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2024-10-12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精选8篇)

1.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篇一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xxxx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xxxx国际旅游岛建设,根据《市政协xxxx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庄琼菊副主席的率领下,采取实地调研和外出取经的作法,于4月10日至13日对xxxx市民族中学的教育情况进行深入专题调研并赴xxxx国兴中学、琼海嘉积中学进行考察学习。

调研组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现场提问并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xxxx市民族中学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路,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市教育部门加大对xxxx民族中学的投入,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要求衡量,与省定学校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创建于xxxx66年现已有46年办学历史的xxxx市民族中学,有34个教学班,初中、高中各有17个班级,在校生1837人。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各项办学条件还停留在乡镇级学校的水平上,许多设施尚未配备齐全。一是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因资金问题至今还没有破土动工,学生的体育活动受到限制;二是综合楼、图书馆虽然建成了,但相应的设施尚未配套,图书也没有到位,成了“空壳”的摆设品,其功能得不到发挥;三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用品大部分已过时报废,实验教学设备未能得到更新填补;四是还有28位教职工居无定所,影响工作。

二、高中部师资队伍有待于培训提高,部分学科的教师资格没有达标,致使高中教育滞后。

三、学校管理缺乏科学性的规范管理,缺乏激励性的长效机制,担心绩效工资分配差距拉大导致教职工心理不平衡,绩效工资发放采取“审慎偏平均”的做法,致使制度建立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难于推进,中层管理效能不高,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学水平难于提高。

四、民族中学没有体现出民族办学的特色。一是整个学校建设缺泛总体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建筑风格没有体现民族特色;二是没有开设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开设的黎族织锦学习班没有形成制度,学习没有常规化,没能把竹竿舞、珍珠球、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学生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让我们打开眼界,少走弯路,快步前进。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看到了xxxx国兴中学、琼海嘉积中学的闪光点。这两所学校的建筑风格独特,xxxx国兴中学的主建筑有特色浓郁的黎族传统图案,而琼海嘉积中学的主建筑大多华侨捐建,带有明显的东南亚建筑特色。两校的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硬件配套设施完善,办学规模大,xxxx国兴中学有42个教学班,2500名学生;琼海嘉积中学有65个教学班,3655名学生。两校都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办了xxxx一流的中学,每年高考都向国家重点院校输送大批人才。但这两所学校又有不同特点,除了要完成一般完全中学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xxxx国兴中学注重民族特色,努力打造一个培育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样板,成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学校开设竹竿舞、珍珠球、黎族织锦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专设黎族织锦教室,安排专业教师,安装6部织布机供学生学习;每年“三月三”节,在校内举办竹竿舞、珍珠球等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表演比赛。由于特色办学成果丰硕,xxxx国兴中学荣获首批“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的称号。而琼海嘉积中学依托琼海市红色、蓝色、绿色的“三色文化”,构建以其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推进基础教育和谐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化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标准体系,这成为学校发展的和谐选择,也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琼海嘉积中学下功夫组建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在全省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学校男子舞蹈团蜚声海内外,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香港、澳门、澳大利亚、奥地利、法国、泰国、新加坡等地演出,受到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曾30多次荣获全国、省市比赛金奖和一等奖,xxxx7年、xxxx9年连续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和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铜奖,并受邀参加教育部xxxx0年庆祝教师节专题晚会和中央电视台xxxx1年春节联欢晚会。

通过解剖xxxx民族中学存在的问题,参观学习借鉴xxxx国兴中学、琼海嘉积中学的先进办学经验,委员们认为,一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办好民族特色突出的民族中学是关键,因此委员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党政领导对办好xxxx民族中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xxxx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xxxx的繁荣迫切需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与进步。因此,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民族中学的教育作为促进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将此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把民族中学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像抓xxxx市第一中学、xxxx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xx市第九小学那样进行大规划、大投入,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或重新划地规划建设一所规模大、有民族特色、校园优美、规范管理、设施功能齐全、师资力量强大的中学,让xxxx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中学教育,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人才,为加快占xxxx70%以上区域人口20多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xxxx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尽快完善学校目前急需的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学校的标准化体育运动场馆的规划,设计方案要尽快落实,建设资金要及时到位,做好开工建设的各种准备;二是新建成的综合楼要及时配备各项设施,尽早使用;三是过期作废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市教育部门要千万百计尽早更新、配齐;四是“空壳”的图书馆市教育部门要纳入计划分期分批采购图书进馆,让多年闲置的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广大学生有博览群书的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五是把教职员工的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的行列,让有困难够条件申请保障房的教职员工居有定所,使之安心教书育人。

