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禁毒资料大全

2024-08-22

中学生禁毒资料大全(共10篇)

1.中学生禁毒资料大全 篇一

小学生禁毒知识讲座资料

甘洛县则拉乡中心校

一、国际禁毒日是哪天?

1987年6月17日至26日,联合国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别国际会议在维也纳召开,大会将每年的6月26日规定为“反对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简称“国际禁毒日”。

二、什么是禁毒志愿者?

禁毒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创造“无毒世界”而为社会和毒品滥用者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三、什么是毒品?

《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按(“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可能使人形成因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四、什么是吸毒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在我国,过去传统使用的毒品主要是鸦片(大烟),因最初吸食大烟的方式是从口鼻吸入,所以人们将这种吸毒的方式称为“吸”。在民间,“吸毒”和“吸大烟”是同义词。现在“吸毒”一词的内涵已扩大:一是毒品的范围扩大了,即凡不是以医疗为目的的滥用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都属于吸毒的范围;二是吸毒的方式增多了,由过去单一的烟吸发展为口服、鼻吸、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五、什么是新型毒品?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大麻和磕打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很成的精神类毒品,是由国际记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药品(毒品)。

六、易染人群和环境

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在一定环境中和条件下均有可能成为吸毒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见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瘾,被认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尽管各种条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认为是不染吸毒人群。当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对的,还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毒品存在的情况下易感性强。常见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几种

(一)从小有人格行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现:不遵守社会习俗,缺乏自尊心、抑郁体验,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控制,经不起挫折,社会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学习欲望;与家庭关系疏远,精神痛苦,无视规章制度,寻求感觉刺激;早年就有饮酒、吸烟习惯,逃学和撒谎,寻求独立和自由,对成绩和目标缺乏兴趣,对社会持批评态度,有越轨行为,与同伴的关系较父母更为密切。行为问题为伙伴强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较易受骗上当,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观腐朽、虚荣心强、爱讲排场、情绪不稳定、顽固易怒、逞强好胜等而又对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的青少年更易为诱

因所驱使而进入吸毒的行业。

七、青少年为什么要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据受毒品侵害较严重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因不知毒品危害而吸毒的占吸毒总人数的82%。每个吸毒者每年耗资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如果普及了禁毒预防教育,使人人都了解毒品的危害性,懂得禁毒的法律法规知识,全国每年就可少损失上千亿元。由此可见禁毒预防教育的重要性,禁毒预防教育是既治标又治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八、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九、吸毒的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4)吸毒殆害后代;(5)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

病病毒。

十、吸毒成瘾的特征

根据《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吸毒行为一般分为吸毒行为和成瘾行为两种。行为人的行为只要具备下述三个特征就可认定为吸毒。吸毒成瘾一般有三个主要特征:1.药物耐受性。即指不断地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后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同样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体上的依赖性。即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服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需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来维持身体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赖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种毒品,一般就是习惯。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凡是吸毒成瘾者,其症状普遍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腊黄,精神秃废,萎靡不振,一旦毒瘾发作,有的涕涎交流,顿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乱碰乱撞,啃墙吃土;有的满地打滚,哭天喊地。种种丑态,不一而足。吸毒者虽然吸毒但未形成瘾癖,也不能认定为吸毒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点,对行为人才能按照关于吸毒成瘾的规定予以处臵。

六、我国关于惩处毒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6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法对毒品违法行为的治安处罚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七十三条 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四条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2、《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八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2.中学生禁毒资料大全 篇二

毒品和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当今全球毒品泛滥和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给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在中国, 艾滋病已出现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感染率急剧上升。有关研究表明,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25岁以下的青年所占比例最大, 国内吸毒者中, 30岁以下的占90%以上。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阶段, 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分析和鉴别能力较差。部分大学生盲目好奇、爱好虚荣, 喜欢追求刺激和享乐, 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 成为毒品和艾滋病的受害者。他们是接受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群。

大理是云南毒品犯罪最严重和艾滋病高度流行的地区之一, 是云南乃至全国禁毒防艾主战场的最前沿阵地。在目前尚无有效艾滋病疫苗的背景下, 开展防治毒品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提高目标人群相关知识是扼制毒品和艾滋病流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 学校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主要阵地。

二、对大理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大理学院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于2014年5月~6月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 其中本科生200人, 专科生100人。由于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新近升级为专科的一所学校, 在校生中有专科和中专两个层次, 本次调查所抽取的样本以大专一年级学生为主。采取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和访谈方式对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状况进行初步探究。

