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2024-09-16

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共12篇)

1.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篇一

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暨校车整治

视频会上的讲话

赵 伟 业

(2011年11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全县教育系统交通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教育局始终把学生交通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强化日常管理,积极防范,确保师生交通安全。

(一)是加强了交通法规培训。9月18日,我县特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新建和中国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特聘律师、学校安全事故法律处理专家吴振耀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培训。10月28日,邀请县交警大队、县消防大队、县供电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对全县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长进行了培训。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属学校按照要求组织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师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意识。

(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治”专项行动。根据《霍邱县联合整治交通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精神,制定了

《霍邱县教育系统交通安全“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9月3日,教育局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部署会,局主要负责同志对校车整治工作作了进一步强调。各校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具体地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措施。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积极作为,有效的整治了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了校车安全管理。

1、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排查。目前全县拥有校车学校180所,其中民办学校(园)125所;503辆校车,其中家长自行租用的有427辆,均未办理校车审批手续。

2、开展了民办幼儿园校车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全县民办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

3、严把校车准入关。对不具备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证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在申请办理校车时,一律不予批准。

4、狠抓校车整治。教育局配合县公安交管部门多次对严重超载、“黑校车”等非法营运行为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进行依法查处,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安全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是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聘请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各中小学、幼儿园还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游戏活动等多种

形式,加强对中小学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了师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超载现象比较普遍。客车接送学生利润较低,按定员收费达不到运输成本,加之农村乡里乡亲的孩子坐车少缴费或不缴费现象时有发生,多数车辆为追求利润或维系生计,抱着侥幸心理超员行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是学校交通安全标志标识不全。多数学校路段没有斑马线,少数学校出口处缺少警示牌,一些学校虽已设置,但不醒目。一些驾驶员开车行经学校门前路段时,随意闯信号和违反禁令标志指示行驶,随意穿行引发的潜在的交通危险时有发生。

(三)是“黑校车”难以管理。全县公办中小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很少,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占全县校车总数的90%以上。校车台数和座位与接送学生人数不成比例,大部分中小学生、幼儿无车可乘,乡镇学校普遍存在接送学生车辆由家长雇佣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上学私自乘黑车、农用车、摩托车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各校立即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排查。要逐校逐园逐生对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对学校和幼儿园租用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存在安全

隐患的要立即停用维修;发现有家长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要予以劝阻,并报当地政府、公安交管部门,确保中小学生和幼儿乘车安全。

(二)是各校开展一次中小学和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检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公安交管等部门做好上下学车辆的监管工作。学校租用社会车辆时,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核准,必须与车辆出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严禁使用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的车辆上路。配合交管部门对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是各校要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各校要吸取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交通事故教训,全面开展一次乘车安全教育,教育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园坚决不乘超载车、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要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千万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

(四)是做好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工作。各校要制定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措施,防范冬季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对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可采取停运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要明确驾驶

人员按照雪、雾天气安全驾驶要求,使之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禁超载、超速,确保交通安全。

(五)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各校要建立健全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交通安全分管领导和专抓人员职责,制定并落实学校师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计划。分管安全工作的人员要时刻抓细抓好校车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测、保养和维修。要与驾驶员签订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安全行驶,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要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实学生家长监护责任,不断提高家长的监护保护能力。

同志们,做好学生交通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各类交通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必将为全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汇报完毕!

2.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2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和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 回顾总结全省绿色食品工作, 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我省绿色食品工作取得的成效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 (三品一标) 是国家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步, 我省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㈠认证规模稳步扩大截至去年底, 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126家、产品22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21家、产品88个。全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总面积达661.4万亩, 绿色食品年产量435.9万吨, 国内年销售额达49.7亿元, 出口额达3000多万美元。绿色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历次中国农产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大型会展中, 甘肃参展的产品多次获奖, 以独特的品质优势受到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 竞争力明显增强。

㈡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精神, 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目前, 全省已有9个县创建了13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涉及28家产业化经营单位, 种植面积163万亩, 带动农户49.8万户。绿色食品原料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的认可和使用。

㈢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从2006年开始, 天水、平凉、白银和凉州区等市、县 (区) 相继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覆盖16个县 (区) 、358个乡镇、6477个行政村, 示范面积505万亩。示范区内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60多家, 带动农户20多万户。涌现出了兰州高原夏菜集团、莫高集团、平凉金果集团、陇南翔宇油橄榄公司等龙头企业, 打造了高原夏菜、葡萄酒、果汁、橄榄油等系列名牌产品, 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健康消费等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㈣宣传服务成效明显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通过制作电视系列片、宣传画册等, 积极宣传绿色食品相关政策、规范和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基地及其产品。创作的《感恩绿色》、《为了绿色》等歌曲, 已成为中国绿色食品之歌, 在全国绿色食品系统传唱。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绿色食品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了认证、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工作制度建设, 规范了绿色食品认证与监管行为。

这些成绩的取得, 既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各级各部门、众多企业和广大农民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的结果, 更是各级绿色食品工作者扎实努力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在此, 我代表省农牧厅, 向多年辛勤耕耘在绿色食品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们的工作与“调结构、转方式、树品牌”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工作进展还不平衡。部分市、县发展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二是质量监管还不到位。个别地方放松对企业的监管, 少数企业不按标准规程操作, 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三是机构还不健全。尤其是部分县级机构不健全, 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大意义

当前,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食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农牧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对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重要性的认识。

㈠生产绿色食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个根本性的措施是切实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 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标准化、规范化,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绿色食品推行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追求安全、优质、生态、环保、可持续, 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助推器”。发展绿色食品,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㈡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绿色食品通过抓标准、保质量、创品牌,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色、有机食品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 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加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 绝大多数实现了从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进入超市和连锁直销配送, 售价比同类未认证产品高1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产品价格增幅达20%~30%。有机农产品大多出口和供应高端市场, 价格提升更加明显, 部分产品市场售价甚至高出常规产品好几倍。通过进一步的品牌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 市场价格和品牌价值可得到双重提升。

