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2024-09-25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7篇)

1.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一

论新形势下如何立足检察职能做好群众工作

时间:2011-06-15 13:47 作者:倪明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小 | 中 | 大 字号

一、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含义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制胜的法宝,如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就曾明确指出“没有群众,一定失败,死无葬身之地。”同样群众工作也是检察工作的传家宝,是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象广泛性、内容复杂性、时间随机性、方式多样性和结果双向性等特点,其含义非常丰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以群众意识为核心的工作。首先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作为生活、工作在群众中间的检察干部,要明白“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的道理,牢记身边的群众是我们工作服务的对象。为群众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我们检察官的工作职责,所以做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念,检察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观念,检察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其次检查机关必须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贯彻群众路线,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依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检察权。最后检察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诚心诚意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自觉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甘当人民群众公仆。

(二)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首先是要善于将检察工作贴近基层、联系群众,要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检察工作、谋划检察工作,要善于运用检察职能便民利民,要善于从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去开展监督工作,要将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重心、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使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其次要着力保障民生,突出查办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移民补偿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的职务犯罪;对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而发生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侵权渎职犯罪,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决不姑息,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最后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肃查办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案件,建立重大案件快速批捕机制,采取提前介入、引导取证等形式提前参与以保证及时、有效打击犯罪。

(三)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民生、保障民生。首先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将执法为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实践上。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检察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专业化检察队伍。坚持走群众路线,杜绝官僚习气、霸道作风,说群众话、系群众情、忧群众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其次是着力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坚决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以及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违法立案等问题;监督纠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监督纠正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超期羁押、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等侵犯人权的问题;监督纠正违法扣押、冻结及处理款物,侵犯单位和群众个人合法财产权益的问题;严肃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人民群众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到放心满意。最后是依法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全面加强涉检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理顺信访案件分流、办理和答复机制,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因办理不力、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提高执法水平。

二、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

新形势下时代和历史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使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同时也使群众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时代意义和要求,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一)做好群众工作是由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本质,决定了检察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同时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职权行使的特点就是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揭露、证实、指控犯罪。特别是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失范的现象非常严重,腐败犯罪现象呈现出漫延之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对法律法规的藐视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党和人民群众非常忧心的情况下,我们如果不是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社会之中,深入到群众之中去发现问题,如果只是消极地“等案上门”,检察机关的职权就会萎缩,工作就会限入困局,就有可能出现被边缘化的危机。而要实现“积极主动”,我们就应当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充分认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及其实现方式,积极主动深入到社会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有了群众这双雪亮的眼睛,检察机关才能更加耳聪目明,才能及时破解检察工作的难题,不断拓宽检察工作的空间。

(二)做好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检察机关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务。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种矛盾纠纷更多地以诉讼形式不断地进入司法领域,这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党中央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抓好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稳定这个硬任务,全面推动政法维稳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三)做好群众工作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实践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确立的关于如何执政的执政理念。坚持和实现这样的执政理念,必须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在人民群众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实现中,才能更好地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实现规律的要求,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实现形式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是把执政的基础和实现方式建立在遵循法律的要求、行使法律赋予权力的基础上,这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最高实现方式和保障。因此,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根本是依靠人民群众执政。因此检察机关应该应该以“立检为公,执检为民”为目标,做好群众工作,为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

(四)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当前,一方面由于少数检察干警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不高,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干警就案办案,轻视在办案中开展预防犯罪工作;有的对案件“一查了之”,忽视做好发案单位的善后工作;有的在办案中出现“重打击犯罪,轻保护权益”的偏差,只注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视被告人的无罪辩解;有的文明执法程度不高;有的对求助群众关爱不够。这些不良问题和现象,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另一方面,仍有相当多的群众不了解检察机关的性质与职能。只有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加大宣传、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力度,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检察机关,理解与支持检察工作,才能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才能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五)做好群众工作是落实重要会议精神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同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执法能力,最核心的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明确指出2011年要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社会正义就在身边。在随后举行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把“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了强调,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径。做好检察机关的群众工作,事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事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坚持检察机关人民性。胡锦涛、***、曹建明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做好政法、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继承和创新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是检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检察机关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加强检察职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群众工作。

