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

2024-09-30

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通用6篇)

1.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 篇一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爱心最重要。 “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更应该承担起传播美的责任。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更上一层楼。作为一个教师,教师是崇高无上的,它将永远是我的追求。

2.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 篇二

一、“四有”好老师的三重道德价值

教师是中国社会道德的奠基者、守护者和传播者,好老师是亿万学子未来的“筑梦人”,是亿万家庭命运的寄托者,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奠基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总书记深刻地揭示了好教师对于学生、学校和国家的三重价值。

1.“好老师”的生命价值:遇到好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幸运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到:“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谁是那一位让他发现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又是谁点亮了他心灵的火把?一个伟大的称谓叫老师!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优秀教师对学生的人生指引,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一生的成长。有效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智。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由衷的微笑,可能就此造就学生成功的人生。同样,教师一句讥讽的话、一次冷漠的态度,也可能就此扼杀一个天才少年。所以,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关系,而教师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起到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

近年来,美国一些学者对教师价值进行了量化测试,取得很大的突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博士陈心想说:“用统计分析评估每位教师,也就是把成绩相当的学生分给不同的教师,从一年后学生成绩的差距来看那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有多大。然后利用这个增值的成绩来看学生未来在上大学、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好教师和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一生。”他们还量化指出,学生在四年级遇到一位出色的好教师,在统计学的平均意义上说,会让这个学生上大学的概率提高1.25%,同时也会让他一生多收入25000美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画家陈丹青在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时,向世人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徐悲鸿为什么会成为艺术大师?就是因为年轻的徐悲鸿从宜兴乡下走到上海时,遇到了康有为。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学生遇到好老师是他一生的幸运;反之,一个学生如果遇到了一名品学俱差的教师,其负面影响也足以耽误学生的一生。

2.“好老师”的职业价值:拥有好老师是一所学校的光荣

教师发展引领着学校发展。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好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和支柱。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引领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当教师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当教师水平、能力、知识的建构从低级走向高级,当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迷茫走向坚定,学校的观念文化也就同步走向了成熟。特别是教师发展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者融合在一起时,教师就从学校的教学工具转变为学校的教学主体。进而,教师一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人翁,就会激发出无限的热情,从而与学校荣辱与共,血脉相连。

教师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神圣使命。当一所学校发展的愿景成为教师们的共同追求时,教师们就会众志成城,形成发展合力。好老师总是给学校带来正能量,为学校办学尽职尽责,把学校发展的目标内化为价值认同,外化为自觉行为。从而创造出无限的富有生机的教育奇迹。

3.“好老师”的社会价值:不断涌现好老师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步伐一日千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抢占了先机,赢得了未来。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就是托起明天的人。

从国内看,中华文化能否薪火相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越走越宽广,中国社会能否迅速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和谐、社会进步都呼唤人才,呼唤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到来。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所以,教师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二、“四有”好老师的道德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伦理学意义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国家以及自身等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准确地反映了新时期教师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学生关系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教师自身应有的道德素养。

1. 心中有祖国: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好老师是具有理想信念的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从长远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学生;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明天的国家面貌。所以,从国家民族的长远战略上看,教师要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理想去唤醒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用自己的希望去放飞学生的希望。

好老师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好老师应当心中有祖国,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己任,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致力于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坚定认同的新一代。

2. 心中有社会: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好老师是道德情操高尚的老师,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有人格魅力才有教育魅力。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教育规律就是:身教重于言教。这是由教育的真实性、统一性和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等教育特质所决定的。孔子始终强调为教者必须“身正”;我国近代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教师“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好老师要以身立教。一方面,教师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教育效果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体力行,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好老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情操?首先,好老师要品行端庄。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老师要有文明礼貌的语言、稳重端庄的举止、大方得体的仪表、亲切和蔼的态度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用无声无形的力量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其次,好老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一种缄默的知识,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该就是这种人。”因此,好老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用自己的人格榜样去感化学生,事事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再次,好老师要能抵御各种诱惑。好老师要坚守道德底线,坚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积极进取的态度生活和工作,不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左右,拒绝诱惑,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保持教师的高风亮节。

3. 心中有学生: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知识传承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也不断受到挑战。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纯粹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知识由教师单向地流向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获取知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素质直接关联。然而,在当今时代,学生能够从书本、课堂、校园之外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在新的知识传播背景下,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学识,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就会在教学中捉襟见肘,或者无所适从。所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一潭活水。

好老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扎实学识?首先,好老师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广的胸怀视野。其次,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再次,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浪潮,好老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汲取并灵活运用新知识。所以,好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智慧的人生之路。