㈢发展绿色食品是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的根本保证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树立品牌, 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增加企业效益。绿色食品是代表中国精品农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对带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了主导作用。可以说, 绿色食品既是优质农产品的“名片”, 又是消费者选择安全食品的主要依据, 也是农业品牌化的战略要求。

㈣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绿色 (有机) 食品要求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行生产过程档案记录、严格产地准出、构建快捷市场准入, 能有效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由被动管理向积极预防, 由单一产品检测向全程管理, 由终端监管向源头追溯转变,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准确把握今后绿色食品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绿色食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品一标”为重点, 积极扩大产品规模, 着力强化监督管理, 全面提升品牌公信力,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重点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㈠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根据我省实际, 今后一个时期, 发展绿色食品要坚持“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 强化认证风险防范, 统筹好速度、质量、效益关系, 实现有序发展。鼓励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优先将质量好、知名度高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纳入绿色食品发展范围。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 适度发展。在产品认证选择上,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条件为基础, 以申报人质量控制能力为保障, 追求认证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要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出口创汇基地结合起来, 与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创建和名牌农产品评选等工作结合起来, 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规范发展。

㈡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认证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求, 围绕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 实施整体推进和规模化发展, 扩大总量规模。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绿色食品, 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的申报比例,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水平, 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农超对接和农民增收。三是进一步规范审查程序, 强化认证现场检查和证后监管, 推行“先培训、后申报”的工作制度和企业内检员制度, 防范履责风险和产品认证风险, 提高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㈢全面加强证后监管要按照“生产者追求、消费者信赖”的要求, 维护好绿色食品品牌。绿色食品监管实行属地化管理, 要按照“谁管理, 谁负责”的原则, 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 全面落实各项监管制度。一是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执法队伍的执法监督作用, 严厉打击绿色食品基地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 严厉打击冒用、违规使用和不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行为。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 共同做好生产和市场监管, 维护绿色食品品牌形象。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加强省级例行抽检, 增加高风险产品的抽检比例, 并适度向续报产品倾斜;强化淘汰退出机制, 对不合格产品, 依法予以查处, 切实维护绿色食品的品牌公信力。三是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各生产企业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对于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企业将按有关规定取消年检资格。四是建立企业年检工作督查制度。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认证企业的信息档案管理, 按照年检工作制度和程序, 对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年检, 抓住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和生产记录档案等重点环节, 把现场检查、证书有效期内质量安全事故和监督抽检等方面作为审核的重点, 切实提高年检的有效性, 年检率要达到100%。

㈣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我省有良好的农业生态和资源条件, 为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基地建设的核心是落实标准化生产, 保障加工企业原料的供应和质量。今后, 要继续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农业大县, 实施龙头企业跟进对接, 组织农户积极参与, 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 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加大扶持力度, 集成配套“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技术推广应用, 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插牌立标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农药残留, 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强化生产档案管理, 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 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基地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基地的整体品牌效应, 促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原料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

㈤推进工作机制创新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农超对接方面, 要建立甘肃省名优特农产品展示中心, 定期举办获证产品展示会和产销对接活动, 做好产品促销服务工作, 为消费者介绍和推荐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产超直销, 帮助获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实现优质优价, 打造品牌, 提高效益, 进一步调动企业发展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在工作业绩考核方面, 省绿办要制定工作业绩考评办法,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充分调动各级承办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人员培训、产地监测、产品抽检、企业申报等工作环节上, 建立更加顺畅的“绿色通道”, 确保重点区域项目的顺利实施。

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多年来, 在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 全省市一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一部分县区也成立了机构。但目前仍有不少市州机构的工作关系还没有理顺, 力量还比较薄弱, 工作条件相对欠缺, 县一级的机构建设更为滞后。这种状况与绿色食品转折时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发展绿色食品的优惠政策, 重点要把工作机构尽快覆盖到县区, 把工作经费纳入到本级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绿色食品工作的推进, 加快推动乡镇一级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职能拓展。要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 理顺关系, 强化职能, 充实人员, 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 力争明年3月底前补充完善工作机构, 7月底前将人员落实到位。

3.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篇三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主要目的是通报今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安排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向全县传递“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鲜明导向。刚才,×同志通报了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同志传达了上级相关会议精神并就近期几项重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应该说,今天的会议开得比较扎实有效,希望大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早从紧、从零开始,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以铁的决心和手段确保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第一,安全生产务必警钟长鸣。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各乡镇(区)街道、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刻警醒,坚决杜绝麻痹、松懈、侥幸心理。

一要认识到安全生产是必须抓好的政治任务。今年以来,国务院安委办、省、市安委多次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近期,召开如此高频度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要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不可逾越的发展红线。抓安全也是抓发展,安全是发展的红线、底线,失去了安全的保障,一切发展都等于零。今年省内外相继发生了多起安全生产事故,×也发生了×事故,大家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常敲安全之钟,常紧安全之弦,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要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保障民生的最大实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安全生产既是“全面”的要义之一,又是“小康”的基本保障,决不能拖后腿,更不能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安全生产工作搞不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何谈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何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共同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第二,安全责任务必压紧压实。各乡镇(区)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一是企业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企业是生产的主体,更是安全的主体。要继续推进企业主体责任“五落实五到位”建设(五落实: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五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引导、督促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3+1”(3,即三个责任: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人员的责任、企业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1:社会专业机构对企业的指导和检查)的责任体系,抓好企业负责人和一线员工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部门要坚决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各部门要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对所监管或主管的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乡镇(区)街道要坚决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把各项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具体人。主要负责同志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生产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定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力气,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第三,安全监管务必从严从紧。要从源头防控、隐患查改、巩固实效三个方面入手,织密安全监管网,守好这条人民的生命线、工作的高压线、发展的保障线。

