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精选8篇)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篇一
能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通过对阜新市的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建立了大气污染的浓度模型;给出了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浓度的计算结果;同时,对阜新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出阜新市环境质量浓度指数并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作 者:陈刚 CHEN Gang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所,阜新,123000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8(z2)分类号:X823关键词:大气污染 浓度模型 环境质量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篇二
白云区属重工业区,以铝工业为支柱产业,有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等大型高能耗企业,环境质量面临严峻考验,加之近年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区域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增加,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本文中,笔者将以SO2、NO2和PM10三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2011年和2012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白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保护治理对策。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白云区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1月开始对环境空气质量实行自动监测,监测点为白云区政府和白云一中,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24小时连续采样,每10分钟获取一组监测数据。研究中引用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SO2、NO2和PM10的数据均来自白云区环境监测站。白云区属二类区域,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1[2]。根据技术规定,选取SO2、NO2和PM10三个指标作为评价参数,按照各项污染物的监测值分别计算其空气污染分指数,取3个污染物中空气污染分指数最大者作为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对应空气质量级别见表2。
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200分别对应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分指数Ii,可以根据实测的质量浓度值按照分段方程计算。当第i种污染物浓度为Ci且 Cij≤Ci≤Ci,j+1时其分指数
undefined
式中:I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监测值;
Ii,j:第i种污染物j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
Ii,j+1:第i污染物的j+1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
Ci,j:第j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的(对应于Ii,j)的浓度限值;
Ci,j+1:第j+1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的(对应于Ii,j+1)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
指数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max(I1,I2,…,In)[3],该项污染物为该城市空气中首要污染物。
3 大气环境质量随时间变化
3.1 SO2含量变化
2011~2012年各月SO2的月监测均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见图1。2011~2012年SO2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减少后增加;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0.034 mg/m3、0.022 mg/m3;最高值2011年在1月份,2012年在12月份,分别为0.147 mg/m3、0.097 mg/m3。由图1可知,夏季SO2较低而冬季较高,原因可能是冬季采暖燃料增加和低气压不利于气流扩散,导致大气中SO2上升。总体来看,除6月外,2012年各月SO2值均低于2011年同期,这可能与白云区加强实施SO2减排有关,根据《白云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要求,白云区将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持续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逐年削减SO2等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在“十二五”末SO2排放量控制在19 061 t(数据来自白云区环境保护局)。
3.2 NO2含量变化趋势
2011~2012年NO2浓度的月监测均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见图2。两年的NO2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减少后增加;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含量分别为0.012 mg/m3、0.017 mg/m3;最高值2011年在1月,2012年在12月和1月,含量分别为0.023 mg/m3、0.027 mg/m3。由图2可知,2011年和2012年7、8月份明显低于12、1月,可能是由于冬季采暖燃料增加和冬季低气压不利于气流扩散,引起大气中NO2含量增加。总体来看,除了5月,2012年各月NO2监测值均高于2011年同期,这可能与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有关,因为环境空气中NO2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机动车尾气,衡量机动车尾气对城市大气污染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称为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4],它以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量在大气总污染物数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来体现。据统计,2011年白云区机动车保有量为34 230辆,2012年为4 2108辆,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23%(数据来自白云区塔山交警大队)。
3.3 PM10含量变化趋势
2011~2012年PM10月监测均值随时间变化趋势见图3。2011年从2月份开始,2012年从1月开始,PM10曲线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含量分另为mg/m3、0.046 mg/m3;最高值2011年出现在2月,2012年出现在12月,浓度分别为0.114 mg/m3、0.106 mg/m3。由图3知,冬季 PM10含量相对较高,而夏季PM10含量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冬季气压较低,不利于气流扩散,扬尘、烟尘和粉尘留在付空,引起 PM10浓度的增加。总体来看,2012年各月PM10监测值均低于2011年同期,这与白云区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控制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采用机械清扫城区主街道,并定期洒水降尘有关。
3.4 空气污染指数(API)变化趋势
根据SO2、NO2、PM103个污染的监测值计算其空气污染分指数,确定API=Imax=IPM10,即,PM10为白云区首要污染物。
2011~2012年API监测结果随时间变化见图4。两年的API变化规律均与当年的PM10变化规律相似;最低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56、46;最高值2011年出现在1月,2012年出现在12月,分别为99、78;除2012年7月API<50,空气质量为优,其它月份API均大于50小于100,空气质量为良。除2011年1月API 来自SO2的贡献,其余月份API均来自PM10的贡献。由图4可知,冬春季API平均值要高于夏秋季,这是因为白云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所以空气污染指数变化会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4]。总体来看,2012年各月API均低于2011年同期,即 2012年空气质量好于2011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白云区2011~2012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SO2、NO2、PM10及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2011~2012年,白云区SO2月均值范围为0.022~0.147 mg/m3; NO2月均值范围为0.012~0.027 mg/m3;PM10月均值范围为0.046~0.114 mg/m3;达到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2) 2011~2012年SO2、NO2以及PM10的月均值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减少后增加,冬春两季SO2、NO2和PM10浓度大于夏秋两季。