三、从检察职能实际需要出发,做好群众工作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在依法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检察权过程中,群众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表现着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问题,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很有必要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而基层检察机关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做好基层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应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应当要解决政府所想、人民所盼、检察工作所需的现实问题;应当认真履行法律职责,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式化解纠纷,取得群众认可的成绩,夯实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镜湖区检察院在高检院和省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提升检察机关群众工作能力的关联性,能始终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总结群众工作新鲜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人民群众,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结合本院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树立阳光执法、执法为民观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首先,基层检察院应结合高检院的相关规定全面整合、细化检察业务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执法工作规范,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健全案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扣押冻结款物管理、办案安全防范规定,提高案件管理科学化、执法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和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坚决防止违法违规办案;要结合最高检相关文件和本院实际制定检察官职业行为准则,规范检察官职业行为,防止产生不公不廉问题。其次,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执法办案本身就是解决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的工作,是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途径。要着眼于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确保案件正确处理的基础上,主动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教育,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最后,结合本院实际继续规范和完善诉前走访、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制度、提审听取等多种办案制度,加强侦、捕衔接,健全和完善适时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的工作机制;继续完善以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为主的多方位沟通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专长办案”和“繁简分流”相结合的办案机制。

(二)立足检察职能,强化诉讼监督。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把“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准确监督”贯彻始终,以监督保障公平,维护群众利益,确保法律正确实施。检察机关应紧紧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问题,对诉讼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有罪追究、无罪保护、严格依法、不枉不纵。一是分发挥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切实加大对侦查机关立案监督力度。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立案;对不应当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撤案。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的而未移送起诉的,坚决追加逮捕、追诉;对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不起诉。二是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依法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对裁判正确的,耐心细致做好申诉人的服判息诉工作。三是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法律监督,让人权得到保障。监管活动和刑罚执行监督在监督不对立、到位不越位、协助不代替、独立不独行的原则指导下,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监管场所的安全及被监管人的权利保障上,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管和执行监督制度的同时,做好在押人员的释法宣传教育工作,保证被羁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诉讼依法顺利进行。

(三)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检察机关的角色转换工作。一切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倾向,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检察机关有人民赋予的监督权,除了要做好司法监督的角色之外,更应该做好被监督者的角色接受监督,从监督者的角色转换到被监督者上来,这样才提升其公平正义的形象。

首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一是认真接受群众对检察执法活动的监督。建立健全人民群众评判检察工作的机制,在执法检查和专项教育活动中,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接受监督。对已经办结的案件认真开展回访工作,听取群众、发案单位、有关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意见。坚持对群众反映的执法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坚决纠正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二是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认真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人民监督员对“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的监督,充分听取人民监督员意见,规范评议程序,认真执行评议决定。逐步拓展监督范围,定期听取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执法检查、检务督察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督办检查、监督备案等工作机制,为人民监督员有效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保障。三是认真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经常性联系。探索建立情况通报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

其次,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的观念,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一是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活动和事项。探索开展“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接受和邀请人民群众到检察机关参观,了解检察机关工作职责、办案流程等不涉及执法秘密的事项和程序。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完善检务公开工作机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推行刑事案件办理告知制度。将办案情况及时告知受害人或其家属,定期回访受害人或其家属,听取他们对案件受理、调查处理、办案结果、执法态度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消除涉检信访隐患。三是是建立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回访反馈制度。切实变群众上访为检察官下访,及时反馈信访事项办理进展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和教育感化工作,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最后,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依法接受其他司法机关的制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专项教育和“廉洁执法促公正”专题实践活动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立足检察职能,完善相关检察工作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新条件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从制度入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为目标,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使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才能促进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继续做好社区检察作站工作。在街道办事处确定检察人员作为工作站联系人,向群众公开驻站检察官的联系方式,以便接受群众的申诉和法律咨询。利用检察官社区工作站服务平台,定期主动到辖区内开展送法服务活动,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讲座。

