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2024-10-06

预算绩效评价情况(共8篇)

1.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篇一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情况的汇报

一、近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0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特别是近年来,财政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初步构建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抓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制度办法。在先后出台《aa 市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中介机构参与aa市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aa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的基础上,2017年制定了内容更全面、操作性更强的《aa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对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实施、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以及专家和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为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完善指标体系。抓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个关键,从2017年起,我市收集、整理、编印了绩效评价指标,实行市县区及中介机构指标信息共享,为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编制和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目前,已收集整理近200个项目的4000多条评价指标。并对每年的第三方评价项目及结果、评价机构、报告质量等信息实

行全市共享,有效提升了县市区绩效管理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为更好地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汇聚各方合力,近年来,我们通过讲座、调研、座谈等形式,就绩效管理理论、政策、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对预算部门、中介机构等相关人员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其有理念、知内容、懂方法。比如,今年4月10日、5月17日请专家分别对中介机构、全市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了绩效评价业务培训。

(二)抓重点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发力”:一是对重点支出发力。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预算编制要求,每年选取10个左右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度高以及资金投入量大的项目,开展财政重点支出绩效评价。比如,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及运营补助经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廉租公租房保障补助资金、教育发展资金、取消药品加成改革专项资金等开展绩效评价,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对大额专项资金发力。将当年预算安排在500万元以上的大额专项资金作为绩效管理重点,通过年中评估与事后评价相结合,掌握了项目管理和绩效目标实现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15-2017年,对97个预算项目30亿元财政资金进行了财政委托第三方绩效评价(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00余条,使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更加合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对部门整体支出发力。在省内率先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通

过重点对单位的人员结构、支出水平、资产管理、实现绩效等进行摸底评价,有效提升了市直各部门的支出管理绩效。

(三)抓结果应用。主要是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结合。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预算安排时予以支持和激励;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比如,2018年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评价结果对改进资金管理、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根据2017年财政组织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调减相关项目预算金额1.93亿元,调增相关项目预算金额5754万元,结果参考调整额共计2.5亿元。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日常预算管理结合。不断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反馈给被评价部门和单位,作为其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比如,2017年通过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十百千”工程及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的评价,市经信委依据评价建议对其主管的专项资金进行了统一归口管理,建立了系统化的项目信息档案,制定了对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措施。三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行政监督结合。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大、政府报告机制,部门绩效自评价和财政再评价结果在各部门网站公开机制,加强社会监督,提高评价质量。同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并

建立绩效问责机制,逐步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绩效问责机制。

二、下阶段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和重点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首次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并作为新时代财政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我们认为,当前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做到“四个全”:一是绩效管理全覆盖。即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所有资金或支出项目纳入绩效管理范围,社保基金预算也要参照执行。二是贯穿预算全过程。即不仅预算编制、执行、结果要引入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还要对重大项目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价,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推动改进预算编制和调整财政政策。三是绩效方法全系列。包括绩效自评、重点评价相结合,并逐步建立起第三方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绩效管理闭环体系。四是评价对象全方位。由目前对部门项目支出和重大政策绩效评价为主,拓展到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更好地促进部门履职尽责。

落实到具体工作层面,主要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全面、精准、多元、事前”8个字。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把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必要前置和约束条件,所有申请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都要求设定绩效目标,尤其要落实支出安排由“先定预算,再定项目”向“先定项目,再定预算”转变,努力做到 “有预算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评价,有评价就有结果兑现”,使预算的绩效目标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二)精准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将绩效运行监控与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有机结合,实现静态时点监督与动态实时监督相结合,在把握整体预算执行进度的基础上,有重点、分时段、不固定地采取绩效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预算执行监控的精准性,推进预算执行年中评估和动态调整统筹运用,推进财政沉淀资金盘活统筹。

(三)健全多元绩效管理体系。改变以往绩效评价局限于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传统思维惯性,拓宽项目和视野,逐步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方面纳入绩效管理,形成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向财政政策、制度等领域延伸的多层次、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四)试行“事前绩效评估”。鉴于财政支出跟踪评价和事前评价对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参考作用更为直接有效,今后,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方式,将绩效管理的关口前移,对预算申报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弥补事后评价结果只能

为跨相同项目资金安排提供参考依据的不足,为当年新增、重大或者“拿不准”的项目预算编制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评估意见和建议通过特定渠道发布,还可以为人大介入预算监督和审查、审计机关有针对性地开展合规审计拓展空间。

