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精选8篇)
1.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 篇一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
回顾过去,中国磁材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发展己经受到了严峻考验。
2009年国内磁材产业仍然保持平缓增长,全年磁材产业销售收入完成约350亿元。
展望未来,磁性元件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全球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及其对国内磁材产业格局可能带来的冲击,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实现我国磁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与思考。
(一)发展机遇和条件
1、中国拥有13亿人口,有着巨大应用市场支撑,而且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磁性材料制造中心,要有信心和决心做磁材强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中国磁性材料核心企业己形成,磁材产量世界第一,企业实力已经增强。
3、中国具有世界数量最大的磁学专业研究队伍,除专业研究院所,还有2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磁学或相关专业,早期的骨干企业也锻炼了大批生产专业人才。
4、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应用进一步扩大到高档领域。高性能产品比例逐年增加。
5、中国磁性材料制造设备自动化程度、效率得到改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操作人性化、提高运行可靠性、稳定性是发展方向。
6、中国原料资源丰富,国外磁性材料及元器件企业纷纷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促进中国磁性材料整体实力提高。
7、新兴应用市场不断开发并快速发展,如汽车电子、LEDNB、LEDTV、LED照明、EMC、3C网、智能电网、节能减排、风光发电、电动车等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为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新机遇。
(二)风险和挑战
1、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2007年以来,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也上涨:加上能源涨价且供应紧张,导致总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给磁性材料生产企业造成极大困难。
2、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短期降温
由于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楼市暴涨和股市暴跌,经济下滑,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抑制了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短期的发展。
3、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属于开放性行业,国外企业的不断进入,以优势的技术和装备、较低的成本生产,加剧了国内市场同业的竞争。
4、劳动力紧张、人员流动性加强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5、人民币持续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
6、原材料供应、上下游产业波动风险。
供货量不足、原材料涨价或质量问题等不可测因素,影响磁性材料产品的产量、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磁性材料行业的发展受国际、国内市场上述下游产业波动的影响较大。
7、产品技术风险
企业面临产品技术含量下降、升级换代加快及企业核心技术流失风险。
8、磁性行业企业应对措施
企业软实力建设 软实力决定企业未来,企业应在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管理科学、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战略、企业社会公信度、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构成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上下功夫。加强自主创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化、资本社会化,产品差异化、技术专利化。
企业产品产能结构调整 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特色产品、回款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效率。目前国内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制造环节,品牌、技术环节未形成整体性突破。关注4C融合、3G通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消费(智能手机、智慧电视、电子娱乐等)、节能减排、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电子、LED、EMC等产品升级的战略机会,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新兴产品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企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整体而言是粗放式的,追求产能规模,单纯以投资驱动发展、并以低成本为竞争利器的产业发展。这种模式弊端在这两年已经逐步呈现。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驱动和内需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内需的增长将是整个产业中长期发展的两上根本驱动力量。
(三)中国磁材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1、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整机配套市场和投资环境,以及巨大的国内应用市场支持,将有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将加速日本、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的磁体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推动中国磁材整体水平提高,促使中国磁体产品的质量档次总体上得到新的提升,但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
由于新家电、信息(三网合一)和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如家电信息化,手机多媒体化、电脑笔记本化、电视平板化、汽车电子化、3G通信,以及绿色照明和新能源开发,使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今后5-10年内,是高档产品发展时期,中低档产品逐渐萎缩。但是,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要提高高端产品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努力赶上。
未来中国的磁性材料产业将会持续发展l0-20年。后续发展集中在高性能产品。到2010年中国的磁体的产量将占全球的产量超过60%以上。高性能产品将超过国内总产量的50%。
2010年展望:联合国公布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2.4%,中国GDP增长l0%。(国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8%),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迸出口增长17%。
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带动明显,金砖四国:中国(制造业)、俄罗斯(能源业)、巴西(资源业)、印度(软件业)。作用扩大,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危机的最佳港湾。
东电化(TDK)中国区董事长南研造也表示;中国市场已成为TDK事业开展的主要目标市场,正计划增加投资,扩充产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五大趋势将助推中国磁性材料产业:
(l)信息技术创新速度加快:IT专利大幅增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滋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网络发展催生更多业态发展模式,“智慧地球”,软件服务化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3)技术产业融合渗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三屏融合将极大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4)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
(5)智能电网、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发展新兴市场和高性价比产品是磁材企业发展重点,新兴市场、新材料与新工艺与新应用紧密结合创造产业发展空间,如LED、风能、太阳能、3G、电子书、智能掌机、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新兴市场,节能补贴政策推动节能空调(2级能效国家补贴15%)、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节能电机(2级以上能效),全国电机总容量7亿千瓦,占全国用电量的60%,达2万亿千瓦时,2010年节能减排中央安排补贴资金700亿元(专项500亿,新能源109亿,再生能源100亿)。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前高后低,要警惕“啤酒效应”发生。
2、中国磁性材料发展预测
到2010年和2015年,由于新兴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开发和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快速发展,中国磁性材料工业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
预测,到2010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将达到32万吨,其中镍锌和镁锌软磁铁氧体将超过6万吨;到2015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将达到42万吨,其中镍锌和镁锌软磁铁氧体超过8万吨。
到2010年,世界永磁铁氧体材料产量将超过到90万吨,而中国永磁铁氧体材料产量将达50万吨,其中粘结永磁铁氧体约8万吨。
到2010年,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产量会突破8万吨,中国产量将超过7万吨;到2010年,全球粘强钕铁硼产量会突破1万吨,中国产量将超过6000吨。
中国企业要学会低利润经营。在逆境中求生存;作好战略规划,坚持技术进步,就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磁性材料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磁性材料产业欣欣向荣,但市场环境风云变化,切忌头脑发热,盲目扩产。“行百里者半九十”温总理与我们共勉。中国磁材强国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磁性材料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磁业人的骄傲。
2.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 篇二