二是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整治。针对校园内侵犯财产、侵犯人身案件频发严峻的治安形势下,可以向案发学校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校方重视管理,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定期开展对学生的法律宣传工作;做好社区矫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治安秩序混乱甚至参与违法犯罪、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三是探索公诉案件专长办案制度。经过实践,这个制度可以解决案件质量和效率同步提高的问题。检察院在办案中,尤其在办理公诉案件中探索专长办案制度,可以将职务犯罪、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和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案件单独列出,成立专长办案小组,集中对这些案件进行审查监督,充分发挥干警专长,集中精力,保证重大案件的办理质量。

四是深化对不捕案件的说理制度。建立双向说理机制,对所有不捕案件从犯罪事实、证据认定、法律适用和社会危害等方面,通过制作《不(予)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进行全面分析说理。力争释法说理律达100%。通过推行不捕说理制度,优化侦查监督工作机制,不仅有效增强透明度,节省司法资源,而且化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和谐因素。

五是完善涉检信访机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和高检院制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涉检信访工作力度。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健全落实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按照“定领导、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包解决”的要求,对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及时妥善处理,做到件件受理,案案复查,案结事了人和;对于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首访受理接待人员负责向其指明路子,避免信访人跑冤枉路;对于投诉无门或有越权上访矛头的,加强联系与协调,商讨处理措施,形成合力,促使上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需要进行沟通协调解决的案件,加大与公安、法院及各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加深信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制定有效措施的办法,使这类申诉案件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工作中,有的案件涉及时间长、部门多,仅凭一家之力无法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让处理结果公正、合理,让群众满意。

六是建立群众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检察机关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形象力。新形势下要做好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必须把群众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进行绩效考评,考评拉动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创造典型。通过在院内设立群众工作意见溥、下乡走访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就干警在执法办案中处理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向代表委员、社区农村群众及来访征求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评价。年终,对于群众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干警及时表彰,对群众工作不踏实、态度生硬抽、缺乏耐心、群众满意度低的干警进行问责。

七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办案中与各侦查机关及法院密切配合,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着眼化解矛盾,增强和谐因素。对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暴力性犯罪、聚众性犯罪、部分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及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及时逮捕、及时起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大量诸如邻里纠纷、日常琐事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以人为本、阳光调解、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保障双方的诉讼权利和合理诉求,做到案结事了,消除矛盾隐患;对初犯、偶犯、过失犯,注意把握法律尺度,当宽则宽,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五)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按照公正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强化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关心民生、重视民意的意识,增强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体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

首先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广大检察干警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新形势下要深入开展群众观念再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检察干警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力弘扬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加强对检察干警的教育,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

其次是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列为检察人员全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鼓励检察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检察人员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掌握群众心理的能力,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和说服群众的能力,协调各方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

再次是加强民意沟通。构建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推动走访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经常性的走访群众工作,主动服务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重大决策部署、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机制,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举行听证、问卷调查、深入群众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增强检察机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健全民意转化机制,及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类、分析,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

最后是树立良好执法作风取信于民。强化执法为民观念,根除对群众颐指气使、冷硬横推的霸道作风,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推诿扯皮、久拖不决、文过饰非、对群众漠不关心、不负责任的官僚习气和衙门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化程序意识和效率观念,及时、高效、公正地处理有关案件,坚持文明执法,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

新形势下立足检察职能,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践行党“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应努力探索群众工作广泛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树立法律权威,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二

坚持在理念更新上下工夫, 打牢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正确的理念引导正确行为。检察机关只有不断更新观念, 坚持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理念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 才能促进检察职能有效发挥, 群众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是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检察机关应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事情办起、最关心的问题做起、最直接的需求抓起, 要想群众所想的事儿, 做群众需要做的事儿。二是树立为民执法的理念。检察机关要把执法办案的过程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的新诉求和对检察机关的新期待,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三是树立依靠群众的理念。检察机关要坚持以民为师、问计于民, 要紧紧依靠群众, 倾听群众意见, 接受群众监督, 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集群众智慧破解检察工作发展难题。用检察工作发展的新成果服务民生, 发展民生。

