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解读(精选8篇)
1.考试大纲解读 篇一
一、调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格式体例
将旧版考纲中的“考试性质”调整到 “总纲”部分统一阐述。
将原有的参考试卷改为“题型示例”,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过分解读样卷,同时契合高考由试卷库向题库命题的转变。
二、补充调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部分内容
考试形式补充了考试时长、答卷形式和考卷形式的内容。补充听力部分相关信息到考试试卷结构部分,此补充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位置的调整。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的总体描述部分做了调整。此调整是取消单选题后所导致的变化。
三、完善“考试目标与要求“部分的文字表述
此部分也只是语言描述的微调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四、英语考试内容改革举措
1. 完善新题型、突出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对语法填空题的题干说明部分进行了完善。将原有题干中的括号去掉。将语法填空的题干部分的阐述改为:阅读下列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这样的改动可以更加清楚的指导学生在练习题型时的思路:语法填空题所填内容只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提示词,主要填写一些语法功能性的词语,这种情况就只能填写一个词。第二种是给提示词的情况,是根据所给的提示词写出正确的形式。此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词的情况。需要考生注意的是: 提示词类题和纯空格类的题的比例在出现了6:4的情况,这说明,语法填空题的考点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语法填空这一题型的逐渐成熟,纯空格类题呈现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题目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语法填空题的备考建议是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储备。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对考纲所列出的3500词的记忆与复习,灵活掌握单词的拼写、词性、搭配及词义的拓展,要特别注意常考动词的特殊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情况。语法知识方面尤其要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连词的选用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转换、比较级的正确使用等,当然介词、代词、冠词的基本用法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做给提示词类的题时,首先要分析句意和句子的结构,确定空格处该填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还是其他词类。如果要填谓语动词,要考虑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以及主谓一致的问题;如果需要填非谓语动词,则要准确判断应该用哪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若是词性的变化,那就要考虑空格处应填的是形容词、副词还是名词等。纯空格类题目的特征是以虚词为主,而且只能填一个单词,包括介词、冠词、连词等。
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根据句意和逻辑关系,做到意义完整、逻辑通顺、形式正确。为此,考生在备考阶段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语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2. 结合学科特点,凸显高考的育人导向
英语《考试大纲》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有一点必须注意,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了学科素养、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英语学科的考试命题中,也就是高考英语试题要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体现。中学外语教学中要渗透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外语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是为了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国家情怀,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保持信心。
3. 选材呈现特色化的趋势
高考英语文章的整体选材既借鉴了英语国家文化、科技中积极励志的元素,也兼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元素。备考时考生要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4. 书面表达的体裁以应用文为主。
新课标全国卷的书面表达体裁仍然会以应用文为主,以考查书信和电子邮件为主,话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考查方式不仅体现了高考重视对考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而且还引导考生关注英美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注重在一个比较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让考生把英语当作一个工具使用,为考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书面表达的备考建议是考生应该加强审题的训练,熟悉英语的五种简单基本句型,写好英语简单句。背课文和范文佳作,并且模仿其中的高级表达,学会使用这些高级表达来润色自己的文章。熟悉和了解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以及得分档次。加强书写的工整和美观。
总之,高考越来越注重考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考生应针对高考的特点和考纲的要求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并重。在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强化词汇,句子的基本结构,以及长难句的分析。针对考纲中列出的24个语法项目要逐个梳理,重点突破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连词、介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复合句的使用上。对构词法和成分分析也不可忽视,增加词汇的储备、提高解题能力。二轮复习时,要建构知识网络,按照高考题型有计划的专题专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高考英语试题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导向,就是提倡英语学习当中不要过分钻研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而应更多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考生一定要在语言运用和写作部分,多下功夫。
[关于高考考试大纲解读]
2.考试大纲解读 篇二
一
面对这一情形,考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提高写作水平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写作在《考试说明》中的含义。高考中的写作,即书面表达,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书面表达对考生的要求如下: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内容要点;注意句型和词汇的多样化;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语言规范。此外,书写时还要注意大小写及书写工整。
其次,从高考英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作文按5个档次给分。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具体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评分时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不仅是写作更是评分的基本要求。因此,掌握好这三点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
那么学生在这三方面都存在哪些不足呢?
