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赏析(共8篇)
1.十五夜望月赏析 篇一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朝代:唐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年间考中进士。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自伤》)。他也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风格上也和张籍有相似之处,善写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确有独到之处,所以世称“张王乐府”。现有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建诗集》。
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
③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④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⑤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⑥落:在。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诗歌简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又名《十五夜望月》,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一首诗歌,它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开篇,以抒情结篇,想象丰美,意味无穷。该诗为七言绝句,收入《王司马集》。
详细赏析:
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杜元颖。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确实高妙。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在炼字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录此诗,末句的“在”作“落”字。徐竹心认为,“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意境解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谈兴正浓.旁一戴幞头挥扇的官员和一带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谈天.整个画面远近主从.层次井然,有动有静,和谐统一,颇为传神.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实是美中不足.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当时人已在中秋之夜击鼓奏乐以迎寒.到后代节日气氛愈来愈浓,此夜常是家人或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所以一旦离别,总会使人逢节思亲.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曾抒发过他的秋思:“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兴叹,但写法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王诗原题“十五夜望月”下有的版本尚有“寄杜郎中”四宇,似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在诗题下又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它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这是一座朴素的住宅,夜深了,诗人偕客步出厅堂来到庭院.低头但见地上月华如水.一片白色.庭树的影子枝叶扶疏,象是纸上的水墨画.步月者循声望去,树冠间影影绰绰有宿在枝头的几只乌鸦.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王建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觉得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
第三四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曾写到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写望月思人之情,溢于言表.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人人所思也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对比他用赋体写的《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及唐人其它中秋望月诗,尤能显出它那以少胜多的特色。
2.十五夜望月随笔作文 篇二
《十五夜望月》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和妈妈早早地在阳台上放了小桌,并摆放了西瓜、红枣、葡萄、月饼等好吃的,准备献给月亮之神。
我静静的爬在窗前,仰望着天空,心里着急地想:“月亮怎么还不出来?”
终于,月亮款款的悄没声息地慢慢溜了出来,虽然不像星星出现得那么活跃、勇敢,但它像一个依依袅袅的少女,羞答答地露出了晕红的脸蛋,我便大声喊叫起来:“月亮出来了!”
爸爸说:“今天的月亮很圆,不如我们到外面去看吧,一定比家里看得更清楚。”
听了爸爸的话,我和妈妈觉得也是个好主意,我们便走出了家门,来到了滨河路那绿盈盈的`草坪边,顷刻间被那朦朦胧胧的月色吸引住了,啊,多么美妙的夜晚啊!
我越看越喜爱,忽然,我看见月亮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在对着我笑,又像是一只小猴子在荡秋千,我越看越入迷,就随口背了两句诗:“今夜月时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背完这两句诗后,又想象到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此时他们也一家思念着自己的亲人,想着想着,我也替他们感到一丝丝忧伤。
忽然,一片云遮住了它,而它却一点也不害怕,仍然放射出柔和的光芒,等乌云飘过,月光便又如流水般倾泻而下,装扮出一个温柔而又宁静的夜晚!
天越来越暗了,身上也感到了一丝凉意,我却还不想回家,还是想再看看那圆圆的月亮。
3.十五夜望月改写作文 篇三
“吱呀”一声,一人从屋内走了出来,那人正是王建。他着一身素衣,来到桂花树前,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禁轻叹:唉,一晃,又到中秋了!
王建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在想些什么。秋天的露水悄然沾湿了他的衣袖,丝丝寒意轻轻袭来,只是他自己却无半点察觉。
夜渐渐深了,树上鹊鸦的聒噪声逐渐消停,空中的月亮却显得格外圆,格外亮,也格外得好看了。
只是今儿本应是家人团聚之日啊,而我却一人独在异乡。王建望着明月,似在浮想联翩。那广寒宫内,嫦娥与玉兔又在做什么呢?是否如自己一般,正看着一户又一户团聚的人儿,独自伤怀呢?不知这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儿像我这般,只能把思念之情藏在心中。但愿这明月能把每个人的情思带到他所想的.地方去吧!
4.十五夜望月改写作文 篇四
平日里公事太多,无暇顾及生活中的美景,今夜难得如此闲情逸致。他看到如水的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给地面铺了一层薄霜,树头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枝上的乌鸦已然安歇。原来自己的院子是这样的美,可自己怎的就这么孤独。
秋露已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看着院角的那棵桂花,他又想到了当年,想到远在他乡的友人,他开始回忆,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就这样看着想着,等回过神来,已是深夜。
5.《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3积累咏月的诗词。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三)学生朗读比赛,教师讲述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四)齐读:整体感知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了哪些景?后两句写望月思亲,抒了什么情? 庭院、月光、鸦鹊、露水、桂花树。后两句凝望,抒发了入骨相思之情。
(五)重点词句感悟:地白、树栖鸦、无声、湿桂花、落等词表达的意境。教案设计98页
(六)作者采用的正面抒情的方式吗? 参考资料205页
(七)学生上黑板写“明月之诗”且赏析。
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诗句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进行赏析。
教学考试网(http://do.ntwtsp.com)-优质免费的教育资源下载平台!
6.把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作文 篇六
中秋夜,星光点点,明月当空,天气十分不错。偶尔有一缕秋风,和煦轻柔,于我却有丝丝冷清的意味。
我站在庭院里,看着一地雪白的月光。树上栖息着鹊鸦,冰冷的露水一滴一滴,悄悄地打湿了院子中清新幽雅的桂花。夜幕中,那颗硕大皎洁的明月,明亮、美丽,世人皆仰望。但不知怎么的,我看着它只体会到了无尽的冷清。我想到了好友杜郎中,人生离别虽然正常,但还是那么令人忧愁啊!
我知道,这中秋明月,定然也在你眼中,这样孤独地圆着,正如我心,格外寂寥!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 篇七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意思
8.十五夜望月改写作文 篇八
静谧的庭院中,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倾泻下来,地面上好象洒了一层霜雪,屋旁树阴里聒噪的鸦鹊也逐渐静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
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朦朦胧胧,有着暗香浮动。今夜,难道只有我独自凝神遐想吗?不,不!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或尽情享受团圆的`天伦之乐,或神驰意往呢?望着明月,一颗泪珠划过脸旁,思念又开始在心田滋生暗长。
一阵风刮过,朵朵淡白泛红的桂花向远方飞去。“啊!那正是家的方向。”我不禁由衷感叹到。合上眼,将对家的思念倾诉给它们,只愿那丝丝细语,能穿透所有的阻挡,随着微风和花香,偷偷地钻入家人的梦乡。告诉他们“我真的好想你!……”
【十五夜望月赏析】推荐阅读:
《十五夜望月》07-07
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熊孺登,正月十五日的意思,正月十五日赏析07-08
望月阅读答案10-24
中秋望月的散文09-01
望月思故乡的诗句06-24
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赏析09-08
望月有怀散文分析07-04
望月第一课时教案08-30
望月有怀原文及翻译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