坚持在转变作风上下工夫, 在实践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当前, 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从群众工作实践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是加强群众观念教育。检察机关要深入进行群众观念教育, 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同时紧密结合党的纯洁性、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深刻查找不符合群众路线的执法理念、执法机制、执法方式和执法效果, 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 始终坚持群众满意是检验检察工作的客观标准。二是加强群众工作规律研究。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 坚持从适应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实际出发, 加强做好群众工作规律研究, 在群众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富有时代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更加注重执法作风建设, 以检察执法为手段, 妥善处理群众诉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贴近群众, 以群众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 从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工作的点滴实事做起, 使群众工作成果让广大群众普遍认可, 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目的;更加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群众工作中的运用, 熟练运用网络虚拟社会沟通技巧, 着力引导社会舆论, 用为群众解决问题成效取信于民, 赢得群众支持。三是加强与群众沟通联系。深化检察机关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村镇、走进学校“五走进”活动, 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 设身处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 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通过实行“检察服务进社区”等活动载体, 广泛地最近距离地接触群众, 综合运用法律宣传、教育疏导、矛盾调处、解决困难等手段, 形成与人民群众鱼水之情, 扎根基层, 取得群众满意。

在促进检察执法成效上下功夫, 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检察机关必须立足自身职能, 把执法为民的理念落实在执法办案中, 体现在检察执法成效上, 以执法为民的工作实绩取信于民, 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加大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力度,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满足群众的安全需求。要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水平, 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依法从快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 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权犯罪案件, 加强涉及民生民权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及时介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民生工程中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侵害群众权益职务犯罪的发生, 为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法律监督力度, 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以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实施为契机, 加强新增监督职责的实践探索, 加大对非法证据、滥用强制措施、侵犯诉讼权利等问题的监督力度, 依法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落实羁押必要性审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注重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监督配合,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修改后民诉法的研究, 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坚持抗诉与息诉并举, 加大办案力度, 提高办案成效。探索建立民行监督向法院执行领域延伸机制, 完善督促起诉等工作机制, 从实体、程序、时效上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三是强化检察执法规范化, 增强执法公信力。适应修改后刑诉法和民诉法需要, 完善案件管理机制, 升级管理软件系统, 规范案件管理流程。增强执法办案监督、质量评查机制, 减少和杜绝办案瑕疵。以确保廉政隐患归零为目标, 强化自身监督,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提升检察执法新形象。

坚持在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提升新时期群众工作水平

3.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才溪乡调查群众工作为民服务

当前,正值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闽西老区的一名企业政工干部,我认为要继承和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增强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的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真正将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只有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一、梳理“三个问题”,杜绝脱离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近年来,老百姓对我党部分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现象颇有怨言,长此以往,不仅会日益脱离群众、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甚至还会动员党的执政根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浮于表面,不解决实际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同志埋头于“文山会海”,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不深入基层,习惯于做表面文章,为应付上级、图个虚名,不惜劳民伤财搞各种“形象工程”和“达标”活动,决策靠拍脑袋、工作靠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

二是脱离群众,领导总是高高在上。一些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高高在上,不倾听群众呼声,不了解群众疾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官气十足、滥用权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导致群众办事“面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三是贪图安逸,腐朽奢靡思想沉渣。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空虚,追逐物质享受,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处处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完全抛在脑后。

二、当好“三个角色”,密切联系群众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同時社会上存在的不少矛盾,不少也与群众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实、不够到位有关,由于在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导致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直接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智慧。做实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主要当好以下“三个角色”:

一是当好“宣传员”。新形势下,需要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有些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或是有误解,这正是需要党员干部经常下基层,将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到户、到人。只有当好政策“宣传员”,才能更深入掌握社情民意,才能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才能提高科学决策和执政水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二是当好“小学生”。“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是毛泽东同志的深刻论断。事实上,人民群众最了解真实情况,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一定会比我们高明。我们要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是当好“贴心人”。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我们对群众有没有感情,他们看得出来,也体会得到。不带着感情下基层、“接地气”,那很可能就是“作秀”,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要注意多与群众沟通交流,平等相待、坦诚相见,以情换情、以心交心,增进理解和信任,让群众更多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具备“四种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从才溪乡调查的方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具备“四种能力”,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一是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能真正站在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就是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下基层作为走形式、摆样子,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要放下架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这样群众才愿意与我们掏“心窝子”,很多实际问题才能被发现并有效解决。