三、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激发教职员工奋发向上、争创业绩

为了遏制教职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xxxx市民族中学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进方案》,优化班子建设,狠抓教学常规、德育常规,后勤服务常规、建立激发教职员工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长效机制,使学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四、把扩大提升高中部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目标

高中教育是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基础,而xxxx每年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就有万人之多,但能够上高中就读的学生不到四成,六成多的学生得不到继续学习的机会,而这六成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农村的学生。因此增加高中学位,发展高中教育,是少数民族农村培养人才的关键。高中部的招生指标要分配到边远山区,定村定人,特别是没有高中生的村庄更要列入重点招生对象,用三、五年时间使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庄村村有人读高中,特别是苗族学生,更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他们念完高中、上完大学。

五、创办有民族特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学校

民族中学除了要完成一般完全中学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民族特色的教育,把具有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竹竿舞、珍珠球、黎族织锦开设成校本课程,设立黎族织锦室,开设黎族织锦学习班,把黎族竹竿舞、黎族原生态民歌纳入音乐教学内容,要将珍珠球、板鞋、陀螺、射弩等项目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学生推广,让学生们学到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同时,在政治课程增设“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加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强化祖国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和民族平等团结意识,使各族学生从小就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使民族中学成为民族教育的一个样板。

2.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篇二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把课外较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试题训练上, 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 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降低, 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 只强调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即使采用讨论的形式, 也往往是教师设计问题, 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 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局限, 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不容易实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个人兴趣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学习被动, 学习兴趣不高, 激发不出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难以实现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 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亦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 而向生活延伸,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探究性学习符合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认为, 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 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 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 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丰满的人性。实践证明,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体验成功的愉悦, 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探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施展各自才能和智慧, 释放自身创造能量, 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探究性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 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师解放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 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三) 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 增强学生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 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材料, 养成主动探索的语文能力。

四、课题实施情况

(一) 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论题展开探究, 课题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如端午节, 侯庭民老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端午的音像资料, 开展“走进端午”的语文实践活动。李翠珍老师在上《晏子使楚》时, 把课文编排成小型课本剧, 让学生表演, 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所转变。教学中, 教师能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堂上, 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 解人以困, 虚心求教, 平等对话。阅读时, 教师能指导学生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 情真意切地说, 设身处地地想, 身体力行地做。教师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并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 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教师能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 合理安排探究内容, 给予充分探究空间, 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 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1) 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在学习中已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而是先想办法自己解决。 (2) 合作学习已养成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生在教室里能尽情表现自己, 情趣盎然, 学生学习激情、活力得到迸发。 (3) 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4) 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写作活动参与度较高。学生在“作文竞赛”、“报刊投稿”、“发表小论文”等方面积极参加, 成效显著。学生的作文水平呈稳步提高的势头。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通过几年实践, 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

(一) 教育科研做到“四个一”。 (1) 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四下午, 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 (2) 一课一反馈。每节完整课结束, 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教案后做好教学反思。 (3) 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4) 一阶段一小结。在课题研究三个阶段中, 每个阶段每个课题组成员写出自己本阶段的收获。

(二) 教学中, 师生关系实现“八个转变”。 (1) 教师角色由“一言堂”变对话讨论。 (2) 师生对话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 (3) 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 (4) 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 (5) 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 (6) 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 (7) 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 (8) 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三) 教学中, 坚持“九个要”。 (1) 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 (2) 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 (3) 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 (4) 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 (5) 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 (6) 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 (7) 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 (8) 媒体辅助要适度、得力。 (9) 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四) 科研效果逐步显现。经过课题组教师的艰辛努力, 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以往相比,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改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试能力有所提高,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在朗诵会、演讲会、文学社团活动中, 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明显增强, 一些文学报刊已成为他们成长、成功的平台。三年多来, 我校学生在《廉洁的种子》、《大湖湾》等杂志上已发表了多篇优秀作文。

