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2024-09-28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精选8篇)

1.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篇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倪文平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我发现不是用某一次考试成绩来算的,而用了四次考试成绩来算的综合分。

师:这样算道理何在?

生5:这样计算的好处在于,不因为某一次考试失利而使整个成绩受到太大影响。

生6: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成绩好,而且要求我们平时也要学习好。

生7:我发现对四次考试成绩所乘的百分数不一样。并且越到后面百分数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8:说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肯定,但它已成历史,没有当前的成绩重要吧!

生9(急不可耐的):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百分数也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昨天我在自学时明白“权”可以中一组数据中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就不明

白为什么还有分数和比是怎么回事。

师:总结一下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呢? 生10: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概念。并且老师告诉你们,有权参加计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比如前面的综合得分。

师:具体的,前面例子中的10%,20%,30%。40%说明什么?

生11:说明最后一次选拔考试最重要,4册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太重要。师:好呀!,那我们这学期期末考试就不用认真努力了,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生众(热烈的):不对,不对。师:谁来讲一下为什么不对呀!

生12:本册期末考试析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师:从这种计算方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嘛

生13:4册期末考试要算10%的分恰恰说明本册期末考试,很重要,我们应该努力考好,但是它相对于进入初三后的考试成绩,初三的成绩会更加重要,这告诫我们到初三要更加努力。也请同学们在课后计算一下为升入衔接班挣多少分了,更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能顺利考到衔接班,比如***,***,„„在此我们预祝他们成功。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教学思考:

1、教学目标明确,选材得当。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准确理解“权”,从情感的角度让学生从对“权”的计算中,体验到我们每时每刻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唤醒同学立即努力学习的意识。从价值观的角度,激励学生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当前追求的目标。摈弃了教材中的例子,选取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研究,让全体同学感同身受,体验到了所学的内容就是与我们自己紧密相关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 3

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从现实的例子中不但真正理解了“权”的意义,而且体验到的“权”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合理。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策略是关键,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述,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触类旁通,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给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又通过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正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3、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思想。人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和口袋,二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一天都讲同学们要怎样怎样努力学习,学生往往置若罔闻,在本课通过对升学的讨论,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与初中毕业已不再遥远,通过衔接班的成绩计算体验到每期的学习都很重要,能够从内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以衔接班的招生政策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讨论,计算,使得大部分优生蠢蠢欲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为我校高中留下优秀生源作好铺垫,为毕业时的工作扫除了障碍。

2.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篇二

古人说, “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 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 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又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落实立德树人呢?我们好不容易从“品德式”的语文课中出来, 难道又要回到老路上去吗?

我想:作为已经上五年级的孩子来说, 脱离教学的具体内容, 空洞地说教, 不仅会削弱知识的系统性, 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德育教育通过语文知识这一载体, 找准德育教育的契机, 自然、有效地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成了我每节语文课设计时的必备环节。

五年级有这样一篇课文《梅花魂》, 这篇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 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是属于思乡主题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当文章读到这里时, 我觉得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一个最好的点。以下是我在教学这段话时的一段实录:

(1) 问题一:“他们”指的是谁?

孩子们异口同声答:“有气节的人。”

(2) 问题二:“你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

孩子们:……学生一时无语。

(3) 问题三:“知道黄继光吗?”“怎样的黄继光?”

一个学生回答:“坚强不屈的黄继光。”

接着很多学生答“顶天立地的邱少云”“宁死不屈的雨来”“舍生忘死的董存瑞”……

(4) 课件图片一:出示几个有气节的人物———苏武手持汉朝符节, 在匈奴19 载, 不畏匈奴单于的威逼利诱, 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文天祥面对死亡和元朝的利诱, 他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江姐、赵一曼虽为女子, 但依然是铮铮铁骨, 宁死不屈。

孩子们的目光炯炯有神, 似有所悟……

(5) 课件图片二:出示“低头折节”的人———战争期间的令人唾弃的叛徒、汉奸, 认贼作父的秦桧, 投靠日本人的汉奸汪精卫等都是人民的罪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丧失了应有的气节, 令人不齿。

孩子们紧蹙眉头, 充满愤愤不平。

(6) 问题四:“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

生:“有气节的”“宁死不去的”“顶天立地的”……

(7) 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读这段话吧:几千年来, 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听着孩子们信誓旦旦的言辞, 看着他们那坚定、严肃而又庄重的眼神, 从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中, 我不知道学生对“气节”一词是否真的理解了, 可是, 我能感受到每个孩子对“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都有了深刻的感受、对做怎样的人有了深深的思考!