二是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化解矛盾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要解开群众思想的疙瘩,就必须及时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劳动、就业、环境等突出问题,只有做到群众诉求畅通、解决问题快速、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帮扶,才能彻底化解矛盾。

三是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感情近了,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要切实解决好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国网龙岩供电公司群众工作实例

近年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分公司在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持续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按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工作。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供电系统各级党组织以“转干部作风、聚职工合力、谋企业发展”为立足点,切实加强“三个建设”,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使党建工作始终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为企业服务闽西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电力保证。

政治保障,“润物无声聚人心”。面对多项改革并行,公司党委始终把“安全稳定”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对职工负责、为职工服务”的原则,组织各级干部广泛开展“下基层、解问题、办实事、促和谐”活动。一是领导下基层:面对面释疑解惑。公司党委将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队伍稳定作为企业改革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各级领导带头深入问题多、困难大的基层一线,结合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和“三级联创”项目,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研究工作措施。确定阶段调研课题,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一线班组,与职工面对面“零距离”交谈,了解职工群众现在最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及时将相关政策和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宣传和解析。截止目前,各级领导干部累计下基层558人次,深入基层班站所和施工作业现场453个次,收集意见建议378条次,解决实际问题187个。二是政工干部走访:点对点架起连心桥。公司党委建立了党支部书记点对点定期走访、宣传、服务基层员工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政工干部进家入户谈心谈话活动,为基层员工拓宽沟通渠道。以党支部为单位建立联系点,实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做“第一知情人”;及时宣传改革推进情况和解读政策,让每位职工心中有数;积极教育引导职工

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架起企业与职工的连心桥。三是严抓工作督办:实打实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每月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定期督办落实,实现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隐患排查、问题解决、反馈报告闭环管理。从基层员工的角度出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回访、动态跟踪等形式,了解宣传资料的发放到位情况,征求改进意见,争取广大员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关爱员工,我们“和风细雨暖人心”:公司党工团齐抓共管,把做好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一是党员“一带二”:构建党员“关爱站”。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一带二”作为党委、支部、党员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通过收集、汇总党员思想动态、家庭困难等方面的信息,从社会、企业、家庭“三位一体”地帮助解决困难,持续推进人文关怀和需求服务,激发党员内在先进性,促进企业和谐。在思想上,帮带人员主动对帮带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党性教育、素质提升等服务,引导党员在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上,通过跨岗位、跨专业培训,让帮带对象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生活上,设立“党内关爱工程”基金对特殊困难党员开展定期走访慰问,体现和谐关爱。二是:爱心“互助会”:打造职工“温馨港”。工会干部下基层,实打实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规范履约责任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组织职工代表监督集体合同条款的落实。维护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定期为职工进行体检,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治讲座,关心女职工身心健康。全过程监督劳动环境、安全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落实情况,让每一位职工平安上班、健康工作。每年开展职工办实事项目,定期督办公开工作进度和完成效果。以“爱心互助会”为平台,坚持开展“高温送清凉、节日送温暖、困难送捐助、生日送祝福”等慰问活动。“两节”期间开展慰问劳模、交流干部、困難职工、一线职工、离退休老同志等。推广关爱职工健康工程,创建健康食堂、开展“六个一”互学活动,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建成职工书屋,为职工打造“温馨港湾”。三是团青“双推优”,激发团青“正能量”。召开80后团员青年的思想座谈会,定期发送红色短信引导团员青年坚持正义,明辨是非,建立年轻员工培养“双推优”机制。通过开展“珍爱生命,让青春出彩”安全辩论赛、青年歌手大赛、青年志愿主题活动日、“我的活力微博”等活动,为团青搭建展示才艺平台,不断丰富团员青年业余生活。举办“今天我们怎样成长”、“学习十八大,给力新征程” 等专题座谈讨论,开展“塑造阳光心态,激发青春正能量”培训,拍摄“我的中国梦·青春国网情”《幸福追梦人》微电影,进一步展示电力青年形象,传递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青年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艳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2012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4.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 篇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党中央统揽全局、深谋远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属,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针对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对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热爱群众、尊重群众、时刻为了群众,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人民群众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深怀爱民之心,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地为他们解难题,在工作中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请喝、一句热心话相送”,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否则,如果对待群众冷、冲、横、硬,把为群众办实事看成是找麻烦,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样的态度,是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的。为此,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首先要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石。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古人尚且知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当今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上,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为此,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扰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为群众办事是多样的、具体的、长久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从眼前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党的宗旨,为民谋利,为党增辉。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从而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内在的原动力。首先发展经济,这是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更好地执政安民,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群众基础就越扎实,群众工作也就越好做。经济没有搞上去,一切都是空的。其次是发展民主政治。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再次是发展先进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科室”、“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1群众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思想政治工作是对群众工作的捍卫,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就做得不深不透,没有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便失去了立场,丧失了根基。在新的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说明情况,澄清事实;或明确原则,确定措施;或纠正错误,调整政策;或诉之法律,依法处理。无论那一种情况,都要近距离地接触群众,对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要学会运用发扬民主的办法、说服教育的办法、耐心疏导的办法、依法调处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力戒粗暴生硬、强加于人;二要加强直接联系群众,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疑解惑,理顺情绪,整合思想,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树立对立面,激化矛盾;三要加强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好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作用;四要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障碍,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和利益表达通道。