三、加强我市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尽管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就绩效管理工作整体而言:各部门绩效意识较淡薄,协作程度不足;绩效目标编报比较随意、审核比较粗放;绩效运行监控未执行到位;绩效评价范围偏小,质量有待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有待加强,等等。

就资金使用绩效而言:有些专项资金立项依据不充分,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有个别专项资金政策目标已经实现但还惯性存在,每年继续安排;少数专项资金整合不彻底,存在按部门内设机构切块安排、利益格局固化的情况;部分专项资金投向不集中,资金分配散小,效益难以体现;部分专项与专项之间边界不清、支持范围重叠,导致项目单位多头申报;一些专项资金支出进度不及时,存在大量结转结余,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有的专项资金不履行程序即改变项目计划和预算资金用途,超预算支出,等等。

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更加重视绩效管理。党的十九

大报告将绩效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认真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绩效管理内涵,在政府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有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培育“各级政府重视绩效、各个部门追求绩效、社会公众监督绩效”的绩效理念,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使绩效管理从财政部门的“单兵推进”,走向各利益相关主体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共同治理。重点做到:一是坚持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以做好绩效评估论证为前提,提高预算的决策水平;二是在公开绩效目标、自评价报告、财政再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呈报市政府,呈请市政府印发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对绩效结果“差”的项目,由分管市领导对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与同级审计、财政监督、纪监等部门信息共享,相互利用工作成果,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在政府、财政和预算部门中的权威性(目前,审计部门已将绩效管理作为审计内容,人大将重点项目绩效纳入评议内容)。三是强化绩效问责,制定《株洲市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并考核预算部门(单位)的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内容。

第二,要从提绩效的角度更加注重健全机制。着力解决

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张皮”的问题,通过理顺“部门职责、事业规划、中期预算、目标”等绩效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严格绩效目标管理,专项资金必须申报与中期财政规划、部门工作任务相结合,目标描述准确、支出计划清晰的绩效目标,做到“一分预算,一分目标”,尤其是新增项目,没有细化量化、适当可行的绩效目标,不得通过预算编审;二是执行政府财政资金十大统筹意见,强化专项资金“去基数化”意识,健全专项资金设立和退出机制,专项资金3年自动终止,财政部门对3年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后根据绩效结果建议项目的存设,报市政府审批。三是从长远看,有建立绩效管理大数据的思路,以指标体系为核心,建立分类的绩效评价指标库;依托指标库实现财政信息系统和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数据积累建立评价标准库;建立专家库、绩效分析、案例库等绩效管理辅助库。

第三,要从全方位的广度更加讲求各方协调。绩效管理工作参与主体众多,包括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中介机构、外部监督机构等,各方信息不同,立场不同,要求不同,从目标申报、预算执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多方持续沟通交流和充分的协作配合才能推动并提升绩效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有

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形成绩效管理合力。明确参与主体的职责,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谁申请、管理或使用资金,谁对资金使用的绩效负责;财政部门是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制定制度,组织指导监管工作;中介机构对评价的公平、专业性负责;专家系统对质量进行把控;人大政协等部门负责监督。通过各个环节和责任主体的相互协调和推进,使参与主体各司其职,从而保证相关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2.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篇二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及原则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校预算绩效是指高校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它反映了高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比价关系。要想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 必须通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 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 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 这种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的使用, 必将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 优化预算支出结构, 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原则。

借鉴企业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原则, 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除需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外, 还必须坚持: (1) 分类评价原则。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类型、层次、办学主体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对所有高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已经不符合高校发展的要求, 应根据高校的不同分类进行分类评价和考核, 以便考核结果趋于合理。 (2) 评价依据与结果公开原则。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多变量的评价分析工作, 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评价依据与结果公开原则, 增强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使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评价结果获得有效利用。 (3) 评价结果与预算拨款相结合原则。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拨款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4) 及时性原则。因为高校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改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高校办学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对高校预算进行适时的评价, 抓住评价分析的时机, 使正在发生的偏差还有机会得以纠正, 把损失、浪费降低到最低。 (5) 成本效益原则。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 应该考虑是否具有可比的数据以及收集数据所要花费的成本。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确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是开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步骤。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组织实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行为人, 理想的行为主体必须具备两个特点:有评价的动因与评价的权力。遵循部门预算“自下而上”的编制流程, 针对高校与外部管理机构的关系, 应以教育管理部门为评价主体, 规划高校外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二)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