六、探索与反思

三年多来的教研实践, 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

(一)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学校缺乏在市、县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缺少有力指导与引领, 领导方法和管理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结果轻过程方法、重投入轻科研反思的现象, 都需要在今后课题深入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 组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措施不力, 有的教师不敢放开胆子尝试, 生怕影响当年学生考试成绩。

(三) 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上只重形式, 不讲实效, 课堂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付出不少, 收效甚微。

(四)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五)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家境差距大, 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如何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还有待继续探索。

总之, 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 课题组的教师和实验班的学生都有很大收获。大家共同增长了新知识, 掌握了新方法, 也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今后, 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加强研究, 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把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

3.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篇三

2003年黑龙江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全面贯彻了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认真执行省教育厅《关于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内容,努力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概念,适当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价课题组《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报告》建议,有效吸收《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经验。试题同时充分考虑了下列实际情况:黑龙江省的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正在稳步发展,一些新课程的考试评价思想正在生成;黑龙江省的“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初中毕业生首次同年毕业,两种学制的语文学科教材内容篇目不尽相同;黑龙江省受全国性“非典”灾情影响,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或多或少地受到恐慌性干扰。另外,黑龙江省的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一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比较保守、陈旧,缺乏时代感,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的内容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生活环境。二是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脱节,语文知识的模块固化、呆板、缺乏生命力,无法交融于日趋重组、整合的综合学科门类中,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创造发展空间。三是应当开放的反而保守,应当细致的反而粗放,不能很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和持续发展。因此,从黑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出发,从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2003年的初中语文试题坚持稳定和突破,努力继承和发展,勇于改革和创新,体现了我省初中语文学科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对考试评价思想的有益探索。

一、评价标准

2003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探索由知识考查型转向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增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型发展,强调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盘活学生固化的知识板块和思维模式,鼓励跨学科、跨门类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基础学业,又有利于推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本着这个原则,黑龙江省初中语文学科中考命题组制订了考试评价标准。

(一)水平层级说明: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语文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层级。本层级内容知识性较强,需要博闻强识。如汉语语音、汉字字形、古代诗文名篇与名句、中外文学一般常识等。本层级代码为人

2.理解:指简单领会并能够粗路解释,是识记的基本层级之上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初步认识语言材料的内涵,并能够做出主观判断和解释。如: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句子的意义、修辞手法的辨识、文言句子的翻译等。本层级代码为B。

3.分析与概括:指综合解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理解层级基础之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客观、全面地剖析语言材料,整理其要素,欣赏其特点,发掘其主旨。如: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总结文章的内容、筛选文章的信息等。本层级代码为C。

4.综合与应用:指综合全部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是比识记、理解、分析与概括等层级更高的能力层级。本层级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思考和综合表达。如:词语的使用、句子的修改、句式的变换、作文等。本层级代码为D。

(二)知识能力要求:

1.知识积累及运用:知识积累包括语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等方面的积累。汉语知识方面考查语言的灵活掌握和实际运用;古代诗文方面考查基本知识,重点考查诵读、默写;文学常识方面考查中外作家、作品的一般知识;应用文知识方面考查与生活相关的常用应用文基本知识。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A层级、B层级为主,部分项目也会达D层级。

2.阅读理解分析:包括语体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语文阅读指能够阅读一般的记叙文及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节奏;体验文章的情感、态度;理解、分析与概括文章或选段的大意;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欣赏文章中的精美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针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欣赏文章中的精美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文言文阅读,能够独立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句子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B层级、C层级为主,部分涉及A层级、D层级。

3.综合构思及写作:能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现良好的语文素养,积累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真情实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立意正确,感情健康;构思全面,谋篇合理;选材翔实,内容丰富;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恰当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及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书写正确、规范、清楚、美观。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有一定的文章修改能力。本模块测试能力水平以D层级为主。

二、试题分析

2003年的中考命题、审题人员是由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研员共同组成的。其中,40%为我省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60%为非实验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40%为高级职称,60%为中级职称;40%…为历届命、审题人员,60%为本届新手。试题内容材料40%来源于本届初中毕业生所学习的教材,60%…来源于新课程实验材料及课外阅读材料。

语文学科试题结构分为三大板块、25小题。(见前表)