首先,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处于冥思苦想却无从下笔的尴尬境地,要么是三言两语,词汇单一内容贫乏;要么是拼凑谚语,套用“万能模板”;要么则是对要点的简单翻译,行文缺乏连贯。这样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得分肯定不高。
其次,很多学生存在词汇贫乏、用词单一,以及用词不当甚至拼写错误的现象。这说明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单词掌握不够牢固。因为许多学生平日只是粗略地记住大概含义,没有进一步进行对比斟酌词行、词义及词性,所以,写作时很难找到同义词或反义词来变化表达方式。此外,语法错误也是学生作文错误的主要表现,具体表现为时态混乱,缺少句子成分或者句式杂糅。
再次,很多学生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只是按照汉语生硬地翻译要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成分,使得行文不连贯,也就是不用任何连接机制来使得全文逻辑连贯。有的同学在使用连接成分时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的连接成分缺乏多样性, 全篇都是and,but,so,because; 或者在不恰当的地方使用连接词; 甚至有些同学对连接词本身存在记错的现象, 如:on the one hand记成in the one hand,last but not least记成the last but not least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使得行文结构松散。
三
就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文章内容、词汇及语篇整体意识上都存在问题。那么,我们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英语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与平常的知识积累相关。这要求考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这样考试自然有话可写,否则, 写出来的作文会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此外,良好的语言输入材料助于英语学习者高效地内化语言。所以,教师应提供一些短小、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优秀范文让学生背诵。学生可以从范文背诵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其次,学生要想充分表达思想,必须有充足的词汇量,只有恰当地使用词汇,才能表达出符合英语逻辑的句子。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词汇教学,在认真讲解单词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单词的对比教学,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和一些短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并以此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在词汇和词组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加大阅读量积累词汇和惯用表达方法, 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词汇的含义。与此同时,词汇教学还可与造句练习、句型教学及语法教学相结合。可用连词成句的形式或用译句、仿写句子等其他诸多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手法、句式表达同一意思,使写出的文章生动活泼。因为,一句多译既能开拓思路,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能为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
最后, 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性和衔接性是英文写作的关键。整体性指文章应有完整的意义,而衔接性和连贯性则体现在文章的表层结构和底层结构上。针对学生写作中连贯性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平日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语篇整体教学。由原来的注重语法讲解转变为注重分析文章段落间的连接成分,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语篇意识。第二,要注重连接词的系统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其含义和分类,还使学生了解其逻辑关系避免滥用和误用发生。再次,不仅要加强写作训练,还要调整批改及评讲作文的方法,由原来注重语法错误等表层问题转变为注重文章的连接和其他衔接成分,以此提高文章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在领会考试说明及评分标准要领的前提下,师生双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由原来的注重语法等表层错误转变为注重文章内在逻辑连贯性。其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点滴积累。此外,还应当教授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 这样无论在高考还是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都对学生大有裨益。
摘要:写作在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考试说明》及评分标准的解读对英语写作的提高有指导性作用。其中,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这三点不仅是高考英语写作的评分要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入点。据此,文章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3.考试大纲解读 篇三
在《大纲》中体现出2014年高考将一如既往地注重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辩证、创新地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读:能够从文字表述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能够从图表中准确、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地理基本技能,如对地理坐标的判断与识别、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文字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是指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来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指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和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复习建议
1.狠抓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
做题时要注意回归教材,应该多查地图和笔记。在专题复习中,要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区域地理复习为例,可采用“画简图一区域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以“天山地区”为例,首先画出区域经纬网简图,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其次在图上填充山脉等重要地理事物,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最后从自然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与成因、河流与补给类型、植被、土壤和自然带、自然资源分布等;从人文地理知识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农业活动等。如下图。