在教育管理部门编制部门预算的整体框架下, 所属高校校级预算即是基层单位预算汇总的对象;在高校编制部门预算的局部框架下, 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构成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从预算管理的层面分析, 高校内部的学院系部、管理机构是基层预算单位, 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是二级预算单位, 高校的全部财务收支均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包含对预算编制决策 (预算编制程序、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 的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支出与政策要求的相符性、预算执行与计划的相符程度、预算支出进度的积极程度和合理程度) 的评价和对预算效果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评价。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是以绩效评价为导向, 对财政划拨资金的分配决策进行最优化模拟, 保证各项目计划科学合理, 同时注意到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之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是通过对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资源分配与预算资源的匹配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的执行能够按预定的程序进行,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预算优化和调整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测评指标对预算资金使用后取得的成绩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个部门的自身定位和特点, 提取操作性强、关键绩效指标, 形成一套评价体系。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三层结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预算绩效综合评价数值, 由二级指标赋权重后数值相加得到;二级指标由三级指标六组构成:预算管理绩效指标6个、收支结构绩效指标6个、资源运行绩效指标3个、资源配置绩效指标6个、资源使用绩效4个、社会效益指标4个。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 本文借鉴“偏离度值最小情形下权重系数设置规则”进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一是按指标重要性赋权;二是组中指标7个 (含) 以下3个 (含) 以上时, 任一指标权重不低于10%;三是权重级差5%。

3.企业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篇三

对工商企业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财务效益状况,企业资产管理状况,企业偿债行为状况及企业发展能力状况。

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的资产收益能力。基本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U11)和总资产收益率(U12)。

资产运营状况。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U21)和流动资产周转率(U22)。

企业偿债能力状况。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势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基本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U31)和已获利息倍数(U32)。

发展能力状况。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可以称为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基本指标包括销售(营业)增长率(U41)和资本积累率(U11)。

二、模糊评价原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1.模糊评价原理

(1)确定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企业为对象集,被评价的事物影响因素为u1,u2,…um,构成因素集U ={u1,u2,...,um},评语集V={v1,v2,...,vn}。

(2)确定权数分配A=(a1,a2,...,am)。通常,对评价目标影响越大的因素(指标),其权重亦越大;反之亦然。

(3)建立各因素 (指标) 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

2.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1)财务效益状况。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管理者将有关企业过去浪费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选出一种最佳的预算方案,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2)资产营运状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把预算作为控制各项业务和考核绩效的依据,用较少的劳动力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使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提高了。

(3)偿债能力状况。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使得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提高了。从而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4)发展能力状况。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作为连接战略与年度预算的桥梁,使得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的发展能力比传统的计划管理条件下要强。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对单因素评价,我们主要考虑该企业与行业的区别。我们设定的评判集V={好,一般,不好}。

因为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均比在传统的计划管理条件下要好,所以,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R111,R121,R211,R221,R311,R321,R411,R421均大于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条件下它们的值。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中对企业评价“好”的结果M1的数值大于企业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的数值。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

4.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篇四

(一)部门职能与机构设置;

负责全县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县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负责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野生陆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制定全县林业发展政策。

林业局单位为正科级全额拨款行政(或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等7个职能股室,林业产业发展中心等2个中心,湖南中方舞水国家湿地公园等2个公园,下设康龙自然保护区、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山林纠纷调处中心3个二级单位。

(二)人员情况;

核定编制140人,其中:行政编制50人,事业编制89人,工勤编1人。实有在职人数145人,离退休人员91。

(三)部门年度总体工作任务和重点工作任务;

年度总体任务:加强林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中方。

重点工作任务:

1、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93名;

2、对全县的59.4330万亩生态公益林(中央级生态公益林54.76万亩,省级4.673万亩)进行日常管护,提高林农收入。

3、完成27.73万亩集体及个人天保林资金473.28万元发放。

4、完成迎丰公园二期植物博物园中方园29.83亩园区建设。

5、完成中方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森林认证》文本编制工作,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评审工作。

6、完成20xx年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新造林80亩,绿化成活率达85%。

7、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湿地公园200万元)建设项目。

8、对中方县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对遗漏的古树名木进行补充调查。

9、完成中央财政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计划10000亩,涉及7个乡(镇)23个村161个小班,其中抚育改造6000亩,品种改造4000亩,主要分布泸阳、花桥、中方、桐木等乡镇。

(四)部门年度整体收支情况,包括当年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政府采购情况等。

20xx年部门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所属单位预算在内的汇总情况。收入既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又包括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等收入;支出包括保障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基本运行的经费,也包括对个人家庭的补助等经费。