对外投资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外汇储备增加, 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强劲。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 中国目前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正在成长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
2014年,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前10个月, 对外投资趋势依然向好。据商务部统计, 1至10月, 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地区的555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累计实现对外投资5892亿元人民币。
前10月,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项目总体规模不断放大。2015年1月至10月,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307个, 较上年增加39个, 累计合同额1083亿美元。
令人关注的是, 前10月我国对境外制造业投资、特别是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迅猛。据统计, 2015年1月至10月, 我国企业流向制造业的投资99.4亿美元, 同比增长82.8%;流向装备制造业44.8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0.7%。
东道国好处多多
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外投资弥补了一些国家资本短缺的不足。中国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提供一定的资金担保和商业贷款, 帮助其中一些国家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恢复国内产业活力, 这样就可以在互惠互利中, 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速度。
中国投资还繁荣了当地经济, 提高了东道国的税收和就业。比如, 中国通过海外工程承包等方式参与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非洲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支持。另据统计, 2014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191.5亿美元, 雇佣外方员工83.3万人。
特别是近两年来,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建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统计显示, 2015年前三季度, 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 投资额合计120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专家指出, 这些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 将通过支持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为欧亚国家乃至世界各经济体带来新的动力, 受到大家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无处不在的风险
虽然当前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政策支持有力, 但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因水土不服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不时出现。
专家提醒, 未来企业“走出去”要稳步发展, 防范风险。就外在环境而言, 中国企业一方面要面临经营、财务、汇率等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还可能会遭遇文化差异、政策法律、劳工环境、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非市场风险。就自身而言, 一些企业缺乏海外投资战略方面的经验, 对国际投资游戏规则不熟悉。
在“走出去”过程中, 中国企业不仅要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 还要强身健体, 增加抗风险能力。专家建议, 一是建立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并构建科学民主和高效的决策机制;二是做好投资项目前期的市场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 切实对自身海外投资的经营和风险负责;三是提升企业投资并购后续的资金融通能力;四是重视并购后的跨国管理和文化融合;五是加快培育既通晓国际规则, 又熟悉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投资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走出去”问题, 除了企业自身的“强身健体”外, 关键还是要坚持改革和市场化的取向, 进一步理顺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厘清政府管理边界, 减少政府干预, 取消行政审批, 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最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 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 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发展壮大。
海外投资市场分布多元化, 遍及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 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行业机构进一步优化, 能源资源、加工制造业等行业跨国并购日益频繁, 对外投资与承包工程和资源开发紧密结合, 境外产业园区等集群式走出去有益尝试, 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型投资运营项目和特许经营项目不断增多, 企业海外资产和收益规模继续扩大
走出去有利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部分缓解了国内资源不足, 市场饱和, 以及产能过剩的矛盾, 有效地拉动了进出口贸易。十一五期间, 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核计达到2.3万亿美元, 实现进出口总额6909亿美元。大部分境外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开展属地化经营, 帮助东道国经济发展, 促进实现了中外双方的互利共赢。
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将坚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拓展新的外部合作领域和空间,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 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 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 促改革, 促创新。特别是进入十三五时期, 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走出去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概括地来说, 一方面走出去面临着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增多, 内在条件日益完备,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 国际直接投资直线回升势头, 部分国家资金短缺尚未缓解,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 获取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等境外资产机会增加。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加快更优配置, 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发展中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投入, 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 进行资源和产值链整合。新兴经济体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希望分享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 与我们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 我国产业优势逐步形成, 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走出去基础日益巩固。
另一方面, 走出去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 自身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各国发展不平衡, 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升温, 外部压力日益凸显, 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遇到的阻力在加大, 国际安全形势也在复杂化, 境外中资机构的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不断加大, 境外企业文化建设, 社会责任及与当地的融合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任务。企业国际化人才矛盾日渐突出, 市场判断和风险防范能力有限, 融资渠道狭窄, 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企业发展与当地发展融合的关系方面也显得能力有所不足。
境外风险将长期存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造成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一是安全风险。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相对集中在高危市场, 对外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对高危或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额占到1/5, 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 属于全球建筑业市场风险最高的20个国家就有18个。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 超过5000人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5的劳务人员生活和工作在高危或高风险国家。据初步统计, 近两年共发生涉及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突发事件198起, 共造成139人死亡, 135人受伤。
二是政治风险。部分国家冠以国家安全为由, 通过政治手段阻挠我国企业正当的投资经营活动。一些国际舆论和媒体失实报道, 经常使经贸问题政治化。一些当地的势力以保护就业和民族产业为名, 也对我国企业投资合作加以非难和歧视。
三是投资风险。在欧债危机持续, 不断蔓延的形势下, 欧美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 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 利润增长空间受限, 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 可能抑制全球生产和贸易扩张, 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源富集国强化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资源关键技术的审查, 部分发展中国家政策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四是中外融合风险。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在文化融合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碰撞, 同时, 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 打破了当地利益集团的原有格局, 挤占了他们的市场, 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冲突。