2.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及升华。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复习中,我们要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用心去体会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是怎样对这几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的。
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大纲》中的考试范围而忽视能力要求。在复习中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对教材中的地图,更应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
3.重视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提高识图、绘图和析图的能力。
在做题时,需要对图表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及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4.建立答题模型,斟酌文字,培养表达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卷中,经常出现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等的试题。对于这类试题,我们要建立相关的答题模型,明确能反映该地理事物特征的要素。
如地形特征通常包括三部分:以哪(几)种地形为主、各类地形的空间分布和地势高低情况。
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一般要说出在指定区域中等值线的数值范围、大致走向、疏密程度、数值大小的变化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立答题模型时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分析推理的过程往往能体现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综合题的答案不能只追求要点式的结论,而应注重推理过程。
4.CATTI韩语考试大纲解读 篇四
CATTI韩语考试大纲深度解读
一、能力要求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需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从考纲中可以提取到以下知识要求:
1. 词汇量:三级口译/笔译要求掌握8000个以上朝韩语单词,二级口译/笔译要求掌握1个以上朝韩语单词。
一般来说,TOPIK高级要求掌握的词汇在6000~7000个,所以可以看出三级口译/笔译要求的词汇量是约高于TOPIK高级,而二级口译/笔译要求的词汇量则更高。
由于翻译内容会涉及各种正式场合及会议,所以除了必须掌握我们日常生活中和教材上的常见单词,不同场合不同领域相关的专业术语,以及时下热词等都需要有所储备。
2. 背景知识:较透彻了解中国、朝鲜、韩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背景情况
以上这些领域相关的题目在TOPIK中高级的听力或阅读试题中也有所体现,但是CATTI中涉及的范围会更广。
这要求我们具备较宽的文化广度,熟悉多个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尤其要注意关注新兴事物与热点话题,否则很难应对新观点或新词汇的翻译。
3. 翻译理论:能够运用各类翻译方法。三级口译要求较熟练运用一般翻译方法,二级口译则要求较熟练运用各类高级翻译方法。
如果没有学习过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那至少应该去阅读一些翻译相关的书籍,了解翻译相关的理论,并熟悉各种翻译方法。
诸如长短句的切分、句子成分的转换、句式的变异、语态的变更等翻译技巧,特定词组、熟语等的翻译方法等都需要熟悉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满足考试所需的翻译技能。
二、备考方向
口译和笔译考试主要涉及《口译/笔译综合能力》和《口译/笔译实务》两个方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备考的主要方向吧!
1、口译备考
1.1 口译——综合能力备考
1)听力理解能力
口译综合考试会涉及一个听力综述的题型,需要听一段朝韩语文章(三级口译约800字,二级口译约900字),之后需要写一篇朝韩语字的综述(三级为300字,二级为350字)。
由于并不是逐字翻译,而是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内容归纳,所以听力理解能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部分。
就像备考TOPIK听力考试一样,在听的时候要学会①捕捉和记忆一些关键词,②分辨出信息层次,③抓取关键信息,④梳理好逻辑关系。
2) 信息处理能力
除了听力综述这一题型,口译综合还包括判断、短句选项和篇章选项这三个题型,其实考查的都是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建立在扎实的词汇语法基础之上,以上三项主要检测的是语言基本功,中高级基础知识扎实且熟练,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核心内容,获取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3) 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能力仍然对应听力综述这一题型,由于需要将所听的800字或900字,缩略为300字或350字,既需要①准确无误地保留所听到的核心内容,也需要②重新规划自己的表达逻辑,因此,可以说是在听力和信息处理基础之上的③综合表达能力的体现。
1.2 口译——实务备考
1)了解一个新概念——交替传译
如考纲所列,口译实务考的是交替传译。如果非专业人员,交替传译是一个相对不太常见的概念,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了解。
交替传译就是译员在发言人发言结束或中间停顿的时候,借助所做的笔记,用译语把发言人所表述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的形式,清晰自然、准确完整地重新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翻译形式。
要求口译员一边听发言人讲话,一边记笔记,在听取发言内容之后,运用良好的翻译技巧,准确完整地译出发言人的全部内容。
2)根据基本要求进行训练
口译实务主要考的就是交替传译,题型是朝韩语-汉语交替传译(二级为2000字,三级为500字),汉语-朝韩语交替传译(二级为1200字,三级为300字),三级口译还包括一个朝韩语汉语约200~300字的互译。
整体来说,考查的是汉语和朝韩语双语互译的综合能力。无论是二级还是三级,都要求我们①发音正确、吐字清晰,②语流顺畅,语速适中,③无过多语法错误。
区别在于三级要求完整地传递源语60%以上信息,而二级要求完整地传递源语70%以上信息。
2、笔译备考
2.1 笔译——综合能力备考
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笔译综合只考选择题,分别是词汇和语法以及阅读理解。
1)掌握基础要求中的词汇
上面已经提及三级和二级各要求8000和12000的朝韩语词汇量,所以首先当然还是从最基本的词汇着手,拓展各个领域的专业表达。
此外,笔译综合中词汇与语法有60题选择题,阅读理解题共有20题,考试时间为2小时,所以要求我们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要尽可能熟练,才能保证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2)阅读推理与释义能力
考纲中提到了我们需具备阅读理解、推理与释义能力,因此虽然样题还未出,我们也可以大致推断出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重点。
一篇文章中,可能有联合复句、多重复句等复杂的句子,除了①快速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②结合句子的结构性特点进行拆、分、并,还需要③根据题干内容,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推断。
2.2 笔译——实务备考
笔译实务的题型也很简单,就是朝韩语译汉和汉译朝韩语,题型简单但是题不简单,这里考的就是双语互译能力。
1)根据要求的翻译速度进行训练
在考纲中,三级笔译要求朝韩语译汉语速度为每小时700-800个朝韩语字;汉语译朝韩语速度为每小时400-500个汉字;二级笔译要求朝韩语译汉语速度为每小时800-900个朝韩语字;汉语译朝韩语速度为每小时500-600个汉字。