(3) 空气污染指数(API)主要来自PM10的贡献,白云区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上可以以PM10为重点,通过控制PM10的排放量来改善白云区大气环境质量。
(4)从空气污染指数(API)来看,2011年和2012年白云区大气环境质量均为良以上,2012年较2011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这与政府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有关。
4.2 建议
(1) 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进程,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技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审查和管理力度,控制工业三废污染。
(2)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取缔经营性燃煤炉灶并逐步取缔小吨位锅炉,加快供气、供热能力建设,提高集中供热率和清洁能源使用率。
(3) 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控制建筑扬尘;提高道路冲洗率和机扫率,防止人工清扫导致道路尘源;对裸露地面进行硬化绿化,提高地面绿化率;加强城乡结合区域环境治理,防止过往车辆将泥土带入城区;开展植树造林。
(4) 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颁发绿色环保标志,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识管理;加快出租、公交、长途客运车辆油改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工作的进程,降低氮氧化物污染。
摘要:根据2011~2012年白云区SO2、NO2、PM10的监测数据,综合运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白云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白云区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SO2和NO2的污染程度较低;2012年较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一年中1月和12月污染最为严重。
关键词:贵阳市白云区,大气环境质量,空气污染指数
参考文献
[1]白云区档案局.2008-2011年贵阳市白云区统计年鉴[R].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李章安,曾艳.重庆开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952-2954.
[3]朱传凤,赵和平.用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城市空气质量[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11(2):30-31.
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篇三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现状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1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现状
1.1 政府的监测工作为主,民间的监测工作为辅
通常情况下,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工作都是由我国政府部门中的环境监测部门来执行的,而这一部门的主要任务则是完成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最为全面真实的大气环境报告,为环境稽查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制定环境稽查工作的主要方向。近些年来,民间的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刚开始主要都是畜牧养殖农场来执行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其目的就是展示自身畜牧养殖环境的优势,从而全面的监测自身农场的大气环境。另外,一些养生度假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吸引游客来旅游,他们对本地的小范围区域也开始了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
1.2 民间监测工作大都来自数据宣传理念
之所以民间还能主动的去监测大气环境的质量情况,其最最要的驱动力就是食品原材料以及养生地等对于环境的评估需求,现阶段,我国很多饮品企业的奶源地和水源地都已经相继的建立了在线监测实施数据的公开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建立也就充分的显示出了这些饮品企业的食材来源是具有环境优势的,是绝对没有大气环境污染的,而能够用在学术科研工作中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还没有有效的开展。
1.3 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导致监测结果是有差距的
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类污染物是无法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大部分的污染物都是有着极强的区域性的。即使是位置相距很近的两个监测点,它们所监测到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污染物也是可能有着很大差距的,那么民众势必就会大气污染的监测结果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可能进一步的压缩大气污染监测大数据的市场。
2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中的主要问题
2.1 大气环境监测网点的密度不足
现阶段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布置与气象站的布置基本都是重合的,而气象部门在布置气象站都是以乡镇的顺序来选择的,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在布局监测点时也是以这个顺序进行的,而这种每个乡镇1-2个网点的布局密度,要想保证监测气溶胶系统移动的准确性则是较为困难的。而民营企业在监测大气环境时,他们往往都只会在其生产园区内布置监测网点,有一些企业也会采用基于SCM系统的数字化监测系统,他们采用的并不是基于色谱仪和质谱仪的物理监测系统,那么这些监测点所得到的数据并不具备很高的置信度,也就无法严禁并且科学的监测大气环境。通常我们都采用空飘气球监测法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情况,这种方法所采用的设备不能重复利用,并且成本较高,并且使用的密度也是无法满足大气质量大数据的实际要求的。
2.2 篡改数据的事件时有出现
我国的企业在监测大气环境数据时,他们最主要的就是要显示出当地的大气环境的优势,即使是大气环境并没有处于良好的状态,他们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销量,便会随意的修改所监测到的环境数据。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自称是公开了其食材原产地的大气污染情况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建立真正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只是采用伪数据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另外,政府的一些部门也存在着一些员工不负责任的问题,他们没有严格的按照流程操作,因此,所得到的数据监测结果就是不准确的。因此,在我国的民间对大气污染的监测数据虽然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但是长久以来其置信度却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2.3 还未形成统一的监测体系
我国大部分的大气环境监测机构都是由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而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气污染监控管理部门,那么对大气污染的数据就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和部署。所得到的所有监测数据都应先上报国家气象局,并与相应的气象数据进行同步汇总,然而,气象数据与大气污染的数据应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可见,现阶段我国是继续建立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负责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这项工作的,这个单独的部门可以是政府中的某个部门,也可以是某一个企业,而对于成立这样的一个部门,我国还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议程和时间表。
3 做好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真正的实现在线实时的监测大气环境数据