(二) 调查内容及过程。

问卷设计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 在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其他地市高校艾滋病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 分别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对禁毒防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态度以及接受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途径几个方面来了解目前大理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现状及效果。问卷制定后选择部分学生会成员作为调查员以协助完成调查。在两所高校内分别选取5名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在所有参加培训的调查员内部进行预调查, 并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由其在两个高校图书馆、学生宿舍、自习室等场所随机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 或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后及时由调查员审核并收回。本次调查在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98份, 其中有效问卷295份, 回收率为99.3%, 有效率为99%。

(三) 统计方法。

采用Epi Date 3.1进行数据录入, 并进行双录入核查纠错, 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概率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有效问卷所涉及的调查对象中包括:男生128人, 占43.4%;女生167人, 占56.6%。年龄主要为18~24岁, 平均年龄20.8岁。以农村生源居多, 占76.6%, 城镇生源占23.4%。年级分别为大学一年级133人, 占45%;大学二年级42人, 占14.2%;大学三年级89人, 占30.2%;大学四年级28人, 占9.5%。其中有彝族、白族、哈尼族、藏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99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33.5%。

(二) 调查对象对禁毒防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对感染艾滋病的外部特征、毒品类型知晓率较高, 正确回答率达85.1%和93.2%, 对艾滋病的全称、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 使用安全套能否有效预防艾滋病以及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等问题知晓率一般, 正确回答率为53.9%~68.5%。对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是否了解和熟悉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防治条例》是哪年颁布的、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哪年起施行等问题知晓率较低, 错误回答率达62.7%~84.4%。有64.1%的学生会介意艾滋病人在公共泳池里游泳。

(三) 调查对象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 70.8%的学生认为毒品和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尽管洁身自好, 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然而也有30.2%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身边存在着毒品和艾滋病的威胁, 8.8%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很迷茫。90.5%的学生对普及禁毒防艾知识持赞成态度, 69.5%的学生认识到禁毒防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72.9%的学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关注身边的特殊人群, 对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比较重视;如果认识的人中有吸毒的人, 64.1%的学生敢于坚决抵制, 设法阻止该人吸毒。然而, 在回答“如果您身边有艾滋病人, 你会怎么样?”时, 有39%的学生选择与艾滋病人保持距离, 有36.3%的学生会对他们报以深切同情, 只有21.7%的学生会为他们提供关怀和帮助。在回答“如果有机会, 是否愿意成为一名义务的禁毒防艾志愿者?”时, 认为“非常愿意, 只要有机会一定会报名参加”的学生只占22.4%。49.5%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禁毒防艾课程效果评价一般, 认为教学形式单一, 缺少参与式活动, 13.9%的学生认为禁毒防艾课程效果不好, 课程内容不能适应形势,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11.5%的学生 (主要是专科生) 从未上过此课程, 只有25.8%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禁毒防艾课程满意。超过60%的学生认为大理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一般, 禁毒效果一般。

(四) 调查对象接受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通常通过电视、网络、书报、课堂学习、海报、宣传栏等渠道获得禁毒防艾的知识或消息。大学生获得禁毒防艾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几个主要途径依次为:网络 (84%, 248人) 、海报、宣传栏、宣传展板 (59.7%, 176人) 、书报 (54.6%, 161人) 、电视 (49.8%, 147人) 。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信息是有关艾滋病的常识 (64.7%, 191人) 、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策略 (63.1%, 186人)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56.6%, 167人) 、防范毒品的技巧 (65.4%, 193人) 、毒品知识 (55.6%, 164人) 。在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形式上, 大学生认为开展“了解生命、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观教育是最重要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形式。可以制作更多的影视节目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还可以在公共场所更多地张贴禁毒防艾的警示标语, 邀请知名人士进行公益宣传等。

(五) 调查对象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看法。

在调查及访谈中, 大学生普遍认为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应重视知识的普及。但单凭几学时的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课堂学习外, 大学生应加强相关知识的自我学习。有些学生认为应当结合当前形势, 突破传统教学, 丰富学校禁毒防艾课程的教学形式, 可开设一些普及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及如何正确面对两性关系教育的选修课, 多增加参与式活动, 希望能更全面、多形式地学习相关知识。有的认为要加强校园内的禁毒防艾宣传力度, 成立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社团、招募志愿者, 定期开展禁毒防艾的宣传活动, 比如:开设公开讲座、张贴宣传标语、观看禁毒防艾影视片、参观戒毒所等等。还有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自己提高认识, 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洁身自好, 自我约束, 关爱他人, 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养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