建议各位备考时,按照题型上的提示,要考三级笔译的同学可以找一篇约1200字的朝韩语文章和一篇750字的汉语文章,两篇文章互译的总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要考二级的同学可以找约1300字的的朝韩语文章和约900字的汉语文章,互译的总时间也控制在三个小时。
2)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领域的新闻
参考英语的样题,三级笔译中是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二级笔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人口的发展概况,以及一篇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介绍。
虽然每届题目不同,但是难度和类型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有平时多关注这类文章,才能了解背景知识,熟悉相关的术语表达,更好地输出。
3)注重提升表达的多样性
翻译是受原文束缚的创作,在翻译时,如果只是词对词,语法对语法地机械性翻译,很多时候无法做到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管是二级还是三级,都要求我们熟练运用翻译策略与技巧,准确、完整地进行双语互译,无明显错译、漏译。
5.考试大纲解读 篇五
●强化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的要求
●物理学科将以往部分选考内容变为必考内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近日公布。对多个学科进行修订,其中,语文学科,新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二者选考其一修订为均必考,新大纲进一步强化了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的要求,物理学科,新大纲将以往部分选考内容修订为必考内容。
“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教育部有关部门每年都邀请专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对考试大纲进行修订。本次修订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进行的。
如何修订
体现素养导向,优化考试内容、注重新课程标准的衔接
记者从新修订的大纲中看到,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语文科,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并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数学学科,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
物理科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了部分选修内容,同时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等内容。
“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体现素养导向。”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纲修订是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为何修订
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谢维和评价。
针对语文学科来看,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本次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修订具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认为,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是有益的。两种文体在内容、形式及阅读的功能、方法和规律上都存在差别,但实际上也有彼此交会融通及相互促进的一面。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同时,余党绪分析,“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
关于数学学科,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此次修订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的精神,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在数学考试中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针对新大纲中删去了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的内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认为,这体现了削枝强干,减少重复考查,强化学科体系的导向以及对数学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能力,包括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其培养训练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数学各种能力的考查应体现在数学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考查内容删去‘几何证明选讲’模块并不意味削弱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刘和平强调。
关于修订后的物理考试大纲将动量、近代物理等内容纳入必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国辉教授认为,这一修订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继续学习,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几乎所有的经典力学的教材乃至牛顿的整个经典力学体系,都是以动量作为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建立起来的。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张国辉认为。
高考命题
试卷整体难度保持稳定
很多考生都很关心,考试大纲修订后,2017年高考命题的难度,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进入必考范围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
关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三的师生如何备考,该负责人也介绍,“为了保证新大纲更好地指导教学备考,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相关人员和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开会,集中宣讲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合理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保证考试内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针对此番调整对中学教学带来怎样实质的影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的一番话耐人寻味:以往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个别省份甚至仅占一成,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学习。而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均作为必考,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另外,语文加大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考核,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温儒敏谈道。
6.考试大纲解读 篇六
一、考试说明的变化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考试说明在2013年的基础上修改近90处,修改类型大致如下:
(一)描述更准确型
如:
2013年:命题指导思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2014年: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二)考查内容要求提高或降低型
如:
2013年:四种命题的关系要求为掌握,根的分布与函数零点要求为了解
2014年:四种命题的关系要求为理解,根的分布与函数零点要求为理解
(三)说明或考查内容增加型
如:明确表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基本含义;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关系,样本数据基本的数字特征中的众数、中位数、方差,(文科)二面角概念
(四)考查内容删除型
如: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及其简单应用(选修4-5),推理与证明文理均不要求,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考试说明对2014年数学命题的趋势分析
①关键词 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②命题指导思想 引领课改 重视基础 突出能力平稳推进
③基本题型结构稳定 题型、题量10+5+6 难度分布3:5:2(易中难)
④命题理念稳定
⑤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突出理性思维,倡导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⑥突出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
⑦源于课本,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通过对知识的考查达到考查数学思维的全面目的)
⑧突出数学的应用
联系实际的问题会逐步增加,除了以概率考查联系实际问题外,函数、三角、数列等也与实际问题结合进行考查
⑨注重考查新增内容(容易题和中档题)
算法 三视图 简易逻辑(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几何概型 条件概率 茎叶图 二分法 函数的零点 幂函数等
⑩试题特点与2013年的相近简单的很简单 难的较难 分题把控难度 难度略有增大
三、复习建议
根据变化做好后期的备考至关重要,强化重点章节,回归新增内容,强调以问题教学是后期的主旋律。做好“四化,四查,四通”即
1.复习目标四化:知识理解“深化”、考试题型“类化”、通性通法“强化”、解题思维“优化”。
2.复习内容四查:查考纲把握方向、查考题明辨重点、查课本回归基础、查学情对症下药。
7.考试大纲解读 篇七
关键词:反拨作用,考试价值,认知
考试是检查、评定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它是教学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切教学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而组织展开的。因此, 考试不是一种孤立的、自足的活动, 而是从属于教育活动,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之一。在这个意义说, 教育是目的, 考试是方法。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1]。考试会对教与学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反馈作用, 理论界称之为考试的反拨作用 (washback or backwash effect) 。从考试反拨作用的理论成果[2]中可以看出, 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十分广泛, 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方面。考试对教学的影响, 有可能是积极影响, 也有可能是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就是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是方法与目的的统一, 消极影响就是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 是方法与目的的背离、倒置和错位。因此, 通过反拨作用认识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及其危害, 并寻求将考试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的有效途径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不难看出, 考试的价值实质上就是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其价值所在就是它主要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导向和激励功能。
但是, 长期以来, 人们常常把目的与方法倒置。应试教育就是这种目的与方法倒置的典型。之所以会产生目的与方法的倒置,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反拨作用认知的不足和偏差, 尤其是负面反拨作用。
1 对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及危害认知的不足和偏差
1.1 陈旧的考试观念误导教学观念
合护理本科生个性素质发展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学生的评比、选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 评价体系中加大了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力度, 这就引导护理本科生既注重智育发展, 又不忽视个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4) 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研究的过程,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因而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考试注重书面形式, 强调统一的要求、标准的答案等等, 结果导致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讲解上面, 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阅读和记忆上面。这使得高职医学教育教学的学以致用、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等教学观念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不能落实。又比如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对此也有很深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重新建构。由于经验相异, 建构知识的方法不同, 不同个体对知识有着独特的建构过程和结果[3]。因此考试命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应该了解教学双方的活动现状, 诊断教学困难所在, 判断以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的形成性考试和评价教学双方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了标准的程度。然而现实则过多关注总结性考试, 并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惟一考试。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整体的目标, 而较少关注学生个体, 导致教学模式固化, 机械教条, 缺乏生机。
1.2 缺失的考试功能误导教学目的
由于教师对考试的认识和研究不够, 导致考试功能单一化。教师认为考试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成绩, 这是保证学生听课的手段, 学生则认为考试就是为了过关。这种评价的结果没有起到真正衡量学生水平、激励学生信心的作用, 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理想的考试操作困难, 导致教师删繁就简, 在专业考试中, 题型经常是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这种考试不能真正发挥考试诊断教学效果的功能。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的一致性, 考试基本上不适合发挥学
参考文献:
[1]曾惠芳.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2) :8~12.
