贴、全选命令等, 只要有心, 就能够在多门课程中触类旁通。也教会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 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小学计算机教学初探 篇三
一、以“认识计算机一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建构铺下基石
目前,很多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仍是“学习计算机——认识计算机”,而儿童心理学早已指出:儿童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实践也已证明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儿童的计算机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建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进行小学计算机教学时,首先要着眼于“认识”,“操作”这些感性教学,建立一个由“认识计算机”到“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营造出“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循着这一模式我们在开始上计算机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应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坐在计算机前,在适当讲述一些电脑的维护常识后,引导学生思考“摆在你们面前的这一台机器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按下POWER键,你听到什么、看见什么?”等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脑这些伸手可触的硬件组成上来,让他们了解主机、显示器、键盘、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及开、关机操作。这里,教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运作,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开始了计算机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陆续地穿插一些有关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创造出愉快学习的氛围。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程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在心理上主动建构计算机知识铺下了基石。
二、以认知驱动力的启动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落实
认知驱动力是课堂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认知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建构。笔者以为认知驱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这里我们权且把来自外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牵引力”把来自内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内推力”。提高认知牵引力最好的办法是使学习情景具有吸引力。计算机学科本身即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并挖掘计算机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以此来启动教学过程中三大系统之一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动机。
三、以多媒体教学网络创造交互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保障
研究发现: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模范生,从而为学生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不仅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一个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量与心理沟通。
四、以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宜推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是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参与发现新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探索、发现、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的概念和规律等。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欲望正好可以借助于“探索式”的学习手段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强的新知记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善于利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完成特定任务的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发现并总结新知的本领。例如,进行DOS命令的讲解时,教师不需要将某一命令的格式手把手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收记忆;而是让学生自己对照教师布置的操作题对命令进行操作,由学生自己发现命令的特征,然后由教师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如,讲解DIR 命令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命令的格式,而是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如下练习操作并思考:
1.A:\>DIR C:
2.A:\>DIR C:\DOS
3. A:\>DIR COMMAND.COM
4.A:\>DIR* . COM
5.A:\>DIR/P
6.A:\>DIR/W
7.A:\>DIR/A
8. A:\>DIRC:/DOS/P
9.A:\>DIRC:/DOS/P/W
┅┅┅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命令的总结,归纳出命令的格式是:DIR[盘符] [路径] [<文件>][/P] [/w] [/A]。
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式的学习,不仅使他们直接获取了新知,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自己获取新知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新知并让其强化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4.小学计算机校本培训总结(原创) 篇四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显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我校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现代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加大力度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学校硬件设备,新增了多媒体一体机一台。学校全体学生都能真正享受到现代信息化教育带来的好处。但是,虽然计算机、网络、硬件都得到了提升,但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还存在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瓶颈。因此,我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本次现代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学校领导对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由闫清海副校长亲自挂帅,担任计算机技能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培训内容的确定、安排、到培训的要求、考核、验收都亲自过目,予以具体的指导,同时,身体力行,给予大家很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本学期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次培训和考核是面向全体教师,其中有年纪最大的、已经快面临退休的老师,还有身体不太好的老师等。培训分为中级班和初级班,主要进行OFFICE系列软件的中高级操作技能培训。初级班主要进行基本的WINDOWS操作和OFFICE软件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的培训。培训期间除了有事请假的老师,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放下沉重的教学担子,走进培训教室,认真听课并摘抄笔记。很多老师回家还把培训老师发布在网上的练习题做了一遍又一遍。
由于全体教师认识到位、思想重视、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认识到参加培训不仅仅是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的,更认识到是时代的需要,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能操纵高科技工具进行教学的老师才是新型老师的代表,否则将会被社会淘汰。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因此,全体教师都能认真积极的参加培训,做到有事请假,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的要求。