四、对加强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思考

从当前大理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现状来看, 虽然学校在禁毒防艾教育中做了一些工作, 但仅限于课堂教学中, 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持久性且不够深入, 导致以往开展的工作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效果不太明显, 大学生依然对毒品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重视程度不够, 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 以致近1/3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身边存在着毒品和艾滋病的威胁, 更不用说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参与到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中来。特别是因传统思想或教学资源等因素限制, 本应在禁毒防艾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父母、教师职能的缺失, 使大多数学生仅能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获取相关知识, 大众媒体在具备传播面广、信息量大等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诸如:讲授知识片面、针对性差等缺点, 造成大学生对禁毒防艾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误解, 如: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甚至使大学生产生歧视、排斥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行为。禁毒防艾关键在于预防, 预防的关键在教育。要使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取得实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学校应围绕中心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 做好课时安排, 保证时间, 保证质量。

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与三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与保健等教育内容相结合, 使禁毒防艾教育常态化。同时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 培养一批立足于学校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教师队伍, 造就名师, 形成高质量的教材。在教育过程中, 要随时了解、分析学生们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扫清他们的思想障碍, 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学工作完成以后, 还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 以利于进一步有效地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工作。

(二) 全面了解大学生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态度和需求, 了解到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信息以及乐于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

学校需要考虑以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 进一步丰富教育工作内容, 将禁毒防艾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 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与培养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 使禁毒防艾教育生活化, 全面地、系统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禁毒防艾教育仅仅用说教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知、求乐、求美的要求, 而必须同开展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结合起来, 同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 主动接受生动的教育。

(三) 禁毒防艾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更肩负着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兴衰的重任。学校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 承担起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重任。比如:教育类和师范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 对他们进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不仅使师范类学生学到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提高他们自己的预防艾滋病意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参与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并真正认识到禁毒防艾教育应该要渗透到学科教育中。特别要发挥班主任充分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 今后在各自的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禁毒防艾教育的工作。还有对医学类专业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护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在接诊和治疗中面临着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以及有医源性传播的可能性。为了使广大医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 减少他们在工作中的艾滋病感染风险, 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技能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基础上, 探索一条以学校为基地, 教师学生为种子, 将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活动向农村社区、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村民逐步推开的路子, 为在云南禁毒防艾意识淡薄的贫困和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摸索出一些工作方法和经验。【参考文献】

摘要:大理是云南毒品犯罪最严重和艾滋病高度流行的地区之一。为了解大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情况, 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在大理地区两所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进行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晶.大学校园艾滋病防治信息传播方式研究[C].北京: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培训部, 2009

[2] .路亮, 王黎.南昌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评价[J].职业与健康, 2013

3.禁毒教育资料 篇三

标:

1、知道毒品的危害,有禁毒意识。

2、能与吸毒人员保持距离,不食用吸毒人员的饮料和零食。活动准备:幼儿园内相关禁毒宣传资料与图片,故事案例。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幼儿园户外宣传资料,字体过多教师稍做讲解。

2、室内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二、进行部分:

1、为什么要宣传禁毒知识呢?组织幼儿讨论

小结:毒品的危害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吸毒者易染上各种疾病。我国的禁毒方针是:禁吸、禁种、禁贩、禁制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什么是毒品?《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毒品的基本特征吗?

小结:(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呢?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 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 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饮料或者; 四是远离毒品。

三、结束部分:

1、故事案例讲解。

4.禁毒班会资料 篇四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让生命之树常青)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辅助资料:

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的危害是什么?(1)毒品毁人毁健康。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2.班主任介绍案例“吸毒者的自述” 3.防毒的五种措施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5.禁毒宣传资料 篇五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利用晨会课时间向大家宣讲有关毒品方面的知识,请大家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三、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355条)。

四、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六、导致吸毒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

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

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

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

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

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

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

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七、怎样正确对待吸毒者? 吸毒者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义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当作犯罪分子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病人,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八、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禁毒预防教育的重点?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袭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我省的吸毒者中,80%以上是青少年。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是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九、“无毒社区”的定位是什么?