三、答题情况的评价

语文教研室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市(地区)中考阅卷工作调研、评析,得到学生答卷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够牢固,2、5小题因错别字失分较多,1、3、4小题得分率高,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快,方位词语及礼貌用语运用准确,古诗文默写较好。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错别字出现的也较多,表现在课外名著阅读的考查方面,学生对名著只是初步了解,对人名、事件等存在模糊认识,以至因写错字或说不明白而丢分(11、12小题);说明文阅读得分率不高,得满分的少,主要是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到位,想像力不丰富;课外阅读得分率偏低,体现在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及命题者的意图,切题点不准确(17、18、21、22题),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均比较差(16、21题)。

(三)作文题:由于文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不设审题障碍,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从文题的选择上,选2题、3题的较多,而且写法灵活。无论学生选择哪个文题,多是真情流露,写“自然”的充满了诗意,写“朋友”的令人动情,但对“朋友”理解,个别学生只是狭义的,有失偏颇。

四、教学建议

根据本届中考试题的评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对基础知识要准确掌握。

(三)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语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执笔:孙雷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四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尤其是2011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11年和2011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

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5.初中安全教育总结报告 篇五

中学生活中,安全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那么相关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初中安全教育总结报告篇一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初中安全教育总结报告篇二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6.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篇六

《初中语文课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因为条件的制约,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在农村中学较难以开展,通过查阅相关并经过一轮“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激发了研究的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课的内容和形式,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测评综合性学习课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理论意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实践意义:活动课上,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课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综合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们独特的国情之上,对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来说,可以借鉴的成分不多。国内这方面的内容刚起步,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蔡明著)、《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颜国仁著)、《谈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徐丽艳著)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适合应用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不太适合于农村学校,而且,这些研究针对的是课外或校外进行综合性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动的探索少。本课题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综合性学习课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阶段: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阶段: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2、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3、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等。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开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法;问题研究法。

2、收集资料的方式:数据法和问卷调查法。

3、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逻辑法。

4、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课件等。

七、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体系的确立、操作体系的实施、评价体系的应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阶段:保持兴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综合性语文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撰写阶段报告和结题论文、课件等。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初中语文组教师。

李秀坚-本课题负责人-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清云-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陈志东-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谢玉进-中学一级教师

陈海水-中学一级教师

李水生-中学一级教师

康有志-中学一级教师

徐雅娇-中学一级教师

张素娟-中学二级教师

戴永杰-中学二级教师

洪秀霞-中学二级教师

张梅端-见习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秀坚(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李清云、陈志东-辅助负责人进行策划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陈海水、谢玉进-负责选择课外读物;组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洪秀霞、张素娟-负责开展“结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徐雅娇-负责开展“结合学校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张梅端-负责开展“结合自然科学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负责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阶段所达到的目标。

十、经费估算及来源

经费估算:

1、外出培训学习(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6000元

2、资料书籍费、上网查资料的费用、文印资料费等:4000元。

7.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篇七

近年来, 各国教育专家日益重视反思性教学的作用, 并将它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十余年的课改, 在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进, 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已由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移到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教师应在实践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 初中英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仍有相当数量的初中英语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厌学,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部分教师对课标的学习停留在口号上, 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课改呼声很高的今天, “穿新鞋走老路”的故事仍在继续。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L.Posner) 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实践证明, 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 更要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 充分挖掘专业发展的资源, 才能获得专业的可持续成长。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向荷塘区所有初中英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 并对多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荷塘区初中英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识、反思策略使用的情况、反思的自主性等现状, 以便搭建教研平台, 着力营造教师成长良好的生态环境, 着力由区域向整体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 调查对象与调查工具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之所以选择株洲市荷塘区初中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在于笔者能经常近距离地与教师畅谈,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于开展问卷调查时能得到全力支持, 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株洲市荷塘区共有中学英语教师53名, 其中男教师4名。笔者对所有英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53份, 回收问卷52份, 回收率为98.1%, 有效问卷52份, 有效率为100%。然后结合对部分教师访谈的结果,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全面整理, 并归纳分析该区初中英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情况。

2. 调查工具的制定

(1) 问卷调查

笔者先选取本区10位有代表性的初中英语教师开展深入访谈, 了解他们对反思性教学的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借鉴国外有关教学反思问卷中的部分条目, 如国外Richards&Lockhart和已有研究使用的部分问卷 (束定芳) , 参考国内外研究者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最后主要参考秦晓晴的《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一书, 从问卷格式、涉及步骤、项目设计到试测等过程, 严格按规范操作, 提炼、梳理, 经过初稿试行、多次修改, 最后完成所有问题的编制, 基本保证了问卷的效度 (见附录A) 。

