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共12篇)
1.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一
信技应用广且行且学习
——2014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成果 最初接触电脑是在达县师专读大学时,说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其实是开机、打开文档、关机这一类的简单操作,毕业参加工作后基本上荒废了。2002年,学校有两台电脑,我们都感到稀奇,围一大堆人在跟前看热闹,有个老师给我申请了QQ,天天都想猫在电脑前,那时人多电脑少,要排队,很多时候是半夜在那儿弄。但关于电脑在教学上的应用还为零。
2004年,我校建立了一个电子备课室,有十来台电脑,据说是别人捐献的,但经常死机,或者连不上网络,“僧多粥少”,也是要排队,偶尔去看别人在电脑上玩游戏、上QQ、编辑文件,很是羡慕,于是偷师学艺,勉强可以玩游戏、上QQ。那时我校老师60多人,大多数是电脑盲。
2006年我买了一台电脑,整天猫在电脑旁,也没别的嗜好,仅仅是玩游戏、上QQ而已。在几个我校“电脑高手”的指导下,逐渐接触office,学习编辑文档,偶尔下载一些教学资料,算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基本运用,也是最原始的。在各方努力下,学校从一个职业学校协调了30多台电脑,但多数是淘汰产品,内存低,反应慢,所以也没大派上用场。那时电脑的最大用途就是分析期末成绩,比以前方便多了。还记得1998年秋季期末,教导处找我们几个年轻人去算期末成绩,三天才弄清楚,其中还有误差不上算。现在方便多了,一个人几个小时搞定全校成绩分析,准确性大大提高。
2008年是转折点,我校也发了一笔地震财。鉴于灾后重建,在县电教馆的眷顾下,我校配置了30多台新电脑,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还派了专人管理。从此,多媒体教室就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的电教活动就是在这里开展,但此时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局限于PPT了。哪个老师能制作课件,那他就是能人。老师把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当做荣幸,这也是公开课的选择。我们经常开展校本教研,主题就是制作课件。那时的赛课(时至今日)主要就是比拼课件的制作。只要有县级赛课,肯定是学科组全体出动,先在校内赛课,成绩最好的代表学校参加县级赛课,这时大家为其出谋划策,你一言我一
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效果往往良好,给学校和个人带来荣誉。我校县级赛课荣获一等奖五人次,二等奖20多人次。学校也开展PPT制作大赛,赛课活动等,以提高老师对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至于WORD、EXCEL等就是偶尔的运用了,主要是教导处、办公室编辑文档、核算数字的运用了,老师平时用的较少。
真正给老师带来信息技术革新的是2012年。在学校的多方努力下,县电教馆给我校配备了32套班班通设备。老师基本上多采用课件上课,既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带来了听觉上的冲击。2012年我校还开通了校园网,实现了网络班班通,这给学生带来了福音。每个班还有视频展示台。我校年级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方便了老师备课,查阅资料,了解时事。各功能室配备了电脑,很大程度方便了管理,规范了管理。
2012年我校加大了对教师应用班班通的培训。首先是课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图片的插入,音频、视频的插入与播放,图片的出现频次,文档的编辑,特别是数理化教学对PPT的应用,那更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更大范围的拓展迁移。数理化课件的制作最难得就是图片的插入和绘图,我校委派了一名教师到川师大学习培训,回来后培训全校教师。同时加大老师对课件运用的考核。我校教师要求每堂课运用课件,要求提前备课。其次培训的是班主任,要求每位班主任可以运用Excel分析班上学生成绩,建立班级档案,跟踪学生发展。再次培训老师运用Word编辑文档。我们经常运用的office功能基本上就这三种。
现在,我校基本上实行了网络管理。学校建立了QQ群,发放文件或通知只需放上去就可。老师上课基本上都用PPT,习惯了少用嘴,少用粉笔,效果却好得多。特别是视听效果,让学生震撼。每节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搜搜时事新闻,听听流行歌曲,释放一下紧张心理。我校德育处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每个班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跟踪学生三年的发展轨迹。每个班在自己班级教室里的电脑上完成个人信息的录入,在连接到学校管理平台,学校有账户和密码,学生信息通常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的记录等,都有记录,一旦在册,终身记录,方便了学校跟踪管理。每个老师的信
息也是一样,学校建立信息库,主要包括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方便管理。教导处建立试题库,每学期期中考试只需在其中随机抽取即可。班班通配备了展示台,这大大方便了作业的检查,方便了学生了解参考答案。总务处建立学校财物档案,学校的财、物信息主要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各种渠道捐款、其它收入以及学校的支出,学校经费的预算、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对管理人员掌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改进和提高财、物资源的利用效益,起着重要作用。教科室保留有教师的科研信息,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对这部分信息的掌握和分析,对于师生从事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有着激励作用。对上述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可以通过校园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校园网进行。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校管理信息比人工处理要准确、高效、快捷得多。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任务,我校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信息、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其它事务管理等,每个系统又划分为若干小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大大方便了学校管理。
目前,我校的网络管理系统陈旧落后,还需完善,很多地方还存在漏洞,很多管理还需细化和责任化。我们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学习系统,完成考察学习、版本升级、裨补缺漏、完善系统。我们相信不久我校将大大提高管理水平,达到学校的全信息化管理。
总之,纵观近年来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由原来的计算机盲到现在的家家户户互联网,学习生活离不开电脑,特别是现在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学校大小事务,大大方便了管理,既有效又快捷。将来信息技术将会更大的运用到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二
作为高校教师,能运用好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会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有意识使用先进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教学过程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构成,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都与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教育内容和环境的变化,教育者也迫切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师资培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当前培训实践中存在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不能因材施教、内容组织不合理、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怎么组织好这类培训,如何选择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的效果如何,笔者在从事本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中有一些研究与体会,愿与大家探讨。