以城乡社区(城市一般是街道内的社区,农村一般是乡镇)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社区党政组织统一领导,把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各方面的工作分解量化,分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建立覆盖整个辖区的禁毒管理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努力实现“四无”目标,最终达到“无毒社区”。

警示语:

1、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2、吸毒害人害己害社会:

3、一日吸毒、一生戒毒、终生想毒;

4、敲开了毒品的门,挖好了自己的坟;

5、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2011年4月12日 远离白色瘟疫,创造美好明天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带着贪婪的欲望,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既而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一页。一日数次,从不间断,不然涕泪齐下,浑身瘫软,最后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费掉所有的家财,落魄地死去。

曾经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居然在这东西的作用变得国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个“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有识之士如林则徐者,禁烟,缴烟,销烟,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应有的尊严。曾经在新中国的建立后消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毒品“贸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如幽灵般地重新回来。成千上万倍的利润,令不少想快速致富而动了歪心的人趋之若骛,铤而走险,海洛因,大麻,摇头丸,越来越多的被走私进了中国;又有多少先富起来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鲜刺激,又或者过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从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归路!?

灵魂在呐喊,耳边却只剩下魔鬼的声音在回响;意志在挣扎,身心却早被噩灵所摧残!多么可悲的现实!一旦被魔鬼所缠上,将灵魂交给了魔鬼,便几乎永无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个人,竟然成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为了满足到自己一旦发作的欲望可以做到抛妻弃子,六亲不认,为了筹集昂贵的毒资,可以打家劫舍,偷讹拐骗,无恶不作。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联合国为什么决定设立这样一个日子呢?这是因为毒品这一白色瘟疫已蔓延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它无不深恶痛绝。健康的人一旦沾染上这白色瘟疫,就会变得思想懒散、工作马虎、生活邋遢,身体消瘦,失去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失去生命力。吸毒还会诱发各种犯罪行为,严重威胁社会的安定。让人震惊的是,在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年龄最小的竟只有11岁。未成年人是毒品最易感染的群体,同时又是受害最深的对象,资料表明,未成年人吸毒者活不到30岁。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本着对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怀,提出了“禁毒宣传,要从娃娃抓好”的号召。同学们,珍爱生命,珍惜未来,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拒绝毒品,认真做好防毒准备,发现吸毒、贩毒要及时劝说,速向公安机关报告。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立于世界,中国才有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宝贵的生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从心底喊出:远离白色瘟疫,创造美好明天!

禁毒,从我们做起

每年学校都会举行禁毒教育,组织我们参加禁毒馆、看禁毒教育宣传片,禁毒小报评比、禁毒黑板报评比、禁毒征文比赛等等。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校组织我们开展“禁毒,从小做起”主题班会评比,班主任老师把组织任务交给了我,可我对毒品一无所知,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呢?我上网查资料,问学校德育教导借了许多宣传资料、VCD等,看了那些禁毒宣传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图片令人心惊胆战,毛骨耸然.从一幅幅图片里,我知道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有人因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疯狂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为了有钱买毒品,他们偷,抢,甚至杀,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我看见吸毒的人个个在生死边缘挣扎,他们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缩在地上,生不如死,他们的惨象是多么可怕啊!我把我了解的知识组织成了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主题班会了解了许多有关毒品的知识。在主题班会上,我们纷纷发言,坚决抵制毒品,抵制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记得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禁毒小报”评比展览,各班级都制作了精美的版面,向全校同学和老师宣传禁毒知识。我们知道了著名的鸦片战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知道了毒品的种类,知道了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回到家里,我又做了义务宣传员,对爷爷奶奶、把爸爸妈妈宣传了毒品知识,奶奶说,我懂得比她还多。

6.禁毒宣传资料 篇六

吸毒会损伤吸毒者大脑、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等身体器官,会引发营养不良、呕吐、食欲下降、抑制胃、胆、胰消化腺体的分泌,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时间吸食后会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多种疾病,严重者还会导致身亡。

2、易引发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

长时间的吸食有毒的物品的吸毒者,到后来简单的吸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来满足自己。不消毒的静脉注射易引起皮下脓肿、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对于静脉注射危害最严重的是吸毒者之间常常共用一支注射器注射有毒的物品,从增加了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

3、会影响家庭和谐,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

7.禁毒知识宣传资料 篇七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一害自己,二害家庭,三害国家。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呼吸道疾病。

3、各种传染性肝炎。

4、爱滋病与性病。

5、感染性疾病。

6、血管损害。

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不孕。

8、精神病症状:人格改变和典型的精神病症状,幻觉冲动,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症等。

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皮肤斑点、溃疡,手部水肿,接触性皮炎、皮疹、紫斑、瘙痒等。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5、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①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变坏。②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朋友索要或借钱。③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④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崇。⑤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⑥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场合佩戴太阳镜。⑦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长袖衣服。⑧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⑨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⑩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6、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香烟;四是远离毒品,不沾毒。

7、要真正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哪“四个意识”,构筑哪“三道防线”?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二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三是帮助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四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8.禁毒宣传资料(可打印) 篇八

远离毒品

1、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具有依赖性。⑵具有危害性。⑶具有非法性。⑷具有耐受性

3、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事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4、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⑴已满16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5、什么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违反禁毒管制法规,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

6、什么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私自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行为。

7、毒品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⑴非法持有毒品的违法行为;⑵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行为;⑶吸食、注射毒品的违法行为;⑷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违法行为;

8、什么是吸毒? 吸毒,就是非法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9、吸毒的方式有哪些?