一要关口前移、严控源头。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核发营业执照。现有企业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按规定时限整改,到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收回证照,限期关闭。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都要严格落实“三同时”(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预防和减少安全隐患。

二要全面覆盖、查改隐患。要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实行动态管理,将新发现的隐患及时纳入整改清单,看死盯牢,百分之百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的,要进行“回头望”,形成“排查、整改、反馈”相结合的工作链。县安委办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全面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整治专项行动,从严盯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要时段,确保检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力争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四,安全基础务必巩固夯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从技术培训、队伍建设、应急能力等方面强化保障,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狠抓宣传教育培训。全县上下要广泛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知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知识。

二要狠抓监管队伍建设。全面开展安监人员业务提升轮训,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管控、事故统计报告和值班应急等具体制度,充实一线安全监管执法力量,推进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三要狠抓应急能力提升。要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组织指挥和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做到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努力将事故的伤害和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同志们,昨天的安全并不代表今天、明天的平安,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在座各位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4.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韩基业,现年36岁,宛城区高庙乡人,现任南阳华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诺陶瓷是由山西阳泉万通丽家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位于县产业集聚区,占地500亩,计划在三年内共上6条生产线,总投资6亿元以上。现在回想华诺陶瓷落户唐河的整个过程,我心里感触很多,对唐河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招商热情体会很深,华诺陶瓷落户唐河之前,我在山西阳泉万通丽家建材有限公司工作数年,和公司总经理陈国庆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当时,我们山西阳泉的公司因受场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准备向其它省份进行产业转移,因我老家在河南,我先后对宛城、社旗、驻马店等地方进行了调查了解,后又经朋友介绍和上屯我范书记有过几次接触,回阳泉后,我就把这几个地方的具体情况给我们老总进行了汇报,因投资数额比较大,我们老总也很谨慎。过了不久,大约在去年的4月份,县委和书记及上屯的范书记等领导又亲自到阳泉和我们老总见面,进一步推介唐河的优惠政策,以及原材料、劳动力、交通等一系列优势,态度十分诚恳,其间正值和书记生日,我们老总被唐河的领导的招商热情所感动,被唐河优良的投资环境所吸引,感到唐河的领导是真心干事的领导,在这里投资是让人放心的。经公司董事会研究,我们公司在去年7月18日和 1

唐河签订了合同,11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目前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土建。

在公司建设过程中,我们投资方始终被参与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同志们不畏艰苦、不怕困难、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感动着,尤其在今年正月初五,在阖家团聚共度春节之际,县政府的方县长和上屯的范书记不远千里,远赴福建到我们老总家进行慰问,更是让人十分的意外和感动。

从2010年起,唐河县委、县政府将利用五年时间,建设一座拥有100条生产线、占地10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园,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陶瓷需求量十分巨大,但高端的陶瓷生产企业并不多,我公司作为陶瓷产业园的首个入驻企业,一定会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唐河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企业的作大作强不断努力进取!

5.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会议安排我们非税收入管理局作表态发言,既是对非税征管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我们的鼓舞鞭策。去年,非税收入以XXX亿元的骄人成绩创历史新高,而且征管秩序更加顺畅,整体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今年是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迎难而上、再创新高的关键一年,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去年良好的工作基础,有各兄弟部门的鼎力支持,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难题,全年确保完成X个亿以上,力争达到XXX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坚持科学征管不动摇。我们探索出来的“以电核准”、“以产计征”以及“先交费、后经销”的办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今年,要继续坚持这一科学的征管办法不动摇,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二是坚持严格稽查不动摇。要继续加强非税收入稽查大队建设,实行稽查人员轮换制度,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同时,努力构建驻矿开票、驻站稽查、流动稽查、专队稽查、领导明查暗访、-1-

远程监控6道防线,形成密不透风的稽查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跑、冒、滴、漏。

三是坚持部门联动不动摇。要在县税费征收工作领导组的框架内,与XXX公司、XXX、XXX、XX局、XXX、XX局、XXX公司加强协调联系,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形成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是坚持宣传教育不动摇。要利用民生企业协会会刊、县电视台、电台等平台,加大县委、县政府征收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XX、XX等纳税大户的沟通,使企业解除顾虑、高兴主动交费,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交费光荣、偷费漏费可耻的良好工作氛围。

总之,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咬目标不放松,负重奋进求突破,在服务全县转型跨越发展中再做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6.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篇六

一、把握市情,立足发展,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晋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2006年,在全省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今年以来,又成立了晋城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提高认识、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紧盯前沿,保护传统”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服务晋城市经济社会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

二、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

(一)强化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一是紧贴优势产业,国家标准制定抢占全国制高点。2008年,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层气工作组落户我市。先后制定了《车用压缩煤层气》《民用压缩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参与制定《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等国家标准,成为行业的质量标杆。二是紧贴特色产业,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大麻纱》《大麻本色布》《丝麻交织物》等8项行业标准,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丝麻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紧贴主导产业,地方标准制定推动转型发展。制定了《煤机合成汽油》《矿用自动抑爆装置》《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主板》等山西省地方标准19项,有力地推动了晋城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示范推广,助推产业转型。

一是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围绕煤层气利用、焦炉高炉煤气利用、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生态农业六大循环产业链,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创建,重点示范企业标准宣贯率达到了9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通过示范推广,打造了阳城蚕桑、高平生猪、泽州山楂、陵川党参、沁水虹鳟鱼等一批知名品牌,为农民增收产生了重大推动力。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了50.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7%,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三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先后在煤层气储运、旅游、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满意度增加1.5%。