1 构建完善的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制度体系
2000年,教育部组织了高校师资培训与管理考察团赴美重点进行了高校教师师资培训与管理考察,学习借鉴国外的师资培训管理体系,从此次的考察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很重视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经费保障和评估体系来保证教师业务技能水平。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由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各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门实施。
1.1 专门的负责部门
教育技术的培训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作,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教务处协调培训教师(包括外请专家讲学)的工作量及报酬,人事处负责参加培训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培训方案设计和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 (1) 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教师需求确定每期培训内容; (2) 根据培训大纲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进一步规划培训内容; (3) 编制培训教材和网络资源、电话答疑等方式帮助教师随时解决问题。
1.2 一整套关于培训组织形式、制度,激励措施方案,做到有章可循
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指导和服务的制高点,有定人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并且及时关注现代教育的发展进步,关注同领域的理论技术更新,了解分析一线教师的运用情况,体现在教学的组织和指导中。
在我校,每年定期举办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1次,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2期(上学期为初级班,下学期为中高级班),不定期开展多媒体应用教学专题研究,教师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件竞赛等多项活动,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和教学效果。截至目前,我校已进行了3次研讨会,5次多媒体课件大赛,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技术中心还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得了全国、省课件大赛一、二、三等奖,充分调动教师学、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积极性、创造性。
1.3 培训效益的及时监督与反馈机制
很多教师参加培训时热情高涨、表现优秀。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很少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现代的教学手段流于形式,起不到培训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 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引导培训,使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 在角色上转变位置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以教学最优化为最终目的。其次, 在技术上热心引导, 教育技术人员应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 并经常参与到教师的一线教学中去,了解实际的应用情况,运用专业教育教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帮助, 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 可以联合开发课件、教学资源库等,使培训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最后, 发挥监督机制, 学校的教学督导组适时对教师教学进行抽查, 给教师以压力, 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 着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教学技能, 进行教育创新研究。
2 精心策划制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制定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培训目标、拟培训内容、时间安排、授课人员与方式安排、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每个部分都要精敲细琢,如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特点,工科院校还是理科类、医学类院校,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2.1 培训目标的拟定
教育技术是反映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能力,因此,教育技术的培训目标不仅体现在认知目标上,也包括动作(操作)技能和态度(教学理念的转变)技能。首先,认知技能上包括,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一般模式、建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等新的教学理论,这是将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应用的基础;第二,动作技能的掌握,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基础操作,图像、动画等简单教学素材的搜集与制作等;第三,潜移默化的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意识。每次培训的目标都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细化教师急需的培训目标,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参考完成。
2.2 培训内容的确定
由于教学对象(教师)的特殊性,培训内容要体现出变化和循序渐进,合理划分初级、中高级内容,并有机结合起来。以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学有所需,学有所获。在我校的具体实施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 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较多问题的部分,如电子讲稿的制作与教学素材在课堂合理运用; (2) 结合多媒体研讨会和教师交流,培训教师急需教学或日常用到的技术,如照片处理、视频简单剪辑等; (3) 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引导。
2.3 授课方式和时间安排
培训时, 对所有教师采用一刀切的培训方式是不科学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 教师的水平、层次也有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培训人员在教学时存在困难, 教学进度难以推进, 教学深度难以把握。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将培训班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等, 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培训等级,培训内容上从简单介绍到深入制作,内容既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在培训中, 作为教育技术培训人员,我们要能体现出现代教学观念和手段的优势,以实际的案例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征服教师。以教师参与式培训为主, 培训人员讲授为辅,采用讲授、研讨、实战相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 他们都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监控意识, 所以, 实施参与式培训使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 实行任务驱动式、案例式、谈论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展示和讲解手段,让教师把问题都解决在课堂上。培训者还应充分利用与教师面对面接触的有利条件获取教育教学一线信息, 以便“对症下药”。