通过这次计算机培训,全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硬件设备使用率是培训前的几倍。教师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全体教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总结近一个月来的全员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工作,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也与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各有关处室的大力配合分不开。虽然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次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差距。
2.虽然加强了培训过程的管理力度,对培训的考核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漏洞、考核并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出教师的真实水平。
3.培训工作发展不太平衡,还存在个别教师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训重视不够的问题。
5.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五
本岗位目前主要有三项主要工作内容:其一,计算机及其网络维护管理方面,其二,通过管理制度保护设备不受人为破坏,其三,机房清洁工作。
一、计算机及其网络维护管理方面的工作
工作内容:此项工作主要包括学校计算机硬件的维护、采购、管理,并保证学校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学校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以及学校计算机相关产品,例如打印机,软路由器,交换机的日常故障维护及共享设置等。
完成情况:本此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一)、计算机硬件的更换,购置和维护情况
学校电脑硬件整个总体来讲,出现问题频率较少,每台机器除了日常的简单故障维护之外,硬件方面都争取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配置较低的机器进行适当的增容处理。
现在设备损坏情况:计算机教室原有设备学生机60台、教师机一台、服务器一台、打印机一台(2011年已损坏由于零部件太贵没有维修)、交换机三台、路由器一个、稳压器两台。现正常使用学生机共58台,硬件路由器损坏后拿其中一台用作软路由器与所购置软路由器交换使用;其他四台学生机损坏情况:主板四块、内存三条、硬盘2个、主机箱两个、不能灵活使用的鼠标15个(建议下学期购置20个鼠标备用)、电源按钮2个。
学校其他电脑配件采购方面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的电脑配件,大部分属于扩容和原部件损坏等情况。由当事人写报告,电教站审批。整体硬件使用情况较好。
(二)、学校计算机病毒的维护与防范情况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学校每台机器都安装了冰点防毒软件、进行GOSHT备份,并定期的对每台机的系统进行检测,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一年来,学校机器中毒情况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两次,一次是2月份,机器出现大面积中毒情况,主要涉及有1/3 1的机器,中毒后的现象是机器自动重起,最后处理方法是每台机器断网进行系统重装,经查明为震荡波变种病毒,通过邮件及局域网传播,属后门程序,重装后对每台机进行重新备份,重新用冰点软件封住,并保证后期正常使用。另外一次是10月出现的,接入省教育光纤后由于教育厅服务器防毒技术问题使多台机器中毒,学校网络再次感染大量病毒,此次中毒现象是部分机器死机,运行速度缓慢,共享文件夹自动复制病毒文件,局域网内出现地址冲突、重名。对整个网络进行中断,对部分机器还原备份、中毒较深者重新格式化重装系统(维修时间为10月18-19日),全面得到控制。并恢复网络的正常使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进展。后期病毒防范方面一定要加强使用者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及时进行还原或重装系统避免传染整个局域网。
二、通过管理制度保护设备不受人为破坏
制订管理制度每个班级编排信息技术课座位表,使每位学生固定使用一台机器,让他们在课前检查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应当立即向授课老师报告由授课老师进行登记;课后科任老师再进行检查作好登记,下节课科任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检查作好对比登记工作,如此循环。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是非常科学的,基本上杜绝了人为破坏设备硬件的现象。为学校节省已往一半以上的维修费用。
三、机房清洁工作
1、教育学生保持机房清洁要求学生不要带零食进入机房,不要在电脑桌上乱写乱画,清洁主要依靠保持。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大清洗。对机房进行彻底的清扫,每周对一列(16-18台)设备内部进行彻底的除尘打扫(即打开主机箱做机箱内部清洁这样可以延长机器的寿命)。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计算机设备硬件维修情况尚差人意不能及交付使用,原因是没有后备的硬件零部件供及时更换,打报告购买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损坏部件的设备只能够闲置。
2、学校目前软件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原因课程内容大面积更新所需下载安装的软件较多、学生机较多没有足够时间完全安装。
3、计算机教室保洁工作尚差人意原因还有很多学生带零食到机房食用(虽然比以前有所减少),建议科任老师加大管理力度,同时班主任也应加大对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修总结 篇六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口算、笔算、估算等等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但我们现在计算教学往往不注重实效,学生计算能力下降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课堂上的计算教学,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以前相比,口算能力下降,速度减慢;对数学数字相当不敏感;估算能力的培养如同形式,没有真正在计算中进行应用。在这次的名师工作室远程研修培训中,学习了专题“高效开展小学计算教学”通过此次研修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1、计算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口算和估算。
目前许多老师都知道学习数学中口算是重要的,但是和笔算相比,他们还是更多地关注了笔算的教学,认为主要还是学习笔算并且多练习就行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口算抽测,有的教师则是为了迎接这项任务在组织学生练习口算,但是主动性并没显现出来,更多地还是局限于课本上练习题中的相关口算题让学生练习。而学生在口算时,有的索性就把口算当成笔算在练习,边做还边用上了草稿纸。在估算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则依赖于教材,只有教材练习题中要求估算时才组织学生进行估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学生并不是先估后算,而是先算再估的。有的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就是先算出正确结果,再将计算结果估成接近的近似值。
2、计算教学过程中忽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在调查过程中,每当问及计算错误原因时,大多数学生的分析都是一句话概括“由于我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其实,这简短的“粗心”二字包含了计算时很多的坏习惯:不认真审题,把数字看错、抄错;复杂的计算不会用草稿,不准备草稿本;做草稿时字迹书写潦草,学生自己都看不清数字;计算完后不检查、验算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导致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懒惰是普遍学生存在计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3、个别学生不理解算法及算理。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计算能力,而且要明白算理。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计算出错,确实是由于他没有掌握相关计算的算法算理,不理解应该怎样去算。
4、我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探索研究”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a、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加强学生口算、估算的练习。口算使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笔算过程就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从自身加强对口算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视口算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练好口算。小学数学计算中,学生的口算技能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逐步培养,从20以内的加减法,到整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等,都要组织学生练习并能熟练而且准确的口算出结果。有的口算过程中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能够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口算的训练过程中还要知道学生口算的技巧,答题书写时速算的有效方法等等。每节课开始前2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或者在每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时间练习口算。
b、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养成学会用草稿的好习惯;养成计算后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c、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情况。要学生掌握计算,首先就是要学生理解掌握计算的算理和算法,这是最关键的。首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简便计算,怎样算-就能达到简便的目的。学生掌握了这样的简便算法后再加以练习应用就能逐步养成简便运算的意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运用方法解决。