4. 心中有生命: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爱是教育的基础,好老师一定是具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教师只有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伟大事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在一个个生命成长中,需要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感觉到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提升学习的兴趣,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爱学生就是爱生命、爱国家、爱人类。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做好老师,就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反之,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好老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仁爱之心?仁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厚、慈爱、关心、同情。教师的仁爱之心首先表现为尊重。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的关系中,师生之间才能和谐,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其次,仁爱之心表现为宽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能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再次,仁爱之心表现为期待。在好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会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三、“四有”好老师的道德塑造

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1. 大力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也随之转变,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问题成为大众议论批评的焦点。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社会的道德滑坡也影响着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因此,要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全面展开;用人类美德的结晶,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前进方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师德建设的氛围。

2. 大力增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承载着文化传承的教育使命,“传道、授业、解惑”,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既不能将广大教师推上道德的制高点,无限拔高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使教师陷入“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境地,也不能忽视对教师群体的道德高标准要求,使教师的先进性被广泛性所淹没。广大教师只有牢记崇高使命,坚守神圣职责,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够持久工作、不断进取,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3. 大力推进师德师风的建设

3.老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新乐学校全体老师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们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训练为本;训练大计,老师为本;老师大计,师德为本。'

究竟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老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老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呢?我们认为,热爱同学,敬重同学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老师只有热爱同学,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怀同学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全力以赴地去训练同学;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训练家夏沔尊说:“训练之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训练。'老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健壮成长的孩子。假如说才智要靠才智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训练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训练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当有同等的受训练权利。'热爱一个同学就等于塑造一个同学,而厌弃一个同学无异于毁坏一个同学。前苏联有名训练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同学培育成一名胜利的农庄___。

每一位同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别变故的同学,简单形成格外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忱鼓舞、耐烦关心,用师爱的温情去溶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接受训练。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惜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同学。

但值得思索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同学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训练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敬重同学,才能训练同学;没有敬重就不行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在同学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公平,是“好老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学问,对同学来说,他们更宠爱前者。青少年同学格外渴求和珍惜老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奇妙的训练效果,会使同学自觉地敬重老师的劳动,情愿接近老师,盼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训练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来,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同学为本',关注同学的主体地位,而敬重同学,公平对待同学,关爱同学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盼望得到别人的敬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敬重是相互的。同学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公平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敬重对同学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训练中体会到:敬重同学的实质就是把同学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共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敬重同学动身,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老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武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观赏,懂得赞美,擅长沟通,成为同学成长的伙伴,成为同学成长的引导者和鼓舞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伴侣。

在同学心灵中栽下一棵敬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一般老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由于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老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宏大。

4.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 篇四

2019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1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的本身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对待每个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

2019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无悔的人生。将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我深深地认识到蜡烛事业,春蚕事业的甘与苦。也深切感受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政治学习方面,我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教育局“质量、安全、稳定”教育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践,务实重干,踏实勤奋,开拓创新,积极改革,锐意进取,以爱心促进教育,以爱心关注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尽管从教将近十年,但我深感要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是师德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因而,在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在这方面,我特别注意,针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缺少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从生活、学习、心理给予更多的辅导,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不定期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各种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境界。

屈指算来,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当我看到同学们有的成了技术熟练的会计,有的成了独当一面的厂长,有的成了给农民们排忧解难的农业技术员,有的成了医术不凡的年轻医生,有的和我一样踏上了教育岗位……我渐渐从内心体会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了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2019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3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2019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4

通过本学期的师德师风学习,增强了自己的教育法制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矗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献身教育,就要努力实践师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2019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5

目前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目标,以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

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5.历史老师师德学习计划 篇五

-----师德学习有感

大沥镇横江小学何国星

打开记忆的大门,曾记起我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儿时曾梦想成为一名伟人,长大后发现:那决不可能;于是梦想成为伟人的爱人,成家时才明白:只能成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不经意间走上三尺讲台,渐渐地我喜欢上这三尺小天地,并定下宏愿:我一定要做伟人的老师!