要想实现在线实时的监测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数据,那么就不能继续采用基于监测芯片的纯电磁监测,而是应采用远程数据的读表技术,从而能够将数据自动的读出和记录,同时应及时的将这些全面准确的反映给广大人民群众,民众可以实时的掌握大气环境数据,而企业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企业对这项工作更加的重视了,那么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的效应才能充分的发挥,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的去监督那些环境污染企业,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3.2 提升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保证所得到的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无论是政府部门监测网点工作的相关人员还是在企业中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他们都应具备较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充分的认识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
3.3 建立完善并且独立的信息发布体系
由于气象部门对于各地大气环境监测部门是有着直接的管辖权的,所以,大气污染的指数都是通过天气预报和气象网站发布给公众的,这样就导致了稽查和监测部门是由两个部门来管辖的,那么在传递和执行业务时就会存在着隔阂。因此,国家应充分的考虑到环境稽查和监测部门的业务相关性,在各个技术职能部门中应将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和土壤环境监测划分出来,它们都应归环境稽查部门管辖,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渠道的畅通无阻。
3.4 建立独立的部门和专业的监测体系
我国各类的环境监测部门不应该属于各个地市的相关政府部门来管辖,他们应受到全国统一的业绩考察和内部调度,为了真正实现更加独立的环境监测,并且为融资创造条件,进一步的加大监测点的密度,建议对这一部门进行企业化的改制。企业应将更加专业的环境监测服务提供给重点的环境依赖企业,并承接国家的各项环境监测任务,这样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业务收入。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大气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各类城市首要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也随之逐步的走到了前台,针对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晏启昌.环境监测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13.
[2]查秀峰.浅谈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4.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对策 篇四
一、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与相比,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有升有降,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加以考核全部达标。
1.质量状况
大
气质量监测指标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中年日平均值二级标准评定本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水平,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污染因子比较
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略低于郊县年平均值,而pm10接近城区年平均值。我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为40天、二级天数为325天;空气质量一级为55天、二级天数为310天;总优良率均为100%。二级天数大于市区,但一级天数少于市区。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1.选址不合理
监测点位按规定应设在区政府所在地,但目前仍在朱泾镇。由于监测点位设在320国道和水泥厂附近,且近年来附近区域建筑和市政施工大为增加,客观上造成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
2.监测仪器设备陈旧、分析方法落后
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测试仍采用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手段,重量法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主要取决采样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条件。而市中心和一些区站已建立大气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站,采用较为先进的采样仪器设备,提高了分析质量。若我区也采用自动在线监测,则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3.企事业单位燃煤锅炉烟尘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和餐饮业排放的油烟气
目前我区尚有部分地区和企业使用燃煤锅炉,城镇餐饮业油烟气大量增多,有关设施尚未完善,必须配套治理装置,或使用清洁能源。
4.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尾气排放污染严重
有关部门应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管理,按欧盟二号废气排放标准执行。
5.道路、市政、建筑工地的扬尘增多
由于近几年我区道路和基建项目大量上马,导致扬尘增多,应当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6.裸露土壤的扬尘
城区绿化对于防治大气污染,特别是吸附细粒子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在道路两侧、工业区周围、居民居住区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土壤。
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篇五
——大气污染
摘要:
本文对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做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唤醒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空气是地球表面一切有生命的物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空气,人类的生存及其社会活动就无法维持下去,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其它生物也不复存在。所以,当大气遭受污染之后,其成分、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生活以及生态平衡乃至各种器物的存放产生有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呼吸道疾病,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PM2.5等等„„在这些名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当下,对大气污染的深刻认识和保护对策的思考变的刻不容缓。
1.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尤其是在一定的局部空间范围内,大气的某些成分可以明显地增加或减少。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其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都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该地区的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大气污染是指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其正常本底含量,因而对人体、动植物及其他物品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1.2 大气主要污染物 1.2.1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是指大气中的来自燃料燃烧的烟尘、工厂排出的粉尘及风自地面吹起的尘埃等物质,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雾,煤烟尘,总悬浮微粒等。烟尘中含有由碳、氢、氧、硫等元素组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许多是致癌物质。粉尘虽然本身是固体颗粒,但因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在自然状态下总是粘附多种气体、液体,所以其成分既有金属、非金属天机化合物,又有有机化合物。
固体颗粒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不仅使空气变得混浊,相应地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及地面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而且能随呼吸作用进入人体或直接到达肺部产生沉淀,或随血液送往全身,或使固体颗粒表面吸附的致癌作用很强的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死于肺癌的城市居民中,有多达五分之一的人是受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所害,而这些微粒主要来源于汽车废气。科学家主要研究了空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这些细小的微粒能够深入肺部并沉积下来,导致疾病。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微粒的含量上升10微克,长期肺癌死亡率就上升8%,效果与长期被动吸烟相似。调查表明,美国洛杉矶市的空气中每立方米2.5微米以下颗粒含量是20微克,纽约16微克,都超过了美国环保局1997年设置的安全上限--15微克。英国伦敦某些繁忙街道的含量达到32微克。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空气中,每立方米微粒含量为300微克,其中大多数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