1、预算收入:20xx年年初预算数4,719.4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208.51万元,上级财政补助2,510.9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共计5552.92万元。调整预算数4848.9万元(年末调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282.15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共5682.41万元。

2、预算支出:20xx年年初预算数4,719.41万元,调整预算数4848.9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全年预算数5682.4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23.92万元,项目支出3758.48万元。

3、专项资金管理情况:20xx年专项资金3758.48万元,其中节能环保支出216.15万元,农林水支出3260.19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0.48万元。我局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支出的条件和要求对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林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林业局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召开有关会议,协调各方关系,强化组织保障。二是管理制度到位。根据上级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撰写了《中方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专账核算,使各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无挤占、挪用、串用等现象。三是资金发放程序到位。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发放程序,对发放给林农个人部分和护林员的补助资金,一律通过县财政“一卡通”方式发放,同时对各专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四是监督到位。严格按内容支出,账目清楚,财政局、林业局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4、三公经费:20xx年公务接待费0.8万元,公车运行费0万元,公务出国费0;公务接待批次20次,公务接待人次70人,与去年相比,公务接待费减少1.58万元。

5、政府采购情况:20xx年政府采购支出970.7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58.99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664.8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247万元。

6、其他:会议费支出情况:20xx年决算会议费为0.28万元,比去年决算减少0.72万元;培训费支出情况:20xx年决算培训费为0.68万元,比去年减少了1.19万元。

(五)部门年度整体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财政资金支出达到的效果情况、社会满意度认可情况等。

财政资金的投入,不仅维持了林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项林业项目的开展,推进林业工作的重大发展,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天保林以及生态公益林的保护,造林工程、森林抚育、油茶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县林业发展的同时,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有利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缓解了剩余农村劳动力问题,是生态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护、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维持大气平衡以及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有巨大的防护作用。加强森林保护,大力推进森林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推行森林健康新理念,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强化森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对防止全球变暖、土地荒漠沙漠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形式,对满意度指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林农和服务对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基本满意,满意度达90%以上。

二、部门整体评价工作开展

(一)绩效评价实施过程情况,包括评价方法、工作程序等;

1、绩效评价原则:

1、科学规范: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2、统筹兼顾:绩效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3、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即:有效要保障、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4、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绩效评价工作过程。收集项目资料,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受益群体的反馈情况,在收集和审核项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和资料依据,进行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二)绩效评价整体结果概况,如:得分情况(或档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节能降耗情况、三公经费控制情况,项目支出管理规范和绩效情况等。

根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检查情况,财政资金整体绩效分值100分,从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节能降耗情况、三公经费控制情况,项目支出管理规范和绩效情况等方面总体评价,实得92.8分,被评为“优”等级。(附件1)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一)党的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一是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教育总要求,制定了《中方县林业局开展党史教育实施方案》,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狠抓局领导班子和支部学习教育。高标准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12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0余次。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筛选当前林业急需解决问题4个,形成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产业发展等调研报告8份,主题教育开展成效明显。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实。坚持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传达学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11 次,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2次,制定了《中方县林业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廉政谈话制度,以集体约谈和领导干部与普通职工点对点约谈等形式,开展廉政谈话60余人次,层层传导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同时深入开展项目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整治。全县林业系统共发现资金管理、工作履职问题线索数7件,受理各类信访件24起,其中1起直接查办,立案1起。查处在资金管理方面发现问题2起,工作履职5起。共查处人数8人,其中组织处理3人,党纪政务重处分4人, 有效落实了“两个责任”。三是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县委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关规定,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20xx年完成了1名局工会主席选举配置,2名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晋升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年龄结构,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造林绿化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本底。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根据《怀化市林业局关于下达全市20xx年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怀林造{20xx}103号)文件精神。下达给中方县20xx年度营林生产任务为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5万亩(其中油茶0.4万亩);油茶低改1.5万亩;退化林修复0.4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5万亩营林生产任务,为计划任务的100%,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完成5619.4亩(其中:人工造林1591.3亩,油茶新造4028.1亩),为计划任务的123.38%;油茶低改15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退化林修复4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封山育林6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森林抚育20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二是林业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继续实施“森林乡村”建设工程,并将其纳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范畴,明确具体领导和股室抓落实,定期调度;开展了“森林督察”、“林地一张图”、“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根据《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xx-2023年),现已经完成县级生态廊道3000亩调查外业工作,编制《中方县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xx-2023年)》。完成全县石漠化外业20453.4公顷工作,为下一步石漠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三)森林城市创建全面铺开,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建设形式。一是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切实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今年“3.12”植树节期间,通过领导带头、群众参与各单位送树苗在自来水厂及各乡镇、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植树节期间,全县共计6.3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70万余株。二是狠抓创森宣传工作。紧紧抓住创森宣传这个“牛鼻子”,及时谋划创森宣传工作,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村村响”、公交站台等大力宣传森林城市创建;并利用“爱鸟周”、“植树节”、“湿地日”等重要节点,密集宣传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在中方手机报、边城晚报、掌心中方等新闻媒体上发布林业信息近50余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创森氛围。三是认真编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立足中方县情和县域规划,搜集整理各方面资料,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编制了《中方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现已提交省林业局进行评审。