除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学生渗透一些德育, 我在平时与孩子们相处时, 也时时提醒自己“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不是演讲者, 而是榜样。作为一名教师,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 教师的自身形象、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我们讲一套, 做一套, 学生会对老师的话不信服, 也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不信服。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严格要求自己, 才会发挥“身教胜于言传”的作用。

3.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三

把握了教材中德育的内容,还得选好教学时渗透德育的方法,这是能否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如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我在执教《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是这样做的。这篇故事语言美,情节曲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课的重点、难点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通过说话练习,体会小鹿的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学生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因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样渗透着德育。

4.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篇四

新河中学 陈 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汉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采取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在课外进行德育渗透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目录,要求学生必

须多看、多读课外书,然后写读后感,通过阅读优秀书籍使学生接受健康的教育;同时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神州风采”等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看新闻,谈体会,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全球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伴随中国与世界的逐步接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语文教材作为思想启蒙的载体,又一次分担了思考的任务。目前,我们推广的语文教材和大纲,加强了人文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个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这让人感到: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这种情形下,语文教育和德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这对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一系列崭新的、建设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将成为众多探索者追求的目标。

5.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篇五

图强一小

赵敏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热爱家乡”等演讲比赛,自办小报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品社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

3.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时代伟人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

6.推荐读物法。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和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开展活动法。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全校性的各种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8.审美教育法。现行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科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9.参观教育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科德育渗透时注意事项

1.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2.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3.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4.有计划性,逐渐形成序列。

5.要注意效果,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6.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六

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使教与学和谐发展;这次改革,使我们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自身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而且要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特异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在室内课中,可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是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发展史。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是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富民强,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我国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是用中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成功等历史和事迹去教育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首先,体育教学是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影响集体的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因而在教授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应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其次,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游戏,大都有主题思想,教师要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对于消耗体力的内容,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障碍跑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单杠、双杠等项目,可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活动中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思想和优秀运动员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创造伟业佳绩的事迹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庄重之美,尤其在教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因而教师应挖掘、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并在课中抓住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

7.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篇七

1 应试教学环境下,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1.1 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古板

应试体育教学环境下的体育教师只是对学生教条条, 而学生却是学条条, 考试考得也是条条, 体育课堂上, 教师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动作之类的知识要领, 之后简单的给学生做个示范, 然后学生在模仿着老师教的动作去做, 教师一遍一遍的在对学生重复着动作要领, 这使得很多学生觉得老师很墨迹, 久而久之, 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的学习乐趣, 一到体育课就愁眉苦脸, 有的学生甚至逃课。正是因为,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古板, 缺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导致很多学生会出现如此现象。同时, 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挥。

1.2 很对教师对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研究的不够深入

先进, 在体育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提出的教学要求, 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师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看得不够重视。主要是一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次, 教学中未能把德育教育落实得更好更完善。很多教师只是口头上喊得响亮, 但实际却是分析研究得不够深入, 很多时候, 即使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敷衍了事, 可见,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未能在每位教师中深深地扎根。另外, 在忙碌的教学中, 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些繁琐的事务, 受到其影响也会很难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创新, 所以, 时间一长, 自然而然的就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入德育教育。

1.3 很多学生自身方面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大家都知道, 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适当的锻炼。体育课上难免会有一些短跑、体操等体育项目活动。许多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时候受到一点小伤也是很自然的。现今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公主和王子, 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因此, 缺少一些适当的运动和锻炼,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被困难打到, 缺少坚强意志力。所以, 很多学生在短跑中会觉得很累、身体吃不消, 就会自动放弃;还有很多学生会半途逃跑, 甚至一些学生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 正是如此, 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进行德育教育, 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意志, 加强他们的体育学习信心, 让他们养成爱体育爱锻炼的好习惯。

2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入途径

2.1 教师言传身教作表率

教书育人, 教师是关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 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教师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 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2 从偶发事件入手