吸食毒品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0、吸毒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

吸毒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造成:⑴营养不良。⑵损害呼吸道。⑶损害免疫系统,引起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感染。⑷损伤血管。⑸损害神经系统。⑹造成性功能障碍,男性多表现为阳萎、早泄、射精困难;女性多表现为闭经、痛经、性欲缺乏和不孕。吸毒孕妇分娩婴儿死亡率高。⑺引发多种精神病症状。⑻肾脏疾患。

11、在我国为什么说吸毒已成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渠道?

艾滋病问题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导致艾滋病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元凶就是吸毒。

12、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有哪些特点?

⑴流行地域逐渐扩大。⑵流行速度日益加快。⑶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流行的潜在威胁巨大。⑷滥用苯丙胺类毒品有可能成为间接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13、吸毒对家庭有什么危害?

吸毒对家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危害家庭经济。其次,危害家庭关系。再次,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14、吸毒对国家和社会有哪些危害?

吸毒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⑴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⑵严重危害社会治安。⑶严重影响廉政建设。

15、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只要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⑴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找刺激,赶时髦;⑶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⑷不结交有吸、贩毒行为的人。⑸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⑹即使自己在不知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吸第三次。

16、哪一天是国际禁毒日?

每一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社区戒毒的规定:

第十三条 对吸毒成瘾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并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

第十四条 社区戒毒人员应当自收到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报到,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的,视为拒绝接受社区戒毒。

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第十九条 社区戒毒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履行社区戒毒协议;

(二)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三)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3日以上的,须书面报告。

第二十条 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3次以上,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3次以上或者累计超过30日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

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做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9.禁毒防艾-宣传资料2 篇九

--黄土坡小学2017级用

一、关于艾滋病: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 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5年,亦有长达10余年者,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所需时间,一般为5周左右。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症状,可分为四个时期,(1)急性感染期。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2)无症状感染期。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慢性腹泻超过 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症状,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以及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6、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

1、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2、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

3、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7、吸毒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

8、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个人安全用血要做到,(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9、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孕妇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腹剖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10、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

11、怎样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12、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13、1988年以来历年世界艾滋病日,每年12月1日,的主题是什么? 1988年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2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6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7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8年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2009年 普遍可及和人权

2010年 正视艾滋,重视权益,点亮反歧视之光。2011年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我国政府以 “禁绝毒品 ”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工作涉及的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彰显了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1、什么是毒品?

《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4、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2,、呼吸道疾病。,3,、各种传染性肝炎。,4,、爱滋病与性病。,5,、感染性疾病。,6,、血管损害。,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8,、精神病症状。,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5、联合国禁毒宣传主题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发现吸毒、贩毒要怎样做,? 报告学校、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7、我国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禁吸、禁种、禁贩、禁制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

8、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防毒要做到哪四点, 一是不要听人蛊惑,受人引诱, 二是不要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 三是不要接受有吸毒劣迹的人送的香烟, 四是远离毒品。

9、国际禁毒日,每年的6月26日。

10、要真正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哪“四个意识”,构筑哪“三道防线” ?

“四个意识”: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二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三是帮助学生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四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道防线”:一是心里防线,二是行为防线,三是思想防线。

黄土坡小学:冉松制

10.禁毒主题黑板报资料 篇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吸毒诱因

1、无知和轻信:调查表明,有80%以上青少年吸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食毒品。

2、贪慕虚荣、赶时髦:错误的人生观导致许多年轻人误将吸毒视为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最终断送了他们本来美好的前程。

3、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试图借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

4、交友不慎:许多年轻人染毒是来自周围的不良影响,坚决拒绝这种不良影响是唯一的选择。

5、赌气或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心理,在许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你说毒品难戒,我就吸一个给你看,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一些年轻人自己跳进了火坑。

6、追求刺激和享乐。

7、受毒贩引诱。

三、自卫防毒

不要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

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 出入娱乐场所,尽量少喝里面提供的饮料,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追求时尚。

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上一篇:民警十八大学习心得下一篇:贷款三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