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传道授业,洗涤灵魂的职业是快乐和幸运的,因为这是一份有关梦想的职业,这是一份有关心灵的职业,更是一份成就人才关于爱的事业!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面孔,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总是一次次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但做一个理想的老师是多么不易。这需要知识和高于知识的智慧,需要修养和高于修养的人格力量,当中的关键是要加强师德学习。

本周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师德师风教育的主要内容,收获颇多: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

6.师德学习资料国宝老师霍懋征 篇六

国宝老师霍懋征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却在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60年。她曾先后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若干重大建议。周恩来总理曾称她为‚国宝老师‛,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她就是被列入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

-‚海陆空‛司令

毗邻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有一栋砖红色的居民楼。刚刚粉饰过的表层里依然透露出斑驳,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寻常人家的住处。霍懋征,住在这里已经有十几年了。

按响门铃,听到‚汪汪‛的犬吠。跟着霍懋征一同出来的是两只胖胖的‚京吧‛。

‚除了这两只‘京吧’,旁边的屋子里还有3只‘博美’,外面阳台上养了4只鹦鹉,这鱼缸里还有金鱼。怎么样,我是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军司令’吧。‛作为85岁的老人,霍懋征的嗓门显得格外洪亮。

坐定,细细打量,客厅的摆设简单,各种各样的照片却很多。黑白的、彩色的,让人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恍惚。

那是1943年,作为北师大数学系的高材生,霍懋征面临毕业抉择。成绩优异的她放弃了留校任教,却提出去教小学。在那个‚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年代,很多人说她是傻子。‚傻就傻吧,谁让我喜欢孩子呢。‛60年间,霍懋征有太多的机会甩掉‚孩子王‛的帽子。但是,她始终坚守着最初的选择。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一幕场景,让霍懋征至今感动:2004年教师节刚过,三十几个已经50多岁的学生聚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说着童年的趣事。这时,当年的班长给大家来了个突然袭击:‚同学们,现在都把手伸出来,把你们的手绢也拿出来,再让霍老师检查一次卫生。‛让霍懋征吃惊的是,虽然当年的小手变大变粗了,每人的指甲却仍像儿时一样,铰得秃秃的。手绢也一如半世纪以前一样干净、齐整。

跟记者一同听霍老师讲故事的还有那两只‚京吧‛。不过,它们没什么耐心,很快就发出了微微的鼾声。霍老师一点也不计较,轻轻拍着它们,一脸的慈祥。

如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霍懋征的‚标签‛,被专家解读为霍氏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核‛。

在霍懋征眼里,学生都是孩子,完全一样的孩子。在她教的班上,有的孩子来自平民家庭,也有的来自中南海,家长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孩子的情况怎样,霍懋征坚持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

-‚四乐‛为养生之道

霍懋征耳聪目明,耄耋之年尚不知老花镜为何物。养生秘诀不可不问。霍懋征和盘托出,即为‚四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另外还有一乐,天气不好,学生电话不断:‚霍老师,变天了,别出门。‛逢生日这天,祝福不绝。‚这份幸福,‛她说,‚不当老师的体会不到。‛

霍懋征养生靠的是‚乐‛,教学生也追求‚乐‛。她说,学习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学儿歌,我就用‘破谜语’的方式教给他们识字。比如奇怪奇怪真奇怪,一棵树木口中栽,是什么字呢?‛霍懋征随口举了个例子。

‚困难的困。‛

‚真棒。答对了。‛

这样的对答,这样的称赞,令记者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成立‚消灭错别字病院‛

1981年,霍懋征的学生参加北京市最后一次毕业班统考。全班语文平均分高达97.46分,而且没有一个人写错别字。这在北京放了一颗‚卫星‛。错别字是怎样被消灭的呢?原来霍懋征跟班干部商量专门成立了一个‚消灭错别字病院‛。谁的错别字少,谁就当主治医生,谁的错别字多,谁就是病号。主治大夫还会给家长写信,通报病情。这样,每个学生再提笔写字时都很注意,错别字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消灭了。

霍懋征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但她却从未平庸过。

新中国教育史上的诸多‚第一‛,都留有霍懋征的印记:参与编写第一部小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小学语文教材……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她的教育思想被列为‚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为小学教师做重点课题,这也是头一遭。

-‚富有‛并忙着

采访的过程中,霍懋征又接到了两个电话,都是请她去做报告。‚西部一些边远地区,小学老师太闭塞了,他们的老师怎么教,现在他们还怎么教学生。其实老师教学水平上不去,不能怪他们,他们缺少培训。‛所以,霍懋征先后应邀到50多个省市和地区讲学,推广她的教学方法,作了几百场报告。不过,她从不收钱。

2005年夏天,广州市某教育部门邀请她去作报告,那时广州的最高气温已经到了40多摄氏度。守在身边的大女儿怕她身体受不了,坚决反对。没几天,老人坐不住了,给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媳妇打了‚求救‛电话,让他们瞒着姐姐,到北京‚护送‛她去广州。

‚像搞地下工作一样‛———老人一脸得意。

霍懋征是执拗的,有时甚至是‚激进‛的。这一点,她自己也是认同的。

自1978年,霍懋征连任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担任了15年的全国政协常委。这期间,霍懋征也从来都是坚持己见,从来不怕得罪人。