d、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学生从计算中获取的成果及产生的疑问。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当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探索策略的过程中,我就组织了班级学生自己记录数学日记或写数学小论文,内容可以是你在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也可以是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学疑问等。以此也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所以在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把学生的研究资料也作为我研究材料的一部分。
我运用以上策略方法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如下: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练习,在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准确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有的学生对计算课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一些,不再觉得课堂的枯燥了。有部分学生还自己通过计算研究,自己总结出算法与算理,学习兴趣浓厚。计算速度的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了很多,使学生对口算练习是乐此不疲。以前在比的化简、分数的约分上,很长时间找不出公因数,现在只要抄完题,立刻就能计算,特别是后进生,计算题基本上能成为他们的保分题了。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
另外,通过这次研修,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这次研修给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
7.浅谈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 篇七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但是, 现在市场上的教学软件, 有点像“电子课本”, 不适宜搬到课堂上当教学的辅助教材。很多课件千人一面, 灵活性差;或者是平铺直叙、缺乏交互性;或者是一问一答, 反馈简单, 缺乏叙述性;或者是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 没给人留出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 很多教学软件素材很不完善, 常常是实验演示不够彻底, 动画细节材料提供不足。这样的课件 (软件) 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优势。
我认为, 要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科教师、计算机教师、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科教师的要求
1. 学科教师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
这是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深入课堂的核心。教师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必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并能够随时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用于上课, 这样才能把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方向, 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2. 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工具, 其中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学科教师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用其他教学媒体难以表现的情节, 或无法向学生演示的情景写成脚本, 让计算机软件制作人员捕捉或模拟这些情景, 做到积少成多, 汇集成册。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科教师参与, 因为他们最清楚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以后, 一旦学科教师教学到这些知识时, 就可拿出来用了, 既节省口舌, 减轻教师负担, 又能使学生理解快捷与透彻。
3. 学科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 这样, 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想知道的知识, 并且是自己学到的, 而不是教师“灌输”的, 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 记得也更牢固。同时, 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 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1. 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
学生计算机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会使用计算机, 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运用于学科学习, 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而不只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
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后, 并不一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机, 计算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学习, 怎样来学习。比如, 布置一篇作文, 写一个学生知道但不是很熟悉的事物, 就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查询, 先了解这个事物, 再进行作文。这样比教师介绍事物, 学生作文强得多, 因为, 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多了, 学生也就明白了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更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所以, 教师应该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在对知识体系的主动探索中查找信息、理解现象和学会思维, 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校的要求
首先, 学校应该让师生消除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神秘感, 让教师、学生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教与学的机会。其次, 学校必须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给教师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 激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热情, 让教师感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很方便, 而不是给教师加重负担。
8.浅谈小学计算机教学 篇八
一、从游戏引入新课,变“枯燥”教学为“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打开计算机“大门”
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小学生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新课的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揭示主题。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时,我利用Windows自带的扫雷游戏和五子棋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感觉轻松多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计算机。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还学生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学会知识,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以及培养能力,包括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机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可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条普遍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计算机课教学中也不例外。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并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计算机课中的操作更是举不胜举。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遇到疑惑主动提出、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艺术化,学生学习轻松化