1.2.2二氧化硫:
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石油炼制和有色金属冶炼及硫酸化工生产等。而二氧化硫的天然来源主要是生物活动产生的硫化氢的氧化。据估计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1.46亿,其中有70%来源于煤的燃烧,16%来源于重油的燃烧,其余部分来自矿石冶炼、硫酸制备等工业企业。就工厂类别而论,以电厂的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左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
1.2.3氮氧化物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含氮有机化合物燃烧,使燃料中有机态氮转变为氮氧化物气体。二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温度高于1000℃时.大气中的氮被氧化成一氧化氮。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源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气、火力发电站和其它工业的燃料燃烧以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氮氧化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土壤中氮素的挥发与逸散。氮氧化物进人大气后被雾、水汽吸收,可形成气溶胶态的硝酸、亚硝酸或亚硝酸盐。
当氮氧化物与另外一种有毒物质(碳氢化合物)共存于大气时,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含有臭氧、醛类、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强氧化剂的二次污染物,毒性很大,所以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后危害程度增加。
1.2.4碳氧化物
大气中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成分,但其浓度增加会给环境带来多种影响。一氧化碳则是排放量很大的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窒息性气体,即通常所说的能引起人体中毒的“煤气”。它产生于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的燃烧过程,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其它加工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为2.2亿吨左右,其中80%是由汽车排出的。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作为废气排出,因此在大城市交通路口汽车来往频繁的地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能很高,有时高达50ppm,远远大于其1ppm左右的天然本底值。
1.2.5其他污染物:
除了上述大气污染物外,较为常见的无机气体污染物有硫化氢、氯化氢、氨、氯气等。随着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进人大气的有机化合物气体越来越多,目前较常见的苯、酚、酮、醛、芘、苯并芘、过氧硝基酰、芳香胺、氯化烃等。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恶臭气味,对人体感官有刺激作用,有的被认为有致病、致畸和致突变作用。1.3 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种。自然源主要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尘土飞扬等;人工源又可按其属性分为固定源和移动原两种,其中固定源包括工业、农业、家庭三个方面,移动源主要指的是交通污染。
2.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为重。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区域性问题 2.1.1酸沉降: 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危害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绝迹;使土壤酸化,土境遇受酸性淋溶,土壤成分溶解流出,结构破坏,土壤肥力大大降低;水体和土壤酸化以及酸雨对土壤浸渍,使有害金属铝离子活化,镉、锌、铅和汞等变得愈加可溶,地下水遭受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直接产生毒害作用;酸雨使植物遭到破坏,森林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同时,酸雨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使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等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多有酸雨发生,尤以长江以南一些大城市周围较为常见。目前受酸雨危害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酸雨的酸度也在不断增加。
2.1.2城市交通废气:
自20世纪8O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2.1.3光化学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表观特征是烟雾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一般发生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汽车尾气以及石油和煤燃烧废气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氧化剂特别是O3也包括PAN(过氧乙酰硝酸酯)及其他化合物是烟雾形成的指标。
2.1.4工业(化石燃料)、农业、家庭固定源排放:
我国2008年烟尘排放量901.6万t,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 ;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t,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2 全球性问题
2.2.1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自然成分,它对辐射的选择吸收性能在地球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19世纪仍年代的0.9亿t增加到了本世纪80年代的50亿t,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0.027%猛增到了0.035%;按未来工业发展的速度预测,到2050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可达200亿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到0.0531%。大气中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并无拦截作用,因而地面可以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能量,但是它能吸收地面向太空发射的长波幅射,使近地表大气温度升高。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球表面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平衡发生改变,导致低空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被称作“温室效应”。据估计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0.001‟~0.002 ‟,到21世纪末就将上升3℃,那时将有可能引起南北两极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造成大面积陆地被淹、世界许多海滨名城受到危害的后果。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人口生活在沿海60km的范围,如果那种情况真的发生,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越南红河三角洲平原等世界上许多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将被海浪殃及。
2.2.2臭氧漏洞:
离地球表面大约10~50km上空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其臭氧浓度虽然不超过0.001%,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99%的紫外线。近年来臭氧层正遭到破坏,臭氧浓度降低,甚至局部出现“空洞”。据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近于美国大陆面积的臭氧“空洞”;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监测数据表明,1969~1989年期间,北纬30°~60 °地区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了1.7%~3.0%,1987年北极上空臭氧层臭氧浓度最少下降了10%。
2.3 突发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极端恶劣天气接连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攀高。尘暴,烟雾,飓风,洪水、雪灾等突发性气候问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3.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