偶发事件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 偶发事件没有规律性, 也没有固定的原因。教师无法用主观意志控制它的出现。这类事件因事出偶然, 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如能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如:在体育课中学生进行分组接力赛时, 甲组跑在前面的一个学生不幸摔倒了, 乙组赶上来的同学把他扶起来, 两组又继续进行比赛。但是, 乙组这个同学回组后却受到同组学生的指责, 引起冲突, 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进行。在这一偶发事件中, 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 态度鲜明地表扬乙组被指责的同学, 对其他有关的同学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教师这样处理偶发事件, 使学生明辨了是非, 提高了鉴别能力。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途径是多方面的, 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 采取何种方法手段进行教育, 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 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体会人生的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 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 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 否则将受到惩罚, 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 结语

随着国家2008年北京体育奥运申办的成功, 体育教育在教育发展中显得也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也显得很主要。体育是一门不同于其他的学科, 这门学科富有极大的魅力性, 所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和特点, 一定会爱上这门学科。但实际体育教学中, 教学效果确实很不理想。为此, 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中,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而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所以说,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它的采用不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教学模式的革新, 更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新的教学途径。总之,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手段。该文只是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深入研究做了几点粗浅分析与研究, 有些地方阐述的还不是很完美, 如遇不完善的地方请各位同行帮助给与改正和批评, 笔者会衷心感谢大家。另外, 更希望今后的体育教学生涯中, 有更多的同行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参考文献

[1]丛文胜.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37.

[2]孙萍.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与兴趣培养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45-346.

[3]张玲, 王麟.高校开设瑜珈课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105-107, 122.

[4]杨青春, 李建惠, 孟文.教师期望的研究评述[J].魅力中国, 2010 (4) :43.

8.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 篇八

语文学科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手段。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材料丰富、教育功能强大,教师需借助知识特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部分有效的渗透途径,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天然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大部分都含有教育因素,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多彩多姿的山水名画和景色壮观的大好河山等。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再配合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可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一、深入钻研,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和发起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德育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小学语文课文往往以讴歌伟人品质、品味祖国山河的壮丽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和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是一个相对有效的途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引领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让他们根据文字语言的表达,认识到文章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再反过来推敲语言文字应用的精妙,使其逐步掌握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实现德育和智育完美整合。

例如,在进行《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教学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使用这样的开场语: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和分享交流。然后教师应根据课文中讲述的事件:一个加拿大男孩瑞恩为帮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通过自己的劳动将70元交给募捐项目,并吸引越来越的人们主动参与到帮助非洲孩子打井木爱心活动中。使学生总结出:梦想给非洲孩子们送去关爱和健康,令非洲人民感激不尽,让他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实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将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以不知不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无形中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情感世界更是多彩多样,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过程为前提,以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情感渗透德育,让他们受到文章的感染与教师的影响,逐步培养和提高其品德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可在介绍课文背景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触发其情感;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营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故事的写作背景: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琴艺高超的宫廷乐师,是一个操琴高手,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四处寻找懂他琴声的人,最终遇到一个农夫非常懂音乐,即为钟子期,当他得知钟子期死后,十分伤心,并将琴砸坏,终生不再弹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分析课文,找出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句子作重点分析,通过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感知,使他们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渗透珍惜友情的德育教育。

三、课外活动,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师应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德育渗透形式。课外活动能够促使语文知识多元化,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熏陶,不过活动主题需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并体现出针对性与层次性。由于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不够成熟、想法幼稚,教师组织的课外活动应坚持良好正面的榜样,进行爱国主义、进取精神和优良品质的德育渗透;或者采用成语事故会、诗歌朗诵等形式,将德育教育和知识学习有机整合。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德育渗透的途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意志,还可陶冶其道德情操。教师需针对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诸如《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郑渊洁童话选》《一千零一夜》和《名人传》等。另外,教师还需强化阅读指导,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一起欣赏和探析这些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深刻哲理或思想情感,使其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德育素质逐步提升。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有意识的积极渗透德育,以教材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多个角度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朱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 成功(教育),2013(01)

【2】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3)

上一篇:感恩书信小学作文下一篇:09学年第二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