(四)资源保护不断加强,进一步维护了生态安全。一是严守森林火灾底线。全县林业系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按照“全力防、配合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担当,努力保障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了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3个,其中:县林业局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人员有52人,全县护林员防灭火应急分队共40人(中方片区10人,泸阳片区10人,铜湾片区10人,铁坡片区10人),康龙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人员有30人,对应急分队人员进行了2次森林防灭火扑救培训,共开展演练4场次,参加演练人员580余人。全县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二是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认真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普查和日常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检测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中方县20xx松材线虫病秋季专项普查工作方案》,根据全县松林的分布特点,开展秋季普查,划定重点普查区域和重点预防区域,采用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查,发现可疑枯死松树按要求取样,进行室内分离镜检,做好检测记录,截至20xx年10月30日,调查松林面积17.35万亩,其中疫情小班18个,发生面积0.0703万亩,枯死松树68株,疫情发生乡镇1个,上传调查数据631条,及时将普查结果上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联合执法,严把木材加工、运输、疫木处置等关口,严防疫情扩散。三是筑牢森林资源保护防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从源头上保护森林资源。开展了森林督查、“清风行动”、“绿网行动”“洞庭清波”涉林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和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各类行政案件64起,其中:乱砍滥伐案件20起,共计99.455立方米;非法占用林地案件43起,共计7.9744公顷;防火法规案件1起。挽回经济损失13.19万元。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震慑了不法分子,营造了良好管护氛围,实现了森林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并维持在低发水平,维护了全县林业生产秩序的稳定。

(五)林业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绿色经济。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全省林业四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木竹、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四大百亿产业发展,20xx年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稳定在21.4亿元以上。一是狠抓传统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完成用材林基地1591.3亩、木本油料林基地4028.1万亩新造任务。同时,将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举办“惠农贷-油茶贷”推介会,着力缓解我县油茶产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目前,全县共有2家油茶企业、3专业合作社、15个种植大户达成协议,全年贷款总额能突破1300万元。二是突出抓好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坚持把为林业企业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作为加快林业发展头顶大事来抓。通过组织项目申报、教育培训、组织参加“20xx第23届中部(湖南)地区农博会”、“20xx年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博览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引导林业企业上档次、上规模,目前全县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家,年产值2.4亿元。三是着力培育林业新的增长点。认真研究当前林业发展新形势,结合怀化实际,着力推进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如桐木镇、铜鼎镇发展林下养鸡,年销售50万羽,年产值4000万元;中方镇站坪村,种植酥脆枣150亩,年产值450万元;近些年,新建镇依托辖区内康龙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吸引游客20万余人次,创造收入4000余万元。

(六)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卓有成效,进一步促进了兴林富民。一是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全县公益林面积59.433万亩,补助资金995.5万元,覆盖2.7万户,人口10.8万人,户均年增加收入368元。落实的天然林保护管护补助面积29.58万亩,落实管护补助资金458.49万元,覆盖1.3万户,人口5.2万人,户均增加收入352元。二是促进林业就业帮扶。自20xx年启动选聘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工作以来,目前每年可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281户,落实生态管护扶贫资金281万元,户均年创收入1万元惠及1124人。选聘公益林护林员103人,解决就业103人,户均年创收入0.8万多元,惠及人口412人。三是做好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我局乡村振兴工作联系村为铜湾镇梅树村。我局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帮助联系村制定振兴规划,积极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乡村绿化、户容户貌整修,基础设施等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过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彻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对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需进一步落实;各业务股室填报预算数字存在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需进一步提高业务预算水平与能力。

原因:一是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五、整改措施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逐步推开,实现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制度落实。