3.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制订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3.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
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 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
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3 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3.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出现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3.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4我国大气问题的对策
4.1治理技术 4.1.1颗粒物:
针对颗粒污染物粒径大小,治理办法主要有干法、湿法、过滤和静电4类,最常用的就是袋式除尘器(过滤)、旋风式除尘器(干法)、泡沫除尘器(湿法)等。随着对除尘效率要求的提高,静电除尘也逐步开始使用起来。
4.1.2氮、硫氧化物:
大气中由于有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才发生大气污染,由于产生了一件又一件的污染事件。科学家针对这类氧化物的性质,提出了解决污染的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生物净化法、膜分离法和稀释法。现在最常用的是吸收法,废气经过吸收塔,与塔顶上流下的吸收液发生交流,使吸收液中的成分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最后,当废气从塔顶出来时,已成为洁净的气体了。这种治污方法简单,投资少,操作也方便。
4.1.3交通运输工具废气
催化转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尾气的治理中。汽车在怠速时排出大量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汽车被称为城市中的流动污染源。现在科学家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采用安装催化器,使尾气从气缸中排出后,排入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净化了尾气中的污染成分。
一些发达国家对汽车尾气提出更高的排放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不但采用一段净化,还发明了二段净化尾气的方法。二段净化是在一段中一氧化碳把氮氧化物还原成氮,再排入二段催化器。在二段催化器中,再把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4.1.4其他
治理污染还有一种常用的高烟囱稀释法。50年代-60年代,欧洲工业发展迅速,一时找不到适用的治理技术,又不能污染城市,就产生了高达几百米的烟囱,利用高空气流扩散快的特点,使气体污染物得到稀释。这种方法至今仍广泛使用,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利用欧洲多南风的特点,通过高度200米-300米的烟囱,可以把废气扩散到2000千米以外。美国、日本一些大型企业也常采用这种办法来逃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另外,针对严重污染型的企业可以控制废气排放时间等。4.2规划方面
4.2.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4.2.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
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2.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3政策方面
4.3.1循环经济,绿税:
推动税收结构优化,征收环境税,改变环境保护的外部性,以通过对环境各种用途的定价来改善环境。以污染为例,税收手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比价、改变市场信号劝阻某种消费形式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排放水平,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利用方式以减少环境退化。令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成本反映到价格体系中,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关成本的准确信息,给出正确激励。
绿税被并到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资源、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中,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强烈的动机,去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方式,使之朝资源效率高的方向发展。
4.3.2激励性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鼓励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循环型经济活动在市场上自发成长。税收优惠(包括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差别征税)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活动或产品,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活动或产品,如对循环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予奖励性补贴;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
4.3.3监管制度的完善
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
除了应当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应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污染和违规排放问题进行法律制裁。5.总结
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食品和植物,还会对气候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必然会对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条件乃至整个生物界产生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对大气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保护,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将来。
参考文献
[1]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1年9月;第25期37卷
6.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篇六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姓
名:陈学
号: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市场营销联系电话: 俊 100612020
210-2 ***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趋严重。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化,人们也越来也重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不再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大气流动的速度最快,污染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物直接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最容易被人类接触。清楚的认识当今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SO2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平流层臭氧层变薄,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酸雨等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由于大气环境受到污染造成的。