五、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

群众工作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政绩观要端正,要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为了谋取高的职位和换得个人一时的荣誉;其次取得政绩的手段和途径一定要正当。创造政绩,要靠艰苦的工作和实干精神。那种靠所谓“形象工程”得来的“政绩”,靠虚报浮夸骗来的“政绩”,都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而是地地道道的败绩。再次衡量政绩的标准一定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基本标准,把评判权交给群众,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五

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的新局面,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二是坚持科学方法,掌握群众思想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坚持民主政治,依靠公正公平做好群众工作;四是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五是坚持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做好群众工作;六是坚持完善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群众工作。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也是党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显得尤为必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多,群众工作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利益分配不均,提升了群众工作难度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结构不断被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增加了群众工作难度。由于社会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一些群体就业困难,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行业差距不断加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加,现在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

农大众收入偏低。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一些腐败官员这一群体通过审批项目大举敛财,所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也获得暴利,但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群体生存艰难,收入较低,同劳而不能达到同酬,致使群众工作难度加大。

2、各种矛盾交织,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经济利益矛盾和某些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及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移民搬迁、滥用征地权、惠农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以及农民法律意识薄弱但维权意识增强,再加上涉及经济利益的民间土地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邻里纠纷、山林湖泊权属纠纷、婚姻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等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单一的群众工作手段往往很难奏效,如处臵不及时,往往小事变大事,造成不良后果。

3、基层管理薄弱,造成群众工作被动。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而基层管理不能适应群众变化做出调

整。相反,个别地方出现了村级党组织管理能力流于形式,甚至还出现了农村虽然有基层领导,但大部分对广大群众不负责任,基层管理未能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话语权、参与权与知情权,导致群众工作被动。

4、群众信任度下降,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政策调整周期过短,而且在调整过程中必然涉及到部分群体的切身利益,被伤害利益的群体大肆反面宣传,表面上给群众造成一种说话不算话的感觉,降低了政府的诚信度和权威性。个别干部腐败、作风漂浮,社会综治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在处理问题时,个别人员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致使干群关系紧张。

5、部分群众需求个性化,导致矛盾点多面广。社会变革中,有的群众更多的关注眼前的直接利益,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认同感。再加上群众的自我利益需求日益个性化,并且其利益实现途径要借助于多种社会力量,有时甚至是非正常手段,如组织小团体采取集体上访等形式,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1、群众观念意识不强,亟需改观

现实工作中,部分干部对于群众意识很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缺乏体恤民情的情感基础。部分干部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充分,对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部分干部认为抓群众工作费神费力,不仅不容易出效果,而且处理不好还会引火烧身,故而忽视了群众工作。

2、群众工作方法陈旧,亟需改进

部分基层干部由于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服务态度上冰冷生硬,引起基层群众积怨和不满;有的干部做决策时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有的干部在面对复杂性群体事件时往往茫然失措,处理不当。