(三)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传统产业传承保护,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三、探索规律,完善机制,全力引深标准化战略

几年来,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成果,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带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前提。

市政府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系列性政策性文件,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府推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保证。

市、县各级政府每年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省质监局精心指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我们的工作取得实效。

(三)企业主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市优势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逐步实现由“晋城制造”向“晋城标准”的深刻转变。

(四)部门联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动力。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工作落实。近年来,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卓有成效的把由质监部门一家抓标准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集体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7.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篇七

中共顺化乡委员会顺化乡人民政府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顺化乡今年经济工作的思路打算向大会作以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总体思路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全民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上提出的乡镇全力抓好“三个提升”、“突破四个层面”,村级重点抓好四件大事的早年个体思路,建好三大基地,抓好四项工作,走好五条路子,实施六项工程。

建好三大基地

一是依托啤酒大麦产业协会和国翔麦芽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3万亩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二是在退耕还林区域实行林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万亩,建立饲草基地。三是依托饲草基地,建立万头肉牛育肥基地。

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从抓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种治安防范体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等方面着手,强化领导责任,积极配合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偷盗、赌博、邪教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决各

种遗留问题,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抓好培训工作。依托县农科教培训中心和乡党校,重点举办以政策形势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和适用技术为主的培训班6期,参训人员达到650人(次)。

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抓好党建精神文明工作。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强化措施培育典型,带动全乡经济发展。切实搞好小康生态村整体推进项目工程,建立连片30户以上的小康示范点一处,来辐射带动全乡的宽裕型小康建设。以四村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五通”、“五化”、“五改”工作力度,努力赶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完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以构件和谐社会为重点,抓好营造发展环境工作。要以营造“开放、公开、高效、宽松、规范”的发展环境为目标,建立勤政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由收税型政府向效能型政府转变,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走好五条路子

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走好一村一品结构调

整的新路子。重点培育以小麦、油菜、香菜、甜菜为主的制种业示范点,来辐射带动全乡的产业结构调向新的方向迈进。现已与甘宇科技开发公司华中农大职农种业公司等公司,达到意向性协议,签订制种小麦700亩,脱毒洋芋300亩,制种油菜1000亩,杂交油菜制种1000亩,甜菜制种300亩,香菜制种500亩,白花油菜、新疆白萝卜制种500亩。使全乡订单制种达到4300亩,订单农业突破2.5万亩,粮经草比例达到41:49:10,农业增加值达到4100万元,增加10万元,增长2.5%。

二是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走好依靠二、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的路子。依托乡劳务工作站和村劳务产业协会,力争年内输出劳力7000人(次),创收1970万元,全乡人均达到1100元。

三是以啤酒大麦产业协会为龙头,走好贩运促销增值的路子。依托啤酒大麦产业协会建立民乐县啤酒大麦销售专业市场,完成品牌商标注册,努力实现协会外调产品包装统一化,以货真价实,赢得销售,赢得市场,全力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照此劳动全乡农副产品的流通,更好地为客商创造良好的收购环境。

四是依托饲草基地,走好千家万户搞养殖的路子。采取政策激励,部门帮扶,群众投劳,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力争户均确保2头牛,10口猪,10只羊,50只鸡的饲

养量。力争每户养到2头品种牛,3只品种养。年内建成规模养殖村2个(土城、宗寨),规模养殖组20个。

8.在全县扶贫攻坚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八

2018年4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问题

2017年,我镇XX、XX个村出列,644户,2069人脱贫。根据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反馈的结果,我镇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7户脱贫户达不到脱贫标准;二是3户贫困户没有安排帮扶项目;三是29户有在校大学生子女的贫困户未安排教育资助类项目。

(一)主要原因

主要是由于宣传方面存在死角,个别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理解有偏差,产生不愿脱贫心态,不积极配合省第三方监测评估组工作,表现出报忧不报喜的现象,不如实反映问题。另一方面,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对第三方监测评评估过程跟踪不到位,对贫困户反应的问题没有做好引导和解释。

(二)整改措施

一是学习先进经验。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扶贫队长带着问题到XXX参观学习脱贫攻坚工作,拓展了干部思路,在全镇形成了活力攻坚脱贫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压倒一切的首要位置,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并设有办公室,安排三名专干负责脱贫攻坚日常事务。明确了12名科级干部担任村脱贫攻坚专职书记,各村也分别成立领导机构,落实镇干包村,村干包组制度。全镇设立1个大网格,13个中网格,55个小网格的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完善对扶贫工作队日常工作督查巡查制度,建立扶贫工作队队长督察日志,不定期对其在不在岗、在不在干、干没干好等三方面工作进行督察,并按月对督察结果在镇脱贫攻坚简报及“XX扶贫”公众号公示,每季度根据各扶贫队长工作情况,采取表彰或谈话等措施,确保帮扶工作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每周周一晚上召开扶贫工作调度会制度,明确各村脱贫攻坚专职书记、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为各村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人,做到书记抓、抓书记;同时,明确每个贫困户都至少有镇村两名帮扶联系人联系帮扶;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确保责任执行到位,年终将帮扶效果与绩效挂钩,奖优惩劣。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8年我镇脱贫攻坚任务是XX、XX两个村出列,XX人贫困户脱贫.汲取去年工作经验教训,今年我镇主要从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施策,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精准核查,做到底数清。

严格按照一户一张表、一张合影照、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的要求,围绕居住情况、人口状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脱贫项目、扶持资金、脱贫时限、包抓责任“八个清楚”的要求,全面深入细致地进行摸排,把贫困户基本情况核准核全核实核细。