1.1 SO2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5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人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山十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人,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3 颗粒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为解决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全国各地通过开展烟控区建设,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加强工业烟粉尘治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 热进程等措施,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但是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均显示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有17.5%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1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城市比例达15.9%。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总体上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污染严重。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PM10年均浓度平均为0.095 mg/m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大城市颗粒物污染比中小城市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日趋加重,使得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正从单一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空气污染转型,以细粒子(PM2.5)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年PM2.5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0.047mg/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发展中国家最宽松限值要求的35%。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二角、珠二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2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如1998年实施长江流域上游天然林的禁伐与保护工程、1998年实施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零点方案、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均体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大气环境污染如此严重,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治理。
2.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人、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谁污染,谁治理”是在我国早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提出的,对环境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规模效应,大多企业单纯为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和企业近期利益而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加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和环境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治理。在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方针,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积累资金,扶持一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团体,来承担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治理,这样在污染治理方面,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又可以避免环保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即省了资金,又促进了环保企业的发展。
2.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创新路子。节能减排,说到底就是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下来,削减污染总量。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这就要求:一是总量控制限排。各地、各企业严格落实减排指标,不得超过总量,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二是提高脱硫率。二氧化硫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脱硫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排污总量。对燃煤大户通过前端抓优质低硫煤的使用,中间抓烟气脱硫治理,末端抓监测的手段,提高脱硫率。三是清理“旧账”。通过关停未经脱硫的小锅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多还“旧账”;四是倡导全社会为节能减排出力。通过调高一度空调、少排一些温室气体等身边小事,为节能减排大工程做贡献。真正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 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4 增强监管力度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人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日;对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第二,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第三,由于各地监督检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检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性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日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第四,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检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篇七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 但人民的生活环境却每况愈下。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 空气污染物不易稀释和分散, 局部空气污染物浓度不断提高, 对人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 湘江中游, 面积15 310km2。据2011年调查, 衡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8km2, 2010年第6次中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衡阳市常住人口714.146 2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户籍人口138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10.87%。步入了中国特大城市行列, 因此对衡阳市区的空气质量的监测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义[2]。
2 监测方法
2.1 监测点的布设
按照人口和功能区的划分原则[3], 2010年度衡阳市城区设4个常规空气监测点, 分别为衡阳市仪表厂 (手工测点) 、珠晖区环保局 (自动站) 、市环境监测站 (自动站) 、衡阳化工总厂 (手工测点) 。
2.2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主要监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分别为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2-94) 、NO2 (Saltzman法, GB/T15435-95) 、PM10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6921-86) ,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空气部分) 关于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 SO2、NO2日均浓度每日连续采样至少18h;PM10日均浓度每日连续采样至少12h, 每月至少有均匀分布的12个有效日均值。总计全年获SO2有效日均浓度值1 113个, NO2有效日均浓度值数据1 114个, PM10获有效日均浓度值数据1 110个 (以上均未包括对照点和新增点) 。
2.3 空气质量的评价
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对衡阳市区空气质量进行评价, 以2010年为例, 选择SO2、NO2和PM103种污染物计算综合污染指数。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4]的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 即年均值SO2为0.06mg·m-3, NO2为0.08mg·m-3, PM10为0.10mg·m-3。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 P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i为污染物i的分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年平均值;Si为污染物i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n为大气污染物项目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3.1.1 SO2污染现状