2.4 考核方式
培训班结束后, 所有学员必须参加考核, 考核方式分为卷面考核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由学校人事处、教务处将根据教师平时听课和实验情况,通过考察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运用水平和上机实践作品,组织进行结业考核,并向考核合格的教师发放河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开发能力资格(结业)证书。取得证书的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多媒体课件开发上将给予优先支持。
以上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培训的每个环节有还有很多好的措施有待于我们实现,如提供培训网站、网络资源支持,电话服务,自编校本培训教材,聘请专家专题讲座等。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急需加强。该文参考了大量同类院校的做法, 针对目前培训中的问题和高校教师特点, 结合该校的培训实践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育技术,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杨成.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 (21) .
[2]陈勤.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8.
[3]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与管理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C].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7.
3.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三
(一)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引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类似培训时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二)《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旨在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确保按需施训。
(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四)《课程标准》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五)《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实践任务和学习成果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应用成效评价,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二、课程目标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三)“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三、课程主题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分别设15个和9个主题,由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课程主题构成。“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设3个主题,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主题。培训机构要依据课程主题,分学科(领域)开发课程,供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选学。
(一)依据技术素养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培训课程,其内容重在帮助教师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适应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运用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制作等。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重点关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
(二)依据综合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培训课程,其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讲授、启发教学等;“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重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依据专题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培训课程,其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重点关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解、技能训练、总结与复习、评价等教学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重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监控、学习评价等环节。
(四)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培训课程,其内容重在帮助教师利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等,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主题及代码列表如下:
四、课程建设要求
各地要根据《课程标准》,建设一批能够符合地方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培训机构要注重与中小学合作,重点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典型案例资源、微课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和校本特色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要切实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探索利用测评工具,分析诊断不同地区、不同能力起点、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
(二)要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以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主线,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关键环节为重点,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为目的,将技术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要适应开展混合式培训的需要。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合理设计教师实践任务,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教师学用结合。
(四)要注重分学科(领域)开发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确定培训课程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帮助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问题。
(五)要依据课程主题开发具体课程。按照课程主题说明,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要点,参照课程示例,设计具体课程。同一课程主题下,可根据需要设计多门课程。要特别关注实践任务、案例资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六)要遵循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课程目标须体现课程主题描述的相关内容,具体可测。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契合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要合理设计评价指标和方式,确保有效评价学习效果。