二、精准施策,做到措施准。对每一个贫困户量身订做个性化的脱贫方案,立足镇村实际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时,绘制各村贫困图,标明各村贫困对象分布、脱贫计划措施、产业发展规划、任务进度进展等内容,实行倒计时, 制定作战图,挂图作战、按图销号。

三、精准帮扶,做到责任明。

完善XX镇脱贫攻坚督查调度方案,督促镇村帮扶干部每季度至少到贫困户入户2次、全年累计时间不少于15天,并实时准确填写《扶贫手册》,记录帮扶情况,建立工作日志,确保贫困户可以无障碍沟通帮扶责任人,及时解决贫困户切实需求。

四、精准管理,做到资料全。

制定驻村扶贫工作队业务培训年度计划,通过集中授课或学习其他乡镇先进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做到精准扶贫档案材料的齐全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有效利用,通过精准管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五、精准脱贫,做到群众满意。

要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根据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有的放矢的实施扶贫措施,落实落细精准扶贫任务,让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能落实到真正对口需要的扶贫对象头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9.在全县食品安全会议上的发言 篇九

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位于辽宁东部山区, 新建面积1500平方米, 为三层独体建筑。作为我省构建档案安全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提升档案馆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基地, 备份中心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保证建设、注重管理”的原则, 探索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的灾备项目建设有效途径, 形成了符合我省档案工作实际的异地备份模式。

一、建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背景与初衷

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超级优先问题日益凸显。

超级优先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安全保护, 二是信息、数据灾难性恢复。众所周知,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呈现“移动化、依存化、融合化、虚拟化”特征。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计算机的应用必须适应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通过使用、开发互联网功能, 不仅可以提供信息和数据的分享, 还能实现计算机资源和功能的共享。“福兮祸之所倚”, 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一个问题, 一旦丢失数据, 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密码被窃、被破译或信息网络遭到黑客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 信息安全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更发人深省的是, 美国“9·11”事件、“5·12”汶川地震等人为、自然因素引发的信息、数据毁损灾难, 使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实践证明, 对于重要档案信息, 不仅要备份, 而且要远距离备份、虚拟备份, 这是信息化工作的立身之本。

2. 领导高度重视, 花现在的钱买未来的安全。

“防范胜于救灾”。国家档案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强调, “为确保国家档案安全, 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 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 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还要实行异质备份, 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 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在四川召开的全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 杨冬权局长着重提出建立包括档案安全体系在内的“三大体系”的工作任务。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档案安全工作也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资金拨付、工作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这些都为我们落实国家档案局“安全第一”的档案事业发展战略,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3. 现实发展需求, 成为项目建设根本动因。

近几年, 辽宁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日渐增多, 据统计, 截至2009年底, 全省已完成文件级目录著录近1400万条, 档案全文数字化40万件。省档案馆馆藏重要照片档案已完成数字化8万张, 馆藏重要音像档案已完成数字化2564盘, 档案目录数据库已有400多万条, 档案原文扫描近700万幅, 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近万张, 视频文件近100片盘, 电子档案信息20TB, 网上发布档案及各类政务信息40GB, 需要备份的电子档案体量巨大并且逐年高速递增。2008年初, 我们印发了电子文件管理情况调查表, 对全省180多个省直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2009年, 我们又印发档案局 (馆) 信息化建设评估办法, 通过开展自检、在线测评、现场评估, 对14个市档案局 (馆) 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及档案数字化存储备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省直单位和各市的电子档案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而很多单位只停留在内外网隔离、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初级的信息安全保护阶段, 没有应对系统崩溃、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风险的安全性保障措施。为解决档案信息化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急需建立一套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提上我省档案工作日程。

二、建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实践与体会

1.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百年大计, 规划先行。档案安全是全部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在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建设中, 我们始终遵循档案灾备工程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基本原则, 通盘考虑现实与未来需求, 整体设计备份中心软、硬件功能。在设计方案确定、项目选址、工程招标、资金划拨等关键环节, 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究、集体决策, 防范决策风险和不廉洁现象的发生。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按照国家档案局的工作要求和我省的实际, 局 (馆) 领导班子多次考察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电子档案备份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了解了全国档案系统电子档案备份整体趋势, 在广泛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决策建设全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总体目标就是为省档案馆, 省直单位档案室, 各市、县档案馆提供数据备份平台, 实现省、市、县 (区) 三级档案数据远程容灾备份功能, 确保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档案数据损失时及时实现异地异质数据恢复。基本建设思路和原则确定为合理选择项目地点, 整体功能凸显先进性、保密性、开放性、扩充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

二是遴选项目地址。在备份中心的地点选择上, 经领导班子研究论证, 考虑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是预防突发性灾难对重要档案信息实施保护的场所, 要与省直机关等档案信息源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不在同一地震带上, 并近50年内没有发生地震, 处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的地区, 还应考虑交通、通信等多方面因素。经深入调查研究, 反复比较, 最终选择在省档案馆后库区域新建备份中心, 洞库与机房互为补充, 可利用面积达4800平方米。整体备份范围涵盖省、市、县 (区) 三级档案部门和省直机关。在备份服务对象选择上采取两种办法, 12个省辖市集中存放省馆后库, 统一备份;副省级城市沈阳和计划单列市大连自行选择、单独备份, 省局不作统一要求。