如今,霍懋征离开了讲台,却没有闲下来。

80多岁了,自己组团远赴甘肃、青海、广西等西部地区扶贫支教。在她的床头、案头,摞着厚厚的教育刊物、教育论著和待审读的教材。她每天工作10小时,忙得连午觉都不睡。

霍老师邀请记者参观她的书桌。‚我很富有,光是书桌就有3个。‛与卧室相连的书房里,摆放着一张老式长桌,上有文房四宝。阳台一隅,立一张标准的课桌,阳光爬进窗子,给书桌抹上了一层金色。客厅小茶几上,摆满了各种报刊,也成了书桌。

显然,霍懋征的‚富有‛,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来自心灵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在她对学生的付出以及学生对她的真挚情感回报中得到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李炜娜】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的精典,放到这里与大家共享。本人觉得一代名师霍老师的一些事例的确让我得益不浅,相信也能给广大老师以启发。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人们不难发现,在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中间就有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的身影。

教师是以教育学生为职业的,不少人把教育的内涵定位于以智育人,这固然是重要的,然而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以智育人的同时,还要重视以德育人、以体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智育的缺失,会导致创新能力的丧失;德育的缺失,会导致出危险品;体育的缺失,会导致出体格不健全的病失;而美育和情感教育的缺失则可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全面发展,多向成才‛是她一贯的教育理念。她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实践中她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关心和爱护学生,是贯穿于霍老师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条红线,‚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学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高尚、纯粹而又无私的。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是她对待学生的准则。这也正是霍老师晚年,每逢节假日,众多学生络绎不绝地来看望她的原因。

霍老师不仅是位受学生尊敬地教师,而且也是一位受到各方面欢迎的社会活动家。在中小学教材建设,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小学语文,数学科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她都倾注了毕生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也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许和称颂。

我想把戚继光的一句话送给霍懋征老师:‚繁霜尽是心头血,撒向千峰秋叶丹。‛祝霍懋征老师健康长寿。

--------柳斌(原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霍老师其言其行其理均可见善教之策:尊重小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认识到孩子出现所谓‚淘所‛行为根本上是这些‚小大人‛与成人之间认识上的矛盾和冲突,对于他们不能‚治‛,不能‚堵‛,而应以爱心和智慧走进儿童内心世界,并且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用其长、助其困、励其志。这才是教育的至道。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出自老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家。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教育才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霍老师说:教师的爱是阳光,应该公平地照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的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不可救药‛的孩子是没有的。霍老师是‚无爱则无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霍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爱每一个学生,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可成才,几十年来,她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她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纯熟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吸引着、启迪着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她创造的爱抚、赏识和激励的氛围之中。让教育充满爱

--------霍懋征爱的教育术

看过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也经常订阅有关的报刊杂志,聆听过魏书生老师的教学专题讲座,拜读过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的教育专著,然而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一书。

霍老师说:教师的爱是阳光,应该公平地照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的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不可救药‛的孩子是没有的。霍老师是‚无爱则无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霍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爱每一个学生,在她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可成才,几十年来,她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她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纯熟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吸引着、启迪着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她创造的爱抚、赏识和激励的氛围之中。

看着80高龄的霍老师仍然童心未泯和学生们一起游戏,仍然精神焕发地耕耘于三尺讲台,我深受感动;2001年,80高龄的霍老师还到甘肃省天水市农村小学指导教学,我更被霍老师的精神所折服。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精辟的讲述了霍老师的教学艺术,我反复的看,仔细的体会,认真的学习实践,在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那就是要爱 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才。书中提到的一些例子,都让我很受启发。那个淘气的小永,在霍老师的‚用其长、助其困、励其志‛春风化雨的滋润下,不但成了优秀的学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让霍老师免受了许多苦难,在唐山地震的时候还去给霍老师搭地震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尊重每个孩子,她用自己的言行,熏陶着每一个幼小心灵,让学生们受益一生。一个学生回忆说:‚做霍老师的学生是幸福,听霍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霍老师给予我们的是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和实实在在的学习能力。如果时光倒流,我们还愿意坐在小学的教室里听霍老师讲课。‛

教学过程中,我也曾多次采用霍老师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也让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了学习,让调皮鬼变乖了,好学了。

多年来,我把这本书当做我的教学指南,以霍老师为榜样,精心的在自己的岗位上经营着我的教学工作,收获颇丰,因为我的教育充满了爱。

霍老师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需要总结,今天需要创新,明天需要憧憬。三天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把握住了今天,明天就更有希望了。我们的老师虽然教在今天,但一定要想到明天。‛让我们共勉吧。

上一篇:楼面部例会制度下一篇:品牌授权使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