3、群众工作方式单一,亟需改变

现实中有大量的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干部工作效率低下,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事难办”现象依旧存在。部分群众过度依赖政府,有理没理找政

府,严重威胁着干部群众相互理解包容的法理基础,导致了干群情感淡化。

4、群众工作机制不活,亟需健全

做有许多群众工作习惯于依赖强制性的宣传发动、行政性的组织部署和指令性的规范要求等,这些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总体上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有,出现了管理效果不佳的局面。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不仅需要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和抵触情绪,听到真实的声音。面对群众日益增多的多样化诉求,党员干部必须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听取意见,才能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要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群众利益无

小事理念,坚持从细节入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柴米油盐挂在心头,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2、坚持科学方法,掌握群众思想做好群众工作。“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等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说群众能够认同的话,说群众语言,讲群众能够接受的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要强化宣传引导的方法。采取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及时教育与超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讲、“流动党校”等有效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3、坚持民主政治,依靠公正公平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运用民主的手段,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

众工作。让群众说话:积极畅通民意渠道,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设臵爱心热线等互动平台,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人受理、及时办理,认真解决反映的问题。让群众知情:与群众有关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扩大知情范围,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张贴公告等途径,扩大群众对国家政策、政府决策的知晓面,切实维护群众的平等知情权。让群众参入:群众的事情要让群众来定,一切可由社会和群众参入的事务,尽可能交给社会和发动群众参入。发挥民主的力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组织群众积极参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入权、监督权,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群众,例如村民民主听证会的形式。在听证会场村民可以自由地提出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质询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及其使用情况,质询涉及村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而且由村两委会负责人当场予以解答。

4、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实现。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运

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运用法律观点来评判是非对错,善于用法律手段协调矛盾处理问题。把依法行政的中心转向人民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上来。在群众工作中,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习惯转变过来,逐步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保障大部分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部分过激群众乘机捣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和程序予以严肃处理。近年来,在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形势下,不仅要坚持做正确的事,还要学会正确做事,真正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做好群众工作。

5、坚持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做好群众工作 大众传媒是社会的守望者,是现代民主法治政府的一面镜子,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和疏导群众情绪的功能,从表面上看,媒体的商业化和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行为失范,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但实际上他也给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在群众工作中不能消极回避而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运用正面舆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进一

步拓宽和创新群众工作的载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或者网站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及时、主动、准确发布真实信息,争取舆论主动权,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每一项国家政策以及大政方针,通过新闻舆论媒体定期不定期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涉及到利益的消息。

6、坚持完善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为适应党长期执政为民的需要,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我们立足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意见的畅通表达。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制度上保障群众利益。完善信访形势分析制度,有效地把握好信访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案件解决当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各级主要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救助等多种手段彻底化解,最终实现息诉罢访。同时,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

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相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有力推动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6.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六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这是当前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务必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关键所在。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104期)中,通过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驻村住户调研的几点体会(《基层是最大课堂 群众是最好老师》)、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住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在深入基层实际中服务人民群众》),以及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从基层汲取营养和力量》)三篇文章的学习,结合当前全省上下开展的“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我个人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各级领导干部是机关干部队伍的重要主体,肩负重要责任,对做好工作谋划、抓好工作落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向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身”入下去,充分感受和体验实际,切实提高主动服务、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地为基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驻村住户调研中体会非常深刻:如果干部下去调研隔着车窗玻璃看,抱着“官老爷”的心态面对群众,身下而心不下,就很难与群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调研工作也难以收到实效。群众是讲实际的,也是讲感情的,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坚决不能有“官老爷”的心态,不能摆“官架子”,而是要带着深刻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多与普通百姓交朋友,才能听到真心话、建立真感情,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真正为基层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保障和服务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个主基调。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深“扎下根”。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集民之智慧,使地方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增加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更加心系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形成服务基层群众的风尚。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还能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良传统。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住村调查后给全省干部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到:这几天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朝夕相处的是农民和农村干部,所以问的都是农事,脑子里想的也是农事。我不仅对砖壁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有了一些想法,对全省的农民实现收入翻番,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陕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这封信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领导干部“下去”和“不下去”完全不一样,同时我们也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共识:领导干部只有把“根”深深往下扎,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贴近实际,工作标准才能向高处攀。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小学生”。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能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就是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在服务基层群众中改进作风、学习总结方法、锻炼提高能力,做到知识缺了就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到群众中去请教,甘当“小学生”。