问卷共有19个调查项目, 主要围绕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反思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时机及反思性教学环境等方面。本人将相关调查进行分类制作成图表, 直观显示各项调查数据。

(2) 教师访谈

访谈分为非结构访谈和结构访谈。而笔者所开展的访谈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即“在访谈时既有事先准备的固定问题, 同时又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临时追加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动的故事, 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 都值得去倾听, 去探寻, 去研究。”本研究的访谈提纲 (见附录B) 主要参考陈向明教授的《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一书第五章“如何进行访谈”。从反思意识、反思策略及影响反思的因素进行设问, 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开展深度访谈, 对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对株洲市荷塘区四所中学的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要提升反思性教学水平, 必须结合教师反思的现状, 探析阻碍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1. 教师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

教师在洋溢着学科气息的反思性教学的环境中, 其教学行为自然依据反思生成、展开, 将形成一种独特的反思文化。反思性教学更依赖于群体的活动, 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间, 教师与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活动, 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1) 现状

本研究从两方面开展关于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环境的调查:一是调查阻碍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因素, 二是调查学校是否存在相关的反思制度。从图1得知, 67%的教师 (35人) 认为教学任务重, 压力大, 没有时间进行反思。48%的教师 (25人) 认为缺乏专业引领, 34.6%的教师 (18人) 认为自我反省的意识不够, 21%的教师 (11人) 认为缺乏同伴互助, 30.7%的教师 (16人) 缺乏学校领导支持。通过访谈得知, 教师自认为自我反省不主动, 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导向。

由图2可知, 69%的教师 (36人) 认为学校对反思性教学没有作硬性规定, 更没有制度支持, 完全出于自愿。31%的教师 (16人) 认为学校有相关的制度, 倡导教师自主开展反思性教学。由访谈得知, 学校虽然存在相关制度, 但缺乏相应监控措施, 没有实质评价。

(2) 分析

日常教学研讨表面化、形式化, 导致教师误认为反思源自个人, 与他人互动交流没有多大意义。学校反思制度的建设、对师资培训的投入等因素影响着反思性教学的氛围。我区英语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领导过于关注学业成绩, 学校反思文化氛围的缺乏, 容易导致教师较难建立反思的信心和热情;二是缺乏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或培训方式单一, 不能为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 教师主动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意识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主动开展积极反思的心理意向。只有当教师具有强烈主动的反思意识时, 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敏锐地体察、捕捉教学过程中值得反思的事件。

(1) 现状

本研究从教师对反思的必要性的理解、对反思性教学作用的认识、是否已有意识地开展反思性教学以及教师是否研读反思性教学理论四个方面来开展调查, 来了解教师主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识。

关于反思的必要性方面, 由图3可知, 75%的教师 (39人) 认为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认为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说明反思性教学已被较广泛地关注, 但仍有3.8%的教师 (2人) 认为总结和分析会浪费时间。

对反思性教学作用的认识, 从图4可知, 86.5%的教师 (45人) 赞成“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观点, 表明教师能基本认识到反思的重要作用。13.5%的教师 (7人) 对反思性教学的作用基本认同, 表明他们对其作用仍认识不足。结合访谈, 我们得知部分老师只依赖于经验教学而缺乏提炼总结。

关于是否已有意识地开展反思性教学 (如图5) , 38.4%的教师 (20人) 表示熟悉反思性教学的操作, 并经常开展反思性教学;50%的教师 (26人) 了解反思性教学, 只是偶尔开展;11.5%的教师 (6人) 根本不了解反思性教学, 缺乏有意识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经历。

在与教师W交谈时, 她说到“反思性教学应该能为我区的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因为人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而教学也需要反思。”

关于对教师研读反思性教学理论的调查, 将图6与图5对比, 尽管有88%的教师或多或少已开展反思性教学, 却只有38.5%的教师 (20人) 认真研读过相关文献或理论, 可见有的反思缺乏理论指导, 是盲目或肤浅的反思。还有约19%的教师 (10人) 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理论。由访谈获知, 多数教师很少学习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即使在日常教学中撰写教学论文时主动查阅教学参考类资料也是为职评所迫。同时因条件限制, 教师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理论知识的渠道很有限, 校图书室缺乏此类理论书籍。