按大纲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该学习计算机,而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课程中许多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十分单调、枯燥、难懂的,如,专用名词术语“菜单”“前景色”“背景色”等,如果教师用平淡的语言讲解是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且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巧用生活实例,进行艺术化教学,就能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如讲“菜单”时可打比方:我们要在饭店吃饭,首先要拿“菜单”点菜,你点什么服务员就上什么;而计算机里的“菜单”也是一样,你想干什么你就告诉它,让它来执行你的命令;当讲画图中的“前景色”与“背景色”时,老师就用戏剧院的舞台布置比作背景色,而用舞台上活动的人比喻前景色,这样一来难懂的知识也一下子解决了。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虽不难,但要上好这门课却不易。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正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接受特点,科学灵活地采取形象化、游戏化、儿童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便于小学生掌握的语言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9.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九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杨彩莲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就会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用教具操作、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为学生创立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并且容易转移等特点,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做数学游戏、自己编计算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8的乘法口诀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写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朋友。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主动地学习。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我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我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一成不变的教法令他们厌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除了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重点、难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直观、有趣、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童性未脱、贪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此,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列出了算式,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一边观察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五、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依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新教法就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加计算.让学生多练、多看、多想、多说,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中,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动脑想问题?怎样去书写计算式子?怎样口述算式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心想、口算、手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如:在教学除法竖式的计算时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1)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竖式的写法有什么不同?(2)被除数、除数、商各应写在什么位置?(3)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各时什么?并以63÷9为范例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练习,看哪一组学生算得又对又快,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有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我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七、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我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我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我就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我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八、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自信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于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20题已成为我们班的惯例,长期坚持既有利于学生判断能力反应速度以及运算能力的提高,又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培养。每班都有学困生,对这部分学生更要关爱,因人而异地布置一些稍简单的训练题,既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又可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10.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十
一、运算定律必须弄清
加法交换律 a+b = b+ a
例:25+37=37+25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例:25+37+63=25+(37+63)(扩展)
a-b-c=a-(b+c)
例:125-37-63=25-(37+63)
a-b+c=a-(b-c)
例:300-159+59=300-(159-59)乘法交换律 a×b×c=a×c×b
乘法结合律 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扩展)a÷b÷c=a÷(c×b)
a÷(c×b)= a÷b÷c
二、必须背下来的几个算式
2×5=10 2×50=100 412×5=60 8×125=1000 37×3=111 333=111×3 999=33
3例:25×9×4=25×4×9 例:128×3×8=(125×8)×3 例:8×(125+25)=8×125+8×25 例:100÷5÷2=100÷(5×2)
例:100÷(5×2)=100÷5÷2
×25=100 8×25=200 ×3=111×9
三、加法简便计算训练
1、凑整法简便计算:
例:(28+36)+64
182+18+276+24 =28+(36+64)
=(182+18)+(276+24)=28+100
=200+300 =128
=500 小结:多数相加,看尾数是否能凑成整数,将凑成整数的配对先加。练习:91+89+1
178+46+154
168+250+
85+15+41+59
364+97+636+1803
2、补差法的简便计算: 例:99+198+397+296
=100-1+200-2+400-3+300-4
=100+200+400+300-1-2-3-4
=1000-10
=990 小结:计算中先看有与整数最接近的数字,补差后计算。练习:
999+9999+99+9
99+88+77+66
三、乘法简便计算训练
1、简便运算一:
例:(4+2)×25
=4×25+2×25
=100+50
=150
小结:注意必须背下来的算式中的数字是否在算式中出现,尽量求整数再计算。练习:
(24+8)×125
25×(20—4)
2、简便运算二:
例:45×9+55×9
8×27+73×8
=(45+55)×9
=8×(27+73)
=100×9
=8×100
=900
=800 小结:在两组乘法相加的算式中,看是否有相同数字出现 练习: 14×9+9×36 28×19+28×81
9×47+53×9
8×(125+25+5)
(1000—3)×8
125×13—125×5
3、简便运算三:
例:45×90+550×9
37×12+3.7×880
=45×9×10+550×9
=37×12+3.7×10×88
=450×9+550×9
=37×12+37×88
=(450+550)×9
=37×(12+88)=1000×9
=37×100 =9000
=3700 小结:两个因数一个扩大10倍,另一个缩小10倍,积不变。(可类推)练习:
0.55×200+55×4
99999×7+11111×37
4、简便运算四:
例:999×7
102×43 =(1000-1)×7
=(100+2)×43 =1000×7-7
=100×43+2×43 =7000-7
=4300+86 =6993
=4386 练习:69×101
1111×9999
四、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减法简便计算;
例:1035-235-497
1275-164-36 =(1035-235)-497
=1275-(164+36)=800-497
=1275-200 = 303
=1075
小结:减法题看尾数是否相同,可以先减;连减题可以先看后两数是否可以相加求整。练习:436-236-150
1245-(245+673)
480-82-18
673-84-71-45
2、除法简便计算;例:81÷3÷3 =81÷3×3 =81÷9
=9
练习:64÷2÷4
综合练习:
1184-68-42
3576-133-67
25×4×6
210÷(7×6)
=210÷7÷6
=30÷6
=5
420÷(7×6)
5347一347一972 1054-13-54
4×7×25 5
7×8×125 234×25×4
37×2×125×25×5×4×8
125×32×2×25×5
4444×25
98+265+202
250×13×4
88×125
17×23—23×7
24×125
125×(8+10)