(七)要符合相关技术和格式要求。音视频、多媒体课件、文本、动画等课程资源要采用通用格式与标准,具有兼容性,保证学习者能够使用不同浏览器与通用播放软件进行学习。为便于课程规范管理,所建课程应按统一模板(附件2)进行说明。
(八)要提供功能完备的课程运行平台。平台须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等研修功能,满足混合式培训需要。具有充足的网络带宽,能够有效实现多网联通。
五、课程实施要求
(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审核遴选工作。要依据《课程标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对拟纳入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课程进行认真审核,遴选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要将课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遴选的重要条件。要将一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满意度,作为课程评审和培训机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二)各地要在训前测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多套培训课程组合菜单,便于教师选学。要合理配置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以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技术素养类课程原则上不超过规定学时的三分之一。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教师培训服务信息,组织教师选学。
(三)各地在课程实施中,要加大培训模式创新力度,推行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重点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现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培训机构要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分工协作,分级建立培训者队伍,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要将培训重心下移,以校为本,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信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4.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四
我在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了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能让本次培训中学习到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现制定个人的研修计划如下:
自我分析:
通过这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测评,我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全部不合格,自己还达不到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初级阶段,自己在word和excel的运用上还仅仅知道一些皮毛知识,还几乎不能运用PPT制作课件;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等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研修目标:
通过这次培训前的测评结果来看,我应该侧重学习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化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上,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课堂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习word和excel的相关知识,科学化的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让自己从以前的用计算器,甚至于用算盘中解脱出来。从而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学相长。
研修计划:
1、完成培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及时登录上网学习视频讲座;参加网上网下的积极参加互动研讨、学习反思、答疑等活动;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2、学习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等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掌握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并能熟练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既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又提升自己的能力。
3、学习word和excel、PPT以及多媒体素材加工,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备课、课堂教学和编写课堂练习中,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学习数学化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的初中数学化学探究式教学、数学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等知识,并在以后的自己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模式,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操作与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等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设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从而实现多渠道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
6、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自己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
7、在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束后,我还要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能熟练的运用各种信息教育手段。
5.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五
升培训研修计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否则我们会成为社会的淘汰品,所以我必须自觉参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如下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 2 学反思、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措施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积极把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上升为课题,并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和把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6.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六
——团结中心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8年3月14日,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希沃白板5”的技术应用培训。本次培训由王飞副校长主讲,贺二兵校长全程参与。王校长主要介绍了“希沃白板5”注册、登陆,以及“白板5”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更快捷、更直观、更具科学性,合理运用这样的软件,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觉得这款软件功能很强大,也很实用,大家都认真倾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认真做记录,唯恐落下一点知识,并且积极动手参与。