在研读英语教学理论方面, 情况要好很多。55.7%的教师 (29人) 经常研读英语教育教学理论, 38%的教师 (20人) 偶尔翻阅, 只有5.7%的教师 (3人) 从未读过。大多数教师为需而读, 希望能向这些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为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总之, 这说明我区英语教师虽较好地认识了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与作用, 但真正付诸行动的还不多, 尤其在实际运用中缺乏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纽带。

(2) 分析

教师主动反思意识淡薄, 究其原因如下:

1教师的态度, 如是否拥有开放的心胸、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等影响着他们是否能有效开展反思性教学。例如有的教师禁锢在原有固定的教学思维中, 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去评判教学中的人和事。

2部分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也阻碍着反思性教学。他们认同反思性教学的价值, 愿意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教学。但他们在反思中缺乏客观的分析与批判意识, 缺乏科学的求证态度, 而只追求主观直接但却是简单的肤浅的因果解释。

3. 教师反思性教学视角狭窄。

本研究从教师是否开展同伴互助、对教师有启发的教研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 了解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视角。

(1) 现状

关于教师是否和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教学问题 (图7) , 44%的教师 (23人) 选择经常讨论, 48%的教师 (25人) 只是偶尔讨论, 8%的教师 (年轻教师4人) 可能由于对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自信, 羞于开口谈论教学中的问题;关于教师是否邀请同事听课并考虑同事的评课意见, 仅17%的教师 (9人) 经常主动邀请同事来开展听评课, 63%的教师 (33人) 表示只是偶尔这样做, 20%的教师 (10人) 从未邀请过同事来听课。

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图8可看出, 约43%的教师 (22人) 认为观摩公开课很有效, 尤其是教师对示范课中先进的教学方法很有触动。但有教师反映较难将别人的好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32%的教师 (17人) 认为集体备课对教学有所启发, 访谈中发现, 教师其实希望能开展重在议课、研讨的集体备课。1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需要理论支撑和专业引领。

(2) 分析

教师反思性教学视角狭窄, 究其原因, 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 教师缺乏开放的心态。教师之间缺少沟通, 协作意识不强, 既疏于深刻反思交流, 又缺乏共享的资源平台, 久之, 势必影响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 教师缺乏相关理论指导, 表现为反思盲目, 缺乏科学性。调查表明, 95%的教师希望与专家或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教学需要专业引领, 否则, 这种反思就会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4. 教师反思性教学策略单一。

倘若教师有了主动反思的意识, 但缺乏正确的策略, 其反思性教学也难以有效开展。

(1) 现状

由图9得知, 大多数教师偏向采用教学后记、学期总结的形式。有个别教师采用英文记录当堂课的教学感受。也有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来反思。可喜的是, 通过访谈发现一名教师曾经有目的地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匿名调查, 有针对性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从而加以反思改进。关于现场录像的方式, 极少有教师采用, 原因是操作费时费力。采用课堂观察方式的仅有来自同一学校的10名教师, 他们开展课堂观察与诊断, 并填写观察量表, 然后根据量表数据反思改进。

把握好时机也是开展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策略, 本研究将反思时机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以及课后反思。由图9可知, 约73%的教师 (38人) 认为能课前拟定教学计划并预测课堂教学的情况, 26.9%的教师 (14人) 认为偶尔能完成课前的反思。关于课中的反思, 57%的教师 (30人) 认为能面对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及时进行反思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9.6%的教师 (5人) 认为课堂中及时调控对他来说不容易。而约38%的教师 (20人) 能开展课后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但有5%的教师 (3人) 从未开展过课后反思。

(2) 分析

教师多采用学期总结、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反思, 而对录像、课堂观察以及教学日志等更有效的反思形式缺乏了解。教师所撰写的反思内容空洞, 多采用套话因而显得形式化、模式化。其原因为:

首先, 教师的思维定势导致他们找不到反思的突破口。教师并不明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凭经验而教, 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其次, 不结合具体情境反思而造成内容空洞。龙玉梅指出, 教师仅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教学实践, 不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开展反思, 则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延缓教学优化的进程, 将阻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 教师现阶段的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主动反思意识淡薄、视角狭窄以及反思策略单一等等。影响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 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教师的动机、追求、态度及各自的教学风格、性格特点等。

三、对策与建议

在对荷塘区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 笔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提出建议, 希望能营造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 逐步建构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职业意识与能力。

(一) 创设环境, 营造反思氛围

“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 反思性教学的实现, 首先有赖于反思环境的培育。反思环境由社会环境与个人环境构成。”学校应着力建设反思文化,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该为老师松松绑, 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 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反思时间和空间。

其次, 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反思性教学的相关制度, 才能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反思性教学中来。制度是支撑起环境的骨架, 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课堂观察与诊断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

(二) 深化理解, 奠定反思基础

首先, 教师应提高自觉反思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成功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 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要开展反思性教学, 必须提高自觉反思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其次, 培养开展反思性教学必备的良好品质。职业道德、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教师不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唯有与同事、研究者、学校之间共同协作, 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反思研究, 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三) 拓宽反思视野, 活用反思策略

当教师有了主动反思的意识和较好的理论修养后, 灵活运用多种反思策略则能使反思性教学有效进行。

1. 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则为描述或书写教学经历, 记录关键活动或事件 (包括问题、缘由、体会) , 以供分享、保存或后续研究之用。记录内容包括教学的成功、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问题;学习心得等。简言之, 教学日志是“有感而发, 有感而记”。

2. 课堂音像记录。

课堂音像记录是指将课堂教学用音像、录音等形式记录下来, 优势在于它能客观全面地反馈教学过程, 教师选择观察重点来反复播放, 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摩自己的课堂。具体做法为:上课与录像→反复观看录像, 对比研究→反思评价→修改设计, 反思总结。

3. 学生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是教师行为的直接见证者, 是最公正的教学评审员。教师通过座谈会或者问学生对自己上课的看法, 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可能有所不同, 但也可能是很有价值的看法。问卷调查或学生日记等形式, 便于教师简便快捷地获得更真实更直接的反馈, 为教师提供反思依据。

4. 同行教学评价。

同行教学评价是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诊断和批判性对话, 产生思维碰撞达到互助共享的效果。教师能够获取反映自身真实的教学状态的评价, 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并采取补救的措施。新课程强调多向互动、智慧共享、同伴互助和合作。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有多种方式, 如召开备课组质量分析会, 建立反思档案, 开展课题研究等。无论是个人还是合作方式, 多角度反思和深层次思考, 都将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反思视野, 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附A:关于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区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 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特设计了这份问卷, 旨在了解老师们目前教学的真实现状。回答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您只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作答即可。问卷无需署名, 您的回答情况仅供我们研究参考, 不会对您个人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填写须知:

1.如果提示“可以多选”, 则可选择多于一个的选项, 只要您认为合适的都可选上。

2.如果您选择“其他”这一选项, 请务必在_____上写明相关内容。

一、个人基本情况

性别_____教龄_____年

最高学历_____职称______

请在下列□中根据您的情况画√

您是否获得过优秀教师的奖励或荣誉?

是□否□

如果您曾获得过奖励, 请在相应获奖级别后标明:

国家级优秀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

区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师□

二、反思性教学调查 (请在合适答案的字母前画√)

1.您认为教师是否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A.有必要, 帮助很大

B.可有可无, 效果不大

C.没必要, 浪费时间

2.“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A.完全同意B.基本同意C.不同意

3.在教研活动中, 您认为对您启发最大的是 ()

A.观摩公开课B.教育教学理论

C.集体备课D.其他

4.您经常认真研读过有关反思性教学的文献或理论?

A.总是B.经常

C.有时D.从不

5. 您是否已经有意识地开展反思性教学?

C.有时D.从不

A.总是B.经常

6. 您认为哪些因素会阻碍您开展反思性教学?

B.教学任务重、压力大, 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C.想系统学习但没有材料

D.缺乏专业引领, 不知道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E.缺乏同伴互助

F.缺乏学校领导支持

A.缺乏自主的自我反思意识

7. 对教师用书和名家教案一类的书, 您常持有的态度是 () 。

A.依赖, 离开它们不能独立备课

B.信赖, 为了省事上课照搬它们

C.选择,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精心取舍

D.怀疑, 觉得别人的拐杖不能拿来走自己的路

8. 您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困扰自己教学的问题吗?