2. 注重质量、科学管理。

一是思想重视, 责任落实。辽宁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于2009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 当年11月主体完工。为确保备份中心建设工程早日立项和资金、机构、人员配备及时到位, 我们多次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项目建设情况, 主动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得到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 省财政拨付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省经信委将《全省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应用系统》列入省信息化发展资金项目, 累计拨付资金170万。在领导班子分工中, 明确由许桂清副局 (馆) 长主管备份中心工程建设, 选派五名同志组建备份中心建设项目组, 具体负责基建工作。在主体工程建设关键阶段, 主管项目建设的局 (馆) 长、副局 (馆) 长经常到工地现场办公,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健全制度, 严格执行。以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协调施工方和监理方关系、验收进场建材质量、搞好对外协调为工作重点, 我们制定了《施工人员遵守事项》等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要求施工方按周、按月做出施工进度表, 按计划施工, 监理方负责检查监督。与施工方签订保修合同,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项目组人员轮流值守, 每周或工程出现临时性问题, 及时召集施工方和监理方开会研究解决方案。这些同志放弃节假日休息和家人团聚, 主动学习建筑、监理、室内装修等方面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 工作人员吃住在现场, 克服工作、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有位同志处理完父亲后事当天下午就赶回施工现场。特别是在主体浇筑期间, 为防止安全和质量事故发生, 项目组同志不分昼夜蹲守在工地, 夜间进材料, 随进随验, 确保质量。在施工中我们发现地下一层的安全门较窄, 不利于大型设备进出, 就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改造后既美观又方便。我们参与基建的同志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谢绝吃请和馈赠, 发现问题, 及时指出和解决, 有效地防范了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经过一年的努力, 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竣工, 整个工程抗震烈度达到八级, 被评为优质工程。

三是节约资金, 精打细算。为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许桂清副局 (馆) 长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建材市场了解建材行情, 备份中心卫生间的洁具和瓷砖就是在“五一”期间商家促销打折时购进的。为确保工程防水、抗震性能, 地基回填时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回填方法, 选择使用了既能保证质量, 又节省费用的建筑用沙回填。工作人员顺着河套挨个沙场询价, 联系车队运了三天两宿, 现场工作人员排班记车数, 比施工方报价节省三分之一的资金。沥青路面铺设, 施工方报价73万元, 经领导协调, 由当地县公路局承建, 造价降到25万元。

3. 健全机制, 强化保障。

人才是第一资源, 体制是根本保证, 为此,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机构。电子档案备份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为切实加强备份中心的管理, 我们积极争取省编办同意, 增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作为局 (馆) 内设机构, 领导职数为正县处级一名、副县处级一名。拟选派优秀干部充实领导岗位, 内部调剂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并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三名计算机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备份中心。

二是建立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单位经验, 制定了《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及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急预案》、《电子档案存储及备份方案》、《备份中心机房管理办法》等制度, 还根据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实际工作, 及时调整补充相应的管理办法, 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培训。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及时研讨解决备份中心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为备份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证。结合备份中心远离城市、工作单调、技术性强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务员岗位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 以学习刘义权和争先创优活动为主要载体, 打牢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思想根基。以领导力、执行力建设为重点, “走出去”、“请进来”, 增强备份中心领导干部驾驭工作的宏观管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 我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我们不仅为全省12个市预留了电子档案备份空间, 根据需要免费对省项目的区 (市、县) 档案局, 主动关注村级档案室建设, 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确保村级档案室建设的顺利完工。2009年底, 全市440个新建或改建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 440个新建村级档案室投入使用。至此, 全市906个行政村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档案室,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村级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乘势而上, 打造村级档案室建设精品工程

农村档案室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后, 大连市档案局又着力寻求完善农村档案室配套设施的机会。2009年7月, 大连市副市长肖盛峰率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视察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提出加快建设步伐, 尽快落实配套设施、设备的要求。大连市档案局迅速向相关市领导、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报送了申请配套资金的请示和函。期间, 大连市档案局筛选出11个村领导重视程度高、基础业务较好、人员业务素质较高的村级档案室, 作为全市村级档案室的样板室, 重点进行配套建设。大连市档案局一面向肖副市长请示协调拨付少量资金, 一面要求各区 (市、县) 档案局集中精力对这11个村级档案室开展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2009年11月, 经肖副市长亲自协调, 市发改委从农村公益事业资金中挤出19万元, 用作样板档案室的配套资金, 为11个样板室统一安装配置了防盗门窗、档案柜、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如今, 这些档案室宽敞明亮, 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被打造成村级档案室中的精品。目前, 经多方争取, 其余429个农村档案室的配套资金已全部由市财政配套解决, 为村级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全面规划, 促进村级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

10.在全县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发言 篇十

2006年7月11日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非常感谢“两办”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此,我通过这个平台向各位领导、同行、朋友汇报我们的工作,以更好地了解、支持,促进我们的工作。

县建设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城乡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综合管理等工作,下属环卫所、城管大队、规划办、质安监站、设计院、园林办、工程交易中心、资产经营公司、市政办、塘村规划建设管理站、县建筑公司11个单位,内设办公室、财务股、法规股、招标办、工程技术股、住房办6个股室,干部职工233人。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东延北扩、扩容提质”的城建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特别是去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强卫生县城建设与管理,加快卫生县城进程”的重大决策部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多渠道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城市建设,我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道路更加畅通快捷,再也没有翻浆路,一条条街道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有了更多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新城区即将启动开发,城市框架不断拓宽,嘉禾大市场等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相继开工建设并营业,我县城市建设 1

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城市招商形象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建设部门连续两年在全县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先进,连续两年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我们建设局办公室紧紧围绕县里和局里的中心工作,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大力提升“三个服务”水平,做了一些工作,在当好“五大员”上下了一些功夫。

一、加强信息宣传,当好了“宣传员”

城建宣传是城建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宣传城建方针、政策,反映城镇化工作动态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信息,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创办了“城镇化动态”期刊,半年来编印6期,完成了宣传栏16期资料更新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城镇重要工作和城建工作动态,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报刊报送信息60余件,大多数被《今日嘉禾》、《县项目动态》、《郴州日报》、《内参选编》采用。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时完成了各类刊物的征订工作。