另一方面, 走出去企业因为自身问题导致的一些风险, 部分走出去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总体不高, 国际化经验不足,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缺乏跨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部分企业对外投资存在冲动形象, 缺乏长远运筹规划, 易导致决策失误。
积极主动做好风险防范
此外, 关键是作为走出去企业的主体, 要积极主动的做好走出去境外风险的防控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科学战略决策。企业应该完善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海外经营管理体制, 形成科学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方式, 提高对市场及项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效果及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根据国际投资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 结合自身主业, 选择好跨国经营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加强对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研究, 制定清晰明确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 确定好重点目标市场。加强企业间的协调合作, 避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 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加快与当地的融合。当前, 走出去企业海外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凸显, 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重要标准和内容, 并受到国际社会和东道国的高度关注。企业应该坚持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完善海外社会责任治理机制, 加强对外派人员的培训教育, 加大对外正面宣传力度, 保障经营活动公开透明。要加强遵纪守法, 诚信经营, 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与当地各种利益集团和相关部门人员和谐相处, 化解中外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 降低针对我国企业和人员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实现属地化经营管理, 保障当地员工的合法权益, 妥善处理公共关系, 加速与当地文化融合。
3.全球化发展与并购中的机遇和风险 篇三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赶超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成为全球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关注的焦点。三位来自实业界的代表将对此话题展开讨论,解读中国企业如何海外并购以及品牌建设。
李进
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冯军
爱国者集团董事长
总裁
土居公司
欧姆龙公司大众化区
企业并购动因
李进:中航国际北京公司最开始从事水泥工程业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航国际北京公司从以往的业务模式中深切感受到了发展压力,所以核心主业开始实现转型和突破。经过战略分析和决策,收购专业集成度高、基本情况良好、能为业务发展提供重要战略协同作用的企业,成为北京公司业务转型起步阶段的重点工作。
2008年的金融危机既是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会。欧洲企业由于金融危机,遇到了问题。这时,国际著名水泥工程、设备与服务供应商——德国红宝公司由于水泥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稳固市场份额、长远发展的挑战。因此急于寻求一个优秀全球战略伙伴。(注:德国红宝公司,有150年的历史,是国际上生产设计、设备研发和生产、工程项目实施领域具有国际领导地位的三巨头之一。拥有400多项专利,全球已建成600多条生产线。红宝的品牌在世界水泥行业享有盛誉。)与中航国际北京公司携手可以帮助红宝公司完成降低生产成本、加强风险管理、占领重点市场、完善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中航国际北京公司的优势在于海外营销体系,红宝在水泥生产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双方战略合作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德国技术和质量加中国成本和速度的新的商业模式。
双方合作后,通过产品技术引进可以提高国内水泥装备设计和制造,尤其德国红宝公司在水泥余热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废物处理、绿色环保等科技技术方面具有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技术的引进,能够促进国内水泥及建材装备的生产出口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1年2月,中航国际北京公司完成了对红宝公司20%股权的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为了实现并购的战略目标,从一开始中航国际北京公司就十分重视两个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文化协同,双方高层经常互访,在每年红宝公司的年会上,中航国际北京公司的总经理都到场宣讲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愿景,宣讲中航国际北京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加强和红宝公司的沟通和融合。中航国际北京公司派出一名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德国红宝公司任职,德国红宝公司也派出工程师、技术专家到北京来与我们一起工作,遇到重要项目投标时,双方的商务、技术和法律等各方面工作人员就一起组成项目团队,共同合作,共同开发。在和德国红宝公司合作的一年里,双方签订了水泥生产线EPC项目,将近10亿美元,在金额和数量上都居于世界前列。
土居公司:摆脱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下,中国仍然保持领先世界的高增长速度,作为外资企业,更坚定了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和实施力度。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发展速度备受全球关注。面对这一崭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欧姆龙提出了超全球化10年基本战略,在享受经济成果的同时,回报新兴经济体的社会和市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可能决定一家公司未来的命运。
由于中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领域的放宽以及本土资本市场的日益深化,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外资企业在华并购具有以下几个趋势:首先,并购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宽泛;其次,并购目标不仅是经营状况欠佳的企业,还包括一些行业领军者的企业;第三,以前可能只是为了削减成本进行并购,现在更多是为了扩大市场来进行并购。
一般而言,并购的目的包括扩大规模、取长补短、开展新业务、分散风险、抄底投资、税收优惠等几种。欧姆龙公司出于扩大规模、取长补短的目的,在中国先后收购了精益电子继电器等相关公司。基于以上经验,我认为并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并购的动机和目的,进行广泛调研并制定并购战略,把清晰的目标贯穿于所有行动之中,为并购筹备好内部资源,全面理解标的国的政策、民族情感和法规环境,并规避各类风险。
在以上流程中,欧姆龙特别重视三方面。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标的公司的不同之处,不仅要列出标的公司的弱项,更要意识到标的公司的长处,予以承认和融合。其次,企业是一个有生命、并时刻在变化的事物,要在保证控制风险和步骤精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并购时间,提高效率。并购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的,如果花一两年时间,是无法得到有效成果的。第三,要从开始交涉的那一刻起,就从意识层面上将标的公司作为自己公司的一分子,对今后的发展和管理计划有所考虑。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认为资源重组包括企业的运营形态、管理的具体计划、人才、物资、资金、信息平台等要素的整合。
打个比方,并购和平时选购商品、买东西的道理一样,需要安心并愉快地购买商品,但更重要的是买了以后如何使用,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这里尤其要注意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购失败的原因往往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
跨国并购的风险
李进: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确实有很深刻体会。中航国际北京公司希望找一个在技术上领先、拥有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制造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企业合作,希望能够一步跨越到国际上的最高水平,但是找这样一个合作者并不容易。红宝公司同样也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也正是恰恰看到了中航国际北京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以及中国低成本、高速度的发展,所以红宝公司希望与我们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项目投资很成功,但是在合作中,经历了很多艰难的谈判。
比如股价,红宝公司是一家在法兰克福上市的公司,在前期接触时,双方确定了一个收购价格。锁定价格后,在国内完成并购审批流程,又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时,红宝公司的股价大幅度提升,对方希望按现在的价格,我们希望按原来约定的价格,双方反复商谈,甚至最后可能谈判破裂。我们一直坚持原则,终于说服了红宝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最后按照我们事先约定的价格完成了收购。
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的文化。德国人办事严谨,但不灵活。在合作中,我们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德国人死板,沟通起来困难,他认准的事情,很多时候没法沟通。在公司层面的沟通,项目团队之间的沟通,工程之间的沟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冯军: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绝大部分不具备并购条件,所以要老老实实地先用奥运的抱团模式在海外建一个办事处,降低成本,降低风险,在那儿先谈恋爱,再决定下一步;第二步我建议学学奥迪是如何进入中国的,现代是如何进入北京的。
4.物业公司的风险与机遇 篇四
“风险和机遇分析评估”是新版标准内容变更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风险的思维”的理念体现,融于管理体系及其各过程之中,是体系策划和过程策划的重要输入内容。
什么是“基于风险的思维”?