精彩在基层、奉献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汲取营养、汲取力量。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手记摘录中这样写道:我请村里离任村干部来支书家里拉拉家常。老干部们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习近平同志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的情景。他们说,那时候习书记经常一个人骑辆自行车下乡进村,他说这有3个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像大寨这样偏远的村子,他都来过2次。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滨在蹲点调研中没有和市县乡干部见面,只带了2名工作人员直接进村,完全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和大伙拉家常、话发展,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深刻认识:党的队伍、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由党的坚强队伍来带动,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搞好,把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搞好;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的建设,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坚持党的领导。

7.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七

摘 要:隨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办公室文秘人员被赋予更多职责和更大责任,文秘工作遇到了更多挑战,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秘工作,积极应对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提高文秘工作能力,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检察院;文秘;法律;要求;对策

文秘工作是检察院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秘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在面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文秘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值得积极关注和思考。

一、新的形势给检察机关文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检察文秘人员法律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相继做了重大修改,加之高检院开展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民事公益诉讼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法律新术语、新名词、新罪名不断出现。办公室文秘人员,要写好材料,客观,全面总结、描述本院检察工作情况,就需要全面学习领会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做到熟悉法律,熟练准确运用法言法语,使材料总结工作严谨规范不说外行话,谋划工作科学超前具有指导性,制定措施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从而切实发挥以文辅政,谋划全局的作用。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形势对检察文秘人员的政治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正确把握中央确定的新理念、新观念的精髓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每个环节,使检察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时代交给检察文秘人员的一项重大政治性任务。这就要求文秘人员不但要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全面把握党中央执政治国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思维及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学习领会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将这些要求和本院检察工作的重点、关键点有机结合起来,为检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智力保障。

三是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对检察文秘人员统筹全局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文秘工作是办公室为领导决策综合参谋、展示全院工作业绩、总揽全局的重要职能体现,如人大报告的撰写、年度工作规划编制等都是办公室重要职责,要撰写好这些材料,要求办公室文秘人员对各业务科室上报的材料要进行全面汇总、整理、分析、加工、提炼、修改、完善。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合格办公室文秘人员,既要熟悉检察业务,能统筹各科室工作,又要具有完备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

二、检察机关办公室文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秘人员配置不足。办公室担负着多项职能,但人员相对较少,文秘人员往往身兼多职,如办公室文秘人员除负责文秘工作外,还承担文书编撰、检察调研、信息、公务接待等工作,难以做到专人专职。

二是文秘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近两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深入,办公室人员在学历、年龄结构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从整体看,还缺乏文秘专业性人才,知识储备不够,办文经验不足。此外,上级检察机关针对办公室文秘工作方面的培训较少,办公室文秘人员对新时期检察机关办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更新和提高,不能适应新时期检察机关文秘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三是文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办公室文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业务性工作,文秘人员承担着办文的重要职责,文秘人员经常加班加点撰写各种材料、报告、讲话稿,但上级部门对文秘工作重视不够,文秘人员工作成绩难以体现,工作清苦,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对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检察机关加强对办公室文秘人员的培训,多给予文秘人员学习的机会,提高办公室人员的办文能力和水平,保证文稿、检察信息撰写的质量。

二是检察院内部要多开展岗位练兵,采用“AB”岗交流方式,使办公室办文人员有机会接触和熟悉业务部门工作,从而提高文秘工作的专业性、全局性和凝练性,多出有价值的精品文稿。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办公室文秘人员配备,对文字能力强、政策把握准、法律知识全的人员要优先充实到办公室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四是建议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将具有检察官资格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作为法律政策研究检察官职位纳入检察官序列进行管理,将具有司法资格的办公室文秘人员纳入检察官助理进行管理,以调动该岗位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文秘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平.在依法治国新起点上加强秘书法治素养建设,前沿论坛,2015年4月号.

作者简介:

胡培育(1975~),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英语4级阅读技巧下一篇: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