A.羞于开口B.偶尔

C.经常D.总是

9. 您是否邀请同事听课并考虑同事的评课意见?

C.经常D.总是

A.从不B.偶尔

1 0. 您是否曾把自己的教学过程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回顾、反思?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 1. 您在开展反思时注重下列有关学生的哪些方面?

A.学习成绩B.学习状态

C.学习策略D.情感态度

1 2. 您是否关注自己使用的教学技能或技巧是否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 3. 您是否在课前拟定教学计划并预测课堂教学的情况?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 4. 您是否在课后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 5. 您是否面对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及时进行反思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A.对我来说不容易

B.经常

C.很少

16.您是否要求学生谈谈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看法?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7.您所在的英语教研组教师是否经常互相交流教学, 使得研讨的氛围很浓?

A.总是B.经常

C.偶尔D.从不

18.您所在学校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为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提供支持?

A.有B.没有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祝您工作愉快!

附B:教师访谈提纲

1.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后, 你通常如何解决的?

2.您认为有必要开展反思性教学吗?

3.你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吗?

4.您认为不利于教师反思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5.在您看来, 采取什么策略与方法才能做到深刻有效的反思呢?

摘要:基于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针对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情况, 作者面向株洲市荷塘区52位初中英语教师, 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同时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创造环境, 营造反思氛围;深化理解, 奠定反思基础;拓宽反思途径, 灵活运用反思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反思性教学,调研

参考文献

陈向明.2007.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颖, 刘电芝.2008.反思性教学实现的条件系统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6) .

秦晓晴.2011.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12.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Calderhead.J.and Gates.P.1993.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M].The FalmerPress, 123.

8.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报告 篇八

课程整合并不单纯的只是学科教材内某章节间的简单合并,而是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时代的需求,创新性地进行教材加工与再处理。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既不是圣经,也不是普通的教学资源,教材不仅提供教学材料,同时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走出“教材就是圣经”的误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程整合理念

1.一个教师只有当课程意识觉醒和课程研究开始的时候,才是他教育事业的真正开始。

(1)课程不是指某一科目,也不是指教科书,而是包括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部教育教学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知识、经验、教师、学生、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国家、世界的一切内容。

(2)老师即课程:老师是课程研究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建设者,一个老师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其课程水平。老师要能站在课程的高度看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成是圣经,照本宣科。正如有人所说:“教材是乐谱,不同演奏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奏出风格不同的华彩乐章。”

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国家教材体现的是编写者的意图,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认识地理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并且编写时间较长,与现实生活脱节。通过课程整合,增加富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使整合后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主题,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1)节省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提高课堂的高度,使学生享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4.利用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反思、总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幸福教师教育人生。

5.做有人格尊严、独立创造的课程研究者和领导者。

6.研究透国家课程标准、整合国家现行教材是教師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刚要、课标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育人价值趋向,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按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中观教学设计的思路,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和思维结合。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整合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材是对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地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课程资源的整合势必尽可能拓展地理教材内容的领域,向社会、生活、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地理学科自身等各方面拓展。教材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教材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

(二)跨学科内容的整合

1. 地理与人文学科间的整合

地理与语文中诗词、谚语、成语等的整合。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许多诗作里蕴含着地势起伏、季节更替、海陆变迁、冰消雪化等各种地理现象,谚语中隐藏着所学地理知识,成语中隐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理解其地理意义,使人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对所学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阐释了地势高低对气温高低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地理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地理与数学的整合。许多地理问题都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而数学又要在许多地理问题中得到发展。如“比例尺的测算与换算”、“太阳能坡度的计算”、 “气温与海拔的换算”。

地理与生物的整合。如“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青藏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为什么高”。

地理与物理的整合。如“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风的形成”、“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这些都需要两科教师在授课时相互衔接。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整合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以学生自主收集到的课程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师要根据探究的课题,向学生提供网站和数据库的索引,以促进地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从单个的学习活动向合作学习活动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从孤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

总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每一个孩子拥有全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敬畏自然、人地和谐的地理学科信仰。

上一篇:大学语文感悟论文下一篇:团泊镇中学2015-2016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