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风险、减低风险或者缓解风险的思想,贯穿整个管理体系中,那么,预防措施也贯穿于整个体系过程。
“基于风险的思维”和“风险和机遇分析评估”在很多条款中体现:
P 策划C 检查-A 改进
(1)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要求组织理解其运行环境,并以确定风险作为策划的基础。这意味着将基于风险的方法应用于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过程,并借以确定形成文件的信息的范围和程度。(2)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系统有效地确定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相关方。
顾客(业户)、员工、供方、股东或社会(同行业竞争者、相关监管部门)
(3)5.1.1领导作用“总则”: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4)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识别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及顾客满意的风险和机会,并予以处理。客户
(5)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强调了组织应基于风险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围绕组织所识别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加以应用,并尽可能嵌入到组织的所有流程中。
(6)6.3“变更的策划”: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变更时,应提前预防变更造成的不良影响,并确保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7)8.1“运行策划和控制”:强调组织应基于风险的思维,在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时,充分考虑第6章(策划)所确定的对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并在运行过程中,实施这些措施。(8)8.3.3“设计和开发输入”:组织应考虑:由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失效的潜在后果。
(9)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考虑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Eg:外部供方对我们的影响
(10)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若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和定期再确认。如果组织没有对此类过程进行确认,则有可能增加不合格输出或顾客投诉的风险。Eg:如果没有采购控制程序、保安、保洁、前台服务管理程序,则可能出现投诉。
(11)8.5.5“交付后活动”:确定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组织应考虑: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如果组织没有考虑,将增加顾客不满意或失去潜在机会的风险。
公司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与物业服务相关的潜在的不良后果,服务的性质以及顾客(业户)要求和反馈,向顾客(业户)提供相关后续服务。
顾客(业户)对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由项目部负责收集和组织处理。Eg:售后(12)9.2.2:在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时应考虑“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变化”,提示组织要有风险意识。
(13)9.3.2:管理评审输入应考虑“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Eg:评价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14)10.2.1:组织发现了不合格,并经评审和分析,认为以往策划的风险和机遇以及策划的应对措施不充分、不适宜时,组织应及时更新这些内容。
Eg:当出现不合格时,包括来自投诉的不合格时应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制定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产生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应与发生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基于上述条款的体现,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各部室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 项目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 公司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
风险等级标准参考危险源的评价标准: a)轻微风险由部门和各工作组加以控制。
b)中度风险由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预防和削减措施来加以控制,并检查措施实施效果;
5.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篇五
这种风险的不断强化很可能使得过去的金融市场风险由新的金融监管风险所取代。
并且随着金融信用风险的不断扩大,两种风险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如果控制不住,还有可能造成金融机构的信用崩溃的惨痛代价。
2.2金融产品被价格风险取代虽然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挂钩已经取消,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汇率以及利率的动荡仍旧是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并且目前金融市场都是通过美元资产进行统计,一旦美元的价值变化,国际金融信用问题在未来也必将会更加动荡欺负,弊端日益明显。
可见价格风险深深地影响着国际金融风险。
这将导致各个国家的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的调整的难度系数大大地提高。
纵观这几年的美元变化,动荡不定的,但是更可怕的是美国的操纵美元。
6.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 篇六
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机遇大于风险 我国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1、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企业贷款占比偏低
从美国的小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美国有2750万家小企业,其中雇员低于500人的占比99.9%。小企业创造的GDP占比维持在50%左右较为稳定的水平。
我国也有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据统计达到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带给小企业更多发展机遇。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强烈,但一直没有成为银行业务的重点。从融资需求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8 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类似于小微企业的概念)每年仅显性的融资需求就在8000亿元以上,但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只获得不到1000亿元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小微企业每年显性的融资缺口就高达7000亿元。我国银行业进入门槛高,间接融资占比高,而且各家银行近几年刚开始重视小企业业务,相对大企业和住房贷款业务,小企业领域竞争激烈程度低一些,率先大举进入者具有先发优势。
2009年6月,美国小企业贷款总额2.3万亿美元(Call reports, June2009),占同期美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3强,而中国银行业截至10年3季度末,小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仅有15.4%。由于美国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丰富,银行业竞争激烈,即使是在小企业银行业务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富国银行,2007年,小企业贷款余额111亿美元,也只占全部贷款的2.91%(因2008年兼并Wachovia Bank,2009年末小企业贷款128亿美元,占比下降到1.48%)。
2、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政策支持不足,但已在不断改善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缺乏政府足够的支持。美国政府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一套完备的担保计划,美国联邦小企业署(SBA)为小微企业提供完备的融资保证,小额贷款方案,灾难重建贷款方案等支持;美国社区再投资法(CRA)则旨在防止小微企业遭受授信歧视。
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缺乏完备的征信体系。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业务缺少可资参考的信用记录,从而增加风险定价难度和初期数据积累成本。
不过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小企业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2009年9月,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行三会联合发文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着力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提出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推动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以及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近年来,小企业贷款占比不断提高。2009年我国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2.2%,比08年提高1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增速比整体贷款高0.61个百分点。银监会提出2010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做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到10年3季度末,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7.7%,远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