“十一五”期间, 衡阳市SO2的年均值在0.041~0.058 mg/m3, 5年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年均值最小的一年出现在2009年, 5年间的全市日均值超标率在1.6%~11.4%之间。“十一五”期间, 衡阳市SO2浓度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 全市的SO2的浓度在“十一五”期间波动较大, 在0.019~0.103mg/m3范围内, 市环境监测站在2007年SO2浓度达到最大值0.103mg/m3, 出现超标。除珠晖区环保局在2007年度SO2浓度有所减少外, 其它测点都较上年度或多或少有所增加。整体来说, 所有监测点在2009年度的SO2浓度都达到最小值, 而在2010年有所升高, 特别是衡阳市仪表厂升高到0.054mg/m3, 这与2010年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而忽视环境的保护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3.1.2 NO2污染现状
“十一五”期间, 衡阳市城区二氧化氮的年均值在0.036~0.046mg/m3之间, 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年均值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07年, 而2008年为这5年间最低。5年中全市二氧化氮日均值超标率在0.5%~2.3%之间, 其中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均无超标情况出现。“十一五”期间, 二氧化氮除在2007年有一个反常的升高外, 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 见图2。
由图2可知, 全市的NO2的浓度在“十一五”期间波动不大, 集中在0.025~0.056mg/m3浓度范围内, 除市环境监测站浓度在2006~2009年逐年增加, 其它监测站都有所降低, 但在2010年各监测站都达到0.037mg/m3左右的浓度。衡阳市仪表厂在2007年度NO2浓度达到最大值0.056 mg/m3。
3.1.3 PM10污染现状
“十一五”期间, 衡阳市城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在0.069~0.094mg/m3之间, 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年均值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07年, 而2009年为这5年间最低。5年中全市日均值超标率在2.8%~9.8%之间。“十一五”期间,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在0.080mg/m3上下窄幅波动, 在2007年年均值达到最大, 2008年、2009年呈下降趋势, 但2010年呈上升趋势, 见图3。
由图3可知, 全市的PM10浓度在“十一五”期间波动较大, 在0.035~0.133mg/m3浓度范围内, 衡阳化工总厂和衡阳市仪表厂的PM10整体浓度较高, 变化较大, 均有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分析应该与其2007年扩大工业化生产, 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迅速增加, 随后又控制排放, 从而PM10浓度有所减低有密切关系。市环境监测站与珠晖区环保局的整体浓度较低, 呈减低趋势, 这与该监测站严格控制排放物有关。
3.1.4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2010年衡阳市城区各测点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见表1。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说明, 城区污染最严重的测点是衡阳市仪表厂, 其次是珠晖区环保局。城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PM10, 其次是SO2, 最后是NO2。
3.2 全市空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衡阳市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均值分布特征见表2。衡阳市城区空气环境中SO2、NO2、PM10的年平均值自“十一五”期间的年际变化趋势经Spearmun秩相关系数检验 (显著性水平为0.05) , 计算得出rs值在-0.60~-0.50之间, 计算结果表明, SO2、NO2、PM10均呈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意义, 见表2。
3.3 影响衡阳市区空气质量原因分析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衡阳市的经济、人口、交通迅猛增长,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 伴随着向大气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也迅速增加。
(2) 较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增加了空气飘尘和降尘的污染几率。衡阳冬春时季干燥少雨, 常有暖冬, 干燥的空气加重了TSP、PM10的污染。冬天昼夜温差大, 低空常出现逆温层, 空气污染物扩散困难, 因而冬季出现大气污染的概率较大。
(3) 工业和能源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大气污染加重。衡阳火电、冶金、水泥、陶瓷等高耗能的气型污染企业比重较大, 能源消耗又以煤炭为主, 许多能耗大户至今脱硫除尘措施不能正常运行, 有些企业连消烟除尘设施都严重不足, 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国家要求的达标排放。
(4) 以汽油 (柴油) 为动力的机动车快速增长, 构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十一五”期间, 汽车工业发展较快, 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大幅增加, 城市又是机动车的集散地, 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富含大量CO、NOX、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成份的机动车尾气是导致城市街区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5) 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成分复杂, 来源众多, 多年来对煤烟的治理, 使得扬尘污染对造成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影响突现出来。
4 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1) 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 (能源) 节约活动, 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 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切实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2) 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 加大环保投入, 对重点行业和能耗大户强制燃煤脱硫与烟气治理, 控制工业污染。
(3) 采取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措施,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和生活面源污染。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绿化城乡、净化空气。
(4) 加强环境空气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强化现场应急监测能力和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用更先进的手段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提高对空气污染的监控能力和水平, 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5 结语
通过对衡阳市“十一五”期间SO2、NO2和PM103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分析, 得出各污染物均有下降趋势, 但有个别测点有较大波动。2010年的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显示PM10是衡阳市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其次是SO2, 最后是NO2, 衡阳市仪表厂是污染最严重的测点。通过对全市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可知, 全市SO2、NO2 、PM10浓度基本保持稳定, 并呈下降趋势。由此分析了影响衡阳市区空气质量的原因, 并做出了对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摘要:以“十一五”期间衡阳市区大气监测资料数据为依据, 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 以及环保方面的重大举措, 对近来衡阳市市区范围内SO2、NO2和PM103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探访了衡阳市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成功经验,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衡阳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衡阳市统计局.衡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衡阳:衡阳市统计局, 2010.
[2]王亚非, 姚建.灰色系统GM (1, 1) 与多元回归分析耦合用于拉萨市大气NO2的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7) :186~188.