5.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篇五

2016年,我市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将绩效目标管理关口前移。在预算编制时,要求预算单位申报预算金额达50万元以上的项目,同步提交项目绩效信息,作为项目预算审核安排的依据和前提条件,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

二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我市先后制定了《芜湖市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芜湖市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芜湖市市本级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主体。在强化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的绩效评价主体功能外,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目前部分项目已通过委托第三方方式独立开展评价工作,逐步建立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四是绩效管理范围逐步扩大。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着重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各预算单位重点选择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与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项目开展绩效自评,财政部门再选择部分项目开展再评价。2016年选取民生工程等26个项目和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的59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涉及资金21.7亿元。

6.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篇六

一、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

(1)目标和定位不符合绩效评价。目前,财务预算会计,收集整理政府的年度财政资金使用和收入状况,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从而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提供信息。在会计目标核算中,并没有全面涉及到政府实际的资源状况等。

(2)政府的负债反映缺乏全面性。在反映政府的负债中,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风险,比如:没有付清的国债利息、社会保障基金未来负债等,在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完整地反映存在的各项债务,导致各种贝才政风险的产生。

(3)缺乏绩效评价基本的费用信息。在我国的政府预算中,主要是记录当前的预算支出,由于政府部门有很多连续性投入项目,没有绩效评价的费用信息就使得这些项目的成本和费用难以体现出来,降低了考查公共产品的产出情况的时效性,最终无法正确衡量政府绩效的高低。

(4)缺乏全面真实的预算会计报告内容。目前,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收支的现金流情况,而没能体现出政府对资金的使用率以及对其所持有的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途径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规律,才能顺应预算改革的趋势,遵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标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中会计信息的整合。同时,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运行情况,并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然后结合相应的收支标准,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在计体系当中更好地体现出真实全面的财政绩效评价以及财务信息等。

(一)不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在目前预算会计双重导向的改革的背景下,最关键是发现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预算会计体系,重视预算编制。首先分离出之前预算会计承担的财务会计职能,加强对政府财务会计的建立。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应该不断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各施会计的重要职能。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记账基础,收集全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报表,为宏观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的预算信息,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1、加强对预算会计的重新规划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遵循《预算法》规定,反映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在预算计划所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财政资金,以实现运用目的。目前,最重要保持政府财务报告与对应的政府预算的一致性,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收集真实的信息,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补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工作执行能力。

2、完善政府财务会计

政府是财务会计的的工作主体,可以全面收集资产、负债管理、筹集资金、政府绩效等多种信息。为了实现以上各个信息的收集整理,政府财务会计可以指定一定的责任制,严禁资金的混乱使用,实现转款专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针对那些可以确认的税收项目,应该在预计期间就尽快确认;在政府的日常运营支出中,可以采取实耗法确认当期的运营性物资支出;不断完善跨期摊配会计程序等。在此期间,应该不断确认各个会计期间的服务消耗;遵循权责关系,在会计期间不断确认各项款项。

3、完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

健全的政府会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会计信息贯彻于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从而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决策、规划设计、责任考核等工作。政府在进行全面的管理改革时,必须对公共部门的成本、项目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4、非财务信息类型

财务信息不能完整地体现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因此,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以协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政府业绩,对政府工作效率作出合理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影响信息,将会协助信息使用者掌握政府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充分理解政府活动性质等。现政府财务报告与传统预算会计报告存在的最大区别是:增设业绩成本信息和影响信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共绩效管理的绩效导向。

(二)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

1、政府财务报告

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首先需要完整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财务信息。第一是提供预算情况信息,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关键工作是要求,政府遵循《预算法》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财政预算的规范性,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第二,提供国有资产产权构成、保值增值、收益权等方面的采取信息。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采购制度,完善采购中的财务信息,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则关系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又是主要的政府基金,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应该充分体现在此基金相关资产运行情况。

2、政府财务报告附注

政府财务报告体现出了政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所以说,在撰写财务报告时,必须将预算与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让有关人员一眼就能看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在财务报告附注以及财务报表项中应该不断补充预算执行情况,具体说明对财务状况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系统性的财务信息,还需要通过统计报表以及其它形式提供反映社会治安、公民素质等非财务信息。

三、小结

7.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探讨 篇七

一、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分析

(一)评价支出绩效是关键要了解预算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而整个预算体系中支出是核心。预算支出不但关系到资源的配置,还直接决定预算的绩效,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进行预算管理,而不进行预算评价的话,那么无疑会使绩效预算沦为一纸空文,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如果进行绩效评价时没有以绩效预算为基础,那评价结果同样不具有实际意义,只会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