综合来说,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潜力巨大,在这块金融蓝海启动初期,我们认为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机遇大于风险。明确公司战略定位确保小微贷款可持续增长 1、10年商贷通贷款增速超预期
截至到10年12月19日,民生商贷通余额1564亿,比年初增加了1114亿,完成年初计划的150%。客户数已超过12万人。商贷通贷款的迅猛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1)公司将小微金融纳入董事会战略层面,总行层面的重视和资源倾斜,组织架构改革后支行全力做零售;2)采用“规划先行、批量营销、标准作业”的策略;3)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和区域分布的拓展扩大了客户范围。
根据目前的规划,到2012年末,“商贷通”余额将达到 4000亿元以上,客户数量将达到40万-50万户。
2、小微金融银行已纳入董事会战略层面
公司总行从人力分配、信贷额度、风险容忍度,激励制度等各个层面对商贷通业务给予很大的支持,这是商贷通贷款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保证。组织架构改革,支行全力做零售,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给商贷通业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信贷资源上,2010年前3季度,68.7%的额度分配给了小微企业贷款;2010年年初至今,新增贷款的70%-80%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人力分配上,2010年商贷通业务新增600人,全系统新增 2500人左右,占全系统的24%,明年计划增加600-800 人,用工形式上会有新的尝试,拟增加一些非全职人员,工资分配上也有新的举措。
3、商贷通业务基础:规划先行、批量营销、标准作业
民生所采取“规划先行、批量营销、标准作业”策略,在迅速扩大小微企业业务客户基础的同时,成本得以降低,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
规划先行
规划先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集群业务规划,主要聚焦于分行所属区域内的商户资源集中地;二是支行周边商户业务规划,主要依托于支行网点营销服务能力。
批量营销
“批量营销”就是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商业区、各类商贸集中地、批发市场制定一整套标准化的产品组合和明确的贷款条件,并将在商户最集中的地方进行统一营销,达到批量营销的目的。
客户批量开发:注重区分商圈经济特点和商户融资需求,细分产品种类,明确各类产品的适用对象、准入标准和授信条件,对商户进行系统性开发。
产品批量营销:将商户融资业务产品与配套金融服务通过嵌入的方式,渗透到目标业态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批量化的营销开发策略。
标准作业
流程标准化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民生银行基于自主研发的IT平台上的“小微业务作业系统”已开发完毕,同时正在制定“商贷通”小微企业2.0提升版的操作手册。民生银行信贷工厂对小微客户评级采取打分制,根据不同等级的违约率和损失率,将小微分成Ⅰ、Ⅱ、Ⅲ级,分级进行定价。小微贷款定价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1、商贷通贷款定价水平迅速提升
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显著提升了小微贷款的定价能力。09年商贷通贷款利率平均上浮9%,到10年11月,当年新增贷款上浮比例已高达30%,按照目前基准利率,贷款平均利率约7.23%,高出整体贷款利率略超过1.5个百分点。截至12月19日前1周的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上浮高达44.4%(平均利率8.03%)。定价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担保方式的创新,和在两年实践中,对市场和客户认识的加深,服务方式方法和作业流程的改善。
2、“关系型贷款”方能提升银行风险定价能力
根据美国学者伯林和麦斯特(Berlin and Mester)的研究,商业银行的借贷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al lending)和“关系型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交易型贷款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抵押品的质量和数量、信用得分等;多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为,信用需求不会反复发生。而关系型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称为“软信息”,即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广泛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比如财务和经营状况、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等信息。
大企业通常经营期限长,能够提供完整、透明、真实的财务信息,融资渠道更多,而且银行在大企业贷款上竞争激烈。由于信息的对称性,银行难以获得更高收益率。抵押贷款也是因为信息的对称性,银行难以获得较高定价。而关系型贷款可以进行较高定价,溢价是对信息获取成本的补偿。
银行从交易型贷款中所得的收益主要体现为规模经济收益,只有规模相对较大的银行才能充分体现。小银行在关系贷款上更具优势,而大银行应主营交易性贷款。然而,银行规模不是最重要的区分标准,银行的组织结构更为重要。分散的组织结构更适合处理软信息,集中的层级较多的组织结构更适合处理硬信息。
民生银行从规模上说,在中国属于中型银行,并不在小银行之列,但通过事业部改革,减少层级设置,将支行业务集中于零售领域,就变成了适合开展关系型贷款的组织结构。
Bengking:似乎可以研究的一个问题:关系型贷款与交易型贷款对组织结构的要求
3、创新担保方式大大拓宽客户范围,并将继续提升定价水平
截至10年9月末,商贷通贷款的抵押类占比由最初的98.34%下降63%,保证类占比则
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由0.60%提高至33%,信用类占比仍较低,尽管资产质量很好,但占比不到4%。未来抵押贷款占比将继续下降,从中长期看,可能降到40%。
保证类贷款占比的上升得益于商贷通在担保方式上的创新,通过商铺经营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联保、互保、保证(如市场开发商保证,产业链核心企业法人保证)等11种担保方式,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一批联保、互保等类型的担保类贷款。联保类产品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区域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内缺少足值有效抵(质)押物的小企业。
根据Bannock咨询公司基于部分东欧国家金融机构信贷模型研究得到的结果,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评估阶段,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并非抵押品,而是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现金流)和道德品质,尽管抵押品也是重要衡量标准,但重要性远逊于前两者。
Bengking:德国IPC公司基于现金流的放贷技术及其在国内包商行的运用
4、从国际经验看,民生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也应有提升空间
从部分发达国家经验看,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高出大企业贷款利率1.5-2个百分点。1993年以来,澳大利亚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相对大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溢价1.51个百分点,2005年以来,平均溢价幅度在1.66个百分点。在美国,10万美元以下的微型企业贷款利率较最低风险贷款利率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由于发展中国家小企业贷款供应更紧张,小企业享受的政府支持较少,对银行来说,小企业的信息更加不对称,应相对大企业贷款有更高风险溢价。通过客户选择、分散地域、科学定价等方式控制风险
1、锁定大消费类和“一圈两链”产业集群降低行业风险
中国的小微企业大量分布在制造业、流通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随着中国经济开始向消费转型,消费类行业存在巨大的机会。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可称之为大消费类行业,将近70%的资源投向了服务业和流通业。在华东地区,制造业投放了一定量的贷款,但在其他区域对该行业较谨慎。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再扩展到支行周边的散户。
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客户选择上民生看重四个方面:渠道、产品、客户经营实力和借款人经验及品行。小微企业主体锁定在个人,利用个人的无限责任锁定企业的有限责任。
2、批量开发客户,根据产业链所处位置和商业业态选择重点客户群
商贷通批量开发客户,根据大数定律,可以降低单个客户带来的风险。民生根据各个集群客户的特点相应建立了小微业务信贷管理系统,开发了多套量化管理模型,帮助审批人员进行贷款审批和定价,协助贷后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控、续授信和催收,为小微客户全面、多样化金融服务。
根据产业链商户分布,将商户分为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厂商)、品牌代理商或经销商,并重点发展处于流通领域、成本能够迅速转嫁、有稳定分销渠道的代理商和经销商集群,以及大型、知名、垄断企业上游供应商集群。
根据流通领域商业业态的不同特征,将商户分为交易市场商户、超市等卖场商户、商业街门店商户及电子商务门店商户等四大类,积极鼓励前三类业态的商户集群发展,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授信方案。
3、通过分散地域降低集中度风险
商贷通贷款地域分布由华东拓展到华北和华南地区。0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拓展,华东10家分行占比75%,现在华东地区仍是最重要区域,但占比已下降到52%,北方以北京为代表,南方深圳广州为代表,北方和南方占比年初分别为10%和15%,目前分别上升到24%。
4、按目前定价,粗略估计不良率控制在2%左右可覆盖风险
目前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仍然很强烈。今年4季度以来,小企业经营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价格波动和资金链紧张,可能有些行业的少数小企业会出现经营困难,但商贷通的整体资产质量仍然非常优良。目前不到100笔不良,不良率0.1%左右,其中80%以上都有抵押,但由于样本量不够大,时间较短,还无法明确行业和区域的风险分布特点,仍在做持续观察和数据处理,对于一些敏感性行业,公司会做适当调整。根据不完全统计,制造业中客户生存更艰难一些。