二、积极抓好调查研究,当好了“参谋员”

调查研究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能,因此,我们积极主动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在前面,切实增强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领导出谋划策,拾遗补缺。半年来为领导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20多条,起草各类领导讲话、汇报等材料40多件,起草调研文章10余篇,其中《全力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推进我县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嘉禾城建新思路带来新发展》等多篇在《今日嘉禾》、《郴州日报》、《郴州通讯》、《内参选编》采用。

三、强化督查落实,当好了“督查员”

督查是检验领导决策能否落实的关键环节。半年来,我办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和领导批示,突出重点,积极开展督查督办、催办,通过发督办单、打电话、走访等形式,提高了督查质量,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保证了政令畅通。一是狠抓领导批示件的督查落实,完成40多件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做到件件有回复,有落实。二是抓好了建议提案的答复工作。我办不断创新办理方式和方法,仅去年就完成建议提案和议案办理38件,位居县直单位办理之首,做到了答复率、见面率、满意率都创历史新高,建设局也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今年又有建议提案33件,我办已提清局里下发了《2006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办理工作。三是根据局综合绩效考核方案,强化对各部门卫生、出勤等的日常督相,建立台帐,即时通报。四是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各项督查活动。

四、强化内务管理,当好了“管理员”

规范内务管理,促进机关工作正常有序运转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对此我办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完善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机关岗位职责、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领导交办事项办理制度、办文办会、来人来客接待、车辆管理等20余项机关工作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二是制定完善了局目标管理考核评比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局目标管理激励机制。三是规范机关水、电管理,实施了局机关“改水、改电”工程,水表全部移出户外,抄表到户,电表实行电卡购电消费。“改水、改电”后,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提高了,仅此一项将为局年节约经费上万元,有效推进了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开展。四是大力加强庭院绿化和卫生管理,开展了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活动,一举成功创建了市级园林式单位,在省市受卫部门对我局“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的复查工作中,因办公室各项工作准备充分而获好评。

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当好了“模范员”

办公室是单位的窗口,办公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加强办公室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型股室活动,当学习上的模范。办公室人员都积极加强学习,目前办公室职员都通过自考和函授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有2人分别考取了工程师和政工师职称,1人参加全省档案员培训,取得了上岗证,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办公室

人员代表全局多次参加市、县“安全知识竞赛”、“环保知识竞赛”、“文秘知识竞赛”及各类演讲比赛中多人次获奖,为局里争得了荣誉。二是当遵规守纪和作风建设上的模范。对办公室人员进行了定岗定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人人都能率先遵守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一年来,无一例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当爱岗敬业模范。全办同志都能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信敬业,在工作需要时随喊随到,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确运转。

11.在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篇十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过去的几年是***变化最大,任务最重,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是全县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村的稳定系关全镇的稳定,系关全县的稳定,今年经过对以往处理各类信访案件的总结,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不合时宜的发展观,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群众观点,重新审视村级组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既感到经济发展的千钧重担,又感到严峻的信访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做好今年的稳定工作,我想表明两点态度:

一、提高对稳定工作的认识。

(一)稳定工作就是农村支部书记的核心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发现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是我最大的份内事。今后,我将把信访工作当作检验自己的领导水平、发展能力以及对群众感情的一面镜子。

(二)正确处理好稳定、发展的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全面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实现在发展中的和谐。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维护群众的利益。今后对待信访工作,我们一定吸取教训,不唯书不唯上,把对上负责

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当企业的“守夜人”、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神”。

(四)强化对信访工作的组织保障。树立信访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没有信访案件的发展,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发展。

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把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针对过去出现的越级上访、非法集资上访,大力开展《信访条例》进万家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全民创业大讨论活动,激发人们内心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

(二)坚持接访制度。谁接访、谁协调、谁答复,做到有访必接,随访随办。

(三)坚持矛盾纠纷排查与报告制度。落实基层信访信息员等网络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四)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善预案制度,做到快速反应,有的放矢。

最后,我们将向兄弟村学习,按照这次会议要求,回去以后狠抓落实,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争取给各位领导一份满意的答卷。

12.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十二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 我分别就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工作

(一) 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成效显著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比上年增长20%以上, 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6家、比上年新增3家, 规模以上企业对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2. 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总量快速壮大。

2010年全省从事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企业 (农家乐) 达3939家, 其中休闲农业企业776家、农家乐3163户,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评选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 超过目标任务50%。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农村为载体的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成为各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抓手。

3. 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贡献不断加大。

预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 同比增长45.6%;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增长17.5%;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带动农户7.5万户, 直接吸纳18.7万人就业, 间接吸纳近100万人就业。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实现利润5.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4. 融资、担保引领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0年省农委对金融部门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1.4亿元贷款给予了贴息补助。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户数207户。担保责任余额9.24亿元 (成为全省同行担保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 , 同比上升15.3%,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达1.5亿元。贴息扶持和融资平台的搭建, 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是做到了三个贯彻落实:

一是把工业强省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我省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为此, 我们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重点, 实行以贴息为主、补助为辅, 以扶持规模型企业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的工作原则, 积极推进我省农业工业化,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把抓项目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省委栗战书书记强调:“抓项目就是抓经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我们始终下大力抓紧和强化项目建设工作, 出台了《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软件, 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扶持力度, 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把扶优扶强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优强企业的崛起是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始终把扶持省级农产品加工试点示范企业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