(二)管理预算绩效是核心绩效预算管理其实是以绩效为基础进行预算管理,从而使得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都以绩效为导向,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第一,以绩效为基础编制预算。绩效预算管理重视的是管理结果,所以,在编制预算时要以绩效为基础,考虑达到一定绩效而需要投入的预算,从而设定绩效目标。高校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必须结合自身运营实际以及发展战略,保证绩效目标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以绩效为导向执行预算。编制合理的预算之后,就需要抓好预算执行工作。过去的预算管理工作对预算执行抓得不严,导致预算经常要调整,失去了原有的控制意义;各预算责任主体也不重视预算的约束性,经常出现超支现象。一旦超支就会提出调整预算的申请,主管部门也不会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基本上所有的申请都会批准,导致高校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部门预算资金比较充足,到了预算期末如果还存有大量资金的话,就会突击花钱,以保证下个预算期还能保持同样的预算额度。这些都是缺乏绩效导向进行预算管理的后果,把绩效作为预算管理的导向之后,高校会评价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效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算调整,这样能有效提升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效率。

第三,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过去的预算方法很少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即使有也是非常简单的定性评价;而绩效预算管理会对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从而真实反映各预算责任主体的预算使用效率,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高校的预算管理质量。

二、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为更加准确的了解当前我国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首先,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背景信息;其次,了解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再次,了解影响绩效评价的内外因素;最后,了解当前绩效评价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调查对象为37所高校的财务人员,笔者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作废35份,有效问卷65份;被调研高校的层次以及学科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笔者选择的调研对象都是主管预算的财务人员,普遍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所以,笔者认为调研对象具有普遍性,可以准确把握问卷中的问题并如实填写。

(二)问卷结果分析在选定的37所高校中有34.3%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形式的预算绩效评价,有46.9%的只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对项目和单位进行评价的为14.1%,仅有4.7%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还不重视绩效评价工作,部分高校实施绩效评价只是为了保证存档资料的完整性而已,并不是要提升管理效率。所以,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以结合自己的运营实际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其一,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及审核。通过调研对象提供的预算编制以及审核信息,笔者发现高校并不重视预算的编制以及审核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上年实际发生的支出数为基础编制下年预算,完全没有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以及运营目标;另外,高校也不重视预算审核工作,只要预算责任主体提交的预算编制不存在大问题,都会审核通过,导致部分预算严重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二,没有相应的预算执行管控机制。调研结果显示有17.9%的调研对象不了解预算执行管控机制,学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少调研对象都觉得进行用款审批就是对预算执行的管控,至于具体的管控手段与方法则一头雾水。所以,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强化相应的管控机制,从而保证预算执行按照预期的方式开展。

其三,不进行预算收效评价。高校实施预算后,并没有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导致下一预算期间的预算编制缺少明确指引,使预算管理陷入恶性循环,调研结果见表1。

笔者在问卷中安排了15个关于支出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的选择问题,并对不同问题的相应答案赋予了不同权重,最后整合被调研对象的答案进行计算。每个问题设计了6个选项,分值分别为0-5,影响程度越高分值越高,影响程度越低分值越低;如果不清楚影响程度,就将其定为0。具体的赋值结果见表2。

(三)指标体系科学性分析(1)应用效果分析。笔者汇总问卷调研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应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反映支出预算的真实绩效情况,为后续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工作埋下了隐患。(2)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问卷中安排了9个关于指标体系存在哪些不足的问题,并对不同问题的相应答案赋予了不同权重,最后整合被调研对象的答案进行了计算。每个问题设计了5个选项,分值分别为0-4,影响程度越高分值就越高,影响程度越低分值就越低;如果不清楚存在哪些不足,就将其定为0。具体的赋值结果见表3。

三、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对策

(一)提升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我国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即使进行绩效评价也只是为了满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并不是为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要提升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融入绩效管理思想,由过去单纯的数量管理转为更加现代的绩效管理,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经费实现最佳的教育收效。

(二)将绩效评价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第一,重视事后评价和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从而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全程管控;第二,优化评价流程与方法,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第三,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责任归集工作,对那些没按照要求实现预期预算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进行相应的处罚,提升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同时提升责任主体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要求的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当前我国高校使用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下列完善:

第一,要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让指标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各项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所以,高校必须明确的绩效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重视对效率以及效益的评价。当前高校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上只重视是否按照要求使用了资金,选择了过多定性指标,很少有定量指标,因此,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一直较低。高校应多选择可以反映效率以及效益的评价指标,从而提升对投入/产出收效的了解程度,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便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外,高校还需要重视资金的实际投入收效,也就是资金投入之后是否实现了更加理想的绩效。

第三,要遵循一定的指标选择原则。高校不可以因为指标具有评价意义就盲目的将其纳入指标体系之中,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代表高校预算执行的实际收效;另外,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否直接与其它同类指标进行比较;还要考察指标是否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否与其它指标共同实现对绩效的全方位评价;最后,还要考察指标是否能够轻易获得,不能选择那些获取过程过于复杂的指标,那样会大幅提升预算评价的成本。

摘要:预算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财务状况,影响高校后续发展。旧有的预算管理基本聚焦于投入的预算,很少对产出以及收益进行预算,严重降低了高校的资源使用效率。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的模式,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对策。

8.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篇八

【关键词】 高校; 绩效预算指标; 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要求“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校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项目管理和办学成本为衡量的一种评价体系,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建立全面完整的绩效预算指标体系能揭开绩效预算评价的“黑箱”,建立透明、开放的绩效预算评价系统,有利于给管理层提供准确决策依据,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对高校财务状况的有效监控和宏观管理,提升高校整体制度环境,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一、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考核部门预算的执行度及各专项项目实施的效果考核尤为重要,因此,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

(一)总体优化原则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一个大的指标库。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要考虑高校的总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各指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侧重,该体系能够反映高校总体绩效情况。

(二)科学性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统计理论基础上,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指标的代表性、计算方法、数据收集、指标范围、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指标之间应具有相互独立性。

(三)重要性原则

适时的绩效指标能反映出内在规律和财务运行状况,指标库中指标应最具有代表性,既重要又不能对某一要素重复评价。

(四)通用性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时一定要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几种评价指标要相互兼容,指标体系可分解、扩展、组合。

(五)动态完善原则

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是动态的、连续的,应充分考虑评价的适时性、趋势性,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调整、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各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目标多,系统性很强,科学性与技术性要求也比较高,参评的内容范围广,应符合高校以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要求,全面反映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水平。主要包含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和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三方面内容。

(一)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预算执行情况

收入预算计划完成率=某时点实现全部收入/某时点预算收入×100%

支出预算完成率=某时点实际支出/某时点预算数

×100%

2.事业支出结构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100%

生均成本率=在校生人数/事业支出×100%

3.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财务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核算制度、内控制度等)、执行财务制度的有效性(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

5.组织创收能力

人均组织创收数=收入/在校职工人数×100%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二)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教学工作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

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教师人数/职工人数×100%,各学历层次教师人数/教师人数×100%,折合后的学生人数/教师人数×100%

(2)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数量/一般学科数量×100%

(3)实验室建设(反映实验室有无新增教学科研项目实验)

新增教学科研项目/项目总数×100%

(4)研究生建设

在校研究生总人数/在校学生总人数×100%

2.科研工作情况

(1)学术资源

(博硕点数量、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学科总数×100%

(2)学术成果

(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收录总量/成果总量×100%

(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数量/职工总数×100%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价值/科研成果数量×100%

(4)学生情况

录取学生质量=高分段录取学生数/录取学生总数

×100%

学位获取率=获取学位人数/应届学生实际毕业人数×100%

国家规定考级通过率=通过考级学生数/参加考试学生人数×100%

(三)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1.学校声誉

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可问卷调查)。

2.社会捐赠

社会捐赠=校友、企业、单位等捐赠收入/学校总收入×100%

3.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离校时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三、绩效指标的权重和量化

按照每个指标对系统重要性和作用不同,特按以下标准划分各指标权重:

资金效能绩效预算评价指标(A)占50%、业务发展绩效预算评价指标(B)占40%、社会认知绩效预算评价指标(C)占1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和设定的权重计算出得分(也可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S值越大,表明绩效越高;反之,则说明绩效越差。

通用公式为:S=A×50%+B×40%+C×10%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一般、合格、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的成绩。具体对应分值标准为:优秀≥90、90>良≥80、80>一般≥70、70>合格≥60、差<60。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要与预算分配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资金和资源配置,对成绩突出的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对成绩不好的部门进行资金核减,同时对各项目进行单个分析,找出差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综合卷)(201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组.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4).

[5] 财政部廖晓军副部长.在2011年中央部门与布置会上的讲话(2010-06-04)[R].

上一篇:“五一口号”征文下一篇:本科留学美国申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