按照今年以来新增商贷通贷款平均大约30%的利率上浮幅度,贷款平均利率约7.23%,不良率0.1%左右,目前整体贷款平均利率接近1年期基准利率(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资料选编:民生小微金融
5.56%),整体不良率0.75%。简单估算,不考虑费用率等其他因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在2.4%的情况下,净收益率与整体贷款基本一致。初步估计,按照目前的定价,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在2%左右的水平,收益可以覆盖风险,而实际上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小微贷款衍生业务有较大发展空间
1、存款派生比率明显提升
商贷通存款派生率是今年的一个新目标,目前对公对私派生存款已达到600亿元,派生率40%左右,比去年至少提高20个百分点。预计未来该比例会逐步提升。派生比率提升主要通过分支网点的加速建设,分支行零售业务职能的加强,和通过客户服务链条的拓展,服务品种的创新吸引更多客户存款。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每年新增100家支行。公司的目标是3-5年实现商贷通资金自给自足。
2、交叉销售有巨大潜能
从美国2003年小企业金融的调查结果来看,商业银行在小企业的结算清算、贷款等业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接近一半的小企业都选择商业银行来满足金融管理服务需求。商业银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综合服务优势,在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稳定性。
商贷通贷款的迅速发展,使得民生零售客户基础迅速扩张,交叉销售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截至6月末,“商贷通”客户总数达到7万余户,其中贵宾客户占比达到20%以上。
截至2009年中期,民生商贷通客户派生金融资产 51.55亿元,户均29.9万元;截至10年6月末,“商贷通”客户派生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90亿元。其中户均金融资产居全系统第一的南京分行,6月末小微企业客户金融资产达到29.94亿元,户均金融资产82.28万元,小微企业客户金融资产占分行客户金融资产总额的19.19%。不过商贷通派生金融资产虽然整体上增速上较快,但从目前派生比率上仍偏低,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未来交叉销售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可能成为商贷通业务新的增长点。
注:本资料由肖斌卿编自《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机遇大于风险》
7.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 篇七
1“风险”、“风险和机遇”的概念
按照2013年ISO/IEC工作导则第1部分附件SL附录2《高阶结构、相同的核心文本、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的要求,ISO14001:2015国际标准采用了高阶管理体系要求中的“3.09风险”的术语和定义,即:与策划有关的术语中的“3.2.10风险(risk)”,它是指“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影响指对预期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偏离;不确定性是一种状态,是指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通常,人们还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两者的结合来描述风险的特性。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
关于“事件”“后果”和“可能性”,在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国家标准中均有所阐述。该国家标准是对ISO Guide73 Risk managementVocabulary国际标准的等同转化,规定了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基本术语,提出了风险管理过程所涉及的风险评估、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GB/T23694的“4.5.1.3事件”是指:“某一类情形的发生或变化”,可包括没发生的情形;有时可称为“事故”;没有造成后果的事件还可称为“未遂事件”“事故症候”“临近伤害”“幸免”。GB/T23694的“4.6.1.3后果”是指:“某一事件对目标影响的结果”,一个事件可以导致一系列后果;后果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可定性,可定量,可正面,可负面。而GB/T23694的“4.6.1.1可能性”则是指:“某件事发生的机会”,常用概率、频率来表示。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在“风险”术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3.2.11风险和机遇(risks and opportunities)”的术语和定义,即:“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从“3.2.10风险”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风险具有两面性,它是一种对预期的正面和或负面的偏离,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再从“3.2.11风险和机遇”的概念看,“机遇”是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这也就是说,“机遇”也可以是“风险”中正面影响的部分。而在本标准中,组织更侧重于对风险中负面影响,即“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以森林火灾风险为例,它对生态既可以有积极的影响,也可以造成消极的影响。有益火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如低强度火烧和营林用火等,可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缓慢释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转化和物种更新,有益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火烧后森林容易恢复。例如:利用计划烧除减少林地可燃物和控制病虫、鼠害,促进森林天然更新;进行炼山造林或利用火烧进行森林抚育,也可以利用火烧促进灌木生长,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另一方面,森林火灾的有害影响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例如: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更严重的会对居民财产、交通、大气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对于风险中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应给予严格管控;而同时,识别并抓住机遇,强化那些潜在有益的、正面的影响(机会)也是不容忽视的。
2“风险和机遇”的确定与应对
2.1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中的要求及理解要点
ISO14001:2015国际标准中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集中体现第6章策划的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这一节。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又包括了6.1.1总则、6.1.2环境因素、6.1.3合规义务和6.1.4措施的策划。
(1)“6.1.1总则”首先指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这意味着组织应策划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及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应包括如何识别风险和机遇,如何制定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对风险和机遇进行有效管控。其次,组织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除了应考虑“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所提及的问题和要求,以及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外,还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这里所指的“风险和机遇”主要来自于以下3个方面。
1)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要环境因素,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因素会对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产生不利或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会进而给组织带来相应的风险和机遇。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多数还是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可能是组织需要更多地去考虑和应对的。
2)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这可能是因包括不断新发布和变更的法律法规本身以及组织遵循法规的程度而引起的。例如:新发布的将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对洗衣机和电冰箱等电器产品的生产企业将会带来风险和机遇;新修订的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正在修订的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均可能对组织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机遇。未履行合规义务可损害组织的声誉或导致法律诉讼,而更严格地履行合规义务,则会提升组织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包括组织所处环境(包含环境状况)的其他内、外部问题,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例如:
——由于员工文化或语言的障碍,未能理解当地的工作程序,而导致的化学品泄漏;
——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的增加,可能会对组织的建筑物、经营场地产生不利影响;