[2]黄殿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1, 10 (4) :86~88.
[3]钟强.层次分析法 (AHP) 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 2007, 20 (1) :98~99.
[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5]施爱平.浅析大学生素质测评[J].江苏高教, 2001, 5:83~84.
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考试内容和方式僵化, 考试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考试的功能缺失与偏离必然误导教学目的。即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各种能力, 而是仅为考试服务, 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并使学生的这一能力片面膨胀, 其他素质片面缺失[3]。
1.3 重知识轻技能的考试内容误导教学内容
传统的考试重知识轻能力, 由于客观知识便于命题、考核和评定, 所以现在的高职医学教育考试内容多是以概念化、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考核为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很少,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更少。从某种程度上说, 知识的记忆对于能力的发展是必需的, 但是知识的记忆并不一定导致能力的提升, 而死记硬背却往往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 导致想象力匮乏。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会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 遮蔽对发展自身能力的关注, 同时也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征相违背。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将会产生两种负面作用[4]:一是会阻碍高职教学改革, 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导向以知识传授为主, 忽视能力的培养, 违背高职教育规律;二是会使学生脱离实际生活, 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 遮蔽对自身能力的关注, 局限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结构, 而背离高职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4 单一化的考试方法误导教学方法
考试方法主要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笔试形式由于其自身的弊端, 不太适合高职医学教育考试。笔试试题内容的抽象性、考生所处的考试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考试成绩的偶然性, 这是笔试无法克服的弊病。笔试中记忆力的考核为主角, 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为边缘角色。所以, 笔试对于学生素质的考查不全面, 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笔试一般客观题较多, 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走向趋同,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也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主体性的发挥。
2 考试反拨作用对医学教育考试改革的启示
2.1 考试的价值即正面反拨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第一层面, 考试成绩的评价性判断作用, 这是考试最直接的, 也是最低层次的价值标准, 它可以较为客观地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档次划分。第二层面, 考试犹如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 起着反馈和导向作用, 它促进学生摆脱“学习挫折”, 尽可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该层面在理论上和取向上要胜过第一层面。第三层面, 也是最高层面, 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效和作用, 即考试和素质教育的统一。
2.2 发挥考试的整体效能
好的考试要达到第三层面, 即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要能够把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质等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 并予以引导, 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 即马克思所说的“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第二层面, 即考试的反馈、导向作用, 发挥评价、激励、教育和发展等本质功能, 从而回归本我, 发挥整体效能。也就是说, 首先学校应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将平时的表现成绩与终结考试评定相结合, 扭转单一的终结考试成绩决定教学全局的现状。其次是教师应综合利用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 根据考试的结果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 不仅为考生提供一个分数 (第一层面) , 还要通过各种数据给考生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报告 (第二层面) , 最后是考试应确立绝对标准和个体标准, 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明确学生素质的优劣及其潜能所在,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 从而过渡到第三层面。成人医学考试以及各级卫生职业培训和普通生考查课的考试和备考, 普遍存在着考试范围的条框化和训练及考试容量小、考试时间过剩以及考试的操作行为过于情感化的弊病。此类考试价值难以定论, 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3 注重考试的实用性
根据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学思想, 考试应该获取最佳分数, 它对试题的实用性有很高的要求。医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 需要考试价值与考试改革的评估。因此, 医学教育诸多考试体现也应是实用性的,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示考试价值, 考试的价值观才会更加明晰。故医学教育考试改革应成为一个热点。目前各医学院校的考试改革多样化展开, 从考试方法上看, 有“教考分离”、“时间限制选择题考试”、“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纯立卷考试”、避免“选择题考试的‘二次思维’和‘紧迫思维’”等。考试形式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 不能只限于笔试, 还应采用口试、实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针对护理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应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 实施模块式考试, 即理论加技能, 尤其重视对学生护理技能的考核, 如对基础护理中铺床、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护理礼仪中的姿态训练、语言交流等达标程度的评价, 这种考试不仅鉴定了学生的护理技能, 考试过程本身也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考试内容上看, 一是考试内容应该能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二是制订命题双向细目标, 规划测试知识和能力的题目分配,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综合评估, 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性, 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环境, 注重学生的个性, 使具有特殊学习能力和才能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四是考试不应限制答案, 标新立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价。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考试意志及其意志行为, 激发其学习和考试情感, 追求考试与教学改革的统一。这样获取的考试价值效应也就更大。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教育与考试——目的与方法[J].教育与考试, 2007, 1:16.