(二) 2011年争取在五个方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实现较大发展

1. 抓好结构调整, 努力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实现新飞跃。

一是要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 努力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 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二是要打造品牌。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九大重点产业, 在每个产业中集中扶持2-3个龙头品牌, 以品牌战略带动产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壮大, 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三是要以培育省级试点示范企业为先导, 着力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促进产业化经营。四是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更好的使用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贴息补助, 争取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扩张。五是要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以省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主体, 制定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担保“绿色通道”政策, 认一真落实贷款担保费率向下调整20%的优惠措施。

2. 抓好乡村旅游业, 努力在推进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特色经营”的运行机制, 围绕“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农家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 实现从业农民年收入稳定增长。二是要以公路主干线两侧、重点旅游景点周边、城市 (县域) 郊区为重点, 建设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 以示范为引导,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三是要扎实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 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提升全省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体闲农业项目, 进一步加大农民土地流转力度, 鼓励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参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3. 抓好科技进步, 努力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增长方式上取得新变化。

一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衔接, 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攻关,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二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 进一步提升企业规范管理的水平。三要积极争取农业部更多地在我省企业中认定“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支持建立加工企业示范生产线,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档次。

4. 抓好项目建设, 努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新支撑。

一是今年省农委将把各地、县项目库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通过项目库建设, 夯实项目入库基础, 使一批有发展前景、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入项目库。二是按照《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管理办法 (试行) 》, 实行省级入库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 滚动储备。今后省农委审批的农产品加工扶持项目, 原则上都要出自项目库。三是对《“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专项规划》中的重大项目, 要抓紧跟踪、做好服务, 争取有较多项目可以得到落实。

5. 抓好强基固本, 努力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 (旅游农业) 发展奠定新基石。

一要进一步抓好统计工作, 特别是要尽快摸清我省休闲农业家底。要继续加强与省统计局、省旅游局合作,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工作。各地、县要按照农业部制发的休闲农业与旅游农业基本情况表的要求, 重点摸清本地休闲农业基本情况。二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省农委将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目标考核机制, 省与地、地与县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以确保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进一步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各地要加强对国家和省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决制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治乱减负专项检查, 做好企业维权工作,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

二、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

(一) 2010年农机化工作成效突出

2010年, 全省农机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落实兑现农机购机补贴为重点, 以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为突破, 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省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 拉动了我省农机装备大幅提升。

2010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4840万元。我省主要以农业部公布的通用类目录为基础, 结合贵州山区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 确定增加20个非通用类补贴品目, 制定了《2010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并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超额完成, 共完成中央补贴资金19619万元, 省级补贴金额5247万元, 地县投入2297万元, 引导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14946万元, 购置补贴机具131094台 (套) 、温室大棚23.7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2. 农机化服务领域的拓展, 保障了作业水平稳步提高。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特别是针对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灾害和下半年的洪涝灾害及农作物病虫害, 组织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机具协调等服务, 积极投入抗旱排涝保春耕、促“三夏”、战“三秋”行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65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5.7万台, 组织农机专业服务队1379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330余次, 完成机耕957亩, 机收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面积286万亩,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

3. 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大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加快水稻、茶叶、马铃薯等产业发展, 组织实施好主要农作物关键牛产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精心组织, 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申报、实施及验收工作。去年农业部下达我省9个县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油菜和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共计100万元, 我们及时协调落实资金到位, 督促指导各项目县抓紧实施, 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二是做好省级农机化示范项目。2010年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资金1150万元, 安排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76个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16个县、小麦机械化播种示范5个县、玉米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2个县、茶叶生产机械化18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22个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18个县、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10个县, 机械化桔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个地区。农机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4.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 推动了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2010年全省成立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31个, 有合作社社员5421 (户) , 服务农户11.23万户, 作业服务面积达318.97万亩, 服务总收入5367.65万元, 机具数量9554台 (套) , 资产总额2960万元。其中, 黔南州都匀市坝固、贵阳市花溪区富民、黔东南州榕江县车江、安顺市昌林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首批100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称号。为此, 省委王富玉副书记曾批示“贵州农机合作社要用鼓励办法, 加快发展。”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逐渐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5. 安全措施的到位,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深入开展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积极构建及时处理农机事故保障机制。

(二) 2011年农机化工作重点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出台, 我省农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省政府参事向省政府提交了《把加快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进程列入“十二五”规划重大议题的建议》, 赵克志省长、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都作了重要批示。2011年, 全省农机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积极探索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突出“一条主线”, 抓好“三项建设” (即:以购机补贴工作为主线, 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安全生产建设) ,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5万亩, 机收面积300万亩。围绕目标任务的实现, 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 加强监管, 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

2011年, 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力争中央和省级投入3.5亿元。一是购机补贴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五大主导产业,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 推动农村持续发展。二是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 在调整结构、补贴比例、加强薄弱环节等方面下功夫,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针对目前实施的省级购机补贴资金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申请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现状, 我们将借鉴省外的普遍做法, 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不限定补贴比例, 取消统一补贴8%的做法,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如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作业机具及我省农业特色产业作业机具提高补贴比例;对在我省用途不广的机具少补或不补, 以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 促进全省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将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以及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试验示范经费。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阳光操作。五是加强监管, 严格执行“三个禁止”、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 真正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 精心组织, 进一步抓好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

要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项目的实施, 组织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 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 认真做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试验示范, 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提高示范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大扶持, 进一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2011年我省将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形式, 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示范建设, 拓宽服务模式, 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等农机服务方式, 着力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模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4. 把握农时, 提高重点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把春耕、“三夏”、“三秋”作为农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战场, 在重点农时季节, 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专业队, 加快农作物抢收抢种进度, 确保关键农时季节生产顺利进行, 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的主力军作用, 努力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5. 强化意识, 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

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农机事故处理和安全技术检验规章, 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 将农机安全的工作重心将转向田间地头,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推动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好农机维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技术等级审定工作,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第一天日记下一篇:本人学习思八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