——因气象条件改变,静风天数增加,影响组织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从而增加了因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由于资金约束,导致缺乏相应的资源来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采用更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除汞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装备,从而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的排放,提升组织的环境绩效;
——天气干旱,水体水位下降,造成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加剧了组织所排污水对水体水质的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客户需求要求组织能力的快速增长,但增长的同时员工的技能并没有相应的增强,因此,可能会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导致环境危害;
——社区居民要求组织公布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会给组织带来风险。
风险和机遇对组织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例如:经营、声誉、形象和收益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对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和持续改进的能力的影响等。如果不管理其风险和机遇,组织可能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结果,也不能对环境状况,包括事件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预防并做出响应,更难以实现真正的持续改进。
对于组织所识别和确定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及组织所建立的满足6.1.1至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组织应保持相关的文件化信息。
紧急情况是意外的或不期望的事件,例如:火灾、化学品溢出、恶劣天气等往往可能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或对组织造成其他影响。因此,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也应在此予以识别和确定,策划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其实际或潜在的后果。例如:组织应确定现场的危险物品(易燃液体、储罐、压缩气体等)的性质,确定紧急情况最有可能的类型和规模,确定附近设施(工厂、道路、铁路线)发生紧急情况的可能性等。
(2)“6.1.4措施的策划”要求组织除了应策划采取措施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和合规义务之外,还应策划采取措施管理其“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组织还应策划如何“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7支持、8运行和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1)为了管理和控制组织作为优先项考虑的风险和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风险和机遇,以避免、减轻、分担、消除“风险”或平衡“机遇”,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在体系策划阶段,组织首先应在高层面上策划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策划的措施可以包括:
——建立环境目标;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监视和测量。
2)所策划的措施可以是上面所列的单项措施,也可以是上述措施的结合,应视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组织也可通过其他管理体系(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业务连续性管理等)提出一些措施;或通过与风险、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其他业务过程提出管理措施。当考虑措施的技术选项时,组织应在经济可行、成本效益高和适宜的前提下,采用最佳可行技术,但这并不强求组织必须使用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学。任何策划的措施,还应考虑潜在的任何非预期的后果,例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短期或长期不利于环境的影响。
(3)实施要点
1)风险和机遇所遵循的PDCA模式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对风险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旨在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嵌入到组织的环境目标管理当中。组织应按照PDCA的模式实施这些要求(如图1所示)。
2)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
·为了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或多个)过程,其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风险和机遇的确定,可与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过程相结合来确定,也可单独建立过程来确定。以燃煤电厂运行为例,表1列举了燃煤电厂运行时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运行策划措施的制定。
·对风险和机遇确定的具体方法由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来自行决定,可以采用简单的定性判断,也可以采用相对复杂、完整的定量评价;无论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组织都应综合评估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造成的后果,以及自身的应对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并不强求必须进行正式的风险管理或文件化的风险管理过程。然而,参考文献中提供的ISO31000 Risk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国际标准,即: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可为组织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控制提供帮助与指导。该标准给出了风险管理原则、总体框架、风险管理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风险的感知、分析、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
·可能给组织带来潜在影响的风险和机遇很多,但是由于组织的资源(如: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所限,不可能对所有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均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是应该从中筛选、选择出那些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管控的风险和机遇,即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或是优先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在确定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时,组织应进行风险和机遇分析,它是指分析引发风险和机遇的各种因素,实际上也是风险和机遇识别与确定的关键环节。
·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现有资料和以往风险和机遇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的规律,以及将带来有益影响的机遇。由于风险和机遇具有可变性,因而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确定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组织应密切注意原有风险和机遇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和机遇。
(4)风险和机遇的管理与控制
1)组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一经确定,其结果将作为组织策划措施的输入,以便策划和制定环境目标,或相应的避免、缓解、分担或消除措施来管理风险,平衡或抓住机遇。该结果同样可以应用到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领域,例如:确定能力的需求,确定需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交流,确定监视和测量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过程,或建立运行控制和内审程序等。
2)组织应按照所策划的措施对风险和机遇进行管控,风险和机遇的管控通常可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平衡机遇等。组织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检查、评估管控措施实施的效果和有效性;此类方法和技术包括统计技术、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比较,以及预期的绩效水平等。一些法律法规要求可明确对一些控制措施绩效能力和实际绩效的确认与验证的需求。组织应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校正偏离,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因措施实施不当而造成的新的风险,进而实现持续改进。
3 结语
风险和机遇是始终贯穿ISO14001:2015国际标准和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一条主线。国际标准中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不仅仅是一项预防措施,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事后响应,而是要求积极主动地充分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在运行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融入风险管控的思想,储备更多有关风险和机遇的常识、知识、信息和经验,有效应对风险把握机遇,以确保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ISO14001:201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2]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8.投资机遇累积风险 篇八