[2]黄剑平.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5, 10:47.
[3]陈福军.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5, 11:12~14.
8.考试大纲解读 篇八
柯志清华中师大一附中高级教师,数学备课组长。湖北省教育学会数学会员。湖北省民盟“烛光行动”指导教师。武汉市武昌区高中数学教学指导组成员。
一、《考试补充说明》解读
与湖北省2008年数学科《考试补充说明》相比较,2009年的《考试补充说明》除了对2008年《考试补充说明》的个别字词进行了调整,对题型示例的例题进行了增删外,没有其它的变动,仍然是由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控制、题型示例五个方面构成。
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数学科(湖北卷)的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
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既有利于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命题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湖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仍不使用计算器。
2009年高考数学(湖北)与2008年试卷结构相同:全卷共21道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空,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全卷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解答题共6小题,共75分。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0.70之间(包括0.40和0.70)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0以下的题为难题。
二、《考试补充说明》的启示
湖北省2009年《考试补充说明》数学科(湖北卷)的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是对高考数学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而湖北省2009年数学科《考试补充说明》是针对湖北教育实际所做的操作性更强的具体规定。《考试大纲》与《考试补充说明》是高考法规性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对于要考的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考试补充说明》,明确考查的内容、要求、热点、重点和难点,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和效率。
启示一:2009年试题将延续2008年试题风格,考查目的、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基本保持不变,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注重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宗旨不会改变,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的重点不会改变。
启示二: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数学学科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等特点,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启示三:要注意回归课本,浓缩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课本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的规范,符号上的表达也是统一的。同时,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建议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启示四:要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注重思想方法的领悟,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要注意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总结、归纳及熟练运用。力争做到:
知识系统化。要抓住知识的结合点,从中提取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方法常规化。即把握通法通理,在通法通理上反复练;对于技巧性强的方法,应尽力挖掘其推广应用的空间。
问题模型化。对每一块有哪些重要题型和典型方法要心中有数,了解这些典型方法怎样应用,不同的情景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思维多向化。注意逆向思维、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
启示五:重视应用,适度创新。应用与创新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几年,高考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加大了应用性和创新型试题的分量,不论是在题型创新还是在应用创新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复习中应加强对这类题型的分析与归纳,进行必要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对该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启示六:通过对题型示例的例题的难度分析与研究,针对自己的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好位,最大限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启示七:《考试补充说明》强调高考既注重对考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考查,又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调整心态,不急功近利,提高做题的规范性和应试水平。
【考试大纲解读】推荐阅读: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09-18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解读——会计06-17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解读07-08
数学名师赵达夫解读MBA联考大纲07-21
公估人考试大纲(新大纲)08-19
山大英文考试大纲09-02
数字电路考试大纲09-04
政法干警考试大纲10-02
公务员考试税务专业考试大纲09-15
从考试大纲的变化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