7.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七
根据训后跟踪反馈的信息,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方式对已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年轻教师效果较好,对城镇地区的学校效果比山区的要好,而转变教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普遍令人满意,但仍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培训效果与地域条件有关。对条件较差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的条件不是很成熟,许多地方网络不通或不稳定,使老师们心灰意冷而放弃;部分教师的电脑操作技能较差,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兴趣不大,做课件时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与效果不成正比;而少数电脑基础较好的年轻教师,在集中培训时因基地校的硬件条件先进,且可随时得到授课教师的帮助和学员间的相互促进,所以学习热情较高,可一回到自己的学校,总会遇到硬件和软件方面这样那样的问题,时间稍久,便热情消退,除了应付公开课之类的活动,基本上又回到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学到的知识也很快被遗忘了。
二是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现在评价教师的工作完成与否,主要看该教的教材内容是否教完并是否布置了一定数量的作业,学生考试的成绩如何,对教师在工作中是否运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没有纳入评价方案中,老师们辛辛苦苦制作的课件在教学常规检查中甚至不算教案,能够检查合格的教案必须是手工抄写的。大多数教师只要用熟练的费时较少的传统的方式即可完成教学任务,何苦选择费时费力又较难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呢?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分析,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提出了改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四条措施。
一、分级措施
社会的人才结构在较大层面上看,其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即橄榄型,中等水平的居多,拔尖的和能力低下的较少,如果放弃最底端的部分,那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在对人才的培训上,与其花大气力将能力低下的提升上来,不如加强塔尖人才的培养,借此拉动中间部分;与其让全体参训人员齐头并进(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如打造一个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
我们当初的那种培训策略过于追求大统一,对基础位居两端的学员最难兼顾。现在改变了思路,在制订培训目标和方案时,分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培训是全员培训,目标是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都不高,对于基础较差且年龄偏大的学员,不过多地倾注精力,在成绩评价上也不做强制性要求;提高培训是每所学校选出一位信息技术能力最强的教师,在全县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校本研训指导团队,在基础培训结束之后,再对他们进行一次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规定较高的培训目标,同时对他们在“教师工作坊”中的任务也要做较高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培训和指导本校教师的常规力量。这种让小部分教师先成长,然后带动大家共同成长的方案是较经济而高效的。
二、协作措施
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充分利用组织资源,依靠团队共同的力量共同完成某一任务。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当成员们在协同创作时,旨在与好友或者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欢聚、交流、创作、互动,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创意火花飞舞得更快、更激昂,整体成就也必高于个别努力的总和。
湖南省溆浦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之一,自2012年开始,历经三年,实施了由吴松年教授主持的“专业性有效教学”项目,并在各中小学校推进了有效备课组建设。为了让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也享用协作的成果,可要求溆浦县各中小学校将校本研修切实落实到备课组的协同备课中去,相同年级相同课程统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采用一套最优方案,由备课组成员共同完成,能者多劳,差者多学,本校的校本研训指导老师负责各学科的技术指导。同时,创建一个只有全县校本研训指导教师加入的信息技术提高QQ群和微信群,方便成员彼此交流和县级主讲教师的长期指导答疑。这种措施不但能维持老师们对信息技术持续应用的热情,还能缓解工学矛盾。
三、共享措施
资源共享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分享,现在已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功能。网络上的各类教育资源多如牛毛,但由于大部分网站在收集资源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事实上质量也是难以管控的),所以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要想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资源还是要花上一点功夫并采用一定的技巧,而且大多数质量较高的资源都是收费的。
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有效的多媒体资源和快捷的获取方式,我校将进一步打造好自己的网站,建立一个实用信息技术资源库,为了避免与网络上类似的众多网站雷同,投放的素材资源限定在PPT课件免费模板、各类动画素材、声音素材和视频素材等,适当投入资金,从网上购买一定数量的优质资源,并把每一种素材改造成一个教学积件,使之具有较大的通用性,以便能够搭建在众多的学科中。除了素材资源外,我们还将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制作成微课集的形式,作为一种短平快的微培训资源供广大教师远程使用。这些资源的建设固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若发动起本县校本研训指导团队的力量,基本上就是一个化整为零的问题了。
四、激励措施
勒波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得更好,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干得更漂亮。虽然这话也并不一定正确,因为物质奖励毕竟不是万能的,但纯靠自觉与来一点奖励甚至鼓励相比,所起到的效果一定会截然不同。
因此,在目前这种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阶段,我们虽然不能强迫老师们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但要以适当的形式进行鼓励和奖励,这就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将这一措施具体落实到各级学校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去。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常规检查中的教案可以采用电子稿和课件的形式,即使在填报职称晋升材料中也如此;教师每学期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节数最低不能低于某个数值,通过备课组备课时人人都要提供课件方案;学校要积极组织老师参加每年一度的“湖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县教育局也要在每学期举办一次类似的活动,凡参加者即有学分奖励,对获胜者县里和学校还要追加奖励。
以上几项措施看似简单,可要实施起来也并非易事,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只要找准正确的航向,就总有驶向彼岸的一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Z].2013.