[3]国家环保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8.浅谈通识课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篇八
【摘要】 通识课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取向,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但是对于通识教育质量评价却是关注甚少,本文从通识教育现状、教育质量评价现状、评价功能实现存在的制约因素三方进行阐述。
【关键词】通识课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通识课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取向,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作为国际化议题越来越受各高校的重视,原因是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通识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通识课教学监督评价。“对通识课来说,对其进行检视,评价是变革的前奏。”可见,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
一、通识教育现状
(一)通识课的开设准入机制不严,教学质量难以监控
通识课的管理一般是有教务处某个科室在负责。对开课的基本程序是由各院系自发申报,经过简单审核,由于课程量不足,一般申报的通识课程都能获批。同时,由于修读通识课的学生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一,且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修读一般开课时间都定于晚上,学生一天课的疲惫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有学生甚至把上通识课当做休息。(二)通识课开课量不足,类别比例失调
相对国内知名大学,一些本科地方院校,大部分存在开课量不足,学生选课紧张,在采用优先制选课的规则下,部分课程可能在短短一两小时内就被“抢光”了,学生为了满足毕业学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课。更有甚者,因为课程资源不足而直接指定统一开设课程。
(三)学生对通识课的认识存在误区,选课存在娱乐性和盲目性
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相对于专业课必修课、公共基础课等主科“一类课程”,通识课被划分为“辅修”二类课程,修读这类课程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按培养计划修够一定学分方可毕业。是否可以真正学到东西并不重要,混学分现象严重,完全违背了通识课设立的初衷,根本无法实现文理沟通,融合学科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效果。
二、通識课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一)没有科学的通识课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通识课的开设管理部门没有认真的审核,为了凑课程门数教师申报一般都可以开设。在质量监控方面也很欠缺,大多数是沿用专业课程评价的标准,指标杂论无序甚至没有通识课质量评价标准。该门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该什么时候开设等问题都没有进行论证。没有有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评价目标不够明确,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意性,评价目标和内容显然也具有一定得随意性。通识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通才的培养体系中的一个手段,而课程的开设也应该考虑到“通识”这个含义,充分发挥“通识”的作用,评价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
(三)评价的标准不能突出通识课教育的特色
通识教育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见识、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的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通识课的评价不能仅仅根据框框架架的指标来衡量课程。通识课重在全才的培养,不是单纯知识或者技能的获得,在对通识课教育质量评价的时候,我们应该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
(四)师生没有积极投入到教育评价中
现在的通识课考核一般就是考查,所谓的考查就是学生上完一学期的课,老师要求交份报告或者小论文。通常情况下学生将教师给的题目放入百度窗口,作业就出来了,而教师对学生交来的作业不报太大希望,随意置之,根据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情况给出本门通识课程的评价分数,也不报太大希望,随意置之,根据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基本无关课程评价的指标给出本门通识课程的评价分数。
(五)管理部门对通识课教育评价不重视
管理部门对于通识课教育评价基本也只是通过学生网络评价来对教师上课排名,这个评价具有一定得片面性。有部分学生会有不负责的态度对教师进行评价,没有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不能准确的反应通识课程的教育质量。
三、通识教育评价功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理念制约因素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实用主义观念。反观我国大学教育传统,实用主义严重侵蚀着我国的大学精神,高等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功能,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工具。对通识教育理论内涵缺乏深入的认知,认为通识教育教育就是多增加一些选修课,基于这种误解,通识教育目标的设定与通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二)制度制约因素
任何理念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就没有成长的根基,难以扎根发芽。实施通识教育评价也一样,通识教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上。从实践中看很多大学通识教育评价难以实施开展,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制度化保障。
(三)资源制约因素
通识教育评价改革需要特定的师资力量物质基础的支持,倘若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实施就会受到阻碍。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备资源,教育经费不足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注重效益提高,专业品牌效应,经费分配往往偏向科研、巩固优势学科、开发项目、实验室等方面,对于不能直接效益的通识教育则没有专项经费。通识教育评价实施建议使用网络、实验室等设备,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教学表现等多种途径、多维度考查实施情况,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是实践者进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师资制约因素
我国当前教师规模,以及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是制约通识教育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必须调控师生比,积极培养高校通识教育师资。
(五)行为制约因素
我国目前通识教育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评价,受传统教学评价影响,众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学业的评价,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通识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突出评价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而缺少对通识教育整体价值的关注。考试成绩能体现的最多是教学目标的功能,而通识教育涉及教育环境、教育水平、学生发展、课程设置、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好和运行等多方面,虽然学生发展最受关注,但是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要考察学生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情感素质的培养。
大学通识教育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识教育评价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M].台北:师大书苑,1995:332.
[2]邓现梦.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在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58- 159.
[3] 魏百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发展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07(4):56- 58.
[4]王刚.通识课学习系统的教学效果研究[N].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推荐阅读:
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06-23
高中大气环境说课稿08-05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整治战役-定州06-19
环境资源法毕业论文大气污染方向资料09-23
大气污染现状防治与对策07-01
大气作业文档07-21
大气环流教案09-01
大气双人主持词08-19
做人一定要大气09-12
大气污染治理研究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