金融危机使流动性过剩迅速转化为流动性不足,世界各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普遍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使得企业手中的货币量增加。在中国,尽管央企的经营同样受到了危机的冲击,但相对于欧美国家,央企手中的资金充裕程度较高。因此,央企在金融危机下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新的特征,表现为对国外资源类资产的并购,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土地的收购。
对外投资:并购资源类资产
中国作为全球储蓄水平较高、外汇储备较多的国家,继续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国家层面上则体现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在国企层面上,则表现为以武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央企对国外资源类资产的并购。
2008年12月18日,武钢以1.8亿澳元收购CentreMetals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50%的项目股权;8月,中石油和中石化联合出资约20亿美元收购了Petro-Tech Peruana公司;9月,中石化以20亿美元投标收购了Tanganyika石油公司。
2009年2月,中石油以4.99亿加元向加拿大油气公司VerenexEnergy收购其在利比亚的石油资产;同年4月,中石油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收购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股权; 6月,中石油耗资10.2亿美元完成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下一步将完成全部收购;同在6月,中石化宣布耗资72.4亿美元收购瑞士阿达克斯(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8月12日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还是在6月,中石油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易额未公布);7月,中石油和BP联合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同样在7月,中石化、中海油13亿美元购美国马拉松能源公司在安哥拉的油田区块20%权益,等待最后批准。
对于国外资源类资产的并购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其一,从资源的开采到使用,形成一个国际、国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降低央企的交易成本和费用;其二,在资源类产品的定价权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得到供给。
央企在国际市场上新的风险特征也已经形成。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步统计,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占78%;金融类115亿美元,占22%。
央企对外投资战略意义重大,但必须注重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毕竟世界经济从总体上仍未走出危机,其他国家的有关资产也仍存在进一步缩水或企业破产的可能。央企需要对国外并购资产的质量、风险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估,做出科学的决策。
对内投资:央企加冕新“地王”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CPI、PPI持续走低,央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不断下降。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1~6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7941.8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比1~5月减小1.5个百分点,6月比5月环比增长19.7%。其中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223.4亿元,同比下降4.3%,6月比5月环比增长22.2%。2009年1~6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534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减小3.3个百分点,6月比5月环比增长29.4%。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164亿元,同比下降20.9%,6月比5月环比增长25%。
尽管央企经营效益下降,但中国经济面较其他国家而言尚保持相对乐观。在此背景下,外资和以央企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把资金投向金融市场和具有金融产品属性的房地产市场,从而推高了中国房产和地产价格的走高。在央企层面,则体现为央企“地王”的形成。
今年5月22日,富力地产以挂牌起始价3.42倍的10.22亿元拿下广渠门外10号地,成为北京新“地王”。6月25日,保利地产以38.1亿元拿下重庆鸿恩寺地块,成为全国总成交价最高的“地王”。6月27日,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夺得奥运村乡(水源九厂东侧)“地王”,楼面地价约为15217元/平方米,超出此前广渠路10号“地王”1514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成为北京今年单宗成交总价最高的地块。6月30日,中化方兴公司以40.6亿元竞得底价为16.47亿元的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超过此前重庆鸿恩寺地块38.1亿元成交价格,成为继2007年10月房地产市场调整以来,全国总成交价最高的“地王”。其楼面均价约为1.6万元/平方米,创北京土地单价之最。
央企“地王”的形成表明,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新的风险特征形成。房地产具有金融产品的特征,会随着信用的扩张而上涨,随信用的收缩而下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尽管尚未出现通货膨胀,信用的扩张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但是,全球流动性的注入已经为未来潜在的通货膨胀爆发埋下了种子。若通货膨胀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将再次回到紧缩的方向,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将随之回落;若房地产市场的下降早于房地产的建设周期,那么央企“地王”将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
对外并购的潜在风险防范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央企对外资源类资产并购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对内房地产投资、“地王”形成的利益驱动动机也毋庸置疑,但是,这两个毋容置疑下的潜在风险同样毋庸置疑。
第一,美国经济若长期不能走出危机,美国存在通过发动局部有限战争的风险。即美国通过局部有限战争驱赶世界资金流向美国,促使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这一风险的产生,将使得央企在某些区域内的资产受到威胁。
第二,地缘政治或经济恶化造成的潜在风险。央企海外并购的资产所在区域的地缘政治或经济恶化,将阻止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风险。
第三,世界经济长期在底部徘徊的风险。如果世界经济在短期内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恢复,而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较低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使得央企海外并购的资产无法得到正常收益。
第四,并购对象的资产质量和并购后的经营风险。
针对央企海外并购的潜在风险,要求央企在并购前对被并购对象(资产或企业),被并购对象所在国政策、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美国或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政策等进行翔实的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价,并对被并购后资产的经营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把国际并购的风险压缩到最低。
对内房地产投资的潜在风险防范
对内房地产投资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经济政策紧缩条件下,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市场风险;房地产价格上涨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风险;房地产价格极度超出居民购买能力的有房无市风险;房地产建设周期与房地产价格变化周期不同步的风险。
针对潜在风险,要求央企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要慎之又慎,准确把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态、确实掌握居民的购买能力;不可随国际游资、国际避险资金的冲击而盲动;要看到目前房地产价格的走高存在较多的“热钱”冲击因素;不可简单地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房地产投资寻找依据。
总之,央企作为中国多种所有制形式中的一类企业,在中国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会表现出这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风险特征,具有一般企业的相同属性。但是,央企作为主导国计民生的经济主体核心,在对外投资的战略层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应把握战略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对内投资上也应继续发挥经济主体核心作用,维持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各产业价格的平稳,推动宏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风险和机遇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1-06
当前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分析07-31
奋斗机遇08-08
机遇名言10-01
机遇的语句10-05
关于机遇作文素材06-26
掌握机遇高中作文08-07
珍惜机遇 努力实践10-06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10-20
机遇600字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