[2]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8.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八
(2013年10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 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工升级,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汇聚本地资源,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各地要根据测评数据及时调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训机构要根据测评数据制定完善培训方案,确保按需施训。中小学校要分析测评数据,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
七、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八、加强组织保障确保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省要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做好整体设计,制订提升工程主要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规划方案,2013年底前报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开发测评工具,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提升工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评估等工作。成立执行办公室(设在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提升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确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具体工作。采取招投标机制,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和科研等部门的力量,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保障经费。各省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管理平台建设、专项培训、资源开发和能力测评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国培计划”专项经费中切块用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地市及区县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本地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9.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九
今年我参加“2017屏山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这无疑将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提升和改善。为了使本次培训学习收到实效,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制定如下研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能力。2.能结合有关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化学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3.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紧跟与新时代的教育步伐,做永不落伍的新型教师。
二、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2~3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积极参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使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10.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十
小学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2015年10月19日至29日,在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下,我们xx178名教师来到了xx广播电视大学,参加2015年xx省小学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
给我观念带来的冲击、思想带来的变革、能力带来的变化却是无与伦比的。我从这次集中培训中受益匪浅,让我感到一种紧迫感:作为一个当代的合格小学语文老师是不容易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以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教学特色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是比较困难的。这次,我又一次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所接触的内容,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教学方法的革新,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现在说说我的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进行了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方式,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有一个质的飞跃,以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培训让我得到了很多的信息,开阔眼界,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这次训练,虽然时间短,任务重,但经过努力我成功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此次培训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意识,它把从以前的实际课堂的教师培训转移到即时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已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的学习环境。在这
里,我们不仅可以阅读了大量的文字相关的理论知识,图像,数据,还可以观看一些老师教学视频,欣赏著名的风格。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相结合,与他同专业教师交流讨论,这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
讨论共同的平台。
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并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应该是新课程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经验,尝试逐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目的从学历社
会。
通过学习教授讲课和观看视频教学,我觉得我真的得到了很多的经验,灵活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第一类设计寻求新颖,抓住学生的心,要注重实效,没有形成无物质,是 不是课堂活泼的学生可以一无所获;教师的语言有亲和力,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做学生学习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没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支撑作用。此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质量也需要不断提高,依赖于不断吸收知识,学习先进经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基本技能,具有优异的。
11.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 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14-03
从《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到《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并不断增加投入。广西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或中等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学校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广西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如何,能否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培训绩效
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范围的确定是本研究开展的基础。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广西的各个县区,尤其是河池、百色等地的县区城市,经济水平也较落后,所以本研究也将县区的中小学校划分在农村学校的行列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从“如何教”的角度提出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期望的培训绩效和实际的培训效果之间总存在很大差距。怎么样才能增强培训效果,让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绩效技术,对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因素进行绩效考核。笔者引入美国学者Wile的绩效因素分析模型,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培训绩效进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以及各地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情况,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出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培训绩效的因素。
2.2 调查对象
2010年8月至9月,对桂林市的永福、平乐,河池市的10个县市(都安、环江、宜州、罗城、凤山、巴马、大化、南丹、天峨、东兰),百色市的那坡,贵港市的桂平,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85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9%。
2.3 调查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实地参观法、访谈法,并且在河池市的天峨县、南丹县、东兰县听了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强调调查数据的客观性。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所有问题均提供一个或多个可选项。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了解被调查学校的硬件、软件资源,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以及教育技术培训情况等。实地参观则了解到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3 绩效因素分析模型及调查结果分析
绩效技术一直应用于培训中,将绩效技术应用到教师教育行为中,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引入美国绩效专家Wile于1996年提出的绩效因素分析模型,见图1。
根据Wile的绩效分析模型,本研究对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培训绩效的影响因素做了概括,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动机、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参加培训的态度以及对培训的需求等。外部动机包括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环境及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学校领导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情况,学校对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等等。
3.1 内部因素