333×774+113×666
273—73—27 99×38+38 72×125 99×56
199×56+56
999×999+999 6
11.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策略 篇十一
目前,很多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仍是“学习计算机一认识计算机”,而儿童心理学早已指出:儿童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实践也已证明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儿童的计算机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建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此可知,传统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笔者以为,进行小学计算机教学时,首先要着眼于“认识”,操作”这些感性教学,建立一个由“认识计算机”到“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营造出“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循着这一模式我们在开始上计算机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应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坐在计算机前,在适当讲述一些电脑的维护常识后,引导学生思考“摆在你们面前的这一台机器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按下POWER键,你听到什么、看见什么?”等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脑这些伸手可触的硬件组成上来,让他们了解主机、显示器、键盘、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及开、关机操作。这里,教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运作,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开始了计算机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陆续地穿插一些有关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创造出愉快学习的氛围。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程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在心理上主动建构计算机知识铺下了基石。
二、以认知驱动力的启动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落实
认知驱动力是课堂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认知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建构。笔者以为认知驱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这里我们权且把来自外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牵引力”把来自内部的认知驱动力称之为认知“内推力”。提高认知牵引力最好的办法是使学习情景具有吸引力。计算机学科本身即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并挖掘计算机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以此来启动教学过程中三大系统之一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动机。教师也应充分意识到学生认知内推力的巨大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去建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比如说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让他们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进求知欲,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内推力。這一“前引后推”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启动学生学习的认知驱动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以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建够得以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宜推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是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参与发现新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探索、发现、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的概念和规律等。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欲望正好可以借助于“探索式”的学习手段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强的新知记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善于利用这一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完成特定任务的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发现并总结新知的本领。例如,进行DOS命令的讲解时,教师不需要将某一命令的格式手把手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收记忆;而是让学生自己对照教师布置的操作题对命令进行操作,由学生自己发现命令的特征,然后由教师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如讲解DIR命令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命令的格式,而是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如下练习操作并思考:
1.A:\>DIR C:
2.A:\>DIR C:\DOS
3. A:\>DIR COMMAND.COM
4.A:\>DIR* . COM
5.A:\>DIR/P
6.A:\>DIR/W
7.A:\>DIR/A
8. A:\>DIRC:/DOS/P
9.A:\>DIRC:/DOS/P/W┅┅┅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命令的总结,归纳出命令的格式是:DIR[盘符] [路径] [<文件>][ /P〕[/w] [/A〕。
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式的学习,不仅使他们直接获取了新知,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自己获取新知的方法。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新知并让其强化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主动建构得以推进
(一)变纯知识的灌输为教学、应用、趣味的三结合
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进行一些与教学相联系的实际应用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英文键盘输入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键位之后,安排一个趣味性强的指法游戏。
(二)采用“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实现“弹性吸收”所谓“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是指计算机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应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础篇”,是教学的重点,安排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操作知识为主的有关知识;二是“练习篇”是与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强化练习:三是“知识篇”是在教学的重点内容基础上拓展了的理论性较强的有关计算机知识基于这种“三位一体”的教材编排,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进行因材施教,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前两部分内容;而让那些对计算机有兴趣、希望了解与掌握更多更深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自由地对第三部分内容进行“弹性吸收”。教师在适当时候安排“计算机知识知多少”之类的智力竞赛检验、促进诱导学生对“知识篇”中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如此这般,既不加重一般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
(三)教师采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这一教学媒介,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计算机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加强06-20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总结10-27
小学数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06-18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08-13
xx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08-28
计算机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7-21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07-27
化成小学2011-2012学年度计算机机房工作计划10-08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