1)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中小学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掌握的教育技术水平各异。调查显示,参加过一次以上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占到调查总数的96.30%,而没有参加过任何关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仅占3.7%;参加校级培训的占20%,县级、市级培训占73.80%,省级培训仅有2.2%。教师普遍都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参加培训的级别不等,参加县级培训的占多数。而在调查对于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时,表示非常希望参加培训的教师占77%,有机会的话愿意参加的占18.70%,不是很感兴趣,学校有要求的话参加的占3.90%,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为0。相应的,参加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也会表现出不同。教师在参加了教育技术培训后,认为教育技术培训非常有作用的占90.60%,认为一般的占9.40%。调查到教师在参加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对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影响,认为有很大提高的占45%,有一定提高的占55%,提高不明显和没有作用的均为0。调查显示,培训使受训教师信息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的占调查人数的24.60%,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占34%,教育技术应用频率增加的占1.80%,前三项都有的占39.60%。
2)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师具有熟练的教育技术技能,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有力保障。调查发现,对于教师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能对Office办公软件进行简单操作的占总人数的64%,会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占到49%,能使用超级链接和动画功能制作课件的占22.60%,不会使用PowerPoint的占16.90%。在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中,“在网上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教师占64%,“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获得信息”的教师占62%,“从现成的图书期刊、教学光盘、音像资料中获得信息”的教师占到30%,“利用互联网、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的教师占到39.60%。而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在调查教师教学设计考虑的因素时,考虑“教学内容分析”的教师占94%,“学生特征分析”的占71.7%,“教学媒体选择”的占41%,“积极创设条件”的占58.60%,“学习目标分析”的占54.60%。
3)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知情况。教师是否具有对教育技术积极正确的认知,是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调查发现,对于教学中即将采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教师的态度中,“先学习后采用”的占54.60%,“大胆采用”的占37.7%,“尽量少采用”的占5.6%,“存在技术恐惧心理”的占1.6%。在调查教师对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目的认知情况时,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占35.80%,认为“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占69.90%,认为“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占50.90%,认为“实施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占26%。而教师对采用网络环境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看法,“认为非常重要”的占91%,“不重要”的占6%,其他的占3%。
4)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研究情况。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为了保证教学顺利完成,获得的工作帮助情况也成为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占13.6%,“跟同事讨论解决”的占72%,“请教专家”的占2.4%,“请教培训教师或学校专门的培训人员”的占11.7%。
3.2 外部因素
1)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情况。学校软硬件设施环境建设是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师是否积极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调查显示,“只有少量计算机,很少被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占52.70%,“每个教研室都有计算机”的占9%,“教室有投影仪、电视机”的占16.90%,“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的占66%,“学校有自己的校园网”的占11.30%。笔者在2010年10月初随广西师大赴河池送教下乡活动中,实地考察河池市的学校情况。在县城里的学校,物理实验设施几乎没有,或者是老旧损坏;有些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有些仅有一两个。
2)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对于“贵校在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激励机制”,所有被调查教师中回答“指标要求(每学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不得低于15%)”的占22.70%,“作为评优条件之一”的占15%,“作为晋升职称条件之一”的占5.60%,而“没有要求”的占56.70%。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学校的影响。教育技术培训不仅作用于教师,对学校也会有影响。调查显示,“影响了教学方式”的占50.00%,“影响了教研内容”的占13%,“影响了教学观念”的占34%,“没有什么变化”的占3%。
另外,本研究还采用开放题形式,调查了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认识,调查了认为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调查显示,有86%的教师认为学校硬件设备跟不上,教育技术培训无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开展,与实际教学联系不上;也有教师认为校方态度不支持,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自身技术不熟练(尤其是年纪大的教师);等等。调查了教师自身期望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也有教师希望与专业学科内容更紧密的培训,教育理念改变方面(如参与式教学,结合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利用多媒体授课也能上出优质课方面),等等。
4 解决对策
4.1 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合作,统筹协调改善基础条件
广西属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尤其是农村经济更加跟不上。国家在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广西农村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落后,教育经费仍然需要向农村倾斜。广西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在国家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加教育技术资金投入,在各地学校现有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装备水平。
4.2 结合农村现有教学条件,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但是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培训却忽视了最初的目的,很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培训内容没有与教师的实际需要结合。应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进行培训。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调动教师主体参与,动手动脑,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和方法。
4.3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水平,将培训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
首先对学校各级领导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认同培训理念,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从而在学校内建立合理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能顺利实施,有效应用。学校出台鼓励政策,奖励教师将建构主义理论等新的理念引入课堂,鼓励教师针对学校现有的条件,利用教育技术理念,改善教育教学。
4.4 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要使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如结合本校教学实践需要,建立绩效培训考核制度。学校不仅要重视培训,更要强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聘任、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教师切身利益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激励机制。
4.5 既要培训现代教学技能,也要抓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进行的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开展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常用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内容的培训。这些内容的学习,操作性非常强,而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也用不到,因为学校缺乏软硬件环境支撑。所以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教育技术是运用合适的技术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中的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包括传统技术以及教学设计这样的软技术。在培训中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和创新学习理论。
4.6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广西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经济落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也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减小教育绩效的差距,加强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改变观念,应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4.7 对教师进行跟踪与技术支持
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只是教师教育技术建设项目的开始,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教师接受培训后,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是项目的目的。应鼓励教师尝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调查中有91%的教师认为通过网络培训非常重要,这是教师持续学习很好的环境。应为教师提供这样持续的学习支持,搭建继续学习的平台。
5 结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基于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培训绩效情况,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反思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策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因此,解决好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冰川,张军征.影响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培训绩效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9):60-63.
[3]王荣良,李锋.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培训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23-24.
[4]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61-63.
[5]何显文.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评价[J].信息技术教育,2007(10):68-69.
[6]陈小微.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3):56-57.
[7]郭雪莉,段春芳,赵宗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6):74-75.
[8]侯英,陈儒,李红波.广西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26-29.
12.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教学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为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信息技术使人与人的距离拉近, 是世界的动态最快的遍布各个角落。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 是推动知识传播和发展的源泉, 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方面, 有效的完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 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一、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和关注, 必然会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也带来巨大机遇。教师应该快速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新形势, 创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 多多思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二、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应达到的培养目标
(一) 将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 创建新颖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为教师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 在现代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将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增强在教学中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意识, 摒弃传统的灌输法, 创新教学方法。 (三) 有效的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学课程。 (四) 充分认识教学主体是学生, 教师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培养学习方法, 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张扬个性, 促进自我发展。
三、如何培养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 就要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 培养教师的应用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 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 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的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思考, 对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有创新认识。 (二) 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信息技术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设置协作、对话、情境等关键因素。 (三)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来探索教师、学生以及环境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重建师生关系。要确保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使教师能够建立起一种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观。 (五) 调研目前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的现行状况, 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分析, 寻得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四、培养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的解决办法
高校教师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在现代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建立假设并大胆的去创新, 同时合理的整合专业学科的知识与信息化技术, 使得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确保设计能力的提高;另外,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这里我们所提到的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自变量:就是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在课堂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 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充分的借助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交互协作的学习, 极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二) 因变量: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控制变量: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设计能力与之前相比近乎相同, 而且也要保证在实验前各项指标不能出现明显差异。对于教师的培养, 可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和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在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 还要积极地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做到理论要紧密的联系实际, 使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都得到丰富, 确保高校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其具体措施如下:1.参考相关文献, 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 完善相关理论;2.积极地参加讲座, 咨询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对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做到及时的掌握;3.外出学习, 实地考察。参观和了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新模式, 并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积极地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 来实现“教师教育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培养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的方法
对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我们采取的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紧密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过程, 并用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 同时提出新的要求, 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通过对理论的偏差纠正, 形成一套全新的理论, 并再次通过实践来对其进行检验, 使理论再次得到一定的发展, 进而形成一种具有较高完善度的理论体系, 其具体办法如下: (一) 研究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达到对相关的概念的认识和掌握, 并能进行相应的思考。积极地寻找理论层面的支持, 建立起完善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 (二) 案例分析法: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本质, 从而使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逐步的调整和完善。 (三) 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 对研究成果进行不断的推广和总结, 并根据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情况, 来进行课题计划的修订和实施方案的调整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任小刚.吉林省西部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狄芳.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 2013.
【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推荐阅读:
西村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08-09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06-16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1-20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06-24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08-09
201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07-20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心得体会11-12
“国培计划(201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总结08-12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材料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